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发展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分为四个大的时期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分为四个大的时期(四大阶段):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孕育期1.时间:原始社会时期:从最早的原始文化算起,中国文化已有200万年的历史。
大约在距今7000年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
农业、制陶、石器的磨制与钻孔,是新石器时代三大文明成就。
2.原始艺术与原始宗教:原始艺术主要有:模仿劳动动作的舞蹈,以及陶塑、陶绘和木雕、骨雕。
原始宗教主要有: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雏形期1.时间:夏、商、周时期,具体是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221年(共约1800多年)。
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成果,夏代始年约为公元前2070年,夏商分界约为公元前1600年,商周分界为公元前1046年。
2.各代文化特征夏文化特征:尚忠。
从鲧、禹治水的故事可知,恪尽职守,英勇无畏,实干苦干,是夏文化的基本精神气质。
商文化特征:宗教色彩很浓,可称之为神本文化。
西周文化特征:(1)以神为本的文化逐渐向以人为本的文化过渡,即人本文化取向。
(2)农耕文化取向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的总特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浪潮。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荀子是最杰出的思想家。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定型期总特征:制度化、模式化、程序化。
又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发展期(秦汉——魏晋南北朝)秦汉时期:①开拓、进取、创新是秦汉文化精神的主旋律。
②思想文化统一。
最重大的文化活动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①社会虽动荡,但文化多元,生动活泼,是这一时期文化发展的基本特征。
②兴起了一股新的文化思潮——玄学。
玄学由老庄哲学发展而来,着眼点在于思考个体的人生意义与价值,崇尚精神自由。
这影响了中国文人的生活情趣。
③佛教与道教勃兴,发展到隋唐时期,与儒学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二)成熟期(隋、唐——南宋)隋唐时期:①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隆盛时代,气度恢宏、史诗般壮丽。
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历史的发展顺序

•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 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 了干支纪法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的计算方法
• (年份- 3)/10余数对天干 如18943=1891 ,1891除以10余数是1即为甲
•
1.老大囚牛,喜音乐,蹲立于琴头;
•
2.老二睚眦(yá zì),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
剑柄吞口;
•
3.老三嘲风,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遗像
;
•
4.四子蒲牢,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
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
•
5.五子狻猊(suān ní),形如狮,喜烟好坐,倚
立于香炉足上,随之吞烟吐雾;
• 6.六子霸下,又名赑屃(bi xi),似龟有齿 ,喜欢负重,碑下龟是也;
•
半两钱、五铢钱、通宝钱、制钱
• 古陶器
•
秦汉陶俑、唐三彩、紫砂器
• 2004年3月国务院宣 布逐步免除农民田 赋,2006年1月1日 起,《农业税条例 》正式被废止
• 灵寿县 王三妮
图为海兽葡萄纹 铜镜(唐) 1980年 陕西汉中地区西 乡县出土,直径 29厘米,陕西历 史博物馆藏。圆 形,卧兽钮,镜 面分两区。内区 饰六只瑞兽攀援 葡萄枝蔓,外区 飞禽、异兽同向 穿梭于葡萄枝叶 之间,生动活泼 。
带佛兽镜。
• 变形四叶纹镜类:变形四叶驾凤镜,变形四叶佛 像鸟凤镜、变形四叶兽首镜、双菱纹镜、瑞兽镜 。
• 这时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与神兽组合成纹 饰主题内容。
• 隋唐五代时期 • 主要流行对鸟镜、瑞花镜、盘龙镜。 • 唐代镜最大特点之一是艺术样式或艺术手法的多
历史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历史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代文明国家,拥有丰富而庞大的历史文化遗产。
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文化起源、政治起源和社会起源。
一、文化起源中国古代文明的文化起源要追溯到公元前4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那个时期的中国已经具备了较为复杂的社会结构和文化行为。
在这个时期,中国人开始掌握了农业生产,并逐渐形成了定居和种植的生活方式。
同时,中国古代文明还涌现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文化符号,如彩陶、玉器等。
这些文化符号体现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创作水平,为后来的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政治起源中国古代文明的政治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1年的秦始皇统一中国之时。
秦始皇通过消除分裂割据的封建制度,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将中国各个地区纳入统一的国家框架。
这使得中国古代文明有了更强大的集中统一力量,从而促进了科技、经济、文化的繁荣与进步。
随着中央政权的不断巩固,中国文明也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文明的瑰宝。
三、社会起源中国古代文明的社会起源与中华民族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华民族是一个主要由汉族组成的大家庭。
中国古代社会起源于中原地区的原始社会,逐渐发展成为农业社会和封建社会。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社会经历了不同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的转变。
这些转变虽然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变革,但中国古代文明的核心价值观——仁爱、和谐、孝顺等在中华民族的心中一直延续下来。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它涵盖了文化、政治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中国古代文明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也能更深入地研究和挖掘我们伟大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渊源。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是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基石,也是我们传承和发展优秀文化的有力支撑。
让我们一起共同致力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文化历史发展及感悟 中国是一个拥有八千年文明史的文化古国

中国文化历史发展及感悟中国是一个拥有八千年文明史的文化古国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曾引领着世界潮流 在世界文明的百花园中曾结出影响深远的思想硕果。
多民族多元化的文化特色绽放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之花 典型地代表了东方文明。
从盘古开天到三皇五帝 从夏商周秦到唐宋元明清 以先秦诸子百家和程朱理学融汇成儒、释、道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系。
中国文化经历了漫长的萌芽和发展期 对它的认识应该从宏观和全局上进行把握。
结合中国文化在各个阶段的特征和主要成就 把中国文化发展分为七个阶段 前文明期 新石器时代和传说时代 、雏形期 夏商周时期 、形成期 春秋战国时期 、定型期 秦汉时期 、发展期 魏晋南北朝 、鼎盛期 隋唐两宋 、衰变期 元明清 。
一、前文明期 新石器时代和传说时代中国在进入文明前经历了漫长了进化历程 这段时期奠定了中国文化独立发展的基础。
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 大约始于距今大约1万年左右 大约结束于距今4000年左右 延续时间长达五六千年之久。
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特征是原始农业的出现、陶器的制造、磨光石器的广泛使用以及村落的出现、氏族制度的形成等。
新石器文化遍布中国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和东南、西南及华北、东北各地。
其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大时期 即仰韶文化以前时期、仰韶文化时期、龙山文化时期。
农业、制陶和石器的磨制与钻孔 是新石器时代的三大文明成就。
在传说时代 中国也产生影响比较深远的文化 三皇五帝的传说、羲和敬顺昊天和敬授民时等。
二、雏形期 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是我国的奴隶社会时期 这一时期初创的文化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基础。
1 分封制 西周建立后 把大批同姓贵族和异姓亲信赐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家 史称封建 所形成的社会制度 就是分封制。
分封制的实施有以下特点和意义 第一 作为一种制度 分封实际承认了包括商人在内的异族生存的权利。
第二 旨在维护王室的统治分封 实际形成的是周王与诸侯共治天下的局面 第三 分封制是一个激励历史创造力的制度。
第二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ppt

首先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而 得名。时间在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000 年间。以黑陶文化最为著名。
三大文(明)化成就:农业、制陶和 石器的磨制与钻孔,是新石器时代的三大 文明成就。
新石器时代 的几种陶器 类型
2. 多元的文化发生 (1) 黄河流域 ○仰韶文化
“上下五千年”之“老子”、“庄子”
法家:在先秦明显分为前后两期。
早期法家人物的代表是齐国的管仲、魏国 的李悝,以及在楚国、秦国变法的吴起、商鞅 等。
早期“法”的精义是“尚公义”,主张建 立普遍的法度,上的集大成人物是韩非子,他把商 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到的“势” 结合在一起,发展一套专门为君主权力斗争服 务的法术之学。
周公赋予农耕活动两方面的政治 含义:一是继承传统——稼穑之事是 周家“王业”之所起,二是可以防止 贵族像商朝的上层那样腐化。
然而,农耕作为一种政道,还
有它更深刻的内涵。所以,与周公 的重农相应,《诗经》的《周颂》、 《大雅》、《小雅》中,保存了大 量农事典礼的诗篇,体现着西周农 耕文化方向的选择。
邓析的“以非为是,以是为非” 和公孙龙、惠施的“离坚白”、 “合同异”的争辩,都有很强烈的 思辩色彩。它涉及的是事物的概念 一实际(即“名”和“实”)的关 系问题。
第二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第一节 中国文化的创始与奠基 中国文化的创始与奠基,指的是从远 古至先秦这一漫长时期中的文化经历。 先秦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源泉。
一、中国文化的多元发生
旧石器时代文化特征不明显。
1.从仰韶文化到龙山文化
新石器时代: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 大约始于距今大约1万年左右,大约结束 于距今4000年左右,延续时间长达五六千 年之久。
请论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

请论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自秦始皇以来,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历史上兴衰盛衰,并来回洗礼,被细微的变化着重。
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上一直处于较高的位置,可以说,它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支点。
随着历史的经历,这种文化也经历了多次发展,以反映出千头万绪的变动,同时为当代文化提供了空间和灵感。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古代文化阶段、全民文化阶段和近代文化阶段。
第一个发展阶段是古代文化阶段。
从公元前1600年开始,秦始皇统一六国,国家从此处于一个稳定中。
在这个时期,中国文化大量发展,若干文学、哲学、历史等学科得到大量发展,大量历史故事和传说也形成。
从公元前50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朝和汉朝接替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朝代,这期间,中国文化得到了一个很大的发展。
汉代以后,封建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也到达了一个高峰。
第二个发展阶段是全民文化阶段。
自清朝统治期间以来,随着各种政策的实施,民众对文化的关注也提高了一个程度,中国传统文化也得到更多的传播。
清朝期间,首先出现了以抒情诗歌为主要内容的文学形式,抒情文学形式逐渐形成,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随后,因近现代文学的发展而出现了新文学形式,如小说、散文和戏曲,传统文化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陶冶和深化。
第三个发展阶段是近代文化阶段。
进入20世纪,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文明的影响和挑战下,又迎来了一次重新洗礼。
近代文化融入了西方的思想,反映了中西文化相互影响的现象。
中国传统文化也因此得到了新的激活,变成了更加活跃的一部分。
在21世纪,中国传统文化仍然处于持续发展的阶段,不断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和实力。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可分为三个阶段,古代文化阶段,全民文化阶段和近代文化阶段。
古代文化阶段是中国文化初步形成的基础,全民文化阶段是中国文化进入大众的阶段,近代文化阶段则是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影响的阶段。
整个历史过程,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在发展、变化,给当代文化活力和创新动力。
中国文化的发展历史学习心得-文化的发展历程心得

中国文化的发展历史学习心得-文化的发展历程心得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基因,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研究中国文化的发展历史让我对中国的独特之处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欣赏。
以下是我对中国文化发展历程的心得体会:1. 五千年的源远流长:中国文化拥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古代文明。
从古代的商、周、秦汉,到中世纪的唐宋元明,再到现代的清朝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文化经历了漫长而不断发展的历程,积淀了深厚的文化传统。
五千年的源远流长:中国文化拥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古代文明。
从古代的商、周、秦汉,到中世纪的唐宋元明,再到现代的清朝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文化经历了漫长而不断发展的历程,积淀了深厚的文化传统。
2. 多元文化的融合: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中,不同民族的文化不断交融和融合。
从中原文化的影响,到边疆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各种文化相互交流、吸收和融合,形成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多元文化的融合: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中,不同民族的文化不断交融和融合。
从中原文化的影响,到边疆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各种文化相互交流、吸收和融合,形成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3. 尊崇传统价值观:中国文化注重传统价值观念的传承与发扬。
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文化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尊重长辈、敬畏祖先、强调家族、重视社会和谐等价值观念贯穿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中。
尊崇传统价值观:中国文化注重传统价值观念的传承与发扬。
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文化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尊重长辈、敬畏祖先、强调家族、重视社会和谐等价值观念贯穿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中。
4. 艺术与文学的繁荣:中国文化发展历程中,艺术与文学一直处于繁荣时期。
古代的诗词、曲艺、字画以及传统音乐等都积淀了丰厚的艺术文化底蕴。
现代中国的电影、文学作品、音乐等也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艺术与文学的繁荣:中国文化发展历程中,艺术与文学一直处于繁荣时期。
中华传统文化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中华传统文化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华传统文化形成和发展起来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涵盖了数千年的时间跨度和各个历史阶段。
它的形成和发展融合了中原文明、周文化、儒家学说、道家思想、佛教文化、诗词文化等多种元素,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多元的文化内涵。
以下是中华传统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几个关键阶段:1.古代华夏文明: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华夏文明。
在这个阶段,形成了传统的礼仪制度、宗族社会、先祖崇拜等文化习俗,打下了中华文明的基础。
2.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
儒家学说的兴起和儒家经典《论语》、《大学》、《中庸》等的形成,使儒家成为后来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
同时,道家和墨家等其他学派的思想也在这个时期形成和发展。
3.秦汉唐宋时期:在秦汉时期,皇室推行法家思想和中央集权制度,对各地进行统一和标准化,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而唐宋时期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鼎盛时期,儒家思想和文化达到顶峰,同时佛教的传入和影响也愈发显著。
4.元明清时期: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多元文化交融的时期,蒙古统治者对中原文化与蒙元文化的融合产生了影响。
明清时期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继续发展和传承时期,儒学再度兴盛,同时文学、艺术、戏曲等领域也有了巨大的发展。
在这些历史阶段中,中华传统文化在道德伦理、家庭观念、礼节制度、音乐舞蹈、艺术创作、文学诗词以及科学技术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这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社会秩序、人际关系等具有重要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影响力和生命力,同时也需要与时俱进、与现代思潮相结合,使其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和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的发展历史
1. 史前文化:在人类历史正式记载之前的时期,人类通过石器、木器等工具和洞穴壁画等方式表达和传承文化。
史前文化以原始形
式存在,并随着人类的进化逐渐发展。
2. 古代文化:从人类历史正式记载开始,各个文明古国的兴起
和发展在文化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如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文
明古国在文化艺术、宗教、建筑等方面都有卓越的贡献。
3. 中世纪文化:中世纪是从古代文化到现代文化的过渡时期。
在这个时期,教文化和封建制度对欧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
要作用。
宗教艺术、教育制度和文学作品等都在中世纪文化中得到
了广泛发展。
4.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指在欧洲大陆上的一次文化运动,产
生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
这个时期的文化特点是对古代文化的热
衷和追求,以及对人类个体的关注。
文艺复兴在文学、艺术、科学
等领域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5. 现代文化:从18世纪的启蒙时代开始,现代文化逐渐取代
了传统文化,成为主要的文化形态。
现代科技、工业发展和全球化
的趋势,对现代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的发展历史不断演变,涌现出各种丰富
多样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传承文化,人类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丰富生活,并促
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