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发展史
机器人行业发展史

机器人行业发展史说到工业机器人,对于当今的绝大多数人来说已经不是什么陌生话题了,随着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工业机器人已经走进了各行各业,在智能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已经普遍应用的工业机器人是怎么来的,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呢?一、萌芽阶段(20世纪40-50年代)利用工具来减轻人力的负担一直是人类进化的关键一环,随着人类进入工业时代,针对一些繁重且危险的工作,人们开始探究用机器取代人力的可能。
最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为了解决核试验过程中材料放射污染的问题,美国阿贡国家能源实验室首先研制出遥操作机械手用于处理放射性物质。
并于第二年,又开发出一种电气驱动的主从式机械手臂,有效避免了实验人员直接暴露在放射性材料的实验环境中,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1954年,美国发明家乔治·德沃尔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台装有可编程控制器的极坐标式机械手臂,并发表了该机器人的专利,具备了机器人雏形。
1959年,德沃尔与美国发明家约瑟夫·英格伯格联手制造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样机Unimate (意为“万能自动”)并定型生产,由此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工业机器人制造工厂Unimation公司。
不过,当时尚属工业机器人发展的萌芽阶段,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当时所谓的“工业机器人”堪称“简陋”,还不足以应对复杂的工业生产场景。
于是,先驱者们又开始了新一阶段的探索。
二、初级阶段(20世纪60-7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全球人类文明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战后全球范围都出现了劳动力短缺问题,尤其是日本、德国这样的战败国,战后重建以及巨大的劳动力短缺,迫使人们急于寻求替代人工的方法。
1962年,美国通用汽车(GM)公司安装了Unimation 公司的第一台Unimate工业机器人,标志着第一代示教再现型机器人的诞生。
在这一发展阶段,工业机器人商品化程度逐步提高,并渐渐走向产业化,汽车生产领域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工业机器人开始在搬运、喷漆、弧焊等规模化生产中的各个工艺环节推广使用,使得二战之后一直困扰着世界多个地区的劳动力严重短缺问题得到极大缓解。
2024机器人发展简史

机器人发展简史•机器人起源与早期发展•20世纪初至中期机器人技术进展•20世纪后期至今:智能机器人时代来临目•机器人技术在各领域应用及影响•未来展望:挑战与机遇并存录机器人起源与早期发展01古代自动机械装置古希腊神话中的自动机械古希腊神话中描述了一些由神或工匠制造的自动机械,如赫淮斯托斯的金属机器人女仆等,这些故事反映了古代人民对自动化技术的向往和想象。
中国古代的自动机械中国古代也有许多关于自动机械的记载,如《列子·汤问》中描述的木牛流马等,这些机械装置利用自然原理实现了一些简单的自动化功能。
工业革命与自动化需求工业革命推动机械化进程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随着蒸汽机等动力机械的广泛应用,机械化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劳动,对自动化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自动化技术的初步应用19世纪初,一些工程师和发明家开始尝试将自动化技术应用于生产制造领域,如使用自动机床、自动装配线等,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科幻作品中机器人概念科幻小说中的机器人形象自19世纪以来,许多科幻小说作家在作品中描绘了各种各样的机器人形象,如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的《机器岛》等,这些作品为机器人概念的普及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科幻电影中的机器人形象20世纪初,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幻电影开始成为机器人形象传播的重要载体,如《大都会》等经典科幻电影中出现的机器人形象深入人心。
早期实用型机器人出现工业机器人的诞生20世纪5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和控制技术等的发展,第一台工业机器人诞生,标志着机器人技术开始进入实用化阶段。
服务机器人的出现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服务机器人开始逐渐出现,如家庭服务机器人、医疗康复机器人等,这些机器人能够为人类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0220世纪初至中期机器人技术进展遥控操作装置及其应用遥控操作装置的出现为了满足危险或难以接近环境下的操作需求,人们开始研发遥控操作装置。
机器人发展史

机器人发展史机器人作为人类智能与技术的结晶,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机器人的发展史,从机械化的自动装置到智能化的自主系统,探讨机器人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早期机械化自动装置人类对机械化自动装置的追求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公元前2世纪,古代希腊的工程师Hero of Alexandria就发明了一种名为“埃奇普西克拉”的装置,它可以使用蒸汽压力产生的力量移动。
这可以被视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机器人之一。
随着时间推移,机械装置在冶金、轮船建造和农业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的机械人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机器人技术迎来了长足的发展。
18世纪末,由英国革命家萨缪尔·康普顿设计的一种机械鸭子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个机械鸭子能够模仿真实鸭子的动作,包括咀嚼、拍翅膀和喷水等。
这一创举标志着机器人技术从实用向娱乐领域的转变。
三、机器人技术的飞速发展20世纪,机器人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
1954年,美国的George C. Devol和Joseph F. Engelberger注册了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工业机器人,名为“Unimate”。
这台机器人主要用于汽车制造流水线上的焊接工作。
Unimate的出现标志着机器人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器人的智能化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20世纪7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员Victor Scheinman开发了一种基于电脑的机器臂系统,称为“PUMA”(Programmable Universal Machine for Assembly)。
PUMA的出现开创了机器人在制造业中的新时代,为后来的工业机器人奠定了基础。
四、机器人在各行业的应用如今,机器人已经在各个行业中广泛应用,从制造业到医疗保健,从航空航天到军事领域。
在制造业中,机器人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能力。
在医疗保健领域,手术机器人和护理助手机器人正在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机器人发展史ppt完整版

如硅胶、橡胶等,可增加机器人适应性,使其更 好地适应复杂环境。
功能性材料
如压电材料、形状记忆合金等,可实现机器人特 定功能,如振动、变形等。
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对机器人影响
云计算
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支持机器人进行复杂任务处理 和数据分析。
大数据
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优化机器人行为决策,提高智能化 水平。
智能家居
家庭服务机器人逐渐普及,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智能的家居生活体验。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人机协作
随着机器人感知、控制技术的进 一步提升,人机协作将更加紧密 ,实现更高效的生产和服务。
柔性制造
机器人将适应更多样化的生产需 求,实现柔性制造,满足个性化 、定制化的市场需求。
自主智能
机器人将具备更强的自主学习和 决策能力,能够在复杂环境中独 立完成任务。
应用领域拓展
机器人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 ,如医疗、教育、娱乐等,推
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05 政策法规环境及伦理道 德问题探讨
国际政策法规环境概述
01
国际机器人法规及政策现状
目前,国际上尚未形成统一的机器人法规,各国政策制定存在差异。
02
国际机器人标准制定情况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等正在积极推动机器人相关标准的制定,涉及
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安全、性能等方面。
03
国际合作与竞争态势
各国在机器人领域既存在竞争关系,也在一些方面开展合作,共同推动
机器人技术发展。
国内政策法规环境分析
国家层面政策法规
中国政府近年来出台了 一系列支持机器人产业 发展的政策,如《中国 制造2025》等。
机器人的起源和发展

机器人的起源和发展人类创造机器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现代机器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现在,机器人已经成为了众多行业以及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接下来,我们将分步骤阐述机器人的起源和发展。
一、机器人的起源1. 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的机器人与现代机器人不同,它们是为了替代人类劳动力而研制的,比如蒸汽机。
这些机器虽然不会自主行动,但已经开始了人类与机器之间的互动。
2. 概念的形成在20世纪初,人们开始对机器人这个概念进行探讨,并提出了许多定义。
1920年,捷克作家Karel Capek在其科幻小说《R.U.R.(制造机器人的公司)》中,首次将“robot”这个术语用于描述类人的机器人。
1942年,美国小说家艾萨克·阿西莫夫提出了“机器人三定律”。
这三定律对现代机器人的研究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机器人的发展1. 早期机器人早期机器人(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的研究重点是机械结构和运动控制。
经过多年的努力,科学家们成功地制造出了具有人类肢体功能的机器人。
1954年,美国的乔治·德沃尔(George Devol)发明了第一个数字控制的机器人——“受控制的程序化机器人”。
2. 工业机器人时期1961年,美国的乔治·艾伦(Joseph Engelberger)和罗伯特·布罗茨(Robert Boltz)一同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工业机器人——“非编程自动机械手臂”。
从此,机器人开始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
这一时期的机器人发展重点是提高工作效率。
机器人的出现使得工厂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并减少了工人身体的劳动强度。
3. 服务机器人时期21世纪初,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器人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到了服务领域。
例如:在医疗领域,机器人可以进行手术,并且手术精度已经可以达到高于人类医生的水平;在餐厅服务领域,机器人服务员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趋势,为人类带来了更舒适,更高效的用餐体验。
机器人的历史及其发展趋势

机器人的历史及其发展趋势引言:机器人是一种用于代替人类进行工作和活动的自动化设备。
它可以执行各种任务,如工业生产、医疗保健、农业、家庭保洁等。
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和古埃及时期。
本文将重点介绍机器人的历史和目前的发展趋势。
一、机器人的历史1. 古代机械:机器人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和古埃及,那时候的机械装置已经可以自动执行一些工作,如抬水、打谷和自动托拍等。
这些机械装置被视为早期机器人的前身。
2. 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推动了机器人的发展。
蒸汽引擎的出现使得机器人可以用来驱动各种机械设备。
第一台现代机器人被认为是1801年由英国工程师约瑟夫·黎明设计的自动人吊运机器人。
3. 二战后的发展:二战期间,机器人在军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德国的纳粹曾研发了V2火箭和飞行器,这些装置被视为早期机器人。
二战后,机器人在日本得到了迅速发展,便于进行重建和发展。
4. 工业机器人的崛起:20世纪60年代,美国发明家乔治·德夫尔发明了第一台可编程的工业机器人,以便协助汽车制造业的生产线。
这一发明引发了全球机器人革命,工业机器人得到快速发展,被广泛用于汽车、电子、制药和其它制造业领域。
5. 服务机器人的兴起:21世纪初,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生活和工作的便利性的需求增加,服务机器人成为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服务机器人应用在医疗保健、家庭保洁和助力行业等领域,为人类提供更多的便利。
二、机器人的发展趋势1.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
机器人可以通过学习和模仿人类行为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这使得机器人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任务,并且能够与人类更好地交互。
2. 感知技术的进步:机器人的感知能力是其能够执行各种任务的关键。
随着传感器技术的进步,机器人可以更好地感知和理解周围的环境。
视觉、声音、触觉和气味传感器的应用使机器人能够模拟人类的感官能力,并做出相应的决策和行动。
机器人发展史

诞生了美国辛辛那提米拉克龙(Cincinnati Milacron) 公司的机器人T3。
1978年美国Unimation公司推出通用工业机器人PUMA, 这标志着工业机器人技术已经完全成熟。
机器人定义
机器人的定义 欧美国家学者认为:机器人应该是由计算机控制的通
过编排程序具有可以变更的多功能的自动机械。 日本学者认为:机器人就是任何高级的自动机械。
机器人定义:具有一定柔性或者某种生物特征的机器, 统称为机器人。
创造机器人的目的
创造机器人的目的 协助或取代人类劳动,解放人类 。
机器人的评价指标
1939年美国纽约世博会上展出了西屋电气公司制造 的家用机器人Elektro ,功能很简单。
1942年美国科幻巨匠阿西莫夫提出“机器人三定 律”。
1948年诺伯特·维纳出版《控制论》,提出以计算机 为核心的自动化工厂 。
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一、第二阶段 机器人技术发展阶段(1954年—1978年) 1954年美国人乔治·德沃尔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可编
程的机器人,并注册了专利。 1959年德沃尔与美国发明家约瑟夫·英格伯格联手制
造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 成立了机器人公司--Unimation公司。
1962年-1963年传感器的应用提高了机器人的可操作 性。
1965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研制出 Beast机器人。
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二、第二阶段 机器人技术发展阶段(1954年—1978年) 1968年美国斯坦福研究所公布他们研发成功的机器
评价指标 智能,指感觉和感知,包括记忆、运算、比较、鉴别、
判断、决策、学习和逻辑推理等; 机能,指变通性、通用性或空间占有性等; 物理能,指力、速度、连续运行能力、可靠性、联用
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历程

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历程
一、初期机器人技术的发展
机器人技术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机器人大多用于工业生产线上的重复性操作。
最早的机器人是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的贝克尔公司研发出来的,被称为“Unimate”,主要用于汽车制造业中焊接和喷漆等工作。
二、机器人技术在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的发展
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机器人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这一时期,工业机器人开始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如电子、医药、食品等行业,并逐渐向轻型化、柔性化方向发展。
三、机器人技术在21世纪初期的进步
21世纪初期,随着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人开始具备更强大的智能化能力。
此时,出现了一些新型机器人产品,如服务型机器人、家庭保洁型机器人等。
四、现代机器人技术的应用领域
现代机器人技术已经应用于多个领域,如医疗、教育、军事、航空航天等。
其中,医疗机器人被广泛用于手术和康复治疗等方面;教育机器人则主要用于儿童智力开发和教育辅助等方面;军事机器人则主要用于侦察、拆弹、清障等任务。
五、未来机器人技术的趋势
未来的机器人技术将会越来越智能化和自主化,同时也会向更加柔性化和轻型化方向发展。
此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人将会具备更加复杂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并能够与人类进行更为深入的交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工业设计班级:设计11-1 任课教师:莫才颂姓名:邱松芹学号:11024060105 成绩:机器人发展史摘要:机器人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20世纪,机器人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并在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机器人学已发展为综合了机械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自动控制工程、人工智能、仿生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性科学,代表了机电一体化的最高成就,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未来的机器人将向智能化方向继续发展。
关键词:机器人,发展,工业,智能引言:“懒惰”的人促进了科技的进步,正因为有这种人存在,机器人的产生才能顺理成章,才会有了现在人类的发展。
一、机器人的定义机器人是在科研或工业生产中用来代替人工作的机械装置,虽然现在机器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机器人定义的标准却没有统一,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学者给出的定义不尽相同,虽然定义的基本原则大体一致,但仍有较大的区别。
世界上机器人制造最完美的是美国和日本,目前部分国家倾向于美国机器人协会所给出的定义:机器人是一种用于移动各种材料、零件、工具或专用装置,通过可编程程序动作来执行种种任务并具有编程能力的多功能机械手。
二、早期机器人的发展直到四十多年前,“机器人”才作为专业术语加以引用,然而机器人的概念在人类的想象中却已存在三千多年了。
早在我国西周时代就流传着有关巧匠偃师献给周穆王一个艺妓(歌舞机器人)的故事。
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前467)后期,被称为木匠祖师爷的鲁班,利用竹子和木料制造出一个木鸟,它能在空中飞行,“三日不下”,这件事在古书《墨经》中有所记载,这可称得上世界第一个空中机器人。
东汉时期(公元25~220),我国大科学家张衡,不仅发明了震惊世界的“候风地动仪”,还发明了测量路程用的“计里鼓车”,车上装有木人、鼓和钟,每走1里,击鼓1次,每走10里击钟一次,奇妙无比。
三国时期的蜀汉(公元221~263),丞相诸葛亮既是一位军事家,又是一位发明家。
他成功地创造出“木牛流马”,可以运送军用物资,可成为最早的陆地军用机器人。
在国外,也有一些国家较早进行机器人的研制。
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发明家戴达罗斯用青铜为克里特岛国王迈诺斯塑造了一个守卫宝岛的青铜卫士塔罗斯。
在公元前2世纪出现的书籍中,描写过一个具有类似机器人角色的机械化剧院,这些角色能够在宫廷仪式上进行舞蹈和列队表演。
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人发明了一个机器人,它是用水、空气和蒸汽压力作为动力,能够动作,会自己开门,可以借助蒸汽唱歌。
1662年,日本人竹田近江,利用中标技术发明了能进行表演的自动机器玩偶;到了18世纪,日本人若井源大卫门和源信,对该玩偶进行了改进,制造出了端茶玩偶,该玩偶双手端着茶盘,当讲茶杯放到茶盘上后,它就会走向客人将茶送上,客人取茶杯时,它会自动停止走动,带客人喝完茶姜茶被放回茶盘之后,他就会转回原来的地方,煞是可爱。
法国的天才冀师杰克·戴·瓦克逊,于1738年发明了一直机器鸭,他会游泳。
喝水、吃东西和排泄,还会嘎嘎叫。
瑞士钟表名匠德罗斯父子三人于公元1768~1774年间,设计制造出三个像真人一样大小的机器人——写字偶人、绘图偶人和弹风琴偶人。
它们是由凸轮控制和弹簧驱动的自动机器,至今还作为国宝保存在瑞士纳切特尔市艺术和历史博物馆内。
同时,还有德国梅林制造的巨型泥塑偶人“巨龙哥雷姆”,日本物理学家细川半藏设计的各种自动机械图形,法国杰夸特设计的机械式可编程织造机等。
[1]1770年,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报时鸟,一到整点,这种鸟的翅膀、头和喙便开始运动,同时发出叫声,他的主弹簧驱动齿轮转动,是活塞压缩空气而发出叫声,同时齿轮转动时带动凸轮转动,从而驱动翅膀、头运动。
1893年,加拿大摩尔设计的能行走的机器人“安德罗丁”,是以蒸汽为动力的。
这些机器人工艺珍品,标志着人类在机器人从梦想到现实这一漫长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三、近代机器人的发展现代机器人是从早期的机动玩具和工业生产中研制出的自动装置发展而来的。
具有“人功能”特点的机器人源于美国。
1920年,美国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在创造出机器人这个词。
1942年美国科幻巨匠阿西莫夫提出“机器人三定律:1.机器人不得伤害人,也不得见人受到伤害而袖手旁观。
2.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律。
3. 机器人应保护自身的安全,但不得违反第一、第二定律。
1954年,美国人乔治.德沃尔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的机器人。
1959年德沃尔与美国发明家约瑟夫·英格伯格联手制造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
随后,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机器人制造工厂——Unimation公司。
由于英格伯格对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和宣传,他也被称为“工业机器人之父”。
1969年,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和国家航天局共同研制成功装有人工臂、电视摄像机和拾声器等装置的既有“视觉”又有“感觉”的机器人。
进入80年代之后,美国政府和企业界才对机器人真正重视起来,政策上也有所体现,一方面鼓励工业界发展和应用机器人,另一方面制订计划、提高投资,增加机器人的研究经费,使美国的机器人迅速发展。
80年代中后期,随着应用机器人的技术日臻成熟,第一代机器人的技术性能越来越满足不了实际需要,美国开始生产带有视觉、力觉的第二代机器人,并很快占领了美国60%的机器人市场。
美国的机器人技术在国际上仍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其技术全面、先进,适应性也很强。
具体表现在:(1)性能可靠,功能全面,精确度高;(2)机器人语言研究发展较快,语言类型多、应用广,水平高居世界之首;(3)智能技术发展快,其视觉、触觉等人工智能技术已在航天、汽车工业中广泛应用;(4)高智能、高难度的军用机器人、太空机器人等发展迅速,主要用于扫雷、布雷、侦察、站岗及太空探测方面。
法国不仅在机器人拥有量上居于世界前列,而且在机器人应用水平和应用范围上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法国机器人的发展比较顺利,主要原因是通过政府大力支持的研究计划,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
即由政府组织一些机器人基础技术方面的研究项目,而由工业界支持开展应用和开发方面的工作,两者相辅相成,使机器人在法国企业界很快发展和普及。
德国工业机器人的总数占世界第三位,仅次于日本和美国。
这里所说的德国,主要指的是原联邦德国。
它比英国和瑞典引进机器人大约晚了五六年。
德国的社会环境是有利于机器人工业发展的。
因为战争,导致劳动力短缺,以及国民技术水平高,都是实现使用机器人的有利条件。
到了70年代中后期,政府采用行政手段为机器人的推广开辟道路;在"改善劳动条件计划"中规定,对于一些有危险、有毒、有害的工作岗位,必须以机器人来代替普通人的劳动。
这个计划为机器人的应用开拓了广泛的市场,并推动了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
我国已在“七五”计划中把机器人列人国家重点科研规划内容,拨巨款在沈阳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机器人研究示范工程,全面展开了机器人基础理论与基础元器件研究。
十几年来,相继研制出示教再现型的搬运、点焊、弧焊、喷漆、装配等门类齐全的工业机器人及水下作业、军用和特种机器人。
目前,示教再现型机器人技术已基本成熟,并在工厂中推广应用。
我国自行生产的机器人喷漆流水线在长春第一汽车厂及东风汽车厂投入运行。
1986年3月开始的国家863高科技发展规划已列入研究、开发智能机器人的内容。
1967年日本川崎重工业公司首先从美国引进机器人及技术,建立生产厂房,并于1968年试制出第一台日本产unimate机器人。
经过短暂的摇篮阶段,日本的工业机器人很快进入实用阶段,并由汽车业逐步扩大到其它制造业以及非制造业。
1980年被称为日本的“机器人普及元年”,日本开始在各个领域推广使用机器人,这大大缓解了市场劳动力严重短缺的社会矛盾。
再加上日本政府采取的多方面鼓励政策,这些机器人收到了广大企业的欢迎。
1980年~1990年日本的工业机器人处于鼎盛时期,后来国际市场曾一度转向欧洲和北美,但日本经过短暂的低迷期又恢复其昔日的辉煌。
名古屋市商业设计研究所推出了新款机器人“网络兔子”。
它的两只耳朵可以变换许多姿态,会根据人的声音作出反应。
“网络兔子” 通过无线通信与家里的电脑相连,如果有电子邮件它会朗读给人听,也可以播放网络电台的节目。
最有趣的是不同的“网络兔子”还能够“结婚”、“分手”,通过网络连接让其中一个“网络兔子”的双耳做出一个动作,它远方的“伴侣”也会接着做出同样的动作。
此外机器人产业发展比较好的还有俄罗斯,欧盟等国家和地区。
1993年末,全世界安装的工业机器人有61万台,其中日本占60%,美国占8%,欧洲占17%,俄罗斯和东欧占12%。
现在在某些国家和地区机器人已经普及,以家用机器人较多为老人、残疾人等劳动力低下的人服务。
四、未来机器人的发展机器人未来必将向拟人化、智能化发展。
机器人技术自上个世纪中叶问世以来,经历力方面极为重要的战略高技术。
目前,机器人关键技术日臻成熟,应用范围迅速扩展,作为计算机、自动控制、传感器、先进制造等领域技术集成的典型代表,面临巨大产业发展机会。
国内外业界专家预测,智能机器人将是21世纪高技术产业新的增长方向。
2003至2006年间,全球智能服务机器人以每年40%左右的速度迅速增长。
当代机器人专家现已达成了共识:作为计算机技术及现代IT综合技术的一个必然延伸,机器人技术完全可能遵循“摩尔定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实现突破。
智能机器人将成为继家电、个人电脑之后、第三个以超常规速度走向我们日常生活的产品。
参考文献:[1]蔡自兴机器人学[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