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氢

合集下载

氯化氢 氯化反应

氯化氢 氯化反应

氯化氢氯化反应1. 介绍氯化氢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化学式为HCl。

它是一种强酸,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其中包括氯化物。

本文将探讨氯化氢与氯化物发生的反应,即氯化氢的氯化反应。

2. 反应方程式当氯化氢与某些金属或非金属的氯化物发生反应时,会产生不同的产物。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反应方程式:2.1 与金属的氯化反应例如,当固体铝与氯化氢发生反应时,会生成铝和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在这个反应中,铝原子失去了电子成为Al3+离子,并与Cl-离子结合形成铝离子和盐酸。

2.2 与非金属的氯化反应当非金属硫与氯化氢发生反应时,会生成二硫和盐酸:S + HCl -> H2S + Cl2↑在这个反应中,硫原子形成了硫分子并与氯原子结合形成二硫和盐酸。

3. 反应机理氯化氢与氯化物发生反应的机理可以通过电子转移和共价键形成来解释。

3.1 电子转移在与金属的氯化反应中,金属原子失去电子成为正离子,而氯化物中的阴离子接受这些电子。

这种电子转移导致了金属离子和盐酸的生成。

3.2 共价键形成在与非金属的氯化反应中,氯化物中的阴离子与氯化氢中的阳离子之间通过共价键形成分子。

这种共价键形成导致了产物的生成。

4. 反应条件4.1 温度大多数情况下,氯化反应需要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

温度可以影响反应速率和产物选择性。

一般来说,较高的温度会加快反应速率。

4.2 压力压力对于大多数气体反应来说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较高的压力可以增加分子之间碰撞的频率,从而增加反应速率。

4.3 催化剂有时候,为了加快反应速率或改变产物的选择性,可以使用催化剂。

催化剂可以提供一个能量较低的反应路径,从而降低反应活化能。

5. 应用氯化氢的氯化反应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5.1 化学工业氯化氢的氯化反应在化学工业中被广泛用于制备各种盐酸和无机盐。

这些物质在许多工艺中起着重要作用,如金属表面处理、废水处理等。

氯化氢的性质

氯化氢的性质

氯化氢的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标准状态下密度为1.00045克/升,熔点-114.80℃,沸点-85℃。

在空气中发白雾,溶于乙醇、乙醚,极易溶于水。

实验室中用水吸收时不得把导管口伸入水下,而要在导管口连接倒放的漏斗,使其边缘紧贴水面以利吸收并防止倒吸。

因HCl的沸点低,不易液化,若混入少量氯气可用活性炭吸附掉易液化的C12。

若Cl2中混入HCl则可用少量水或饱和食盐水洗气以除去溶解度甚大的HCl。

干燥HCl气不活泼,对锌、铁均无反应。

其水溶液叫盐酸,常用的浓盐酸密度为l.18~l.19克/厘米3(含HCl36~38%的溶液)相当于12摩/升左右。

浓盐酸是挥发性强酸,加热蒸发时则HCl逸出得比水多,致使浓度下降,至20%即不再下降,成为“恒沸点溶液”。

盐酸具有酸的通性,其酸根Cl-无氧化性,为非氧化性酸1.氢的构成及热物理性质氢有三种同位素:原子量为1的氕(符号H);原子量为2的氘(符号D)和原子量为3的氚(符号T)。

氕(通称氢)和氘(亦称重氢)是稳定的同位素;氚则是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为12.26年。

氚放出b射线后转变成。

氚是极稀有的,在1018个氢原子中只含有0.4~67个氚原子,所以自然氢中几乎全部是氕(H)和氘(D),它们的含量比约为6400:1。

不论是那种方法获得的氢,其中氕的含量高达99.987%,氘(D)含量的范围在(0.013~0.016)%之间。

事实上,因为氢是双原子气体,所以绝大多数的氘原子都是和氕原子结合在一起形成氘化氢(HD)。

分子状态的氘-D2在自然氢中几乎不存在。

因此,普通的氢实际上是H2和HD的混合物,HD在混合物里的数量在(0.026~0.032)%之间。

在通常状况下,氢是无色、无味无嗅的气体,极难溶解于水。

氢是所有气体中最轻的,标准状态下的密度为0.0899,只有空气密度的/14.38。

在所有的气体中,氢的比热容最大、热导率最高、粘度最低。

氢分子以超过任何其它分子的速度运动,所以氢具有最高的扩散能力;不仅能穿过极小的空隙,甚至能透过一些金属,如钯(Pd)从240开始便可以被氢渗透。

hcl的物理常数

hcl的物理常数

hcl的物理常数
氯化氢,化学式为HCl,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对空气的比重为1.29,易溶于水,0℃时1升水中约能溶解500升氯化氢。

其部分物理常数如下:
- 分子量:36.4606
- 熔点:158.8K(-114.2℃)
- 沸点:187.9K(-85℃)
氯化氢会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并生成盐酸,盐酸具有强腐蚀性,与雨水一同落入地面就形成腐蚀性比较强的酸雨,对植物、建筑物等危害很大,深入地下还可能污染地下水和土壤。

在使用和处理氯化氢时,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氯化氢的信息,可以再次向我提问。

氯化氢的性质

氯化氢的性质

氯化氢的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标准状态下密度为1.00045克/升,熔点-114.80℃,沸点-85℃。

在空气中发白雾,溶于乙醇、乙醚,极易溶于水。

实验室中用水吸收时不得把导管口伸入水下,而要在导管口连接倒放的漏斗,使其边缘紧贴水面以利吸收并防止倒吸。

因HCl的沸点低,不易液化,若混入少量氯气可用活性炭吸附掉易液化的C12。

若Cl2中混入HCl则可用少量水或饱和食盐水洗气以除去溶解度甚大的HCl。

干燥HCl气不活泼,对锌、铁均无反应。

其水溶液叫盐酸,常用的浓盐酸密度为l.18~l.19克/厘米3(含HCl36~38%的溶液)相当于12摩/升左右。

浓盐酸是挥发性强酸,加热蒸发时则HCl逸出得比水多,致使浓度下降,至20%即不再下降,成为“恒沸点溶液”。

盐酸具有酸的通性,其酸根Cl-无氧化性,为非氧化性酸1.氢的构成及热物理性质氢有三种同位素:原子量为1的氕(符号H);原子量为2的氘(符号D)和原子量为3的氚(符号T)。

氕(通称氢)和氘(亦称重氢)是稳定的同位素;氚则是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为12.26年。

氚放出b射线后转变成。

氚是极稀有的,在1018个氢原子中只含有0.4~67个氚原子,所以自然氢中几乎全部是氕(H)和氘(D),它们的含量比约为6400:1。

不论是那种方法获得的氢,其中氕的含量高达99.987%,氘(D)含量的范围在(0.013~0.016)%之间。

事实上,因为氢是双原子气体,所以绝大多数的氘原子都是和氕原子结合在一起形成氘化氢(HD)。

分子状态的氘-D2在自然氢中几乎不存在。

因此,普通的氢实际上是H2和HD的混合物,HD在混合物里的数量在(0.026~0.032)%之间。

在通常状况下,氢是无色、无味无嗅的气体,极难溶解于水。

氢是所有气体中最轻的,标准状态下的密度为0.0899,只有空气密度的/14.38。

在所有的气体中,氢的比热容最大、热导率最高、粘度最低。

氢分子以超过任何其它分子的速度运动,所以氢具有最高的扩散能力;不仅能穿过极小的空隙,甚至能透过一些金属,如钯(Pd)从240开始便可以被氢渗透。

氯化氢和盐酸

氯化氢和盐酸

喷泉实验 目的: 目的:研究氯化氢的溶解性 现象:烧杯中的石蕊试液喷入烧瓶, 现象:烧杯中的石蕊试液喷入烧瓶, 变成红色,形成喷泉。 变成红色,形成喷泉。 1:500) 结论: 结论:氯化氢极易溶于水 (1:500)
所得盐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标况下) 所得盐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标况下) ?(标况下
2、盐酸的化学性质 盐酸溶液中存在哪些微粒? 盐酸溶液中存在哪些微粒?
HCl H2O
H+ + Cl- H+ + OH-
盐酸溶液中的微粒: 盐酸溶液中的微粒: H+、Cl-、H2O、(OH-)
酸的通性( (1) 酸的通性( H+ ): 使指示剂变红; A、使指示剂变红; B 、酸+ 碱→盐+ 水 : NaCl+ HCl+NaOH NaCl+H2O 碱性氧化物→ C、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HCl+ 2HCl+CuO CuCl2+H2O 活泼金属→ 氢气: D、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HCl+ 2HCl+Zn ZnCl2+H2↑ 新酸+新盐: E、酸+盐→新酸+新盐: HCl+ 2HCl+CaCO3 CaCl2+H2O+CO2↑
V / 22.4 C= V
045mol/L = 0.045mol/L
C=
V’ / 22.4 = 0.045mol/L 045mol/L V’
形成喷泉实验的条件? 形成喷泉实验的条件? 产生压力差 气体被溶液完全吸收
发生溶解——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发生溶解 ( HCl 、NH3) 发生反应: 发生反应: CO2 —— NaOH 溶液
二、氯化氢的化学性质 1、干燥的氯化氢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 2、和氨气反应 HCl +NH3 现象: 现象:产生白烟 NH4Cl

实验室制氯化氢方程式

实验室制氯化氢方程式

实验室制氯化氢方程式
在化学实验室中,制备氯化氢(氢氯酸)是一项常见的实验。

氯化氢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可以被用于许多化学实验和工业应用中。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种在实验室中制备氯化氢的方法,并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在实验室中,氯化氢气体通常是通过盐酸和一种含有氯离子的化合物反应制备的。

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通过盐酸和氯化钠(食盐)的反应来制备氯化氢气体。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所示:
2HCl(aq) + NaCl(s) → 2NaCl(aq) + H2(g)。

在这个方程式中,盐酸(HCl)和氯化钠(NaCl)在水中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和氯化钠溶液。

氯化氢气体会从反应瓶中释放出来,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收集和保存。

制备氯化氢气体的实验过程需要十分小心,因为氯化氢气体具有剧烈的刺激性气味,对人体有害。

实验室工作人员需要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并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进行操作。

总之,制备氯化氢气体是化学实验室中的一项常见实验。

通过
盐酸和氯化钠的反应,我们可以获得氯化氢气体,并且可以通过相
应的实验操作来收集和保存这种气体。

然而,在进行这项实验时,
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以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氯化氢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

氯化氢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

氯化氢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氯化氢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HCl。

当氯化氢溶解于水中时,会发生电离反应,生成氢离子(H+)和氯离子(Cl-)。

电离方程式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所示:HCl + H2O → H3O+ + Cl-在这个方程式中,HCl代表氯化氢,H2O代表水,H3O+代表氢离子,Cl-代表氯离子。

这个方程式描述了氯化氢溶于水时发生的化学反应过程。

在电离方程式中,右边的化学物质表示产物,左边的化学物质表示反应物。

HCl和H2O是反应物,H3O+和Cl-是产物。

这意味着氯化氢和水反应后生成了氢离子和氯离子。

氢离子和氯离子是电解质,它们在水中可以自由移动。

当氯化氢溶解于水中时,会形成一个电解质溶液。

这意味着溶液中含有可以传导电流的离子。

电离方程式的符号和化学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溶液中离子的生成过程。

HCl中的氯原子和氢原子在溶解过程中被水分子分离。

氢原子与水分子中的氧原子结合形成氢氧根离子(OH-),而氯原子与水分子中的氢原子结合形成氯离子(Cl-)。

在电离方程式中,右边的H3O+代表氢离子。

这是因为在水中,氢离子会与水分子结合形成氢氧根离子。

H3O+和OH-是水的自离子化产物,它们的生成与氯化氢溶解于水中的电离反应密切相关。

电离方程式的描述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溶液中离子的生成过程,还有助于我们研究溶液的酸碱性质。

氯化氢溶解于水中生成的氢离子使溶液呈酸性,而氯离子并不对溶液的酸碱性质产生显著影响。

总结起来,氯化氢溶于水时会发生电离反应,生成氢离子和氯离子。

这个反应可以用电离方程式来描述。

电离方程式中的化学式和符号有助于我们理解溶液中离子的生成过程和溶液的酸碱性质。

通过研究电离方程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氯化氢溶于水的化学性质。

氯化氢和盐酸不一样吗?盐酸和氯化氢有什么区别?

氯化氢和盐酸不一样吗?盐酸和氯化氢有什么区别?

氯化氢和盐酸不⼀样吗?盐酸和氯化氢有什么区别?氯化氢和盐酸不⼀样吗? 盐酸和氯化氢有什么区别,是同⼀种物质吗?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下⾯和⼩编具体来看⼀下吧。

我们都知道⼀说氯化氢⽓体,可能⼤家都不知道,但是⼀说盐酸,想必⼤家都⾮常熟悉了,那么氯化氢⽓体究竟是什么样的⽓体呢。

我们从⽹上查阅资料知道氯化氢(HCl),⼀个氯化氢分⼦是由⼀个氯原⼦和⼀个氢原⼦构成的,是⽆⾊有刺激性⽓味的⽓体。

其⽔溶液俗称盐酸,学名氢氯酸。

相对分⼦质量为36.46。

氯化氢极易溶于⽔,在0时,1体积的⽔⼤约能溶解500体积的氯化氢。

所以说氯化氢是化合物,它有多种存在状态,可以是⽓体,可以是液体。

纯的氯化氢是分⼦化合物,通常条件下为⽓体,分⼦式为HCl。

盐酸是氯化氢的⽔溶液,分⼦式HCl。

盐酸是混合物,是氯化氢常溶解在⽔中形成,也就是氯化氢和⽔的混合物,不是化合物。

盐酸是氯化氢溶在⽔⾥后,离解成⽔合氢离⼦和氯离⼦的混合物,严格来说应该写为H3O+和Cl-,但作为反式来写,写为HCl即可。

“盐酸是混和物,是HCL(氯化氢)的⽔溶液氯化氢分⼦式是HCL,因此盐酸和氯化氢不是⼀种物质,可以这样说,盐酸是混合物,是氯化氢的⽔溶液,⽽氯化氢是纯净物,常温是⽓态的”。

⽽氯化氢主要⽤于制染料、⾹料、药物、各种氯化物及腐蚀抑制剂等⽅⾯。

盐酸是⼀种⽆机强酸,在⼯业加⼯中有着⼴泛的应⽤,例如⾦属的精炼。

盐酸往往能够决定产品的质量。

在⽇常⽣活中,利⽤盐酸可以与难溶性碱反应的性质,制取洁厕灵、除锈剂等⽇⽤品。

因此,氯化氢和盐酸不是同⼀种物质,千万可不要搞混了。

两者之前有着很⼤的区别,⼀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选择⽤哪种产品合适。

⼭东⾔赫化⼯有限公司作为地区⼀家⾼纯氯化氢⽓体、化学级氯化氢⽓体以及99%硫化氢⽓体产品代理供应机构,其代理的相关⼯业⽓体产品不仅种类多样,纯度不⼀,⽽且储量丰富,价格公道,完全能够满⾜⽣产以及实验室研究等各种需求,因⽽深受⼴⼤需求⼚家的好评,公司也才能成为地区最值得信赖的⽓体供应机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氯化氢合成工艺技术1 生产能力1.1 设计能力1.1.1 十万吨系统设计能力:6.7万吨HCl/年1.1.2 五万吨系统设计能力:4.7万吨HCl/年1.2 实际生产能力1.2.1十万吨系统有三台石墨合成炉及其配套设备,满负荷运行日产氯化氢气体198.67吨,单台炉产能66.22吨/日。

1.2.2 五万吨系统共有5台钢制合成炉及其配套设备,正常生产时运行4台合成炉,运行负荷日产氯化氢气体156吨,单台炉产能39吨/日。

12.3 五万吨系统通过改造,新增两台二合一副产蒸汽石墨合成炉及其配套设备,日常开一备一,满负荷运行日产氯化氢气体150吨,单台炉产能150吨/天。

系统在满负荷运行状态下,可副产压力在0.8-1.0 MPa饱和蒸汽4.375吨/h,装置年开工率按8000h计,年产蒸汽3.5万吨。

1.2.4因原料气含有一定量的水份,故生产系统在正常运行时产生一定量的冷凝酸(盐酸),其产量约为:十万吨系统5吨/日,氯化氢气体损耗量约为日产总量的0.78%;五万吨系统 3.5吨/日,氯化氢气体损耗量约为日产总量的0.52%。

1.2.5 如后工序生产出现异常,本装置生产的氯化氢气体将部分或全部倒入吸收系统制取盐酸,五万吨系统满负荷运行每小时生产氯化氢气体约3800m3 /h,用水吸收制取浓度31%盐酸可生产20.08T/h;十万吨系统满负荷运行每小时生产氯化氢气体约5500 m3 /h,用水吸收制取浓度31%盐酸可生产28.02 T/h。

1.2.6根据实际生产情况,五万吨合成系统仍有一定的生产余量,但吸收装置受设备自身因素影响已满负荷运行,如全部降量制取盐酸,前系统必须降电流;十万吨系统合成系统已趋于满负荷,无法对现有装置进行提量,如全部降量制取盐酸,三套吸收装置无法全部吸收,前系统必须降电流,将氯化氢产量降至3200 m3 /h。

2 产品及副产品2.1 本装置的产品:氯化氢气体,副产品:盐酸(合成酸、高纯酸)、蒸汽产品名称:氯化氢气体;分子式:HCL ;分子量36.5682.2 氯化氢的性质2.2.1 物理性质2.2.1.1 氯化氢是一种有毒、有害、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气态氯化氢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63kg/m3,恒沸点:108.65℃,这是氯化氢水溶液(盐酸)所具有的特性,浓盐酸在加热蒸馏时,其馏出物是含有少量水分的氯化氢气体,在0.1MPa情况下,到此温度后一直持续到浓度降低到20.24%,温度上升至108.65℃为止,到此温度后不再上升,因此称之为恒沸点。

而稀盐酸在加热蒸馏时,其馏出物是含有少量氯化氢的水份,在0.1MPa情况下,这种蒸馏也持续到酸浓度增加到20.24%,温度为108.65℃时为止,因此决不可能借助于加热煮沸来完全除去溶液中的氯化氢。

2.2.2.2 气态氯化氢极易溶于水,在20℃,0.1MPa情况下,1体积水能溶解442体积的氯化氢气体,在标准状态(0℃,760mmHg)下,1升水可吸收525.2升的氯化氢气体,但氯化氢在水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一般地,气态氯化氢在水中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逐渐下降的。

用水吸收氯化氢气体是一个大量放热的过程,1克分子氯化氢溶解于水时产生5.375千卡的热量。

2.2.2.3 干燥的氯化氢气体是无色的,日常管线泄漏出现白色烟雾是因为氯化氢吸收空气中的水份所致,所以曾用它作为烟雾剂使用。

2.2.1.2 主要物理常数分子量:36.568密度:1.639Kg/m3(0℃)熔点:-111℃沸点:-83.1℃临界温度:51.28℃临界压力:81.6个大气压如果把氯化氢气体加压到60个大气压用冷水冷却即可得到液态氯化氢。

2.2.2 化学性质2.2.2.1 氯化氢气体在干燥状态下几乎不与金属发生反应,在含水或溶于水中时其腐蚀性极强,可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该金属的氯化物,例如: Fe+2HCl=FeCl2+H2↑Zn+2HCl=ZnCl2+H2↑所以,如用铁制设备与管道输送潮湿的氯化氢气体,管道和阀门极易被生成的氯化亚铁结晶堵塞,而设备和管道则易被腐蚀损坏,因此,在氯化氢的生产过程中,一般都采用陶瓷、搪玻璃、石英、橡胶、硬聚氯乙烯、不透性石墨及耐酸材料制造管道设备或衬里。

2.2.2.2 氯化氢可以被碱性溶液所吸收,其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类,如:HCl+NaOH=NaCl+H2O利用这个性质,采用石灰乳处理氯化氢的酸性下水,可以除去其酸性,防止下水道被腐蚀。

碳酸钙也有类似作用:2HCl+CaCO3=CaCl2+CO2↑+H2O2.2.2.3 氯化氢气体可与乙炔等不饱和烃起反应生成加成产物,如:HCl+C2H2=C2H3Cl2.3 氯化氢气体的质量标准为提高氯化氢气体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安全系数,在生产过程中对氯化氢气体的质量具有一定的要求和标准,主要以控制其含水和纯度为主,以氯化氢和乙炔反应生产氯乙烯单体为例,氯化氢合成过程中,因原料气含水,生成的氯化氢气体会吸收水分,经冷凝形成盐酸,如冷凝酸脱除不干净,一方面在管道、设备中集聚造成系统阻力升高,不利于安全生产,另一方面,大量冷凝酸带入氯乙烯合成系统,会使转化系统触媒结块,腐蚀转化设备(转化器),降低系统运行周期和设备使用寿命;而纯度的控制则非常重要,在合成系统,如氯化氢气体纯度控制过低,系统会含有大量的氢气,在合成过程中或吸收制酸过程中极易发生混合气体爆炸,同时氢气较贵,影响生产成本。

如纯度过高,氯气过量,游离态的氯气在高温条件下会腐蚀钢制设备及管道,缩短设备使用寿命,如吸收制酸,游离氯会排入大气,增加环保控制难度,若制取高纯盐酸,还会影响盐酸指标。

在转化工序,如氯化氢纯度控制过低,过量的氢气易与乙炔、氯乙烯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发生安全事故,同时氯化氢纯度过低,影响转化合成收率,使乙炔的消耗增加;如合成氯化氢气体纯度过高,会含有过量的氯气,在合成过程中,氯气与乙炔反应生成氯乙炔而着火爆炸,威胁转化工序的安全生产,故生产过程中必须确保送出的氯化氢气体质量达到以下标准:凝酸脱除干净氯化氢纯度控制在93%~96%,不含游离氯2.4 氯化氢的用途氯化氢溶于水即成盐酸,其用途较为广泛,是化学工业最基础原料三酸两碱之一,由于其性质使其成为最常用的化工原料之一。

其普遍用于制造各种化工产品、化学药品、药物、味精、造纸、印染、食品添加剂等,利用其化学性质可用于清洗、电镀等,近年来氯化氢多用于制造聚氯乙烯、氯丁橡胶等有机化学产品,所以,氯化氢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综观其各种用途,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2.4.1无机物的制备在无机类氯产品中氯化氢占了很大的比例,其用途常常是以其水溶液盐酸所承担的。

2.4.1.1盐酸可用于冶金工业中金属清洗;电力工业中锅炉除垢;采矿工业中矿产品精加工;石油工业中油井酸化;电子工业中集成块及印刷线路板去杂质;食品工业中调味品生产;纺织工业中织物漂白分解促进剂;印染工业中偶氮染料之胺化等。

2.4.1.2可制备氯磺酸,供有机合成中用作缩合剂、磺化剂和氯磺化剂。

广泛用于洗涤剂、染料、药物合成、糖精及磺胺制剂制备中,在国防上用做烟雾剂。

2.4.1.3另外还可用于电子工业制备三氯氢硅,以及一般无机金属氯化物的制备等。

2.4.2有机氯化物的制备2.4.2.1烯烃、炔烃的加成氯化氢和烯烃或炔烃十分容易在液相或在各种催化剂作用下于气相中完成加成。

如聚氯乙烯原料中间体氯乙烯单体的制备,氧氯化法与乙炔法均采用了这种加成反应。

乙炔法系用气态氯化氢和乙炔在氯化汞催化剂作用下,加成反应制得氯乙烯。

2.4.2.2烃类的氧氯化反应烃类的氧氯化反应是氯化氢与烃类在氧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氯烃和水蒸汽。

在工业生产中除了乙烯经氧氯化反应生产二氯乙烷外,还可以应用于生产其他氯烃产品,如氯化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和四氯化碳等。

2.4.2.3烷基氯化物制备各种烷基氯化物可用氯化氢与对应的醇类有机物反应制得。

总之,氯化氢及其水溶液盐酸在无机或有机工业方面的应用极其广泛。

3 原材料名称及技术标准3.1 氯气氯气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臭味的剧毒气体,常温常压下显黄绿色,微溶于水,分子式Cl2,结构式Cl-Cl,分子量为70.91,凝固点-100.98℃(172.17K),沸点-34.05℃(0.1MPa),标准状况下密度为3.209kg/m3。

氯气是一种性质较为活泼的气体,除氧、氮、惰性气体、溴、碘、碳等外,能与一切单质及多种含氢化合物反应,故常用作强氧化剂和氯化剂。

氯气微溶于水,在9.6℃时溶解度约1%,其中一部分氯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在低于9.6℃时便形成黄色的水合物(Cl2·8H2O)结晶。

其密度比空气重,对人体有刺激粘膜的毒害作用,操作环境氯气的最高允许浓度为<3mmg/立方米,如吸入过量氯气将会导致死亡。

化学反应式如下:2Fe+3Cl2=2FeCl3H2+Cl2=2HCl氯气的技术标准:纯度:原始开车时≥65%正常生产时≥97%氯气含水:≤0.03%氯内含氢:<0.4%3.2 氢气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比空气轻的气体,其在标准状态下的密度为0.0899g/L,很难溶于液体和被液化,其分子式H2,结构式H—H,分子量2.016。

氢气是一种单质,可以与C 、O、N等化合形成氢化合物、水、氨等。

氢气是所有气体中最轻的,易残留于设备、管道的最高处,作业前应加强置换,注意防爆。

氢气的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多种有机物发生加氢反应,氢气在空气中或氯气中都可以燃烧,其反应式如下:2H2+O2=2H2OH2+Cl2=2HCl氢气在氧气中的爆炸范围为5~95%,在空气中的爆炸范围为5~73.5%,在生产及检修中应特别注意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

氢气的技术标准:纯度: ≥98%氢内含氧:<0.3%氢气含水:≤0.03%4 生产原理和技术路线氯化氢是发现比较早的氯化物之一,所以生产方法比较多。

目前工业生产上多采用有机氯化物副产与直接合成法。

在有机化工产品发达的国家,有机物氯化过程中所得的副产氯化氢较多;但直接合成法所用的原料易得,价格低廉,操作技术容易掌握,生产的氯化氢纯度很高,杂质少,所以在聚氯乙烯生产中多采用此法。

4.1 氯化氢的合成氯气与氢气在无光照射或光线较弱、低温、常压下,其反应速度进行的很慢,只有在加热氯氢混合气体,或在明亮的光线照射下及触媒的影响下,或在直接点燃的情况下,才可以迅速的进行化合,反应过于激烈甚至会发生爆炸。

其反应为链锁反应,反应式如下:H2+Cl2=2HCl+44千卡/克分子4.1.1 链的生成:在合成氯化氢的生产过程中,氯与氢在受光线的作用下,首先氯分子吸收光量子而被解离成为两个活化的氯原子。

两个活化的氯原子(Cl)再与氢分子作用生成一个氯化氢分子和一个活性氢原子(H),这个活化的氢原子又与一个氯分子作用,生成一个一个氯化氢分子和一个氯原子,这个氯原子又与氢分子作用……,如此反复继续下去,则构成一个链锁性的反应,即:(此式中△符号表示一个光量子)Cl2→2C l-Cl-+H2→HC l+H+H++Cl2→HC l+Cl-Cl-+H2→HC l+H+……如此下去,则光线的一个光量子可使大量的氯、氢分子进行迅速化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