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采购与配送管理课程标准

连锁采购与配送管理课程标准
连锁采购与配送管理课程标准

《连锁采购与配送管理》课程标准

执笔人:主审人:

一、课程定位

《连锁采购与配送管理》在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属于“专业能力与素质”模块中的“连锁经营”模块课程。课程的主要功能是:训练和培养学生运用连锁企业采购与配送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连锁采购与配送管理工作的职业技能。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从事与采购和配送相关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与该课程相关的前导课程有:《管理学基础》、《品类管理》、《连锁经营管理原理》、《门店运作实务》,后续课程有:《连锁企业信息管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完成由建立和管理连锁企业采购部门、编制连锁企业采购计划和预算、管理连锁企业供应商、考核评估连锁企业采购绩效、设计连锁企业配送中心、进行连锁企业配送中心作业、配载商品及优化连锁企业配送线路、评价连锁企业配送绩效等八大板块项目构成的若干学习任务,掌握连锁企业采购和配送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为学生学习和掌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其他专业课程理论知识和职业能力、适应连锁企业岗位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理念与思路

㈠设计理念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连锁经营管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目标。本课程主要依据连锁企业采购与配送的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而设立,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分析连锁企业采购与配送的工作过程、归纳学习任务、设计教学项目,实现学习任务工作化和工作任务学习化,进而体现“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育人理念和培养目标。

㈡设计思路

1.课程教学目标设计上,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核心

我们在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时,充分考虑到相关职业岗位对该课程的要求,着重培养学生连锁企业采购和配送的职业能力。这样学生在毕业就业时,能够从事采购助理、采购员、

采购经理助理、出库管理员、入库管理员、理货员、分拣员、仓库经理助理等岗位的工作;毕业后再经过三年左右的职业发展可以定位于采购经理、配送中心经理等职位。从这一职业定位的角度出发,经过对连锁企业和市场需求的广泛调研,我们确定了该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并通过完整的项目任务的学习和训练,帮助学生实现上述目标。

2.在课程内容设计上,采用项目课程开发理论

本课程由内容紧密相关的采购管理和配送管理两部分组成,因此,在课程模块设计上也相应的依据采购与配送管理业务流程(工作过程)将课程划分为八个任务功能模块,课堂理论和实践的比例约为1:1。在教学内容组织上,基本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度,重点突出采购与配送的实践和工作能力的训练,并反映当前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

3.在教学方法设计上,适应“项目为中心,任务为驱动,工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设计上,以真实工作任务为教学项目。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本课程教学方法采用了典型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分组讨论和分组实训等方法,从而做到“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在课程实施的后期,我们利用学生在连锁企业半年顶岗实习的机会亲身感受连锁企业采购与配送实际的工作环境、工作氛围,并将在校所学技能应用于实践,并由实践来检验学习的效果。

4.在效果评价设计上,以学习目标为评价标准,过程考核为主要方式

改变传统以理论为主的考核方法,对学生的考核要以各项目的学习目标为依据,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的考核与评价。明确理论知识点考核与实践应用能力考核相结合,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同一性评价与特质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标准。以人为本,遵循评价的完整性、连续性、互动性与科学性的原则。注重学生能力发展的渐进过程,过程评价作为考核的重点,可考核如工作态度、效率、规范性、安全性等;结果考核可为工作质量,依不同任务要求,设置一些考核指标;最后还可考核学生个人总结的收获与思考程度。

三、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连锁企业采购与配送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能通过本门课所的学习,构筑和健全专业知识结构,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课学习奠定相应的基础;同时,结合相应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从事连锁企业采购与配送工作的良好职业技能和素质,为将来的实际工作做好相应的准备。

㈠知识教学目标

1.理解连锁企业采购部门的职责和采购制度;

2.掌握连锁企业采购计划和预算的内容和方法;

3.掌握连锁企业供应商选择和考核的方法;

4.掌握连锁企业采购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式;

5.了解连锁企业配送中心规划设计的流程及基本方法;

6.了解连锁企业配送中心的基本作业流程;

7.掌握连锁企业配送中心各项工作的具体作业方法;

8.掌握连锁企业配送绩效评价的内容及基本方法。

㈡能力教学目标

1.能够科学建立连锁企业采购部门;

2.能够正确编制连锁企业采购计划和预算;

3.能够运用正确科学的方法管理连锁企业供应商;

4.能够应用适当的方法评估连锁企业采购绩效,并学会提出改进绩效途径;

5.能够合作完成连锁企业一些配送作业,包括管进货作业、拣货和补货作业、出货作业;

6.能熟练应用条码、无线射频、电子标签等信息技术与相关设备;

7.能熟练使用地牛、叉车、笼车等设备,合理地完成配送工作任务;

8.能够应用适当的方法评估连锁企业配送绩效,并学会提出改进绩效途径。

㈢素质教育目标

1.树立学生的成本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

2.具备热爱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3.具备发现、分析连锁采购与配送工作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能力,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4.具有胜任连锁采购与配送岗位的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

5.具有团队协作意识和较强的领导能力。

四、典型工作任务

㈠建立和管理连锁企业采购部门

1.建立连锁企业采购部门

2.设置连锁企业采购部门职责

3.确定连锁企业采购部门制度

㈡编制连锁企业采购计划和预算1.编制连锁企业采购计划

2.编制连锁企业采购预算

㈢管理连锁企业供应商

1.选择连锁企业供应商

2.审核连锁企业供应商

3.考核连锁企业供应商

4.管理连锁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

㈣考核评估连锁企业采购绩效

1.评价连锁企业采购绩效

2.改进连锁企业采购绩效

㈤规划设计连锁企业配送中心

1.规划连锁企业配送中心

2.设计连锁企业配送中心内外部结构3.配备连锁企业配送中心的设施设备㈥进行连锁企业配送中心作业

1.进行进货作业

2.进行拣货、补货作业

3.进行出货作业

㈦商品配载及优化配送线路

1.配载商品

2.优化配送路线

㈧评价连锁企业配送绩效

1.分析连锁企业配送绩效评价标准2.评价连锁企业配送绩效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六、学时分配

七、实施建议

㈠教材编写或选用

尽可能根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或选择教材。如果选择教材,鉴于本课程教材种类繁多,而且不乏规划教材和优秀教材,可根据学院教学实际,建议本课程使用已有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或优秀教材。

㈡教学建议

1.课程实施要围绕就业、工作岗位展开。《连锁采购与配送管理》课程的教学要围绕就业这个导向,面向实际,根据具体的连锁经营管理岗位群,突出操作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兼顾培养学生不断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发展能力。高职学生的理论知识较薄弱、动手能力强,在教学中要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尽量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1:1,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2.坚持“德育为先”的人才培养原则,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连锁经营职业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着力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善于沟通和团队合作等良好的素质。

3.教学中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学而非注重教,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课堂讨论、学生发言、案例分析、心理测试、角色扮演、教师讲授等多种方法,使学生通过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训练和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又能培养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教学中应注重职业情景的创设,以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小组活动、第二课堂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连锁经营管理综合职业能力。

5.部分教学内容可结合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认知实习和顶岗实习环节,安排学生进行连锁企业采购与配送部门实践活动,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交互结合,把“工学结合”落到实处。

6.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意研究高技能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特点,积极探索高技能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和新型教学模式,重视实践经验的积累与升华,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图书资料,不断增大教学的信息量,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能力范围。

7.本课程标准为参考性教学标准,教师可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和连锁经营实践的发展调整课程教学标准,丰富教学内容。

㈢教学评价

本课程教学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理论考试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理论考试重点考核与实践能力紧密相关的知识,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教学评价建议表:

㈣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多媒体课件和教学包,动员学生制作项目分析报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吸收连锁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纳入教学团队,充分发挥教学团队中各自所长,努力实现资源共享。

2.建立校内连锁经营实训中心,充分利用仿真软件构建网络实训平台和连锁经营设施,提高学生的连锁经营实践操作能力。

3.成立学生连锁经营协会,在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情商、人际沟通和团结协作精神。

4.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基地,科学安排学生到连锁企业进行认知实习、阶段实习、顶岗实习,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5.积极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引导学生阅读连锁企业采购与配送发展的前沿资料,尽可能多地进行信息搜集与讨论,使教学内容和知识技能来源多元化,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电子商务物流实务课程标准

《电子商务物流实务》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性质 《电子商务物流实务》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能力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熟练地、系统地掌握现代物流管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相关方法和技能,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从事相关的物流相关工作打好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主要学习现代物流管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重点讲述现代物流管理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操作,使学生了解物流相关的各种理论知识,掌握物流相关操作技能。为提高学生物流方面的素质,增强物流理论与实践能力打下基础。 根据3年制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本课程应该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一)、专业知识培养目标 1.掌握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知识; 2.掌握主要电子商务物流技术; 3.掌握电子商务下的供应链管理知识; 4.掌握企业采购与供应物流管理知识; 5.掌握电子商务下生产物流计划与控制知识; 6.掌握现代销售与回收物流管理知识; 7.掌握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保管原则知识; 8.了解搬运装卸与运输、包装合理化知识; 9.掌握电子商务配送与配送中心知识; 10.了解现代物流运作模式知识;

11.了解物流服务管理流程,理解物流服务管理原则。 (二)、专业技能培养目标 1.能够掌握主要物流技术; 2.能够设计搬运和运输方案; 3.能够设计包装外观; 4.能够进行配送中心规划设计; 5.培养学生的自学的能力,利用网络、文献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素质培养目标 1.分析实际问题并提出新的解决方案的能力; 2.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 3.具有较强的商务交流、人际沟通和合作协调能力; 4.具有现代物流从业人员的精神和气质,爱岗敬业,以及较强的服务意识; 5.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协作精神。 三、课程的课时分配

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标准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学院 《仓储与配送实务》 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信息工程系(物流管理)编制单位:信息工程系物流管理教研室编制日期:2014年9月1日

《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制定时间:2014年9月1日 课程代码:所属系部:信息工程系 学分: 6 学时:108 先修课程:《现代物流概论》后续课程:供应链管理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考核方式:考试 一、课程名称 《仓储与配送实务》 二、课程性质与适用对象 仓储配送在物流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切物流活动得以顺利执行的关键点,现代仓储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对于优化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系统,提高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有着重大的意义。 《仓储与配送实务》是物流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核心课程,是培养仓储专业一线的工作人员、作业班组负责人、部门主管及业务经理等仓储配送人才的必修技能课程。它与《供应链管理》、《运输实务》、《货代与报关实务》等几门课程构成了物流管理人才必备的专业技能框架。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独立或与人合作完成合同签订、入库作业、在库管理、响应客户投诉等作业任务,并能够以较强的成本意识、科学的评估手段来策划和优化仓储过程管理与控制。 本课程适用于全日制大学专科教育(。 三、课程培养目标 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懂管理基本知识,熟练掌握作业流程,会选择使用各类设备,能指导他人进行物流作业活动,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和创新型的高素质劳动者。 四、参考课时 课程的周学时为6学时,共108学时;在实训阶段采取课堂与实训场所一体化的授课方式。 一、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 1. 课程定位 《仓储与配送管理》是物流专业的一门主要的专业课程,也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本门课程前序课程为《现代物流概论》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仓储、仓储管理及物流配送的基本概念及功能,掌握仓储作业、配送中心运作的具体操作过程及现代化仓储管理

连锁采购与配送管理课程标准

《连锁采购与配送管理》课程标准 执笔人:主审人: 一、课程定位 《连锁采购与配送管理》在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属于“专业能力与素质”模块中的“连锁经营”模块课程。课程的主要功能是:训练和培养学生运用连锁企业采购与配送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连锁采购与配送管理工作的职业技能。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从事与采购和配送相关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与该课程相关的前导课程有:《管理学基础》、《品类管理》、《连锁经营管理原理》、《门店运作实务》,后续课程有:《连锁企业信息管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完成由建立和管理连锁企业采购部门、编制连锁企业采购计划和预算、管理连锁企业供应商、考核评估连锁企业采购绩效、设计连锁企业配送中心、进行连锁企业配送中心作业、配载商品及优化连锁企业配送线路、评价连锁企业配送绩效等八大板块项目构成的若干学习任务,掌握连锁企业采购和配送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为学生学习和掌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其他专业课程理论知识和职业能力、适应连锁企业岗位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理念与思路 ㈠设计理念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连锁经营管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目标。本课程主要依据连锁企业采购与配送的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而设立,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分析连锁企业采购与配送的工作过程、归纳学习任务、设计教学项目,实现学习任务工作化和工作任务学习化,进而体现“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育人理念和培养目标。 ㈡设计思路 1.课程教学目标设计上,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核心 我们在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时,充分考虑到相关职业岗位对该课程的要求,着重培养学生连锁企业采购和配送的职业能力。这样学生在毕业就业时,能够从事采购助理、采购员、

《项目管理》课程标准

《项目管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项目管理》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在课程体系中处于职业能力重要地位。 本课程的先导课程有《经济学》、《经济数学(1)》、《统计学》、《管理理论与实务》等。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使学生能够具有先进的项目管理思维与理念,掌握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知识和相关的技术方法,把握项目管理的工具、过程和技巧,了解国内外项目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应用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项目管理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性,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熟悉项目管理领域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 国际项目管理所必需的相关商务知识; ●具备项目策划与评估技术、项目融资方式与策略、项目建设总体组织、项目采 购与合同、项目设计与建设的管理、项目团队建设与激励等方面坚实的理论基 础和较宽广的知识面; ●熟悉项目管理在国内外的发展过程、现状和趋势。 2.能力目标 ●利用项目工具进行项目工作分解的能力; ●熟练使用项目管理软件进行项目管理的能力; ●运用项目管理九大知识领域的观点和理论解释项目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运用项目管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沟通手段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与项目相关人相关 的具体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 ●养成良好的遵守规则、按规则办事的职业道德。 ●具有团队协作能力和自律能力; ●具有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形成利用项目管理基本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 ●树立企业管理的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形成正确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和认真、 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参考学时 36学时。 (四)课程学分 2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标准

《物流管理综合实训》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仓储与配送实务 课程代码:mj3131 建议课时数:48学分:3 适用专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 1.前言 1.1课程的性质 该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属于专业综合课程,开设在第五学期。主要是对全部所学专业课程进行综合实践训练,并对典型职业岗位的核心技能进行强化训练。课程内容主要含盖仓储与配送岗位实训。同时也是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管理类专业的选修课程。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是前各学期专业方向的主干课程,如仓配与配送管理、运输管理实务、采购管理、供应链管理。后续课程是第六学期到企业的毕业顶岗实习。 课程直接为培养学生的物流仓储与配送管理能力服务,同时为学生的上岗实习教学奠定基础。 课程坚持能力本位,理论与实训相结合,以物流仓储与配送管理基本技能培养为主线展开教学。 1.2设计思路 《物流管理综合实训》定位于服务于无锡商贸经济发展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决定了其课程设计必然是基于区域物流行业企业的工作过程,按项目来组织课程,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和组织单元内容。课程内容反映完成工作傻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工作任务以岗位及其操作程序为逻辑展开。 2.课程目标 2.1职业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管理的内容做安全管理工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升职业道德素质(2)能够运用各种设备知识认识与了解仓库和自动化仓库的各种设备操作操作能力(3)熟练操作条码制作与识别设备的能力及操作RFID设备的能力 (4)手动搬运设备及各种非机动车辆的操作能力,机动车辆的识别能力 (5)熟练进行仓储配送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资料的输入、维护操作能力

(6)使用WMS及配合无线手持终端设备进行全自动立体化仓库入库操作的能力 (7)入库商品的验收与处理能力 (8)托盘识别与使用堆垛、托盘装卸与搬运操作、托盘货物堆垛能力。 (9)使用半自动托盘缠绕机对托盘化货物进行加固操作的能力 (10)入库商品理货操作及根据商品的特征选择货架和货位,进行堆存堆垛操作能力(11)各种典型商品的堆放与储存及仓库温湿度的控制和货物的防损、防腐、防霉操作能力 (12)仓库商品盘点作业能力及仓库成本核算与分析能力 (13)使用WMS及配合无线手持终端设备进行全自动立体化仓库出库操作的能力(14)使用WMS进行摘果式电子拣货及使用WMS进行播种式电子拣货操作能力(15)能够运用补货策略进行各货位的补货操作能力 (16)商品包装操作、手工打包机械操作、半自动打包机打包操作能力 (17)配送中必各种形式订单的处理操作能力,配送中心各种单证的填制、修改、输出操作能力 (18)能够根据订单要求,进行配送线路设计的能力 (19)货物配货计划编制及货物装车积载操作能力 (20)给校园客户实施配送作业进行运输、调度、跟踪操作能力 2.2知识目标 (1)6S管理的内容和6S管理活动的推介方法 (2)容器类、货架类、分拣机、输送机类设备知识 (3)条形码制作,识别与输出设备知识、无线识别设备的知识 (4)各种小型手动搬动设备知识与操作要求,各种运输车辆的知识。 (5)仓储配送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知识 (6)WMS入库流程操作步骤,无线手持终端设备使用知识,堆垛机工作步骤 (7)商品入库验收的步骤,验收进出现各种货物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处理知识 (8)托盘知识及托盘成组方法知识,卸与搬运作业流程知识,叉车操作知识 (9)半自动托盘缠绕机操作规程知识 (10)入库商品理货操作理货操作流程,货架与货位知识,堆存堆垛操作知识 (11)各种货物堆放的方法,温湿度的控制方法,防锈、防腐、防霉处理技术 (12)仓库盘点知识,成本核算与分析知识,WMS成本核算与分析功能的知识

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标准

《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现代企业管理学分:3 课程代码:学时:52 先修课程:管理学基础后续课程:市场营销、财务管理 适用专业:营销与策划编制人:唐研 审核人:张耀星制订时间:2010年4月 12日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我校营销与策划专业的职业群基础技能类必修课之一,课程内容包括管理基础知识、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经营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企业文化等内容模块。本课程开设在第一学期,旨在让学生首先对企业职能和工作内容有一个整体认识,从而为学生的未来职业群奠定基础。 具体来看,通过现代企业管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什么是现代企业、管理,了解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战略管理、市场经营战略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企业文化的功能和主要工作内容,了解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些最基本的知识;为学生以后走入社会,进行管理和实践活动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必要的实践基础。 三、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设计 1、能力目标: (1)通过管理基础知识学习,会用管理知识分析、解释企业的管理活动(2)通过现代企业的学习,会区分什么是企业,会辨别企业类型,会分析和解释企业管理的功能。 (3)通过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学习,会分析、解释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流程及各环节的重点。 (4)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的学习,会区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模块和基础工作,会分析和解释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5)通过市场营销管理的学习,会进行初步的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会根据企业的环境信息匹配市场营销战略。 (6)通过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的学习,会区分企业生产流程,会区分企业管理中质量管理的效能。 (7)通过财务管理的学习,会初步分析企业财务营运优劣。 (8)通过企业文化的学习,会用企业文化的三个层面进行企业文化分析,会初步设计企业文化建设的流程。 2、知识目标: (1)管理基础知识: 掌握管理的含义、基本特点,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层次和角色,简单了解管理理论的发展; (2)现代企业制度:掌握企业的概念和特点,企业的类型;掌握企业管理的概念、性质和职能,掌握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含义和特点,我 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组织形式,了解企业管理的发展; (3)企业经营战略管理:掌握企业经营战略及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概念、企业经营战略的特点、经营战略管理的流程。熟悉企业制定经 营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人力资源管理:掌握人力资源及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实践模块。了解工作分析和岗位评价的目的、流程。(5)市场营销管理::掌握市场、市场营销的概念和功能,消费者市场及消费者行为模式,掌握目标市场营销和竞争性的市场营销战略类 型,掌握市场营销组织策略类型,了解市场营销观念。 (6)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了解生产管理的内容、生产过程组织、生产作业计划。掌握质量、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了解质量管理的产生和 发展,质量管理常用的统计方法。 (7)财物管理:掌握财务管理的概念,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财务分析指标,了解财务控制的历史演变和特点。 (8)企业文化:掌握企业文化的概念、主要特征和功能,企业文化的核心,掌握企业文化建设的程序,掌握企业形象设计及其途径,了解 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管理道德。

配送管理实务课件——教案

第 1 次课教案 2008年3 月3 日星期一 章节:第一章配送中心概述§1-1配送中心的基本概念 教学任务: 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配送中心和物流中心的运作,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有答题的概念。 重点、难点: 配送中心和物流中心的区别 教学内容提要: 一、海尔公司的物流发展——物流服务的发展,物流中心的发展 二、盐业配送中心简单介绍 三、大连集龙物流中心介绍 四、中国邮政邮件处理中心;中国烟草 五、配送中心和物流中心的区别 复习思考题、作业: 课后小结:

第 2 次课教案 2008年3 月5 日星期三 章节:第一章配送中心概述 §1-1配送中心的基本概念§1-2配送中心的地位及功能 教学任务: 通过本节学习,了解配送的发展历史及配送的一些相关概念;了解配送中心产生的背景及相关的一些概念。深刻理解配送中心在经济领域中的重要地位; 重点、难点: 配送的概念;配送中心产生的背景;配送中心的概念; 教学内容提要: §1-1配送中心的基本概念 一、配送制的出现及发展 二、配送中心产生的背景 三、配送中心的定义 §1-2配送中心的地位及功能 一、配送中心的地位 二、配送中心的功能 采购功能;储存功能;分拣功能;分装功能;集散功能;加工功能;信息功能;复习思考题、作业: 课后小结:

第 3 次课教案 2008年 3 月10 日星期一章节:§1-3 配送中心的类型 教学任务: 熟悉配送中心的基本类型; 掌握配送中心的各项功能。 重点、难点: 配送中心的基本类型;配送中心的各项功能 教学内容提要: 一、综合配送中心; 1、区域配送中心 2、城市配送中心 3、储存配送中心 4、流通配送中心 二专业配送中心 1、供应配送中心 2、销售配送中心 3、加工配送中心 三、特殊配送中心 复习思考题、作业: 思考P15页的案例,回答案例思考题 课后小结:

电子商务物流课程标准

大连电子学校 《电子商务物流》课程标准 一、基本信息 二、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物流一直是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问题,《电子商务物流与实务》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能力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熟练地、系统地掌握现代物流管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相关方法和技能,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从事电子商务工作打好基础。 (二)设计思路 根据课程设计理念,我们确立《电子商务物流与实务》课程的设计思路:以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管理相关工作岗位的任职要求和职业能力为导向,以物流企业的电子商务管理相关工作岗位的任职要求和职业能力为拓展,彻底打破原有的理论教学体系,建立工学结合教学体系,突出课程的应用性、实践性和操作性。培育学生具备电子商务企业物流管理6R职业素养,电子商务企业物流管理6R(Right Product,Right Time,Right Quantity,Right Quality,Right Status,Right Place)要求是指正确的产品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按照正确的数量、正确的质量和正确的状态送到正确的地点,并实现总成本最小。一流的员工来自一流的职业素养,我们重点培育学生具备物流管理6R服务规范的职业素养,处处以成本为核心做好物流管理,爱岗敬业,为企业创造利润,为自己赢得机会。 三、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总体目标 通过任务驱动型的项目活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专业技能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掌握物流运输管理的基本知识与物流运输作业与管理的基本技能,初步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课程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团队意识,及其环保、节能和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各专门化方面的职业能力,并通过理论、实训、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边讲边学,结合不同运输方式拓展情景教学的作用空间,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具有物流运输管理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型电子商务物流专门人才,以适应市场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1)英语的灵活应用能力、理解与表达能力;

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标准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 二、适用专业 中高职衔接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 三、课程性质 专业核心课程、项目课程、学科课程、技能训练课程 四、课程设计 本课程是物流管理、生产运作管理、企业管理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课程。本课程是为中高职衔接物流管理专业二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的特点体现在具有较强的实务性和操作性,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 针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结合行业发展的特点,本课程以“必需、够用、实用”为度,引入“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从应用出发,理论联系实际,避免不必要的理论探讨和阐述,强化了实用性和实践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注重了知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以及与企业实际的贴近,容上吸收了企业的先进的采购与供应管理的实践经验,以适应教学中对实训教学以及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课程教学容分为八个模块,容包括:认识采购、制订采购计划、报价选择与供应价格、采购与供应管理战略、采购计划及请购单的编制、报价选择与供应价格、供应商管理、采购谈判、采购合同、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控制、采购控制技术等容,每个模块安排有“案例分析”、“课后

思考练习”、“课后实训”等栏目。 五、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在掌握必备的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熟悉我国供应市场,了解典型的采购组织、作业流程、采购管理工作的相关方法,知会各采购环节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全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与运用能力为核心,重点培训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六、参考学时与学分 72学时/4学分 七、课程结构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标准ok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课程学分制定人修订人合作企业 0310611 3 季金震 季金震 中储南京分公司 适用专业 总学时 制定时间 修订时间 审核部门 物流管理 54 2009.05 2011.09 管理专业委员会 1.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

( 1.1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在开设《运输管理实务》课程之后的一门重要的专 业必修课程。“配送”与“运输”、“仓储”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框架中三足鼎立, 同时也是物流行业主要职业岗位的技能框架基础。该课程是以掌握配送的基本运作模 式与方法,按照用户的需要,有效、合理地开展物流配送活动,不断提高物流服务水 平与物流配送效率,降低物流配送成本,是物流企业特别是物流配送企业从业人员必 须具备的重要职业技能。 《配送管理与实务》课程理论抽象,但实用性强,需要教师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 使理论现实化,问题表面化,化复杂为简单,使学生掌握其基本要求和操作技能,便 于良好地开展实际工作。 1.2 设计思路 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课程内容 在广泛进行社会与企业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确定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 对物流配送企业从业人员工作职责进行划分,将配送职业划分为相应的工作岗位,确 定职业岗位所应具备的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及知识要求;将能力和知识要求转化为教 学模块(项目);将与配送相关的八个教学项目结合在一起,形成《配送管理实务》课 程。 根据配送中心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流程确定其内容的前后顺序,同时考虑学生在学习 过程中认知的心理顺序,将八个教学项目进行横向与纵向组合,模块一即项目一;模 块二即项目二到七;模块三即项目八形成三级纵向,模块二的项目二到项目七形成横 向;教学模块的组合遵循横行组织为主,纵向组织为辅的原则。通过垂直方向逻辑顺 序的叠加确定职业能力的深度,通过水平横向组合确定职业能力的广度。 因为课程内容主要针对配送中心实际而具体的工作任务,因此,具有明显的职业导 向性和确定的目标,具有较强的过程属性。根据这一特点,课程主要解决“怎样做” 经 验)和“怎样做更好”(策略)的问题。在课程内容的设计方面,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 来传授相关的课程内容,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 性知识为辅,以配送作业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 理的理解为辅。 2.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起着组织者与协调人

专业核心课课程标准--仓储与配送管理

《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仓储与配送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是为培养物流仓储与配送管理人员所设置的具有实战性质的专业核心课,其主要任务是综合运用仓储与配送管理的知识和技能进行仓储与配送管理,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仓储与配送管理,了解完整的仓储与配送流程,学会对仓储与配送的业务流程操作以及管理,实现对仓储与配送管理相关岗位的对接。 二、课程目标 《仓储与配送管理》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在完成本课程之时,掌握能胜任第三方物流企业或制造企业、商品流通企业中仓储、配送管理部门职业工作的专业能力---学生应当能够合作或独立地进行货物商品方面的收发货、出入库、集拼和分拨、盘点与保管、配送业务等工作。最终养成胜任第三方物流企业或制造

企业、商品流通企业中仓储部门职业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 1、知识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仓库的基本概念,掌握仓储的作用,仓储在物流中的低位,理解仓储的功能; (2)了解仓库及其结构,掌握仓库的布局,了解仓库的基本设施,用途和适用原则;具有仓储经营的理念,掌握基本经 营方法,了解仓储可开发的经营项目; (3)了解仓储商务的内容,明确仓储上午工作的重要性,掌握仓储的合同业务和当事人的责任划分,掌握仓单的签发、 功能及仓单业务; (4)掌握仓库保管的入库、理货、堆存、保管、出库、装卸搬运等整个作业过程,熟悉仓库保管的操作方法、作业要求、管理方式和要求,以及所需办理的手续; (5)了解仓储所能开展流通加工的项目,掌握库存的含义和分类,了解仓库的功能及库存合理化的内容,掌握库存控制 的方法,熟悉现代物流管理技术; (6)了解商品养护的方法,了解仓储配送的安全问题,掌握仓储配送中商品的养护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7)掌握配送的基本概念及配送业务在物流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和低位,了解配送的要素和配送作业组织模式,能够对配

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标准

《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运输管理实务》是物理管理专业的职业技术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可满足物流行业企业对物流运营管理人才在货物运输组织与管理业务岗位上任职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等要求。以研究货物高效位移为首要任务,利用现代物流设施设备来实现最经济的商品输送活动并把握规律性的应用科学。该课程的前续课程包括《物流管理基础》、《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电子商务》等课程,后续课程包括《快递业务管理》、《物流营销与客户服务》等课程。 1.2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在内容安排与设计上倡导建构主义的知识观,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整合理论课程、强化技能训练,突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多个来自物流实践中的案例分析加强学生独立思考与学习能力的锻炼。在课程总体结构的设计上,遵循过程导向的课程观,按照物流企业运输活动的实际流程展开。通过完成各个实训项目,逐渐树立过程意识、成果意识和质量意识。 1.3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总设计思路:在分析企业运输管理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基础上确定课程目标;根据物流运输业务完成的需要构建课程工作任务;通过项目和任务训练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 本课程以不同运输方式承担的运输业务为载体设计工作任务,内容包括:公路货物运输、铁路货物运输、航空货物运输、多式联运以及配送业务管理。以每项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并以业务流程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从该项业务的准备货委托开始,到货物交付结束。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让学生在职业情景中模拟托运方、代理人与承运方等不同角色学习业务操作,并通过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方式练就相关能力。

物流配送管理课程标准

《配送管理》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配送管理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课程代码:授课对象:物流专业 学分: 3.0 先修课:物流管理概论 学时: 72 后续课:供应链管理 制定人:苗壮制定时间:2011.5 二、课程性质 《配送管理》是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配送中心管理与运作的基本理论与实践。使学生熟练地运用配送中心管理与运作的理论完成配送中心企业整个业务操作过程,达到我国物流配送中心企业对配送中心管理与运作专业人才的相关要求。 课程教学中做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理论知识联系配送中心企业实际工作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课程符合对高职学生的要求。其功能在于培养学生具备配送中心管理与运作的基本知识,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本课程的重点是配送中心的功能的理解和运用,学会备货管理、分拣管理、配送与流通加工、包装管理、存储管理、装卸搬运管理、送货管理、退货管理和配送中心信息系统管理等操作。 三、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设计 (1)能力目标 总体目标:配送中心是物流配送网络中的枢纽,也是流通领域实施供应链管理的重要设施之一。配送中心由于投资巨大,营运过程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其规划设计和管理系统动作的好坏对物流配送效益有很大的影响。 配送中心在物流运作过程中能对运输、保管、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订单处理、集中分货、开箱拆零、拆包分装、入库登记、库存管理、统计管理、统计查询、拣选、分类、盘点和编制报表等各项工作进行现代化的统一管理,并实施有效的运营。 配送中心在物流业中作用极大,加速了商品流通,减少了商品损耗、降低了流通成本,提高了库存周转率,降低了超市连锁系统的采购、验货和入库的费用,减少了仓库面积,节约了土地面积、人力和财力,提高了经营灵活性和工作效率。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标准.docx

-WORD格式 -- 可编辑 -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适用专业:2019 级物流管理专业 学时: 52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一、课程性质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是一门专门研究供应链下采购管理的基本理论、运作流程和管理规范的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应用学科。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采购相应知识,并具有独立采购运作能力,达到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要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采购岗位职业能力、职业道德素养及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采购作业的流程,采购管理的组织,供应商管理,采购价格与谈判,采购绩效评估、供应链下的采购发展等知识和实际应用,以便学生将来在实际中可以以理论指导采购实务。 二、课程培养目标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了解供应链的含义、结构模型,供应链中采购管理的价值,供应链下采购模式的发展;掌握采购管理的基础理论,采购作业流程,采购谈判,供应商管理和采购绩效评估等内容,使学生对采购的组织管理、操作过程和技巧、绩效评估等有系统的认识。 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同时通过讨论课和实验课,加深对采购有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加深对采购实务的理解和方法的运用。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一)先修课程 物流管理 (二)后续课程 仓储与库存管理 四、课程内容标准和要求 --

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素质。 教学主要内容 模块 任务一掌握采购的概念与范围项目一、任务二认识采购的地位与作用认识采任务三明确采购的要求与基本 任务 购工作 任务四熟悉采购的模式与分类 项目二、任务一设置采购机构 组建采任务二组建采购队伍 购机构任务三制定采购管理制度 学习目标 学 能力要求 时1、掌握采购的概念与范围; 1、了解采购的内涵与外 延; 2、认识采购的地位与作用; 2、学会采购任务的落实; 3、明确采购的要求与基本任 3、掌握采购模式的确立 4 务; 与种类的划分; 4、熟悉采购的模式与分类。 4、熟悉采购的基本理论 知识。 1、了解采购机构设置的影响1、树立采购人员具备的 因素;思想观念; 2、掌握采购机构的内部设置;2、学会采购组织管理层 3、掌握采购人员应具备的综次及隶属关系构架; 6合素质;3、学会采购人员招聘与 4、掌握采购管理制度建设的培训的方法; 范围。4、懂得采购管理制度的 制定与维护。 1、熟悉采购计划人员的 任务一做好编制采购计划的前 项目三、期准备工作 编制采任务二编制不同类型的采购计购计划划 任务三掌握采购决策 项目四、任务一划分供应商类型选择与任务二开发供应商 管理供任务三供应商关系管理 应商任务四评估与优化供应商 项目五、 采购合 任务一签订 采购合同 同的谈 任务二履行 采购合同 判与签 任务三采购 合同实例 约 任务一建立采购绩效考核指 标 项目六、 任务二确定采 购绩效考核内容 考评采任务三构建采购绩效 评估系统 购绩效任务四考评 采购工作绩 效任务五考 核供应商合 作绩效

物流单证实务课程标准

《物流单证》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物流单证 适用专业:物流服务与管理 1.前言 1.1课程的性质 《物流单证》课程是物流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以物流单证竞赛为目标,主要包括仓储、运输单证和国际货代单证。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基本掌握仓储、运输和国际货代业务的各种单证的填制、审核和修正。 1.2设计思路 遵循“课程为专业服务,专业为人才培养服务”的思路,本课程在设计上,紧密结合物流管理专业在物流流程剖析及物流管理岗位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的成果,来精心选取教学内容,并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以增强课程的实用性,针对性。 在讲授具体内容之前,先通过情境导入的方式,引出教学内容。结合教学内容组织了相关的案例,使教学内容和案例互为补充,既增加了趣味性,又丰富了教学内容,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在日常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在课堂上尽量的做到师生互动,以提高教学效果。并根据教学情况,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小组交流等方式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把理论教学与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本课程的总学时数为36课时、学分数为2分。 2.课程目标 2.1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解决的能力; 2.2知识目标 1、掌握仓储单证的性质、作用、流转程序及相关单证的填制; 2、掌握运输单证的性质、作用、流转程序及相关单证的填制; 3、掌握国际货代单证的性质、作用、流转程序及相关单证的填制。

2.3素质目标 1、养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德; 2、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 3、使学生初步运用物流相关专业技能,解决企业的某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调研能力、 分析研究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3.课程内容和要求 4.教学活动参考设计

(完整word版)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标准

《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仓储管理实务》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物流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因为不论是第三方物流还是企业物流,仓储活动都是核心活动,它沟通采购、运输与配送等相关重要物流活动,是生产活动的重要节点,也是保证物品需求的重要据点。它前接《采购管理》、《运输管理》,后续《配送管理与应用》等课程,是物流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主干专业课。 《仓储管理实务》作用在于培养学生具有仓储经营管理能力、仓储设施设备操作能力、仓库保管作业能力等多种岗位职业能力,达到本专业高职学生应具备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并获得仓储职业资格证书考证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仓储岗位职业能力、职业道德素养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物流管理专业高职学生的顺利就业打下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1.基于仓储与配送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 2.工学结合的理念 3.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理念 4.注重学生能动性的理念 5.注重学生技能培养的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1.市场需求研究 通过对山西地区物流的发展研究确立了市场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从而确定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企业岗位需求研究 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对相关物流企业的研究确定了物流公司岗位分布,确定了《仓储管理实务》课程培养的技能方向。 3.学情研究

学习本门课程之前,物流专业学生已经学习了《物流学基础》《物流信息技术》《商品知识》等课程,掌握了有关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软件操作能力,并对物流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些都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在本门课的教学中,我们还充分考虑了相关课程之间的联系。对部分知识重叠的章节,有选择的进行取舍。在教材建设上,以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仓储管理实务》为基础,本着“必须、够用”的原则,同时为了避免与其他课程的重复章节,对原教材内容进行了删减与合并。为达到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目标,该教材与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教材相结合,增添了许多新的知识和技能,如仓库规划设计、自动化仓库操作等内容。同时为提高学生动手能力,针对仓储配送作业的各个环节,加大了实训课程的学时比重,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时间和相应的技术指导,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色。 为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物流方面的知识,我们采取,一方面通过请专家教授进行讲座使学生了解物流现状及前沿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校外参观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学生之间交流所学心得体会,了解自己所学知识的不足,从而更能有的放矢的进行后续学习。 4.课程设计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邀请行业专家对物流管理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本课程的工作任务和课程内容。根据物流管理专业所涉及到的仓储管理教学管理基础知识内容,分解成若干教学活动,在仓储管理实训和校内实习和校外顶岗实习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整个课程内容以够用为度。 由于课程内容主要针对实际而具体的工作任务,因此,具有明显的职业导向性和确定的目标,具有较强的过程属性。根据这一特点,课程主要解决“怎样做”(经验)和“怎样做更好”(策略)的问题。在课程内容的设计方面,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来传授相关的课程内容,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以过程性操

配送作业管理课程标准

《配送作业管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 (一)课程性质 《配送作业管理》是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配送作业管理的基本理论,训练学生在现代化信息技术下,快速集货、拣选、配装、送货的能力,最大限度满足客户多品种、小批量购买的需求,为后续课程及顶岗实习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课程定位 配送作业管理是物流管理工作的核心业务之一,作为一门核心课程,是继《现代物流管理》和《仓储作业管理》课程之后,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并参加一定时间的实习,使学生掌握配送环节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掌握物资配送的方法,并将其运用到配送管理的实践中去,以保证物资在配送中质量完整、数量无损,并且能把物质在恰当的时间送到恰当的地点。其功能在于培养学生具备配送中心管理与运作的基本知识,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前导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管理学基础、现代物流管理、采购管理实务、仓储作业管理

后续课程:运输管理实务、物流信息管理、供应链管理等课程 (三)课程设计思路 (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课程内容 ( 在广泛进行社会与企业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确定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对物流企业从业人员工作职责进行划分,确定职业岗位所应具备的专项能力;将专项能力转化为教学模块;将与配送相关的七个教学模块结合在一起,形成《配送作业管理》课程。 因为课程内容主要针对配送中心实际而具体的工作任务,因此,具有明显的职业导向性和确定的目标,具有较强的过程属性。根据这一特点,课程主要解决“怎样做”(经验)和“怎样做更好”(策略)的问题。在课程内容的设计方面,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来传授相关的课程内容,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以配送作业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根据配送中心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流程确定课程内容的前后顺序,同时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的心理顺序,将七个模块进行横向与纵向组合,模块一;模块二到模块六;模块七形成三级纵向,模块二到模块六形成横向;通过垂直方向逻辑顺序的叠加确定职业能力的深度,通过水平横向组合确定职业能力的广度。 (2)专业能力与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培养相结合 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等方法能力,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最终解决问题;学生实践活动采取分组进行,每个小组成员既有明确的分工与责任,同时又需要相互之间的密切配合与协作来共同完成工作任务,由此培养学生的有效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社会能力。通过专业能力与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培养相结合,最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由“职业技能”到“职业资格”再到“职业能力”的跨越。 (3)对学生能力进行整体考核 学生的考核以各项目的学习目标为依据,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的考核与评价,坚持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

《物流采购管理》课程标准

《物流采购管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 物流采购管理 二、课程性质、学分、课时 本课程是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主要内容包括:采购的基本知识、采购市场调查与供应商环境分析、采购计划和采购预算、采购控制及采购策略、采购订单与采购合同、采购绩效评估和国际采购。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现代物流高级技工专业。 本课程80学时,计5个学分。(其中理论50学时,实操30学时) 三、课程设计思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物流采购管理中一些基础性的概念和理论观点,目的是通过对这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阐述和拓展,使学生能够掌握现代物流的基本采购知识和技巧,懂得对采购市场进行调查和对供应商环境分析,掌握采购的策略、预算、控制和计划的制定方式,了解采购订单、合同的签订方式,同时了解国际上的物流采购的运作方式。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企业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采购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做出贡献。 四、课程教学目标 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时,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相关的软件、案例分析、模拟实践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采购计划制定、供应商管理、采购实施、采购谈判、采购合同和采购成本控制等采购基础知识和技能。

六、课程考核办法 本课程为学期考试课,采用百分制形式计分。该课程考核内容与所占比重如下表:

七、课程建议 (1)教学建议:教学中应注意引入课程外的案例来辅助教学,将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自己通过有效的方式先去了解相关的知识点,初步感受教学中的内容,此外,通过相关的软件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采购基础知识和技巧。 (2)教材建议:武德春主编,《现代物流仓储与配送》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 八、实训教学资源要求 九、其它说明

《仓储与配送实务》精品课程标准

《仓储与配送实务》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根据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仓储与配送专业方向典型职业活动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分析整合的专业技能(方向)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基础性与实践性,为将来学生工作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仓储与配送的过程及趋势、掌握相关概念和业务流程等基本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对物流业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理解、分析和解决简单仓储与配送过程中发生问题的能力。 二、参考学时 68学时 三、课程教学目标 1.理解仓储的基本概念; 2.会对仓库进行分类; 3.能对仓库进行储位管理; 4.掌握货品堆码的方法; 5.掌握进货入库的作业流程; 6.能根据接单进行拣货和补货作业; 7.能根据出货流程进行货品复核、合流和点货上车作业; 8.能根据客户信息进行车辆调度; 9.能在配送的过程中进行签收、收退和核单作业; 10.掌握返品处理的作业流程; 11.能对仓库货品进行盘点; 12.了解仓库安全知识; 13.会操作物流ERP软件; 14.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五、教学内容与要求

六、教学实施 根据该课程标准,学校在教学实施前,要组织相关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明确课程实施的载体,制定课程实施具体方案,细化考核标准和确定评价方法。 教学中仓储与配送的认知部分可以组织学生到仓储与配送企业实地参观、借助网络进行信息搜集等形式组织教学;仓储与配送基础知识及其功能要素的构成的内容,可以设定学习任务,把学生分成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网络搜集相关信息,学生合作自主完成此部分内容的学习;对于仓储与配送各环节作业等部分的内容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案例分析、播放录像和视频资料、角色分工模拟情境等形式组织教学。 本课程教学可采用模拟情境、实地参观、案例分析、任务驱动、实际操作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了解仓储与配送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在仓储与配送行业工作的职业意识和职业习惯。 七、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考核原则是坚持评价主体、评价过程、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即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相结合。 过程性评价中注重对学生搜集、整理、分析仓储与配送各活动的资料过程与能力的评价,运用所掌握的仓储与配送基本知识分析仓储与配送实际业务过程与能力的评价,同时也要对学生在课堂讨论、实地参观、小组合作等活动中所表现的学习态度、合作意识等方面进行评价。 结果性评价可以采用笔试、案例分析、调查报告、课业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