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会计成本性态分析与本量利分析
CPA财务成本管理知识框架笔记之第十五章 -本量利分析

第十五章本量利分析一、成本性态分析➢固定成本★★✧约束性固定成本(能区分):不能通过当前的管理决策行动加以改变,是企业为了维持一定的业务量所必须负担的最低成本(固定资产折旧、财产保险、管理人员工资、取暖费、照明费)✧酌量性固定成本(能区分):可以通过管理决策行动改变其数额(科研开发费、广告费、职工培训费)➢变动成本★★✧技术变动成本(能区分):利用生产能力所必须发生的成本。
生产能力利用得越充分,则这种成本发生得越多(直接材料)✧酌量性变动成本(能区分):可以通过管理决策行动改变的变动成本(按销售额一定百分比开支的销售佣金、新产品研制费、技术转让费)➢混合成本★★★: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但是不呈正比例关系的成本(能根据业务判断成本类型)✧分类✓半变动成本:在初始基数的基础上随业务量正比例增长的成本,y=a+bx✓阶梯式成本✓延期变动成本: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总额保持稳定,超过特定业务量则开始随业务量同比例增长的成本✓非线性成本变化率递增成本变化率递减成本✧分解方法(各种方法的含义、特点)✓直线回归法(即线性回归分析法)✓工业工程法✓帐户分析法(24年新增)✓高低点法(24年新增)●二、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比较★★★➢变动成本法的优势★★ (会做简要说明)●三、本量利分析基本模型➢本量利分析基本模型的相关假设★➢损益方程式★★★ 每年都会考✧基本损益方程式:息税前利润=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包含期间成本的损益方程式:息税前利润=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生产成本+单位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销售量-(固定制造费用+固定销售及管理费用)➢边际贡献方程式与边际贡献率方程式★★★✧边际贡献与单位边际贡献✓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边际贡献率与变动成本率✓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多种产品的边际贡献率需要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各产品的边际贡献/∑各产品的销售收入●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各产品边际贡献率×各产品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比例)✓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销售收入变动成本率=单位变动成本/单价✓边际贡献率与变动成本率的关系:变动成本率+边际贡献率=1✧边际贡献方程式:息税前利润=边际贡献-固定成本=销售量×单位边际贡献-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方程式:息税前利润=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可以用于多品种企业,但是需要计算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本量利关系图★(每种图的特点)✧基本的本量利关系图✧正方形的本量利图✧边际贡献式的本量利图●四、保本分析➢保本点的确定★★★✧单一品种产品保本量与保本额✓单一品种产品保本量:保本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单一品种产品保本额保本额=保本量×单价保本额=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多品种产品的保本量与保本额✓计算保本销售总额:保本销售总额=固定成本/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计算某产品的保本销售额和销售量某产品的保本销售额=保本销售总额×该产品销售额/所有产品销售额某产品的保本销售量=该产品保本销售额/该产品销售单价➢盈亏临界点作业率★★★:盈亏临界点作业率=盈亏临界点销售量(额)/实际或预计销售量(额)➢安全边际和安全边际率★★★✧计算✓安全边际额(量)=实际或预计销售额(量)-盈亏临界点销售额(量)✓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额(量)/实际或预计销售额(量)[或实际订货额(量)]✧安全边际与息税前利润的关系✓息税前利润=安全边际额×边际贡献率=安全边际量×单位边际贡献✓销售息税前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率●五、保利分析➢概念★➢保利量和保利额的计算★★★✧保利量=(固定成本+目标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保利额=保利量×单价✧保利额=(固定成本+目标利润)/边际贡献率●六、利润敏感分析➢利润敏感分析的含义★➢最大最小法★★➢敏感程度法★★★✧敏感系数的计算✓基本方法:利润对某参数的敏感系数=息税前利润变动百分比/选定参数变动百分比✓简化方法:利润对某参数的敏感系数=该参数基期的利润影响额/基期息税前利润(只适用于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销售量四个因素中有一个因素变化的情况)利润对销售量的敏感系数(即经营杠杆系数)=基期边际贡献/基期息税前利润=1/安全边际率利润对固定成本的敏感系数=-基期固定成本/基期息税前利润利润对单价的敏感系数=基期销售收入/基期息税前利润利润对单位变动成本的敏感系数=-基期变动成本/基期息税前利润✧利润的敏感分析表和分析图(会看,今年教材已删除)。
管理会计__第3章_本量利分析

❖ 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 =2500×50=125000(元)
❖ 2.图示法(P67)
❖ (1)基本式盈亏平衡图
❖ 依赖模型: y1=px y3=a
❖ 其中: p-单价
y2=bx y4=(p-b)x-a
b-单位变动成本
x-业务量
a-固定成本
$100,000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
$(20,00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0,000)
$(60,000)
$(80,000) $(100,000)
盈亏平衡点
12
3 456
78
单一产品下量利式盈亏临界图
变动成本。 ❖ 2.相关范围及线性假设
成本的固定性与变动性体现在特定期间、特定业务 量范围内。 ❖ (1)固定成本不变假设:平行于横轴的一条直线
❖ (2)变动成本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通过原 点的一条直线,斜率是单位变动成本或变动成本率。
❖ (3)单位售价在相关范围内保持不变,销售收入同业 务量呈完全线性假设:通过原点的一条直线,斜率是销
❖ (2)贡献毛益式盈亏平衡图
❖ 依赖模型: y1=px y3=a
其中: p-单价 本
y2=bx y4=(p-b)x-a b-单位变动成
x-业务量
a-固定成本
❖ 特点:绘制后显示,固定成本在变动成本之上, 可以较为清晰地反映贡献毛益的形成过程。
贡献毛益模式的盈亏平衡图
450,000 400,000 350,000 300,000 250,000 200,000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401号——本量利分析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401号——本量利分析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量利分析,是指以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法为基础,运用数学模型和图式,对成本、利润、业务量与单价等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变动的规律性,为企业进行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等活动提供支持的一种方法。
其中,“本”是指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量”是指业务量,一般指销售量;“利”一般指营业利润。
第二条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公式如下:营业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业务量-固定成本第三条本量利分析主要用于企业生产决策、成本决策和定价决策,也可以广泛地用于投融资决策等。
第四条企业在营运计划的制定、调整以及营运监控分析等程序中通常会应用到本量利分析。
第五条企业应用本量利分析,应遵循《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400号——营运管理》中对应用环境的一般要求。
第二章应用程序第六条本量利分析方法通常包括盈亏平衡分析、目标利润分- 10 -析、敏感性分析、边际分析等。
第七条盈亏平衡分析(也称保本分析),是指分析、测定盈亏平衡点,以及有关因素变动对盈亏平衡点的影响等,是本量利分析的核心内容。
盈亏平衡分析的原理是,通过计算企业在利润为零时处于盈亏平衡的业务量,分析项目对市场需求变化的适应能力等。
盈亏平衡分析包括单一产品的盈亏平衡分析和产品组合的盈亏平衡分析。
第八条单一产品的盈亏平衡分析通常采用以下方法:(一)公式法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单价×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或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固定成本÷(1-变动成本率)或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率=1-变动成本率企业的业务量等于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时,企业处于保本状态;企业的业务量高于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时,企业处于盈利状态,企业的业务量低于盈亏平衡点的业务量时,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二)图示法企业可以使用本量利关系图进行分析。
管理会计第五章-本量利分析课件

利润变动百分比=销售变动百分比×DOL
3、预测为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变动
销售变动百分比=利润变动百分比/DOL
举例
例:有甲乙两个企业,甲企业经营杠杆 系数较高,乙企业较低。甲企业固定成 本为14 000元,产品单位变动成本为0.10 元;乙企业固定成本为2 000元,单位变 动成本为0.25元。两个企业预期销售量 均为80 000个单位,售价为0.30元。在这 个销售水平上,两个企业都有利润2 000 元
意义:通过分析短期内产品销售量、销 售单价、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产 品结构等的变化对利润的影响,为管理 人员提供预测、决策信息。
用途:保本分析、保利分析、利润敏感 性分析、短期生产决策等。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定
1、成本性态分析假定 成本已按性态合理地分为固定成本和变
动成本两类。 2、线性关系假定 销售单价不变,销售收入与销售量成正
品种结构变动对保本点的影响
由于销售比重会影响到加权边际贡献率, 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企业 应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提高边际贡献率 水平较高的产品的销售比重,降低边际 贡献率水平较低的产品的销售比重,从 而提高企业的加权边际贡献率,达到降 低整个企业保本额的目的。
第四节 本量利分析的应用
敏感性分析
安全边际分析
安全边际率
安全边际量(额) 预算销售量(额)
安全边际可以显示出在亏损发生之前销 售量可低于计划的数量。
一般认为:安全边际率在10%以下,企 业经营处于危险状况;安全边际率在 30%以上,企业经营处于安全状况。
保利分析
保利分析是指在假定单价、单位变动成 本和固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为保证目 标利润的实现而应达到的销售量或销售 额的分析方法。
增长收入平衡型中级会计知识点

增长收入平衡型中级会计知识点一、知识概述《成本性态分析与本量利分析》①基本定义:- 成本性态分析就是研究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简单说,就是看看成本随着干活多少(业务量)的变化是咋变的。
这里有固定成本,就像租个店面,不管你卖出去多少东西,每个月房租都一样。
还有变动成本,比如生产一个产品就需要多花一份原材料钱。
- 本量利分析就是把成本(Cost)、业务量(Volume)、利润(Profit)放一起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就是看看干多少活能赚多少钱。
②重要程度:- 在中级会计里这可是很重要的。
它是做预算、企业决策的依据。
如果不懂这些,企业都不知道生产多少产品能保本,能赚钱,就像瞎子摸象一样没方向。
③前置知识:- 需要先懂基础的会计账户知识,比如啥是成本类账户,啥是收入类账户。
还得知道基本的数学运算,像加减乘除这些。
如果这些都不会,后面的分析根本没法做。
④应用价值:- 企业可以用这个来确定产品价格。
比如说开个蛋糕店,通过这个分析可以知道每个蛋糕成本多少,卖多少个能保本,再根据市场情况加点利润定个合适价格。
还能用来决定生产的规模,效率提高就能降低成本,赚更多钱。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 在中级会计学科中,成本性态分析和本量利分析处于财务管理部分的核心位置,和预算管理、利润分配这些知识都有关联。
②关联知识:- 和财务预测、决策相关。
比如说要上一个新项目,通过成本性态和本量利分析出大概要投多少钱,能赚多少钱,再和其他投资决策知识结合看这个项目能不能干。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适中和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的划分尺度有关。
有时候有些成本像是半变动成本,就有点模棱两可。
关键是要找到准确的成本分解方法。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里挺重要的。
考查方式有计算成本结构比例、计算保本点销量或者计算目标利润下的业务量这些。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 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成本总额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影响而保持不变的成本,就像买了设备,设备钱就是固定成本。
财务成本管理知识点

历年考情概况本章是考试的重点章节,其内容与短期经营决策、资本预算中投资项目现金流量计算以及杠杆衡量等内容均有联系。
主要考核成本性态分析、本量利分析基本模型、保本分析、保利分析和利润敏感分析等内容。
考试形式以主观题为主,客观题也有涉及。
考试分值预计8分左右。
知识点考核年份成本性态分析2012、2013、2015、2016、2019本量利分析基本模型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保本分析2014、2015、2016、2017、2018、2019保利分析2017利润敏感分析2017本章知识体系【知识点】成本性态分析成本性态就是指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内在关系,按照成本性态,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
(一)固定成本★★项目阐释概念指在一定期间和特定的业务量范围内(合并称为相关范围),总额保持相对稳定的成本。
但是单位固定成本随业务量增加而减少。
举例固定月工资、固定资产折旧、财产保险费、职工培训费、广告费等。
分类约束性固定成本(1)提供和维持生产经营所需设施、机构而发生的成本。
该成本不能通过当前的管理决策行动加以改变,是企业为了维持一定的业务量所必须负担【例题·单选题】(2015年)下列各项成本费用中,属于酌量性固定成本的是()。
A.广告费B.运输车辆保险费C.生产部门管理人员工资D.行政部门耗用的水电费『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酌量性固定成本指的是可以通过管理决策行动而改变数额的固定成本,包括科研开发费、广告费、职工培训费等,所以选项A是答案,选项BCD属于约束性固定成本。
(二)变动成本★★【例题·单选题】(2013年)下列各项中,属于酌量性变动成本的是()。
A.直接人工成本B.直接材料成本C.职工培训费D.按销售额一定比例支付的销售代理费『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酌量性变动成本的发生额是由经理人员决定的。
例如,按销售额一定的百分比开支的销售佣金、新产品研制费、技术转让费等,所以选项D是答案;选项AB是技术变动成本;选项C 是酌量性固定成本。
成本性态和本量利分析

成本性态和本量利分析引言成本性态和本量利分析是管理会计中常用的分析工具。
成本性态是指由于产量和生产规模的不同而产生的成本变动情况,本量利分析则是一种以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为基础进行盈亏分析和利润预测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成本性态和本量利分析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成本性态成本性态是指在不同产量和生产规模下,各类成本的变动情况和特点。
根据成本的反应方式,可将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动的成本。
无论产品产量增加还是减少,固定成本总额保持不变。
常见的固定成本包括租金、设备折旧、管理人员工资等。
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是与产量变动呈正比例关系的成本。
随着产品产量增加或减少,变动成本也会相应增加或减少。
常见的变动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等。
根据成本的特点和成本与产量的关系,可以对成本性态进行进一步分类和分析。
例如,根据成本的变动程度可以将成本分为可变成本、半固定成本和纯固定成本;根据成本与产量的关系可以将成本分为比例成本和递增成本等。
成本性态分析是管理会计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过对成本性态的认识和分析,企业可以更好地预测成本变动趋势,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本量利分析本量利分析是以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为基础进行盈亏分析和利润预测的方法。
通过对成本-产量关系的分析,可以计算出在不同产量下的总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等指标,从而判断企业的盈亏情况和利润水平。
成本-产量关系成本-产量关系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根据不同产量水平下的成本变化情况。
成本-产量关系可以通过成本曲线来表示,一般包括总成本曲线、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
•总成本曲线表示总成本随产量变化的趋势。
在起始阶段,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迅速增加,后期增长逐渐趋缓。
•平均成本曲线表示平均成本随产量变化的趋势。
在起始阶段,平均成本随产量增加而逐渐下降,后期增长逐渐趋缓。
•边际成本曲线表示单位产量增加所带来的额外成本。
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相交的点即为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水平。
自考成本管理会计第十章本量利分析法

(二)边际贡献式盈亏临界图(见P240)
这个图的优点在于:能反映任一销售量下的 边际贡献。在图中,盈亏临界点的边际贡献 刚好等于固定成本,超过盈亏临界点的边际 贡献大于固定成本,实现了利润;低于盈亏 临界点的边际贡献小于固定成本,表明企业 发生了亏损。
例4(P231)
1、加权cmR=30%×50%+40%×30%+25%×20%
=32%
(50-35)× 2000+(15-9)× 4000+(8-6)× 5000
或加权cmR=
×100%
50×2000+15×4000+8×5000
=(30000+24000+10000)÷(100000+60000+4000) × 100% =64000÷200000×100%
P=px-bx-a (二)边际贡献、边际贡献率及变动成本率 1、边际贡献(cm) 边际贡献是指产品销售收入与其变动成本之
差。表现形式有:单位边际贡献(cm)和边 际贡献总额(Tcm)两种。 (1)cm=p-b (2)Tcm=px-bx
2、边际贡献率(cmR) 它是指边际贡献在销售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
第二节 盈亏临界分析
一、盈亏临界点的基本计算模型 盈亏临界点是指当产品的销售业务达到某一
水平时,其总收入等于总成本,或边际贡献 总额正好等于全部固定成本,即利润为零, 这种特殊状态时的销售量或销售额就称为盈 亏临界点。 盈亏临界点的计算可通过损益方程式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