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经济学类培养计划

经济学类培养计划1. 培养目标经济学类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和较强的理论分析能力的专业人才。
培养目标包括:1.理解和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经济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具备良好的数学和统计基础,能够利用定量工具进行经济问题的定量分析。
3.具备国际视野和跨学科的综合素质,能够适应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
4.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在经济领域与不同背景的人合作。
2. 课程设置经济学类培养计划的课程设置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
2.1 必修课程必修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微观经济学:介绍市场供求、消费者行为、企业行为等微观经济学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
•宏观经济学:介绍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学基本理论,培养学生了解宏观经济运行的能力。
•数理经济学:介绍数学和统计工具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定量方法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
•经济计量学:介绍经济计量模型的构建和估计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计量方法进行经济分析的能力。
•产业经济学:介绍产业结构、市场竞争、产业政策等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国际经济学:介绍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等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经济法学:介绍经济法律法规和经济纠纷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
•经济思想史:介绍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经济学家的经典著作,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
2.2 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不同,提供多种选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向的课程:•金融学:包括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工程等金融学相关课程。
•管理学:包括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学相关课程。
•公共经济学:包括公共财政、社会保障、环境经济学等公共经济学相关课程。
•发展经济学: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学等发展经济学相关课程。
•国际贸易:包括国际贸易政策、贸易理论、国际商务等国际贸易相关课程。
经济学类doc - 大连理工大学

(四)第二课堂(4 分)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第二课堂
劳动 健康教育 讲座
课内学时
课程 属性
课内 学分 授课
实践环节
课外 课外 学分 学时
实验 上机 实践 设计
必修
1周
1
必修 0.5
8
选修
1
注:第二课堂要求 4 学分。学生可通过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讲座、社会活动获得学分。讲座主要包括健康教 育、现代科学知识、人文社科知识、学科前沿知识和技术讲座等,8 次讲座记 1 学分,4-1 学期统计成绩;社 会活动包括社会调查、社区工作或社会服务活动,参与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两组学习、社团活动,代表学校
2.7
80H
2.1
4W
100 2560H+29W
(注:H——学时,W——周)
556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八、 专业课程体系
(一)专业基础课程(含课程设计、实习或实践、毕业设计或论文等)(53 学分)
程 专业方向模块课程
280H 48H+1W
552H
516H+21W
个性课程
第二课堂
合
计
154.5 2128H+25W
选修 学分 学时
学分
合计 比例%
学时
3
56H
56
30.3
884H+3W
6
96H
54.5
29.4
880H+1W
65.5
35.4
716H+21W
12.5
200H
5
80H
经济学培养方案

经济学培养方案第1篇经济学培养方案一、前言本培养方案旨在为有志于深入学习和研究经济学的学员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科学的培养计划。
遵循国家相关教育法规和人才培养要求,结合国际经济学教育发展趋势,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的经济专业人才。
二、培养目标1. 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素养;2. 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3. 具备良好的沟通与协作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求;4. 具有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为未来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培养要求1. 知识结构:学员应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和技术,了解经济学分支学科及相邻学科的基本知识;2. 能力要求:具备文献检索、数据分析和处理、报告撰写等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开展经济分析、预测和政策研究;3. 素质培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4. 创新与研究:鼓励学员参与学术研究、实践创新,提高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
四、课程设置1. 公共基础课:政治经济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应用基础等;2. 专业基础课: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金融学、计量经济学等;3. 专业核心课:产业组织、劳动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4. 选修课:金融市场与投资、国际金融、公司金融、财政学、经济史等;5. 实践教学:社会调查、实习实践、毕业论文等。
五、培养方式1. 讲授式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注重启发式教学,提高学员的理论素养;2. 案例教学:结合实际案例,培养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讨论式教学:组织学员开展学术讨论,提高学员的沟通与协作能力;4. 实践教学:安排学员参加社会调查、实习实践等活动,增强学员的实践能力;5. 指导式教学:针对学员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指导,提高学员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
经济学专业培养计划

“经济学”专业培养计划(Economics)1.培养目标坚持“强化基础、突出实践、重在素质、面向创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方针,着力培养面向未来发展,富有创新潜质,具备团队精神,善于学习实践的高素质人才。
经济学专业依托北航深厚的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技术背景,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较强数理分析能力,同时又对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有较深入了解的复合型高级经济学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国家各级经济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和经济咨询机构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管理、经营、分析和预测等方面的工作。
2.培养要求在品德和政治思想方面: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愿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要系统而牢固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基础知识;系统而牢固地掌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金融学、产业经济学等现代经济学的专业基础知识;能够牢固掌握和熟练运用经济学所要求的各类数学工具;了解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宽的专业知识背景。
具有较好的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和组织工作能力,并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了解经济学学科的发展前沿,掌握分析经济问题和解决经济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能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融会贯通,通过经济学与其它社会科学知识的交叉、以及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及工程技术的知识交叉,培养创新意识和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在身体素质方面: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3.学制与学位学制4年,达到专业培养计划和学位条例要求者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经济学专业(理科试验班)培养计划

经济学专业(理科试验班)培养计划一、学制标准学制:4年;学习年限:3-6年;大类年限:1年半。
二、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学位。
三、专业定位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对接国家社会经济和行业发展需求,依托国家级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坚持与学校特色鲜明研究型大学定位相适应的“宽口径、厚基础、有特色、重个性、强能力、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每一位学生成为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以回应社会现实需求的现代高层次专门人才。
四、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和行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经济学专业及相关领域的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毕业后五年内达到以下目标:1具有扎实基础,深厚专业综合能力和知识融合能力,能够适应本专业发展,追踪专业知识前沿,具有创新思维和意识,能够对本领域的复杂问题提供合理的分析和解决方案。
2 具有在经济及其他相关专业岗位从事研究、开发、服务和管理等专业活动的能力。
3 具有社会责任意识,坚守职业道德规范,能够在经济学专业实践中自觉考虑法律、环境与可持续性发展等因素影响。
4 具备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能够在经济学专业实践中进行有效地沟通和表达,表现出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
5 具有国际视野,形成全球化意识,具备批判性和反思能力,能够主动学习以适应经济学专业实践中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
五、毕业要求本专业的毕业生要在以下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经济管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等十个方面满足以下要求:1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备深厚的数理基础,以及合理的自然科学和计算机知识结构,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用于分析、解决复杂经济管理问题。
1.1具有深厚的数理基础、以及合理的自然科学知识结构,能够用于分析、解决复杂经济管理问题。
1.2具备良好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能够用于分析、解决复杂经济管理问题。
华北理工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统计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经济统计学专业培养方案学科门类:经济学二级类:经济学类专业代码:020102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
具备扎实的现代经济学基础,熟练掌握较为系统的统计理论与方法,熟练运用计算机软件和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挖掘与预测等,视野宽广、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专业特色体现为注重培养学生数据分析与统计软件操作能力。
学生毕业后能在政府管理部门、金融证券行业、企事业单位从事统计调查与分析、统计信息管理、数据分析与预测等实际管理工作,或能在教育、科研部门从事与经济统计相关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统计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相关业务的基本训练,具有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受到比较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2.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具有采集数据、设计调查问卷和处理调查数据的基本能力;3.掌握社会经济统计、企业统计、金融统计、工业统计等领域的基本知识,具有分析、解决上述领域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4.掌握一门外语,初步具备应用外语进行查阅资料,开展本专业工作的能力;5.了解统计学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动态及其应用前景;6.熟悉国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统计法律、法规;7.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学制四年四、学位经济学学士五、主干学科主干课程:经济学、管理学概论A、经济统计学。
主要课程:货币金融学、会计学A、财政学、企业统计学、国民经济统计学、概率统计A、抽样技术与应用、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多元统计分析(SPSS)、计量经济学、时间序列分析与应用、产业大数据分析与挖掘等。
六、主要核心课程及特色课程核心课程: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多元统计分析(SPSS)、计量经济学、抽样技术与应用、时间序列分析与应用、国民经济统计学、金融统计学、公司金融B。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专业全程培养方案

经济学专业全程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专业特点(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业务能力强、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系统掌握经济学基础知识,了解经济学发展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以经济学专业为核心,具有较宽厚的经济学、法学和管理学相融通的学科背景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胜任各级经贸管理部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在与经济密切相关的行政机关、教学科研机构、公司从事经济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特点和培养要求全面贯彻党在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全面体现“三个面向”的时代精神,全面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实行“融通性”人才培养,以增强学生的适应性;加强基础教育,拓宽专业口径;合理设置和安排课程体系,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注意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通过本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内容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基本达到以下培养要求:1.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确立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2.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上机操作技能,了解一定的电子技术等方面的知识;3.掌握中外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具有宏观和微观经济分析管理、投融资营运、管理以及咨询、分析和策划的基本能力;4.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运用外语的能力,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并具备一定的外语听、说、写的能力;5.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普通话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6.具有健康的体魄,达到国家规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7.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以及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8.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领导艺术;9.了解经济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熟悉国际经济组织和国际经济惯例;经济学专业(WTO与世界经济方向)依托我校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的学科优势,适应人世后中国经济日益与全球经济接轨的形势,突出培养精通世界经济、对外经贸、WTO规则及其运作的专门人才。
河南师范大学关于修订本科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doc

河南师大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专业教学计划一、专业代码及名称、修业年限、授予学位:020101 经济学3—6年经济学学士二、专业介绍和特点经济学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紧密的专业,要求学生具有比较扎实的经济学学科理论基础,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具有较强的双语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经济调查、预测、管理、分析能力;良好的文化修养、科学的思维和创新精神。
三、培养目标及规格1、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宽,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基础专业知识,了解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了解经济学的学术动态;具有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的专门人才。
(1)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2)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和计算机应用技能;(3)了解中外经济学的学术动态及应用前景;(4)了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5)掌握中外经济学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经济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6)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操作计算机。
四、专业主干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学说史、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等。
五、专业特色课程微观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市场营销学、广告学、商务谈判、证券投资等。
表2 经济学专业课程结构及学分比例构成表经济学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经济学专业本科指导性教学计划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第四学年经济学专业(第二专业)教学计划表经济学专业(第二学士学位)专业教学计划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创新实验班)
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 Economics (Undergraduate Experimental Program for Advanced Economics Education)
一、培养目标
Ⅰ.Educational Objectives
经济学创新实验班以培养未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学家为目标,专业课程采用国际一流大学英文原版教材,实行全英语或双语教学,加大数学课程的份量,与数学专业同等要求。
培养有扎实的现代经济学理论基础,掌握高深的数学分析方法,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能运用计算机进行经济模型分析,实践与创新能力强,能从事经济、金融和贸易的理论研究、教学和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This program (Experimental class of school of Economics) provides Experimental class of school of Economics with a sound foundation in the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and an in-depth analytical skill of mathematics, referenced the training program of international top universities. Graduates will become specialists to research and do practical work in the area of economy and finance.
二、基本规格要求
Ⅱ.Skills Profile
实验班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经济学修完国际一流大学经济学基本课程;掌握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理论;
2. 学习较多的数学课程,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和较强的数学分析能力;
3. 熟练掌握英语,能熟练阅读英文教材及具有较强的口语交流能力;
4. 能运用计算机进行经济模型分析;
5 掌握中外文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经济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Experimental class of school of Economics
As a student of this program, he/she shall gain the following:
1. The basic courses of international top universities in economics;
2. The basic courses of applied mathematics program in mathematics;
3. Ability to read the English documents of the two majors and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in English;
4. Skills of using computer to analyze economic model;
5. Skills to search documents and data and abilities to research and practical job.
三、培养特色
Ⅲ.Program Features
秉承国际化的办学理念,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基本与国际接轨。
强化学生数理基础训练(数学要求不低于数学系学生)、经济学理论基础训练(达到中级以上水平,国外原版教材)、经济现象观察、实践与研究训练(强化实践环节,科研能力训练)、外语和计算能力训练(原版教材,双语或全英语授课,部分海外教师等),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训练等。
保持外语、数学、计算机教学四年不断线。
We put special emphasis on training of foundameatals of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theories of economics, practical and researching skills, foreign language and compater skill, creativity and comprenensive quality and observing various economic phenomenon. We keep on teaching of English, mathemat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uring the whole 4 years.
四、主干学科
Ⅳ.Major Disciplines
经济学,数学
Economics,Mathematics
五、学制与学位
Ⅴ.Length of Schooling and Degree
学制:四年
Duration: 4 years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Degrees Conferred: Bachelor of Economics
六、学时与学分
Ⅵ.Hours/Credits
完成学业最低课内学分(含课程体系与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要求:195
Minimum Credits of Curricular (Comprising course system and intensified internship practical training):198
完成学业最低课外学分要求:5
Minimum Extracurricular Credits:5
1. 课程体系学时与学分
Hours/Credits of Course System
2.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周数与学分
3. 课外学分
注:参加校体育运动会获第一名、第二名者与校级一等奖等同,获第三名至第五名者与校级二等奖等同,获第六至第八名者与校级三等奖等同。
Note: In HUST Sports Meeting,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prize, the third to the fifth prize, a nd the sixth prize to the eighth prize are deemed respectively the first prize, the second prize and the third prize of university level.
七、主要课程
Ⅶ.Main Courses
经济学原理Principle of Economics、微观经济学(中高级) Micro-Economics、宏观经济学(中高级)Macro-Economics、会计学Accounting、统计学Statistics、财政学Public Finance、计量经济学(中高级) Econometrics、货币银行学Money and Banking、证券投资学Portfolio Investment、国际金融学International Finance、国际贸易学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投资学International Investment、金融工程学Financial Engineering
八、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含专业实验)
Ⅷ.Main Internship and Practical Training (Including experiments)
社会调查Social Investigation、课程大型作业Course Project、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Professional Practice and Undergraduate Practice
九、教学进程计划表
Ⅸ.Table of Teaching Schedule
院(系):经济学院专业:经济学School(Department): School of Economics Specialty: Economics
注:1、“第二外国语”随外国语学院课堂选修,
2、“实变函数”随数学系课堂选修。
3、经济学综合实验64学时由以下课程组成:统计学8学时,计量经济学18学时,证券投资学10学时,高级计量经济学10学时,财务管理8学时,高级宏观经济学10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