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生物八下知识点总结知识讲解
生物苏教版最新版八年级下复习要点

生物苏教版最新版八年级下复习要点第8单元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第二十一章生物的生殖与发育1.生物无性生殖方式 A(1)无性生殖是一类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区别是不是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3)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是出芽生殖、营养生殖,在条件适宜的环境中,酵母菌的生殖方式是出芽生殖。
无性生殖能保持植物亲本的优良性状,加快植物生殖的速度。
植物依靠营养器官进行的生殖方式,叫营养生殖,方法有扦插、嫁接和压条。
2.植物嫁接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B(1)嫁接时要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使两部分细胞愈合在一起,提高成活率。
嫁接后的植株往往具有接穗特征。
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
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过程 A(1)将植物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等,珠被————种皮果实子房胚珠受精卵———胚受精极核——胚乳6.果实或种子与传播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A (1)果实和种子的传播有风力、水力、人和动物、自身力量几种方式。
其中,豌豆种子靠自身力量传播,蒲公英果实和虞美人种子靠风力传播,苍耳果实表面有倒刺靠人和动物传播,睡莲靠水力传播。
7.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B8.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实例 A(1)家蚕的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像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完全变态发育。
如:蚕、蚊子、苍蝇、蜜蜂等都进行完全变态发育。
消灭豆天蛾的最佳时期是幼虫期。
(2)蝗虫的一生经过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发育时期,而且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非常相似,生活习性也几乎一致,像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发育。
如:蝗虫、蟋蟀、蟑螂、蝼蛄等都属于这种发育。
它与家蚕的生殖发育相比,少了蛹时期。
9.两栖类动物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B(1)两栖类概念:幼体在水中生活,用腮呼吸;成体在潮湿陆地上生活,有时下水,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苏教初二下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苏教初二下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生物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的科学,它涉及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分类及其演化等内容。
而初中生物课程则着重于培养学生对生物世界的基本认识和理解,以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以下是苏教初二下生物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第一章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是构成生物的基本单位,了解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是研究生物的基础。
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组成。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包膜,具有选择性通透性;细胞质是细胞的主要成分,包含各种细胞器;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含有遗传物质DNA。
细胞的功能包括新陈代谢、生长、分裂以及遗传等。
第二章生物的组成生物体由许多细胞组成,细胞根据形态和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如细菌;真核细胞具有细胞核,如植物和动物细胞。
细胞根据形态和功能的不同,进一步由不同的细胞组成了组织、器官和器官系统。
第三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遗传是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基础。
遗传物质DNA携带着生物的遗传信息,通过遗传物质的复制、转录和翻译,实现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变异是生物进化的源泉,包括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等。
第四章生物的发育生物的发育是指由受精卵逐渐发育为成熟个体的过程。
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和器官形成等过程,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生物个体。
生物的发育过程受遗传和环境的影响。
第五章生物与环境的互作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维持着生态平衡。
生物与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来实现互利共生。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生物栖息地组成,生物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相互关联。
第六章生物的保护与利用生物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生物资源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
生物保护包括自然保护区的建立、物种保护和环境保护等;生物利用包括农业、医学、工业等各个领域的应用。
通过初中生物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生物世界,增强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意识,培养科学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及相关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生物苏教知识点总结

初中生物苏教知识点总结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的基本概念: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具有完整的生命活动能力。
2. 细胞的结构组成: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等。
3. 细胞膜的功能: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物质的进出。
4. 细胞核的作用:存储遗传信息,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5. 细胞器的功能:线粒体是能量工厂,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
二、生物的新陈代谢1. 新陈代谢的概念: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
2. 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叶绿体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合成有机物。
3. 呼吸作用:细胞通过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使用。
4. 水分的吸收与运输:植物通过根部吸收水分,并通过木质部运输到全身。
三、生物的遗传与进化1. 遗传的基本原理:遗传信息通过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传递给后代。
2. DNA的结构与功能:DNA是遗传物质,通过双螺旋结构存储遗传信息。
3. 基因的概念:基因是DNA上的一段特定序列,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4. 进化论的基本原理:物种通过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不断进化。
四、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1.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
2. 食物链与食物网:描述生物之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3.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
4.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等问题。
五、人体健康与卫生1. 营养与健康: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素。
2. 疾病与免疫:免疫系统的功能,预防和治疗疾病。
3. 心理健康:保持良好的心态,处理压力和情绪。
4. 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饮食卫生等,预防疾病传播。
六、植物的生长与发育1. 种子的结构与萌发:种子包含胚和胚乳,适宜条件下萌发成幼苗。
2. 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
3. 植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4. 植物的生命周期:从种子萌发到开花结果,再到衰老死亡。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生物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生物知识点总结一、生物的分类1、生物分类的依据:以生物在形态结构、生理特征、遗传和进化等方面的异同为依据。
2、生物分类的等级: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二、生物的命名1、双名法:每个物种的学名都由两个拉丁词组成,第一个词为属名,第二个词为种名。
2、学名的含义:表示该物种的产地和命名人的姓氏。
三、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
四、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1、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是生物圈存在的基础。
2、光合作用的意义:一是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二是维持生物圈的水量平衡。
五、生物圈中的人1、人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人们吃的食物,吸入的空气,都是营养物质。
人还需要水,水也是营养物质。
2、人体的营养物质来自食物。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其中水和无机盐属于无机物,糖类、蛋白质、脂肪属于有机物。
3、人体的消化系统: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和肠腺等。
食物在消化道内被消化液分解并逐步被吸收。
4、人的呼吸系统: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肺是呼吸的主要器官。
肺是由肺泡组成的,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这有利于气体交换。
5、人的循环系统: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等。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液的主要功能是运输功能、防御功能和调节体温的功能。
6、人的泌尿系统:泌尿系统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
肾是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肾通过形成尿液来排除体内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苏教版下册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苏教版下册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苏教版下册)一、生物的分类与演化1. 生物分类的重要性:便于研究、保护和利用生物资源。
2. 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根据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差异进行分类。
3. 生物的三大类别:植物界、动物界、其他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
4. 生物演化的总体趋势: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
5. 演化论的证据: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胚胎学。
二、植物的生长发育1. 种子的结构与功能:种皮、胚乳、胚。
2. 种子的萌发条件: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
3. 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水分、无机盐、有机物。
4. 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
5. 植物的呼吸作用:在线粒体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三、动物的生长发育1. 动物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 动物的胚胎发育:受精卵发育成幼体的过程。
3. 昆虫的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如蝴蝶、蚊子)和不完全变态(如蝗虫)。
4. 脊椎动物的发育特点:胚胎早期具有鳃裂和尾,逐渐发展成成体结构。
四、生态环境与生物1.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 食物链与食物网: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关系。
3. 群落的演替:从先锋种到顶级种的自然发展过程。
4.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物种灭绝。
五、遗传与进化1. 遗传的基本概念:遗传是指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通过生殖传递给后代。
2. DNA的结构与功能: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由四种碱基对组成。
3. 基因的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4. 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变异、自然选择、隔离。
六、人体健康与卫生1. 营养与健康:均衡膳食、合理搭配。
2. 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3.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适当减压。
4. 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适量运动、拒绝不良嗜好。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知识点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知识点【篇一: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八年级生物下学期知识点第 8 单元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第 21章生物的生殖与发育一、生物的无性生殖 1、无性生殖:是一类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无性生殖的方式有:分裂生殖、出芽生殖、孢子生殖、营养生殖。
3、出芽生殖的有:酵母菌、水螅等;营养生殖的有:马铃薯、景天等;分裂生殖的有:细菌,蓝菌,变形虫,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孢子生殖的有:根霉、青霉等。
4、植物的无性生殖⑴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
⑵营养生殖:植物依靠营养器官进行的无性生殖。
⑶营养生殖的优点:能够保持植物亲本的优良性状,加快植物繁殖的速度。
⑷常用的营养生殖方法:嫁接、扦插和压条。
5、植物的组织培养(1)植物组织培养:将植物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等,在无菌的条件下,培养在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和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
(2)植物组织培养的优点:(a)在短时间内产生大批植物(b)防止植物病毒的侵害二、植物的有性生殖 1.植物的有性生殖:一般是指由亲代产生生殖细胞,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进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传粉:植物开花后,雄蕊花药中的花粉通过不同途径传送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⑴自花传粉:同一朵花的雄蕊花药中的花粉传给雌蕊⑵异花传粉:一朵花的雄蕊的花粉传给另一朵花的雌蕊 3.受精⑴受精卵:当花粉管从珠孔进入胚珠后,末端破裂,精子释放出来,与卵细胞结合,成为受精卵。
⑵受精:植物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 4、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受精卵发育成胚,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
5、果实和种子的传播的方法:自身力量、风力、水力、动物和人的活动。
三、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完全变态: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 发育经历四个时期:卵幼虫蛹成虫。
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苏科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苏科版以下是八年级生物下册的知识点(苏科版):
1. 遗传与进化
- 染色体的结构与功能
- 遗传物质的特性
- 遗传的规律: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 基因的作用和表现形式
- 遗传变异和遗传性状的产生
- 进化的概念和证据
2. 生物多样性与分类
- 物种的概念和分类特征
- 分类的目的和分类的方法
-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
- 原核生物的分类和特征
- 真核生物的分类和特征
3. 动物的生殖与发育
- 动物的繁殖方式
- 两性生殖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 发育的过程和类型
- 胚胎内外营养的比较
- 发育的调控
4. 植物的生殖与发育
- 植物的繁殖方式
- 植物的花部结构和功能
- 花粉和胚珠的结构和功能
- 授粉和受精的过程
- 植物的种子和胚胎发育
-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调控
5. 生命系统
- 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分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6. 疾病与免疫
- 疾病的定义和分类
-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症状
- 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 免疫的概念和免疫机制
- 免疫应答的调控和免疫记忆
这些是八年级生物下册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最新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要点

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要点第22章 遗传信息的延续性1. 是指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如人的单双眼皮、番茄的果色、兔子的毛色等)和生理特性(如人的消化能力,血压的高低、人的血型等)。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判断相对性状要诀:如家兔的白毛和黑毛属于相对性状,但家兔的白毛和家猫的黑毛就不属于相对性状,因为家兔和家猫是两种不同的动物;绵羊的长毛和细毛也不属于相对性状,因为前者是皮毛的长短,后者是皮毛的粗细分属于不同的性状,不满足同一性状的条件。
2.“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一娘生九子,连母十个样”,遗传和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3.自然界中,生物的亲代..和后代..之间相似..染色体、DNA 和基因的关系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组成染色体的主要物质是蛋白质和DNA.(染色体的蛋白质上没有遗传物质).中,它上面含有起遗传作用的 主要物质即DNA (脱氧核糖核酸)DNA 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功能单位,这些小单位称为因此,细胞核是细胞结构中的5.是基因。
生物的每种性状通常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成对的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两条染色体的6. 精子、卵细胞外的其他细胞)中染色体总是成对存在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染色体上的基因也是23对染色体,就包含23对DNA 分子7.精子、卵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单在存在的在的,如人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就包含23个DNA 分子。
基因在亲代和子代之问的传递示意图如下父亲体细胞→ 精子(23对) (23条) → 受精卵 → 子女母亲体细胞→ 卵细胞 (23对) (23对)(23对) (23条)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8.,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而另一个是隐性时,显性基因控制的那种性状就会表现出来。
9. 显性性状的基因组成有两种(DD 或Dd ),隐性性状的基因组成有一种(dd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一、病毒1.大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2.结构:无细胞结构,一般只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3.营养方式:全部营寄生(侵入寄主途径:水、空气、食物、蚊虫叮咬等)二、细菌1.大小:至少用高倍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
2.形态:球菌、杆菌、螺旋菌3.结构:单细胞所有细菌都具备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物质(无成形的细胞核)。
有些细菌细胞壁外有荚膜(保护作用),有些细菌有鞭毛(运动)4.营养方式:少数细菌是自养,大多数细菌是异养异养:细菌一般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依赖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这种营养方式称为异养。
它又分为腐生:依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来获取营养物质的营养方式叫做腐生。
这类细菌叫做腐生细菌。
如枯草杆菌,甲烷菌。
寄生:从活的生物体内吸取营养物质的营养方式叫寄生。
这类细菌叫寄生细菌。
如痢疾杆菌,结核杆菌。
,5.生殖方式:分裂生殖(20-30分钟/代)三、真菌1.大小:少数个体微小。
绝大多数个体较大。
2.酵母菌:①结构:单细胞: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②营养方式:腐生或寄生有氧气时,(蒸馒头、做面包)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无氧气时,(酿酒)葡萄糖酒精+二氧化碳+能量③生殖方式:环境适宜时:出芽生殖3.霉菌:①类型:青霉(橘子上的)和曲霉(面包上的)。
②结构:多细胞③营养方式:腐生或寄生④生活环境: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
4.食用真菌①结构:个体比较大的真菌。
多细胞。
②生活环境: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
③代表生物:木耳、灵芝、花菇、草菇和鬼笔鹅膏。
5.主要特征:单细胞或多细胞,细胞都是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组成,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一般营腐生或寄生,无性生殖或有性生殖。
四、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有利有弊1.有弊:引起生物疾病(结核杆菌一―肺结核,肺炎双球菌--------- 肺炎)或导致食物腐败。
2.有利:乳酸菌制泡菜、酸奶;黄色短杆菌一制作味精;甲烷细一生产沼气;腐生细菌促进自然界物质循环;青霉——青霉素•现代生物技术:(-发酵工程Y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飞发酵技术(属于发酵工程)发酵现象是由微生物引起的(一)、概念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
(二)、米酒的酿制(操作步骤)1•清洗所用器具:防止杂菌污染2.蒸熟糯米:高温灭菌3.用凉开水冲洗蒸熟的糯米降低糯米的温度,防止温度过高抑制或杀死酵母菌。
4.将酒曲与糯米充分搅拌(在中间挖一个洞)酒曲与米饭混合均匀的目的是使酵母菌更充分地利用糯米作为原料,加快发酵的速度。
挖洞的目的是增加氧气,促使酵母菌快速繁殖;此外还能减少酒精对酵母菌伤害。
5.密封(盖上盖子):防止杂菌污染,提供无氧环境。
6.置于25-30C左右的环境中:提供酵母菌生活适宜的温度。
7.有利于微生物生长和发酵的步骤有3、4、5、6.8.防止被其他微生物污染的步骤有1、2、5.(三)、酸奶的制作1. 将牛奶加热到接近沸腾:高温灭菌 3. 把加热的牛奶冷却:降低温度,防止温度过高抑制或杀死乳酸菌4. 加入酸奶: 接种,其实就是加入乳酸菌。
5. 密圭封防止杂菌污染,提供无氧环境。
(四)、发酵技术的发展人类早在4000多年前已广泛应用发酵技术。
但近代才弄清发酵技术的原理。
发酵技术已经从利用自然界中原有的微生物进行发酵生产的阶段, 进入到按照人的意愿创造出具有特殊性能的微生物,以生产人类需要的发酵产品的新阶段。
(五) 、发酵产品的分类化工产品:酒精、柠檬酸、香料等。
医药产品:抗生素、维生素等。
食品和饮料:酱制品、酒类、饮料等 (六) 、微生物的利用果酒变酸 醋酸菌 乳酸菌 酸奶、泡菜 酵母菌 ------ > 酒、面包、馒头 -、食品保存(一)、食品腐败的原因:微生物在食品中生长、繁殖导致 (二)、食品保存的原理:抑制微生物在食品生长、繁殖 (三)、食品保存的方法: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营养物质)等。
1•传统的方法: ① 晒干小麦种子(缺乏水分) ② 风干葡萄干、干香菇、木耳(缺乏水分) ③ 盐渍咸鱼、腌蛋、腌肉、腌菜(食品内缺水,细菌失水) ④ 糖渍蜜饯、话梅、果脯(食品内缺水,细菌失水) ⑤ 烟熏熏肉(缺乏水分且形成防腐层) ⑥ 酒泡泥螺和蟹(酒精杀菌)水果放久有酒味 ―k 酵母菌 醋酸菌 制醋曲霉 酱油、臭豆腐2.现代的方法:①罐藏罐头饮料、罐头食品、八宝粥(入罐前高温消毒,入罐后防止与细菌和真菌接触)②脱水蔬菜包、干紫菜(失水)③冷冻、冷藏肉、蛋、奶、水果、蔬菜等(低温可以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④真空包装袋装肉肠、火腿肠(破坏需氧菌类生存环境)⑤添加防腐剂方便面、长期保存肉类(药剂抑制物质腐败)⑥使用溶菌酶鱼、虾等水产品(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对人体无害)⑦巴氏消毒法盒装,袋装牛奶(低温灭菌或高温灭菌)三、基因工程(一)、概念按照人的意愿,运用人工的方法,对生物的基因组成进行“移花接木”式改造的重组技术。
(二)、意义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医药、环境保护等。
(三)、转基因技术1.概念夕卜源基因直接导入动植物体内或他们的受精卵内,并能在细胞中发挥作用的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
2.转基因动植物:被导入外源基因的动植物。
女如:巨型小鼠、转基因抗虫棉、转基因抗虫烟草、转基因鱼、转基因牛:乳汁中含有人生长激素的转基因牛。
3.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得到各种转基因动植物、基因食品,生产药物(生产量大,价格较低)等乳腺细胞的细胞核去核卵细胞四、细胞工程(一)、概念指在细胞水平上,有计划地改造细胞的遗传结构,培育人类所需的动植物新品种等的技术。
(二)、克隆技术(无性生殖)1.概念:不经过受精作用而获得新个体的方法。
2•克隆羊多利:克隆羊多利的诞生标志着细胞工程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①诞生过程:融合成新细胞发育成胚胎移入C羊子宫内-------- ►克隆羊多禾U②克隆羊多利的性状像谁?: A羊(供核母羊),因为它提供了细胞核③三只羊的性别:均为雌性。
④采用的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核移植、细胞培养、胚胎移植⑤原理利用细胞的遗传全能性,细胞核的遗传作用(体细胞核仍然具有发育为完整个体的遗传全能性)。
受精卵的全能性最高。
⑥意义:意味着人类可以利用动物身上的一个体细胞培育出于这个动物几乎相同的生命体。
⑦与以往的克隆动物的最大区别它的细胞核来源于高度分化了的体细胞一一乳腺细胞,而不是早期的胚胎细胞。
这一技术因此荣登美国《科学》周刊评出的“ 1997年十大科学发现”的榜首。
⑧克隆技术的应用克隆人体器官(消除排异反应,解决可供移植器官严重缺乏的问题。
),繁育濒危物种和良种家畜五、现代生物技术的利与弊(一)、有利方面:在农业、工业、医药、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保护环境2.提供生物能源3.生产药品4.克隆组织器官(二)、有害方面1.存在安全问题转基因食品是否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进而影响身体健康。
2.引发社会伦理问题关于克隆,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法律、伦理、道德和观念有一定问题•生物分类一、生物分类(一)、生物分类的依据1.生物的种类:现存的生物估计至少有400万种。
2.分类的依据:生物学家依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营养方式、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在进化上的亲疏远近关系,将生物分为若干类。
(二)、生物分类的等级1.分类单位: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2.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种,又叫物种,是生物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种是指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表现相似,生态分布基本相同的一群生物。
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同种生物的有性生殖,可以生育有生殖能力的后代,不同种生物之间一般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产生后代。
3•生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
在生物各类群之间,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小,它们之间的相似度越大,表明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近;反之,相似程度越小,则亲缘关系越远。
4•在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中:界的共同特征最少,生物种类最多;种的共同特征最多,生物种类最少。
•植物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不产生种子,受精过程需要水)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产生种子,受精过程不需要水)一、藻类植物1•主要特征:(无器官)有单细胞的,有多细胞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大都生活在水中。
2•常见的藻类植物单细胞:衣藻、硅藻等多细胞:海带、紫菜等3•作用:多数为饵料,有的可以食用,有的可以提取碘、琼脂等,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1、苔藓植物(2种器官)1.生活环境:适宜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2•主要特征:一般只有矮小的茎和又小又薄的叶,没有根,茎、叶里没有输导组织,生殖过程离不开水3•代表植物:葫芦藓、地钱4•作用: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只有一层细胞)。
保持水土。
三、蕨类植物(3种器官)1.生活环境:适宜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2•主要特征:不仅具有真正的根、茎、叶,而且在体内具有输导组织,因此能更好地适应陆地生活。
叶片的背后褐色的块状隆起,这是产生生殖细胞一一抱子的抱子囊,生殖过程离不开水3.代表植物:石松、蕨、桫椤、荷叶铁线蕨4.作用: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用;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种子植物: 四、裸子植物(4种器官)1.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种子是裸露的,没有果皮包被;多数为木本植物,根、茎、叶都很发达,生殖过程不需要水, 适于生活在各五、被子植物(绿色开花植物,6种器官)1•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一般都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形成果实;生殖过程不需要水, 适于生活在各种环境中。
2.适应环境的方式陆地上的被子植物一般根系发达,以吸收更多的水和无机盐;水域中的被子植物体内通常有气道,以运输氧气,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3•分类地位:在现存的植物中占有绝对优势,是植物界进化程度最高的一个植物类群。
4•代表植物:蔬菜、花卉、粮食作物、水果等。
玉米、小麦、水稻、白菜、牡丹、茄、葱、向日葵、苹果、板蓝根、龙棕、金花茶、珙桐等。
六、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植物是自然界中的“生产者”,它们“生产”有机养料,为人类提供食物;2•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人类需要的氧气;3•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植物。
4.植物在环境保护、维持生态平衡方面有重要作用。
七、关注我国的珍稀植物1.概念:一般是指由于自然条件的变迁或人为破坏而处于绝灭边缘的植物。
2•种类: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水杉、金花茶、珙桐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荷叶铁线蕨、龙棕、红桧等。
一、无脊椎动物身体内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在地球上已知的150多万种动物中,无脊椎动物约占动物总数的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