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语言

合集下载

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网络词汇的隐喻和转喻属性研究

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网络词汇的隐喻和转喻属性研究

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网络词汇的隐喻和转喻属性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网络语言中,隐喻和转喻是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对网络词汇的隐喻和转喻属性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网络语言的特点和使用规律。

本文将从认知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出发,探讨网络词汇的隐喻和转喻属性,并分析其在网络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认知社会语言学是一种基于认知心理学和语言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人们语言使用的认知过程来理解语言的含义和使用规律。

在认知社会语言学中,隐喻和转喻是两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它们通过对概念之间的关联和映射来扩展语言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隐喻是一种通过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相关的概念来创造新的意义的修辞手法。

隐喻的构建依赖于人们对概念之间的关联和类比的认知能力,通过将一个熟悉的概念应用到另一个不那么熟悉的领域中,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复杂的概念。

转喻则是一种通过对语言符号的转换来实现概念之间的关联和映射,通过转换语言符号的形式和含义,可以创造出新的语言表达和意义。

二、网络词汇的隐喻和转喻属性1. 隐喻属性网络词汇的隐喻属性表现在词汇的使用和含义上,通过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相关的概念来创造新的意义。

在网络语言中,很多词汇都具有隐喻属性,通过对概念之间的关联和类比来创造出新的语言表达和意义。

举例来说,网络用语“晒”就是一个具有隐喻属性的词汇,它原指阳光下晒衣物或晒太阳的行为,但在网络语言中被用来表示展示、分享自己的某种东西,比如“晒美食”、“晒旅行照”等,这里“晒”这个词汇通过将展示自己的行为与晒太阳的行为进行隐喻联系,创造出了新的意义和用法。

三、网络词汇的隐喻和转喻在网络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网络词汇的隐喻和转喻在网络语境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不仅丰富了网络语言的表达方式,还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网络语言。

网络词汇的隐喻和转喻丰富了网络语言的表达方式,通过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相关的概念来创造新的意义,网络词汇不仅可以进行直接的描述和表达,还可以通过隐喻和转喻来进行比喻和象征,从而丰富了网络语言的表达方式。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解读网络语言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解读网络语言

2018.11.上MOTHERLAND论坛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网络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和交流的重要媒介,网络语言由此应运而生。

网络语言作为网民们表达与互动的工具,与社会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本文将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首先对网络语言的内涵和类型进行简要概述,继而分析网络语言流行原因,最后探究网络语言的规范和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网络语言社会语言学规范化流行原因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解读网络语言文/陈昕瑶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重要的思维工具。

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中数据显示,2017年网民数量达到了7.72亿,网络游戏与网络广告达到了2354.9亿和3828.7亿。

随着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多和网络媒体的日益兴起,网络语言也不断蓬勃发展。

网络语言以其开放性、简洁性及交互性的特征大受欢迎,大量网络语言迅速走红,为广大网友的表达与交流提供了重要工具。

但与此同时,一些由网络语言引发的乱象也悄然出现,让人无法忽视。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体现,是社会思想的缩影。

要规范网络语言的使用,打造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对网络语言的研究必不可少。

一、网络语言概述(一)网络语言内涵网络语言是指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被广大网友普遍接受的一种特定的语言形式。

它产生和运用于网络,通过中英文字母、标点、符号、拼音、图标图片和文字等多种组合表达特殊的意义。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这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特定语言形式得到了人们的喜爱并逐渐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网络语言富于创新且形式多样,集文字、图片、数字为一体,能够更为直观、形象的传达说话人的想法和心情。

其次网络语言具有幽默讽刺的特点,如来源于社会热点事件的网络语言往往含有丰富深刻的内涵,虽然简洁,但却能准确地浓缩概括某个事件,表达人们的心理感受和社会情绪。

(二)网络语言现状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网络语言在人们的交往与沟通中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

浅谈网络语言中的社会语言学

浅谈网络语言中的社会语言学

浅谈网络语言中的社会语言学随着全球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使用网络来进行交际和娱乐。

网络技术在掀起了一场信息革命的同时,也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并且也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

语言与社会的这种关系被语言学家称为“共变”。

而网络的使用者们在交际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个新的语言社区,因此,就出现了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它为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素材。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现象有其自身存在的合理性及价值,因此,我们应该对网络语言进行记录、加以了解和研究。

本文将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网络语言的性质及其特点进行探讨。

1 网络语言的性质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生的语言现象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目前语言学家对网络词语的研究尚在探索中,对网络词语的性质的看法也各有千秋。

于根元认为:“网络词语是新词新语的组成部分或延仲,是新词新语研究的重要研究对象。

”他还认为“网络里的一些词语属于社会方言,其中有一些或许又是一种社区词语”。

郑远汉则认为网络语言不是语言的社会变体,不是一种社会方言。

网络语言主要是网友们上网聊天时创造的一些特殊的信息符号或特别用法。

分别地看,其中有些可视为网民这个社会集团的“习惯语”。

刘海燕在《网络语言》中指出“网络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是一种虚拟空间的社会方言”。

她认为:“网络语言的特异之处主要体现在词汇方面。

网络词语涉及网络技术、网络经济文化和网络交际等诸多方面,因此,对于网络词语的性质不能采用一言以蔽之的方法加以概括,而应对网络词语中的不同类型作具体分析”。

2 网络语言的特点网络语言把两种截然不同的话语方式——口语和书面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网络语言独特的话语方式。

其特点如下所述。

2.1 随意性和创新性与传统语言变异背道而驰,网络流行语的词汇构成具有随意性和创新性如谐音类词语变异,汉字谐音:油墨——幽默,大虾——大侠,英译词email——伊妹儿等。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网络流行语变异特征研究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网络流行语变异特征研究

一、网络流行语的产生与变异特 征
1、产生: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往 往源于网络社区、社交媒体等网 络平台
2、变异特征:网络流行语的变 异特征主要体现在语音、语法、 语义和语用等方面。
2、变异特征:网络流行语的变异特征主要体现在语音、语法、语义 和语用等方面。
(1)语音:网络流行语中常常出现一些音译词或谐音词,如“土豪”音译自 “tao hu”。
三、研究网络流行语变异的现实意义
4、文化意义:网络流行语是文化多样性和创新性的体现,研究这些流行语的 变异有助于推动文化交流和跨文化理解。
四、结论
四、结论
网络流行语是当代社会中一种独特而富有活力的语言现象。从社会语言学的 角度来看,这些流行语的变异特征反映了社会变迁、科技进步以及人们心理需求 的变化。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变异特征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我们可以更好地 理解语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为语言学、社会学和文化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 的启示。
(4)语用:网络流行语往往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文化色彩,如“佛系青年” 表示一种不争不抢、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二、网络流行语变异的社会文化 因素
二、网络流行语变异的社会文化因素
1、社会变迁:网络流行语的变异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例如,“996”一词代表了一种工作制度的变革和劳动者权益的问题。
二、网络流行语变异的社会文化因素
4、社会现象反映:网络流行语往往能敏锐地捕捉到社会现象和热点问题,如 “内卷”反映了当前教育行业的竞争压力。
三、研究网络流行语变异的现实 意义
三、研究网络流行语变异的现实意义
1、语言学意义:研究网络流行语的变异有助于深入了解语言的发展和演变规 律,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案例。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语言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语言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语言1. 引言1.1 社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在社会领域中的使用和变化的学科。

它关注语言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探讨语言在不同社会环境中的变化和演变。

社会语言学认为语言不仅仅是一种通信工具,更是社会认同、文化传承和社会互动的重要载体。

社会语言学关注的研究对象包括语言的音韵、语法、语义等方面,以及语言在不同社会群体中的使用和变化。

在社会语言学的研究中,学者们会关注语言的规范性、变体性和语用性等方面。

规范性指的是语言的规范标准和规范用法,比如官方语言规范和文学语言规范;变体性指的是语言在不同社会群体中的变体和方言现象;语用性指的是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和交际功能。

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是语言变化与语言接触。

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和演变的,语言接触和语言交流促进了语言的变化和发展。

社会语言学通过研究语言接触和语言变化的规律,揭示了语言演变的历史和机制。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结果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语言,还可以促进语言教育和语言规范的制定。

1.2 网络语言的基本特点1. 网络语言的创新性。

网络语言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新生的一种语言形式,它不受传统语言规范的约束,具有较强的创造性。

网络语言中常常出现新词、新语法结构等创新性的表达形式,反映了语言使用者对传统语言的创造性改造和重构。

2. 网络语言的多样性。

网络语言涵盖了各种不同形式的语言表达,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使得语言表达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

网络语言中常常出现网络流行语、网络词汇等特殊的语言元素,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和含义。

3. 网络语言的实时性。

网络语言的传播速度快,实时性强。

通过网络平台,人们可以实时交流和传播信息,使得网络语言更加具有时效性和紧迫性。

网络语言可以在瞬间传遍全球,影响力巨大。

4. 网络语言的互动性。

网络语言是一种互联网上用户之间进行交流和互动的语言形式,具有强烈的社交性和互动性。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语言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语言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语言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网络语言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语言逐渐成为人们网络生活中的必需品。

它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网络交流,丰富了网络生活。

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在简要阐明网络语言的概念基础上,从语音、语法和词汇三个方面分析网络语言的语言特征,继而分析其产生的社会原因,从而为网络语言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网络语言;原因网络语言是一种随着网络发展而出现的新式语言。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网络已成现代生活交流溝通的主要渠道之一。

网络语言使用的日益普及化,加速了社会变迁,特别是交流方式的转变。

与传统的面面沟通或缓慢的书信相比,具有省时性、传递高效性、趣味性的网络语言更易获得民众的青睐,尤其容易受到年轻网民群体的追捧。

而随着网络语言的深入,对网络语言的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

一、网络语言概述进入21世纪,互联网的出现使人们的社交、娱乐、工作、学习、思考及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转变,同时也让网络语言的广泛传播成为可能。

网络语言有两种形式,广义上是指既包括人们日常用语又包括专业术语在内的、与网络有关的语言形式;狭义上则是指通过汉字、拼音、表情、字母、数字等多种形式表达内容的语言形式。

网络语言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由社会变化而引起的一种语言变异行为,随着使用群体的增加以及固定逐渐形成一种语言现象。

20XX年中国网民数量只有区区8700万人,而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XX年8月4日发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至20XX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7.51亿。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网络时代的到来,为网络语言的诞生提供了物质载体。

而网民数量的剧增,则为网络语言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保证。

网络语言继承了互联网信息传播高速便捷的特性,同时其简约化,形象化、直观化的语言形式更是符合处于快节奏生活方式中的人们对于文字的需求。

而互联网用户的全民化,年龄与生活、思维方式的差距使的网络语言也具有形式多样的特点。

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热词探析

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热词探析

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热词探析语言学中的社会语言学,能够将语言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探求出来。

由于网络流行语是基于社会发展背景条件所产生的,所以需要探求语言发展与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并探究在社会进步与发展中的变化形式。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虚拟网络社会范围逐渐拓宽。

正因如此近年来网络流行语已经越来越受到民众广泛关注,针对其语言特征与形成原因本文将展开归纳总结。

一、语言学视角下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原因。

(一)网络流行语受到外文影响。

从语言学中的语言接触层面上来讲,不同的民族与社群在社会生活中经过互相接触而产生的语言接触关系。

而纵观全球不同国家的语言,都是在互相影响、互相接触中所产生的语言形式,任何国家语言都不是独立存在的。

从临近语言或临近文化层面上来看,具备语言优势的人经过社会交际就会形成语言接触。

我国的汉语在于外语接触之时,也会在深层次的语言结合粗之中在语言结构或语言功能方面产生相应的吧变化。

在网络社会中不同的民族文化不用面对面,也会产生基础。

所以在各个国家或民族文化融合的虚拟环境之中,网络流行语也会受到诸多外语影响而产生。

(二)网络流行语本身的全民性。

网络流行语中很多应用形式,有效仿我国古文中的“通假字”之意,由于网络流行语常见谐音出现,所以该语言深受全民爱戴并具备趣味性。

语言作为社交中必要的用具,其所属是全体社会成员,而并不是某种组织或社会团体的专用。

所以由此看来网络流行语有全民性的特征。

从网络社会层面上来看也是如此,网络社交中人们通过语言来建立一种社交群体,使用社会语言也就是普通话才不会引起过度的语言沟通障碍。

所以纵观现阶段的很多网络流行语的形式,利用普通话谐音直接创造新的词汇,如“鸭梨山大”“鸡冻”等词汇都是利用谐音将社会现状反应出来,这种可以直接表述但又具备趣味性的对应事物的表达形式,能够将网络语言的全民性展现出来。

(三)网络流行语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

从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网络流行语的形式来看,很多网络流行语都是对社会热点现象的一种表述。

网络语言的社会语用学研究

网络语言的社会语用学研究

网络语言的社会语用学研究在当今社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络语言是指在网络上使用的语言形式,包括文字、符号、表情等多种形式。

与传统语言相比,网络语言具有其独特的使用规则和功能,是一个独立的语言体系。

在这种背景下,社会语用学对网络语言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社会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语言在社会实践中的使用规则和功能。

网络语言的研究也需要用到该理论。

在网络语言中,人们往往使用一些非正式的语言形式和缩写词,这些语言形式的产生和使用都与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密切相关。

因此,社会语用学作为一种研究语言和社会关系的学科,对网络语言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首先,在社会语用学的视角下,可以对网络语言使用者的身份、地位和社会认同进行研究。

网络上的语言使用者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群体,他们的语言使用习惯和规则也不尽相同。

例如,在不同地区或者不同领域的网络社交圈子中,人们使用的网络语言形式也有所不同。

此外,网络语言的使用还和使用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等有关。

比如在网络聊天中,男性和女性使用的网络语言不同,年轻人和老年人使用的网络语言习惯也不同。

这些方面的差异都可以被社会语用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

其次,社会语用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网络语言的意义和功能。

网络语言中常常出现一些流行语和符号,它们背后蕴含着人们的情感、态度和文化认同。

比如,“跟风”,这个词和对网络上某种事物的模仿有关,但它的深层次含义则是追求潮流和流行,是一种文化符号。

再比如,“2333”这个符号则代表着一种大笑,是一种语言的表情符号,可以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态度。

如果我们想要更好地了解网络语言的意义和功能,就必须运用社会语用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

第三,社会语用学的研究方法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网络语言对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网络语言是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文化认知、社会关系等多方面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语言
一、什么是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出现在互联网之后。

起初,语言学家对研究网络语言并不热衷。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和发展,网络语言也逐渐的被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讨论和研究。

在语言学范围内,一些关于网络语言的概念和定义也逐渐被大家所接受。

根据语言学家的研究,人们可以把网络语言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指与互联网相关的一些技术性术语,比如,硬件,软件,聊天室,LAN(局域网的缩写),浏览器等等;第二类是随着网络出现而出现的相关的专业术语,像网民,网吧,电子商务,虚拟空间等等;随后最后一类就是在网络上交流时的日常表达用语和情感。

前两类的网络语言使用比较广泛,而第三类网络语言虽然与前两类相比使用较少,但是它的应用平台更大,并且越来越多的融入到了我们的日常交流用语中。

语言学家克里斯托在2001年对网络语言做出了如下定义:网路语言是一种展现网络独特性的语言,会在网络邮件,聊天群体,虚拟世界以及万维网中遇到,表现出它作为一种媒介的电子型,全球性和交际性的特点。

在中国,很多研究者也都给出了自己的解释,比如于根元、吕明臣、汤玫英都认为网络语言是被广泛使用的的新的语言变体。

起初,它泛指计算机语言,但是现在更多是指具有自身特点的网络上的自然语言。

二、网络语言的主要特征
网络语言伴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而产生并不断发展,在使用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征。

这些特征不仅体现了它特殊的语言载体,并且展现了独特的语言特点。

1.创新性
网络语言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创新性。

互联网的出现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联想和创造的平台,在网络里,网民们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例如,“恐龙”这个词语最初指的是一种独特的史前动物,而在网络语言中,“恐龙”这个词指的是长的不漂亮的女
性网民;类似的词语还有“青蛙”,指的是不帅气的男性网民。

“猫”的意思是“modem”(调制解调器)。

以上的例子是对已经存在词语的变异,还有一类网络语言的词汇是在网络交流的不断发展中逐渐被创造出来的,比如:“菜鸟”就代表了网络上的新手,“见光死”的意思是两个在网络上已经陷入热恋的两个人,在现实中见面时,由于对彼此的容貌不满意而立刻分手不再联系的情况。

“东西“不再是“东西“,而是“东东”,“我”变成了“偶”。

像这些词语在现代的汉语里是不存在的,但是这些新产生的网络语言的每个汉字词素都是在传统汉语里存在的,网民们经过对这些词素进行了重组和创新,运用比喻,拟人等的方式,在网路上形成了新的词汇。

2.简洁性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媒体的发展,人们迫切需要更快的信息转换和传播速度。

特别是在网络聊天的过程中,人们希望打字的速度能够尽可能的接近面对面的那种口头交流的速度。

因此,很多简洁性的网络语言就应运而生。

一些专业名字像IE(Internet Explorer),ADSL(AsymmetricalDigitalSubscriberLoop)等,还有就是一些口语化的网络语言,比如说BF(男朋友),PLMM(漂亮美眉),SK(烧烤),GG(哥哥),GXGX(恭喜恭喜),另外一些口语上的脏话,也越来越多的用网络语言表达出来,像NQS(你去死)BC(白痴)等。

3.多样性
网络语言不仅混合了中文和英文,同时也包含了汉字,英文字母,数字,标点等等这些可以赋予特殊意义的元素。

与单一模式的媒体语言相比,网络语言集合了词语、声音、图片、动画等于一身,体现了网络语言组成元素的多样性。

比较常见的有5555(哭泣),7456(气死我了),886(拜拜了),8147(不要生气);此外它还包含两种近音异形词,一种是中文近音异形词,例如:斑竹(版猪或版竹均指版主)、稀饭(喜欢)、酱紫(这样子)、偶(我)、霉女(美女)、菌男(俊男),还有一种是英文近音异形词,如:伊妹儿(E-mail)、烘培机(Homepage)、温逗死(Windows)等等。

4.比喻性
网络语言具有很强的比喻性。

“网虫”一词就是喻指一般网民,“爬虫”则是指初级的刚刚接触网络的网民,“飞虫”指的是有经验的高级网民;”隔壁“喻指的是网络论坛里的另一篇文章,”拍砖“的意思是对帖子的批评或者评论,”盖楼“是对每人对同一条帖子的回复,”潜水“是那些经常逛论坛或贴吧,只读帖却不回复或发帖的网民。

从以上的几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网络语言能够用具体和形象的比喻来表述一些很抽象的概念,形成了网络语言一种独特的比喻性的文体特征。

三、网络语言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社会语言学是研究社会与语言关系的学科,它从不同的社会科学的角度,并运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语言的社会性特征。

语言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并且语言与社会互相影响。

网络语言就是随着电脑和网络科技的发展和普及而形成的,并且是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下的一种语言变体。

1.网络语言是一种新生的语言变体
语言变体的产生是社会发展和变化的结果,导致它产生的原因有些是社会变化的直接原因,但也有时候是间接原因,因为社会的变化曾被认为是唯一能够改变语言生存环境的方式。

从当代社会语言学的视角来看,不但语言发展的最初动因应该从社会的变动中寻找,而且再它的变化过程中,也会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从而影响变化的速度方向和结果[5]。

因特网用户为了能够在网络中实现信息的交换和交流,已经建立起了一个虚拟的线上世界,因此就衍生了一种新的语言变体。

网民们为了在网络中进行交流和沟通,建立了一个虚拟的网络世界,也随之产生了网络语言这一社会语言变体。

Hudson将语言变体定义为“具有相同的社会分布的一组语言项目”,即具备相同社会特征的人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所普遍使用的某种语言表现形式[6]。

网络语言作为社会语言的变体,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电脑网络的发展和网络社会的存在而相应产生。

2.网民构成网络言语社区
术语“言语社区”在社会语言学领域内被广泛使用。

许多社会语
言学家给出了自己的定义。

JohnLyons定义为使用给定语言(或方言)的所有人群。

Bloomdield在1933年就言语社区进行了探究并指出,言语社区是通过使用言语进行交际的一群人,言语社区的基础是说话人之间的频繁的交际活动。

因特网为数以百万计的网民提供了一个特殊的空间。

据统计,在中国现在有数以亿计的网民,而且不同年龄、爱好以及教育背景的人都能在这个大的网络中用他们所习惯的交流方式形成自有的言语社区。

在这个言语社区里,网民运用独特的网络语言,比如缩写词,近音异形词,象征符号,英文字母缩写等等,来实现交流和互动。

为了能够融入这种网络言语社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网络语言,并且遵守网络语言的规范。

在这种情况下,网络语言能够获得极大的创新和发展。

3.网络语言成为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
社会语言学中“方言”一词用来形容与不同社会群体或阶层之间联系的言语差异,包含社会方言和地方方言。

网络语言被广大网民广泛接受和使用,并且广大的网民就是一个特殊的社会性的语言群体,因此网络语言可以被视为一种社会方言,广大网民共同构成了一个言语社区,使得网络语言在网络中获得越来越多的创新和发展。

这种社会方言也不会一成不变,而是会不断补充新的元素,越来越多元化。

在这个虚拟的言语社区中,它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言语模式,即基于标准方言基础上的新兴的社会方言。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语言变体与语言以及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联。

本文介绍了网络语言的鲜明特点,并且从语言变体,言语社区,社会方言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社会语言学的研究。

网络语言的产生是时代和网络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反映了一种社会文化心理的需要。

理解和接受网络语言,以及其形成的独特的网络社区能够使我们更好的适应网络社会,使其得到丰富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