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六章思维与想象共40页文档

合集下载

心理学课件 第六章 思维与想象

心理学课件 第六章 思维与想象


(4)通过综合,人可以完整、全面地认识事 物,认识事物间的联系和规律;整体地把握问 题的情境、条件与任务的关系,提高解题的技 巧。 4.分析与综合是同一思维过程中彼此相反而有 紧密联系的过程,是相互依赖、互为条件的。 分析是以事物综合体为前提的,没有事物综合 体,就无从分析。综合是以对事物的分析为基 础的,分析越细致,综合越全面;分析越准确, 综合越完善。



2.综合是在头脑里把事物或对象的各个部分、方 面、各种特征结合起来进行考虑的思维过程。 例如,把文学作品的各个情节联成完整的场面; 把一个学生的思想品德、智力水平、学业成绩、 健康状况等方面联系起来,加以评价,作出结论 等都属于综合过程。
3.分析与综合在人的认识过程中有不同作用。 (1)通过分析,人可以进一步认识事物的基本结 构、属性和特征; (2)可以分出事物的表面特性和本质特性,使认 识深化; (3)可以分出问题的情境、条件、任务,便于解 决思维问题。

2.概括--是在头脑中把抽象出来的事物的共同的、本 质的特征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使之普遍 化的思维过程。例如,我们把“人”的本质属性—— 能言语、能思维、能制造工具综合起来,推广到古今 中外一切人身上,指出:“凡是能言语、能思维、能 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动物都是人。”这就是概括。
四、具体化与系统化 1.具体化是指在头脑里把抽象、概括出来的一般概念、原 理与理论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的思维过程,也就是用一般 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用理论指导实际活动的过程。 2.系统化是指在头脑里把学到的知识分门别类地按一定程 序组成层次分明的整体系统的过程。 例如,学生掌握数的概念,在掌握整数、分数、小数知识 之后,可以概括归纳为有理数;当数的概念扩大,学习了 无理数之后,又可把有理数和无理数概括为实数;掌握了 虚数之后,又可把实数和虚数概括为数,从而掌握了系统 的数的知识。 3.系统化是在分析、综合、比较和分类的基础上实现的。 系统化的知识便于在大脑皮层上形成广泛的神经联系,使 知识易于记忆。也只有掌握了系统的知识结构,才能真正 理解知识,才能在不同条件下灵活运用知识。

普通心理学第六章表象和想象课件

普通心理学第六章表象和想象课件

1
表象的概念
表象是对外部对象或事件的心理再现,可以是图像或符号。
2
符号的作用
符号是表达特定含义的对象,如语言、数通过表达特定含义的方式,与表象密切相关。
感觉与感觉表象
感觉的作用
感觉是人类通过感官接收、处 理和理解外部世界的方式。
感觉表象的生成
感觉表象是根据感觉信息构建 起来的心理图像或概念。
感觉表象的特点
感觉表象具有主观性和相对稳 定性的特点。
想象能力
想象的定义 想象与感知的关系 想象的种类
想象是在脑海中创造或重建感觉经验,不需要与 外部刺激直接相关。
想象与感知密切相关,通过想象能够模拟感知过 程。
包括心理想象、视觉想象、听觉想象等不同类型 的想象。
想象、创造力与学习
创造力的培养
想象能力培养创造力,创造力在 学习中起到重要作用。
普通心理学第六章表象和 想象课件
本课件将介绍普通心理学中的第六章内容,关于表象和想象的知识。
认知心理学
1 思维的层面
认知心理学研究思维的各个层面,包括表象和想象。
2 信息加工
该领域研究人类如何加工和处理信息,包括认知过程和思维模式。
3 学习和记忆
了解认知心理学有助于深入了解学习和记忆的机制。
表象和符号
意象与内隐思维的联系
意象与内隐思维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我们的思维和行为产生影响。
回顾与总结
1 普通心理学第六章
通过本章内容,我们了解了心理学中关于表象和想象的重要知识。
2 认知心理学的应用
学习表象和想象对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3 思维的多样性
表象和想象展示了人类思维的多样性和创造力。

程正方《心理学》第6章-思维与想象

程正方《心理学》第6章-思维与想象

三、想象的种类
无意想象


再造想象
有意想象
创造想象 幻想
理想 空想
三、想象的种类
(一)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
目的性
无意想象 有意想象
三、想象的种类
(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再造想象:根据语言的描述、图形或符号示意,在人脑中 产生的有关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如:读小说、看图施工等
创造想象: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 在人脑中独立创造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七)策略与方法
手段—目标分析法 爬山法 目标递归(或逆向)策略 头脑风暴法
"手段—目的"分析法,实际上也就是一种"排障法"。所有 子目标,其实就是子障碍排除。一个个子目标被实现的过 程,也就是一个个子障碍被排除的过程。
它分这么一些阶段: 第一步:明确解决问题的目标。 第二步:确定妨碍目标的障碍。 第三步:分析造成障碍的原因。 第四步:对症下药,排除障碍。
形象思维在问题解决中有重要的意义。艺术家、作家、设 计师等更多地运用形象思维。
因A﹥B 且B﹥C 则A﹥C
当人们面对着理论性质的任务,并要运用概念,理论知识 来解决问题时,这种思维称为逻辑思维。
(二)根据探索问题的答案的方向不同
辐合思维 ——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 个方向提出
第二节 思维过程及规律
一、分析和综合
分析—在人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方面或特 征的思维过程。
综合—在人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方面或特征结合起来 进行思考的思维过程。
分析与综合是相反而又紧密联系的同一思维 过程的不可分 割的两个方面。任何一种思维活动既需要分析,又需要综 合。

txt心理学第六章完整版

txt心理学第六章完整版
3) 定时对问题解决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功能固定”上,“功能固定”是指,当一个人了解到某物体的某种作用是,很难看出它还有其他作用,特别是最初看到的它的功能影响更大。“功能固定”作用,对问题解决是个很大的障碍。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定势的消极作用,如通过言语暗示,启发学生从定势中解脱出来。
3. 已有知识经验和动机。具备有关问题的丰富知识及运用知识于时间的丰富经验,均有助于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解决同样与自身需要和动机有关。需要和动机越强烈,思维越活跃,在解决一般难度的问题时,人的动机强度适中,能获得最佳的效率;解决比较容易的问题是,动机强度偏高,效率最佳;解决很困难的问题时,动机强度偏低,效率最佳。
C. 同时,分析为最初的综合认识所指引,分析又是进一步综合的手段、途径和方法,使得综合更加完整及对事物整体性认识更加深化。
D. 人的思维活动总是照分析、综合、在分析、再综合而不断深入展开进行的。
4) 分析与综合的三种水平(简答):
A. 知觉水平上的分析与综合
B. 表象水平上的分析与综合
C. 语词符号的分析与综合
十二、 创造思维的过程:
1. 准备期。在这一阶段,创造者收集材料、信息,即创造活动所必须的各种信息,组织已有的旧经验,掌握必要的技能。创造活动的准备有两种,一种是一般性的基础准备,另一种是有特定目的的准备;
2. 酝酿期。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后,创造活动就进入了酝酿期;
3. 豁朗期。通过一段时间的酝酿,新的假设出现或对考虑的问题豁然开朗,这种现象叫做灵感。是创造活动的重要阶段;
4. 验证期。这个阶段,将假设和新的观点放到实践中进行验证,验证可以对新的观点和想法加以判断、完善、修正。
十三、 创造思维的培养:(论述题)

心理学第六章思维

心理学第六章思维
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 – 创造思维:
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 并创造新的思维成果
心理学第六章思维
8
四、思维的形式
(一)概念的含义 – 内涵:概念是指人脑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特征或本质
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思维活动的最基本单位 。 – 理解:
概念包含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 内涵是指概念所包含的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 外延是属于这个概念的一切事物。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具有反比关系,即概念的内
12
(二)问题解决的概念
– 内涵:问题解决是指问题解决者寻找操作系列以达到预定目标的 心理活动过程
– 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 技能等,经过一系列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 使问题获得解决的思维活动,具有复杂的心理过程,同时也是人 类思维的普遍形式。
– 代表:纽厄尔和西蒙(Newell & Simon,1972)
心理学第六章思维
14
(三)问题空间
认知心理学把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三种状态: 初始状态:是问题解决的最初状态。 目标状态:是问题解决最终要达到的目标。 将初始状态转变为目标状态,其间所需要通过的各种 操作而产生的各种不同状态。 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之间的各种状态称为中介状态。 上述三种状态统称为问题空间或问题状态空间。
心理学第六章思维
18
(二)“试误说”
19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E.L.Thorndike, 1847~1949)提出的,他认为人类解决问题的过程 和动物一样,是通过许多次尝试错误,最后找到问题 答案的。
用猫进行了著名的迷笼实验。
(三)“顿悟说”
德国心理学家苛勒提出了“顿悟说”。他认为人类解决 问题的过程不是尝试错误,而是在问题解决过程中, 突然地找到了答案,即对问题的整个情境产生了理解。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思维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思维

第二节 思维的过程
2.2 非正式推理:启发式 启发式 启发式:对一种事物粗略但实用的估计方法 ,它能提供一个行动过程或指向问题解决, 但不能保证有一个最理想的解决方案。 数学家和修理工解决单车修理问题的差别。
第二节 思维的过程
三、非理性思维 在思维过程中,忽略事实的某些部分,或者 加入主观的想像、愿望。
第二节 思维的过程
3.4 事后聪明偏向(hindsight bias) 一旦知晓事件结果,就过高估计对事件预测 的能力的一种倾向;一种“我早就知道”的 现象。 根据当前的知识,我们会重新构建并会记错 早先的判断。
第二节 思维的过程
3.5 证实偏向(confirmation bias) 仅仅寻找或者关注那些能证实自己信念信息 的倾向。 “妈妈就是偏心的,你看,礼物都只给我个 小的。” “某某经济学家”的预言等等
一、思维的定义(Thinking) 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概括和间接的反 映。它是借助言语实现人的理性认识过程, 可以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什么是思维? 第一节 什么是思维?
二、思维的成分 1.概念 2.原型 3.命题 4.认知地图 5.心里表象
什么是思维? 第一节 什么是思维?
2.1 概念 把具有相同属性的物体、关系、活动、抽象 物或品质进行分类的一个心理范畴。 如:杯子
什么是思维? 第一节 什么是思维?
2.5 心理表象 指反映或者表征类似事物的一个心理表征, 特别是视觉表象。
第二节 思维的过程
一、理性推理 推理(reasoning)是指一种有目的的心理活 动,涉及对信息进行处理来获得结论。 理性推理是从观察、事实或者假设中做出的 详细的推论。
第二节 思维的过程
有如下几种: 1.夸大不可能 2.避免损失 3.心理定势 4.事后聪明偏向 5.证实偏向 6.认知相符的需要

编基础心理学课件第六章思维与想象

编基础心理学课件第六章思维与想象

第三节 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1、何为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能够带来新颖、独特 而又有价值的成果的思维。
2、创造性思维的组成成分是什么?
创造性思维既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 的有机结合,也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 统一。其中,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 心成分。
三、如何衡量发散思维的质量?
流畅性 变通性 独特性 (砖有哪些用途?)
根据思维过程中凭借物的不同分: 动作思维—凭借实际动作解决问题的思维。 (修理自行车) 形象思维—运用具体形象解决问题的思维。 (画画、写小说) 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和推理形式进行的 思维。(做几何证明题)
根据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不同分: 聚合思维—朝着一个方向去寻求解决问题的 答案。(你们班英语口语最好的是谁?) 发散思维—思维围绕问题朝着各种可能的方 向扩散,寻求合乎条件的各种答案。(学 好英语有哪些好处?)
有意想象有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看小说与写小说)
3、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以获得丰富的感性经 验与记忆表象。 • 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唤起学生的想象。 (多媒体教学) • 培养学生大胆幻想和善于幻想的能力。 (把萤火虫的基因植于行道树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四节 想 象
1、什么是想象?
想象就是对大脑中储存的记忆表象进 行加工、改造,以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记忆表象是指人们保存在记忆中的以 前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
2、想象可分为哪些种类?
• 无意想象:没有特定目的、不自觉地、自 然而然的产生的想象。(小孩看云;梦) • 有意想象:有预定目的、自觉产生的想象。
4、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与人格?
• • • • • •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_的月光,_的大手) 培养旺盛的求知欲 (笑话:如何解决世界粮食匮乏问题?) 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培养自觉的独立性 培养广泛的兴趣 培养敢于冒险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化学家酆云鹤)

心理学第六章思维与想象

心理学第六章思维与想象
第六章 思维与想象
可编辑ppt
1
主要内容:
一、思维概述 二、概念的获得 三、问题的解决 四、想象 五、青少年思维品质的培养
可编辑ppt
2
一、思维概述
(一)思维
(142页)
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特点:概括性、间接性
概括 本质规律
感性认识
内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系
间接 未知
可编辑ppt
问题 编号
1 2 3 4 5 6 7
8
给定空瓶(单位:升)
3
(二)思维的一般过程
1、 分析与综合 2 、 比较 3、 抽象与概括
(143页)
可编辑ppt
4
(三)思维的分类(144-145页)
1. 直观动作思维 、 形象思维和抽象 思维
2. 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3.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4.常规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可编辑ppt
5
二、概念的学习(151-159页)
给定空瓶(单位:升)
A
B
C
所需的 水量
29
3
20
21
127
3
100
14
163
25
99
18
43
10
5
9
42
6
21
20
59
4
31
23
49
3
20
15
39
3
18
可编辑ppt
解决方式
A-3B B-A-2C B-A-2C B-A-2C B-A-2C B-A-2C B-A-2C B-A-2C
29
用给定容量的空瓶来量所需要的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