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概况及发展前景
钦州发展规划

1、城市发展定位:钦州将建设成为面向中国-东盟合作的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大西南开发开放的前沿阵地。
钦州将会是北部湾临海核心工业区——现代化港口工业城市。
具有岭南风格、滨海风光、东南亚风情的宜商宜居城市。
2、发展战略:实施“东进、南拓”和“通江达海”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把钦州打造成由主城区、钦州港区、犀牛脚滨海新区、大番坡滨海新区组成的滨海组团式城市结构。
根据钦州市“十一五”规划纲要,钦州市将会实施实施“东进、南拓”和“通江达海”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2020年形成由主城区、钦州港区、茅尾海滨海新城组成的滨海组团式结构。
主城区,以行政、商贸、科教文化、居住和都市型工业为主要职能。
高起点规划建设河东区,美化改造河西区,形成“一江两区”的城市格局。
实施“一带、两轴、外环”的开发策略。
“一带”,指钦江两岸商务旅游经济带。
“两轴”,指以河西区的钦州湾大道—人民路为主轴,打造市级商业中心区,建设金湾片传统商业步行街区、钦州湾广场大型新兴商业区和钦北区行政、文化、商业中心区;以河东新区的中心绿轴为主轴,打造市级行政、文化、信息、休闲娱乐和商贸核心区。
“外环”,指围绕环城路、金海湾大街开发建设专业批发市场、高等及职业教育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钦州港区,包括金鼓江工业区和大榄坪工业区,重点发展临港重化工业和港口物流,配套发展居住、商业、教育、文化,打造临港工业新城区。
茅尾海滨海新城,建设以高档生态居住区、生态办公区为主,配以滨海旅游、高科技产业、商务会展和居住,打造城市副中心职能。
3、交通规划建设1)五条高铁线2012年开建,广西进入高铁时代,钦州进入25分钟南宁生活圈。
高铁:按照国际铁路联盟的定义,达到每小时200公里以上的铁路就可以称为高速铁路。
随着我国大力建设高铁网络规划的实施,广西的高铁网络也将在未来几年内构建完成到2012年,南宁至广州、广西沿海铁路、柳南客运专线等广西首批高速铁路项目将建成。
按照规划,2012年,南广铁路、广西沿海铁路(南宁至钦州北、钦州北至北海、钦州北至防城)、柳州至南宁客运专线、合浦至湛江铁路将建成通车。
广西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广西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国南部,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享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优势。
多年来,广西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探讨广西的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现状分析经济发展广西经济多年来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尤其是面向东盟的外贸合作持续升温。
广西地处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交汇处,具备便利的贸易条件和优惠政策,成为中国与东盟贸易的重要枢纽。
此外,广西还积极推动自贸区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区域经济合作的水平。
旅游业发展广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到访。
例如,桂林的山水甲天下以其独特的美景迷倒了无数游客;北海的银滩被誉为中国最美的海滩之一,吸引了海内外的游客;而南宁则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情吸引了许多文化爱好者。
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兴起,为广西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教育文化广西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和壮族民歌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了国内外的关注。
自治区政府积极加强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广西的文化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同时,广西还加强了教育事业的投入,提升了教育水平,为广西未来的发展培养了更多的人才。
未来发展趋势全面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广西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和连接东盟的桥梁,未来将继续发挥自身地理位置的优势,全面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合作。
这将为广西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带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深化改革开放广西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未来将继续深化改革,推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同时,广西还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流入,为广西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坚实的基础。
加强创新驱动广西将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创新驱动推动广西经济的持续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广西拥有壮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生态资源。
广西钦州的发展现状

广西钦州的发展现状
广西钦州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是该区域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
近年来,钦州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首先,在产业发展方面,钦州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特别是依托钦州港这一国际大港,加强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进一步提升了钦州的国际化水平。
钦州港已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国际航运枢纽,并且正在逐步发展成为世界级大港。
此外,钦州还加大了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如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力。
其次,城市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钦州市中心区的城市改造和建设进展迅速,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广场、公园等陆续建成。
城市交通也在不断完善,钦州市公共交通系统日益发达,方便了居民的出行。
此外,钦州还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的宜居性。
再次,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也蓬勃发展。
钦州市通过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为青少年提供了更好的教育资源。
医疗卫生方面,钦州市提升了医疗设施水平,丰富了医疗服务内容,进一步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最后,钦州市加强了对文化、体育、旅游等方面的推广和发展。
通过举办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体育赛事以及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钦州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文化娱乐和休闲选择。
综上所述,广西钦州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未来,钦州将继续努力,进一步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钦州2023年统计报告

钦州2023年统计报告引言本报告旨在对钦州市在2023年的经济发展、人口变动、城市规划和教育健康状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和综合评述,以便为政府决策、企业发展和社会公众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经济发展GDP增长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钦州市的GDP总量达到xxx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xx%。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恢复和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产业结构在2023年,钦州市的主要产业包括xxx、xxx和xxx。
其中,xxx产业表现强劲,增长了xx%,对钦州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对外贸易钦州市在对外贸易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据统计,2023年钦州市的进出口总额达到xxx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xx%。
这主要得益于钦州港的开放和发展,以及钦州市政府对外贸易的积极推动。
人口变动人口总量据统计,截至2023年年底,钦州市的常住人口总量为xxx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xx万人。
这一人口增长主要由于市民对于钦州市良好生活环境和经济发展前景的追求。
人口结构在2023年,钦州市的人口结构也呈现出一定的变化。
老龄人口比例增加,年轻劳动力比例略有减少。
这对社会养老保险、医疗服务和人口政策带来了新的挑战。
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在2023年,钦州市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改造的力度。
多个新建项目如xxx、xxx和xxx已经或即将完工。
这些项目将进一步提升钦州市的城市形象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环境保护钦州市在2023年也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通过加大对工业企业的环保督导和推动清洁能源的应用,钦州市实现了空气质量、水质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教育健康状况教育发展钦州市在2023年持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
新建了多个学校,提高了教育设施和教学质量。
这有助于提升钦州市的人才培养能力和教育水平。
医疗卫生钦州市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关注度也在逐年提高。
2023年,市内医院建设和卫生人力资源得到进一步加强,提供了更好的医疗服务和健康保障。
钦州可行性分析报告

钦州可行性分析报告概述本报告旨在对钦州市进行可行性分析,评估其在经济、地理、社会等方面的潜力和发展前景。
经济分析1. 区位优势钦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地处东盟经济圈的战略节点,区位优势明显。
其距离广州、深圳等经济中心城市较近,交通出行非常便利,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商业活动。
2. 友好的商业环境钦州市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加强产业转型升级,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民间投资、促进企业创新的政策,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的关注和进驻。
3. 丰富的资源钦州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其地理位置使其具备得天独厚的港口条件,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沿海港口之一。
同时,该地区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农产品资源,为当地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支撑。
地理分析1. 交通便利性钦州市地处广西沿海地带,拥有便利的交通网络。
市内有完善的公路、铁路和水路交通系统,还有钦州港,连接着东南亚各国,将钦州市与国际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为钦州市的进出口贸易和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机遇。
2. 气候条件钦州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这种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农业发展,特别是种植水稻、水果等农产品。
此外,这样的气候条件也吸引了众多的旅游者,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社会分析1. 教育资源钦州市拥有一流的教育资源,有多所高等院校和职业培训学校,培养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此外,城市还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设施和教育环境,吸引了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家庭在此定居。
2. 文化底蕴钦州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城市之一,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独特的文化元素成为城市的独特魅力,吸引着众多文化爱好者和游客。
此外,钦州市还努力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可行性评估综上所述,钦州市具备良好的发展潜力和可行性。
其区位优势、友好的商业环境、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网络,以及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下钦州对外贸易发展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下钦州对外贸易发展2023-11-30目录•背景介绍•钦州对外贸易现状分析•北部湾经济区下钦州对外贸易发展的优势与机遇•北部湾经济区下钦州对外贸易发展的挑战与对策•发展钦州对外贸易的措施和建议•结论背景介绍北部湾经济区概述•北部湾经济区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由广西、广东、海南部分沿岸城市和海域组成,是连接东盟与我国的重要桥梁,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
该区域以南宁为核心城市,以北海、钦州、防城港为支撑城市,旨在打造我国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重要产业基地和交通枢纽。
•钦州市位于广西南部,北部湾经济区的中心位置,是广西沿海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近年来,随着北部湾经济区的快速发展,钦州市的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尤其是在对外贸易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钦州地理位置及经济概况1. 优化进出口结构:加强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促进进口与出口的平衡发展。
目前,钦州市的对外贸易主要涉及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两大领域。
在货物贸易方面,钦州市的主要出口商品包括机电产品、化工产品、轻工产品等,进口商品则以资源性产品为主。
在服务贸易方面,钦州市积极发展国际旅游、国际金融、国际物流等服务产业,推动与东盟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未来,钦州市将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强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推动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发展。
具体发展目标包括积极开拓东盟国家市场,加强与周边省市的经贸合作,扩大对外贸易规模。
3. 提升服务贸易水平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服务贸易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
钦州对外贸易现状分析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如纺织品、鞋类、家具等。
同时,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也逐渐成为出口的重要部分。
以能源、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为主,如原油、矿产、农产品等。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进口的工业制成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进出口商品结构进口商品出口商品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主要贸易伙伴,钦州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
广西壮族自治区简介:NO.07钦州

⼴西壮族⾃治区简介:NO.07钦州钦州是⼴西壮族⾃治区下辖地级市,位于中国西南部,⼴西壮族⾃治区南部,南海之滨,北部湾经济区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的中⼼位置,是⼤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钦州市位于南华准地台的南端,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发育较全。
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在亚洲东南部季风区内,太阳辐射强,季风环流明显。
有30多处,4A级景区多处。
是中国⼤蚝之乡、中国⾹蕉之乡、中国荔枝之乡和中国奶⽔⽜之乡。
风景名胜钦州旅游景点有30多处,4A级景区多处,主要有:三娘湾旅游区、⼋寨沟旅游区、王岗⼭、冯⼦材故居、刘永福故居、⼤芦村民族风情、六峰⼭、五皇⼭、椎林叠翠、⿇蓝岛、龙门群岛(七⼗⼆泾)、三海岩、灵东⽔库、五皇⼭、越州天湖等。
古迹与⼈⽂景观有马鞍⼭遗址、独料遗址、古⽴⼭岗遗址、合浦郡址、越州古城址、安州故址、钦州遗址、天涯亭、⼴州会馆、⼤朗书院、绥丰书院、⼤芦古宅群、⽵⼭古宅群、苏村古宅群、久隆古墓群等。
钦州新⼋景:王岗春⾊、六峰缀秀、龙泾环珠、刘冯宝第、灵东浴⽇、⿇蓝仙岛、越州天湖、椎林叠翠。
主要景点⼋寨沟旅游区⼋寨沟旅游区位于钦州西北五⼗多公⾥的⼗万⼤⼭腹地的贵台镇境内,总⾯积三万多亩。
距离南北⾼速公路⼆⼗余⾥,⼋寨沟旅游区位于钦州西北五⼗多公⾥的⼗万⼤⼭腹地的贵台镇境内,总⾯积三万多亩。
距离南北⾼速公路⼆⼗余⾥,距离钦州⾄上思县⼆级公路仅是三公⾥多。
进⼊景区道路,均是混凝⼟和柏油路路⾯,⽆⾼坡要道。
有⼋公⾥长的砂页岩⼭涧地貌,⼋⼗多个⼤⼩各异的泉潭,⼩的像浴盘,⼤的可同时容纳百⼈游泳戏⽔。
可容纳百⼈避风⾬的仙⼈⽯屋、古⽼传奇的贼王寨,云绕⼭转营盘景观、仙⼥戏⽔潭、⽜郎织⼥桥(古⽯桥),还有九曲⼗⼋弯的⼈造⽉亮湖和松虬藤缠、兽⾛鸟鸣、遮天盖地的原始森林等等。
三娘湾三娘湾位于钦州市南部犀⽜脚镇境内,距钦州市区38公⾥、南宁168公⾥、北海100公⾥,南临北部湾,背倚乌雷岭,是中华⽩海豚之乡、电影《海霞》拍摄地。
钦州市简介介绍

钦州市拥有茂密的森林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适合开展生态探险和 户外运动。
名胜古迹介绍
青秀山
01
位于钦州市区的青秀山是当地著名风景名胜区,山上林木茂盛
,有多个古代文化遗址和宗教建筑。
岭南古建筑群
02
钦州市保存了大量岭南风格的古建筑,这些建筑体现了岭南建
筑的精致和实用性。
抗日烈士陵园
03
钦州市的抗日烈士陵园是纪念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烈士的地方,
机遇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钦州市面临 着重要的发展机遇。作为北部湾经济区 的重要节点城市,钦州市有着得天独厚 的地理位置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 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国家 及地方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为 钦州市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VS
挑战
在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钦州市也需应对 一些挑战。如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 经济增长质量,是钦州市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也对钦州市 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一定要求,如何在经济 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取得平衡,是钦州市 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
周边城市
北接南宁市,东邻北海市 ,南濒北部湾,与东南亚 国家隔海相望。
地形地貌
钦州市地形起伏,以山地 、丘陵为主,沿海地区有 狭窄的平原。
历史沿革
原始社会
早在数千年前,钦州地区 已有原始部落聚居,繁衍 生息。
古代历史
秦朝时期,钦州属桂林郡 管辖,后历经汉、唐、宋 、元、明、清等朝代变迁 。
近现代史
园内安葬着众多烈士遗骨,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CHAPTER 04
生态环保和城市建设
生态环境
地理位置优越
钦州市位于中国南部,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丰富的生态资源 和多样的气候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国务院批准设立中马钦州产业园区2012年3月26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以下简称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明确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为中马两国政府合作的项目。
这个象征中马两国友谊的示范项目,将成为两国务实合作的新平台、新动力、新亮点。
国务院批复的文件对园区作了明确定性,确定“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是中国和马来西亚两国政府合作的项目”。
文件对园区的作用作了阐述,认为“有利于增强广西及北部湾经济区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影响力,有利于深化中国与马来西亚及其他东盟国家的战略伙伴关系”。
根据文件批复:中马钦州产业园区设在广西钦州市金鼓江地区,首期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未来发展将根据园区建设情况总面积可扩大至55平方公里。
这为园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国务院不仅批准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享受我国现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还规定,今后视情况发展,如需赋予其他政策,由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并报国务院批准。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是中马两国合作的第一个产业园区,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继中新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之后,中外两国政府合作的第三个产业园区,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钦州目前已拥有全国第六个保税港区、第五个沿海整车进口口岸、全国第一批7个国家级海洋公园之一和国家级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一批国家级开放开发的重要平台。
此次中马产业园“花落钦州”,是钦州和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又一重大历史机遇,对于进一步提升钦州和北部湾经济区在国家区域合作中的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将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二、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总体情况、发展目标和产业定位(1)总体情况: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周边已形成以中石油1000万吨炼油项目为龙头的石化产业,以中粮集团180万吨油脂加工项目为代表的粮油食品产业,以香港锐丰集团30万吨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项目为代表的冶金产业,以钦州保税港区为龙头的保税物流业,以整车进口口岸为依托的汽车装备制造业,以及电子制造业,林浆纸产业等。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与周边园区在功能上相互补充,空间上相互协调,产业上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规划总面积55平方公里。
规划人口50万人。
规划为工业区、科技研发区、配套服务区、居住区等功能分区。
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开发的精神,首期开发建设15平方公里,其中启动区平方公里。
一期为包含居住、产业、商业以及行政办公用地的综合区,总用地平方公里,已于2011年8月1日正式破土动工。
二期为生活性服务中心、产业区和居住区,总用地平方公里。
三期为智慧生态区以及产业区,总用地平方公里。
(2)、发展目标和产业定位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以打造中国—东盟合作的示范园区——“中马智造城,共赢示范区”为发展目标,定位为:先进制造基地——延伸北部湾产业链条的集聚区。
园区重点规划发展三类产业:一、综合制造业,包括汽车零配件加工、船舶零配件、工程与港口机械装备、食品加工、生物技术等产业;二、信息技术产业,包括电子信息产业、信息和通讯技术产业、云计算数据中心等;三、现代服务业,包括商务金融教育服务、贸易咨询、现代物流和仓储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配套、房地产等生活性服务业。
信息智慧走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发先导区。
借鉴马来西亚“多媒体超级走廊”计划成功经验,重点发展多媒体、电子信息、云计算等相关产业,形成信息智慧走廊。
文化生态新城——展现东南亚风情的宜居山水城。
打造一个推窗见海、山青岸绿、东盟风情、宜商宜居的国际化山水产业城。
合作交流窗口——开放的产业园区。
既为中马两国企业服务,又对东盟国家和世界各国企业开放,是各国沟通交流的良好平台。
园区作为开放式园区,将按照“中马合作、全球招商”的原则,既为中马两国企业服务,又面向东盟其它国家和全球招商。
园区将由中马双方企业共同组建合资公司开发建设。
三、钦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获得自治区批复实施钦州市在2008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实施时,启动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并于次年获得自治区批复实施,在该总体规划指导下,钦州市城市经济发展增长迅速,城市发展框架全面拉开。
由于2011年,中马两国设立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总体规划不论是在城市规模、城区布局、功能结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方面很难适应新的城市发展要求,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整个城市的有机、协调发展,为更好地贯彻实施国家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规划建设,钦州市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于2011年及时报请自治区实施城市总规修改,将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框架之中。
《钦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2012—2030)》获得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
按照《总规修改》,到2030年,钦州市城市人口规模将达165万人,达到大城市规模,建设用地约276平方公里(含填海面积79平方公里)。
钦州市在2008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实施时,启动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并于次年获得自治区批复实施,在该总体规划指导下,钦州市城市经济发展增长迅速,城市发展框架全面拉开。
由于2011年,中马两国设立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总体规划不论是在城市规模、城区布局、功能结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方面很难适应新的城市发展要求,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整个城市的有机、协调发展,为更好地贯彻实施国家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规划建设,钦州市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于2011年及时报请自治区实施城市总规修改,将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框架之中。
总体规划修改获得批复实施,对加快推进钦州市“三枢纽一新城”进程,加快“一城三区”(主城区、滨海新城、钦州港区、三娘湾旅游管理区)组团式发展,完善“一区三轴”(钦州都市发展区、南北城镇发展轴、灵山城镇发展轴、浦北城镇发展轴)的城镇化空间发展格局起到推动作用。
四、钦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摘要)——亿吨大港目标基本实现。
全面建成钦州保税港区、整车进口口岸,北部湾集装箱干线港地位得到确立,进入全国亿吨大港行列,航运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初具雏形。
2015年,港口吞吐能力达到亿吨以上,其中集装箱500万标箱;港口吞吐量完成8000万吨,其中集装箱200万标箱;力争吞吐量实现1亿吨,其中集装箱250万标箱。
——宜商宜居海湾新城初具规模。
建成滨海新城起步区,基本形成“一城三区”城市组团格局,创建成为国家级园林城市,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显着增强。
2015年,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90平方公里,人口70万人。
全市城镇化率力争达到50%。
——重点开发建设金鼓江、大榄坪、大榄坪南、大环、三墩和三墩外港等作业区,完善整合勒沟、果子山、鹰岭作业区,适时开发茅岭港区,发展沙井、三娘湾等国际邮轮港区,带动临港产业快速发展。
加快5亿吨大港规划,开展钦州港老人沙、伞沙等港区开发前期工作。
——重点建设航道和防波堤项目14个,新增航道公里。
建成30万吨级航道、金鼓江航道,开工建设20万吨级三墩航道和10万吨级大环航道。
航道最大通航能力由10万吨级提升至30万吨级。
加快建设三墩、大榄坪南等防波堤,构筑港口建设和船舶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重点建设码头泊位98个,其中集装箱泊位18个。
建成泊位49个,其中集装箱泊位8个。
建成30万吨级油码头、一批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以及10万吨级以上煤炭、矿石、油气和多功能码头,新增港口年吞吐能力6000万吨以上。
——突出钦州的岭南风格和东南亚风情,将钦州建成特色鲜明、设施完善、服务一流的宜商宜居滨海旅游城市和旅游集散中心,建成国际滨海旅游名城。
2015年,旅游人数73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3亿元。
——加强旅游品牌建设,重点构建山城、港湾、江海、湖岛旅游发展带,依托茅尾海国家海洋公园、中华白海豚之乡(三娘湾)、千年古陶都三大品牌,突出海洋文化、历史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和东盟异域文化五大文化,加快建设钦州城市休闲历史文化体验旅游片区、茅尾海国际海上运动休闲度假旅游片区、三娘湾国际滨海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片区、沙井岛东盟风情娱乐休闲旅游区、钦北山地森林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片区、灵山乡村休闲民俗文化体验旅游片区、浦北山林湖泊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片区七大片区,形成“一核一带两极五特七区”的旅游发展格局。
——依托茅尾海、七十二泾、三娘湾、八寨沟、刘冯故居、五皇山、六峰山、大芦村等打造一批旅游精品项目,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
建设扶持一批竞争力强的旅游企业。
加强北部湾区域旅游合作,主动参与环北部湾大旅游圈建设,开辟跨区域旅游线路,促进区域旅游联动发展。
加快旅游业国际化进程,加强与国际旅游机构特别是大型连锁企业合作,提升我市旅游业经营和服务水平。
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和特色旅游商品研发力度,扩大钦州旅游城市知名度。
——按照“东进南拓,向海发展”的城市发展方向,以滨海新城建设为龙头,主动对接南宁,基本形成滨海新城、主城区、港区、三娘湾旅游度假区“一城三区”城市组团格局,将钦州打造成为具有岭南风格、滨海风光、东南亚风情的宜商宜居海湾新城。
“十二五”期末,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90平方公里,人口70万人。
——大力实施滨海新城开发工程,坚持规划设计先行、基础设施先行、功能项目先行、生态环保先行、拆迁安置先行,重点开发建设45平方公里的白石湖中央商务区、沙井岛休闲旅游和创意研发区、辣椒槌生态居住区,努力建设成为宜商宜居海湾新城的核心区,成为北部湾生产性服务中心,成为推窗见海、出门见湖、山青岸绿、低碳环保、宜商宜居的魅力之城、生态之城、动感之城、幸福之城。
“十二五”期末,滨海新城建成区面积8平方公里,人口5万人。
——打造集商贸、金融、信息、商务办公、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北部湾经济区企业发展总部基地和临海工业配套基地。
“十二五”期间,重点开发建设6平方公里的启动区,基本建成平山大街等10条主干道路,推进钦江整治、新城景观水系、白石湖公园等公共服务项目及北部湾国际大酒店、金融街等商贸服务项目建设。
2015年,建成区面积3平方公里,人口3万人。
——打造集东南亚风情体验、滨海休闲度假、高尚居住、海洋运动和特色购物五大功能为一体的特色功能区。
“十二五”期间,重点开发建设9平方公里启动区,基本建成新城大街等6条主干道路;建设邮轮码头等公共服务项目,推进奥特莱斯购物城等商贸服务项目。
2015年,建成区面积2平方公里,人口1万人。
——打造集体育运动、生态居住、养生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滨海型宜居城市示范区。
“十二五”期间,重点开发建设5平方公里启动区,建成龙海路(国际标准环海自行车赛道)等主干道路,建设茅尾海整治一期工程、国际会议中心、五星级皇冠假日酒店等功能性项目。
2015年,建成区面积3平方公里,人口1万人。
——场馆、宾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