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事业发展状况统计表
中医药事业发展现状

中医药事业发展现状中医药事业在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政策环境的改善、行业规模的扩大、产业结构的优化、技术水平的提高、人才队伍的壮大和社会认知的加深,中医药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将从政策环境、行业规模、产业结构、技术水平、人才队伍和社会认知等方面,探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现状。
1.政策环境近年来,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如《中医药法》、《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等,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同时,政府加大了对中医药科研、教育和医疗机构的投入,促进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2.行业规模随着政策环境的改善和人们对中医药需求的增加,中医药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2019年全国中医药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5475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3.14%。
其中,中药材生产和销售、中药饮片加工和销售、中成药生产和销售等核心领域的市场规模分别达到4370亿元、4478亿元和6627亿元。
3.产业结构中医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核心领域得到加强。
中药材生产和销售、中药饮片加工和销售、中成药生产和销售等领域的产业结构逐步调整,形成了以大型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为补充的产业格局。
同时,中医药产业链不断完善,从研发到生产再到销售的各个环节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4.技术水平中医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新药研发和生产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中药材种植和养殖技术逐步提高,中药饮片加工和生产技术不断升级,中成药生产和质量控制技术不断进步。
此外,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融合也不断深入,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5.人才队伍中医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专业素质不断提高。
全国共有248所高等医药院校开设了中药学类专业,中医药类专业在校学生达到85.76万人。
同时,中医药行业从业人员数量逐年增加,专业化程度逐步提高。
此外,中医药科研人才队伍也不断壮大,高层次人才不断涌现。
中药材发展调查问卷模板

尊敬的受访者:您好!为了更好地了解中药材行业的发展现状、市场需求以及存在的问题,我们特此开展本次调查。
您的宝贵意见将有助于我们为中药材行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本问卷采取匿名方式,所有信息仅用于统计分析,请您放心填写。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一、基本信息1. 您的性别:()男()女2. 您的年龄:()18岁以下()18-25岁()26-35岁()36-45岁()46-55岁()56岁以上3. 您的职业:()医生/药师()中药材种植者()中药材经营者()中药材研究者()其他二、中药材市场现状4. 您认为目前中药材市场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可多选)()中药材质量参差不齐()中药材价格波动较大()中药材供应不稳定()中药材种植面积减少()中药材品种单一()其他5. 您认为中药材市场前景如何?()非常看好()看好()一般()不看好()非常不看好三、中药材种植与经营6. 您认为中药材种植过程中,哪些因素对中药材品质影响较大?(可多选)()种植技术()种植环境()肥料使用()农药使用()采收时间()其他7. 您认为中药材经营过程中,哪些因素对经营效益影响较大?(可多选)()中药材价格()市场需求()物流运输()市场竞争()政策法规()其他8. 您是否了解中药材种植和经营的相关政策法规?()非常了解()了解()一般()不太了解()不了解四、中药材研发与创新9. 您认为目前中药材研发的主要方向有哪些?(可多选)()中药材质量控制()中药材药效研究()中药材新药研发()中药材种植技术改进()其他10. 您认为中药材研发与创新面临哪些困难?(可多选)()资金投入不足()人才短缺()技术壁垒()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其他五、其他建议11. 您对中药材行业的发展有什么建议?()请在此处填写您的建议……感谢您抽出宝贵时间填写本问卷!我们将对您的意见进行认真分析,为中药材行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祝您工作顺利,身体健康!问卷填写说明:1. 请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填写问卷,如有疑问,可参照说明。
2021年中医药事业发展统计

2021年中医药事业发展统计这一年,对于中医药事业来说,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并存的一年。
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中医药在防控和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加速了中医药事业的数字化和国际化进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全面评估2021年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情况,并共享我对这一主题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在2021年,中医药产业持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医药产业的总产值再创新高,达到了xx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xx%,增速超过了整个医药产业的平均增速。
中医药产业也在国际市场上表现抢眼,出口额同比增长了xx%,成功打响了中医药国际化的名号。
二、中医药科研力量的提升中医药科研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2021年,国家和地方对中医药科研的投入持续增加,科研机构加大了对中医药领域的支持力度。
具体数据显示,中医药领域的科研项目批准数量、科研成果数量和国际学术交流数量均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这为中医药的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三、中医药人才队伍的建设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还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
在2021年,中医药相关专业的学术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国内各级医学院校及研究机构纷纷加强中医药专业的招生和培养工作。
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医药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分别同比增长了xx%和xx%,新增国家级中医药专业人才培养基地xx个,这些数据无不彰显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的成果。
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2021年,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在国际舞台上,中医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扩大,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重视中医药的价值和作用。
据统计显示,全球范围内有xx个国家和地区正式承认中医师资格,中医药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地位逐渐提升,揭示了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向着较大范围和更深层次发展的良好态势。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2021年对于中医药事业来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但是我认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仍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中医药标准制定与国际接轨、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的规范化应用等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和解决。
四川省中医医疗机构运行情况年报统计表

四川省中医医疗机构运行情况年报统计表
市、州:填报时间:年月日
2、此表涉及的单位,系指县及县以上所属各中医医疗机构(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
3、“专科年业务总收入”系指国家级、省级、市州级、县(院)级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单位和建设单位的专科业务总收入。
4、局注册医疗单位由各单位直接填报。
5、各项收入均以“万元”为单位填写,“床日费”和“人均门诊费”以“元”为单位填写。
6、年业务总收入中“总计”包括西药、中成药、饮片、人中药制剂及医院其他业务收入等之和;其中“小计”是指西药、中成药、饮片、院内中药制剂四项之和。
7、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包括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执业和执业助理医师。
2018 年中医药工作情况统计表

管理体 系建设
医联体
是否县卫计局加挂中医药管理局牌子 是否县卫计局单独设置中医科
(是/ 否) (是/
否)
市县中医医院牵头成立的医联体数
其中:将基层医疗机构纳入的中医医联 体数量
其中:纳入基层医疗机构数
牵头组建县域中医医共体的县级中医医院数 量
其中:纳入基层医疗机构数量
其中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数量 2018年备案中医诊所数量
重点专 市级中医药重点专科数量
科
县级中医药重点专科数量
合作国家(个)
对外交 签署合作协议(个)
流
海外中医药中心(个)
培训人次(人)
县级及 各单位
指导老师数量(人)
支持开 继承人数量(人) 展的师
县级评选的名中医药专家数量(人)
编制中医药科普读物数量(册/部
科研获 奖
省部级奖项(项)
厅局级奖项(项)
获批课 题
国家级课题(项) 省部级课题(项) 厅局级课题(项)
录制中医药科普视频数量(套/部)
建成远程医疗服务网络的中医医院数量
远程医疗服务网络覆盖单位数量
建立医联体内部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的中医医 院数量 向上转诊累计数量(人次)
向下转诊累计数量(人次)
公立中医医院数量
公立中 医类医 院
举办中 医药继 续教育 项目 举办住 院医师 规培师 资培训
社会办 中医类 机构
完成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医院数量 中医医疗机构招聘人数(人) 引进高级职称或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数 (人) 数量(项) 培训人数(人) 数量(项) 培训人数(人) 2018年新审批设置的社会办中医类医院数量
占比
######
中国中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出院人数及中医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中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出院人数及中医发展趋势分析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的医院、门诊部、诊所及科研机构。
医疗卫生机构是依法成立的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卫生机构。
一、中医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情况由于中医多以治疗慢性病为主,在疫情下人们往往会选择推迟治疗,造成了中医的门诊量大幅下降。
截至2020年底,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9.2亿人次,比上年减少2.4亿人次,同比下降20.69%。
其中,中医类医院总诊疗人次6.0亿人次,较上年减少0.8亿人次,同比下降11.76%,占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的65.1%;中医类门诊部及诊所1.9亿人次,较上年减少0.1亿人次,同比下降5.00%,占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的20.6%;其他医疗机构中医类临床科室1.3亿人次,较上年减少1.6亿人次,同比下降55.17%,占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的14.4%。
2020年,中医类医院总诊疗人次 6.0亿人次,其中,中西医结合医院总诊疗人次5.2亿人次,占中医类医院总诊疗人次的86.85%;民族医医院总诊疗人次0.7亿人次,占中医类医院的总诊疗人次10.96%;民族医医院总诊疗人次0.1亿人次,占中医类医院的总诊疗人次2.19%。
2020年,中医类门诊部及诊所总诊疗人次 1.9亿人次,其中,中医诊所总诊疗人次1.3亿人次,占中医类医院总诊疗人次的67.94%;中西医结合诊所总诊疗人次0.28亿人次,占中医类医院总诊疗人次的14.94%;中医门诊部总诊疗人次0.27亿人次,占中医类医院总诊疗人次的14.54%。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出院人数呈近年来首次下降,截至2020年底,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出院人数3249.8万人,比上年减少609.2万人,同比下降15.78%。
其中,中医类医院出院人数2907.1万人,较上年减少366.9万人,同比下降11.21%,占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出院人数的89.5%;中医类门诊部0.3万人,较上年减少0.3万人,同比下降50.00%;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类临床科室342.4万人,较上年减少241.9万人,同比下降41.40%,占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出院人数的10.5%。
中医基本现状调查指标解释与填表说明

数据整理
将清洗后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 按照不同的指标和维度进行归纳 和汇总。
初步分析
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初步分析, 包括描述性统计、频数分布、比 例分析等,以了解中医基本现状 的总体情况。
结果展示与解读
结果表格化
将分析结果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包括各个指标的数据汇总、统计分 析和对比等,使结果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
提升中医药科研能力
加强中医药科研机构建设,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开展中 医药基础理论、临床应用和中药新药等研究,提高中医药 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01
挖掘和传承中医药精 华
系统继承中医药的学术思想和临床诊 疗经验,加强对古代医籍、名老中医 经验方和民间验方的收集、整理和研 究。
02
除了新冠肺炎疫情外,中医药在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如流感、登革热等)的防控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医药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挑战
当前,中医药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如中药材 资源日益紧缺、中医药服务价格偏低、中医 药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等。这些问题制约了 中医药的进一步发展。
机遇
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以及社会对中医药的认可度逐渐提高,中医 药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各级政府加 大对中医药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中医药与 现代医学融合发展,为中医药事业注入了新 的活力。
常见问题解答
如何计算中医药服务量?
答:中医药服务量包括中医门诊人次、 中医急诊人次、中医出诊人次、中医 住院人次等。填写时应根据实际服务 人次进行累计计算。
PART 04
数据分析与结果展示
REPORTING
WENKU DESIGN
数据汇总与初步分析
数据清洗
我国医药行业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我国医药行业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药业是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之一,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
20世纪70年代,世界医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3%,80年代为8.5%,90年代为7.5%,预计2001~2010年间仍可维持在7%左右。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业产值年均增长率在16.6%左右,“八五”期间是发展最快的5年(年均增长率为22%),“九五”期间仍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年均增长率为17%)。
我国医药制药业总体规模在国民经济36个行业中排在18~20位,属于中等水平。
2001年,我国医药工业总值为2770亿元,占我国GDP的2.9%;2002年,我国医药工业总值为3300亿元,占我国GDP的3.2%左右。
医药行业整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1、我国医药行业基本情况根据2001年全国换发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的统计,目前我国原料药和药品制剂生产企业是5146家,其中包括1700多家“三资”企业(世界跨国医药公司前20名都已在我国合资办厂)。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有1100家左右。
按产值计算,股份制经济在全行业的比重已从“九五”初期的12%上升到目前的33.2%,“三资”经济从15%上升到18.8%,而国有经济比重则从55%下降到36.1%。
医药行业所有制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基本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
在5000多家医药工业企业中,有生物制药企业200余家、中药生产企业1100多家和化学药品生产企业4000家左右。
至2001年底,可以生产化学原料药近1500种,总产量43万吨,位居世界第2;能生产化学药品制剂34个剂型、4000余个品种;还有我国的传统中药,也已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能生产包括滴丸、气雾剂、注射剂在内的现代中药剂型40多种,总产量已达37万吨,品种8000余种。
另外,我国能生产疫苗、类毒素、抗血清、血液制品、体内外诊断试剂等各类生物制品300余种,其中现代生物工程药品20种;能生产预防制品约9亿人/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
县(区)中医药事业发展状况统计表
县区卫生局(盖章):填报人:______________ 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 填报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日
指标内容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
中医卫生筹资
针灸、推拿等中医非药物疗法是否纳入城镇职工医保报销范围(“是”=1,“否”=0)
针灸、推拿等中医非药物疗法是否纳入城镇居民医保报销范围(“是”=1,“否”=0)
针灸、推拿等中医非药物疗法是否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是”=1,“否”=0)
纳入报销目录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数1
中医卫生人力
中医药人员总数
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
中药师(士)人数
系统接受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的护理人员数2
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中医医生人数
中医药高级职称人数
基础设施和技术
综合医院门诊中医科设置率(或数量)3
综合医院门诊中药房设置率(或数量)
综合医院住院部中医病房设置率(或数量)
1
2
建立中医药咨询、预约诊疗的医疗机构数
提供中医药辅助服务(如煎药)的医疗机构数
建立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中医医院数量
建立了中医药数据库,中医药药房管理数据库的医院数
建立了远程诊疗系统的中医机构数
建立了中医药微博的综合医院数/中医医院数/中医专家数12/ // // // // // /建立网上预约挂号系统的中医医院数
建立中医专家网上诊断、答疑,中医药指导系统的医疗机构数
预防
政府中医药预防投入13
中医药健康教育覆盖人数
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人数
主要慢性病健康管理中运用中医药技术和方法的比例
儿童中医调养人数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目标人群覆盖率
“治未病”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覆盖人数
公众对中医药常识知晓率
治疗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双向转诊人次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规范/路径数量
中医重点专科数14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门诊/急诊)15
其中:三级医院/ // // // // // /二级医院/ // // // //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 // // // /乡镇卫生院/ // // // // // /医疗机构门诊输液人次占门诊总就诊人次的比例
其中:综合医院
中医医院
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乡镇卫生院
综合医院非手术治疗率16
医疗机构药品收入占总收入比例
其中:综合医院
中医医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乡镇卫生院
医保患者自费药品比例
其中:综合医院
中医医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乡镇卫生院
纯西医次均门诊费用
其中:综合医院
中医医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乡镇卫生院
纯西医次均住院费用
其中:综合医院
中医医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乡镇卫生院
中医医院医患纠纷数量
综合医院医患纠纷数量
综合医院中医科医患纠纷数量
康复和急救在中医综合治疗室康复人次
4
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
中医参与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
指标说明:
1.纳入报销目录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数:指纳入各类社会医疗保险报销目录的中药制剂总数,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补充医疗保险等。
不同保险报销目录中的相同种类中药制剂只计算一次,不重复累加。
2.系统接受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的护理人员数:指不具有中医护理学相关学历,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并接受过100个学时以上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的护理技术人员。
3.设置率(或数量):指标可选择填写“率”或“数量”,填写数字后请同时标注单位是“率”还是“数量”。
4.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优势重点专科数量:指本地区按照《甘肃省重点中医药专科(专病)建设标准》组织建设的“中医重点专科(专病)数。
5.中医诊疗设备配置比例:指完全用于中医诊疗的设备占机构全部设备种类的比例。
例如,乡镇卫生院中医诊疗设备配置是指符合《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规定的中医设备配备,包括:针灸器具、火罐、电针仪、艾灸仪、智能通络治疗仪、颈腰椎牵引设备、中药熏蒸设备、TDP神灯、中药雾化吸入等设备。
6.“院内制剂”:指甘肃省三批全省调剂使用的院内制剂。
7.中医适宜技术应用覆盖率:指应用了中医适宜技术的医疗机构占所有医疗机构的比例。
5
8.健康沙龙举办频次:此处填写次数和时间,如“1次/月”或“4次/年”等。
9.门诊中医药治疗率:指主要病种的主要症候完全采用中医药手段治疗的病例数占总病例的比例。
10.中医药参与治疗率,指不足统计到中医药治疗率之列,但采用了中医药治疗方法的病例数占诊疗总病例的比例。
11.中医药进家庭工程: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会同相关部门,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方式,把中医药科普读物等送进家庭;组织开展面向家庭的中医药养生保健与知识普及类节目,或向家庭配送中医药保健器材等。
12.建立了中医药微博的综合医院数/中医医院数/中医专家数:分别填写综合医院数、中医医院数、中医专家数。
13.政府中医药预防投入:各级政府对本地区中医药预防服务的投入总量。
14.中医重点专科数:为本地区按照甘肃省《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要求组织建设的中医重点专科数量。
15.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门诊/急诊):分别填写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
16.综合医院非手术治疗率:指综合医院住院患者非手术方法治疗人次占总人次比例。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