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1.4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
精品优化方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

地理精品教学资料2019.5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知识点一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含义[学生用书P19]1.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地域文化:指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
[温馨提示]地域文化表现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建筑、生产工具、服饰、饮食、语言等,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深远。
【思考】1.荷兰风车、内蒙古那达慕大会、墨西哥玛雅古迹、瀑布是否属于文化现象?提示:荷兰风车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那达慕大会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墨西哥玛雅古迹在古代属于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现在侧重于精神财富,以上三项都属于文化现象。
瀑布不是人类创造的,不属于文化现象。
2.伊斯兰教徒不吃猪肉,在斋月日出之后,日落之前不能吃喝;有些佛教徒不吃荤;印度教徒不吃牛肉,而且以上宗教建筑风格不同。
这些习俗和建筑风格可以称为什么?提示:地域文化。
材料一文化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形成于一定的地域中,地理环境是文化的形成基础。
地理环境为人类活动提供场所空间、生产和生活资料,还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源泉。
材料二四合院结构示意图。
四合院是我国华北地区一种传统的住宅建筑形式。
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山东、山西、陕西等华北地区,其中以北京最为典型。
四合院是一种四面有房屋、中间有院子的住宅结构,其规模有大有小,小型四合院只有一进院子,大者有二三进和东西跨院,有的还有后花园。
四合院由围墙封闭成矩形,房屋建筑按南北轴线对称排列。
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上,门朝南开;有的大门前后有影壁,进门左转进入前院,院子南侧为倒座,旧时为佣人的住处。
经垂花门进入中心庭院,分布在中轴线上坐北朝南的正房,也叫上房,为主人起居室和卧室,一般为一明一暗。
中间为堂屋,是家庭住房的中枢,也是接待客人和家人相聚的地方,两边为卧室。
正房的前方左右两侧为厢房,也叫下房、配房,一般用作书房、餐室或晚辈住房。
正房与厢房之间有回廊相连。
结合材料探究:(1)某地域内的文化景观是当地________的指示物。
高一地理1.4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新人教版

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术1.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
2.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和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3.搜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域人口的文化不同。
(二)进程与方式1.通过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培育学生分析实例的能力。
2.通过搜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域人口的文化不同,培育学生查找、搜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阅读教材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选录”,使学生了解我国有关法律,进行法制教育。
2.通过学习中国文化与人口,宏扬我国悠长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外文化对人口的影响难点:一、文化的横向与纵向的对比二、不同文化产生的社会本源【教学进程与方式】师:在上一节课里,咱们学习了人口迁移,接下来,请同窗们回答,引发人口迁移的因素在哪一些?生:自然生态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师:对,咱们讲到社会文化因素中的文化要素会引发人口迁移,咱们思考一下,文化因素除对人口迁移有影响外,还会对人口的那些方面有影响呢?学生讨论:课堂出现讨论的声音师:接下来,咱们就进入今天的新课《地域文化与人口》,来讨论一下,文化对人口方方面面的影响。
师:书写题目地域文化与人口【点评】这种导入虽然没有新颖性,可是对于利用新课的导入去考察学生对上一环节的掌握情况,个人感觉仍是有必要的,而且这样的导入,感觉没有拖泥带水,比较自然的将内容过渡到所要学习的环节。
【教学新课1】--概念辨析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一下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和区别,然后作以下补充:不同的地域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如东方文化、西方文化等等,而不同的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同。
师:此刻咱们就来比较一下,中西方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存在着哪些不同性。
投影:发达国家目前的人口自然增加率和中国当前人口自然增加率对比发达国家和中国人口诞生率对比师:这组数听说明了什么问题生:说明了中国的人口自然增加率高于发达国家,中国的人口诞生率也大大的高于发达国家师:对,咱们知道造成诞生率不同的原因有很多种,此刻咱们从文化方面入手,来探讨中西方文化对诞生率的影响。
湘教版必修二1.4地域文化与人口导学案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学习目的] 1.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
2.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和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3.理解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
一、文化背景与人口1.文化:人类在社会历史开展过程中所创造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总和。
2.地域文化: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____________现象。
3.婚俗对出生率的影响:(1)初婚年龄①开展中国家:初婚年龄____________→妇女生育年龄提早→________________延长、亲子年龄差距缩短→加快了人口的增长。
②兴旺国家:晚婚乃至不婚、不育→________人口的出生率。
(2)婚姻稳定程度:许多西方国家婚姻关系不够稳定,________较高,再婚现象较多,一般会____________。
4.宗教对人口开展的影响:扩大权力→一般不反对____________→高出生率。
考虑晚婚的风俗对人口自然增长有何影响?二、中国文化与人口1.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如今________、职业选择、____________等方面。
2.变化⎩⎪⎨⎪⎧ 从早婚早育→ 从多育多子→ 从“学而优那么仕〞→“ 〞从安土重迁→“四海为家〞判断1.地域文化的形成既有长时期的开展过程,又具有相对稳定性。
( )2.中国古代“学而优那么仕〞,其中“仕〞指工人。
()3.在当代社会,“多子多福〞属于婚俗新观念。
()4.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的变化会促进文化交流。
()探究点一文化背景与人口结合以下材料,探究以下问题。
材料一在日本、德国以及一些工业大国,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推崇少生或者晚育,甚至有人还不准备生育,导致其人口增长率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
材料二2021年的统计结果显示,世界上离婚率最高的国家是美国。
调查显示,有孩子的夫妻的离婚率要比没有孩子的夫妻低,社会学家们认为没有孩子是很多夫妻离婚的原因之一,至少有66%的离异家庭是没有孩子的。
高中地理《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3 湘教版必修2

迁移应用1、请举例说明宗教对人口分布、人口迁移的影响。
(主要在宗教成分比较复杂、宗教冲突比较严重的地区影响较大,如西亚的巴勒斯坦地区、南亚的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由于宗教和领土争端,引起人口大量迁移,从而影响到人口的分布。
)2、“活动”:“晚婚的爱尔兰妇女”(课件展示)爱尔兰概况国名:爱尔兰(Ireland)独立日:12月6日(1921年)国庆日:3月17日(圣帕特里克日)>>>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
从左至右由绿、白、橙三个平行相等的竖长方形组成。
绿色代表信仰天主教的爱尔兰人,也象征爱尔兰的绿色宝岛;橙色代表新教及其信徒,这一颜色还取意于奥伦治·拿骚宫的色彩,也表示尊贵和财富;白色象征天主教徒和新教派教徒之间永久休战、团结友爱,还象征对光明、自由、民主与和平的追求。
国徽:为盾徽。
天蓝色的盾面上绘有金黄色的竖琴。
蓝色象征大海和天空,竖琴为爱尔兰人民喜爱的“天使之琴”。
国花:萨姆劳克花(白三叶草)国鸟:蛎鹬国家政要:总统玛丽·麦卡利斯 (Mary Mcaleese),1997年10月当选,11月宣誓就职;总理伯蒂·埃亨 (Bertie Ahern),1997年6月任职。
自然地理:面积70282平方公里。
位于欧洲西部的爱尔兰岛中南部。
西濒大西洋,东北与英国的北爱尔兰接壤,东隔爱尔兰海与英国相望。
海岸线长3169公里。
中部是丘陵和平原,沿海多为高地。
最长的河流香农河长约370公里。
最大的湖泊为科里布湖(168平方公里)。
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爱尔兰素有“翡翠岛国”之称。
人口:392万(2002年)。
绝大部分为爱尔兰人。
官方语言为爱尔兰语和英语。
居民91.6%信奉罗马天主教,其他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等。
首都:都柏林(Dublin),人口112万(2002年)。
行政区划:全国分为26个郡和4个郡级市及7个非郡级市。
郡下设市区和镇。
26个郡为:卡洛、卡文、克莱尔、科克、多尼戈尔、都柏林、戈尔韦、凯里、基尔代尔、基尔肯尼、莱伊什、利特里姆、利默里克、朗福德、劳斯、梅奥、米斯、莫纳亨、奥法利、罗斯康芒、斯莱戈、蒂珀雷里、沃特福德、韦斯特米斯、韦克斯福德、威克洛。
高中地理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 湘教版必修2

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一、读课标,找方向。
1 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
2 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和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二、读课文,找知识点。
1、文化和地域文化文化: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和的总和。
地域文化:一定长时间形成的特定现象。
[自主探究] 举例说明文化和地域文化(如国家的、地域的、民族的等等)★2、外国文化与人口(1)在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种族和民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这些差异对于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像、对人口发展的影响最大。
(2)婚俗影响,主要表现在和。
(3)发展中国家:初婚年龄,出生率;婚姻关系,出生率。
发达国家:初婚年龄,出生率;婚姻关系,出生率。
(4)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为了扩大势力,世界上的宗教一般不反对。
[合作探究1]1 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2 婚俗对出生率的影响有哪些?2 欧洲信奉基督教,为何出生率最低?★3、中国文化与人口(1)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和等方面。
(2)生育方面表现为:从到;从到。
职业选择表现为:从到。
人口流动表现为:从到。
[合作探究2]1 举例说明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2 中国传统的生育观表现在哪些方面?形成此观念的原因是什么?3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对人口有何影响?三.练习巩固。
1.下列事物或现象中不属于文化范畴的是()A梆子 B豫剧 C盆地 D城市2.导致非洲人口出生率高的主要因素是()A 经常发生战乱 B先进的生产方式 C妇女所占的比重小D宗教信仰普遍3.能够影响人口生育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是()A只生一个好 B 男女都一样 C多子多福 D四海为家四.课后作业。
(自主完成“中学第二教材”P13-14的习题)。
1.4地域文化与人口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地理必修二导学案编号:NO.7 编制时间:2011年3月6日教案书写人:1.4《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案【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阅读教材,了解教材相关内容;参考资料和地图册,结合多媒体信息,完成导学案。
2、用彩色笔,把重点、难点和问题标记出来,并做好研讨、展示准备,同时要认真思考,善于提问和总结【教学目标】1、了解的基础上区分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2、在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的前提下,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和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3、通过学习中国文化与人口,弘扬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概念;中国文化与人口。
【预习案】1、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和的总和。
地域文化则是指在的特定文化现象。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都会形成具有和的文化传统,这些文化传统能够对人口的发展持续地产生作用。
2、在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种族和民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这种差异对于人口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婚姻制度对于出生率有较大影响,例如、等。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人口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为了扩大势力,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一般都人口增殖。
3、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等方面。
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发生如下变化:(1)从到;(2)从到;(3)从“”到“”;(4)从安土重迁到“”。
【探究案】探究一:理解并掌握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概念,并辨析以下哪些属于文化范畴:黄山云海、布达拉宫、京剧、未成年人保护法。
探究二:从文化的概念当中可以知道,文化又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你能举例说一说哪些事物或现象表现的是物质文化,哪些事物或现象表现的是精神文化?探究三: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已经载入我国宪法。
从生育的角度来谈一谈从过去到现在,人们的初婚年龄、生育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课堂检测】1、有关地域文化与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地域文化是指一个地区的民族文化。
1.4地域文化与人口

1.4 地域文化与人【学习目标】1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
2了解外国文化中的婚姻、宗教对人口的发展影响。
3.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以及随社会的进步的变化【自主学习】一、文化和地域文化1.文化:人类在①______________过程中所创造的②____________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地域文化:在一定地域③__________形成的④____________现象。
二、文化背景与人口【合作探究1】阅读课本P22“活动”回答下列问题思考1:晚婚对人口的自然增长有何影响?思考2:发达国家还有哪些婚俗文化会对人口的增长产生影响?如何影响?【合作探究2】约85%以上的菲律宾居民信仰天主教,他们认为避孕为不道德的行为,反对节育和堕胎。
近年来菲律宾人口快速增长,自然增长率为2.36%,每年约有170万婴儿出生,按这种速度,菲律宾在未来的30年内人口将增至1.7亿左右,比现在翻一番。
思考1:天主教文化对菲律宾人口自然增长有何影响?思考2:为什么宗教文化中一般都不反对人口的自然增殖?【归纳总结】婚俗和宗教等文化差异对人口发展影响很大,可通过下表对比分析来理解。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婚俗初婚年龄晚婚乃至不婚、不育者较多,人口的低早婚之风盛行,初婚年龄偏低,人口的高婚姻的稳定程度不够稳定,离婚率较高,再婚现象较多,大大降低较稳定,离婚率较低,较高宗教为,一般不反对人口增殖,形成较高的三、中国文化与人口【合作探究3】材料一: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突破50亿,为了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民众对人口问题的特别关注,1990年联合国决定将每年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截至2003年底,中国总人口已近13亿。
材料二:目前,我国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从总体上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文盲率为6.72%,农村小学教育质量还比较底,初中毕业生能进入高中的只有30%,而高中毕业生进入各类大学的则只有30%左右。
1.4_地域文化与人口yong

千里姻缘一线牵
Page 23
探究思考:
活动2: 分析”亲上加亲、女嫁不出村”对人口 的 影响。 ---不利于优生优育
活动3: 婚姻地域范围的扩大,为什么能够提高 人口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
遗传基因 生活环境
Page 24
血缘关系越远,基因(DNA)组成差异 越大, 互补作用越强,则后代的先天素质较 好。 双亲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有利于孩子的 后天教育。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
什么是
“文化”?
Page 2
定义:
•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 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Page 3
荷兰风车
那达慕大会(内蒙古)
1. 以上材料的内容是不是属于文化现象?
玛雅古迹(墨西哥)Page 4菲律宾梯田Page 5
南北差异——农业
小麦 花生
水稻 油菜
南方民居屋顶坡度大, 房檐较长,墙体高,多敞口
南北差异——交通运输
北方以陆路运输为主
南方还可以通过水路 来运输
※ 从以上地区的文化现象看,文化有 存在着地域差异,这种差异现象称为 什么?
地域文化:
一个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 文化现象。
Page 15
一、外国文化与人口
婚 姻
宗 教
文 化 差 异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总结
影响因素 三种模式 人口增长 地域 文化 概念分类 影响因素 人口迁移 合 理 容 量 人口 爆炸 环境的 限制性
地区 人口
5、下图中黑线代表人口死亡率,红线代表了人口出生率,则中间 人口自然增长率 阴影部分代表_______________。 高 高 6、(1)阶段,人口出生率____,人口死亡率_____,人口自然增 极低 长率_____, 这属于__________人口增长模式。 “高-高-低” 现代型 7、(5)阶段,人口增长模式为______,人口年龄结构呈现 缓慢增长 _________型,我国的上海就属于这种类型。 计划生育 8、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大力开展_________工作,目前已基本 过渡型 现代型 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_______向_______的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域文化与人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
.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和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实例的能力。
.通过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查找、收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教材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选录”,使学生了解我国有关法律,进行法制教育。
.通过学习中国文化与人口,弘扬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中外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教学难点]
文化的横向与纵向的对比;不同文化产生的社会根源。
[教学媒体与教具]
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印制作业。
[课时安排]
课时
[讲授过程]
【新课导入】在上一节课里,我们讲到社会文化因素中的文化要素会引起人口迁移,我们思考一下,文化因素除了对人口迁移有影响外,还会对人口的哪些方面有影响呢?(学生讨论)接下来,我们就进入今天的新课《地域文化与人口》,来讨论一下,文化对人口各个方面的影响。
【板书】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
一、概念辨析
【学生阅读】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和区别。
【讲解】不同的地区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如东方文化、西方文化等等,而不同的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具有很大的差异。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中西方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存在着哪些差异性。
【资料分析】投影:发达国家目前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中国当前人口自然增长率对比;发达国家和中国人口出生率对比。
提问:这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说明了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发达国家,中国的人口出生率也大大的高于发达国家。
【点拨】我们知道造成出生率差异的原因有很多种,现在我们从文化方面入手,来探讨中西方文化对出生率的影响。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国的出生率高于西方发达国家?【分组活动】我们从中西方婚姻方面进行对比,思考婚姻因素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
(学生归纳总结)
【板书】二、中外文化对比及对人口的影响
【讲解】通过对比,我们看到,中国的生育年龄要比西方发达国家早,婚姻相对西方来说也要稳定,这些也在客观上造成了,我国的出生率高于西方。
通过同学们进一步的挖掘,我们也认识到,中西方在文化上的差异是造成婚育年龄、婚姻稳定程度的重要因素。
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小小的计算题,计算一下你自己的婚育年龄大概是几岁左右。
(学生展开讨论,学生发言)
【讲解】很高兴看到大家的答案,如果是国家计生委主任看到这个答案的话,我估计他不会再为计划生育担心了(学生笑)虽然大家的答案不一样,但是有一点基本相同,大家基本上将这个年龄定在岁以后,有很多人还将这个年龄划到了岁以后,从婚育年龄上看,你们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学生又笑)我想知道的是,你为什么会给出这样一个答案呢?
(提问部份学生)(学生自由发言)学生的答案可能涉及求学、事业、不想过早有家庭的压力等。
【过渡】在这里,我已经看到我们同学们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文化也正在悄然的经历一场变革,这也正印证了任何事物都是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我们中国的文化也不例外。
接下来,我们就来将中国的古代文化与你们现在所具有的文化特征作一个比较,看看这两种文化对我们国家的人口究竟会产生怎么样的影响。
【板书】三、中国文化与人口
【资料分析】投影“孔雀东南飞”中的一段:“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从这段文字里,大家能看出当时婚姻所具有的特点吗?为什么具有这种特点?这一特点对人口又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学生讨论、回答)当时的结婚年龄比较早,十七岁就已经结婚了。
当时人口少,人均寿命短,劳动力不足。
在当时,早婚有利于劳动力的增加。
【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六条、第十六条有关内容。
【思考】婚姻法里提到的“晚婚”和“计划生育”内容,对我国目前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积极意义吗?
(学生回答)略
【思考】从孔雀东南飞到我国的婚姻法,我国的婚育年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说明了我国的婚育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也说明了中国的文化随着时代发生了变化。
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这段文字里面,我们看到,焦仲卿的母亲要休刘兰芝是说“此妇无礼节”,我想问一下,刘兰芝在哪里失了礼节呢?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原因是刘兰芝没有生育,而在古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失了礼节。
【讲解】对,这是目前比较公认的说法。
现在我们看屏幕。
投影:《十三经注疏》中在“无后为大”下面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从这则材料里,我们看到刘兰芝在当时没有生育,对当时的社会环境来说,的确是失了礼节。
但是看看现在,我们还有这样的观念吗?我们当前又是怎样一种生育观呢?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合作讨论】
材料一:年月日,世界人口突破亿。
为了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民众对人口问题的特别关注,年联合国决定将每年月日定为“世界人口日”。
时至今天,世界人口已达亿。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截至年底,中国总人口已近亿。
材料二:据年人口普查资料,我国大陆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倍多。
但分布的格局极不平衡,人口密度最高的上海是每平方千米人,而西藏每平方千米只有人。
按照胡焕庸线,我国的东南半壁占国土面积的,居住着全国人口的,而西北半壁占的国土只居住着的人口。
这种不平衡的态势更加重了中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
黑河
腾冲
国土57%
人口 5.6%
国土43% 人口94.4%
南海诸岛
胡焕庸线示意图
材料三:目前,我国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从总体上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文盲率为,农村小学教育质量还比较低,初中毕业生能进入高中的只有,而高中毕业生进入各类大学的则只有左右。
我国的大学入学率只有美国和加拿大的。
平均每万人口中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数量,日本是中国的倍,德国是中国的倍。
尽管我国拥有一批世界上优秀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等,但数量极少,人口总体的文化程度(岁及以上人口)年为年,年为年,年为年,年上升为年,只接近小学水平。
阅读以上材料,讨论回答问题。
.上述材料说明了我国人口面临着什么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有无关系?试举例说明。
.你认为目前我国民众的人口观、婚育观和传统观念相比有了哪些变化?
【点拨】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面临的两个主要问题:一是人口数量过多,对环境的压力过大;二是人口的整体素质——特别是文化素质还很低,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
大的差距。
回答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看清题目的要求“材料说明了”,不要离开了这个要求去泛泛谈论我国人口的所有问题。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像浩瀚的海洋,其中既有优良美好需发扬光大的一面,也有迷信落后需扬弃的一面。
特别是在长期生产力非常落后的条件下,人们面对大自然还显得非常渺小,形成了人口、婚育观念,如“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亲上加亲”等等,这些观念对我国的人口增长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人口就没有限制地猛增起来。
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社会经济水平大幅度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就会随着发生变化。
对第题的回答,一定要结合当前生产力水平、社会经济水平及国家政策去分析,只有这样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板书设计】
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
一、概念的区分
、文化
、地域文化
二、中西方文化对比及对人口的影响
、中西方婚姻对人口的影响
、中西方宗教对人口的影响
三、中国文化与人口
、古今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文化是发展的
、对文化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