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氢与乙炔混合爆炸原因及预防措施(正式)
乙炔瓶发生着火爆炸事故的原因及使用要求正式版

乙炔瓶发生着火爆炸事故的原因及使用要求正式版首先,操作不当是乙炔瓶发生火爆炸事故的常见原因之一、操作人员在使用乙炔瓶时,可能会违反相关的使用规范,例如没有将阀门完全关闭、没有正确连接瓶体与燃烧装置、没有严格控制使用乙炔的流量等。
这些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乙炔泄漏或过量供应,引发火花或明火,从而引发火灾或爆炸。
其次,贮存条件不合适也是乙炔瓶发生火爆炸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乙炔瓶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满足一定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等。
如果贮存环境温度过高,容易引发乙炔压力升高,增加泄漏和爆炸的风险。
如果贮存环境存在明火或静电等易燃物质,也可能引发乙炔的泄漏和点火。
此外,瓶内压力过高也是乙炔瓶发生火爆炸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乙炔瓶在正常使用中产生的瓶内压力应该在安全范围内。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如使用时间过长、压力调节不当等,瓶内压力可能会超过安全范围,从而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
最后,瓶体损坏也是乙炔瓶发生事故的潜在原因之一、乙炔瓶通常是由特殊的材料制成,以承受高压和高温的环境。
然而,如果瓶体受到外力撞击或长时间使用导致疲劳,瓶体可能会出现磨损或漏气现象,从而增加了爆炸的风险。
为了确保乙炔瓶的安全使用,以下是对乙炔瓶的使用要求:1.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乙炔瓶的特性、使用方法和安全规范。
2.在使用乙炔瓶之前,应仔细检查瓶体是否有损坏,如有损坏应立即更换。
3.在连接乙炔瓶与燃烧装置之前,应确保阀门完全关闭,并在连接过程中使用适当的接头和密封材料。
4.在使用乙炔瓶时,应按照规定的流量和压力范围进行操作,不得超过瓶的承受范围。
5.在贮存乙炔瓶时,应选择通风良好、温度适宜的场所,并避免将其暴露在明火或静电等易燃物质附近。
6.定期对乙炔瓶进行检查和维护,保持瓶体的完好和安全使用状态。
7.在乙炔瓶使用过程中,禁止随意拆卸或修改瓶体和配件,以免引发事故。
综上所述,乙炔瓶发生火爆炸事故的原因主要包括操作不当、贮存条件不合适、瓶内压力过高以及瓶体损坏等。
氯化氢与乙炔混合爆炸原因及预防措施示范文本

氯化氢与乙炔混合爆炸原因及预防措施示范文本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氯化氢与乙炔混合爆炸原因及预防措施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用氢气与氯气氯化合成氯化氢,并与乙炔气混合生产氯乙烯,是聚氯乙烯生产的一个重要生产工序。
20xx年夏,河北某树脂厂由于突然停电,使该工序的乙炔混合器及相关管道发生了爆炸,由于时至中午,现场人员稀少,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也造成了巨大损失。
那么,造成这起事故的原因又是什么呢?笔者试图对其作一分析,以便相同生产借鉴。
1.氯乙烯的生产工艺过程及其火灾危险性(1)氯乙烯的生产工艺过程氯乙烯的生产工艺过程如图1所示。
电石←水氢气↘↓(精乙炔)合成→(氯化氢)→混合→(粗氯乙烯)→精制(精氯乙烯)氯气↗图1氯乙烯的生产工艺过程(2)氯乙烯生产工艺过程的火灾危险性氯乙烯生产工艺过程的火灾危险性主要来自于原料的危险性:①氢气在标准状态下,氢气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的非常易燃的气体,爆炸极限4%~75%。
遇氟气、氯气不需引燃源引燃就能够发生猛烈的爆炸。
氢在常温下较不活泼,不溶于水。
高温下变的高度活泼,能与许多金属和非金属直接化合。
氢在钢制设备中被吸附会引起“氢脆”,导致工艺设备的损坏;液氢可使低碳钢以及大多数铁合金变脆。
氯化氢合成应急预案

氯化氢合成应急预案.doc烧碱事业部氯化氢合成工序应急预案审核人:批准人:持有人:实施日期:年月日编制部门:1总则1.1制定本预案的目的明确氯化氢合成工段生产系统中可能发生紧急事故的应急程序及处理方式,将可能发生的伤害或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确保职工的生命安全,减少或避免公司财产的二次损失。
1.2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1)及时控制事故的危险源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首要任务,只有及时控制住危险源,防止事故继续扩散才能有效的进行救援。
(2)抢救受害人员是应急救援的重要任务,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及时、有效、有序地实施现场急救与安全转移伤员是降低伤员率、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
(3)指导员工防护、组织员工撤离。
由于生产事故发生突然、扩散迅速,涉及面广、危害大,应及时指导和组织员工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自身防护,并向上风风向迅速撤离出危险区或撤离到不受危害的区域,在撤离过程中应积极组织员工开展自救和互救工作。
(4)做好现场清理,消除危害后果。
对事故外逸的有毒有害物质和不能对人和环境继续造成危害的物质,应及时组织人员予以清除,消除危害,防止对人的继续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对发生的火灾及时消除。
1.3氯化氢合成装置基本情况(1)组织机构工序长、副工序长、运行班组(含班长、主控、巡检)。
(2)生产任务1、将氯氢处理工序送来的合格的氯气、氢气在石墨合成炉内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将大部分合格的氯化氢供应给氯乙烯装置。
2、将剩余部分氯化氢气体吸收成合格的高纯盐酸,并且为本厂及用户提供优质的高纯盐酸。
(3)生产特性氯化氢合成工序生产中,接触多种有毒害介质,如盐酸、氯化氢气体、氯气等。
(4)安全救援管理的配置各班长兼任班组安全员。
(5)主要安全设置及分布主要安全防护设施有消防栓,干粉灭火器,主要设施分布见消防总图。
2事故处理预案相应程序2.1事故通报序列图发现者调度事故现场总调度室事故抢险小组相关部门及责任人2.2事故处理程序(1)最早发现者立即采取一切办法切断事故源,紧急疏散人群,并向调度或总调上报。
乙炔气瓶爆炸原因及防范措施

乙炔气瓶爆炸原因及防范措施
一、乙炔气瓶的爆炸起因:
主要是由于温度和压力急剧上升,乙炔发生分解而引起的。
二、乙炔分解的特点:
如果发生回火之后,瓶壁温度上升(从瓶顶开始)或从打开的瓶阀逸出带烟的有异常气味气体。
说明乙炔已开始分解,若乙炔气瓶受到火焰或辐射热直接作用随时都有乙炔分解的危险。
三、造成乙炔分解的原因:
(1)焊接回火;
(2)外部加热(乙炔气瓶附近有燃烧的物质,气瓶上挂有未灭火的焊枪或割枪等工具);
(3)气瓶阀门或减压器附近的乙炔着火;
(4)剧烈冲击或震动。
四、预防气瓶爆炸的防范措施:
(1)安装阻火器;
(2)严禁阳光下曝晒、加热瓶体或靠近热源;
(3)严禁将未灭火的焊枪或割枪等工具挂在乙炔气瓶上;
(4)搬运应轻装轻卸,避免剧烈冲击或震动。
乙炔氯化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乙炔氯化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乙炔氯化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反应,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和其他行业中。
然而,在进行乙炔氯化的过程中,必须非常谨慎和小心,以避免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
因此,制定一份完善的乙炔氯化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对确保操作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乙炔氯化的基本原理以及制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重要性。
1.乙炔氯化的基本原理乙炔氯化是一个有机化学反应,适用于制备各种有机化合物和中间体。
在此过程中,主要涉及到的化学物质是乙炔和氯气。
乙炔氯化的化学反应式为:C2H2 + Cl2 → C2H2Cl2该反应通常在高温和高压下进行,需要注入反应物以保持反应物的浓度。
反应的产物是二氯乙烷,它是一种有毒的有机溶剂,需要注意使用和处置。
在进行乙炔氯化反应之前,必须确保操作人员具有所需的化学知识和实验室技能,并且理解化学物质和实验操作的风险。
在操作的整个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制定乙炔氯化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重要性乙炔氯化操作与其它化工操作一样存在显著的安全风险和可能性。
因此,制定并遵守相关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变得非常重要。
这将确保操作人员和周围环境不会受到化学反应的损害,同时保护企业的财产和声誉。
具体来说,乙炔氯化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制定需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化学品存放和处理:在进行乙炔氯化反应之前,所有化学品必须正确地存储和处理。
对于易燃、易爆炸和有毒的物质必须保持警惕,并确保符合有关标准的存储条件。
同时,在进行乙炔氯化反应时,必须确保使用的化学品浓度恰当,并且按照安全规定添加到反应器中。
(2)工作环境和个人安全:在进行乙炔氯化反应时,必须确保操作人员佩戴合适的防护设备,如防眩光且符合标准的护目镜、防热手套和防滑鞋。
此外,操作人员必须了解有害化学品与人体接触产生的严重后果,并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来避免危险发生。
(3)操作指导和质量检测:操作指导是乙炔氯化操作的关键,必须由有关部门撰写并遵守。
一起乙炔平衡罐爆炸的原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一
起 乙炔平衡罐爆炸的
原 因分析及 防控措施
R a o n rv nieMe s rso c tln aa c n e s na dPe e t a u e f eye eB ln eT k v A a
■何 刚
摘
要 :本文封 某公 司 乙炔 平衡罐 餮生爆 炸事故的原 因追行 了分析 ,
的消防陈全 力撰救 ,9畴 4 分左右大火被撰减。该 公司 用乙炔 、丙酮作 主要原 O
料 生 麈 3一丁 炔 一2一醇 ( 下 筒稻 丁 炔醇 ) 以 ,装置 运 行 2 来 首 次餮 生 火 哭爆 炸 年
事故 。在本文 中,箪者将封爆炸 的原 因遘行分析 ,并在此基磁 上提出安全 控制措
=
S 寅 测 壁 厚 ,篇 72 一 .mm; D一 平衡 罐 的 中径 ( 外 壁 的 平 均 直 径 ) D (2 + 0 ) 内 , =8 0 80/
2= 0mm 。 81
1 , 黠 1 ̄ )熔 2C,沸 黠 1 8 19C, 黠 3  ̄ 0—0  ̄ 4C。遇 明 火 、高
22物料 的 危 险J 分析 . } 生
参 舆 反 虑 的 乙 炔 、乙 醛 及 麈 物 丁 炔 醇 的 危 险 性 参 敦 如
下:
乙炔: 温 、 常 常匿下 是 色可 燃氯醴 , 相封 密度 09 空 .(
氯 = I , 界 温度 3 . , 界 匿 力 6O a 熔 黠 一8 )晦 57 晦 .Mp , 1C, o 沸 黠 一8 ,引燃 温 度 3 5C, 炸 桎 限 筢 圉 21 8 %。乙 3 0o 爆 .- 0 炔 是碳碳 叁 键结 合的不 鲍和 烃 ,是炔烃 中最 筒罩的 一檀 。
徒工婪遏程 、 操作僚件 、 物料危 险性 、 炸僚件 等方面探 讨 了爆炸的性 贸, 爆 并通遏计算予 以验镫 。在此基磺上 ,提 出了相臆 的防乾控制措施 。 网键词 :乙炔;平衡罐 ;化学爆 炸;物理爆 炸;原 因分析 ;防控 措施
氯化氢生产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发出)

“二合一”炉合成氯化氢生产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摘要] 介绍了几起“二合一”炉合成氯化氢生产中发生的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关键词] 氯化氢;游离氯;事故安徽锦邦化工股份公司(以下简称锦邦化工)现有5万吨/年离子膜电解和7万吨/年隔膜电解两套电解装置。
2006年完成氯化氢系统改造,改造前氯乙烯所需的氯化氢是通过盐酸脱析生产的,这种工艺成熟、安全,但能耗高,不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改造后,采用“二合一”炉合成氯化氢供氯乙烯生产使用。
锦邦化工烧碱总产能为12万吨/年,副产氯气量为10.8万吨/年,主要的耗氯产品只有6万吨/年糊树脂,根据我公司糊树脂的规模,每年耗氯约为3.6万吨,剩余氯气量为7.2万吨/年,按我公司实际平均液化效率70%计算,每年的尾氯量为2.16万吨,如果全部做31%盐酸产量达7.2万吨/年,而我公司自用和销售盐酸约4万吨/年,因此,液氯尾氯平衡制约着烧碱负荷的正常运行,在工程技术人员的充分讨论和论证后,采用了液氯液化尾氯直接合成氯化氢供氯乙烯生产。
由于没有实际运行经验,实际生产中发生了几起事故,通过对事故的分析,总结了经验,吸取了教训。
在此与同行进行交流,望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避免同类情况的发生。
1、氯化氢气体外泄2007年9月,一次晚班生产过程中,当班操作工接总调通知紧急切换成酸生产指令。
当班人员首先启动吸收液泵并打开去尾气塔阀门。
再上二楼开去降膜吸收系统两只手动阀门,关去氯乙烯工序的阀门,并打开一级、二级降膜冷却水阀门。
操作完成后,再进行其他正常操作,周围其他岗位人员发现大量氯化氢气体外泄。
原因分析:由于紧急切换时,当班人员还未等到吸收液布满一、二级降膜塔(吸收液由泵打至尾气塔,并溢流布满一、二级降膜塔需要3~4分钟),同时切换时系统HCl压力偏高,导致吸收液串相,大部分HCl末被吸收,从尾气塔泄出。
通过电脑记录显示,外泄氯化氢气体时间有5分钟。
改进措施:安装一套稀酸循环系统,保证二十四小时一级、二级降膜和尾气塔始终有吸收液循环。
氯化氢合成应急预案

氯化氢合成应急预案氯化氢合成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合成反应,但由于氯化氢具有腐蚀性和毒性,其合成和使用需要非常小心,以防止事故发生。
为了应对氯化氢合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和事故,需要制定一份完善的氯化氢合成应急预案。
以下是一份应急预案的范例,供参考。
一、应急预案制定背景氯化氢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化学品,广泛应用于石油炼制、有机合成、化工生产等领域。
然而,氯化氢具有强腐蚀性、高毒性和易燃性,一旦泄漏或发生事故,将对人员生命安全和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及时、有效地应对因氯化氢合成过程中的突发情况和事故,保障生产单位和人员的安全,有必要制定一份专门的氯化氢合成应急预案。
二、预先防范措施1.安全管理(1)建立和完善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责任部门和工作人员,并组织定期的安全培训和演练。
(2)制定必要的操作规程和操作标准,确保所有操作人员具备足够的安全操作知识和技能。
(3)定期检查氯化氢合成设备的安全状况,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完好无损。
2.泄漏预防(1)在氯化氢合成设备周围设置有效的泄漏监测装置,并定期维护和检修。
(2)确保系统内的阀门、管道和连接件等都具备抗腐蚀性和密封性。
(3)设立事故监测和报警机制,实时了解氯化氢合成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3.紧急救援资源准备(1)建立应急救援队伍或组织,成立专门的应急指挥部,确保人员和物资的快速响应和调配。
(2)储备充足的个人防护装备和急救药品,以应对突发事故发生时的紧急救援。
三、突发情况应急预案1.泄漏事故(1)一旦发生氯化氢泄漏,首先要确保自身安全。
立即撤离泄漏现场,并迅速呼叫紧急救援队伍。
(2)采取措施封闭泄漏点,例如迅速关闭阀门或切断电源。
同时,尽可能降低泄漏氯化氢的扩散,例如通过喷水或散热等方式。
(3)通知相关单位和人员,协助救援工作。
将泄漏事故的相关信息提供给救援队伍,以便他们采取适当的应急措施。
2.意外事故(1)除了泄漏事故外,还可能发生其他类型的事故,如火灾、爆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氯化氢与乙炔混合爆炸原因及预防措施(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9210-88 氯化氢与乙炔混合爆炸原因及预防
措施(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用氢气与氯气氯化合成氯化氢,并与乙炔气混合生产氯乙烯,是聚氯乙烯生产的一个重要生产工序。
20xx年夏,河北某树脂厂由于突然停电,使该工序的乙炔混合器及相关管道发生了爆炸,由于时至中午,现场人员稀少,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也造成了巨大损失。
那么,造成这起事故的原因又是什么呢?笔者试图对其作一分析,以便相同生产借鉴。
1.氯乙烯的生产工艺过程及其火灾危险性
(1)氯乙烯的生产工艺过程氯乙烯的生产工艺过程如图1所示。
电石←水氢气↘↓(精乙炔)合成→(氯化氢)→混合→(粗氯乙烯)→精制(精氯乙烯)氯气↗图1氯乙烯的生产工艺过程
(2)氯乙烯生产工艺过程的火灾危险性氯乙烯生
产工艺过程的火灾危险性主要来自于原料的危险性:
①氢气在标准状态下,氢气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的非常易燃的气体,爆炸极限4%~75%。
遇氟气、氯气不需引燃源引燃就能够发生猛烈的爆炸。
氢在常温下较不活泼,不溶于水。
高温下变的高度活泼,能与许多金属和非金属直接化合。
氢在钢制设备中被吸附会引起“氢脆”,导致工艺设备的损坏;液氢可使低碳钢以及大多数铁合金变脆。
②氯气通常情况下,氯气是通过电解食盐或食盐水的方法制得的黄绿色有毒液化气体,有强烈刺激臭,毒性猛烈,具有腐蚀性和极强的氧化性。
液氯本身不燃,但在日光或灯光下与其他易燃气体混合时,即可起火和爆炸。
金属在氯气中能够燃烧,氯气与氢气混合后在阳光下即可发生猛烈爆炸;松节油在氯气中能自燃;氯气与乙炔气混合时不需引火源即可爆炸,氯与氮化合时,还可形成更易爆炸的氯化氮。
空气中的含量达到0.1%时吸入人体即能严重中毒。
③乙炔乙块又称电石气,是无色无臭气体,含有
硫化物、磷化物时有蒜样气味。
极易起火爆炸。
微溶于水及乙醇,溶于丙酮、氯仿和苯。
遇高热、明火有着火爆炸危险。
与铜、汞和银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氟和氯能发生爆炸反应。
闪点-17.78℃(闭杯);自燃点305℃;爆炸极限2.5%~82%;最大爆炸压力1.3MPa;气化热828.986kJ/kg;燃烧热值1300.420kJ/mol(25℃);最小引燃能量0.019mJ;临界温度35.5℃;临界压力6249.726kPa;
④氯乙烯常温下氯乙烯为为无色气体,在标准状态下是一种无色有乙醚香味的气体,冷凝点为-13.9℃,临界温度142℃,临界压力5.6MPa,比空气重2.17倍,易燃,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极限为4~27.7%,自燃点为472℃,与空气混合浓度在10%时的最大爆炸压力为0.68MPa。
氯乙烯有毒,对人有麻醉作用,当浓度在1%时有麻感觉,达5%以上时,即可现出头晕、浑身无力、神志不清、呼吸由急变微,最后失去知觉。
2.爆炸原因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该生产过程从原料、半
成品到产品,都属于一级易燃易爆危险品,且生产岗位附近还有大量的储存,属于典型的甲类易燃易爆生产和重大火灾危险源。
从现场勘察和人员询问调查得知,该爆炸事故之前也曾经发生过2次突然停电事故,但均未造成爆炸。
那么这次为什么发生了爆炸呢?根据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人员介绍,正确的操作程序是:在生产过程中如遇紧急停车事故时,若现场有2名操作工同时在场,则2名操作工应当迅速同时以最快的速度关闭氯气和氢气阀门;若只有1名操作工在场,则该操作工应当迅速以最快的速度首先关闭氯气阀门,再关闭氢气阀门。
根据当时的现场分析,比照前两次停电事故的情况,事故的直接原因只能是遭遇突然停电时,现场操作工只有1人在场,由于该操作工惊慌,在慌忙关闭进料阀门时错先关闭了氢气阀门才去关闭氯气阀门,而此时管道内的剩余氯气就会直接进入乙炔混合器,并迅速与乙炔混合。
加之乙炔气的还原性极强,氯气的氧化性也极强,两者相遇不需要引燃源引燃即可爆
炸,进而使乙炔混合器及相关管道发生爆炸,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3.应当采取的消防安全措施为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用氢气与氯气氯化合成氯化氢,并与乙炔气混合生产氯乙烯的生产企业,应当采取如下安全措施。
(1)严格控制氯化氢与乙炔的比例和氯化氢中游离氯及氧的含量
由氯化氢与精乙炔合成氯乙烯时,在混合操作中,除应严格控制温度外,氯化氢与精乙炔的比例必须准确,如果乙炔的含量过高,多余的乙炔会与混合器中的氯化高汞反应,生成易爆的乙炔汞。
所以一般要求氯化氢应比精乙炔多5-10%。
在合成过程中,若氯化氢中的游离氯含量较高,易与乙炔生成氯乙烯而放热,会引起着火或造成设备爆炸;若本工序的转化率较差,常会使分馏放空尾气中的乙炔含量超过20%,这时氯化氢中微量氧的含量就相对增加,会与乙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故应经常取样分析。
如氧含量大于5%,即须采取调换催化剂或降低流量等措施。
加压精馏时,
尾气中的氯乙烯应放入回收设备。
(2)严格控制氯化氢合成的工艺指标和操作程序
在氯化氢合成的正常生产操作中,隔膜电解槽的氯气系统压力为160kPa,氢气系统的压力为70kPa;离子膜电解槽,氯气系统的压力为152kPa,氢气系统的压力为75kPa;氢气与氯气的配比为1.05~1.1︰1,这些指标都要严格控制,不得突破。
在生产过程中因遇停电等造成紧急停车事故时,必须严格关闭阀门的程序。
当现场有2名操作工同时在场时,2名操作工应当迅速同时以最快的速度分别关闭氯气和氢气阀门;若现场只有1名操作工在场时,该操作工应当迅速以最快的速度首先关闭氯气阀门,再关闭氢气阀门,二者顺序绝对不可颠倒。
(3)实行严格的安全联锁控制措施
所谓安全联锁,就是利用机械和电气控制原理,依次接通各个仪器及设备,并使之发生联系,以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在化工生产中,对压力、温度、流量、液位、阀门等连续变化的参数进行联锁和自动调
节控制,对保证防火安全十分重要。
根据有关安全操作规程,下列情况的生产工艺,必须采取安全联锁控制的措施:
(1)同时或依次排放两种液体或气体时;
(2)在反应终止需要惰性气体保护时;
(3)打开设备前需要预先解除压力或降低温度时;
(4)当两种或多个部件、设备、机器由于操作错误容易引起火灾事故时;
(5)当工艺控制参数达到某极限值需开启处理装置时;
(6)某危险区域或部位禁止人员入内时。
用氢气与氯气氯化合成氯化氢,并与乙炔气混合生产氯乙烯的生产,属于同时或依次排放两种气体的情况和当两种或多个部件、设备、机器由于操作错误容易引起火灾事故的情况,所以,该生产工艺应当采取安全联锁的控制措施,以保证操作更加安全可靠。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
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