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是一种社会方言

合集下载

浅谈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语言

浅谈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语言

浅谈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语言一、什么是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出现在互联网之后。

起初,语言学家对研究网络语言并不热衷。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和发展,网络语言也逐渐的被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讨论和研究。

在语言学范围内,一些关于网络语言的概念和定义也逐渐被大家所接受。

根据语言学家的研究,人们可以把网络语言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指与互联网相关的一些技术性术语,比如,硬件,软件,聊天室,LAN(局域网的缩写),浏览器等等;第二类是随着网络出现而出现的相关的专业术语,像网民,网吧,电子商务,虚拟空间等等;随后最后一类就是在网络上交流时的日常表达用语和情感。

前两类的网络语言使用比较广泛,而第三类网络语言虽然与前两类相比使用较少,但是它的应用平台更大,并且越来越多的融入到了我们的日常交流用语中。

语言学家克里斯托在2001年对网络语言做出了如下定义:网路语言是一种展现网络独特性的语言,会在网络邮件,聊天群体,虚拟世界以及万维网中遇到,表现出它作为一种媒介的电子型,全球性和交际性的特点。

在中国,很多研究者也都给出了自己的解释,比如于根元、吕明臣、汤玫英都认为网络语言是被广泛使用的的新的语言变体。

起初,它泛指计算机语言,但是现在更多是指具有自身特点的网络上的自然语言。

二、网络语言的主要特征网络语言伴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而产生并不断发展,在使用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征。

这些特征不仅体现了它特殊的语言载体,并且展现了独特的语言特点。

1.创新性网络语言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创新性。

互联网的出现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联想和创造的平台,在网络里,网民们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例如,“恐龙”这个词语最初指的是一种独特的史前动物,而在网络语言中,“恐龙”这个词指的是长的不漂亮的女性网民;类似的词语还有“青蛙”,指的是不帅气的男性网民。

“猫”的意思是“modem”(调制解调器)。

以上的例子是对已经存在词语的变异,还有一类网络语言的词汇是在网络交流的不断发展中逐渐被创造出来的,比如:“菜鸟”就代表了网络上的新手,“见光死”的意思是两个在网络上已经陷入热恋的两个人,在现实中见面时,由于对彼此的容貌不满意而立刻分手不再联系的情况。

浅谈网络流行语

浅谈网络流行语

浅谈网络流行语摘要: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社会方言, 深受社会的影响。

本文根据形式结构和表义形式对网络流行语进行简单分类, 对其时尚简洁、幽默诙谐、联想丰富的特征进行社会学角度的探讨。

网络流行语的流行对语言产生了重大影响, 需要我们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社会心理、发展趋势语言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它真实地反映了在一定时期内的社会文化、群众心理和民俗风尚。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 网络上的流行语日益丰富, 由于上网的多为20—30 岁的年轻人, 他们的网络语言体现出一种新奇、鲜活的特征。

“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口语, 是人们在网上交际时使用的别致、活泼而新鲜的词语。

”[1]作为语言的载体之一, 网络使得语言的表达方式更加自由随意, 方言、谐音词、转义词、生造词大量进入网络语言, 拼音简缩、英文简写、汉字拆分等方法也时常运用。

网络流行语的使用, 不但丰富了我们的网络生活, 也使得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有趣。

也许你有天打开电脑, 会在论坛上发现这样一个帖子: “7456, 儿子又被抓去断背了, 事物所真BT, 亲们一起BS 它, 就酱紫, 泪奔”这绝对不是胡言乱语, 而是一名“粉丝”(fans) 用网络流行语所表达的愤慨之情。

这些鲜活生动的词汇通过网络, 丰富着我们的语言, 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一、网络流行语的分类“新产品、新事物的出现常常使新词语大量涌现, 也诱发一些词语生出新义。

”[2]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新词大量进入网络语言,并随着应用的广泛而成为流行语, 词义发展的例子也举不胜举。

从网络流行语的形式结构来看,有汉语拼音简略、英语缩写、汉语短语简略等类型的网络流行语。

从网络流行语的语义表现来看, 有谐音型流行语、旧词新义型流行语、隐喻型流行语等类型的流行语, 拟声、象形等手法也大量运用。

上述流行语在划分上还存在一定的重合。

从形式结构上来看, 网络流行语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1.汉语拼音简略型“MM”( 妹妹)、“GG”( 哥哥)、“PL”( 漂亮)、“BT”( 变态) 想必已为大家所熟知。

网络语言其实是一种社会方言

网络语言其实是一种社会方言

网络语言其实是一种社会方言江苏省丹徒区辛丰中学陈罗平最近,拜读了一些关于“网络语言”方面的文章,有人认为,“网络语言”是全民语言的一部分。

笔者根据已有知识并在查阅了有关语言学方面的资料后认为,“网络语言”只是全民语言的一个分支,它其实是一种社会方言。

要想弄清楚“网络语言”是不是社会方言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网络语言”是如何产生的。

我们知道,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脑走进了千家万户,网络覆盖了世界上的绝大部分地区。

网络交流,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随着网络交流的普及,“网络语言”开始产生并正逐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所谓“网络语言”,它一般是由缩略词语、缩写字母,或用数字、符号替代,甚至用图形表达意思。

如:“晕”、“倒”是指对方说的话有点不可思议、不能理解;“偶”是指“我”;“东东”即东西;网络新手被称作“菜鸟”;“大虾”是大侠的意思;在网上乱留言叫“灌水”;“恐龙”指丑女,“青蛙”指丑男;“BF”是男朋友,“GF”指代女朋友;“200”是指公园;“PMP”指拍马屁;“9494”是“就是就是”;“很S”形容的是说话拐弯抹角;“KPM”是肯德基、皮萨饼、麦当劳的统称……。

其实,网络语言是一种社会方言。

那么,什么是社会方言呢?《语言学概论》里是这样给“社会方言”定义的:社会方言是适应社会分工的需要而产生的全民语言的分支,是统一的全民语言的社会变体。

它是语言分化的一种结果。

列宁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这一科学论断深刻地阐明了语言的社会本质和重要作用。

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从来就是全民的,对社会是统一的,对社会成员是共同的。

语言一视同仁的为整个社会、为社会各阶层服务。

它随着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

我们知道,随着社会的发展,会形成不同的阶层和职业,不同阶层,甚至不同职业的人们在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时候,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会带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或者说他们在语言使用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形成各种不同的社会方言。

网络语言的应用现状分析与规范化研究

网络语言的应用现状分析与规范化研究

网络语言的应用现状分析与规范化研究时间:2012-05-04 03:10:38 来源:作者:高岩——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锦州121013项目支持:本文为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L11DYY020)一、网络语言的发展现状网络语言作为另类语言进入人们的生活,在中国发展互联网有近二十年。

据《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较2010年年底增加2770万人,增幅6.1%。

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1万快速增长到1.95亿,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从13.8%提升到40.2%。

网民基数的增长使网络语言得到了迅速推广和普及。

网络语言也日新月异,网络词汇不断丰富,网络语言已经波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语言已经“跳”出了网络,开始频频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上亮相,并在学生作文和小说中出现。

2001年出版的《中国网络语言词典》是我国第一部专门收集网络词汇的词典,词典收词1305条,正文38万字。

[1]近十年网络语言不断发展和翻新,现在的网络语言已远远超过了《中国网络语言词典》当初的收录数量。

网络词语也成为人们日常口语与文学作品的一部分,一种具有独特的个性和特色的语言逐渐形成并得到不断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语言表现出极强的生机与活力,逐渐渗入到社会共同体使用的语言之中,给传统的语言文字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二、网络语言的内涵(一)网络语言的定义网络语言是在互联网上使用的一种有别于传统语言的语言形式。

网络语言主要有四种存在形式:一是和互联网有关的专业术语;二是网络新闻使用的语言;三是网络文学使用的语言;四是网络聊天以及论坛中使用的语言。

[2]从狭义角度分析,网络语言主要指后两种。

特别是网络聊天以及论坛中使用的语言,由于其便捷生动、新奇独特、有趣形象以及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等特点,在互联网广为流行,例如网络流行语“给力”“雷”“囧”等,得到网民的关注和认可。

现代汉语专题试卷5套含答案

现代汉语专题试卷5套含答案

现代汉语专题试题一、判断正误〔每题2分,共20分〕说明: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要〞的汉语拼音是yao,这个音节的韵母中的韵头是i。

( )2.北方方言部语音系统没有任何差异,高度一致。

( * )3.复韵母就是韵腹位于几个音素中间的韵母,例如ian、uang。

( * )、4.“有时间来学习〞和“有条件来学习〞的部构造一样,都是连动式。

( )5.普通话语音系统中能充当韵头的音素是i、u、y、w。

( * )6.从构造看,现代汉语词的开展趋势是由单纯词向合成词开展。

( )7.“得〞字右下角的部件只能构成一个汉字,不是根底部件。

( * )8.现代汉字系统中,合体字数量要多于独体字。

( )9.网络语言是一种独立于现实语言之外的一种语言。

( * )10.网络语言产生的原因与网民使用方言有关,所以属于地域方言。

( * )二、举例解释以下术语〔每词2分,共10分〕11.韵腹韵腹是韵母中的主要元音,一般由开口度最大的元音充当,如果韵母中只有一个元音,这个元音就是韵腹。

例如韵母uai,Q是韵腹,韵母ing,i是韵腹。

12.敬辞.敬辞是对交际对象表示尊敬的词语,例如“令尊、贵姓、高寿〞等等。

13.虚词虚词就是不能独立充当句法成分的词,也没有实在意义,例如“了、吧、呢〞是虚词14.非主谓句.非主谓句就是句子构造中没有主语和谓语之分的句子,由主谓短语以外的短语构成15.记号.记号就是跟文字所代表的意义或读音没有联系的字符。

例如“河〞字中的“可〞三、综合分析应用题〔共40分〕16.写出充当以下音节的韵头和韵腹的元音(10分)①juan: juan:韵头:n韵腹:Q②zhun: zhun:韵头:u韵腹:e③yang: yang:韵头:i韵腹:a④*ue: *ue:韵头:n韵腹:宅⑤qiu: qiu:韵头:i韵腹:o17.从构词法角度分析以下合成词的构造方式。

〔10分〕①战争:并列式②战场:限定式③金黄:限定式④金子:后附式⑤老虎:前附式18.分析下面词组的构造层次关系〔10分〕①修剪苹果树的赘枝②修剪苹果树的技术19.从不同角度纠正下面句子中存在的问题〔10分〕解题提示:下面的句子,可能在语汇、语法、汉字书写方面有错误,注意纠正。

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

汉文2班冯雪梅 201101024063社会方言之网络语言语言总以具体的形式即变体存在,语言的变体分为地域变体和社会变体两种。

语言的地域变体即地域方言,语言的社会变体即社会方言。

社会方言是指具有某种社会特征的人在某些场合所使用的词语、语音甚至语法。

所谓社会特征,指发话人的职业、年龄、性别、阶级或阶层以及文化程度等。

具有不同社会特征的人在语言表达上有自己的特点,具体说来是使用不同的词语、发音甚至语法表达,这些被不同社会特征的人所使用的词语、发音、语法即社会方言。

网络语言也是一种社会方言,指在互联网上,特别是在网上某些交际情景,如QQ聊天、BBS、论坛中使用的一些特殊词语、字母组合、数字组合等,例如:大虾、灌水、GG、7456。

网络语言之所以被称为社会方言,是因为它具备社会方言的两个特征,即语言使用者的社会特征和特定的交际场合。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网民主体主要是30岁及以下的年轻人群体,而这一群体中学生所占比例最大。

网民这一较为年轻的年龄结构对中国互联网深层应用影响很大,所以中国互联网应用呈现出与年轻网民特征较为相符,仍以娱乐为主的特点。

比如即时通信:QQ、MSN;网络社区:博客、BBS的主要使用者都是年轻网民,而这些交际场合正是网络语言被大量使用的场合。

在网络这一特殊的语言环境中,青年网民为了表明自己的特殊身份,他们有意识地回避共同语即普通话的词语,而自己独创一套显示自己青年网民身份的词语——网络语言。

他们创造、使用网络语言的原因并不仅仅因为它们的输入方式简单,也因为网络语言能充分体现网民们的另类身份,这是青少年张扬个性、标新立异、反叛传统的行为特征在语言表达上的表现。

此外,交际场合对语言表达有明显的影响,正式场合(如作报告、外交谈判、课堂等)和非正式场合(如家庭谈话、朋友聊天等)使用的语言是不同的,前一种场合往往用正式语体,后一种场合往往用非正式语体。

这两种语体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差别主要是对标准语言采用的程度不同。

浅谈网络语言对社会及现代汉语的影响.

浅谈网络语言对社会及现代汉语的影响.

浅谈网络语言对社会及现代汉语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也芝麻开花一样的提高了,电脑也正一步一步的进入到寻常百姓的生活当中,网络当然也就随之而来。

当今网络已经通过国际互联网形成了一条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进行多媒体信息交流的神奇纽带。

网络提供了到目前为止所有交流方式中最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交流方式,交流就离不开语言,网络语言就应运而生。

但是网络语言不算是一种新生的语言,而是网络技术环境下传统语言的一种变体,是一种新生的语言现象,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可以看作是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

网络语言,简而言之,就是网民利用电子计算机在网络交流中使用的语言现象。

它不同于新闻媒体上使用的书面语,也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交际语言,和日常生活的交际语言既有着密切联系,又有着明显的区别。

“广义的网络语言大体上分为三类:一是和网络有关的特别术语,如硬件、软件、病毒、宽带、防火墙、浏览器等等;二是与网民有关的特别用语,如黑客、电子商务、虚拟空间、信息高速公路等等;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使用的常用的常用词语和符号,如美眉、大虾、斑竹、恐龙、菜鸟等等”。

①常见的网络语言多指狭义的网络语言,仅仅指第三类,是网民在网络环境下,使用民族语言的过程中产生的语言现象。

在网络这样一个虚拟的空间里,网民间的沟通和交流与现实生活中的沟通和交流存在很大的不同,它更自由和随意。

只要能表达自己意思,自己的情感,有创新意识的网民就开始在网上大胆的使用各种符号、方言,从而也导致了网络语言出现口语化、粗俗化、不规范化的局面。

就是这种局面对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影响。

在这里我所谈的主要是指狭义的网络语言对社会和现代汉语产生的影响。

一、网络语言对社会生活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上网人数的增多以及网络自身的优势,它已成为或正在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交际工具,作为网络交际载体的网络语言也自然而然地强势发展起来,并日益向现实生活渗透。

而在现代社会中,与网络联系最为亲密的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学生,作为接受时代信息最快的他们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就显得格外的突出。

网络语言小学语文冲击论文

网络语言小学语文冲击论文

网络语言对小学语文的冲击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日益成为人们交流的重要平台,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蓬勃发展,并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

网络语言是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是在网络交流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有强劲的发展势头。

但同时网络语言对小学语文产生了非常大的冲击,我们要分清网络语言的利与弊,并加以积极引导,使网络语言向着有利于我们小学语文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网络语言小学语文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普及,网络语言产生发展并变得丰富多彩,类型多样。

它以其简约性、创新性、形象性、诙谐性等独特的魅力迅速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走进了小学语文课堂。

还记得中央电视台有一期《对话》栏目,讲的是一篇小学生的作文,作文是这样写的:“昨天晚上,我的gg(哥哥)带着他的‘恐龙’(丑陋的)gf (女朋友)到我家来吃饭,饭桌上,gg的gf一个劲的向我妈妈pmp (拍马屁),那酱紫(样子)真是好pt(变态),7456(气死我了),我只吃了几口饭,就到qq上“打铁”(发帖子)去了。

”我当时只是觉得这个小孩很时尚,很新潮,没想到当我真正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时候,我发现,这种现象真的存在。

于根元主编的《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中说:“大部分‘网语’是网民为提高输入速度对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对文字、图片、符号等随意链接和镶嵌。

”网络语言的分类:网络语言大致可分为四类即“新造网语”、“数字网语”、“缩略网语”、“符号网语”。

新造网语是指网民在交流过程中自己创造出来的词语,这包括三种形式:一种是现代汉语中本来存在着这些词,只是更换了意思或者改变了字形,如“恐龙”是对丑女的称呼,“青蛙”指的是丑男,“可爱”是可怜没人爱,“偶像”成了呕吐的对象,“圣女”成了剩下的女人,”蛋白质”也不再是一种营养物质而是笨蛋、白痴、神经质的简称,“耐看”指耐着性子看,这些都是以赋予旧词新义的形式创造出来的;而像“妹妹”变成“美眉”,“大侠”变成“大虾”,“喜欢”变成“稀饭”则是改变字形但词义不变的情况,也有人称之为“谐音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卷第1期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9No.1 2009年JOURNAL OF UNIVERS ITY OF JINAN(Social Science Edition)2009/网络语言研究0笔谈主持人按语:网络语言是互联网催生的语言变异现象,汉语、英语、德语、日语中都有网络语言。

近年来,汉语的网络语言一直受到新闻界、语言学界以及语文教育界的关注,各方面对网络语言看法不一,究其原因,主要是对网络语言的性质、特点以及表达功能有不同的理解。

对待语言变异,我们应该客观地研究它的性质、功能及其产生的原因,这是我们组织网络语言笔谈的动因。

我们希望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网络语言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张薇、王红旗5网络语言是一种社会方言6认为网络语言不仅具有独特的使用者和交际场合,也具有独特的表达功能,完全符合社会方言的条件,是一种社会方言。

社会方言作为语言的一种社会变体,是语言的一种自然形态,既不可能也不需要规范。

李秉震5网络语言的奢化和简化6把网络语言的特点概括为奢化和简化,前者是过度使用语言符号,后者是节俭使用语言符号,网络语言的这两个特点都是语用效度造成的。

语用效度是发话人为了使语境与受话人处理信息的努力达到平衡的效度,语用效度由于被网络语境的种种因素所降低,就使网络语言出现奢化和简化现象。

韩志刚5网络语境与网络语言的特点6认为,网络交际空间的无限开放造成网络交际拥挤,而网上语码输出的效率又很低,这迫使网络语言简化。

网络匿名促成交际环境和交际主体的虚拟化,使得网络语言新奇独特,大胆创新。

网络信息的线性化传输,使得网络语言负载副语言信息,网络言语因此具有很强的表情性。

季安锋5网络语言与社会文化心理6分析了网络语言中折射出来的求简、求趣、求新求变、从众模仿、调侃戏谑、追求自由与宣泄几个方面的社会文化心理。

(主持人简介:王红旗,男,1958年生,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语言理论、语法。

)关键词:网络语言;社会方言;奢化和简化;网络语境;社会文化心理中图分类号:H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842(2009)01-0025-11网络语言是一种社会方言张薇1,王红旗2(1.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0028;2.南开大学文学院,天津300071)一、引言本文的/网络语言0指在互联网上,特别是在网上某些交际情景,如QQ聊天、BBS、论坛中使用的一些特殊词语、字母组合、数字组合等¹,例如:大虾、灌水、GG、7456。

网络语言刚出现时,社会各界对其褒贬不一º,目前语言学界普遍把网络语言看作社会方言,但并没有对此观点进行深入、透彻的论证。

因此,网络语言的性质并没有被充收稿日期:2008-11-12作者简介:张薇(1980-),女,浙江海盐人,博士生。

¹很多文章把表达意义的图形也看作网络语言,比如表示笑眯眯的-^^,表示爱慕或同情的ú。

这些图形没有固定的读音,也没有固定的意义,与语言中的词语没有对应关系,不应看作网络语言。

º见于根元等5网络语言概说#前言6,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

分地认识和理解,具体说对网络语言是由什么人在什么场合使用以及它有什么表达功能并不很清楚。

对网络语言的性质认识不清,就会对它作出错误的判断,比如认为它妨碍交际,需要规范¹。

本文打算论证网络语言的社会方言属性,以利于对它的正确理解。

二、网络语言具备社会方言的两个特征语言总以具体的形式即变体存在,语言的变体有地域变体和社会变体两种。

语言的地域变体即地域方言,语言的社会变体即社会方言。

社会方言是具有某种社会特征的人在某些场合所使用的词语、语音甚至语法。

所谓社会特征,指发话人的职业、年龄、性别、阶级或阶层以及文化程度等。

具有不同社会特征的人在语言表达上有自己的特点,具体说使用不同的词语、发音甚至语法,这些被不同社会特征的人所使用的词语、发音、语法即社会方言。

可见,社会方言具有两个特征,一是语言使用者的社会特征,二是特定的交际场合。

判断语言变异是否为社会方言,就要看该语言变异是否具有这两个特征。

1.网络语言使用者的社会特征据5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6[1],截至2008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人。

网民主体仍旧是30岁及以下的年轻人群体,这一网民群体占到中国网民的68.6%,超过网民总数的2/3。

学生在网民中所占比例最大,占到30%,总数为7600万人。

在这些学生中,初中以下的占5.9%,初中生占23.8%,高中生占39.0%,大专生占15.9%,大学本科占14.1%,硕士以上的占1.2%。

数据表明,学生网民以初中到大学本科的为绝对主流,占学生网民总数的92.9%。

这也就是说,我国年龄为13/14-21/22岁的学生网民的总数是7006.4万。

网民这一较为年轻的年龄结构对中国互联网深层应用影响很大,中国互联网应用呈现出与年轻网民特征较为相符、仍以娱乐为主的特点,比如即时通信(QQ、MSN)、网络社区(博客/个人空间、BBS/论坛)的主要使用者都是年轻网民,而这些交际场合正是网络语言被大量使用的场合。

不同年龄的语言集团往往会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差异,这一特征几乎是一切语言的通例。

在各个不同年龄的社会集团中,青年的语言变化最快,对语言变化也最敏感,因而他们所使用的语言最容易出现变异。

真田信致等谈到[2],人们为了表示自己属于某个社会集团时就会使用该社会集团自己创造的词语,而回避民族共同语中的词语,因为该社会集团的词语具有表达某一地域或群体特殊的情感、文化意识的作用。

在网络这一特殊的语言环境中,青年网民为了表明自己的特殊身份,他们有意识地回避共同语即普通话的词语,而自己独创一套显示自己青年网民身份的词语,即网络语言。

他们创造、使用网络语言的原因并不仅仅因为它们的输入方式简单,也因为网络语言能充分体现网民们的另类身份,这是青少年张扬个性、标新立异、反叛传统的行为特征在语言表达上的表现。

2.特定的交际场合交际场合对语言表达有明显的影响,正式场合(如作报告、外交谈判、课堂等)和非正式场合(如家庭谈话、朋友聊天等)使用的语言是不同的,前一种场合往往用正式语体,后一种场合往往用非正式语体。

这两种语体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差别主要是对标准语言采用的程度不同,在不少语言中这两种语体往往表现为书面语和口语的差别。

[3](P145)另外,交际双方之间的关系对语言表达也有影响。

在社会语言学上,语言交际双方之间的关系分为权势关系和一致关系,前者是不平等的关系,如领导与部下、长辈与晚辈之间,后者是平等的关系,如同事之间、朋友之间等。

这两种场合使用的词语可能有差别,在有些语言如藏语、日语中有专门的敬语。

网络是一个由网络技术支撑的虚拟世界,有相对独立、隐秘的言语交际环境,特别是在某些特定的网络交际场合,如QQ聊天、BBS、论坛等,交际双方的许多信息,如身份、年龄、性别、职业、家庭背景等等,都被隐去了。

这时候,交际双方处在一个/真空0的状态中,既不需要考虑交际场合,也不需要考虑双方之间的关系,表达什么、如何表达、何时表达,都有极大的随意性。

一句简单的/hi0、/hello0就可以开始聊天,一句/8860就可以结束聊天,无需顾及这样的/开始0和/结束0是否礼¹见李铁范、张秋杭5网络语言的负面影响与规范原则6,2006年第2期5修辞学习6;杨月波、曹振中5网络语言的偏离与规范的必要性6,2007年第1期5语言应用研究6;邹立志5从语言系统本身看网络语言的规范6,2007年第3期5修辞学习6。

貌;对于自己不愿意回答的问题只要一个表情符号就可以算作是回答,根本没必要作细致的解释。

总之,网络语言的使用者是一个具有鲜明社会特征的人群即青年网民,网络语言使用的环境主要是网络上QQ聊天、BB S、论坛等。

显然,网络语言具备了社会方言的两个特征。

三、网络语言具有社会方言独特的表达功能1.社会方言的功能语言的社会功能是充当人类的交际工具,社会方言作为语言的社会变体,其功能是为某个特定社会集团的语言交际服务,各种社会方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功能。

社会方言主要表现在词汇上,行业语和隐语就是在词汇方面最突出的两种社会方言。

行业语是同一个行业或职业中专门使用的词语,比如/注射、血铅、皮试、高氧仓、气胸、囊肿、穿刺0是医生的行业语。

同一个行业的成员,相互交际时需要一些专门的词语来指称自己行业中专门的事物、活动和技术,而全民语言中往往不存在相对应的词语,行话就是应这种交际的需要而创造的。

隐语是一些秘密组织,如盗贼、毒贩、丐帮、土匪、教徒、间谍等,为了保密的需要,专门创造的一些词语。

黑话是隐语中重要的一种,是黑社会组织为了隐蔽、防止局外人了解谈话内容而使用的词语,如小说5林海雪原6中的杨子荣就是因为熟练地掌握了土匪的黑话而成功打入匪窟的。

北京话中的/女国音0是表现在语音上的一种社会方言,是年龄大约在15到35岁的青年女性把i前的j、q、x发成类似z、c、s的现象,这种发音是女性爱美潜意识的表现,是为了显得/娇0¹。

再如,上世纪70年代,美国东北部离海岸不远的马萨诸塞州的玛莎葡萄园岛上,像right,house这些词中的复合元音正在发生变化,如[ai]y[ i],[au] y[ u],这样的变化主要发生在30到45岁的人中。

变化以后的发音是岛上渔民保守的、老派的发音,30到45岁的人转而改发老渔民的音,是羡慕这些老渔民有技术、健壮、勇敢,以此显示与到岛上避暑的懒散的游客不同º。

2.网络语言的功能作为一种社会方言,网络语言必有自己独特的表达功能,能满足青年网民的某些表达要求。

根据我们目前的观察和理解,网络语言至少有以下几种独特的表达功能。

第一,快捷。

网络交际是靠敲击键盘和点击鼠标进行的,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最多的信息,必须通过降低敲击键盘的次数来提高输入的效率,于是网民们创造了大量的数字组合、字母组合,比如5366(我想聊聊)、5871(我不介意)、345 (相思苦)、5646(无聊死了)、8421184(我爱你一辈子)、BS(鄙视)、MM(妹妹)、BT(变态)、WBD(王八蛋)、LG(老公)、BF(男朋友)、GXGX(恭喜恭喜)、F2F(面对面)、SJB(神经病)。

第二,有趣。

青年网民在网上聊天、发贴的重要目的是娱乐,普通话中现有的词语无法满足这一要求,于是利用各种手段创造了大量妙趣横生的网络语言。

比如/稀饭0(喜欢)、/木有0(没有)、/四滴0(是的)、/东东0(东西)、/觉觉0(睡觉)、/蜘蛛0(天天挂在网上的人)等令人忍俊不禁,而/羡慕ing0(羡慕状态中)、/吃ed0(吃过了)、/弟兄s0 (弟兄们)等汉英合璧词则显得滑稽幽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