北京白鹿司地名的由来

合集下载

老北京街巷名称是怎么来的???最早源自唐幽州城

老北京街巷名称是怎么来的???最早源自唐幽州城

老北京街巷名称是怎么来的最早源自唐幽州城明代地图朝阳区百子湾地区的“葛宇路”和海淀区西北旺地区的“西学东渐路”两条山寨路牌被相继曝光并先后拆除,近来使有关地名的话题一下子热了起来,本报继而发起的“无名路”线索征集活动更是在市民中引发热烈反响。

那么,历史上的北京是如何命名道路街巷名称的?古代的路牌又是个什么样儿?老北京地名命名大致分为五类《周礼·夏官》:山师川师邍师“掌四方之地名”我国地名起源很早,可以说有了文字便有了地名。

先秦时期的古籍《山海经》中已经有了“山名”、“川名”之类的名词。

“地名”一词最早出现在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周礼》中,《周礼·夏官》记载:“山师,掌山林之名。

川师,掌川泽之名,辨其物与其利害,而颁之于邦国,使致其珍异之物。

邍(yuán)师掌四方之地名,辨其丘、陵、坟、衍、邍、隰之名,物之可以封邑者。

”这里的“地名”含义与现今的“地名”语意大致相同,而其中的“山师”、“川师”和“邍师”则是古代掌管地名的官职。

地名的命名从古至今一直在发展中。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墨子即提出了“取实予名”。

他认为,“名”要依据“实”来确定,“名”必须与“实”相符。

南宋学者王观国在《学林》中吸取了古代命名思想,总结出古代州县地名命名的四大原则,并使地名的命名“规范化”和“系统化”:“或由山名,或因水名,或因事迹而名之,非此三者而以意创立,则必取美名。

”北京建城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武王封蓟”的周武王十一年(公元前1045年),现在已有3000多年,在城市发展中逐渐形成一套地名命名的标准和规范。

历史上北京地名特别是北京城里的街巷名称到底是如何命名的?《北京传统文化便览》一书概括出了五大类:一、官定民承;二、俗成官认;三、官定与俗成并行;四、俗成官改;五、官定官改。

也就是说,第一类地名是官府命名,民众接受并使用,如“西单(牌楼)”、“西四(牌楼)”、“东单(牌楼)”、“东四(牌楼)”之类;第二类是老百姓约定俗成、官府认可的,如“豆腐巷”、“羊圈胡同”、“门框胡同”等;第三类是官府命名的和百姓俗称的并存,如“正阳门”是官名,老百姓俗称“前门”;“厚载门”、“北安门”、“地安门”是官名,老百姓俗称“后门”;第四类是老百姓约定俗成的地名,官府予以更改,如“苦水井”改为“福绥境”,“屎壳郎胡同”改为“时刻亮胡同”等。

北京八大胡同介绍

北京八大胡同介绍

北京八大胡同介绍
“八大胡同”在西珠市口大街以北、铁树斜街以南,由西往东依次为: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胡同、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现棕树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现小力胡同)。

1.百顺胡同:原名柏树胡同,位于大栅栏地区的西南部,全长245米,宽5.7米。

明朝称柏树胡同,因种有柏树故得名。

清初谐音取“百事顺遂”的含义,更名为百顺胡同。

2.胭脂胡同:原名为胭脂巷,其南口开在两广路上珠市口西大街。

北口开在施家胡同。

胭脂胡同呈南北走向,长约100米,宽约5米。

据传,以前这条胡同里的妓院比较多,脂粉气浓重,故而得名。

3.韩家胡同:位于宣武区东北部,东起陕西巷,西至五道街。

韩家胡同明代属正南坊,称韩家巷。

清代沿称,宣统时称韩家胡同。

民国后沿称。

1965年整顿街巷名称时,将关帝庙并入。

4.陕西巷:从乾隆年间到1949年,陕西巷开的都是头等清吟小班。

陕西巷靠近大栅栏商业区,与南城的石头胡同和北城的韩家潭相近。

5.石头胡同:在历史上曾经是北京最繁华的色情业集中地,据说在高峰时期,这里有将近百家妓院。

6.王广福斜街:现棕树斜街,东起深沟胡同(今棕树三条),西至石头胡同中部,北邻大百顺胡同(今百顺社区),南靠朱茅胡同(今小力胡同)。

7.朱家胡同:在清朝时被称为“花花世界”,是北京最著名的
红灯区之一。

8.李纱帽胡同:现小力胡同,因巷内一制纱帽作坊而得名。

京都的历史

京都的历史

京都的历史北京名称的历史渊源历史上北京曾经改过名称,例如从北平改成北京北京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大致算起来有二十多个别称:蓟(公元前11世纪)、幽州(最早见于《尚书·舜典》)、幽都(唐代)、南京(五代时,公元938元)、燕山(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中都(公元1153年)、大兴(金代)、大都(元九年,公元1272年)、汗八里(元时)、北平(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北京(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京师(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此外还有:蓟城、燕都、燕京、京城、汗城、宛平.前人一般用“京师”来称呼北京.此外,北京的别称还有长安、春明、日下、帝京、京邑、京国、京华等. 北京历史上除了用过上述名称外,还有秦汉之时,北京曾是广阳郡的治所;隋大业年间,曾是涿郡的治所;唐天宝年间,曾是范阳郡的治所;辽代时曾是析津府的治所;明清之时,曾是顺天府的治所,于是广阳、涿郡、范阳、析津和顺天府也成了北京的别称.。

日本京都的历史京都府历史[编辑本段]713年自丹波国分置丹后国740年圣武天皇迁都恭仁京784年桓武天皇迁都长冈京794年迁都平安京866年应天门之变1156年保元之乱1183年源义仲入京、平家逃亡1221年承久之乱、设置六波罗探题1337年建武中兴1338年室町幕府建立1392年南北朝合一1467年应仁之乱1568年织田信长入京1582年本能寺之变1586年丰臣秀吉、建造聚乐第1601年设置京都所司代1863年新选组组成1864年蛤御门之变1867年王政复古、废止京都町奉行所1868年鸟羽伏见之战、京都府成立1869年明治天皇、江户行幸。

东京奠都。

1889年京都市成立。

府知事兼任市长。

于舞鹤设置海军第4镇守府(舞鹤镇守府)1892年于绫部创立大本教1897年设置京都帝室博物馆、京都帝国大学1898年京都府与京都市成为分离的两组织1907年于深草设置第16师团(自第4师团分出)1932年巨椋池干拓事业开始1944年第16师团、莱特岛之战全军覆灭1945年美国第6军司令官克鲁格将军入洛1950年蜷川虎三当选京都府知事、革新府政(~1978年)1957年陆上自卫队大久保基地设置1964年东海道新干线开业1994年古都京都的文化财、登录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1997年京田边市成立2004年京丹后市成立日本的京都的历史指日本的京都府,日本一级行政区,京都府是日本关西地区的都道府县之一。

北京地名的故事

北京地名的故事

北京地名的故事
北京地名的故事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
1. 大北窑:此地有陶窑,出产大量砖瓦,是建设北京城的必需品。

由于建设的需要,大量工匠涌入北京,使得北京的窑逐渐增多,并集中在南城一代。

2. 南礼士路:20世纪的前四十年,北京城通往门头沟等郊区的交通非常不便。

于是在阜成门附近租驴前往,成了当时普通家庭的最佳选择。

在阜成门附近出现了一条“驴市路”,专供行人租驴西去。

直到解放后,在调整地名时,由于此处已不再租驴,且“驴市路”不够文雅,就将此路改称礼士路,而此路的南段,就成了南礼士路。

3. 灯市口: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也叫元宵节,民间称为灯节。

4. 苹果园:相传明朝的时候有一个太监比较得宠,揽到了很多私房钱,他于是在京西买了一大块地,种植各种瓜果。

5. 灵境胡同:朱棣皇帝有一次患病,入睡后梦见两位道士前来授药,过了几天病还真的就好了。

皇帝甚为感激,于是下令为其建宫祀,并赐名为灵济宫,民国后,灵济宫所在的地方改名为读“灵济胡同”,谐音为灵境胡同。

6. 奶子房:此地原为奶妈聚居之地,专为皇室奶孩子。

这些地名都有着独特的来历和故事,展现了北京历史文化的丰富多彩。

北京这些依据谐音改的地名称呼差不多含义全变了

北京这些依据谐音改的地名称呼差不多含义全变了

北京这些依据谐音改的地名称呼差不多含义全变了如果把中国的地名及其由来比作一部纷繁浩瀚的历史书,并不夸张。

可以说,没有哪一个人能把中国所有的地名都说出来或倒背如流。

仔细琢磨还会发现,中国的地名除了众多和复杂外,其明显特点似乎可以用“雅俗共赏”来概括。

古人、前人、今人给地域命名,不外乎依据环境特点、借助山形地貌、江河湖海、地理方位来起,或者根据族群姓氏、生活形态、事件典故、祈福求吉等内容来起名。

古老或陈旧的地名,无不带着那个时代的烙印,折射着文化发展水平。

最初起地名的人的文化素养、喜好如何,则决定了这个地名的优劣高雅。

现今人们除了熟知的北京、上海、杭州、天津、海口、大庆、西安等高雅大气的地名外,更多的是那些听起来已经不觉得可笑的俗气地名。

诸如三岔子、张家窝棚、李家夼、韩家园子、夹皮沟、下坡、上坎、耳朵眼、鸡爪河等等。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常会在时代变迁时,对一些太俗气、难以适应新生活的地名进行修改。

这里面,依据原地名“谐音”修改地名并改变原意的办法,应是比较高超的一种形式。

它能把原地名中的忌讳字、俗白字、日常俗用字、含义不敬的字、无雅俗之分的普通字改为典雅文秀的字眼,从而形成含义全新的名称。

仅以古都北京为例,这类用“谐音”修改的地名不仅很多,而且颇具色彩。

“礼士”一词,可以解释为尊重品德高尚、学识出众的人,含有“礼贤下士”之意。

北京的“礼士路”位于阜成门外,是一条挺有名气的大街。

名字听起来足够文雅,似乎还有点西方称谓的风格。

但翻阅史料,这条路的旧名称可是足够俗气,它曾名为“驴市路”。

一百五十多年前,北京城通往门头沟等郊区的交通非常不便,于是人们只好在阜成门附近租驴驮人载外前往,这也成了当时普通百姓出行的唯一选择。

日子久了,在阜成门附近就形成了一条“驴市路”。

那条路的北口,被称驴市口。

专供人们在此租驴出行。

其实,早在金元时代,这里就是一条官道。

明朝迁都北京以后,先后修建了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礼祀天地日月诸神。

北京地名文化研究

北京地名文化研究

北京地名文化的整体性研究引言每一个在北京生活的人,在其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出行坐公交地铁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许许多多的地名,而且人们或多或少都会有这种感觉:北京的地名和其他城市的地名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在地铁站,我们经常会听到“灯市口”“西二旗”“公主坟”,在公交站等车时,也时常能看到“XX门”“XX屯”“XX营等”,而其他城市地的名一般是“XX街”“XX路”“XX道”的形式。

相比之下,北京的地名有其独特性,而且凭感觉就能断定,这某个地名后面肯定有其独特的一段历史和文化。

北京地名区别于其他城市地名的特征及其文化内涵,正是我们所要去深入挖掘的。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我们知道地名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后者决定前者,前者能够反映出后者。

而且地名研究与地理学、语言学、历史学天然而不可分割,因地名是时代的产物,又具有相对稳定性,故而能保留较多的历史信息。

通过研究地名可以说明许多历史问题,对研究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都有帮助。

借助此次马克思主义概论课社会实践的机会,我们几个对此文化现象有兴趣的成员聚在一起,从十一月初起,在两周多的时间里,在学校图书馆翻阅了大量书籍文献资料,有些资料甚至还去了国家图书馆才得以获取。

部分同学在实践期间代表性地走访了两三处地名所在地,调查是否还保留着能够体现其名字渊源的痕迹。

此行此举,着实让我们大大丰富了文化知识,深深地感受到北京的文化之博大精深,无愧是泱泱华夏的文化之都。

当然,北京地名数以万计,范围广大、内容精深,哪怕是专门的研究员,穷其毕生也难以一一琢磨透,因此我们采取设定大致框架、高度性概括的方法,进行整体性的研究。

正文部分北京地名文化属于北京地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根据北京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尹钧科先生的观点(2009),北京地域文化应是北京地区所特有的历史文化,正如一个地区拥有的“特产”一样。

这些历史文化现象中,有些虽非北京地区所特有,而在北京地区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却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东城的胡同

东城的胡同
北京东城 区的胡同
府学胡同
府学胡同位于东城区西 北部,东起东四北大街, 西至交道口南大街,南 与中剪子巷相通,北与 北剪子巷、文丞相胡同 相通。府学胡同是东城 区一条重要街巷 。
府学胡同,明朝属教忠坊,称 府学胡同,因顺天府学设在此 胡同而得名。顺天府学的前身 是元代的报恩寺。明洪武初年, 大都改为北平府。于是,元代 的国子监改为北平府学,报恩 寺作为大兴县学。明永乐元年 (1403),北平升为顺天府,府 学又改为国子监。清朝属镶黄 旗,胡同名称沿用未变,成为 明清两朝北京士子进修、学习、 考试的地方。
宝钞胡同
宝钞胡同位于区域西北部, 安定门西大街南侧,,呈 南北走向。北起东绦胡同, 南止鼓楼东大街,东与华 丰胡同、琉璃寺胡同、净 土胡同、纱络胡同、郎家 胡同、千福巷相通,西与 草厂胡同、豆腐池胡同、 王佐胡同、国兴胡同、国 祥胡同、国盛胡同相通。 全长806米,宽7米,沥青 路面。
宝钞胡同,明朝属金台坊, 称倒钞胡同。倒钞司是负 责全国新旧纸币兑换的机 关。故名。清朝属镶黄旗, 清乾隆十五年(1750)京城 全图,“倒钞”讹为“宝 钞”。民国后沿称。因胡 同驻有空军某机关,“文 化大革命”中一

老北京胡同街巷名称杂谈

老北京胡同街巷名称杂谈

老北京胡同街巷名称杂谈门与北京胡同街巷名称(图)过去,北京不少胡同名称是人们根据其比较有特点的地标物或地标性建筑,约定俗成叫起来的,含有“门”字的胡同街巷名称即属此类。

在民国初期的地图上,大门巷的地界儿曾标的是“破大门”,1934年出版的《北平全市详图》始见“大门巷”三字,直到1986年拆迁,这里一直称大门巷。

从大门巷往南走,在石驸马大街(今新文化街)和象来街之间,还有一条胡同叫月台大门,1965年改成了月台胡同。

其他含有“门”字的胡同还有:陡山门街——位于景山西街和北海公园东门之间,因北海公园东门陡山门而得名;铁门胡同——位于宣武门外大街东侧、西草厂街南面,因明代设有圈虎的铁栅栏门而得名;山门胡同——位于太平桥大街西侧、武定侯胡同南面,因明代显灵宫山门而得名;门框胡同——位于大栅栏街和廊房头条之间,因在狭细的胡同中建有一座供奉财神的“过街楼”很像门框而得名;穿堂门胡同——位于西直门内大街和马相胡同之间,因胡同有穿堂院落与其他胡同相通而得名;门楼胡同——位于东直门内海运仓南面,因明代一大户家门建有一高大门楼而得名;黄化门街——位于地安门内大街东面,因地处皇城、门洞顶部覆有黄色琉璃瓦而得名黄瓦门,后讹称为黄化门街;东华门大街——位于东安门大街西面,因紫禁城的东华门而得名;西华门大街——因地处紫禁城西华门外而得名……此外,还有一些含“门”字的胡同是一处地标性建筑,多条胡同以其命名。

比如,位于东直门内,因元、明、清三代储粮仓库而得名的北门仓胡同、南门仓胡同、西门仓胡同、东门仓胡同、东门仓横胡同;位于府右街西面,因明代御苑兔儿山的红色大门而得名的东红门胡同、西红门胡同和南红门胡同;位于阜成门内大街北侧、白塔寺西北面,因明代朝臣演习礼仪及皇家打醮的朝天宫而得名的宫门口头条至五条、宫门口东岔、宫门口西岔等。

说到含“门”字的胡同街巷,其实还要数以城门命名的为最多。

过去,北京有“内九外七皇城四”之说,每个城门都有多条以其命名的街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白鹿司地名的由来
北京白鹿司是北京市西城区的一个地名。

它的名称源于明朝时期,当时这个地方是猎场,经常有白鹿出没,因此得名“白鹿司”。

清朝时期,这里曾是一处繁华的商业中心,因为北京城内禁止马车通行,所以很多商家都在白鹿司这里设立了货栈,将货物转运到城内。

这个地方因此成为了一个繁荣的商业中心。

今天的北京白鹿司已经成为了一个历史文化街区,这里保存了很多传统的建筑和文化遗产。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古老北京的历史和文化气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