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
2020_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5湘教版必修2

第一层级
预习情况检查
分小组让学生对预习部分中的教材知识回顾及自主预习检测进行检查;看各小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学生交叉检查预学部分的情况,并进行得分统计,供教师评价参考。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中西方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存在着哪些差异性?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
授课年级
高一
课题
地域文化与人口
课程类型
新授
课时
1
上课日期
授课老师
教学目标
1.了解文化、地域文化的含义,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及产生影响的原因。
2.通过搜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了解外国文化、中国文化的特点,培养查找、收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
3.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深刻理解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PPT展示思维导图构建过程。
总结概括提升
创设
总结
情境
通过框架图对本课进行总结,希望同学们复习的时候头脑里先形成框架,然后再去结合老师课堂讲授的内容来完成对本课的回顾复习。
学生认真倾听,表现出积极的情感体验。
板书设计
一、概念的区分
二、中西方文化对比及对人口的影响
三、中国文化与人口
古今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导学建议
重点
难点
1.明确外国文化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差异及对人口生产的影响。
2.举例说明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主要选用不同的实例,重点分析不同时间和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对人口的影响。首先,引导学生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然后做以下补充:地理学中的文化指与自然相对应的广义的人类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高中地理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 湘教版必修2

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一、读课标,找方向。
1 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
2 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和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二、读课文,找知识点。
1、文化和地域文化文化: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和的总和。
地域文化:一定长时间形成的特定现象。
[自主探究] 举例说明文化和地域文化(如国家的、地域的、民族的等等)★2、外国文化与人口(1)在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种族和民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这些差异对于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像、对人口发展的影响最大。
(2)婚俗影响,主要表现在和。
(3)发展中国家:初婚年龄,出生率;婚姻关系,出生率。
发达国家:初婚年龄,出生率;婚姻关系,出生率。
(4)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为了扩大势力,世界上的宗教一般不反对。
[合作探究1]1 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2 婚俗对出生率的影响有哪些?2 欧洲信奉基督教,为何出生率最低?★3、中国文化与人口(1)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和等方面。
(2)生育方面表现为:从到;从到。
职业选择表现为:从到。
人口流动表现为:从到。
[合作探究2]1 举例说明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2 中国传统的生育观表现在哪些方面?形成此观念的原因是什么?3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对人口有何影响?三.练习巩固。
1.下列事物或现象中不属于文化范畴的是()A梆子 B豫剧 C盆地 D城市2.导致非洲人口出生率高的主要因素是()A 经常发生战乱 B先进的生产方式 C妇女所占的比重小D宗教信仰普遍3.能够影响人口生育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是()A只生一个好 B 男女都一样 C多子多福 D四海为家四.课后作业。
(自主完成“中学第二教材”P13-14的习题)。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 含解析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共1课时)【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城市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自学导引】1。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总和._________则是指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
2.文化差异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很大。
如,发展中国家初婚年龄_______,出生率_______;欧美国家初婚年龄______,出生率_____;为了扩大势力,世界上主要宗教一般支持___________.3.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4.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发生了很大变化。
具体表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表解读】1。
比较南亚与西欧的宗教对人口的影响地域主要宗教人口出生率(高或低)人口自然增长率(高或低)人口迁移情况(迁入或迁出)社会文化对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南亚佛教、伊斯兰教高高迁出早婚早育之风盛行,有多子多福的观念,重视传宗2.比较我国当前婚俗时尚和传统观念的差异.【课堂探究】重点一:如何理解文化差异对人口发展的影响?重点二:如何理解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1.婚育年龄上的变化: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婚,如图甲:2.生育观念上的变化: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3.职业选择上的变化: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 4.人口流动上的变化: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如图乙:【活动点拨】P24活动题:婚姻地域范围扩大一方面能够更好的避免近亲血源关系,另一方面子女可能获得父母双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还有利于文化的扩散和融合,从而提高人口素质.【典例剖析】例1。
我国传统农业社会里,牧民的居住观点是()A。
2020-2021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 第1章第4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 教案

湘教版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设计思路:本节是本单元最后一节,前三节分别介绍了人口的增长、人口的容量和人口的迁移;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发展、人口的迁移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本节教材是对前三节知识的深化和拓展。
教材分析: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地理学対文化的理解是较宽泛的,它包括思想观念、社会组织形式、工艺技术等。
因此,地理学中文化指与自然求相对应的广义的人类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
地域文化则是指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如东亚稻米文化、南业佛教文化、印第安人创造的玛雅文化等。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都会形成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这些具有地域性的文化传统是由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同时,它也能够对人类自身的发展产生作用。
学习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在不同地区,人们对人口问题的看法不同。
如晚婚的爱尔兰妇女,主要受婚俗的影响;我国农村传统上愿意多生孩子,并且愿意要男孩,主要是受传练农业文化的影响;当今大城市的许多年轻人不愿意要孩子或不愿意早要孩子,也是受现代大城市文化的影响。
可见,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地域文化能够对人口的发展持续地产生作用。
为加深学生对地域文化与人口的理解,教学中可多让学生收集我国和西方国家在生育观念问题上存在差异的材料,再结合这两个地域不同的入口发展状况,进行比较和讨论,从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人口之同可能存在的关系。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2.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和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3.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
(二)能力目标:1.学会整理、分析材料并获取有效信息,并能合作探究问题;2.通过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实例的能力;3.通过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的人口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查找收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三)情感目标:1.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愉悦;2.阅读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选录”,了解我国有关法律;3.学习中国文化与人口,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

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文综组张建娥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概念。
2.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和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3.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实例的能力。
2.通过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查找,收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阅读教材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选录”,使学生了解我国有关法律,进行法制教育。
2.通过学习中国文化与人口,弘扬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及原因。
教学难点文化的含义,地域文化的形成。
教具准备教师:收集我国和西方欧美国家在生育观念、婚俗、宗教信仰以及对其人口发展影响的相关资料、部分人口数据资料、典型地域文化景观图片等。
制作课件。
学生:调查当地文化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预习新课。
教学方法比较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设备、课件(.ppt)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我国农村传统上愿意多生孩子,并且愿意要男孩,这是受当地传统农业文化的影响。
当今大城市里的年轻人有不少不愿意要孩子或不愿意早要孩子,也是受现代大城市文化的影响。
”师以上文字材料揭示了人口发展受什么因素的影响?生文化传统。
师什么是文化?生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师(总结)地理学关于文化的理解是较宽广的,是指与自然相对应的广义的人类文化。
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课件展示:多媒体播放视频材料“兵马俑”“荷兰风车”师以上材料是不是文化现象?生是。
师从以上两个地区的文化现象看,文化有没有地域差异呢?如果有,这种地区文化的差异现象称为什么?生有。
称为地域文化。
师(精讲)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
如:有人称江南地区为“稻米文化”,称蒙古为“游牧文化”,称美洲印第安人创造的文化为“玛雅文化”等。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学案 湘教版必修

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学习目标】1.知道外国文化中对人口文化的影响。
2.知道中国人口文化发生哪些转变以及转变的原因。
【活动过程】活动一:阅读案例,完成相关活动。
案例一:爱尔兰人口约374.4万,是欧盟中人口密度最小的国际之一,首都都柏林。
早在1926年,爱尔兰妇女的平均婚龄便高达29.1岁,超过了当代提倡晚婚的其他所有国家。
根据1951年的人口普查,50岁女性从未结过婚的占同龄女性的26%,在爱尔兰,由于女性晚婚而少数的孩子,在数量上超过因避孕而少生的孩子。
爱尔兰:爱尔兰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Ireland ),简称爱尔兰,位于欧洲西北部的爱尔兰岛上。
面积7 万平方公里。
人口约400 万,是欧盟中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之一,绝大部分为爱尔兰人。
主要宗教是罗马天主教,天主教徒占全国人口的95%。
爱尔兰语为第一国语,英语为第二国语。
在爱尔兰,大部分人讲英语,贸易合同和函电均用英语。
政府文件同时用英语和爱尔兰语两种文字发展。
货币是爱尔兰镑Irish Pound ,辅币为便土Pence.首都,都柏林(Dublin),主要商业区在南岸,主街奥康纳街宽达50米,为欧洲最宽大最宏伟的街道之一。
案例二:约85%以上的菲律宾居民信仰天主教,他们认为避孕为不道德的行为,反对节育和堕胎。
近年来菲律宾人口快速增长,自然增长率为2.36%,每年约有170万婴儿出生,按这种速度,菲律宾在未来的30年内人口将增至1.7亿左右,比现在翻一番。
1.以上两段文字材料说明了什么?2.哪些文化差异对人口出生率有很大的影响?分别如何影响?案例三:宗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产物,对人口再生产的影响巨大。
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宗教是佛教,其基本教义有“四谛”、“六道轮回”等。
一向鼓吹出家遁世、轻生乐死、厌弃生育,对人口再生产的态度十分消极。
近代以来,在汉族地区,宗教的影响趋于衰微(佛教在生育、孝道等问题上已向儒家思想靠拢),但在少数民族中,宗教仍有影响,如西北地区的伊斯兰教,云南南部的佛教,内蒙古,藏青地区的喇嘛教等。
湘教版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

湘教版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教案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
2.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对人口的阻碍和中国文化对人口的阻碍。
3.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阻碍,培养学生分析实例的能力。
2.通过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查找、收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阅读教材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选录”,使学生了解我国有关法律,进行法制教育。
2.通过学习中国文化与人口,弘扬我国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外文化对人口的阻碍难点:1、文化的横向与纵向的对比2、不同文化产生的社会根源【教学过程与方法】师:在上一节课里,我们学习了人口迁移,接下来,请同学们回答,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在哪一些?生:自然生态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师:对,我们讲到社会文化因素中的文化要素会引起人口迁移,我们摸索一下,文化因素除了对人口迁移有阻碍外,还会对人口的那些方面有阻碍呢?(学生讨论)师:接下来,我们就进入今天的新课《地域文化与人口》,来讨论一下,文化对人口各个方面的阻碍。
师:书写标题地域文化与人口【点评】这种导入尽管没有新颖性,然而关于利用新课的导入去考察学生对上一环节的把握情形,个人觉得依旧有必要的,而且如此的导入,感受没有拖泥带水,比较自然的将内容过渡到所要学习的环节。
【讲授新课1】--概念辨析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一下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和区别,然后作以下补充:不同的地区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如东方文化、西方文化等等,而不同的地域文化对人口的阻碍具有专门大的差异。
师:现在我们就来比较一下,中西方文化对人口进展的阻碍,存在着哪些差异性。
投影:发达国家目前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中国当前人口自然增长率对比发达国家和中国人口出生率对比师:这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生:说明了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发达国家,中国的人口出生率也大大的高于发达国家师:对,我们明白造成出生率差异的缘故有专门多种,现在我们从文化方面入手,来探讨中西方文化对出生率的阻碍。
湘教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学案

【课标】: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自主学习】:
一、欣赏歌曲, 体会不同风格民歌的独特魅力, 感悟什么是文化和地域文化, 完成下列填空。
1.文化: 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和的总和。
材料1: 在中国, 没有哪个地方像温州一样,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里一次又一次成为舆论的焦点, 也没有哪一个地方像温州一样, 有那么多人分布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据不完全统计, 在海外的温州人有40万;在国内创业的则有135万, 占了温州全市常住人口(912.7万)的1/5左右。
材料2: 温州地区人口迁移示意图。
(见课件)
思考: 1.温州的人口迁移与文化背景有何关系?
增长。
【学以致用】(充当时事评论员, 对当前个别人口文化现象进行辨析, 养成以辩证观和发展
观看待问题)
材料: 2019年11月15日, 中央决定放开“单独二胎”, 即一方独生子女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
子。
这是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完善, 是国家人口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
思考: 据你了解, 放开单独二胎政策有何积极意义?你如何看待计划生育政策?
【课堂反思】:
请根据你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试着构建知识网络。
2、对本节课你还存在哪些困惑?(与同学或老师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
2.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和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3.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实例的能力。
2.通过收集资料,对比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查找、收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阅读教材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选录”,使学生了解我国有关法律,进行法制教育。
2.通过学习中国文化与人口,弘扬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外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难点:1、文化的横向与纵向的对比 2、不同文化产生的社会根源【教学过程与方法】
师:在上一节课里,我们学习了人口迁移,接下来,请同学们回答,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在哪一些?
生:自然生态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
师:对,我们讲到社会文化因素中的文化要素会引起人口迁移,我们思考一下,文化因素除了对人口迁移有影响外,还会对人口的那些方面有影响呢?
(学生讨论)
师:接下来,我们就进入今天的新课《地域文化与人口》,来讨论一下,文化对人口各个方面的影响。
师:书写标题地域文化与人口
【点评】这种导入尽管没有新颖性,但是对于利用新课的导入去考察学生对上一环节的掌握情况,个人觉得还是有必要的,而且这样的导入,感觉没有拖泥带水,比较自然的将内容过渡到所要学习的环节。
【讲授新课1】--概念辨析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一下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和区别,然后作以下补充:不同的地区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如东方文化、西方文化等等,而不同的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具有很大的差异。
师:现在我们就来比较一下,中西方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存在着哪些差异性。
投影:发达国家目前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中国当前人口自然增长率对比
发达国家和中国人口出生率对比
师:这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师:大家看这张表格,我们分四组完成这张表格,每一组在完成一个空格的同时,也要讲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给学生分组,并确定各组需要讨论的问题。
学生归纳总结
【点评】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材料的引入,引导学生来分析材料,提高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同时针对中西方人口出生率的现状,在完成简单的对比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造成以上原因的深层次原因。
这个原因的分析,主要通过开放式讨论进行。
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起指导作用,即在学生归纳总结时,加以适时的引导,完善学生的总结。
【讲授新课2】-中外文化对比及对人口的影响
师:刚才我们通过,对比,可以看到,我们中国的生育年龄要比西方发达同家早,婚姻相对西方来说也要稳定,这些也在客观上造成了,我国的出生率高于西方。
通过同学们进一步的挖掘,我们也认识到,中西方在文化上的差异是造成婚育年龄、婚姻稳定程度的重要因素。
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个小小的计算题,计算一下你自己的婚育年龄大概是几岁左右。
学生展开讨论,场面比较活跃。
有学生开始回答。
师:很高兴看到大家的答案,如果是国家计生委主任看到这个答案的话,我估计他不会再为计划生育担心了(学生笑)虽然大家的答案不一样,但是有一点基本相同,大家基本上将这个年龄定在24岁以后,有很多人还将这个年龄划到了28岁以后,从婚育年龄上看,你们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学生又笑)我想知道的是,你为什么会给出这样一个答案呢?
提问部份学生。
(学生自由发言)学生的答案涉及求学、事业、不想过早有家庭的压力等
师:在这里,我已经看到我们同学们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文化也正在悄然的经历一场变革,这也正印证了任何事物都是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我们中国的文化也不例外。
接下来,我们就来将中国的古代文化与你们现在所具有的文化特征作一个比较,看看这两种文化对我们国家的人口究竟会产生怎么样的影响。
转入“中国文化与人口”
【点评】这一过程的教学,在课堂气氛上较为活跃,同时采用开放式发言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
但是,感觉在课堂的调控方面感觉比较吃力,主要是担心学生的发言可能脱离主题。
【讲授新课3】--中国文化与人口
师:我们先来看一段文字。
投影“孔雀东南飞”中的一段“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师:从这段文字里,大家能够读出当时婚姻具有什么特点吗?
生答:当时的结婚年龄比较早,十七岁就已经结婚了。
师:为什么那个时候,结婚的年龄这么早呢?这么早对人口又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学生讨论、回答。
生答:当时人口少,人均寿命短,劳动力不足。
在当时,早婚有利于劳动力的增加。
在听完回答后,教师拿出一本早已准备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请一位同学朗读婚姻法第六条、第十六条的内容。
师:在学习了婚姻法的部份内容以后,大家以后可不能违法啊
师:刚才婚姻法里提到的“晚婚”和“计划生育”内容,对我国目前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积极意义吗?
学生回答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师:从孔雀东南飞到我国的婚姻法,我国的婚育年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生答:说明了我国的婚育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也说明了中国的文化随着时代发生了变化。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师:很好,接下来,我们来完成一张表格,来看看中国文化对我国人口的其它方面古今影响的变化。
投影:
师:在完成这张表格之前,我们再来看“孔雀东南飞”
幻灯变换:“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