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氢与乙炔混合爆炸原因及预防措施正式版
乙炔瓶发生着火爆炸事故的原因及使用要求正式版

乙炔瓶发生着火爆炸事故的原因及使用要求正式版首先,操作不当是乙炔瓶发生火爆炸事故的常见原因之一、操作人员在使用乙炔瓶时,可能会违反相关的使用规范,例如没有将阀门完全关闭、没有正确连接瓶体与燃烧装置、没有严格控制使用乙炔的流量等。
这些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乙炔泄漏或过量供应,引发火花或明火,从而引发火灾或爆炸。
其次,贮存条件不合适也是乙炔瓶发生火爆炸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乙炔瓶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满足一定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等。
如果贮存环境温度过高,容易引发乙炔压力升高,增加泄漏和爆炸的风险。
如果贮存环境存在明火或静电等易燃物质,也可能引发乙炔的泄漏和点火。
此外,瓶内压力过高也是乙炔瓶发生火爆炸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乙炔瓶在正常使用中产生的瓶内压力应该在安全范围内。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如使用时间过长、压力调节不当等,瓶内压力可能会超过安全范围,从而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
最后,瓶体损坏也是乙炔瓶发生事故的潜在原因之一、乙炔瓶通常是由特殊的材料制成,以承受高压和高温的环境。
然而,如果瓶体受到外力撞击或长时间使用导致疲劳,瓶体可能会出现磨损或漏气现象,从而增加了爆炸的风险。
为了确保乙炔瓶的安全使用,以下是对乙炔瓶的使用要求:1.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乙炔瓶的特性、使用方法和安全规范。
2.在使用乙炔瓶之前,应仔细检查瓶体是否有损坏,如有损坏应立即更换。
3.在连接乙炔瓶与燃烧装置之前,应确保阀门完全关闭,并在连接过程中使用适当的接头和密封材料。
4.在使用乙炔瓶时,应按照规定的流量和压力范围进行操作,不得超过瓶的承受范围。
5.在贮存乙炔瓶时,应选择通风良好、温度适宜的场所,并避免将其暴露在明火或静电等易燃物质附近。
6.定期对乙炔瓶进行检查和维护,保持瓶体的完好和安全使用状态。
7.在乙炔瓶使用过程中,禁止随意拆卸或修改瓶体和配件,以免引发事故。
综上所述,乙炔瓶发生火爆炸事故的原因主要包括操作不当、贮存条件不合适、瓶内压力过高以及瓶体损坏等。
氯化氢与乙炔混合爆炸原因及预防措施示范文本

氯化氢与乙炔混合爆炸原因及预防措施示范文本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氯化氢与乙炔混合爆炸原因及预防措施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用氢气与氯气氯化合成氯化氢,并与乙炔气混合生产氯乙烯,是聚氯乙烯生产的一个重要生产工序。
20xx年夏,河北某树脂厂由于突然停电,使该工序的乙炔混合器及相关管道发生了爆炸,由于时至中午,现场人员稀少,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也造成了巨大损失。
那么,造成这起事故的原因又是什么呢?笔者试图对其作一分析,以便相同生产借鉴。
1.氯乙烯的生产工艺过程及其火灾危险性(1)氯乙烯的生产工艺过程氯乙烯的生产工艺过程如图1所示。
电石←水氢气↘↓(精乙炔)合成→(氯化氢)→混合→(粗氯乙烯)→精制(精氯乙烯)氯气↗图1氯乙烯的生产工艺过程(2)氯乙烯生产工艺过程的火灾危险性氯乙烯生产工艺过程的火灾危险性主要来自于原料的危险性:①氢气在标准状态下,氢气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的非常易燃的气体,爆炸极限4%~75%。
遇氟气、氯气不需引燃源引燃就能够发生猛烈的爆炸。
氢在常温下较不活泼,不溶于水。
高温下变的高度活泼,能与许多金属和非金属直接化合。
氢在钢制设备中被吸附会引起“氢脆”,导致工艺设备的损坏;液氢可使低碳钢以及大多数铁合金变脆。
乙炔氯化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乙炔氯化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乙炔氯化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反应,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和其他行业中。
然而,在进行乙炔氯化的过程中,必须非常谨慎和小心,以避免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
因此,制定一份完善的乙炔氯化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对确保操作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乙炔氯化的基本原理以及制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重要性。
1.乙炔氯化的基本原理乙炔氯化是一个有机化学反应,适用于制备各种有机化合物和中间体。
在此过程中,主要涉及到的化学物质是乙炔和氯气。
乙炔氯化的化学反应式为:C2H2 + Cl2 → C2H2Cl2该反应通常在高温和高压下进行,需要注入反应物以保持反应物的浓度。
反应的产物是二氯乙烷,它是一种有毒的有机溶剂,需要注意使用和处置。
在进行乙炔氯化反应之前,必须确保操作人员具有所需的化学知识和实验室技能,并且理解化学物质和实验操作的风险。
在操作的整个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制定乙炔氯化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重要性乙炔氯化操作与其它化工操作一样存在显著的安全风险和可能性。
因此,制定并遵守相关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变得非常重要。
这将确保操作人员和周围环境不会受到化学反应的损害,同时保护企业的财产和声誉。
具体来说,乙炔氯化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制定需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化学品存放和处理:在进行乙炔氯化反应之前,所有化学品必须正确地存储和处理。
对于易燃、易爆炸和有毒的物质必须保持警惕,并确保符合有关标准的存储条件。
同时,在进行乙炔氯化反应时,必须确保使用的化学品浓度恰当,并且按照安全规定添加到反应器中。
(2)工作环境和个人安全:在进行乙炔氯化反应时,必须确保操作人员佩戴合适的防护设备,如防眩光且符合标准的护目镜、防热手套和防滑鞋。
此外,操作人员必须了解有害化学品与人体接触产生的严重后果,并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来避免危险发生。
(3)操作指导和质量检测:操作指导是乙炔氯化操作的关键,必须由有关部门撰写并遵守。
乙炔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

乙炔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乙炔,又称乙烯炔,是一种无色、有毒的气体,常用于焊接、切割和金属加工等工业领域。
由于其具有高度易燃性和爆炸性,乙炔的使用需要严格遵守安全措施,以保证工作环境的安全,并有效应对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情况。
以下是乙炔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1.乙炔存储与运输安全措施:-乙炔压缩气瓶应存放在通风良好的仓库或存放室,远离明火、热源和电器设备。
-禁止乙炔与氧气、臭氧、氯和双氧水等有潮解或嵌套反应产生可燃性物质的接触。
-乙炔压力容器应固定在垂直位置,并使用专用固定装置防止倒伏。
-乙炔容器的阀门应保持清洁,定期检查并及时更换损坏的阀门。
2.乙炔使用安全措施:-乙炔操作地点应保持良好通风,并设有可燃气体报警器,以及有效的排气和通风设备。
-使用乙炔进行焊接和切割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防火、防爆措施,如使用防火垫和防火罩。
-使用乙炔的工作人员必须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火服、防爆眼镜、耳塞和防滑鞋等。
-禁止在乙炔气体容器附近吸烟、使用明火或制造火花。
3.乙炔事故应急处置原则:-爆炸事故发生时,立即通知相关人员撤离现场,并拉响警报器。
-切勿使用明火或电器开关,以防止引发二次爆炸。
-尽量用湿棉被、砂土或湿润织物等进行初期扑救,将起火点隔离。
-使用灭火器扑灭乙炔火焰时,应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或干粉灭火器,切勿使用水或泡沫灭火器。
-烧伤事故发生时,应立即用冷却剂冲洗伤口,并迅速就医。
总之,乙炔的使用风险较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并配备相应的应急设备和防护装备。
员工应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提高对乙炔危险性的认识,以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有效应对事故。
乙炔气爆炸事故应急预案

一、预案编制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乙炔气爆炸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所有涉及乙炔气使用的单位、个人,以及可能发生乙炔气爆炸事故的场所。
三、事故定义乙炔气爆炸事故是指因乙炔气泄漏、积聚达到爆炸极限,遇火源或高温引起爆炸,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的事件。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事故应急指挥部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调度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其组成如下:(1)指挥长:由政府分管领导担任。
(2)副指挥长:由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
(3)成员:由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担任。
2. 应急救援小组(1)现场救援组:负责现场事故处置、人员搜救、伤员救治等工作。
(2)警戒组:负责现场警戒、交通管制、人员疏散等工作。
(3)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救治、现场医疗救护等工作。
(4)环境监测组:负责事故现场环境监测,评估污染程度。
(5)信息宣传组:负责事故信息发布、舆论引导等工作。
五、应急响应程序1. 事故报告(1)事故单位或个人发现乙炔气爆炸事故时,应立即向事故应急指挥部报告。
(2)事故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救援。
2. 现场处置(1)现场救援组迅速到达事故现场,进行人员搜救、伤员救治等工作。
(2)警戒组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设置警戒线,确保现场安全。
(3)医疗救护组对伤员进行救治,必要时送往医院。
(4)环境监测组对事故现场环境进行监测,评估污染程度。
3. 人员疏散(1)警戒组根据事故情况,组织人员疏散,确保人员安全。
(2)信息宣传组及时发布事故信息,引导群众正确应对。
4. 现场恢复(1)现场救援组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排除安全隐患。
(2)环境监测组对事故现场环境进行监测,确保环境安全。
六、应急保障措施1. 人员保障(1)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氯化氢合成应急预案

氯化氢合成应急预案氯化氢合成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合成反应,但由于氯化氢具有腐蚀性和毒性,其合成和使用需要非常小心,以防止事故发生。
为了应对氯化氢合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和事故,需要制定一份完善的氯化氢合成应急预案。
以下是一份应急预案的范例,供参考。
一、应急预案制定背景氯化氢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化学品,广泛应用于石油炼制、有机合成、化工生产等领域。
然而,氯化氢具有强腐蚀性、高毒性和易燃性,一旦泄漏或发生事故,将对人员生命安全和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及时、有效地应对因氯化氢合成过程中的突发情况和事故,保障生产单位和人员的安全,有必要制定一份专门的氯化氢合成应急预案。
二、预先防范措施1.安全管理(1)建立和完善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责任部门和工作人员,并组织定期的安全培训和演练。
(2)制定必要的操作规程和操作标准,确保所有操作人员具备足够的安全操作知识和技能。
(3)定期检查氯化氢合成设备的安全状况,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完好无损。
2.泄漏预防(1)在氯化氢合成设备周围设置有效的泄漏监测装置,并定期维护和检修。
(2)确保系统内的阀门、管道和连接件等都具备抗腐蚀性和密封性。
(3)设立事故监测和报警机制,实时了解氯化氢合成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3.紧急救援资源准备(1)建立应急救援队伍或组织,成立专门的应急指挥部,确保人员和物资的快速响应和调配。
(2)储备充足的个人防护装备和急救药品,以应对突发事故发生时的紧急救援。
三、突发情况应急预案1.泄漏事故(1)一旦发生氯化氢泄漏,首先要确保自身安全。
立即撤离泄漏现场,并迅速呼叫紧急救援队伍。
(2)采取措施封闭泄漏点,例如迅速关闭阀门或切断电源。
同时,尽可能降低泄漏氯化氢的扩散,例如通过喷水或散热等方式。
(3)通知相关单位和人员,协助救援工作。
将泄漏事故的相关信息提供给救援队伍,以便他们采取适当的应急措施。
2.意外事故(1)除了泄漏事故外,还可能发生其他类型的事故,如火灾、爆炸等。
乙炔防爆事故应急预案

一、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3.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4.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5.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二、编制目的为预防和减少乙炔防爆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企业所有涉及乙炔使用的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等环节。
四、事故风险分析1. 事故类型:乙炔爆炸、火灾、中毒、窒息等。
2. 事故发生区域:乙炔储存、使用、运输等场所。
3. 事故发生原因:乙炔泄漏、静电、火源、高温等。
五、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乙炔防爆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救援小组:负责事故现场的救援、疏散、救护等工作。
3. 信息报告组: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上报、发布等工作。
4. 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储备、调配、供应等工作。
六、应急响应1. 事故发生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指挥部,组织开展救援工作。
2. 确保人员安全,迅速疏散事故现场周边人员,切断事故源,防止事故扩大。
3. 组织救援人员进入事故现场,进行灭火、排险、救护等工作。
4. 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请求支援。
七、应急处置措施1. 灭火:使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灭火设备进行灭火。
2. 排险:切断事故源,防止事故扩大。
如发生泄漏,立即关闭阀门,通风换气。
3. 救护: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救护,及时送往医院救治。
4. 疏散:迅速疏散事故现场周边人员,确保人员安全。
5. 防护:对事故现场进行隔离,防止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八、应急结束1. 事故得到有效控制,救援工作完成,经应急指挥部批准后,宣布应急结束。
2. 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九、应急保障1. 应急物资储备:储备足够的灭火器材、防护用品、救护用品等应急物资。
2. 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过氯爆炸的原因及监测预防

炉压 高或 进炉 氢 气管 线 、 头堵 塞 , 气 加不 进 炉 : 灯 氢 ( ) 成炉 防爆 膜 爆 破后 , 压 突 然降 低 , 气大 量 7合 炉 氢 进 入该 炉 , 致其 他 炉进 炉氢气 量 减 少 ; 8 操作 人 导 ()
4 0℃ 以 下 , 进 入 氯 化 氢 分 配 台 , 部 分 送 P 再 一 VC生
既不 能过 氯 , 不能 大量 过氢 。 也
3 过氯的原 因
在生 产 中 , 于系 统不 稳 定 或设 备 、 作 、 由 操 环境 等原 因 ,往往会 造成 合成 炉出现 过氯 。常 见的原 因
有 : 1 液 化 高 压 机 跳 停 造 成 氯 气 总 管 压 力 突 然 升 ()
ZH U - n Yu pig
( ah a u a g hmia C . t. i a g 5 5 2C ia H o u h n e cl o Ld, n n 4 9 ,hn) Y C , Q y 4
Abs r c : e r a o fe c s ie c o i e i y r g n c l rd s a a y e Th n t rn t o n t a tTh e s nso x e sv hlrn n h d o e h o i e wa n lz d. e mo io i g me h d a d
产 用 。 部 分 去 吸 收 系统 制 成 盐 酸 。 转 化 的氯 化 氢 一 送 与 乙 炔 在 混 合 器 里 生 产 成 氯 乙 烯 单 体
2 过氯及过 氢的危害
如果 氯化 氢含游 离氯 , 氯 乙烯 转化混 合器 内 . 在 游 离 氯 会 与 乙炔 反 应 生 成 氯 乙炔 ,此 反 应 为 放 热 反 应 , 量 过 氯 时 , 剧 放 热 , 起 混 合 器 温 度 迅 速 上 大 急 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 the schedule of the activity, the time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conten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o make the progress consistent with the plan.氯化氢与乙炔混合爆炸原因及预防措施正式版
氯化氢与乙炔混合爆炸原因及预防措
施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或活动的进度安排中,详细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和项目内容完成的进度,而完成上述需要实施方案的人员对整体有全方位的认识和评估能力,尽力让实施的时间进度与方案所计划的时间吻合。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用氢气与氯气氯化合成氯化氢,并与乙炔气混合生产氯乙烯,是聚氯乙烯生产的一个重要生产工序。
20xx年夏,河北某树脂厂由于突然停电,使该工序的乙炔混合器及相关管道发生了爆炸,由于时至中午,现场人员稀少,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也造成了巨大损失。
那么,造成这起事故的原因又是什么呢?笔者试图对其作一分析,以便相同生产借鉴。
1.氯乙烯的生产工艺过程及其火灾危险性
(1)氯乙烯的生产工艺过程氯乙烯的生
产工艺过程如图1所示。
电石←水氢气
↘↓(精乙炔)合成→(氯化氢)→混合→(粗氯乙烯)→精制(精氯乙烯)氯气↗图1氯乙烯的生产工艺过程
(2)氯乙烯生产工艺过程的火灾危险性氯乙烯生产工艺过程的火灾危险性主要来自于原料的危险性:
①氢气在标准状态下,氢气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的非常易燃的气体,爆炸极限4%~75%。
遇氟气、氯气不需引燃源引燃就能够发生猛烈的爆炸。
氢在常温下较不活泼,不溶于水。
高温下变的高度活泼,能与许多金属和非金属直接化合。
氢在钢制设备中被吸附会引起“氢脆”,导致工艺设备的损坏;液氢可使低碳钢以及大多数铁
合金变脆。
②氯气通常情况下,氯气是通过电解食盐或食盐水的方法制得的黄绿色有毒液化气体,有强烈刺激臭,毒性猛烈,具有腐蚀性和极强的氧化性。
液氯本身不燃,但在日光或灯光下与其他易燃气体混合时,即可起火和爆炸。
金属在氯气中能够燃烧,氯气与氢气混合后在阳光下即可发生猛烈爆炸;松节油在氯气中能自燃;氯气与乙炔气混合时不需引火源即可爆炸,氯与氮化合时,还可形成更易爆炸的氯化氮。
空气中的含量达到0.1%时吸入人体即能严重中毒。
③乙炔乙块又称电石气,是无色无臭气体,含有硫化物、磷化物时有蒜样气
味。
极易起火爆炸。
微溶于水及乙醇,溶于丙酮、氯仿和苯。
遇高热、明火有着火爆炸危险。
与铜、汞和银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氟和氯能发生爆炸反应。
闪点-17.78℃(闭杯);自燃点305℃;爆炸极限2.5%~82%;最大爆炸压力1.3MPa;气化热828.986kJ/kg;燃烧热值
1300.420kJ/mol(25℃);最小引燃能量
0.019mJ;临界温度35.5℃;临界压力6249.726kPa;
④氯乙烯常温下氯乙烯为为无色气体,在标准状态下是一种无色有乙醚香味的气体,冷凝点为-13.9℃,临界温度142℃,临界压力5.6MPa,比空气重2.17倍,易燃,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极限为4~
27.7%,自燃点为472℃,与空气混合浓度在10%时的最大爆炸压力为0.68MPa。
氯乙烯有毒,对人有麻醉作用,当浓度在1%时有麻感觉,达5%以上时,即可现出头晕、浑身无力、神志不清、呼吸由急变微,最后失去知觉。
2.爆炸原因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该生产过程从原料、半成品到产品,都属于一级易燃易爆危险品,且生产岗位附近还有大量的储存,属于典型的甲类易燃易爆生产和重大火灾危险源。
从现场勘察和人员询问调查得知,该爆炸事故之前也曾经发生过2次突然停电事故,但均未造成爆炸。
那么这次为什么发生了爆炸呢?根据安全操作规
程和操作人员介绍,正确的操作程序是:在生产过程中如遇紧急停车事故时,若现场有2名操作工同时在场,则2名操作工应当迅速同时以最快的速度关闭氯气和氢气阀门;若只有1名操作工在场,则该操作工应当迅速以最快的速度首先关闭氯气阀门,再关闭氢气阀门。
根据当时的现场分析,比照前两次停电事故的情况,事故的直接原因只能是遭遇突然停电时,现场操作工只有1人在场,由于该操作工惊慌,在慌忙关闭进料阀门时错先关闭了氢气阀门才去关闭氯气阀门,而此时管道内的剩余氯气就会直接进入乙炔混合器,并迅速与乙炔混合。
加之乙炔气的还原性极强,氯气的氧化性也
极强,两者相遇不需要引燃源引燃即可爆炸,进而使乙炔混合器及相关管道发生爆炸,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3.应当采取的消防安全措施
为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用氢气与氯气氯化合成氯化氢,并与乙炔气混合生产氯乙烯的生产企业,应当采取如下安全措施。
(1)严格控制氯化氢与乙炔的比例和氯化氢中游离氯及氧的含量
由氯化氢与精乙炔合成氯乙烯时,在混合操作中,除应严格控制温度外,氯化氢与精乙炔的比例必须准确,如果乙炔的含量过高,多余的乙炔会与混合器中的氯化高汞反应,生成易爆的乙炔汞。
所以一
般要求氯化氢应比精乙炔多5-10%。
在合成过程中,若氯化氢中的游离氯含量较高,易与乙炔生成氯乙烯而放热,会引起着火或造成设备爆炸;若本工序的转化率较差,常会使分馏放空尾气中的乙炔含量超过20%,这时氯化氢中微量氧的含量就相对增加,会与乙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故应经常取样分析。
如氧含量大于5%,即须采取调换催化剂或降低流量等措施。
加压精馏时,尾气中的氯乙烯应放入回收设备。
(2)严格控制氯化氢合成的工艺指标和操作程序
在氯化氢合成的正常生产操作中,隔膜电解槽的氯气系统压力为160kPa,氢气系统的压力为70kPa;离子膜电解槽,氯气
系统的压力为152kPa,氢气系统的压力为75kPa;氢气与氯气的配比为1.05~1.1︰1,这些指标都要严格控制,不得突破。
在生产过程中因遇停电等造成紧急停车事故时,必须严格关闭阀门的程序。
当现场有2名操作工同时在场时,2名操作工应当迅速同时以最快的速度分别关闭氯气和氢气阀门;若现场只有1名操作工在场时,该操作工应当迅速以最快的速度首先关闭氯气阀门,再关闭氢气阀门,二者顺序绝对不可颠倒。
(3)实行严格的安全联锁控制措施
所谓安全联锁,就是利用机械和电气控制原理,依次接通各个仪器及设备,并使之发生联系,以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在化工生产中,对压力、温度、流量、液位、阀门等连续变化的参数进行联锁和自动调节控制,对保证防火安全十分重要。
根据有关安全操作规程,下列情况的生产工艺,必须采取安全联锁控制的措施:
(1)同时或依次排放两种液体或气体时;
(2)在反应终止需要惰性气体保护时;
(3)打开设备前需要预先解除压力或降低温度时;
(4)当两种或多个部件、设备、机器由于操作错误容易引起火灾事故时;
(5)当工艺控制参数达到某极限值需开启处理装置时;
(6)某危险区域或部位禁止人员入内
时。
用氢气与氯气氯化合成氯化氢,并与乙炔气混合生产氯乙烯的生产,属于同时或依次排放两种气体的情况和当两种或多个部件、设备、机器由于操作错误容易引起火灾事故的情况,所以,该生产工艺应当采取安全联锁的控制措施,以保证操作更加安全可靠。
——此位置可填写公司或团队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