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发作诊断标准
抑郁症诊断金标准

抑郁症诊断金标准
医院诊断抑郁的标准,轻中重度抑郁的分级
轻度、中度、重度抑郁诊断标准(ICD-10)
1、症状需持续至少2周
2、在既往生活中,不存在足以符合轻躁狂或躁狂标准的轻躁狂或躁狂发作
3、工作、社交和生活受到影响
4、不是由于精神活性物质或器质性精神障碍所致
症状:
A:
1、心境低落
2、兴趣和愉快感丧失
3、劳累感增加和活动减少的精力降低(稍做事情就感觉明显的倦怠)B:
1、集中注意的能力降低
2、自我评价和自信降低
3、自罪观念和无价值感
4、认为前途暗淡悲观
5、自伤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
6、睡眠障碍
7、食欲下降
严重程度标准
轻度:至少具备A和B中各两项
中度:至少具备A中的两项和B中的三项(最好是四项)重度:具备A中的所有三项和至少B中的四项
说明:仅供自我觉察参考,不可替代医院诊断。
不管轻重,抑郁是可以走出来的。
抑郁症诊断标准icd10

抑郁症诊断标准icd10抑郁症诊断标准ICD-10。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的诊断标准,抑郁症的诊断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ICD-10对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以便临床医生和相关专业人员更好地理解和诊断抑郁症。
首先,ICD-10对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包括了一系列的症状和临床表现。
患者需要至少出现以下两种核心症状,1)持续的抑郁心境,表现为情绪低落、情感淡漠或失乐感;2)对日常活动兴趣和愉悦感的丧失。
除此之外,患者还需要出现至少三项其他症状,如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疲劳、自我否定、注意力和集中力下降等。
这些症状需要持续存在至少两周以上,且明显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
其次,ICD-10还特别强调了抑郁症的严重程度和病程。
对于轻度抑郁发作,患者的症状会引起一定的痛苦和社会功能受损,但通常不会导致日常生活的明显受限。
而对于中度抑郁发作,患者的症状会引起明显的痛苦和社会功能受损,且可能导致日常生活的明显受限。
最后,对于重度抑郁发作,患者的症状会引起极大的痛苦和社会功能受损,且通常会导致日常生活的严重受限,甚至出现自杀意念和行为。
此外,ICD-10还对抑郁症的鉴别诊断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在排除其他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的可能性后,医生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和家族史,以便做出正确的诊断。
此外,ICD-10还强调了对于伴有抑郁症症状的其他精神障碍的鉴别诊断,如双相障碍、焦虑障碍、人格障碍等。
最后,ICD-10还对抑郁症的并发症和相关因素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抑郁症患者常常伴有焦虑障碍、物质滥用、自杀行为等并发症,同时还受到生物学、心理社会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临床医生在诊断抑郁症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疗和干预措施。
综上所述,ICD-10对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包括了症状、严重程度、病程、鉴别诊断和并发症等多个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对于临床医生和相关专业人员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抑郁发作SOP

抑郁发作的诊疗SOP目的建立抑郁发作诊治标准操作规程,规范抑郁发作的治疗适用范围适用于本科室所有临床试验操作规程1.概念:是以心境低落、思维迟缓、认知功能损害、意志活动减退和躯体症状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是心境障碍的一种表现形式。
通常伴有相应的认知、行为、心理生理学等方面的改变,具有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自杀率高、疾病负担重等特点。
2.病因:抑郁发作的病因很多,至今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2.1遗传因素2.1.1 家系研究心境障碍先证者亲属患病率高出一般人群约10-30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
2.1.2 双生子、寄养子研究同卵双生子的同病一致率(33%-90%)较异卵双生子(10%-25%)高。
2.1.3 分子遗传学2.2 生化研究2.2.1 5-HT假说2.2.2 去甲肾上腺素假说2.2.3多巴胺假说2.2.4 乙酰胆碱假说2.2.5 GABA假说2.3 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2.3.1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2.3.2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2.3.3 下丘脑-垂体-生长素轴2.4 神经可塑性研究2.4.1 神经元和胶质细胞2.4.2 神经元内信号转导通路的变化2.5 神经电生理研究2.5.1 睡眠脑电图2.5.2 脑电图2.5.3 脑诱发电位2.6 神经影像学2.6.1 结构影像学2.6.2 功能影像学2.7 社会心理学3.分型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将抑郁发作分类为:3.1 抑郁发作3.11轻度抑郁发作3.111 不伴躯体症状3.112 伴躯体症状3.12中度抑郁发作3.121 不伴躯体症状3.122 伴躯体症状3.13 重度抑郁发作3.131 不伴精神病性症状3.132 伴精神病性症状3.14 其他抑郁发作3.15 抑郁发作,未特定4.临床表现:4.1 情绪低落:为最主要的症状。
起初可能在短时间内表现为各种情感体验能力的减退,表现为无精打采,对一切事物都不感兴趣。
心理疾病的诊断标准

心理疾病的诊断标准
心理疾病的诊断标准通常由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精神病学会等机构制定,最常用的是《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和《国际疾病分类》(ICD)。
以下是常见的心理疾病诊断标准:
1. 抑郁症:DSM-5和ICD-11要求患者有持续的、影响生活和
日常功能的抑郁情绪,包括自我评价降低、兴趣丧失、睡眠和食欲变化、疲劳和精神运动迟缓等症状。
2. 焦虑症:DSM-5和ICD-11要求患者有长期、无法控制的紧
张和恐惧,有可能伴随恐慌发作、焦虑症状甚至身体不适。
3. 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DSM-5和ICD-11要求患
者经历过创伤事件,并出现反复的梦魇、回忆、情绪反应或器质上的激惹性症状。
4. 精神分裂症:DSM-5和ICD-11要求患者有持续幻觉、妄想、言语和行为上的混乱,这些症状对日常功能有明显的影响。
5. 躁郁症:DSM-5和ICD-11要求患者有周期性的情绪波动,
包括高涨、冲动和欣快等躁状,以及低沉、自闭和负面情绪等抑郁症状。
这些仅是心理疾病诊断标准的部分范围,医生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和情况来进行综合评估和诊断。
icd10抑郁的诊断标准

ICD-10(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为医生和其他医疗专业人员提供了诊断和编码心理健康障碍的标准。
抑郁症在ICD-10中被称为"F32抑郁症"和"F33复发性抑郁症"。
以下是ICD-10中抑郁症的主要诊断标准:**F32 抑郁症**抑郁症的主要特征是一段时间内(通常至少两周)的持续性、低落的情绪和丧失兴趣或愉悦感。
诊断抑郁症需要符合以下主要标准:1. 持续的低落情绪,通常表现为沮丧、悲伤、无助感或丧失兴趣和愉悦感。
2. 伴随上述低落情绪的其他症状,如精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自我评价低、自责感、自杀念头等。
3. 上述症状的持续时间至少为连续两周。
4. 上述症状明显影响了个体的社交、职业、教育或其他日常生活领域的功能。
5. 排除了其他导致类似症状的医学或药物因素。
**F33 复发性抑郁症**复发性抑郁症是指反复发作的抑郁症,通常表现为多次发作的低落情绪和其他抑郁症状。
复发性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包括:1. 至少有两次明确的抑郁症发作,这些发作之间至少间隔两个月的症状自由期。
2. 每次抑郁发作都满足F32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3. 上述抑郁症发作对个体的日常生活、社交功能或职业功能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4. 排除了其他导致类似症状的医学或药物因素。
请注意,这只是ICD-10中抑郁症的概要诊断标准,实际的诊断需要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或心理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病史和其他相关信息来确定。
如果您或您认识的人可能患有抑郁症,请咨询专业医疗保健提供者以获取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抑郁症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早期干预和治疗可以帮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抑郁诊疗标准

抑郁诊疗标准
抑郁障碍是一类具有“发作性”特点的精神疾病,诊断时既要评估目前发作的特点,还要评估既往发作的情况。
临床诊断应依据下述原则:1.确定目前或最近一次发作的类型,了解目前或最近一次发作的病史,进行详细的精神状况检查。
根据获得的资料确定此次发作是否为抑郁发作,并确定亚型。
2.确定以往有过的发作类型。
3.根据目前或最近一次发作的类型和以前有过的发作类型确定疾病
的诊断。
4.抑郁障碍诊断的改变。
患者就诊时如果是首次发作,或者只有一种类型的发作,此时很难预测以后是否会再次发作以及发作具体是哪种类型。
需要根据患者本次的发作特点适时调整诊断。
抑郁障碍诊断要点:根据病史、临床症状、病程特点、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依照相关的精神疾病诊断分类标准而确定。
抑郁症的临床诊断应依据诊断标准。
国内常用重性抑郁发作诊断标准包括CCMD-3标准和美国精神障碍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诊断标准。
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2周。
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
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抑郁发作标准至少2周。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
双相情感障碍诊断标准

双相情感障碍诊断标准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是一种精神疾病,患者在情感和心境上经历两种极端的状态:抑郁期和Manic期。
国际上常用的双相情感障碍诊断标准是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5) 和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10)。
根据DSM-5,以下是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1. 患者至少在抑郁期和Manic期中各有一个发作。
2. 在Manic期,至少有一个或多个症状持续至少1周的时间(或者导致住院治疗):情绪极度高涨或者易激惹;逐渐增强的能量、活力和目标驱动力;减少睡眠需求;多言多动、话多;精力过剩;冲动行为或过度参与高风险活动;思维加速、注意力不集中;自我认为极富魅力、权能或潜力。
3. 患者在Manic期和(或)抑郁期中体验到的症状明显影响了工作、学习、社交关系和日常生活。
4. 患者的症状不能被其他心理疾病的原因解释,例如药物滥用等。
根据ICD-10,以下是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1. 患者至少在抑郁期和Manic期中各有一个发作。
2. 在Manic期,患者有一个或多个持续不少于1周的症状:持续性情绪高涨、幻觉(例如自我认为有超能力或特殊身份)、思维高速、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睡眠需求减少、性行为增加等。
3. 患者在Manic期和(或)抑郁期中的症状明显影响了社交关系、学习或工作。
4. 患者的症状不能被其他心理疾病的原因解释。
以上是双相情感障碍的一般诊断标准,确切的诊断需要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或精神科专家根据病史、症状和其他相关评估工具进行全面评估。
焦虑障碍和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

焦虑障碍和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焦虑障碍和抑郁发作是常见的精神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影响着大量人群的生活质量。
焦虑障碍和抑郁发作并非单纯的情绪波动,而是由复杂的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引发的精神疾病。
诊断这两种疾病需要根据一定的标准,才能准确判断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焦虑障碍和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主要依据国际通用的精神疾病分类标准,如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疾病分类手册》(ICD)和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等。
这些标准对于诊断和治疗焦虑障碍和抑郁发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明确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案。
一、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焦虑障碍是一种以持续的焦虑和担忧为主要表现的精神疾病,常伴有身体不适、紧张和恐惧等症状。
在诊断焦虑障碍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标准:1. 症状持续时间:焦虑和担忧的持续时间需至少持续6个月,且超出正常人的生活范围。
这意味着患者的焦虑和担忧不仅是短暂的情绪波动,而是长期存在并严重干扰了其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2. 症状严重程度:焦虑障碍患者的症状必须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包括持续不安、紧张、恐惧等情绪症状,以及身体上的不适如心悸、肌肉紧张、出汗等。
这些症状会严重干扰日常生活,并影响患者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3. 排除其他疾病:在诊断焦虑障碍时,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焦虑症状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脏病等。
只有在排除了这些物理性疾病后,才能确诊为焦虑障碍。
4. 社会功能受损:焦虑障碍患者的社会功能受损是其诊断的重要标志之一。
社会功能包括工作、学习、家庭生活等各个方面,如果焦虑症状导致患者无法正常履行这些社会功能,就需要考虑是否存在焦虑障碍。
5. 心理评估和问卷调查:诊断焦虑障碍时,可结合心理评估和问卷调查进行综合评估,了解患者的精神状态和症状。
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等。
二、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抑郁发作是一种以持续的抑郁情绪和丧失兴趣为主要表现的精神疾病,常伴有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等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ICD-10)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转载点击数:2074 更新时间:2010-5-9
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
在ICD-20中,抑郁发作不包括发生于双相情感障碍中的抑郁状态。
因此,抑郁发作只包括首次发作抑郁症或复发性抑郁症。
ICD-10规定的抑郁发作一般标准有3条:
G1.抑郁发作须持续至少2周。
G2.在病人既往生活中,不存在足以符合轻躁狂或躁狂(F30.-)标准的轻躁狂或躁狂发作。
G3.需除外的最常见情况:此种发作不是由于精神活性物质使用(F10-F19)或任何器质性精神障碍(F00-F09)所致。
抑郁发作的症状分为两大类,可以粗略地将之分别称为核心症状和附加症状。
抑郁发作的核心症状有3条:
(1)抑郁心境,对个体来讲肯定异常,存在于一天中大多数时间里,且几乎每天如此,基本不受环境影响,持续至少2周;
(2)对平日感兴趣的活动丧失兴趣或愉快感;
(3)精力不足或过度疲劳;
抑郁发作的附加症状有7条:
(1)自信心丧失和自卑;
(2)无理由的自责或过分和不适当的罪恶感;
(3)反复出现死或自杀想法,或任何一种自杀行为;
(4)主诉或有证据表明存在思维或注意能力降低,例如犹豫不决
或踌躇;
(5)精神运动性活动改变,表现为激越或迟滞(主观感受或客壑ぞ菥桑(6)任何类型的睡眠障碍;
(7)食欲改变(减少或增加),伴有相应的体重变化。
轻度抑郁发作(F32.0):具有核心症状中的至少两条,核心与附加症状共计至少四条。
中度抑郁发作(F32.1):具有核心症状中的至少两条,核心与附加症状共计至少六条。
ICD-10中还列举了一系列所谓躯体综合征症状,在含义上与DSM-IV的伴忧郁或经典分类中的内源性抑郁症类似。
这些症状包括:
(1)对平日感兴趣的活动丧失兴趣或失去乐趣;
(2)对正常时能产生情感反应的事件或活动缺乏反应;
(3)比通常早醒2小时以上;
(4)早晨抑郁加重;
(5)具有明显的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的客观证据(他人的观察或报告);
(6)食欲明显丧失;
(7)体重减轻(上月体重的5%以上);
(8)性欲明显丧失。
要符合躯体性综合征的条件,上述症状必须有其四。
重度抑郁发作分为不伴精神病性症状(F32.2)和伴有精神病性症状(F32.3)两型。
其抑郁表现需具有全部三条核心症状,核心与
附加症状共计八条。
伴有精神病性症状者需存在:
(1)妄想和幻觉,但不应有典型精神分裂症性的幻觉和妄想(即:不应有完全不可能或与文化不相适应的妄想,不应有对病人进行跟踪性评论的幻听或第三人称的幻听)。
常见的情况为带有抑郁、自罪、虚无、自我援引及被害内容的妄想;或
(2)抑郁性木僵。
伴有精神病性症状者又分为与心境相协调的和与心境不协调的两类。
与心境相协调的精神病性症状包括罪恶妄想、无价值妄想、躯体疾病或大祸临头(灾难)妄想、嘲弄性或谴责性的听幻觉;与心境不协调的精神病性症状包括被害或自我援引妄想,没有情感色彩的幻听。
三种抑郁症对症早识别
典型的抑郁症并不难识别,但多数抑郁症患者并不总是表现为终日唉声叹气、以泪洗面和寻死觅活。
许多抑郁症的表现形式不易被察觉。
微笑型抑郁:这类患者虽有抑郁的主观体验,但在旁人面前却总是有说有笑,旁人很难察觉到他是强颜欢笑。
勤勉型抑郁:典型的抑郁症患者往往做事提不起精神、不愿动、工作效率低,而有些患者却表现为工作狂。
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终日忙忙碌碌,最怕闲下来。
隐匿型抑郁症:以躯体不适为主,抑郁情绪却不明显。
这类患者多辗转于内、外科求治,做了许多不必要的检查,有些被误诊。
这类患者在我国较为多见。
上述几种抑郁症由于不典型,故容易被忽视或误诊,使病人长期陷于痛苦而不能自拔。
故早期识别非常重要。
有无抑郁症自查也重要
抑郁性障碍以情绪低落为主,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无愉快感,精力明显减退,有无原因的持续疲劳感;言语动作迟钝或易激怒;自我评价过低,或自责、内疚;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显著下降;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行为;失眠,或早醒,或睡眠过多;食欲不振,或体重明显下降;性欲明显减退。
如果你有上述症状并持续两周以上,便可断定为抑郁症。
如何区别正常的情绪低落和抑郁症
抑郁时的心境与人们所熟知的悲伤相似,但较持久,病人情绪低落,整日忧心忡忡,愁眉不展,唉声叹气。
重则忧郁沮丧,悲观绝望,总觉得“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患者自我评价甚低,以致生趣漠然,常感到“度日如年”、“生不如死”。
他们越是自责自罪,越产生消极的想法,美好的世界在他们眼里竟变成一片灰色。
具体说来,抑郁症症状与正常的情绪低落的区别在于:
(1)前者在程度和性质上超越了正常变异的界限,常有强烈的自杀意向;
(2)可具有植物神经或躯体性伴随症状,如早醒、便秘、厌食、消瘦、性机能减退、精神萎靡等,此外,往往还伴有精神病症状或神经症的表现。
中国的诊断标准
其实,国内普遍使用的标准与美国的大同小异。
按照国内的诊断标准,在连续两周的时间里,病人表现出下列九个症状中的五个以上,并且至少包括症状(1)和(2)中的一个,(这些症状必须是病人以前没有的、或者极轻的),就可诊断为抑郁症。
1.每天的大部分时间心情抑郁,或者是由病人自我报告(例如,感到伤心,心里空空的),或者是通过旁人的观察(例如,暗暗流泪)。
注意: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可以表现为易激惹,而不是明显的心情抑郁。
2.在每天大部分时间,对所有或者大多数平时感兴趣的活动失去了兴趣。
或者通过病人自我报告,或者通过旁人的观察。
3.体重显著减少或增加(正常体重的5%),食欲显著降低或增加。
注意:在儿童中,考虑缺乏正常的体重增加。
4.每天失眠或者睡眠过多。
5.每天精神运动亢进或减少(不止是自我主观感觉到的坐立不安或者不想动,旁人都可以观察得到)。
6.每天感到疲劳,缺乏精力。
7.每天感到自己没有价值,或者自罪自贬(可能出现妄想)。
这不仅是普通的自责,或只是对自己的抑郁感到丢脸。
8.每天注意力和思考能力下降,做决定时犹豫不决。
(自我报告或者是旁人的观察)
9.常常想到死(不只是惧怕死亡),或者常常有自杀的念头但没有具体的计划,或者是有自杀的具体计划,甚至有自杀行为。
抑郁症的诊断
抑郁症是一个人们了解较早的疾病。
但人们往往羞于承认自己患有精神疾病而对病不予重视。
其实,在正规的精神病专科医院,医生通过检查和问诊能很快确诊抑症。
目前也有许多有效的药物治疗抑郁症。
绝大多数患者经过治疗,病情都可得到改善。
抑郁症主要改变人的情绪,不影响人的智力及身体发育。
所以,已患抑郁症的患者完全可以放心,只要积极治疗,完全可以正常地生活工作。
1、抑郁症的三大主要症状- 判断抑郁症的标准
很多人对抑郁症不陌生,但抑郁症与一般的不高兴有着本质区别,它有明显的特征,综合起来有三大主要症状,就是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
●情绪低落就是高兴不起来、总是忧愁伤感、甚至悲观绝望。
●思维迟缓就是自觉脑子不好使,记不住事,思考问题困难。
患者觉得脑子空空、变笨了。
●运动抑制就是不爱活动,浑身发懒。
走路缓慢,言语少等。
严重的可能不吃不动,生活不能自理。
2、抑郁症的其他症状- 抑郁症表现多种多样
具备以上典型症状的患者并不多见。
很多患者只具备其中的一点或两点,严重程度也因人而异。
心情压抑、焦虑、兴趣丧失、精力不
足、悲观失望、自我评价过低等,都是抑郁症的常见症状,有时很难与一般的短时间的心情不好区分开来。
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个简便的方法:如果上述的不适早晨起来严重,下午或晚上有部分缓解,那么,你患抑郁症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
这就是抑郁症所谓昼重夜轻的节律变化。
3、抑郁症的躯体症状- 最容易造成误诊的症状
躯体症状是相对精神症状而言,就是身体感到不适。
抑郁症虽说是精神疾病,但很多病人都有身体不适:如口干、便秘、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心悸、气短胸闷等。
一般老年患者多见。
这些患者往往就诊于综合医院的一般门诊,各项化验检查显示正常。
如果您或您的父母家人感到身体不适,又查不到其他器质性疾病,建议您到专科医院就诊,也许精神科医生会帮助您尽快恢复健康。
4、抑郁症导致的自杀- 最危险的症状
抑郁症患者由于情绪低落、悲观厌世。
严重时很容易产生自杀念头。
并且,由于患者思维逻辑基本正常,实施自杀的成功率也较高。
自杀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之一。
据研究,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比一般人群高20倍。
社会自杀人群中可能有一半以上是抑郁症患者。
有些不明原因的自杀者可能生前已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只不过没被及时发现罢了。
由于自杀是在疾病发展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时才发生的。
所以及早发现疾病,及早治疗,对抑郁症的患者非常重要。
不要等患者已经自杀了,才想到他可能患了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