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上册思品与社会同一个名字叫中国
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课件同一个名字叫中国-教科版1

开年节、踩花山节、 四月八、龙船节、姐妹 节
土家族
• 土家族爱唱山歌,山歌有 情歌、哭嫁歌、摆手歌、 劳动歌、盘歌。
• 土家族民间十分注重传统 节日,尤其以过年最为隆 重。
阅读教材P80-81,回答下列问题: 1、你知道这些地方吗?你喜欢哪些地 方?为什么? 2、什么叫入乡随俗? 3、如果有一天要你去与我们生活习惯 不同的地方学习、工作,怎么办?
•
2.他每天或是拿着枪,带着狗到森林 里去打 猎,或 到海边 去捕鱼 ,还把 捕到的 活山羊 畜养起 来。后 来他竟 有了成 群的山 羊,可 以常喝 羊奶, 吃羊肉 。
•
3.总的说来,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 受尽折 磨的处 境,但 是其中 也有一 些值得 宽慰的 东西。
•
4.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 世人: 在困境 中,我 们可以 把好处 和坏处 对照起 来看, 并且从 中找到 一些东 西来宽 慰自己 。
•
5.我的朋友是一位中学老师,她的职 业性质 决定了 她要经 常与粉 笔打交 道。当 粉笔灰 尘雪花 一样把 她的世 界装点 得银装 素裹的 同时, 也悄然 腐蚀着 她的手 指。
•
6.到了冬天,天冷的时候,她的手指 常常被 冻裂开 ,一堂 课板书 下来, 疼痛不 已。上 课前擦 的润肤 油,不 到几分 钟的时 间就被 粉笔灰 吸得一 干二净 。
பைடு நூலகம்
不同的生活, 相同的快乐,理 解和尊重不同地 区人们的生活方 式。
调查了解物质交流的情况,看 看我们吃的、穿的、用的物品, 都来自祖国的哪些地方?
你们家乡有什么产品被送到了 祖国各地?
走访一位在你家乡打工的外地 人或曾去外地打工的家乡人,了 解他们对当地建设和发展所做的 贡献。
同一个名字叫中国---小学品德与社会

你有积极的态度 、明确的目标 专业的 知识 、熟练的销售技巧 、助人的心态 、全 力以赴的工作热情和永不言败的精神,我 们公司欢迎你。
你热爱艺术、把握流行,有 深厚的艺术造诣,扎实地绘画功底, 那么,你来吧!
新世纪国际儿童医疗保健服 务有限公司招聘药剂师。
如果你有市级电台大专以上学历, 普通话一级甲等 ,整体形象(包括身 高,体形,相貌等)优秀,北京电视 台欢迎你。
招聘护士,善于与人 沟通工作认真踏实能承受 工作压力,能吃苦耐劳、 有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 有康复经验者优先。
五福小学现有208位小学生,8位教师.地处 山区,条件很艰苦,学生均为当地农民子女,由 于交通不便,许多孩子上学要走一个小时的山路。
拥有一双温柔、灵活的手吗?清华丽池美容 机构欢迎您的到来。
高中以上学历,身体健 康,具备导游证和导游需要 的基本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具备决断能力、管理能力、员工关系能 力、服务顾客的能力、处理顾客投诉的能力、 培育同事的能力、与上级领导良好沟通的能 力、酒店的专业知识的你,欢迎你的加入。
热爱银行工作,熟悉计算机操作;人品端正,无任何 不良记录;应届大专学历(经济、金融、会计、计算机、 法律、语专业);身体健康,年龄在23周岁以下。
在广州,据媒体披露,不久前的环道路三期项目资金信托计划投资计划首期 两亿元5天之内即被预定完毕,第二期3亿元也在一天之内被预定完,意味着 新兴阶层开始在此显山露水。
······
中国
——2018年
电台主持人
银行营业员
教师 导游
美容师
服装设计师
药剂师
护士
酒店经理
汽车销售员
你住在天山脚下, 我住在洞庭湖畔······ 我们都在祖国母亲的怀抱。 侬是上海人, 俺是东北人······ 我们都是中国人。
【VIP专享】教科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同一个名字叫中国-入乡随俗》说课稿

教科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同一个名字叫中国-入乡随俗》说课稿 一、准确定位,说教材 《同一个名字叫中国》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里的第三个活动主题。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个单元体现了《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课程内容。
本单元有三个主题“这一方水土”“我们在这里生活”“同一个名字叫中国”,其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区域间地形、气候、物产资源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探究这些差异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从而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民俗,帮助学生多角度地了解祖国,增进对祖国的亲近感,增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本单元打算用9课时教学(详见《单元计划表》)。
而《同一个名字叫中国》这个活动主题下分设“入乡随俗”“西部放歌”两个课题。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单元课时中第8课时的教学《同一个名字叫中国--入乡随俗》。
本课时是在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差异”,“探究这些差异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的基础上,通过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做到入乡随俗。
二、了解学生,说学情 我校地处龙泉驿边远农村。
针对本课教学,我在五年级二班48位学生中做了调查。
从获得信息的渠道看:他们当中80%的学生仅限于教学书籍,10%的学生能查阅课外书,10%的学生能通过家里的电脑上网。
可见,他们的知识面很窄,见的世面也很少。
从整理资料的能力来看:全体学生都愿意通过网络收集资料,其中70%的学生能抓住资料要点进行归类。
可见,他们已初具整理资料的能力,但对资料的筛选归类还需教师的指导。
从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看:虽然学生通过前四年的学习,对祖国概貌有了解,但他们学习地理的经验和空间思维能力还很缺乏。
三、以学定教,说目标 (一)我区“育人为本,特色发展”顶层设计理念提出了要在学科教育中落实学科性、教育性、创新性三大任务。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同一个名字叫中国》学案

②选派代表在班级阐述小组讨论意见,其他同学认真听。
③教师对学生的意见稍加点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五、知识检测
调查活动:看看我们吃的、穿的、用的物品,都来自祖国的哪些地方?我们这里有什么产品被送到了祖国各地?做一个小小的调查,完成下表。(课后完成)
类别
品名
产地
类别
品名
产地
展示练习题:
1、请你判断:
①入乡随俗就是到一个地方要尊重一个地方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②小华在和同学交流时表示:我才不愿入乡随俗呢!()
③小丽总不愿到外婆家去,因为外婆家在农村,交通不便,没有碰碰车,更没有游乐场。()
④小云从遥远的南方来到黑龙江做客,却总嚷嚷着要吃家乡的白米饭。()
⑤远方的亲戚打来电话,小龙一点也不喜欢接听。因为亲戚说的方言他总是听不懂。()
课后作业或实践活动
采访家乡的外地人,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特别之处,请他们谈谈在外生活的感受;寻找在外地的家乡人的故事。
课题
学习目标
1、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
2、体会祖国不同地区间交流合作、共同发展的重要意义,关心西部开发与建设,关注祖国的发展。
学习重点
1、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
2、体会祖国不同地区间交流合作、共同发展的重要意义,关心西部开发与建设,关注祖国的发展。
学习难点
1、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
2、分小组交流后汇报,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3、用自己简洁的语言给教材中生活场景组图取名字,表达自己的情感。
(农舍闲情、高原风情、水乡印象、红腰带飘起来、冰上乐趣、海滨胜景……)
4、什么叫随乡入俗?为什么要入乡随俗?
【K12学习】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同一个名字叫中国》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同一个名字叫中国》教案《同一个名字叫中国》教案—入乡随俗教学目标1、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
2、体会祖国不同的地区间交流合作、共同发展的重要意义。
3、关心西部开发与建设,关注祖国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1、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
2、体会祖国不同的地区间合作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同学们,讲课前老师请大家欣赏一段音乐,播放《咱们新疆好地方》音乐片段。
谁能告诉老师你听出是唱哪个地方的吗?有什么风俗习惯,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他特定的风俗习惯,我们都要尊重他的习惯,这种行为我们称之为——入乡随俗,入乡随俗就是这节课要我们要共同探讨的问题。
二、阶段性小结:入乡随俗就是到一个地方就要尊重一个地方的生活习惯,如果我们不尊重他们的习惯,就会事与愿违甚至会引起争端。
其实我们不但在习俗上要尊重他们,在语言上跟要尊重他们,谁能说说不同的地区他们在语言上要什么特点。
让学生畅所欲言。
收集资料:上海称我为阿拉,称你为侬,湖南人说吃饭是qia饭,四川人称小孩为娃子,陕北称我为e。
了解语言习惯重不重要,老师说笑话。
阶段小结:所以说每个地区有每个地区的语言特色,尤其是现在国家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去支援西部开发,如果你不了解别人的风俗习惯,有时候会闹笑话,严重时就会引起争端。
引导出板书:了解三、出示韩红到拉萨演出由于随意放置观众献的哈达,遭到大家的抵触的例子。
这样的例子还有没有,请大家讲讲。
引导出板书:尊重四、每个地区的民族不但有自己的风俗习惯,语言特色,地质地貌都有各自的特点,有什么特点我们可以看书。
引导学生看书上的图,让学生知道只有了解地质特点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简单了解山区的、梯田的、平原的耕种有不同。
五、总结通过看图,我们都了解我国人口众多,地大物博,共有56个民族,我们只有紧密团结,相互帮助才能更强大。
播放歌曲,《56个民族56枝花》,是呀,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我们拥有一个共同名字的家中国(板书:共同的名字中国)。
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案同一个名字叫中国_科教版

《同一个名字叫中国》教案—入乡随俗教学目标1、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
2、体会祖国不同的地区间交流合作、共同发展的重要意义。
3、关心西部开发与建设,关注祖国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1、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
2、体会祖国不同的地区间合作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同学们,讲课前老师请大家欣赏一段音乐,播放《咱们新疆好地方》音乐片段。
谁能告诉老师你听出是唱哪个地方的吗?有什么风俗习惯,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他特定的风俗习惯,我们都要尊重他的习惯,这种行为我们称之为——入乡随俗,入乡随俗就是这节课要我们要共同探讨的问题。
二、阶段性小结:入乡随俗就是到一个地方就要尊重一个地方的生活习惯,如果我们不尊重他们的习惯,就会事与愿违甚至会引起争端。
其实我们不但在习俗上要尊重他们,在语言上跟要尊重他们,谁能说说不同的地区他们在语言上要什么特点。
让学生畅所欲言。
收集资料:上海称我为阿拉,称你为侬,湖南人说吃饭是qia饭,四川人称小孩为娃子,陕北称我为e。
了解语言习惯重不重要,老师说笑话。
阶段小结:所以说每个地区有每个地区的语言特色,尤其是现在国家鼓励大学生到西部去支援西部开发,如果你不了解别人的风俗习惯,有时候会闹笑话,严重时就会引起争端。
引导出板书:了解三、出示韩红到拉萨演出由于随意放置观众献的哈达,遭到大家的抵触的例子。
这样的例子还有没有,请大家讲讲。
引导出板书:尊重四、每个地区的民族不但有自己的风俗习惯,语言特色,地质地貌都有各自的特点,有什么特点我们可以看书。
引导学生看书上的图,让学生知道只有了解地质特点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简单了解山区的、梯田的、平原的耕种有不同。
五、总结通过看图,我们都了解我国人口众多,地大物博,共有56个民族,我们只有紧密团结,相互帮助才能更强大。
播放歌曲,《56个民族56枝花》,是呀,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我们拥有一个共同名字的家中国(板书:共同的名字中国)。
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4.3同一个名字叫中国|教科版(共15张)

•
2. 接 受 美 学 认为, 艺术品 在艺术 家手中 产生出 来,这 只是艺 术创作 的第一 阶段, 读者、 观众、 听众对 艺术品 的接受 是艺术 创作的 继续。
•Hale Waihona Puke 3. 通 过 读 者 、观众 和听众 的接受 ,艺术 作品的 价值才 从一种 可能的 存在转 化为现 实的存 在,从 这个意 义上说 ,接受 也属于 艺术创 作的一 部分。
•
7.生 活 中 个 体 的人 ,追求 “活得 丰富” 并不意 味着对 “活得 正确” 的放弃 ,仍应 体现出 对既有 规则的 尊重。
•
8.成 熟 社 会 的 成熟 公民不 必刻意 选择生 活,“ 活得丰 富”与 “活得 正确” 是自然 而然形 成的结 果。
•
9.中 国 人 对 自 然的 态度是 亲和、 “不隔 ”的, 对用具 器皿的 制作不 单是为 了控制 自然, 满足生 存所需 ,还希 望以此 表现对 自然的 敬爱, 反映自 然所给 予的启 示。
不同的生活, 相同的快乐,理 解和尊重不同地 区人们的生活方 式。
调查了解物质交流的情况,看 看我们吃的、穿的、用的物品, 都来自祖国的哪些地方?
你们家乡有什么产品被送到了 祖国各地?
走访一位在你家乡打工的外地 人或曾去外地打工的家乡人,了 解他们对当地建设和发展所做的 贡献。
•
1. 在 过 去 , 艺术品 的接受 并不属 于美学 的研究 范围, 而当接 受美学 诞生以 后,关 于艺术 品的接 受的研 究就成 为艺术 美学中 的一门 显学。
第四单元第三课 同一个名字叫中国
入乡随俗
同一个名字叫中国
回族
• 宗教信仰:伊斯兰教;
• 传统节日:开斋节、古 尔邦节、圣纪节。
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PPT教学课件:同一个名字叫中国教科版

•
4.文章通过对比,论证了只有完成由 传统经 济模式 到新动 能模式 的转型 升级, 中国经 济才有 无可限 量的未 来这一 观点。
•
5.文艺高峰的出现,除客观社会环境 外,创 作主体 至关重 要。政 治清明 、经济 繁荣、 文化昌 盛,为 文艺家 勇攀文 艺高峰 创设良 好客观 条件, 但伟大 杰出作 品的产 生依然 有赖于 文艺家 自身努 力,换 句话说 ,创作 主体高 度决定 文艺高 度。
•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从传统走 向现代 ,从单 一走向 多元, 生产技 术装备 不断升 级,农 产品产 量快速 增长都 得益于 科技对 农业的 支撑。
•
7.小说结尾聚焦于父亲与林掌柜的三 举杯, 这一情 景极具 仪式感 ,既是 雪夜酒 叙情节 的收束 ,也是 全文的 升华, 带给读 者无限 遐想。
•
2.自从古代朝廷采用科举考试选拔人 才以来 ,“金榜 题名”与 “名落 孙山”始 终结伴 而行。 于是, 针对考 生开发 的“补 习班”便 应运而 生。
•
3.书院除了要求学生熟读“四书五经”, 还锻炼 学生们 写八股 文的能 力,熟 悉八股 文的格 律、步 骤等。 唐朝和 宋朝的 科举考 试,策 问一科 是学生 们的重 点复习 对象。
• 乐器:芦笙
• 传统节日:
开年节、踩花山节、 四月八、龙船节、姐妹 节
土家族
• 土家族爱唱山歌,山歌有 情歌、哭嫁歌、摆手歌、 劳动歌、盘歌。
• 土家族民间十分注重传统 节日,尤其以过年最为隆 重。
阅读教材P80-81,回答下列问题: 1、你知道这些地方吗?你喜欢哪些地 方?为什么? 2、什么叫入乡随俗? 3、如果有一天要你去与我们生活习惯 不同的地方学习、工作,怎么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苗族
第6页/共32页
第7页/共32页
民居:吊脚楼
第8页/共32页
•乐器:芦笙
•传统节日:开年节、踩 花山节、四月八、龙船 节、姐妹节
第9页/共32页
彝族
第10页/共32页
第11页/共32页
传统节日:火把节、彝族新年
第12页/共32页
土家族
第13页/共32页
第14页/共32页
古老舞蹈:摆手舞
第31页/共32页
2021/4/2
感谢您的欣赏
第32页/共32页
回族
第1页/共32页
•宗教信仰:伊斯兰教; •传统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 圣纪节。 •禁忌:忌食猪肉、动物的血和 自死的物。
第2页/共32页
壮族
第3页/共32页
第4页/共32页•壮族人喜 Nhomakorabea吃腌制的酸食,以 生鱼片为佳肴
•传统节日:歌圩节(三月三)、 陇端节、中元节。
•著名乐器:铜鼓
第5页/共32页
布达拉跳神大会、酥油
花灯节
第26页/共32页
哈萨克族
第27页/共32页
第28页/共32页
•哈萨克族的日常食品主要 是面类食品、牛、羊、马 肉、奶油、酥油、奶疙瘩、 奶豆腐、酥奶酪等。
第29页/共32页
高山族
第30页/共32页
•高山族以稻米为日常主食, 辅以薯类和杂粮。常见的 有南瓜、韭菜、萝卜、白 菜、土豆、豆类、辣椒、 姜和各种山笋野菜。
第15页/共32页
•土家族爱唱山歌,山歌有 情歌、哭嫁歌、摆手歌、 劳动歌、盘歌 •土家族民间十分注重传统 节日,尤其以过 第16页/共32页 年最为隆
傣族
第17页/共32页
第18页/共32页
•傣族信奉佛教 •舞蹈:孔雀舞 •传统节日:关门节、开门 节和泼水节。
第19页/共32页
蒙古族
第20页/共32页
•蒙古族人民喜欢吃牛羊肉 和奶食品、喝红茶。 •传统节日:“白节”、祭 敖包、那达慕、打鬃节
第21页/共32页
维吾尔族
第22页/共32页
第23页/共32页
•馕、抓饭、 •传统节日:开斋节、古尔 邦节、诺鲁孜节
第24页/共32页
藏族
第25页/共32页
•宗教信仰:藏传佛教
•传统节日:藏历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