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尊特点的研究
大学生自尊教育的内容研究

念将导致世界观 的分野 。虽然美不带有 功利性 ,但 审美对象 的人 随着个人 的生
活经历 ,对美 的审辨则参 与了较大 的社
【 英 ) 莱夫 ・ 尔. 术【 . 京 : 国 3 】( 克 贝 艺 M】 北 中
文 联 出 版 公 司 .9 4 18 .
言的,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它有两层含 义: 一是指尊重庄严 。 二是指可尊敬 的身
份或地位 。身份高贵不一 定就尊重庄严 , 地位低下却可拥有尊重庄严 。
2 严 受 到伤 害 的 表 现 . 尊
构 的安全感 ,它是要为我们缓解下我们
对真实的 自尊感 的欲望 ,然 而却让缺憾 的原 因丝毫没有受到触动 。大学生群体
自尊源 自尊严 ,而尊严是相对人而
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 , 目 其 自尊是 自己对 自己的一种尊 重 , 其 是非理性 的、 主要表现为人格 ,它是人们在人格上 自 我承认 、 自我保护的一种心态。每一个人 都有 自尊。大学生也同样有 自尊 , 大学里 的生活环境对于城市 的学生而言更容易 适应一些 , 对于来 自落后 的农村 , 并且受 到经济文化 的限制的学生 ,他们在诸多 方面的发展在大学里都无法获得优势的
而羞耻 ; 这样 , 在临死 的时候 , 就能够 会 因素 。 他 一种事物 , 一个人可能被不同观
( 者 单 位 : 南 大 学 三亚 学 院 ) 作 海
作者简介: 李
凯(9 9 ) , 17一 男 河南安阳人 , 主要从事高校教学 、 实验、 的慰藉 ,是 我们意识演化
点的人审视为美或丑的相反 的结果。不 同的社会 、 同的历史 时期 , 不 对美认定的 标准也是不同的 , 目前我 国的教育越来 越注重传统教育的成分 ,这是有意识的
大学生自尊与人际信任相关关系的研究综述

大学生自尊与人际信任相关关系的研究综述摘要:自尊与人际信任是伴随人一生的两种心理维度,提高自尊与人际信任水平有利于健全大学生人格,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从理论角度出发,寻找自尊和人际信任的相关关系,可以为当代大学生自尊水平和人际信任水平的提高提供新视角。
关键词:大学生;自尊;人际信任;相关关系一、大学生的自尊状况自尊也称自尊心,是个体自我系统的核心成分之一,对个体心理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影响。
但目前,心理学界对自尊还缺乏一个普遍认同的定义。
国际学者詹姆士、布兰登[1],国内学者朱智贤[2]、顾明远[3]、林崇德[4]、黄希庭[5]、张玲[6]等都纷纷为自尊下过定义。
综合比较,笔者认为张玲提出的"自尊是指个体对自己做出并通常持有的评价,它表达了一种肯定或否定的态度,表明个体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重要的、成功的和有价值的"可为本文所用。
目前国内对大学生自尊的相关研究很多,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尊的整体现状研究李虹[7]在大学生自尊状况调查研究中的结果表明:约80%的大学生表现为高自尊,另外约20%为低自尊,这说明大学生自尊水平高于理论中值。
2.自尊的年级差异研究对大学生自尊是否存在年级差异有不同的研究结果,多数研究认为大学生自尊状况存在年级差异。
如黄希庭等[8]利用自编的问卷对我国34 715名大学生的自尊进行研究。
结果发现,大学生自尊的年级整体变化趋势呈现“V”字形,即在高三急剧下降,而在大三快速回升,其中,人际价值感在大学三年级达到最高水平。
蔡溢等人[9]在对大学生自尊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的研究中得出结论认为:大学生自尊存在年级差异,且有随年级增长而提高的趋势。
3.自尊的性别差异研究在大学生自尊状况的性别差异明显与否的问题上研究结果不同,多数学者认为不存在差异。
例如:在李虹的大学生自尊状况的调查研究中,大学生自尊的性别差异不显著。
王建平[10]对我国三所大学288名大学生进行自尊水平调查,结论为男女生在基本自尊水平上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
大学生自尊、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与学习倦怠的相关研究

“ 对学校的管理制 度不满 意 ” 等 , 等 而关注 自身主观 原因 的
很 少。因此 我们假设 , 如果 学生 能够 比较 正确、 面地认 识 全
e) 17 年首次提 出的。他认 为 , 是工作本 身对 个人 r 94 倦怠
的能力 、 精力 以及 资源过 度要 求 而导 致 工作 者感 到 情绪 枯 竭、 精疲 力竭 的现 象 。倦 怠 的研 究 也 主要 是针 对工 作 压力 中, 特别 是那些 以“ 为工作 对象 的工作 者 , 们需要 将情 人” 他 感投入到对方身上的一 些职业 ( 医生 、 如 教师 、 社会 工作者 、 管理者等) 。随着倦怠在 工作领 域 中的进一 步研究 , 一些学
怠 。
发放问卷 40份 , 回有 效 问卷 40份 , 效率9.7 , 8 收 4 有 16% 被 试的基本情 况见表 1 :
表1
性
-
被试的基本情况表
年
一
别
级
专
业
男
女
文理 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文科 理科 兼收
l3 1 19 1 17 1 9 1 15 7 14 6 1 01
问卷共有 1 0个项 目, 用 Lkr 采 i t e 4点量 表评 分形 式 , 各项 目 均为 l一 4评分。把 1 0个项 目的得 分加起来 除 以 1 0即为 总
者开始逐渐关注学生学 习领域 中存 在的倦 怠现 象。连榕 等
自己 , 自己的价值所在 , 认识 相信 自己的努 力必然会 有同等
的回报 , 并且能多从 自身 寻找问题 的根源 , 那么学 习将不再
盲 目, 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得到提高。
2 研究方法
2 1 被试 .
大学生自尊的特点及培养

《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汉文综合版 )
J1 08第 2 u. 0 2 8卷第五 期
总第 5 5期
大学生 自尊的特点及培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王小芳
( 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吉林四平 160) 300
国内外学者对自尊的涵义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最早研究自尊的是 “ 美国心理学之父” 詹姆士, 他在 19 所写 80 的 《 心理学原理》_书中,第一次对 自尊这一概念做了心理学上的 界定。他认为自尊是指在自己的一些重要生活领域获得的结果超越 自己的预期后而产生的体验,这种体验可以通过一个公式来表示: 自尊= 成功/ 抱负水平。… 他认为,每个人都会在心 目中对 自己的所
有生活领域进行价值评定,并按价值的高低排列成序,自尊总是与 L 要J 捅 本文概述了大 学生自 定义,阐 大学生自 尊的 述了 尊的特点, 那些价值高的领域紧密结合在一起。 国际自 尊心理协会执行理事长布兰登 ( r dn 00 Ba e,20 )提出, n 并以家庭和学校为视角提 出了大学生 自 的培养措施,以期为提高大学生 自尊水 尊 自 尊是把 自己体验为有能力应付基本的生活挑战和应付值得幸福的 平、完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资料和依据。 基本挑战的倾向性。 [ 关键词] 学 ; 尊 培 措 大生 自;养 施 朱智贤教授主编的 《 心理学大词典》指出: “自 尊是社会评价 自 尊作为个体自我系统的核心成分之一,其发展状况不仅与学 与个人的自尊需要的关系的反映。” 生的心理健康直接相联系,而且对学生整个人格的发展有着重要的 林崇德教授认为: “ 自尊是 自我意识中具有评价意义的成分, 影响,在个体心理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生是一个较为 是与自尊需要相联系的、对 自 我的态度体验,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 激进和敏感的群体,成长中的体验和经历,决定了其较同辈群体自 我期望高、自尊水平高的特点。由于大学生现有的心理水平和所处 指标之一。 ” 综上所述研究者的观点 ,自尊是指个体对 自己作出并通常持有 的独特发展阶段 , 使得 自尊敏感也 成为一个明显的现 实问题, 以, 所 的评价,它表达了一种肯定或者否定的态度,表明个体在多大程度 对大学生 自 尊的培养具有现实性和必要性。
大学生自尊教育研究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 U N LO H N QU V C TO A N E H IA O LG O g A FSA G I O A IN LA D T C NC LC LE E
Vo . 18,N o. 4 Au ,2 09 g. 0
严, 就等于失去 了做人的资格与本分 , 这样人的生命就没有了
意义。 因而一旦涉及尊严 , 生命便退居次要地位 , 比生命本 尊严 身更重要。人类的文明史就一直渗透着这种社会本性 , 有压迫
就有反抗 。 所谓压迫 , 不仅意味着经济上受剥削 , 还意味着人格
上受侮辱 , 尊严上受伤害。 所谓反抗 , 本质上就是要争取做人的
严、 自尊与人 、 自尊与大学生三个方面开展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 大学生 ; 自尊 ; 尊严 中圈分类号: 4 G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1 82 (0 9 0 - 14 0 17 - 17 2 0 )4 0 0 - 2
目前我 国各级政府部门和各高校已经开始重视对大学生
尊严与需要紧密相连, 它来 自于人们引起他人注意并希望 得到他人认 同的心理需要。 需要引人注意并证明 自己作为人的 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地位 , 都有在周围人的心 目中显示 自己存在 的价值 , 确认 自己是社会成员的需要 , 这种认同的需要是人的
存在 , 这是任何人都具有的心理品质 。每_个人都渴望在社会 尊 的境界 , 与一个人所从事的事业成败也无关 ; 能否获得 自尊 ,
自尊主要表现为人格 , 它是人们在人格上 自我承认 、 自我 保护的一种心态。能够辨清 自己的 自尊与人格需要。 这是人的 自我意识 的觉醒与成长的主要标志 。人格作为 自尊 的主要表 现, 它是有力量的, 并且这种力量远非任何物质的力量所比拟 ,
大学生身体自尊的现状调查与对策

训练具有更有效 地 改善 大学体 育专业 女 生身 体 自尊分
领域 中的身体 吸引力水平及社会性体格焦虑水平 。 2 . 2 不同锻炼项 目对身体 自尊 的影响
目 前, 已知的研究表 明体育 锻炼对人 自我价值 感 的
・
3 3・
《 内蒙古体育科技 》 ( 季刊 )
2 0 1 3 年( 第2 6 卷) 第1 期( 总第 9 8 期)
对 五个不 同类别 的运 动项 目类 别 的身体 自尊 的结 果进行对 比, 结果 如表 2所 示 , 在篮 球 、 网球 类 项 目上 , 本研究与众 多的研究 结果 较一致 , 即不 同运 动项 目大学 乓球 与足球项 目的身体 自我 价值感均没有 明显差 异性 。 出现这种结果 的原 因是否 与运动运 动 的特点 有关 仍 有 待于进一步证实 。
问卷 1 7 1 份, 有效率为 9 7 %。
1 . 2 研究方法
1 . 2 . 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 中国学术期 刊网 、 优 秀硕士论 文 以及 温州 大
身体 自尊水平有 了明显的提高 , 整体身体 自尊水平 也会 有所改善 。两个项 目相 比 , 健美操专 业训 练 比网球 专业
与网球专业训练 组均 有效地 改善 了大 学体 育专 业女 生
在身体 自尊分领域 的身体 素质 、 身体 状况和运 动能 力 自 尊水平和主领域 的身体 自我价值感水平 , 不 同的专项 训 练对身体 自尊分领域 的作用 是不一样 的 , 但某 些分 领域
调查 对象 , 发放调查 问卷 1 8 o份 , 回收 1 7 6份 , 其中有 ,
以了解 已有 研 究成 果 及 背景 知 识 , 为本 研 究提 供 理 论 依据 。
1 . 2 . 2 问卷 调 查 法
大学生常见的自尊异常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准 、吃 透 、把 握住 房 改 政策 的 内涵 和政 策 界 限 ,保 证 政 策执 行 过 程 中 的准 确 性 和 可操 作性 ,保 证 广大 教 职 工 的 切身 利益 利 。 随 着 改 革 开放 的 不 断深 入 发展 ,国 家 经济 实 力 的不 断提 高广 大 人 民 群 众 的住 房 条 件不 断改 善 。高 校 的住 房 补 贴 作 为高 校 住房 制 度 改 革 的重 要部 分 ,必 须 建 立一 整 套 完 整 的实 施体 系 ,必 须站 在 科 学 发 展 观和 建 立 和谐 社 会 的高 度 看待 和 解 决 好广 大 教 职 工的 住 房补 贴
J ● —q 热 点 分 祈 ■ m, ' ' ■ ,-
产 业 。是 利 国 利 民 的大 好 事 ,使 住 房 分 配货 币化 工作 能 得 到 广 大 教职 工的 理解 和 支持 。 2切 实做 好 建 立 教 职 工住 房 档 案 工 作 。 建 立完 善 教 职 工 住房 . 档 案 ,一 方 面 ,职 工 住 房档 案关 系 到学 校 国有 资产 是 否 流 失 的 问
障 。 同 时要 制定 补 贴 申请 、补 贴 标准 补 贴 方 式 、现 住 房 认定 、超 心 理 ,例 如 自卑心 、嫉 妒 心 和 虚荣心 等 等 ,这都 严 重 影 响大 学生 标 和 未达 标 住房 处 理 、补 贴 发 放程 序 补 贴 发放 的方 法 等相 关 配 套 自我 意识 的健 康发 展 和 良好心 理 品 质 的形 成 ,更 不 利于 他 们 的成
档案 应 随调 动 人 员流 动 。 这样 不 仅 免 去单 位 调 查 和调 动 人 员 回原
单位 开 据证 明之 麻烦 ,同 时还 保 证 了调 动 人 员 本 人及 配 偶住 房 情 况 的 真 实性 。 核 实准 确 的住 房 情 况 ,清 理 纠 正 房 改 中存 在 的违 法
十年来我国大学生自尊研究综述

十年来我国大学生自尊研究综述十年来我国大学生自尊研究综述包爱丽(陇东学院教育学院,甘肃庆阳 745000)摘要:通过文献综述法,从自尊的内涵、特征、影响因素、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对十年来我国大学生自尊的研究回顾,以期引起人们对这一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与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自尊;内隐自尊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最早给自尊下定义的心理学家是W.james[1],他在《心理学原理》中给自尊下定义用了著名的公式“自尊=成功/抱负”,指出个人对于自我价值的感受取决于某实际成就与潜在能力之比。
Coopersmith认为[2],自尊是个体对自己做出的并经常持有的评价,他表达了一种肯定与否定的态度,表明了个体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重要的,成功的和有价值的。
国外学者基本倾向于认为自尊属于自我系统的情感成分,是对自我评价性和情感性的体验[3],,国内学者普遍认同这一点。
要的关系的反映。
顾明远[6]认为自尊以自我意象和对自身社会价值的理解为基础,是对个人的值得尊重程度或其重要性作出的评价。
荆其诚[7]认为自尊是自我感觉的一种方式,是一种胜任愉快值得受人敬重的自我概念。
在林崇德[8]看来自尊是自我意识中的具有评价意义的成分,是与自尊需要相联系的,对自我的态度体验,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
魏运华[9]认为自尊是个体在比较过程中获得的积极的情感经验。
黄希庭[10]认为自尊即自我评价感,self-esteem即是self-worth,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认知和评价作为客体的自我对社会主体(包括群体和他人)以及作为主体的自我的正向的自我情感体验。
张静[11]提出自尊是个体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的对自我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它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有自我效能(或自我胜任)和自我悦纳(或自爱)两部分构成。
这些定义虽各有侧重,但都表明:自尊是一种包含着个体自我认知的价格判断,是个体对自身价值、重要性、意义和成功的积极情感体验[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自尊特点的研究
作者简介:常伟苹(1984——),女,汉族,河南洛阳人,贵州省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原贵州省思南师范学校)讲师,东北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青少年心理,教育理论。
摘要:为了探讨大学生自尊发展的特点,选取某大学大一至大三28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罗森伯格编制的《大学生自尊量表》,以班级为单位对被试集体施测。
结果表明:①大学生自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自尊高于男生自尊;②大学生自尊在年级、生源、是否独生子女上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大学生;自尊特点
自尊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所获得的有关自我价值的积极评价与体验[1]。
一个人自尊水平程度的高低,对其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重要的影响。
张向葵教授认为“自我尊重是学校教育中不容忽视的心理资源”[2],并于2006年提出“自尊是个体生命存在状态的机源,它构成个体人格的核心,具有本体论的意义;自尊水平直接影响人现实的社会生活”[3]。
国内外很多学者对自尊进行了研究[4][5][6],自尊的重要性已经被人们所接受,但大学生自尊各个维度的发展特点还存在争议。
本文拟研究大学生不同群体自尊的差异,来揭示大学生自尊的一般特点,这对有的放矢地提高大学生自尊水平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1.研究方法
1.1研究被试
分层整体抽样选取某大学学生共280名,实收有效问卷267份,有效回收率为96.3%.其中男生81人,女生186人;大一109人,大二99人,大三59人。
1.2研究工具
采用ses(rosenberg1965年编制)来测量大学生自尊水平。
ses 共有10个项目,第1、2、4、6、7等5个项目采用正向计分,第3、5、8、9、10等5个项目采用反向记分。
为使回答选项更加精确,笔者将原来的4点评分改成5点评分:①非常不符合;②不符合;
③介于符合与不符合之间;④符合;⑤非常符合。
分别予以1一5分,得的总分越高,表明自尊程度越高。
2.研究结果
2.1大学生自尊的性别差异
基于本研究,大学生自尊平均水平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p0.05),从事后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大一与大二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大一与大三、大二与大三之间均达到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水平(p0.05)。
这和徐琳琳(2008)[10]的结论是不一致的。
2.4是否独生子女对大学生自尊的影响
基于对本研究数据的统计,笔者得出结论: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自尊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是否独生子女,对大学生
自身自尊的影响不是很大。
3. 结果分析
大学生自尊性别差异显著,且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有较高的自尊。
笔者认为出现此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当今女性的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并且可以在各个行业做领头人,她们认为自己不比男性差,甚至比男性更优秀;另一方面,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赋予男性更大的责任,他们比当发现生活比理想现实得多、残酷得多时,他们的心理会产生更大的压力,从而降低其自尊体验;再者,本研究的大学生被试全部选自师范学校,而师范学校女生占多数,她们总体也表现较好,这无形中就会给那些数量相对较少、又没特别突出表现的男生施加心理压力,从而较女生有低的自尊感。
大学生自尊水平的年级差异不显著,这和张奇(2007)[8]研究的结果一致。
在对年级差异的事后检验中发现,大学生的平均自尊水平三年级最高,二年级次之,一年级最低,并且三年级学生的自尊显著高于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
究其原因可能是,一年级新生刚刚完成学生角色的转变,对新的环境、新的教学模式以及新的人群交际一时难以适应,他们会因此而感到困惑和矛盾,导致自尊水平较低;二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对新环境基本适应,新的同伴支持也基本建立起来,但是面对人际关系如何进一步深入、专业水平如何进一步提高,他们会感到压力重重,因此自尊值仅比一年级学生稍高;三年级学生已经完全适应大学生活,他们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
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能够用比较成熟的心态去面对和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因此自尊水平最高。
大学生无论是来自城镇还是来自农村,对他们的自尊水平影响不是很大,其原因可能与现阶段农村的发展有关。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我国农村各方面都发展很快,与城市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农村孩子不如城市孩子的自卑心理也在逐渐减少;另外,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比来自城镇的大学生更能吃苦耐劳,他们从小亲身经历的事情多,在应对外来各种压力时往往显得比城镇大学生更有经验和游刃有余,城镇大学生的先天优越感有所消减,总体反映在自尊水平上,两者就表现出差异不显著。
独生子女的自尊得分虽然略高于非独生子女的得分,但是二者的差异并未达到显著水平。
笔者认为其原因可能是,独生子女虽然拥有比非独生子女更多的物质资源,但他们可能因为家庭的原因,更容易形成高傲、虚荣、不合群等不招人喜欢的个性,并且独生子女应对各种问题的能力往往不如非独生子女有经验,他们的优越感随之在一定程度上被消减,而与非独生子女的自尊差异就不显著;另外本研究的被试大多数是非独生子女,可能对研究结果也有一定的影响。
4. 研究结论
(1)大学生自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自尊高于男生自尊;(2)大学生自尊在年级、生源、是否独生子女上差异不显著。
(作
者单位:贵州省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宋芳.大学生自尊及其与归因方式的关系[j].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5).
[2]张向葵、吴晓义.自我尊重:学校教育不容忽视的心理资源[j].教育研究,2003,276(1):53-57.
[3]张向葵,丛晓波.自尊的本质探寻与教育关怀[j].教育研究,2006(6):15-20.
[4]马前锋,蒋华明.自尊研究的进展与意义[j].心理科学,2002,25(2):242-243.
[5]常伟苹.普通大学生与聋哑大学生自尊及其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