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才培养方案
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Economics,0201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了解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中外经济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能够熟练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能力,专业基础厚,分析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性高素质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等方面的实际工作。
二、基本规格要求(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二)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相邻专业的基本知识,具有比较扎实的经济、管理、财经法学、汉语写作、数学、计算机和外语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具备一定的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三)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四)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高雅的审美品位和良好的美学素养,具有一定的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学制与基本修业年限经济学专业本科教育实行3—6年的弹性学制,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
四、毕业与授予学位要求学生在规定修业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或教育环节),获得相应学分,并符合各项要求,准予毕业并发给毕业证书。
经济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经济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指导思想1.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旳十六大精神为指导, 全面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旳时代精神, 认真贯彻贯彻教育部《有关一般高等学校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旳原则意义》, 使培养方案具有科学性、规范性。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2.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旳需要, 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人才市场需求多样化、基础教育全方位改革等时代背景, 制定适合“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成长旳培养方案, 使培养方案具有时代性、前瞻性。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3.为适应国际旅游岛建设旳规定, 在20XX版经济学本科专业培养计划旳基础上, 坚持“强化基础, 拓宽专业, 重视实践, 突出能力, 提高素质”旳改革思绪, 以学生发展为关键, 分类分层培养, 使培养方案体现学校特色和创新性。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二、培养目旳和基本规格(一)培养目旳本专业培养适应未来经济发展和经济管理需要, 具有扎实旳经济学理论基础, 能比较纯熟地运用现代经济分析措施和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及向经济学有关领域扩展和渗透能力, 适合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征询机构、大型企事业单位、金融证券基金行业、国际交流与合作机构等工作旳高级应用型人才。
此外, 本专业毕业生还可以继续攻读本专业或有关专业旳硕士学位。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二)基本规格1.具有坚定对旳旳政治方向、远大旳理想和良好旳道德素养,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拥护中国共产党旳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旳基本原理, 树立科学旳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遵纪遵法、爱岗敬业、团结合作, 具有良好旳思想道德素养和职业道德, 自觉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
2.毕业生应获得如下几方面旳知识和能力:(1)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旳基本理论和分析措施, 理解现代经济学旳学术动态和应用前景。
经济专业培养方案

五、总结
本经济专业培养方案旨在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经济专业人才。通过实施本方案,我们将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我国经济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希望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将本方案落到实处,为培养优秀经济专业人才而努力。
(3)建立教师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
4.学术交流与合作
(1)定期举办学术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授课。
(2)鼓励学生参加学术活动,如学术论文写作、学术竞赛等。
(3)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拓宽学生视野。
5.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包括过程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实际经济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3.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4.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三、培养措施
1.课程设置
(1)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
三、培养措施
(一)课程设置
1.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
2.专业基础课程:涵盖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财政学、金融学等。
3.专业核心课程:涉及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计量经济学等。
4.专业选修课程: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兴趣,设置如企业战略、投资学、金融市场、电子商务等课程。
(五)评价体系
1.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强化能力考核,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培养效果
经济学类培养计划

经济学类培养计划1. 培养目标经济学类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和较强的理论分析能力的专业人才。
培养目标包括:1.理解和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经济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具备良好的数学和统计基础,能够利用定量工具进行经济问题的定量分析。
3.具备国际视野和跨学科的综合素质,能够适应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
4.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在经济领域与不同背景的人合作。
2. 课程设置经济学类培养计划的课程设置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
2.1 必修课程必修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微观经济学:介绍市场供求、消费者行为、企业行为等微观经济学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
•宏观经济学:介绍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学基本理论,培养学生了解宏观经济运行的能力。
•数理经济学:介绍数学和统计工具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定量方法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
•经济计量学:介绍经济计量模型的构建和估计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计量方法进行经济分析的能力。
•产业经济学:介绍产业结构、市场竞争、产业政策等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国际经济学:介绍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等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经济法学:介绍经济法律法规和经济纠纷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
•经济思想史:介绍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经济学家的经典著作,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
2.2 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不同,提供多种选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向的课程:•金融学:包括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工程等金融学相关课程。
•管理学:包括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学相关课程。
•公共经济学:包括公共财政、社会保障、环境经济学等公共经济学相关课程。
•发展经济学: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学等发展经济学相关课程。
•国际贸易:包括国际贸易政策、贸易理论、国际商务等国际贸易相关课程。
经济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经济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经济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应用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以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要求。
二、培养内容1. 基础课程在经济学专业的本科培养方案中,首先要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等。
这些基础课程将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提供必要的支持。
2. 专业课程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经济学专业的本科培养方案将继续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
这些专业课程包括工商管理、国际贸易、金融学、投资学、经济法等。
通过这些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掌握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实践教学除了理论课程,经济学专业的本科培养方案还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将有机会参与真实的经济活动,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实践教学包括实习、课程项目设计、模拟商战等形式,旨在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课程设计为了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经济学专业的本科培养方案还将安排一些课程设计活动。
学生将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相关课题的研究和设计,并通过论文或报告的形式进行成果展示。
这些课程设计将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三、培养形式1. 理论教学经济学专业的本科培养方案中,理论教学是主要的培养形式之一。
通过课堂教学,教师将系统地讲解相关理论知识,学生通过听讲和笔记等方式掌握知识。
教师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将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实践教学除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也是经济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将参与实习、实验、实训等实践活动,通过与真实问题接触和解决,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术研究经济学专业的本科培养方案还将鼓励学生进行学术研究。
学生将参与课题的选择和研究,通过独立思考和文献阅读,为解决实际问题做出贡献。
经济学专业培养方案

经济学专业培养方案
1、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通过学习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梳理经
济学的基本概念,根据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掌握经济学的基础知识。
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包括经济总量的增长、失
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微观经济学则主要研究如何用政策来影响市场
运作,即消费者、经济实体和市场的行为。
3、国际贸易学:本课程将向学生提供有关国际贸易的基础性知识,
包括国际贸易政策和对外经济关系,深入探讨国际贸易中不同类型的贸易
政策,以及贸易博弈、贸易纠纷仲裁等内容。
4、经济数学:通过本课程,学生将学习经济学的基础数学工具,以
及对数学技巧和方法的掌握,以便有效地应用这些数学工具解决经济学领
域的实际问题。
5、金融学:本课程主要是学习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货币
金融系统、金融机构、证券市场、债券、期货市场、银行存款、贷款等内容。
6、经济心理学:本课程将深入探讨人类行为经济学,包括行为决策、行为经济学和情绪经济学等,以及经济系统中的行为分析,如冲动行为等。
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20101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和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张渗透的素质和能力,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经济政策研究部门、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等,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初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能干事、能吃苦、实干创新、热爱劳动、勇于实践,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责任感。
2、系统掌握经济学和现代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的专业知识,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通过必要的专业训练和技能培养,具有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具有创新性学习习惯,学会做人、办事、求知和创新;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
3、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方面的知识,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心健康,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4、有正确的审美观和一定的文学、艺术欣赏水平。
三、学制:基本学制4年,学习期限3-8年。
四、主干学科:经济学。
五、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管理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计量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海洋经济学、证券投资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世界经济、农业经济学等。
六、教学计划安排:1、各学年教学活动时间安排:(见附表一)2、课程设置和安排:(见附表二)3、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见附表三)七、创新实践学分要求:创新实践最低要求学分为8学分,其中社会实践3学分。
人大经济学培养方案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经济学专业介绍:经济学专业为国家经济学人才培养基地,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际经济工作能力,培养理论功底扎实、适应性强的开放型、创新型、综合型经济理论和经济管理人才。
实行以学生导师制、课外理论教学辅导基地、学生科研竞赛、学生科研项目资助、学生假期学术旅行、学生社会实践、本硕博连读选拔(总计60%以上的升研率)、基地学术讲座等为支点的培养体系,对基地本科生实施全方位教育,重点培养高水平的经济学基础人才。
主要课程:经济学基础、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国际经济学、金融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公司理财、政治经济学、经济史、经济思想史、当代中国经济、劳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网络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公司财务、市场营销等。
毕业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经济学知识,适合在政府、金融机构、高等学校、大中型企业,从事政策分析、教学研究、经济管理等工作。
经济学-数学双学位实验班介绍:经济学院和信息学院每年从经济学专业新生中选拔8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新生中选拔7人,组建经济学-数学双学位实验班。
该实验班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培养具有较高思想和业务素质,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工具与原理,具有扎实的数学理论基础,熟练运用外语,能分析解决中国经济改革中实际问题的专门人才。
达到规定的学分要求以后,授予经济学和理学两个学位,优秀学生将直接本硕连读、硕博连读继续深造。
主要课程:经济学原理、中高级微观经济学、中高级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数理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政治经济学、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动态优化、随机过程、概率统计等。
毕业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经济学知识,具有到国内外一流大学继续深造的潜力,也适合在政府综合部门从事政策分析、经济管理等工作。
国民经济管理专业介绍:国民经济管理专业主要培养掌握经济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规划、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实践,了解世界经济动态,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政策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人才培养方案引导语:相信很多人对于经济学专业都不陌生,那么相关的经济学人才培养方案要怎么写呢?接下来是XX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有社会责任感,爱国、爱民,具备比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农村经济管理部门、理论与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营销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要求学生具备较扎实的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了解经济学的学术动态;具有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确定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2.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现代经济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具有宏微观经济分析、投融资运营、管理及咨询、分析和策划的基本能力和思维方法;3.具有数学基础,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具有扎实的经济学专业基础;4.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运用外语的能力,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并具备一定的外语听、说、写的能力;5.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普通话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6.具有健康的体魄,达到国家规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7.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以及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8.了解经济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熟悉国际经济组织和国际经济惯例。
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农业经济学、会计学原理、统计学原理、国际贸易、金融学、发展经济学、管理学、经济法等。
包括课程实验、专业实践(包括认知实习、课程实习、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等环节。
其中课程实验10学分,专业实践23学分,毕业论文12学分。
学制四年,修业年限3—6年。
经济学专业的课程结构由素质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实践教学平台和第二课堂教育平台组成。
其中公共必修课模块(学分)、公共选修课模块(15学分)、学科共同课模块(21学分)、专业基础课模块(学分)、专业核心课模块(18学分)、专业选修课模块(28学分)和实践教学(35学分)构成。
1.总学分:175学分(不含第二课堂教育平台12学分)2.课内教学学分140学分,2240学时,其中必修课97学分,1552学时,选修课应修43学分(含专业选修课的28学分和公共选修课应修15学分),688学时。
3.实践教学35学分,必修(不含必修的课外学分12学分)经济学学士奖励学分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专业能力能力构成支撑课程专业基本能力政治素质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确定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云南省省情专业基本能力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现代经济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说史、中国经济思想史、管理学、会计学原理、统计学原理、发展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农业经济学、“资本论”选读、新制度经济学、经济法数学和计算机能力具有数学基础,熟悉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软件及应用、大学计算机基础、电子商务概论、科技文献检索、博弈论基础外语沟通交流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运用外语的能力,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备一定的外语听、说、写的能力。
大学英语、专业英语身体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达到国家规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体育、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军事理论与军事训练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大学语文、经济应用写作创新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以及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创新理论和方法、创业基础、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就业创业指导专业应用能力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金融岗位能力。
金融学、国际金融、证券投资学、保险学经济预测分析岗位能力。
微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计量经济软件及应用营销岗位能力。
微宏观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国际贸易、电子商务概论管理岗位能力。
管理学、现代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企业经营实务模拟专业拓展能力了解经济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熟悉国际经济组织和国际经济惯例的能力。
当代西方经济学说、东亚、东南亚经济专题、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经济法平台类别课程模块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分分配学时学时分配开课学期备注理论实验实习课堂教学课程实践素质教育平台公共必修课模块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6339648481—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214832161—9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14832161—9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322481—9形势与政策2232321—9不占课内学时军事理论232321军事训练1116161大学英语I—IV 1616256192641—6体育I—IV881281201—5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 2232322不占课内学时就业创业指导446432322-11不占课内学时创新理论与方法22322-11不占课内学时创业基础2232322-11不占课内学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232322-11不占课内学时入学教育111616不占课内学时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2232324-9不占课内学时小计58928432120376//公共选修课程模块公民教育类232322-11信息技术类3214832161-2艺术与美育类 2232322-11中国传统文化类 22322-11管理与社会类 2232322-11科学技术类 2232322-11创新创业类 2232322-11小计15124022416///合计(+15)专业教育平台学科共同课模块高等数学 558080线性代数4464642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5580804政治经济学4464641管理学33481小计2121336336/专业基础课模块农业经济学 3348482会计学原理156162统计学原理 3484085市场营销学 3484087微观经济学 44642宏观经济学4464644西方经济学说史 3348482小计237635224专业核心课模块财政学 3348485金融学 3348484经济法 334848区域经济学3348484计量经济学3214832165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 33484810小计17128827216/专业选修课模块专业基本能力模块《资本论》选读3348484专业选修课修共开出53学分,选读28学分即可专业英语(经济学)33488经济应用写作14024164新制度经济学3348484经济计量软件及应用 32148327国际经济学40405产业经济学 3348485发展经济学 3348487公共经济学 348488博弈论基础2232328中国经济思想史 3348488云南省省情1116161专业应用能力模块国际金融3348485国际贸易32.5484088现代企业管理3348487企业经营实务模拟2232327人力资源管理 3348485财务管理3484087保险学3484084证券投资学 2232328电子商务概论 3484087国际经济法 2.52403288东南亚、南亚经济专题22323210小计286合计实践教学平台专业实践23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毕业调查报告等 12合计35毕业学分要求课程类别小计学分所占比例理论学分实验学分公共必修课学分%公共选修课学分 141%学科共同课学分 2112%专业基础课学分2%专业核心课学分171%专业选修课学分22616%专业实践学分2316%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毕业调查报告等 0124%总学分/学时130/208045/720175/2800课外修读学分 10创新实践学分 2课程实验名称学分学时个数开课学期备注经济计量软件及应用 1167课带实验会计学原理1162课带实验统计学原理85课带实验市场营销学87课带实验经济法实训 1166单独实验经济应用写作 1164课带实验财务管理87课带实验计量经济学1165课带实验国际贸易88课带实验企业经营实务模拟 2327单独实验电子商务概论87课带实验保险学84课带实验国际经济法88课带实验小计10160专业实践名称学分学时周数开课学期备注专题讲座 2323社会调查5803、6、9职业技能培训2326专业技能训练2329专业实习121211小计23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毕业调查报告等毕业论文学分:1210总计45学年序号教学活动安排学分天数备注第一学年1专题讲座242社会调查Ⅰ12第二学年1职业技能训练242经济法实训123社会调查Ⅱ12第三学年1专业技能训练242社会调查Ⅲ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