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

合集下载

谈朱自清散文的特点

谈朱自清散文的特点

散文同一切形式的文学作品一样,是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

一个成熟的作家,其作品的艺术风格会从他对客观社会生活的描述中体现出来,会从作品的结构、语言、情感以及写作技巧上体现出来。

朱自清的散文不论是写景、状物、叙事、议论诸方面,还是作品的结构、情感、语言上都烙着鲜明的艺术特色。

那就是构思的精巧,结构的缜密,情感的真挚,语言的朴素清晰。

一、现实主义创作与真实情感的完美结合。

(1)现实主义创作特色。

朱自清先生早期散文思想内容中的进步倾向,形成了艺术上的现实主义创作特色。

他的早期散文创作活动,全部是在现实主义原则指导下进行的,并且结合他个人的写作修养,审美观点,联系当时文艺界的具体实际,提出了不少关于散文创作的见解,同时,在创作实践上取得了光辉的成就。

(2)现实主义创作主张。

他对散文创作的基本主张是:提倡写实,要求深入观察生活,崇尚革新。

他在好多篇作品里都主张“‘以文载道’,要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在这个基础上,他竭力提倡‘写实文学’”。

(3)现实主义艺术特征。

他在创作态度上的不自我掩饰,使他的散文作品独具一种艺术真实与风趣相统一的特色。

他在提倡写实,深入观察、革新的同时,又一再强调真挚和亲切:“虽只一言一动之微,却包蕴着个人的性格,最要紧的,包蕴着与众不同的趣味。

”“在它们里,我见着活活泼泼的真实的人。

”所以在他各篇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一个“活脱脱1的朱自清”。

(4)在朱自清散文中,备受推崇的是那些借写景抒发真实情感的篇章。

其中描绘自然风光的部分,用真挚的情感做骨,以细致准确的观察、精工传神的描写、五彩缤纷的想象为肉,构成了浓郁诗情及漂亮缜密的艺术风格。

在写景抒情散文上,朱自清最擅长浓墨重彩、精工细描水光山色,淋漓尽致地再现自然景观的风彩神韵。

这类散文文笔优美、雍容典雅,是他笔下的“美文”精品。

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温州的踪迹》等,在朱自清的笔下,自然已是人格化的自然,情感也是自然化的情感,是真实的情感。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内容提要]: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真,真实的思想,真切的情感,真实的自我;美,意境美,语言美,真和美结合构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格调和风采。

朱自清散文艺术的真:一、真实的思想。

朱自清先生散文思想内容中的进步倾向,形成了艺术上的现实主义创作特色。

他主张散文创作要提倡写实,要求深入观察生活,崇尚革新。

竭力提倡写实的文学。

二、真切的情感。

治学严谨的态度。

观察的细致入微,感受的细微用心,使朱自清的散文有着极其动人的真切的情感。

三、真实的自我。

直抒胸臆,平淡描述,把自己的观点,内心的变化,直接告诉读者,使读者看其散文,就像朱自清在和自己静静谈心,真率,温馨,纯美。

朱自清散文艺术的美:一、意境美。

意境是散文的艺术表现形态。

优美的意境能深深地激动人心,使读者如临其境,心驰神往。

1抒情和叙事相融合,创造一种情景交融,物与我浑的妙境,2、抒情和议论相结合,显示一种将人生的彻悟,历史的开掘,理性的思考,都融会于一体的艺术境界。

二、语言美。

1、朴素自然,平中见奇2、精彩动人的修辞3、富于变化的句式,善于运用迭字、迭词[即得叠字、重叠词]。

4、朱自清先生还有意避免“是”字句,“有”字句和“在”字句,打破了常规句式的沉闷。

[关键词]:真美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用真和美去概括,最合适不过了。

真,是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核心,真实的自我,真切的情感,真率的话语,真实的思想,构成了朱先生散文的艺术格调和风采;美,朱先生的散文,意境美,语言美,如诗如画,给人美的享受。

一、朱自清先生散文艺术的真。

朱自清先生散文思想内容中的进步倾向,形成了艺术上的现实主义创作特色。

他主张散文创作要提倡写实,要求深入观察生活,崇尚革新,竭力提倡写实的文学。

所以,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里面叙述的人、事、还有景致,给人的感觉,都是真实的,好像朱先生就我们在身边,给我们讲着他自己的故事,他的父亲,他的爱人,他的儿女,他的朋友,他的见闻、美景等等。

朱自清散文特色分析

朱自清散文特色分析

朱自清散文特色分析朱自清散文系列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个性特色。

在朱自清的散文中,全面展现了他的艺术才华和人文精神,其特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然唯美朱自清散文唯美主义的天然情感贯穿其作品中。

从《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到《荷塘月色》,从《背影》到《春》,自然都是他作品的最佳主角。

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象在他笔下变成了一片生命韵律的交响曲。

他通过对自然的体察和描绘,表达了对生命和爱情的热爱和追求。

二、民间情怀和文化传承朱自清早年生活在农村,他的祖母是一位会讲故事、会唱歌的民间艺术传承者,这让他熟悉了民间文化和民族精神。

他的散文中常常表现出民间情怀和文化传承的特点,如《春》中的民谣、《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的民间故事等。

三、情感真挚自然朱自清散文之所以受到读者的喜爱,就在于他的作品充满真挚而自然的情感。

他通过自己对生活的体悟,将情感娓娓道来,在熟悉的环境中抖落出真挚的思绪和回忆。

四、描绘性格鲜明的形象朱自清散文中的人物形象各具特色,性格鲜明,深入人心。

如《荷塘月色》中的主人公小男孩,处处体现出他的单纯和天真;《背影》中的父亲,则体现出坚毅和毅力的品质。

五、艺术性强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性体现在语言上、结构上以及寓意上的深刻表现。

在语言方面,他的散文简练而富有感染力;在结构方面,他能够通过巧妙的构思为作品赋予更深入的内涵;在寓意方面,他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社会的批判。

总之,朱自清散文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是中国散文的珍品之一,也为后来的文化艺术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与模仿。

分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质

分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质

分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质朱自清是极少数能用白话文写出脍炙人口名篇的散文家。

他擅长写出一种漂亮精致的抒情散文,无论是朴素动人如《背影》,或者是明净淡雅如《荷塘月色》,委婉真挚如《儿女》,从中都能感到他的诚挚和正直。

他的散文结构慎密,脉络清晰,婉转曲折的思绪中保持一种温柔敦厚的气氛。

朱自清的散文有着超乎寻常的美的感染力,他丰富的艺术经验需要我们予以认真地总结。

大体说来,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质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独特的结构艺术散文的特点,历来被概括为“形散而神不散”,即在主旨集中明确的基础上,形式上可以散些,在内容上表现可以更自由,朱自清的散文,表面看来东一语,西一笔,时而叙事写景,时而议论抒情,随笔点染,信笔勾勒,“自由”与“随便”得很。

但实质上,他的散文能放能收,放收有序,作品紧凑集中,主题明确。

同时富有想象力和注重“文眼”的设置。

以《荷塘月色》为例,全篇不足一千五百字,但作者的思绪,由眼前的月下荷塘,飞到遥远的六朝,由身处的北平,翱翔到千里外的江南;由眼前的亭亭荷花想到婷婷的舞女,由闻到的缕缕清香,联想到飘渺的歌声,可谓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从视觉到听觉到嗅觉,可谓天马行空,无拘无束。

但读者却绝不觉得文章散乱,反而觉得优美至极。

原因即在于作者收得好——其一,是作者安排了一个圆和的结构,作者从家里出来去寻找宁静,围着清华池转了一圈,读者自然而然随着作者的踪迹饱尝了荷塘的美景;其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即作者是围绕中心展开的充分的想象和联想,这使得文章的开合做到了与中心的完美一致。

“文眼”的设置,机动灵活,不拘一格。

拿《春》来举例,作品先写对春天的盼望,其次勾画出春天的轮廓,然后具体写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四幅春光图。

最后,从春天的自然景物的描绘转到春天人们的活动的描写: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这句朴实又寻常的“一年之计在于春”正是作品的“文眼”,也是作品诗意的核心。

浅谈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毕业论文

浅谈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毕业论文

浅谈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毕业论文第一篇:浅谈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毕业论文浅谈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摘要:朱自清是我国著名的现代散文作家。

他的散文数量不多,而精品却不少。

朱自清的散文脍炙人口,取材广泛,内容丰富。

既有反映社会人生,表现出鲜明的反帝反封建倾向的现实主义作品,又叙写身边琐事、个人见闻的抒情小品。

他的散文的艺术成就,对于创作白话散文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朱自清散文不仅有丰厚的思想内涵,更重要的是其以极高的艺术价值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树起一座丰碑,他的散文以构思缜密,布局精巧,抒情色彩浓郁以及语言的清新、自然、悠美、典雅体现出巨大的艺术魅力,他丰富的艺术经验需要我们予以认真地总结、学习。

朱自清的散文既是优美的艺术品,又展示着崇高的人格魅力。

其文明净的色彩、素雅的风致能引读者进入奇妙的境界,他对风物人情的形象描绘,“贮满着那一种诗意”,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

最能传达朱自清散文风神韵致的,是取材于作者自己生活的那些写景、叙事、抒情的“美文”。

这些“美文”的成就和特色,奠定了朱自清一代散文大师的地位。

关键词:朱自清;散文;艺术特色;《背影》朱自清的散文创作,从内容上来说,能从一个战乱时代的真正的知识分子的角度抒写了对被压迫者和被剥削者的同情以及离乱时代的真情,并以尖锐的笔触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在一定程度上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号角作用。

我们知道,文学作品是要有完美的艺术形式才能使内容表现得更充分更完整更加深刻。

朱自清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完美的艺术形式,将经历和体验的社会内容与生活内容表现出来,使他的散文焕发出无穷的魅力。

杨振声总结朱自清散文的艺术风格是“文如其人,风华从朴素出来,腴厚从平淡出来”。

[1]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认真品味探究他在散文创作方面的艺术特色,吸收其创作经验,对于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写作水平,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做粗浅论述。

一、观察透彻,描写细腻[2]刘勰曾提出“窥情风景之上,钻貌草木之中。

浅谈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

浅谈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

浅谈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汪聚红[内容提要]朱自清的散文创作之路,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令人拍案叫绝。

朱自清早期的散文多为些事写景,抒情言志的篇目,注重了写法上的“漂亮和缜密”,语言清新近隽永,凝练明净,细腻秀丽。

朱自清中期的散文创作,用笔朴实,更显口语化,字里行间渗透着真诚清秀之风,彻底汰除了早期散文的做作之弊,显示了很高的艺术功力。

到了后期,朱自清虽然散文创作的数量锐减,但其思想性却得以升华。

他此时的散文创作,所谈的都是现实问题,思想激进,锋芒毕露,光采烨烨,我们清晰地看到一们民主战士在黑暗中奋力呐喊。

[关键词]朱自清;清秀;朴实;艺术物色在二十世纪20-40年代,中国文坛活跃着一位著名的散文作家,他就是被后人尊称为一代散文大师的朱自清。

朱自清在清华大学任教期间,他的散文创作长盛不衰。

他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第一次提出“意在表现自己”的美学创作原则,敢于同古代散文“文以载道”发起挑战,无论写景、叙事,朱自清都饱含着浓郁的感情。

景中有情,景为情设,情从景出,以事写情,情事溶合,以情动人,其完美的散文意境,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正如杨振声所说:“他的散文,确实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平坦的大道,这条道将永远领导我的自迩以至远,自卑以升高。

”朱自清早、中、晚期散文创作有不同的艺术风格。

一、早其:诗情画意的清新隽永纵观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史,“五四”睦期的散文成就对现当代散文的他作影响最大。

而这一时期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则要首推朱自清了。

其实朱自清在文坛开始是以新诗创作赢得声誉的,他与人合作创办了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写下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首抒情长诗——《毁灭》。

1923年以后,他转向以撰写散文为主,当然诗的清新、含蓄,直接影响了他的早期散文创作风格。

细细品味朱自清的第一篇散文《歌声》,对比《毁灭》。

他的新诗完全用白话调的自然不少,诗行多长短不齐,有时长到二十几个字,又多不押韵,这就很近乎散文了。

浅谈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

浅谈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

理论创新新课程NEW CURRICULUM一、严谨结构的呈现朱自清散文能放能收,手法自如。

对于他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很简单,因为朱自清在《背影》这个集子的自序中,说他极其喜欢写散文的原因在于他的“自由”与“随便”,但他的自由与随便是有严谨性的。

我们所熟悉的描写父子之间感情的文章《背影》中的“背影”是整篇的“文眼”,是作品抒情的主题,也是构成严谨缜密的结构线索。

正是以背影为核心,对各种材料进行了艺术上的剪裁和布局,对各种材料进行了繁简有致、详略适当的组织和安排,表现真挚的父子之情这一思想主题。

背影是父子之爱的缩影,也是编排全文结构纵横交错的经纬,所以,作品的顺序自然、结构严谨,突出要表现的主题,充分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朱自清散文的结构,不但具有整体的美,而且它的美变幻且多姿,色彩纷呈,富有多样性。

他从主题出发,在构思作品时,往往运用对立与统一的方法。

他的作品结构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题材和主题也会因文而异,所以,呈现出来的作品结构具有多样性。

不同的情感、不同的题材创造了不同的多样化的结构。

二、平时质朴的语言艺术朱自清散文的艺术魅力在于他丰富了现代白话文学语言的表现力。

纵观朱自清的散文,会发现其言辞优美流畅,简洁朴素。

其行文中并没有华丽的语句,取而代之的是质朴的语言基调。

在叙事散文中,作者能捕捉到生活事物中的细节。

往往用平实、明净的白描式的语言进行创作,有些看起来不在意、不经心的话语,却成了作者传神的笔法,而不是对语言的细致雕琢和再加工。

尤其是他在后期散文创作上的又一个特色。

如,在众所周知的《背影》一文中,朱自清全用了平实朴质的叙事手法来叙述情节事件,不会让读者发现有一丝多加修饰和淡妆浓抹的地方。

如父亲为作者过铁道爬月台买橘子时的描写:“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此句就是最好的见证。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

我赶紧拭干了泪。

”一句很直白地把自己的感受写了下来,非常平白直述,写得平静自然,没有任何修饰,平平道来,简洁勾勒。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朱自清先生是“五四”新文学的拓荒者和创业者之一,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作出杰出的贡献,尤其在散文创作方面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欢迎参考借鉴。

艺术上,朱自清的散文以漂亮、缜密著称。

漂亮,指笔触的细腻、描写的生动、画面的优美;缜密,指构思的精巧、结构的严谨,讲究谋篇布局。

朱自清与冰心同以文字优美闻名,冰心善抒情,朱自清善描写,在描写中抒发感情,在诗与画的交融上达到高度的成就。

在朱自清之前的白话散文中已有游记和写景文。

但那些写景文只是感叹“景色绝美”,“景色真是好看”,还不能以语言为工具画出山水景致的状与色。

朱自清散文在艺术上的最大特点是美。

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朱自清有一双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的眼睛。

而这种发现常常又是有他自己独到之处的。

从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出发,朱自清十分强调对客观事物进行仔细的观察,从不苟同别人而强调亲自体味。

他常能突破一般思索的框框,另辟新径,独出心裁,使作品产生一种超尘拔俗、不同凡响的力量。

朱自清先生是我国新文学的开拓者,是现代散文大家,是著名的语言艺术大师,他的散文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①真挚深厚的感情。

他散文的核心是一个“真”字,用真挚的感情,写真实的见闻和感受,记取真实的景物,发表真实的议论。

他那些以家庭生活为素材的作品中,或温厚、或感伤、或幽默的人伦之情,尤为动人。

如《背影》中对父亲的追忆,《悼亡妻》中对妻子的怀念等这些身边的凡人琐事,因为时时追求真切的内容、感情的质朴诚挚而最能感动读者。

②情景交融的意境刻画。

朱自清的散文,文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对景物精确观察,对声音、色彩感觉独到,通过千姿百态、或动或静的鲜明形象,巧妙地比喻、联想,融入自己的感情色彩,构成细密深远的意境。

《荷塘月色》中,清华园的一个平常的荷塘,一到他的笔下,简直无美不具,成了一幅意境优美的工笔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论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名:***学号: ************ 学习中心:广西宾阳县教师进修学校专业:汉语言文学指导教师:***二〇一一年一月毕业论文承诺书提示:根据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论文写作的规定,如发现论文有抄袭、网上下载、请人代写等情况,毕业论文一律不及格。

同时取消学士学位申请资格。

毕业论文不及格者,可申请重写一次,并按重修缴纳费用。

本人承诺:本人已经了解北京语言大学的毕业论文写作的有关规定;本人的论文是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

整篇论文除了文中已注明出处或引用的内容外,绝没有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注明。

签名:______凌子茗_______ 日期:___2011年1月__________目录引言................................................................................................................................. (2)一、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性 (2)二、朱自清散文艺术的基本特点 (3)(一)朱自清散文的诗意美 (3)(二)朱自清散文的绘画美 (4)(三)朱自清散文的情感美 (4)三、布局谋篇的结构艺术 (5)(一)漂亮的构思 (5)1.散文的艺术构思,十分注重“文眼”的安设 (5)2.散文的艺术构思,还表现在线索的贯穿上 (6)(二)缜密的结构 (6)1.服务性 (7)2.整体性 (7)3.多元性 (8)四、朴实清新的语言艺术 (8)(一)语言的诗化美 (8)(二)语言的口语美 (9)(三)语言的朴实清新 (9)五、以形传神的抒情艺术 (10)(一)抒情与叙事相结合,追求一种真挚的美 (10)(二)抒情与描写相结合,追求一种绘画的美 (11)(三)抒情与议论相结合,追求一种“理趣”的美 (11)结论 (12)主要参考文献 (14)摘要朱自清是“五四”新文学的拓荒者和创业者之一,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作出杰出的贡献,尤其在散文创作方面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有名的散文大师。

他的散文真挚、自然、深秀,在结构上注重“文眼”的安设,线索的贯穿,运用对立统一的原则,把“明断”与“暗续”统一起来,体现了漂亮缜密的特点;在语言上对口语进行大胆的艺术锤炼,追求朴实清新,雅俗共赏的作风;在抒情上善于创设情景交融、以形传神的艺术境界,追求真挚美、绘画美和理趣美。

关键词: 朱自清;散文;结构艺术;语言艺术;抒情艺术浅谈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引言散文同一切形式的文学作品一样,是一定的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

一个成熟的作家,其艺术风格会从他对客观社会生活的描述中体现出来,会从作品的结构、语言、情感以及写作技巧上体现出来。

朱自清的散文不论是写景、状物、叙事、议论,还是作品的结构、语言、情感都烙上鲜明的艺术特色。

一、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性对现代作家的研究往往与他们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每一位现代作家作品中的艺术火花往往是作家本身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时代撞击的结果,作为现代作家群中的一位佼佼者,朱自清也不例外。

他的散文基本集中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所以五四运动和抗日运动对作者的影响自然不在话下,作为五四时期文学革命的产物“文学研究会”的主要成员之一,朱自清自然践行着“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朱自清坚持现实主义的写法使现实性很自然地成为他散文思想性的主要方面,他的政论性散文又是体现这一思想性的主要部分,作者的政论文笔法犀利,揭示认识问题深刻、透彻,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同时,他的散文又体现出了很高的艺术性,分别体现在散文的诗意化语言、散文的真挚情感和散文的缜密结构上。

李广田曾对朱自清作过这样的评价:“在当时的作家中,有的从旧垒中来往往有陈腐气;有的从外国来,往往有太多的洋气,尤其是往往带来了西欧世纪末的颓废气息。

朱先生则不然,他的作品一开始就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

”这是中肯的评论。

在“五四”以后的散文作家中,有“名士风”,有“绅士风”,有“隐士风”,而朱自清却能够独树一帜,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建立了“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

必须指出,朱自清的这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正是“五四”以后我国白话散文崭新的民族风格。

朱自清认为,“中国文学向来大抵以散文学为正宗”,现代散文的发展,“正是顺势”。

他的许多文章在“民众文学”、文学的“通俗化”、“雅俗共赏”、语言的“谈话风”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大多围绕着关于散文的民族形式的问题。

不仅在理论上如此,朱自清还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努力通过文学的民族形式来体现散文的民族风格。

如在艺术构思方面讲究“眼”的安设;在抒情方面善于创造情景交融的境界,追求真挚美、绘画美和“理趣”美;在结构方面注重贯穿线索,运用对立统一的艺术法则,把“明断”与“暗续”统一起来;在语言方法对口语进行大胆的艺术锤炼,追求朴实平易、雅俗共赏的作风。

他在我国古代散文的基础上,继承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并进行自己的创造,建树了他散文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二、朱自清散文艺术的基本特点散文作品不仅要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还应该尽可能地写得优美,这里朴实的语言和真挚的感情是美,文字的绮丽和结构的纤巧是美,优美的意境和暖暖的亲情也是美,都能够唤起读者不同的审美情趣,陶冶读者的审美情操,培养读者的审美观,提高读者的审美趣味。

朱自清不仅仅在自己的散文里描述了美,而且融入了自己的感情,表达了他对美的独特理解,并从中散发出一种独特魅力,把读者带入一个韵味悠长、遐想美妙的艺术境界,并且在心里留下经久不灭的痕迹,特别是他的抒情、叙事、写景的散文,更让人感动!朱自清的散文大多取材于平常的生活,不同的是他的作品能从这些普通的生活细节中提炼主题,挖掘新意,创造出感人的艺术形象,且善于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在情景交融中表现出韵味深长的诗意,语言平实却不落俗套,仔细品味自有一番清新淡雅的心灵收获。

(一)朱自清散文的诗意美朱自清的散文行文如诗,辞藻平实而饱含真情,描写清淡而韵味悠长,叙述随意而其文意却丝丝入扣,其文中语言平淡却不失优雅,行文流畅且极具内涵,郁达夫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开始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着一种诗意。

”诗意,用杨朔的话来说,就是使人“动情的事”。

作家怎样把自己感到的“动情的事”传递给人们,使读者受到感染产生共鸣?我认为缜密精巧的构思、情与景的水乳交融、真挚感情地注入、凝练生动的语言、优美清幽的意境,无疑是构成他散文之美的重要因素。

纵观朱自清的散文作品,关于诗意美的精彩语段比比皆是,如《歌声》中,暮春早晨花园里“群花都还做着她们的清梦。

”“涓涓的东风只吹来一缕缕饿了似的花香”,“少壮的麦”;《匆匆》中,日子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水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而《绿》在朱自清笔下,那梅雨潭的“绿”已经不单单是自然界的一种色彩了,它已经被拟人化了,根据作者情感的加入,这片“绿”被富于了动感,特别是有感而发的那几句:“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渣,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

”这些像诗一般优美的句子,无不为读者营造出一种诗化了的意境,令读者浮想联翩,唤起读者心灵中潜在的美好体验。

朱自清散文语言非常自然、精炼,真挚、亲切,于平常之中显示出高度的形象的概括力,恰如其分地表达出自己的心境。

(二)朱自清散文的绘画美朱自清在探讨传统的艺术手法时,提出了“逼真如画”的问题。

他说:“‘逼真’等于俗语说的‘活脱’或‘活像’,不但像真的,并且活像是真的。

”由此,他在写人、状物、描景都力求“逼真”的艺术境界,采用工笔细描的手法,如同以文字作画,达到“如闻其声”,“如在眼前”的艺术效果。

所以读朱自清的散文就如同欣赏一幅幅优美的图画。

例如《春》就可以把文章分成三部分,盼春、绘春、赞春。

而中间部分“绘春”则完全就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几幅关于春天的美丽图画。

这里有花有草,有静有动。

草地上快乐的孩子,果园里竞相开放的鲜花,花朵上嗡嗡的蜜蜂翩翩飞舞的蝴蝶,草地上零星点缀的野花,树林里百鸟呼朋引伴的歌唱,细雨中劳动的农民,撑着伞的行人,放风筝的场面,处处呈现出盎然的春意,而哪一种情景细细想去,不都是一幅很美的画吗?(三)朱自清散文的情感美朱自清的散文,追求一个“真”字,他以真挚的感情,写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求得逼真的艺术效果,可以说“真”是朱自清的艺术核心。

讲真话,写真情,叙真事,绘实景,是他散文艺术的最高成就。

我们读朱自清的散文,往往会被他那种流淌在文章中的深挚感情所感动。

《背影》中他对父亲的爱、感激与怀念,就非常动人。

而那些感情就是这样脉脉流淌在并不华美的文句里。

文章既没有生动曲折的事件,也无华丽炫目的辞藻。

通篇采用白描手法,语言也非常朴实,文中他没有从正面刻画父亲的音容笑貌,而另辟蹊径以父亲“背影”为全文谋篇布局的中心和叙事行文的线索,比如文章开头写道:“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中间部分反复描绘父亲的背影,买橘子的背影,离去的背影,结尾再次提到父亲背影“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语言也很生活化,父亲在把儿子送上车之后有一段这样的对话,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多么朴实的语言啊,可是拳拳父爱,就包含在这简单的叮嘱之中,让人怦然心动。

整篇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就是对父亲买橘子的背影也是通过几个典型的动词“蹒跚、探,爬,攀”来展现父爱的深沉,可以说惜墨如金。

然而,正是这淡淡的笔触之中营造了醇浓的情意,我们却被这场景深深打动,难以忘怀极具艺术魅力。

三、布局谋篇的结构艺术朱自清散文艺术美离不开他精心设计的结构艺术。

散文,朱自清先生把它称之为“随笔”,是一种侧重于抒发内心感情和表达内心体验的文学样式。

散文在形式上要散些,在内容上表现更自由,但是,散文所表现的主题不应该是散的,而应该是首尾一致。

散文的结构也应该是“散”与“不散”辩证统一,即“形散神聚”。

朱自清在《背影》这个集子的自序中,说他喜欢写散文的原因,就在于它的“自由”与“随便”。

的确,朱自清的散文,表面看来东一语,西一笔,时而叙事写景,时而议论抒情,随笔点染,信笔勾勒,“自由”与“随便”得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