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数学二次函数-教案-习题总汇-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2.1.1二次函数(教案)

此外,我也注意到,在解答学生疑问时,需要更加耐心和细致。有些学生对于二次函数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这就需要我在课后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指导,帮助他们真正掌握这部分内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二次函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抛物线形状的情况?”(如篮球投篮的轨迹)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二次函数的奥秘。
5.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求解最值问题。
二、核心素养目标
1.理解并掌握二次函数的定义、图像与性质,培养直观想象和逻辑推理能力;
2.学会运用二次函数顶点式及其图像变换,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建模素养;
3.通过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培养数据分析、数学抽象及数学应用素养,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探索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的过程中,培养数学运算和数学探究素养,提高合作交流与反思评价的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2.1.1二次函数(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2.1.1二次函数:
1.二次函数的定义:形如y=ax^2+bx+c(a、b、c为常数,a≠0)的函数;
2.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开口方向、顶点、对称轴、最小(大)值;
3.二次函数的顶点式:y=a(x-h)^2+k;
4.二次函数的图像变换:平移、伸缩;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教案

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22.1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2.1.1 二次函数1.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理解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2.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3.通过具体问题情景中的二次函数关系了解二次函数的一般表述式,在类比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表达式时感受二次函数中二次项系数a≠0的重要特征.4.在探究二次函数的学习活动中,体会通过探究发现的乐趣.【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掌握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教学难点】1.能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情境,构建二次函数关系;2.重视二次函数y=ax2+bx+c中a≠0这一隐含条件.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1 如图所示是一个棱长为xcm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为ycm2,则y与x 之间的关系式可表示为,y是x的函数吗?问题2 n个球队参加比赛,每两队之间进行一场比赛.比赛的场次数m与球队n有什么关系?这就是说,每个队要与其他个球队各比赛一场,整个比赛场次数应为,这里m是n的函数吗?问题3 某种产品现在的年产量为20t,计划今后两年增加产量.如果每年都比上一年的产量增加x倍,那么两年后这种产品的产量y将随计划所定的x值而确定,y与x之间的关系应怎样表示?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全班同学合作交流,共同完成上面三个问题,教师全场巡视,发现问题可给予个别指导.在同学们基本完成情形下,教师再针对问题2,解释m=12n(n-1)而不是m=n(n-1)的原因;针对问题3,可引导同学们先算出第二年产量为20(1+x)t ,第三年产量为20(1+x)(1+x)t ,得到y=20(1+x)2.【教学说明】上述活动的目的在于引导同学们能通过具体问题情境建立二次函数关系式,体会二次函数是刻画实际生活中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的重要模型之一.思考函数y=6x 2,m=12n 2-12n,y=20x 2+40x+20有哪些共同点? 【教学说明】在同学们相互交流、发言的过程中,教师应关注:(1)语言是否规范;(2)是否抓住共同点;(3)针对少数同学可能进一步探索出其不同点等问题应及时引导,让同学们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进入二次函数的学习.【归纳结论】上述三个函数都是用自变量的二次式表示的,从而引出二次函数定义.一般地,形如y=ax 2+bx+c(a,b,c 为常数,a ≠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a 、b 、c 分别是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教学说明】针对上述定义,教师应强调以下几个问题:(1)关于自变量x 的二次式必须是二次整式,即可以是二次单项式、二次二项式和二次三项式;(2)二次项的系数a ≠0是定义中不可缺少的条件,若a=0,则它是一次函数;(3)二次项和二次项系数不同,二次项指ax 2,二次项系数则仅是指a 的值;同样,一次项与一次项系数也不同.教师在学生理解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做课本P29练习.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哪些不是?若是二次函数,指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1)y=(x+2)(x-2);(2)y=3x(2-x)+3x 2; (3)y=21x -2x+1;(4)y=1-3x 2.2.若y=(m+1)xm 2+1-2x+3是y 关于x 的二次函数,试确定m 的值或取值范围.3.某商场以每件30元的价格购进一种商品,试销中发现:这种商品的销售量m(件)与每件商品的销售价x (元)满足一次函数关系m=162-2x ,试写出商场销售这种商品的日销售利润y (元)与每件商品的销售价x (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式,y 是x 的二次函数吗?4.如图,用同样规格的正方形白瓷砖铺设矩形地面,请观察下列图形并解答有关问题:(1)在第n 个图中,每一横行共有 块瓷砖,每一竖列共有 块瓷砖(均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2)设铺设地面所用瓷砖的总块数为y ,请写出y 与(1)中的n 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自变量n 的取值范围).【教学说明】这个环节的教学自主性很强,可让同学们分小组完成,对优胜小组给予鼓励,培养学生团队精神,让部分学生分享成功的快乐,但对题2、3、4,教师应及时给予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完成.【答案】1.解:(1)y=(x+2)(x-2)=x 2-4,该函数是二次函数,它的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是0,常数项是-4.(2)y=3x(2-x)+3x 2=6x,该函数不是二次函数.(3)该函数不是二次函数.(4)该函数是二次函数,它的二次项系数为-3,一次项系数为0,常数项为1.2.解:∵()21123m y m x x +=+-+是y 关于x 的二次函数.∴m+1≠0且m 2+1=2,∴m≠-1且m2=1,∴m=1.3.解:由题意分析可知,该商品每件的利润为(x-30)元,则依题意可得:y=(162-3x)(x-30)即y=-3x2+252x-4860由此可知y是x的二次函数.4.解:(1)观察图示可知第1、2、3个图形中每一横行瓷砖分别为4,5,6,每一竖列瓷砖分别为3,4,5,由此推断在第n个图中,每一横行共有(n+3)块瓷砖,每一竖行共有(n+2)块瓷砖;(2)y=(n+3)(n+2)即y=n2+5n+6.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二次函数的定义;2.熟记二次函数y=ax2+bx+c中a≠0,a、b、c为常数的条件.【教学说明】本环节设置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二次函数的相关定义,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回顾.1.布置作业:教材习题22.1第1、2、7题;2.完成创优作业中本课时练习的“课时作业”部分.本课时的内容涉及到初中第二个函数内容,由于前面有了学习一次函数的经验,因此教师教学时可在学生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创设丰富的现实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二次函数的意义,进而能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列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教学时应注重引导学生探究新知,在观察、分析后归纳、概括,注重学生的过程经历和体验,让学生领悟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研究与应用能力.22.1.2 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和性质1.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理解抛物线的有关概念;2.掌握二次函数y=ax2的性质,能确定二次函数y=ax2的表达式.3.通过画出简单的二次函数y=x2,y=-12x2等探索出二次函数y=ax2的性质及图象特征.4.使学生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ax2图象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的良好思维习惯.【教学重点】1.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的画法及性质;2.能确定二次函数y=ax2的解析式.【教学难点】1.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探索其性质;2.能依据二次函数y=ax2的有关性质解决问题.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1在八年级下册,我们学习的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形状呢?通常怎样画一个函数的图象?【教学说明】通过对问题1的思考,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想尝试运用列表法画出一个二次函数的图象.问题2 你能画出二次函数y=x2的图象吗?【教学说明】学生分组画y=x2的图象,教师巡视,对于不正确的给予指导,尤其应关注学生的列表和连线,然后给予讲评,提醒注意的问题,并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达成共识.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问题1你能说说二次函数y=x2的图象有哪些特征吗?不妨试试看,并与同伴交流.【教学说明】教师应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听取他们各自的看法,对于通过观察而归纳出的结论叙述较好的给予肯定,对不够完整的或叙述欠佳的学生给予鼓励,并予以诱导.在这一活动过程中,让学生们逐步积累对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及其简单性质的感性认识.问题2请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并通过图象谈谈它们的特征及其差异.y=12x2与y=2x2.【教学说明】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教师可将全班同学进行适当分组,分别完成两个图象的画图,并结合图象给予恰当的描述.教师巡视,适时点拨,最后在黑板上与全班同学一起进行归纳总结.问题3(1)在同一直面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x2,y=-12x2,y=-2x2的图象,并考虑这些抛物线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2)当a<0时,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有什么特点?【教学说明】教师在处理问题时可让学生画图后回答,可让学生从开口方向、最值、增减性三个方面作答,最后教师以课件方式展示结论.【归纳结论】1.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是一条开口向上或向下的抛物线.一般地,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叫做抛物线y=ax2+bx+c.2.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及其性质,如下表所示:3.二次函数y=ax2的开口大小与a的关系:|a|越大,开口越小;|a|越小,开口越大.|a|值相同,开口形状相同.【教学说明】针对师生共同完成的归纳总结,教师应着重强调两点:(1)a 的符号决定着抛物线的开口方向,|a|的大小,影响抛物线的开口大小;(2)对于函数的增减性及最大(小)值,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图象进行分析,利用图象的直观性获得结论,切忌死记硬背,让同学感受到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是函数问题中最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若抛物线y=ax2与y=4x2的形状及开口方向均相同,则a= .2.下列关于二次函数y=ax2(a≠0)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它的图象的顶点是原点B.当a<0,在x=0时,y取得最大值C.a 越大,图象开口越小;a 越小,图象开口越大D.当a>0,在x>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3.请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 1=x 和y 2=-x 2的图象,结合图象,指出当x 取何值时,y 1>y 2;当x 取何值时,y 1<y 2.4.一个二次函数,它的图象的顶点是原点,对称轴是y 轴,且经过点(-1,14).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画出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3)根据图象指出,当x>0时,若x 增大,y 怎样变化?当x<0时,若x 增大,y 怎样变化?(4)当x 取何值时,y 有最大(或最小)值,其值为多少?【教学说明】本环节易采用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以小组交流的方式展开.其中题2、3、4均是集图象与性质于一体,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逐步渗透用数学语言进行说理的能力,同时进一步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答案】1.42.C 【解析】当a>0时,a 值越大,开口越小,a 值越小,开口越大;当a<0时,a 值越大,开口越大,a 值越小,开口越小.所以C 项说法不对.3.列表如下: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当x>0或x<-1时,y1>y2,当-1<x<0时,y2>y1.4.解:(1)设这个二次函数解析式为y=ax2,将(-1,14)代入得a=14,所以y=14x2.(2)略(3)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4)当x=0时,y有最小值,y最小值=0.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画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时,有哪些地方是你需关注的?2.你是如何理解并熟记抛物线y=ax2的性质的?3.本节课你还存在哪些疑问?【教学说明】问题1旨在提醒学生画图过程中列表时应以原点为中心,左右对称选取点,连线时应用光滑曲线连接;问题2是为了进一步突出数形结合思想在函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的重要性;而问题3是想了解学生哪部分没学好,难学,以便教师可以进行针对性辅导.1.布置作业:教材习题22.1第3、4、11题.2.完成创优作业中本课时练习的“课时作业”部分.本课时的设计比较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画二次函数的图象初步掌握其性质,画图的过程中需注意引导学生与其他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进行对比.本课的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经历探索归纳的思维过程,逐步获得图象传达的信息,熟悉图象语言,进而形成函数思想.22.1.3 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和性质第1课时二次函数y=ax2+k的图象和性质1.能画出二次函数y=ax2+k的图象;2.掌握二次函数y=ax2与y=ax2+k图象之间的联系;3.掌握二次函数y=ax2+k的图象及其性质.4.通过画二次函数y=2x2+1与y=2x2-1的图象,感受它们与y=2x2的联系,并由此得到y=ax2与y=ax2+k的图象及性质的联系和区别.5.在通过类比的方法获取二次函数y=ax2+k的图象及其性质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体会通过探究获得知识的乐趣.【教学重点】1.二次函数y=ax2与y=ax2+k的图象之间的联系;2.二次函数y=ax2+k的图象及其性质.【教学难点】二次函数y=ax2+k的性质的基本应用.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1请同学们谈谈一次函数y=x与y=x+2的图象之间的关系;问题2同样地,你能猜想出二次函数y=x2与y=x2+1的图象之间有何关系吗?【教学说明】问题1既是复习旧知识,同时又为解决本节知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的回答也许形式多样,教师适时诱导,并设疑,为后面的解惑作铺垫.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问题1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二次函数y=2x2+1,y=2x2-1的图象.请观察图象,谈谈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指明这两个图象的关系如何?【教学说明】在学生自主操作时,教师应指导它们在画平面直角坐标系时的单位长度要稍大一些,如选取0.8cm或1cm为一个单位长度为好,这样学生们所画出的图形才有可能清晰些.教师应巡视,纠正画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误,并引导他们进行分析,发现规律,获得感性认识.问题2(教材第33页练习)在同一直角坐标中,画出下列二次函数的图象y=12x2,y=12x2+2,y=12x2-2,观察三条抛物线的位置关系并分别指出它们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你能说出抛物线y=12x2+k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吗?它与抛物线y=12x2有什么关系?【教学说明】设计问题2,一方面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画图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形成对二次函数y=ax2+k的图象及其性质的初步认识.同伴间应相互交流,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完成课本第33页练习.【归纳结论】1.二次函数y=ax2+k的图象可以由y=ax2的图象通过上、下平移得到.2.y=ax2与y=ax2+k的性质如下: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抛物线y=3x2可以看作是抛物线y=3x2-4向平移得到的.2.已知抛物线y=ax2+k与抛物线y=-2x2的形状相同,且图象到x轴的最近点的距离为3,求a、k的值,并指出抛物线y=ax2+k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教学说明】针对本节所学内容及学生掌握的情况,设计训练题1,2,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予以诱导.【答案】略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本环节师生共同回顾所学知识,如y=ax2+k的图象特征,函数的增减性等,并对可能出现的困难、疑问给予整理,进行辨析.完成创优作业中本课时练习的“课时作业”部分.本课时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旨在希望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函数图象的性质,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体会通过探究获得知识的乐趣.第2课时二次函数y=a(x-h)2的图象和性质1.能画出二次函数y=a(x-h)2的图象;2.了解抛物线y=ax2与抛物线y=a(x-h)2的联系;3.掌握二次函数y=a(x-h)2的图象特征及其简单性质.4.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分析思考、规律总结等活动过程完成对二次函数y=a(x-h)2的图象及其性质的认知.5.在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使他们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欲望.【教学重点】1.掌握二次函数y=a(x-h)2的图象及性质;2.二次函数y=ax2与y=a(x-h)2图象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利用二次函数y=a(x-h)2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我们知道,二次函数y=ax2-2的图象可以由函数y=ax2的图象向下平移得到,那么函数y=12(x-2)2的图象是否可以由函数y=12x2的图象经过平移而得到呢?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问题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二次函数y=-12(x+1)2,y=-12(x-1)2的图象,指出它们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并结合图象,说说抛物线y=-12x2, y=-12(x+1)2,y=-12(x-1)2的关系.【教学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后,合作完成.教师巡视指导,针对学生在画图、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给予指正,对好的给予表扬,并展示其图象,在合作交流过程中探索出抛物线y=-12(x+1)2,y=-12(x-1)2与y=-12x2的联系.【归纳结论】函数y=ax2与y=a(x-h)2的图象及其性质如下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设计说明】针对本节知识,设计了以下几道题,及时了解学生运用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查漏补缺.1.抛物线y=3(x-3)2的开口方向是向,对称轴是,顶点是.2.若抛物线y=a(x-h)2的顶点是(-3,0),它是由抛物线y=-2x2通过平移而得到的,则a= ,h= .【教学说明】这两道题可采用抢答的形式来处理,可适当让学生说明其解题思路或依据.【答案】1.上x=3 (3,0)2.-2-3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抛物线y=ax2与y=ax2+c和抛物线y=ax2与y=a(x-h)2有哪些共同点,又有哪些不同点?同伴间可相互交流.2.将抛物线y=ax2上下平移与左右平移所得到的表达式在形式上有何区别?3.课本第35页练习.【设计及教学说明】对所给两个问题的思考,让学生亲历知识的自主建构,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完成创优作业中本课时练习的“课时作业”部分.本课时教学仍在于着重培养学生的比较和判断能力,通过比较找出异同点,从而进一步归纳性质,并通过练习使学生从“练”中“悟”,形成函数意识.第3课时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和性质1.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y=a(x-h)2+k(a≠0)的图象;2.掌握抛物线y=ax2与y=a(x-h)2+k之间的平移规律;3.依据具体问题情境建立二次函数y=a(x-h)2+k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4.通过“活动探究——观察思考——运用迁移”等三个环节来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解决新问题.5.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渗透数形结合、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了解从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关系.【教学重点】二次函数y=a(x-h)2+k(a≠0)的图象及其性质.【教学难点】1.二次函数y=a(x-h)+k与y=ax2(a≠0)的图象之间的平移关系;2.通过对图象的观察,分析规律,归纳性质.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将抛物线y=-12x2向下平移1个单位,所得到的抛物线表达式是什么?若再将它向左平移1个单位呢?【教学说明】学生通过对前两节课所学习的上、下平移和左、右平移规律的回顾与思考,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也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学生们可相互交流,教师对其结论可暂不作评价.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问题1 画出二次函数y=-12(x+1)2-1的图象,指出它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及顶点坐标.问题2 请在问题1中所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出抛物线y=-12x2,及抛物线y=-12(x+1)2,y=-12x2-1,观察所得到的四个抛物线,你能发现什么?问题3请依据问题2中你的发现,说说抛物线y=a(x-h)2+k是由抛物线y=ax2(a ≠0)通过怎样的平移而得到的?并说说它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教学说明】教师可给予15~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画出图象,并让学生们交流,获得感性认识.教师巡视,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进来,针对个别同学,应适时予以点拨.如果条件允许,对学生的成果可通过多媒体展示.【归纳结论】1.一般地,抛物线y=a(x-h)2+k与抛物线y=ax2的形状相同(因为a值相同),而位置不同.将抛物线y=ax2上下平移,可得到抛物线y=ax2+k(k >0时,向上平移k个单位;k<0时,向下平移-k个单位),再将抛物线y=ax2+k 左右平移后,可得到抛物线y=a(x-h)2+k(h>0时,向右平移;h<0时,向左平移).2.抛物线y=a(x-h)2+k的性质:(1)a>0时,开口向上;a<0时,开口向下;(2)对称轴是直线x=h;(3)顶点坐标是(h,k).【教学说明】1.通过探究,师生共同交流,达成共识后,教师在黑板上与学生一道进行归纳,了解并掌握本课时知识.2.此时教师可对问题情境中的问题1作出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3.归纳结论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做第37页练习,可让学生采取举手抢答的形式进行.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教材第36页例4)要修建一个圆形喷水池,在池中心竖直安装一根水管,在水管的顶端安一个喷水头,使喷出的抛物线形水柱在与池中心的水平距离为1m处达到最高,高度为3m,水柱落地处离池中心3m,水管应多长?解: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点(1,3)是图中这段抛物线的顶点,因此可设这段抛物线对应的函数是y=a(x-1)2+3(0≤x≤3).由这段抛物线经过点(3,0)可得0=a(3-1)2+3,解得a=-34.因此y=-34(x-1)2+3(0≤x≤3).当x=0时,y=2.25,也就是说,水管应长2.25m.【教学说明】教师讲解此例时,可向学生提问:(1)坐标系的原点为什么建立在池中心点?(2)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为什么是0≤x≤3?(3)设函数解析式有什么诀窍?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设计说明】针对本节所学知识,通过几道小题进行演练,巩固所学新知识,并依据学生的完成情况,教师可适时予以查漏补缺.1.抛物线y=-3(x+2)2-4的顶点坐标是,当x 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2.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1,与x轴的一个交点坐标为(1,0),则这条抛物线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是.3.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顶点坐标为(-4,3),且经过坐标原点,则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是.4.已知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得到抛物线y=-12(x+1)2+3.(1)试确定a,h,k的值;(2)指出二次函数y=a(x-h)2+k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5.将抛物线y=2(x-1)2+3作下列移动,求得到的新抛物线的解析式.(1)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2)顶点不动,将原抛物线开口方向反向.【教学说明】第1,2题较为简单,可采用抢答形式来处理,第3小题应引导学生设出所求的二次函数表达式为y=a(x-h)2+k的形式,第4、5题为选做题,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选择做或不做.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抛物线y=a(x-h)2+k(a≠0)的特征有哪些?2.如果解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或对称轴或最低点等),要想确定该抛物线表达式,如何设出这个表达式更有利于求解呢?【设计及教学说明】问题1侧重于所学知识回顾,而问题2侧重于应用,为后继学习做好铺垫.教学时,教师应予以评讲.1.布置作业:教材习题22.1第5题.2.完成创优作业中本课时练习的“课时作业”部分.前面的几个课时是从最基本的二次函数图象入手开始探索,已初步对二次函数的性质进行了归纳,因此本课时的内容算是对前面内容的小结.所以教学时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归纳与探究,教师给予引导和提示并让学生适时进行练习,以巩固所学,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22.1.4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性质第1课时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性质1.能通过配方法把二次函数y=ax2+bx+c(a≠0)化成y=a(x-h)2+k的形式,以便确定它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2.会利用对称性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掌握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平移规律;3.会用公式确定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对称轴和顶点.4.通过思考、探索、尝试与归纳等过程,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探索新知.5.经历探求二次函数y=ax2+bx+c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的过程,感悟二次函数y=ax2+bx+c与y=ax2的内在联系,体验利用抛物线的对称轴画抛物线的方法,感受数学的对称美.【教学重点】用抛物线的对称轴画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通过配方确定抛物线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通过配方法将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化为顶点式,探索二次函数y=ax2+bx+c的平移变换.【教学难点】用配方法推导抛物线的对称轴与顶点坐标.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1请说出抛物线y=ax2+k,y=a(x-h)2,y=a(x-h)2+k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问题2你知道二次函数y=12x2-6x+21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吗?【教学说明】问题1设计的目的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回顾,又为本节知识的学习展示着方法和思路,学生处理起来较为简单,可采用抢答形式来处理.问题2设计的目的在于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在处理问题2时可能有些困难,教师适时诱导,引入新课.。
人教版初中数学二次函数-教案-习题总汇-含答案

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k h x a y +-=2)(的图像; 2. 使学生知道抛物线k h x a y +-=2)(的对称轴与顶点坐标;3.通过本节的学习,继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4.通过本节的教学,继续向学生进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同时向学生渗透事物间互相联系、以及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5.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充分理解并认识到二次函数图像可运动变化的和谐美,通过数学思维的审美活动,提高对数学美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会画形如k h x a y +-=2)(的二次函数的图像,并能指出图像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及顶点坐标。
三、教学难点:确定形如 k h x a y +-=2)(的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和对称轴。
4.解决办法:四、教具准备 三角板或投影片1.教师出示投影片,复习222)(,,h x a y k ax y ax y -=+==。
2.请学生动手画1)1(212-+-=x y 的图像,正好复习图像的画法,完成表格。
3.小结k h x a y +-=2)(的性质⎪⎪⎩⎪⎪⎨⎧平移顶点坐标对称轴开口方向4.练习五、教学过程提问:1.前几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形如什么样的二次函数的图像? 答:形如222)(,h x a y k ax y ax y -=+==和。
(板书)2.这节课我们将来学习一种更复杂的二次函数的图像及其相关问题,你能先猜测一下我们将学习形如什么样的二次函数的问题吗?由学生参考上面给出的三个类型,较容易得到:讨论形如k h x a y +-=2)(的二次函数的有关问题.(板书)一、复习引入首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前面学习的一些有关知识.(出示幻灯) 请你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画出函数222)1(21,121,21+-=--=-=x y x y x y 的图像,并指出它们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及顶点坐标. 这里之所以加上画函数2)1(21+-=x y 的图像,是为了使最后通过图像的观察能更全面一些,也更直观一些,可以同时给出图像先沿y 轴,再沿x 轴移动的方式,也可以给出图像 先沿x 轴再沿y 轴移动的方式,使这部分知识能更全面,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能更清晰、更具体.画这三个函数图像,可由学生在同一表中列值,但是要根据各自的不同特点取自变量x 的值,以便于学生进行观察.教师可事先准备好表格和画有直角坐标系的小黑板,由一名同 学上黑板完成,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待同学们基本做完之后加以总结,然后再找三名 同学,分别指出这三个图像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及顶点坐标,填入事先准备好的表格中. 然后提问:你能否在这个直角坐标系中,再画出函数1)1(212-+-=x y 的图像?由于前面几节课我们已经画了不少二次函数的图像,学生对画图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 同时可在画这个图时,把这些经验形成规律,便于学生以后应用.(l )关于列表:主要是合理选值与简化运算的把握,是教学要点.在选值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因此首先要确定中心值,然后再左,右取相同间隔的值;其次,选值时尽量选取整数,便于计算和描点.在选取x 的值之后,计算y 的值时,考虑到对称性,只需计算中心值一侧的值,另一侧由对称性可直接填入,但一定要保证运算正确.(2)关于描点:一般可先定顶点(即中心值对应的点,然后利用对称性描出各点,以逐步提高速度.)(3)关于连线:特别要注意顶点附近的大致走向。
二次函数教案(全)

二次函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二次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学会如何列写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
3. 掌握二次函数的图像特点。
教学重点:1. 二次函数的定义和一般形式。
2. 二次函数的图像特点。
教学难点:1. 理解二次函数的图像特点。
2. 掌握如何求解二次函数的零点。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二次函数的概念,让学生回顾一次函数的知识。
2. 提问: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二次函数的图像会是什么样子呢?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二次函数的定义:一般形式为y=ax^2+bx+c(a≠0)。
2. 解释二次函数的各个参数的含义:a是二次项系数,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3. 举例说明如何列写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
4. 讲解二次函数的图像特点:开口方向、顶点、对称轴等。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讲解练习题的答案,解析解题思路。
四、课堂小结(5分钟)2. 强调二次函数的图像特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二次函数的定义和一般形式,以及图像特点。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举例和互动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在课堂练习环节,要注意关注学生的解题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次函数教案(二)教学目标:1. 学会如何求解二次方程。
2. 理解二次函数的零点与二次方程的关系。
3. 掌握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
教学重点:1. 求解二次方程的方法。
2. 二次函数的零点与图像的关系。
教学难点:1. 理解二次方程的解法。
2. 掌握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
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二次函数的定义和一般形式。
2. 提问: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有什么关系?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如何求解二次方程:公式法、因式分解法等。
2. 解释二次函数的零点与二次方程的关系:零点是二次方程的解。
人教初中数学九上 《二次函数》教案 (公开课获奖)

22 二次函数【教学环节安排】教学目标明确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重点难点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教师强调进行分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按从左到右的方向,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 有括号要按先小括号,再中括号,最后大括号的顺序.混合运算后的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分子或分母的系数是负数时,要把“-〞号提到分式本身的前面. 教学过程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教科书例7、例8是分式的混合运算. 分式的混合运算需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2.教科书练习1:写出教科书问题3和问题4的计算结果.这道题与第一节课相照应,也解决了本节引言中所列分式的计算,完整地解决了应用问题. 二、课堂引入1.说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2.教师指出分数的混合运算与分式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三、例题讲解〔教科书〕例7 计算[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教科书〕例8 计算:[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注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 四、随堂练习 计算:(1) x x x x x 22)242(2+÷-+- 〔2〕)11()(ba ab b b a a -÷--- 〔3〕)2122()41223(2+--÷-+-a a a a 五、课后练习 1.计算: (1))1)(1(yx xy x y +--+ (2)22242)44122(aaa a a a a a a a -÷-⋅+----+ (3)zxyz xy xyz y x ++⋅++)111(2.计算24)2121(aa a ÷--+,并求出当=a -1的值.六、答案:四、〔1〕2x 〔2〕b a ab- 〔3〕3 五、1.(1)22y x xy - (2)21-a 〔3〕z 12.原式=422--a a ,当=a -1时,原式=-31.13.3.1 等腰三角形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3.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的应用. 〔二〕能力训练要求1.经历作〔画〕出等腰三角形的过程,•从轴对称的角度去体会等腰三角形的特点. 2.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学生的操作和思考,使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并在探究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重点难点重点: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 2.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的理解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 探究归纳法. 教具准备师: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生:硬纸、剪刀. 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探究了轴对称的性质,•并且能够作出一个简单平面图形关于某一直线的轴对称图形,•还能够通过轴对称变换来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这节课我们就是从轴对称的角度来认识一些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来研究:①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②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生]有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三角形不是. [师]那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生]满足轴对称的条件的三角形就是轴对称图形,•也就是将三角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两局部能够完全重合的就是轴对称图形.[师]很好,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种成轴对称图形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Ⅱ.导入新课[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做一个等腰三角形.A BICABI作一条直线L ,在L 上取点A ,在L 外取点B ,作出点B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C ,连接AB 、BC 、CA ,那么可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生乙]在甲同学的做法中,A 点可以取直线L 上的任意一点. [师]对,按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得到一系列的等腰三角形.现在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硬纸和剪刀,按自己设计的方法,也可以用课本探究中的方法,•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 ……[师]按照我们的做法,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底角.同学们在自己作出的等腰三角形中,注明它的腰、底边、顶角和底角. [师]有了上述概念,同学们来想一想. 〔演示课件〕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请找出它的对称轴. 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有什么关系?3.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4.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呢? [生甲]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所以把这两条腰重合对折三角形便知: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师]同学们把自己做的等腰三角形进行折叠,找出它的对称轴,并看它的两个底角有什么关系. [生乙]我把自己做的等腰三角形折叠后,发现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生丙]我把等腰三角形折叠,使两腰重合,这样顶角平分线两旁的局部就可以重合,所以可以验证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生丁]我把等腰三角形沿底边上的中线对折,可以看到它两旁的局部互相重合,说明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生戊]老师,我发现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也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 [师]你们说的是同一条直线吗?大家来动手折叠、观察. [生齐声]它们是同一条直线.[师]很好.现在同学们来归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生]我沿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对折,发现它两旁的局部互相重合,由此可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而且还可以知道顶角的平分线既是底边上的中线,也是底边上的高. [师]很好,大家看屏幕. 〔演示课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通常称作“三线合一〞〕. [师]由上面折叠的过程获得启发,我们可以通过作出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得到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从而利用三角形的全等来证明这些性质.同学们现在就动手来写出这些证明过程〕. 〔投影仪演示学生证明过程〕[生甲]如右图,在△ABC 中,AB=AC ,作底边BC 的中线AD ,因为D CA B,,,AB AC BD CD AD AD =⎧⎪=⎨⎪=⎩所以△BAD ≌△CAD 〔SSS 〕. 所以∠B=∠C .[生乙]如右图,在△ABC 中,AB=AC ,作顶角∠BAC 的角平分线AD ,因为,,,AB AC BAD CAD AD AD =⎧⎪∠=∠⎨⎪=⎩所以△BAD ≌△CAD .所以BD=CD ,∠BDA=∠CDA=12∠BDC=90°.[师]很好,甲、乙两同学给出了等腰三角形两个性质的证明,过程也写得很条理、很标准.下面我们来看大屏幕.〔演示课件〕[例1]如图,在△ABC 中,AB=AC ,点D 在AC 上,且BD=BC=AD , 求:△ABC 各角的度数.[师]同学们先思考一下,我们再来分析这个题.[生]根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A=∠ABD ,∠ABC=∠C=∠BDC ,•再由∠BDC=∠A+∠ABD ,就可得到∠ABC=∠C=∠BDC=2∠A . 再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就可求出△ABC 的三个内角. [师]这位同学分析得很好,对我们以前学过的定理也很熟悉.如果我们在解的过程中把∠A 设为x 的话,那么∠ABC 、∠C 都可以用x 来表示,这样过程就更简捷. 〔课件演示〕[例]因为AB=AC ,BD=BC=AD , 所以∠ABC=∠C=∠BDC . ∠A=∠ABD 〔等边对等角〕.设∠A=x ,那么∠BDC=∠A+∠ABD=2x , 从而∠ABC=∠C=∠BDC=2x .于是在△ABC 中,有∠A+∠ABC+∠C=x+2x+2x=180°, 解得x=36°.在△ABC 中,∠A=35°,∠ABC=∠C=72°.[师]下面我们通过练习来稳固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Ⅲ.随堂练习〔一〕课本练习 1、2、3. 练习1. 如图,在以下等腰三角形中,分别求出它们的底角的度数.(2)120︒36︒(1)D CABDC A B答案:〔1〕72° 〔2〕30°2.如图,△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 ,∠BAC=90°〕,AD 是底边BC 上的高,标出∠B 、∠C 、∠BAD 、∠DAC 的度数,图中有哪些相等线段?D CAB答案:∠B=∠C=∠BAD=∠DAC=45°;AB=AC ,BD=DC=AD .3.如图,在△ABC 中,AB=AD=DC ,∠BAD=26°,求∠B 和 ∠C 的度数.答:∠B=77°,∠C=38.5°.〔二〕阅读课本,然后小结. Ⅳ.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探讨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对性质作了简单的应用.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它顶角的平分线,并且它的顶角平分线既是底边上的中线,又是底边上的高.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首先就是要理解并掌握这些性质,并且能够灵活应用它们. Ⅴ.课后作业〔一〕习题13.3 第1、3、4、8题.〔二〕1.预习课本.2.预习提纲: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Ⅵ.活动与探究如图,在△ABC 中,过C 作∠BAC 的平分线AD 的垂线,垂足为D ,DE ∥AB 交AC 于E .求证:AE=CE .EDCAB过程:通过分析、讨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结果:证明:延长CD 交AB 的延长线于P ,如图,在△ADP 和△ADC 中,12,,,AD AD ADP ADC ∠=∠⎧⎪=⎨⎪∠=∠⎩∴△ADP ≌△ADC . ∴∠P=∠ACD . 又∵DE ∥AP ,EDCABPD C A B∴∠4=∠P.∴∠4=∠ACD.∴DE=EC.同理可证:AE=DE.∴AE=C E.板书设计一、设计方案作出一个等腰三角形二、等腰三角形性质1.等边对等角2.三线合一三、例题分析四、随堂练习五、课时小结六、课后作业备课资料参考练习1.如果△ABC是轴对称图形,那么它的对称轴一定是〔〕A.某一条边上的高B.某一条边上的中线C.平分一角和这个角对边的直线D.某一个角的平分线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100°,它的顶角的度数是〔〕A.80°B.20°C.80°和20°D.80°或50°答案:1.C 2.C3. 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比底边多2 cm,并且它的周长为16 cm.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边长.解:设三角形的底边长为x cm,那么其腰长为〔x+2〕cm,根据题意,得2〔x+2〕+x=16.解得x=4.所以,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为4 cm、6 cm和6 cm.15.2.2 分式的加减教学目标明确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重点难点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教师强调进行分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按从左到右的方向,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 有括号要按先小括号,再中括号,最后大括号的顺序.混合运算后的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分子或分母的系数是负数时,要把“-〞号提到分式本身的前面.教学过程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教科书例7、例8是分式的混合运算. 分式的混合运算需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2.教科书练习1:写出教科书问题3和问题4的计算结果.这道题与第一节课相照应,也解决了本节引言中所列分式的计算,完整地解决了应用问题. 二、课堂引入1.说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2.教师指出分数的混合运算与分式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三、例题讲解〔教科书〕例7 计算[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教科书〕例8 计算:[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注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 四、随堂练习 计算:(1) x x x x x 22)242(2+÷-+- 〔2〕)11()(ba ab b b a a -÷--- 〔3〕)2122()41223(2+--÷-+-a a a a 五、课后练习 1.计算: (1))1)(1(yx xy x y +--+ (2)22242)44122(aaa a a a a a a a -÷-⋅+----+ (3)zxyz xy xyz y x ++⋅++)111(2.计算24)2121(aa a ÷--+,并求出当=a -1的值.六、答案:四、〔1〕2x 〔2〕ba ab- 〔3〕3 五、1.(1)22y x xy - (2)21-a 〔3〕z 12.原式=422--a a ,当=a -1时,原式=-31.。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二次函数》全章教案

二次函 数(1)一.导入:用长为20cm 的铁丝围成一个矩形,设矩形的一边长为x cm ,面积为y 2cm . 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二.二次函数:形如c bx ax y ++=2(其中b 、c 为常数,且0≠a )的函数叫做x 的二次函数. 注:0≠a ,若0=b 可化为c ax y +=2;0≠a ,若0=c 可化为bx ax y +=2三.例题与练习:1.下列各式中:①2x y =,②012=-+y x ,③122=-y x ,④1212-+-=x x y ,⑤1+=x y ,⑥012=--x y ,其中y 是x 的二次函数的是 .练习:下列各式中,y 是x 的二次函数的是( )A .12=+x xy B.0222=-+y x C.22-=-ax y D.012=++y x2.若函数()22++-=x x m y m 是二次函数,则m 的值为 .练习:若函数()13112+-+=+x x m y m 是二次函数,则m 的值为 .3.若二次函数12++=mx x y 的图象经过点(2,1),则m 的值为 .练习:若二次函数()32122--+++=m m x x m y 图象经过原点,则m 的值为 .4.若二次函数c bx ax y ++=2满足1=++c b a ,则此二次函数的图象必经过点 ;若满足0=+-c b a ,则此二次函数的图象必经过点 .练习:若二次函数c bx ax y ++=2满足024=+-c b a ,则此二次函数的图象必经过点 .5.将函数3822--=x x y 化成 练习:将函数1632+--=x x y 化成 ()k h x a y +-=2的形式 ()k h x a y +-=2的形式7.将进货单价为30元的故事书按40元售出时,就能卖出500本书,已知这种书每本每涨价1元,其销售量就会减少10本.设销售单价为x 元,销售总利润为y 元.⑴写出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⑵求当销售单价为多少元时,销售总利润最大?最大利润为多少?练习:某化工材料经销公司购进了一种化工原料共7000kg ,购进价格为每千克30元,物价部门规定其销售单价不得高于每千克70元,也不得低于30元.市场调查发现:单价定为70元时,日均销售60kg ,单价每降低1元,日均多售出2kg ,在销售过程中,每天还要支出其他费用500元(天数不足一天,俺整天计算).设销售单价为x 元,日均获利为y 元.⑴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注明x 的取值范围; ⑵求单价定为多少时,日均获利最多?最多为多少?课 后 作 业(1)1.下列各式中,y 是x 的二次函数的是( )A .0212=-+x yB.022=+y x C.22-=-x x D.0422=+-y x 2.若函数()4331-++=-x x m y m 是二次函数,则m 的值为( )A .3或3- B.3 C.3- D.2或2-3.对于二次函数2432+-=x x y ,当1-=x 时,y 的值为( )A .9 B.1 C.3 D.3-4.二次函数c bx ax y ++=2,若2-=x 时,0=y ,则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A .024=++c b a B.024=+-c b a C.024=++-c b a D.024=+--c b a5.二次函数42-=x y 与x 轴交点的坐标为( )A .(0,4-) B.(2,0) C.(2,0)和(2-,0) D.(2-,0)6.二次函数4322-+=x x a y 经过点(2,6),则a 的值为( )A .1 B.1- C.1或1- D.2或2-7.将下列二次函数化成一般形式.⑴()()232+--=x x y ⑵()2423--=x x y8.将下列二次函数化成()k h x a y +-=2的形式⑴51222+-=x x y ⑵342---=x x y9.求下列二次函数与x 轴、y 轴的交点坐标.⑴x x y 642-= ⑵542--=x x y10.某零售商购进一批单价为16元的玩具,销售一段时间后,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商店决定提高销售价格,经过试验发现,当销售单价为20元时最多能销售360件,在这基础上每提高1元每月就少销售30件.设销售单价为x (元/件),每月的销售利润为y (元).⑴写出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⑵求当销售单价为多少元时,每月销售利润最大?最大利润为多少?二 次 函 数(2)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一.例题与练习:1.二次函数2x y =⑴_______=a ,_______=b ,_______=c⑵当____=x 时,函数值y 有最 (填大或小)值为⑶完成表格:⑷描点,画出图象:练习1:二次函数2x y -=⑴_______=a ,_______=b ,_______=c⑵当____=x 时,函数值y 有最 (填大或小)值为⑶完成表格:⑷描点,画出图象:2. 相关知识:⑴二次函数的图象为 ;⑵二次函数的图象为 图形;⑶开口方向 ;⑷顶点坐标 ;⑸对称轴为 . ⑹增减性: . 练习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二次函数22x y =与22x y -=的图象22x y =⑴列表:⑵描点,画出图象22x y -=⑴列表:⑵描点,画出图课 后 作 业(2)1.将二次函数()()x x y 323--=化为一般形式为 .2.对于二次函数6432---=x x y 来说,a = ,b = ,c = .3.若二次函数()21x m y -=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向上,则m 的取值范围为 .4.二次函数241x y -=的顶点坐标为 ,对称轴为 . 5.若点A (2,8)与点B (2-,m )都在二次函数2ax y =的图象上,则m 的值为 .6.已知点(m ,4-)在二次函数221x y -=的图象上,则m 的值为 . 7.请你写出一个顶点为原点,且开口方向向下的二次函数表达式为: .8.若二次函数()23x m y -=在对称轴右边的图象上,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则m 的取值范围为 . 9.二次函数2ax y =的图象必经过的一点的坐标为 .10.若点A (4-,n )与点B (m ,8-)都在二次函数2ax y =的图象上,且关于对称轴对称,则n m +的值为 .11. 将函数下列各函数化成()k h x a y +-=2的形式⑴42212--=x x y ⑵2134322+--=x y1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⑴23x y = ⑵231x y -=13.请你利用上题中的直角坐标系和函数23x y =⑴画出23x y =向右平移3个单位的图象;⑵观察新得到的抛物线图象回答:顶点坐标为 ,对称轴为 ,与y 轴交点为 .※⑶请你试求出变换后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二 次 函 数(3)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一.例题与练习:1.二次函数12+=x y⑴_______=a ,_______=b ,_______=c⑵当____=x 时,函数值y 有最 (填大或小)值为⑶完成表格:⑷描点,画出图象:相关结论:⑴开口方向 ;⑵顶点坐标 ;⑶与2x y =的图象的关系 ;⑷对称轴为 ;⑸其图象是由2x y =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图形变换得到的?2.二次函数12--=x y⑴_______=a ,_______=b ,_______=c⑵当____=x 时,函数值y 有最 (填大或小)值为⑶完成表格:⑷描点,画出图象:相关结论:⑴开口方向 ;⑵顶点坐标 ;⑶与2x y -=的图象的关系 ; ⑷对称轴为 ;⑸其图象是由2x y -=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图形变换得到的?练习:1.二次函数52-=x y 的图象是由2x y =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图形变换得到的?⑴开口方向 ;⑵顶点坐标 ;⑶对称轴为 .2.练习:二次函数422--=x y 的图象是由22x y -=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图形变换得到的?⑴开口方向 ;⑵顶点坐标 ;⑶对称轴为 .3.练习:将二次函数23x y =的图象沿y 轴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的函数解析式为 ,再沿y 轴向下平移7个单位长度得到的函数解析式为 .课 后 作 业(3)1.下列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向上的是( )A .132+-=x yB .32-=ax yC .2312-=x y D .()512--=x a y 2.若二次函数()1632--=x m y 的开口方向向下,则m 的取值范围为( )A .2>mB .2<mC .2≠mD .2->m3.若二次函数1211-=x a y 与二次函数3222+=x a y 图象的形状完全相同,则1a 与2a 的关系为( )A .1a =2aB .1a =2a -C .1a =2a ±D .无法判断4.将二次函数22x y -=的图象向下平移5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A .522+=x yB .522--=x yC .522+-=x yD .522-=x y5.若二次函数()2622--=x m y 由二次函数25x y -=平移得到的,则m 的值为( )A .1B .1-C .1 或1-D .0或1-6.二次函数3312--=x y 图象的顶点坐标为( ) A .(0,3) B .(0,3-) C .(31-,3) D .(31-,3-) 7.将二次函数122--=x y 图象向下平移5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 )A .(0,6-)B .(0,4)C .(5,1-)D .(2-,6-)8.将二次函数12+-=x y 图象向左平移3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的对称轴为( )A .直线0=xB .直线4=xC .直线3-=xD .直线3=x9.二次函数22x y =⑴将其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解析式为 .⑵通过列表,描点,画出⑴中抛物线的图象;⑶求⑵中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坐标,并求出顶点与x 轴的交点所组成三角形的面积;⑷若点A (1x ,m )、B (2x ,n )在⑵中抛物线的图象上,且021<<x x ,则m 与n 的大小关系为 .※⑸若将二次函数22x y =图象沿x 轴翻折,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⑹求直线1-=x y 与⑵中抛物线的交点坐标.二 次 函 数(4)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一.例题与练习:1.二次函数()21+=x y⑴将此函数化成一般形式为 ,其中_______=a ,_______=b ,_______=c⑵当__________=x 时,函数值y 有最 (填大或小)值为⑶完成表格:⑷描点,画出图象:相关结论:⑴开口方向 ;⑵顶点坐标 ;⑶与2x y =的图象的关系 ;⑷对称轴为 ;⑸其图象是由2x y =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图形变换得到的?⑹猜想:二次函数()25-=x y 的图象是由2x y =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图形变换得到的?1.二次函数()21--=x y⑴将此函数化成一般形式为 ,其中_______=a ,_______=b ,_______=c ⑵当__________=x 时,函数值y 有最 (填大或小)值为⑶列表:⑷描点,画出图象相关结论:⑴开口方向 ;⑵顶点坐标 ;⑶与2x y -=的图象的关系 ; ⑷对称轴为 ;⑸其图象是由2x y -=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图形变换得到的?练习:1.二次函数()26-=x y 的图象是由2x y =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图形变换得到的?⑴开口方向 ;⑵顶点坐标 ;⑶对称轴为 .2.练习:二次函数()232+-=x y 的图象是由22x y -=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图形变换得到的?⑴开口方向 ;⑵顶点坐标 ;⑶对称轴为 .3.练习:将二次函数23x y =的图象沿y 轴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的函数解析式为 ,再沿x 轴向左平移7个单位长度得到的函数解析式为 .课 后 作 业(4)1.对于二次函数4232-+-=x x y 来说,_______=a ,_______=b ,_______=c .2.抛物线322+-=x y 的开口方向 ,对称轴是 ,顶点坐标是 ,其顶点坐标的意义为 .3.将抛物线231x y =沿y 轴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再沿y 轴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4.把抛物线c ax y +=2沿y 轴向下平移7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432-=x y ,则=a , =c .5.抛物线()232+-=x y 的开口方向 ,对称轴是 ,顶点坐标是 ,其顶点坐标的意义为 .6.将抛物线25x y -=沿x 轴向左平移6个单位长度得到的新的二次函数解析式为 .此时函数的顶点坐标为 ,对称轴为 .7.把抛物线()2h x a y -=沿x 轴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的新的二次函数解析式为()255--=x y ,则=a , =h .8.把抛物线221x y =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此时抛物线的开口方向 ,顶点坐标为 ,对称轴为 .9.二次函数1422--=x x y⑴将其化成()k h x a y +-=2的形式;⑵说明⑴中抛物线是由22x y =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图形变换得到的?⑶写出⑴中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对称轴.⑷求⑴中抛物线与x 轴、y 轴的交点坐标.10.二次函数()222--=x y⑴将此函数化成一般形式为 ,其中_______=a ,_______=b ,_______=c ⑵当__________=x 时,函数值y 有最 (填大或小)值为⑶列表:⑷描点,画出图象⑸将该函数图象向右平移5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 此时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 ,对称轴为 .二 次 函 数(5)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一.探究:1.将二次函数22x y -=的图象沿y 轴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再沿x 轴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的函数解析式为 .此时函数的顶点坐标为 ,对称轴为 .2.猜想二次函数()2122+-=x y 的图象顶点坐标为 ,对称轴为 ,是由22x y =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图形变换得到的?3.将二次函数()2122+-=x y 化为一般形式为 .二.例题与练习1.二次函数4422+-=x x y⑴将其化为()k h x a y +-=2的形式⑵通过列表、描点画出该函数图象;⑶此函数的开口方向 ;顶点坐标为 ,意义为 ;对称轴为 .⑷其图象是由22x y =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图形变换得到的?⑷若将此图象沿y 轴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再沿x 轴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的新的二次函数解析式为 .此时函数的顶点坐标为 ,对称轴为 .2.相关规律:二次函数322+-=x x y 图象的画法⑴利用配方法将一般形式化为()k h x a y +-=2的形式即顶点式 顶点坐标为(h ,k ),对称轴为h x = ⑵列表:中间列分别为顶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共选7对有序实数对,⑶描点,画出图象3. 对于二次函数1632---=x x y ⑴利用配方法将一般形式化为顶点式⑵通过列表、描点画出该函数图象;⑶此函数的开口方向 ;顶点坐标为 ,意义为 ;对称轴为 . ⑷其图象是由22x y =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图形变换得到的?⑸若将此图象沿y 轴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再沿x 轴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的新的二次函数解析式为 .此时函数的顶点坐标为 ,对称轴为 .课 后 作 业(5)1.对于二次函数4222+-=x x y 来说,_______=a ,_______=b ,_______=c . 2.抛物线2212--=x y 的开口方向 ,对称轴是 ,顶点坐标是 ,其顶点坐标的意义为 .3.将抛物线22x y -=沿y 轴向下平移5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再沿y 轴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4.把抛物线c ax y +=2沿y 轴向下平移4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432-=x y ,则=a , =c . 5.抛物线()2221--=x y 的开口方向 ,对称轴是 ,顶点坐标是 ,其顶点坐标的意义为 .6.将抛物线24x y =沿x 轴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的新的二次函数解析式为 .此时函数的顶点坐标为 ,对称轴为 .7.把抛物线()2h x a y -=沿x 轴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的新的二次函数解析式为()255--=x y ,则=a , =h .8.把抛物线221x y =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此时抛物线的开口方向 ,顶点坐标为 ,对称轴为 . 9.二次函数3422+--=x x y ⑴利用配方法将一般形式化为顶点式⑵此函数的开口方向 ;顶点坐标为 ,意义为 ;对称轴为 .⑶其图象是由22x y -=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图形变换得到的?⑷画出该函数的图象⑸在所提供的图中,画出该图象关于x 轴的对称图形,并直接写出所得新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二 次 函 数(6)一.二次函数的性质:1.表达式:①一般式:c bx ax y ++=2(0≠a ); ②顶点式:()k h x a y +-=2(0≠a )2.顶点坐标:①(ab 2-,a b ac 442-) ②(h ,k )3.意义:①当abx 2-=时,0>a ,y 有最小值为a b ac 442-;0<a ,y 有最大值为a b ac 442-②当h x =时,0>a ,y 有最小值为k ;0<a ,y 有最大值为k4.a 的意义:0>a ,图象开口向上;0<a ,图象开口向下;21a a ±=说明两函数图象大小形状相同.5.对称轴:①abx 2-=;②h x = 6.对称轴位置分析:①0=b ,对称轴为y 轴;②0<ab ,对称轴在y 轴的右侧;③0>ab ,对称轴在y 轴的左侧;(左同右异)7.增减性:①0>a ,a b x 2->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a bx 2-<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②0<a ,a b x 2->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ab x 2-<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8.与y 轴的交点为(0,c ) 9.与x 轴的交点:02=++c bx ax①042=-=∆ac b ,有一个交点; ②042>-=∆ac b ,有两个交点; ③042<-=∆ac b ,没有交点 10.平移:化成顶点式()k h x a y +-=2,上加下减:m k ±;左加右减:m h ±二.练习:1.已知抛物线c bx ax y ++=2的图象如图,判断下列式子与0的关系.(填“<”“>”“=”)①0____a ; ②0_____b ; ③0____c ; ④0____c b a ++;⑤0____c b a +-; ⑥0_____42ac b -; ⑦0____2b a +; ⑧0____2b a -; 2.若二次函数b ax y +=2(0≠⋅b a ),当x 取1x 、2x 时,函数的值相等,则当x 取21x x +时,函数值为 .3.若(5-,0)是抛物线c ax ax y ++=22与x 轴的一个交点,则另一交点坐标为 . 4.已知抛物线322--=x x y⑴求此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A 、B 两点的坐标,与y 轴的交点C 的坐标.⑵求ABC ∆的面积.⑶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该函数的图象⑷根据图象回答问题:①当0>y 时,x 的取值范围?②当0<x 时,y 的取值范围?③当______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______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课 后 作 业(6)1.已知二次函数()12322--+=x x m y 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向上,则m 的取值范围为( )A .23>m B .23->m C .32->m D .23-<m 2.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图象如图,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0>aB .0<bC .0>abD .0=c3.将二次函数22x y -=向右平移2个单位,在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到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 A .()3222+--=x y B .()2322---=x y C .()3222---=x y D .()3222-+-=x y 4.二次函数()k h x a y +-=2,当2-=x 时,y 有最大值为5,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0<a B .顶点坐标为(2-,5) C .对称轴为直线2-=x D .2=h 5.抛物线c bx ax y ++=2的对称轴为直线0=x ,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 .0<a B .0=b C .0=c D .0>c 6.下列点在二次函数42--=x y 的图象上的是( )A .(1,3-)B .(1-,3-)C .(1-,5-)D .(0,4)7.二次函数11211c x b x a y ++=与22222c x b x a y ++=的图象关于x 轴对称,则1a 与2a 的关系为( ) A .相等 B .互为相反数 C .互为倒数 D .相等或互为相反数8.已知点A (2,m )与点B (3,n )在二次函数()312+--=x y 的图象上,则m 与n 的关系为( ) A .n m > B .n m = C .n m < D .无法判断9.已知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图象如图. ⑴请你写出一元二次方程02=++c bx ax 的根; ⑵请你写出不等式02>++c bx ax 的解集; ⑶请你再写出3条从图象中得出的结论.10.已知二次函数12212--=x x y . ⑴求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和对称轴;⑵通过列表、描点画出该函数图象;⑶求该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11.某商店经销一种销售成本为每千克40元的农产品,所市场分析,若按每千克50元销售,一个月能售出500千克;销售单价每涨1元,月销售量就减小10千克,设每千克农产品的销售价格为x (元),月销售总利润为y (元).⑴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⑶当销售价定为多少元时,月获利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二 次 函 数(7)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一般形式:c bx ax y ++=2(0≠a )一.例题与练习:例题1.已知二次函数32++=bx ax y 的图象经过点(1,6)和点(1-,2),求此函数的解析式 练习1.已知二次函数c bx x y ++=221的图象经过点(3-,6)和点(1-,0),求此函数的解析式练习2.已知二次函数c x ax y +-=52的图象如图,求此函数的解析式例题2.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为(1-,0)和(3,0),且交y 轴于(0,4),求此函数的解析式练习1.已知二次函数与x 轴的交点为(2,0)和(6-,0),且经过点(3,9),求此函数的解析式练习2.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如图,求此函数的解析式练习3.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0,4)、(1,1)和(2,4),求此函数的解析式课 后 作 业(7)1.已知二次函数12+=ax y 经过点(1,2),则a 的值为 . 2.已知二次函数c ax y +=2经过点(1-,3),则c a +的值为 . 3.已知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图象经过点(1,4)、(0,3)和(2-,5-). ⑴求该函数的解析式⑵利用配方法求出顶点坐标和对称轴 ⑶列表、画图⑷求出该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并求出以各交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⑸当x 为何值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为何值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⑹分别写出0>y 和0<y 时,x 的取值范围.4.已知二次函数32++=bx ax y 的图象经过点(1,6)和点(1-,2),求此函数的解析式 5.已知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图象经过点(3-,6)、(1-,0)和,求此函数的解析式6.某产品每件成本10元,试销阶段每件产品的销售价x (元)与产品的日销售量y (件)之间的关系如下表: 若日销售量y 是销售价x 的一次函数。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图象如图所示,对称轴是直线1x =-.下列结论:①240b ac ->,②0abc <,③420a b c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B解析:B【分析】 先由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个数判断出结论①,再根据二次函数图像的开口方向,及与y 轴的交点位置,对称轴的位置分别判断出,,a b c 的符号可判断结论②,最后用2x =-时,抛物线再x 轴上方判断结论③.【详解】由图象知,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交点,方程ax 2+bx+c=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 2-4ac>0,故①正确,由图象知抛物线的开口向下0a <,抛物线与y 轴交于正半轴0c >,对称轴直线为1x =-, ∴102b a-=-<,可推出0b <, ∴0abc >,故②错误,由图象知,当x=-2与x=0对应的y 值相同,0y >,∴420a b c -+>,故③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图形与系数的关系,抛物线的开口方向,与y 轴的交点,抛物线的对称轴,掌握抛物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将抛物线2y x 先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则得到新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 A .()212y x =-+B .()212y x =-- C .()212y x =++ D .()=+-2y x 12C解析:C【分析】根据二次函数图象左加右减,上加下减的平移规律进行解答即可.【详解】解:将抛物线2y x 先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就得到抛物线:2(1)2y x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图象平移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是解题关键. 3.当0ab >时,2y ax =与y ax b =+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 .D 解析:D【分析】根据选项中的二次函数图象和一次函数图象,判断a 和b 的正负,选出正确的选项.【详解】A 选项,抛物线开口向上,0a >,一次函数过一、三、四象限,0a >,0b <,不满足0ab >,故错误;B 选项,抛物线开口向上,0a >,一次函数过一、二、四象限,0a <,0b >,不满足ab>0,故错误;C 选项,抛物线开口向下,0a <,一次函数过一、三、四象限,0a >,0b <,不满足ab>0,故错误;D 选项,抛物线开口向下,0a <,一次函数过二、三、四象限,0a <,0b <,满足ab>0,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图象和一次函数图象与各项系数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根据函数图象判断各项系数正负的方法.4.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结论:①ac <0;②b <0;③4ac ﹣b 2<0;④当x >﹣1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其中正确的有(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B解析:B【分析】 由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判定a 与0的关系,由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判断c 与0的关系,然后根据对称轴及抛物线与x 交点情况进行推理,进而对所得结论进行判断.【详解】解:①∵由二次函数的图象可知:抛物线的开口向上,∴a >0;又∵二次函数的图象与y 轴的交点在负半轴,∴c <0;∴ac <0,即①正确;②由图象知,对称轴x =2b a-=1,则b =﹣2a <0.故②正确; ③由图象知,抛物线与x 轴有2个交点,则b 2﹣4ac >0,故③正确;④由图象可知当x >1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故④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是:①②③.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掌握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考查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解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图像找出抛物线的对称轴.5.二次函数2y x bx =+的图象如图,对称轴为直线1x =.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0x bx t +-=(t 为实数)在23x -<<的范围内有解,则t 的取值范围是( )A .1t ≥-B .13t -≤<C .18t -≤<D .38t <<C解析:C【分析】根据对称轴求出b 的值,从而得到23x -<<时的函数值的取值范围,再根据一元二次方程x 2+bx-t=0(t 为实数)在-1<x <4的范围内有解相当于y=x 2+bx 与y=t 在x 的范围内有交点解答.【详解】解:对称轴为直线x=-21b ⨯=1, 解得b=-2,所以二次函数解析式为y=x 2-2x ,y=(x-1)2-1,x=1时,y=-1,x=-2时,y=4-2×(-2)=8,∵x 2+bx-t=0的解相当于y=x 2+bx 与直线y=t 的交点的横坐标,∴当-1≤t <8时,在-1<x <4的范围内有解.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与不等式,把方程的解转化为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的问题求解是解题的关键.6.一次函数y cx b =-与二次函数2y ax bx c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 A . B . C . D .D 解析:D【分析】先假设0c <,根据二次函数2y ax bx c =++图象与y 轴交点的位置可判断A ,C 是否成立;再假设0c >,0b <,判断一次函数y cx b =-的图象位置及增减性,再根据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开口方向及对称轴位置确定B ,D 是否成立.【详解】解:若0c <,则一次函数y cx b =-图象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此时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与y 轴的交点在y 轴负半轴,故A ,C 错;若0c >,0b <,则一次函数y cx b =-图象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且图象与y 的交点在y 轴正半轴上,此时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与y 轴的交点也在y 轴正半轴,若0a >,则对称轴b x 02a =->,故B 错;若0a <,则对称轴02b x a=-<,则D 可能成立.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图象与二次函数图象的综合判断问题,解答时可假设一次函数图象成立,分析二次函数的图象是否符合即可.7.如图,在ABC 中,∠B =90°,AB =3cm ,BC =6cm ,动点P 从点A 开始沿AB 向点B 以1cm /s 的速度移动,动点Q 从点B 开始沿BC 向点C 以2cm /s 的速度移动,若P ,Q 两点分别从A ,B 两点同时出发,P 点到达B 点运动停止,则PBQ △的面积S 随出发时间t 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 .B .C .D .D 解析:D【分析】先根据运动速度和AB 、BC 的长可得t 的取值范围,再根据运动速度可得,2AP tcm BQ tcm ==,然后利用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最后根据二次函数的图象特点即可得.【详解】设运动时间为ts ,点P 到达点B 所需时间为31AB s =,点Q 到达点C 所需时间为32BC s =, ∴点P 、Q 同时停止运动,且t 的取值范围为03t ≤≤, 由题意,,2AP tcm BQ tcm ==,3AB cm =,()3BP AB AP t cm ∴=-=-,()21132322S BP BQ t t t t ∴=⋅=-⋅=-+, 则S 与t 之间的函数图象是抛物线在03t ≤≤的部分,且开口向下,观察四个选项可知,只有选项D 符合,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正确求出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解题关键.8.如图1,是某次排球比赛中运动员垫球时的动作,垫球后排球的运动路线可近似地看作抛物线,在图2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运动员垫球时(图2中点A )离球网的水平距离为5米,排球与地面的垂直距离为0.5米,排球在球网上端0.26米处(图2中点B )越过球网(女子排球赛中球网上端距地面的高度为2.24米),落地时(图2中点C )距球网的水平距离为2.5米,则排球运动路线的函数表达式为( ).A .2148575152y x x =--+ B .2148575152y x x =-++ C .2148575152y x x =-+ D .2148575152y x x =++A 解析:A【分析】 根据题意结合函数的图象,得出图中A 、B 、C 的坐标,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函数关系式即可.【详解】 解:50.26 2.24 2.52+==(米) 根据题意和所建立的坐标系可知,A (-5,12),B (0,52),C (52,0), 设排球运动路线的函数关系式为y=ax 2+bx+c ,将A 、B 、C 的坐标代入得:125252255042a b c c a b c ⎧-+=⎪⎪⎪=⎨⎪⎪++=⎪⎩, 解得,1485,,75152a b c =-=-=, ∴排球运动路线的函数关系式为2148575152y x x =--+,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根据题意得出图象所过点的坐标是正确解答的关键.9.要在抛物线()4y x x =-上找点(),P a b ,针对b 的不同取值,所找点P 的个数,三人的说法如下( )甲:若5b =,则点P 的个数为0乙:若4b =,则点P 的个数为1丙:若3b =,则点P 的个数为1A .甲乙错,丙对B .甲丙对,乙错C .甲乙对,丙错D .乙丙对,甲错C 解析:C【分析】求出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2,4),由二次函数的性质对甲、乙、丙三人的说法分别进行判断,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y=x (4-x )=-x 2+4x=-(x-2)2+4,∴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2,4),∴在抛物线上的点P 的纵坐标最大为4,∴甲、乙的说法正确;若b=3,则抛物线上纵坐标为3的点有2个,∴丙的说法不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抛物线的顶点坐标等知识;熟练掌握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所示,一段抛物线:()233044y x x x =-+≤≤记为1C ,它与x 轴交于两点O ,1A ;将1C 绕1A 旋转180°得到2C ,交x 轴于2A ;将2C 绕2A 旋转180°得到3C ,交x 轴于3A ;⋅⋅⋅如此进行下去,直至得到506C ,则抛物线506C 的顶点坐标是( )A .()2020,3B .()2020,3-C .()2022,3D .()2022,3-D 解析:D【分析】解方程2334x x -+=0得A 1(4,0),再利用旋转的性质得A 2(4×2,0),A 3(4×3,0),依此规律得到A 505(4×505,0),A 506(4×506,0),且抛物线C 506的开口向上,利用交点式,设抛物线C 506的解析式为y =34(x−2020)(x−2024),然后确定此抛物线顶点坐标即可.【详解】当y =0时,2334x x -+=0,解得x 1=0,x 2=4, ∴A 1(4,0), ∵将C 1绕A 1旋转180°得到C 2,交x 轴于A 2,将C 2绕A 2旋转180得到C 3,∴A 2(4×2,0),A 3(4×3,0),∴A 505(4×505,0),A 506(4×506,0),即A 505(2020,0),A 506(2024,0), ∵抛物线C 506的开口向上,∴抛物线C 506的解析式为y =34(x−2020)(x−2024),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 =2022, 当x =2022时,y =34(2022−2020)(2022−2024)=−3, ∴抛物线C 506的顶点坐标是(2022,−3).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把求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b ,c 是常数,a≠0)与x 轴的交点坐标问题转化为解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也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几何变换和二次函数的性质.二、填空题11.已知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过点(1,2)A ,(3,2)B ,(5,7)C .若点1(2,)M y ,2(1,)N y -,3(8,)K y 也在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上,则1y ,2y ,2y 的从小到大的关系是___.【分析】根据点ABC 的坐标可得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和增减性由此即可得【详解】点在二次函数的图象上此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为点BC 的横坐标大小关系为纵坐标大小关系为当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解析:123y y y <<【分析】根据点A 、B 、C 的坐标可得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和增减性,由此即可得.【详解】点(1,2)A ,(3,2)B ,(5,7)C 在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上, ∴此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为1322+=, 点B 、C 的横坐标大小关系为532>>,纵坐标大小关系为72,∴当2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2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由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得:1x =-时的函数值与5x =时的函数值相等,即为27y =, 又点1(2,)M y ,3(8,)K y 在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上,且258, 137y y ,即123y y y <<,故答案为:123y y y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对称性、增减性),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解题关键.12.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桥孔抛物线对应的二次函数关系式是y =﹣13x 2,桥下的水面宽AB 为6m ,当水位上涨2m 时,水面宽CD 为_____m (结果保留根号). 2【分析】首先求出B 点纵坐标进而得出D 点纵坐标即可求出D 点横坐标进而得出CD 的长【详解】解:由题意可得:当AB =6m 则B 点横坐标为3故此时y =﹣×32=﹣3当水位上涨2m 时此时D 点纵坐标为:﹣3+2解析:3【分析】首先求出B 点纵坐标,进而得出D 点纵坐标,即可求出D 点横坐标,进而得出CD 的长.【详解】解:由题意可得:当AB =6m ,则B 点横坐标为3,故此时y =﹣13×32=﹣3, 当水位上涨2m 时,此时D 点纵坐标为:﹣3+2=﹣1, 则﹣1=﹣13x 2, 解得:x =3故当水位上涨2m 时,水面宽CD 为3. 故答案为:3【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应用,求出D 点横坐标是解题关键.13.单行隧道的截面是抛物线形,且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1 3.258y x =-+,一辆车高3米,宽4米,该车________(填“能”或“不能”)通过该隧道.不能【分析】根据题意将x=2代入求出相应的y 值然后与车高比较大小即可解答本题【详解】解:将x=2代入y=-x2+325得y=-×22+325=275∵275<3∴该车不能通过隧道故答案为:不能【点睛解析:不能.【分析】根据题意,将x=2代入求出相应的y 值,然后与车高比较大小即可解答本题.【详解】解:将x=2代入y=-18x 2+3.25,得 y=-18×22+3.25=2.75, ∵2.75<3,∴该车不能通过隧道,故答案为:不能.【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 14.已知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其函数y 与自变量x 之间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所示,则42a b c ++=___________.函数值可得从而可得由此即可得【详解】和的函数值相同此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为即当时则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正确求出二 解析:152【分析】先根据0x =和1x =的函数值相同可得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为12x =,从而可得=-b a ,再根据1x =-时的函数值可得152a b c,从而可得1522a c ,由此即可得. 【详解】 0x =和1x =的函数值相同,∴此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为12x =, 122b a ∴-=,即=-b a , 当1x =-时,152y a b c , 1522a c , 则4242abc a a c , 2a c , 152=, 故答案为:152.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正确求出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是解题关键.15.已知二次函数246y x x =--,若16x -≤≤,则y 的取值范围为____.【分析】先利用配方法求得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从而可得到y 的最小值然后再求得最大值即可【详解】解:y=x2-4x-6=x2-4x+4-10=(x-2)2-10∴当x=2时y 有最小值最小值为-10∵∴当x=解析:106y -≤≤【分析】先利用配方法求得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从而可得到y 的最小值,然后再求得最大值即可.【详解】解:y=x 2-4x-6=x 2-4x+4-10=(x-2)2-10.∴当x=2时,y 有最小值,最小值为-10.∵16x -≤≤,∴当x=6时,y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y=(6-2)2-10=6.∴y 的取值范围为106y -≤≤.故答案为:106y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的性质,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6.如图,将抛物线y=−12x 2平移得到抛物线m .抛物线m 经过点A (6,0)和原点O ,它的顶点为P ,它的对称轴与抛物线y=−12x 2交于点Q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324【分析】根据点O 与点A 的坐标求出平移后的抛物线的对称轴然后求出点P 的坐标过点P 作PM ⊥y 轴于点M 过点P 作PN ⊥x 轴于点N 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四边形NPMO 的面积然后求解即可解析:324.【分析】根据点O 与点A 的坐标求出平移后的抛物线的对称轴,然后求出点P 的坐标,过点P 作PM ⊥y 轴于点M ,过点P 作PN ⊥x 轴于点N ,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四边形NPMO 的面积,然后求解即可.【详解】解:过点P 作PM ⊥y 轴于点M ,过点P 作PN ⊥x 轴于点N ,∵抛物线平移后经过原点O 和点A (6,0),∴平移后的抛物线对称轴为x=3,∴平移后的二次函数解析式为: ()2123y x h =--+, 将(6,0)代入得出:()201263h =-⨯-+,解得:108h =,∴点P 的坐标是(3,108).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矩形NPMO 的面积,∴S= 3108⨯=324故答案为:32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涉及到二次函数的性质及二次函数图象平移的规律,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所学知识并学会做辅助线.17.若123(4,),(1,),(1,)A y B y C y --为二次函数245y x x =-+的图象上的三点,则123,,y y y 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分析】先将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化成顶点式再根据二次函数的增减性即可得【详解】二次函数化成顶点式为由二次函数的性质可知当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点在此二次函数的图象上且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顶解析:123y y y >>【分析】先将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化成顶点式,再根据二次函数的增减性即可得.【详解】二次函数245y x x =-+化成顶点式为22()1y x =-+,由二次函数的性质可知,当2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点123(4,),(1,),(1,)A y B y C y --在此二次函数的图象上,且4112-<-<<, 123y y y ∴>>,故答案为:123y y y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顶点式和增减性,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是解题关键.18.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A 满足横、纵坐标都为整数,则把点A 叫做“整点”.如:()3,0B 、()1,3C -都是“整点”.抛物线()2220y ax ax a a =++->与x 轴交于点M ,N 两点,若该抛物线在M 、N 之间的部分与线段MN 所围的区域(包括边界)恰有5个整点,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1<a≤2【分析】画出图象找到该抛物线在MN 之间的部分与线段MN 所围的区域(包括边界)恰有5个整点的边界利用与y 交点位置可得a 的取值范围【详解】解:抛物线y =ax2+2ax +a−2(a >0)化为顶点解析:1<a≤2【分析】画出图象,找到该抛物线在M 、N 之间的部分与线段MN 所围的区域(包括边界)恰有5个整点的边界,利用与y 交点位置可得a 的取值范围.【详解】解:抛物线y =ax 2+2ax +a−2(a >0)化为顶点式为y =a (x +1)2−2,∴函数的对称轴:x =−1,顶点坐标为(−1,−2),∴M 和N 两点关于x =−1对称,根据题意,抛物线在M 、N 之间的部分与线段MN 所围的区域(包括边界)恰有5个整点,这些整点是(0,0),(−1,0),(−1,−1),(−1,−2),(−2,0), 如图所示:∵当x =0时,y =a−2,∴−1<a−2≤0,当x =1时,y =4a−2>0,即:120420a a --≤-⎧⎨⎩<>, 解得1<a≤2,故答案为:1<a≤2.【点睛】本题考查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配方法确定顶点坐标、待定系数法等知识,利用函数图象确定与y 轴交点位置是本题的关键.19.设A (-3,y 1),B (-2,y 2),C (12,y 3)是抛物线y =(x+1)2-m 上的三点,则y 1,y 2,y 3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用“>”连接)【分析】根据题目中的函数解析式和二次函数图像性质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当时随的增大而减小;当时随的增大而增大∵是抛物线上的三个点∴∴∴故答案是:【点睛】解析:132y y y >>【分析】根据题目中的函数解析式和二次函数图像性质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21y x m =+-∴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1x =- ,10a =>∴当1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1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13,A y -、()22,B y -、31,2C y ⎛⎫ ⎪⎝⎭是抛物线()21y x m =+-上的三个点 ∴()132---=,()121---=,()13122--= ∴3212>>∴132y y y >>.故答案是:132y y y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像与系数的关系、二次函数图像上点的坐标特征,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能利用图像的增减性进行解答.2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函数y=x 2的图象经过点M (x 1,y 1),N (x 2,y 2)两点,若﹣4<x 1<﹣2,0<x 2<2,则y 1 ______y 2 .(用“<”,“=”或“>”号连接)>【分析】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解:由y=x2可知∵a=1>0∴抛物线的开口向上∵抛物线的对称轴为y 轴∴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4<x1<-20<x2<2∴2<-x1<4∴y1>解析:>【分析】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解:由y=x 2可知,∵a=1>0,∴抛物线的开口向上,∵抛物线的对称轴为y 轴,∴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4<x 1<-2,0<x 2<2,∴2<-x 1<4,∴y 1>y 2.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特征及二次函数的性质.当a >0时,开口向上,在对称轴的左侧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在对称轴的右侧,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a <0,开口向下,在对称轴的左侧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在对称轴的右侧,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三、解答题21.已知二次函数y =ax 2+bx+c 中自变量x 和函数值y 的部分对应值如表:(1)求该二次函数的函数关系式;(2)在所给的直角坐标系中画出此函数的图象;(3)作该二次函数y =ax 2+bx+c 的图象关于x 轴对称的新图象,则新图象的函数关系式为 .解析:(1)y =x 2﹣4x+5.(2)见解析;(3)y =﹣x 2+4x ﹣5.【分析】(1)当x=1或3时,y 均等于2,那么此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是2,则顶点坐标为(2,1),设出顶点式,把表格中除顶点外的一点的坐标代入可得a 的值,也就求得了二次函数的值;(2)描点、连线画出函数图象即可;(3)根据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即可求得.【详解】解:(1)由图表可知抛物线y =ax 2+bx+c 过点(1,2),(3,2),∴对称轴为x =132=2; ∴顶点坐标为:(2,1),∴设y =a (x ﹣2)2+1,将(0,5)代入可得:4a+1=5,解得:a =1,∴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x ﹣2)2+1,即y =x 2﹣4x+5,所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为y =x 2﹣4x+5.(2)描点、连线画出函数图象如图:;(3)∵新图象与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y=x2﹣4x+5,∴新图象的函数关系式为y=﹣x2+4x﹣5,故答案为y=﹣x2+4x﹣5.【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熟练掌握待定系数法是解题的关键.22.某工厂大门是抛物线形水泥建筑,大门地面宽AB为4m,顶部C距离地面的高度为4.4m,现有一辆货车,其装货宽度为2.4m,高度2.8米,请通过计算说明该货车能否通过此大门?解析:能,理由见解析【分析】首先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利用图象中的数据确定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进而得到装货后的最大高度,即可求解.【详解】解:以C为坐标原点,抛物线的对称轴为y轴,建立如下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根据题意知,A (﹣2,﹣4.4),B (2,﹣4.4),设这个函数解析式为y =kx 2.将A 的坐标代入,得y =﹣1.1x 2,∵货车装货的宽度为2.4m ,∴E 、F 两点的横坐标就应该是﹣1.2和1.2,∴当x =1.2时 y =﹣1.584,∴GH =CH ﹣CG =4.4﹣1.584=2.816(m ),因此这辆汽车装货后的最大高度为2.816m ,∵2.8<2.816,所以该货车能够通过此大门.【点睛】本题考查点的坐标的求法及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关键是建立数学模型,借助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注意根据线段长度得出各点的坐标,难度一般.23.如图,抛物线2123y x x =-++与直线24y x =交于A 、B 两点.(1)求A 、B 两点的坐标;(2)直接写出当x 取何值时,12y y >;(3)利用图象法直接写出不等式2230x x -++≥的解集.解析:(1)A (1,4),B (-3,-12);(2)-3<x <1;(3)-1≤x≤3.【分析】(1)根据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可得2234x x x -++=,则可求出交点的横坐标,再由24y x =可得纵坐标,即可得出结论;(2)观察图象可得结果;(3)求出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坐标,即可得解.【详解】解:(1)根据题意得:2234x x x -++=,解得:11x =,23x =-当11x =时,24y =.当23x =-时,212y =-.∴A (1,4),B (-3,-12).(2)观察图象得:当-3<x <1时,12y y >.(3)由2230x x -++=得:11x =-,23x =.∴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为(-1,0),(3,0).由图象可得,2230x x -++≥的解集为:-1≤x≤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并能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是解题的关键.24.某广告公司设计一幅周长为12米的矩形广告牌,广告设计费为每平方米1000元,设矩形一边长为x 米,面积为S 平方米.(1)求出S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确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2)请你设计一个方案,使获得的设计费最多,并求出这个费用.解析:(1)S =﹣x 2+6x ,其中0<x <6;(2)矩形一边长为3m 时,面积最大为9m 2,9000元.【分析】(1)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和已知条件列出S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确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即可;(2)根据(1)得出的关系式,利用配方法求出函数的最大值即可.【详解】解:(1)∵矩形的一边长为x 米,∴另一边长为1222x -米,即(6﹣x )米, ∴S =x (6﹣x )=﹣x 2+6x ,即S =﹣x 2+6x ,其中0<x <6; (2)根据(1)得:S =x (6﹣x )=﹣(x ﹣3)2+9,则矩形一边长为3m 时,面积最大为9m 2.则此时最大费用为9×1000=9000(元).【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根据题意确定S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25.温州某大超市计划销售一种水果,已知水果的进价为每盒9元,并且水果的销售量由售价决定.经市场调查表明,当售价在10到15元之间(含10元,15元)波动时,每盒水果的销售价格每减少1元则日销售量增加80盒,当水果售价为每盒15元时,日销售量为160盒,现设每盒水果的销售价为x 元.(每盒毛利润=每盒售价-每盒进价) (1)当每盒销售价为13元时,超市的当日销售量为______盒.(2)如果规定该种水果的日均销售量不低于400盒时,设销售这种水果所获得的日毛利润为y (元),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求出日毛利润y 的最大值.(3)为了提高水果的知名度,超市给当天售出的每盒苹果进行精包装,包装费每盒1元,另外从该种水果的日毛利润中提取50元作为销售员当天的额外奖励,且保证提取后日毛利润不低于750元,同时又要使顾客得到实惠,则当日水果的销售量至少是______盒.(直接写出答案)解析:(1)320;(2)280208012240y x x =-+-;当12x =,max 1200y =;(3)480【分析】(1)根据题意列式求解可得;(2)根据“毛利润=每盒毛利润×销售量”列出函数解析式,将其配方成顶点式后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解可得;(3)根据题意列出方程:()28020801224050136080750x x x -+----=,解方程可得结论.【详解】(1)当每盒销售价为13元时,超市的当日销售量为:()151380160320-⨯+=(盒),故答案为:320;(2)由题意得:()()80151609y x x ⎡⎤=-+-⎣⎦228020*********(13)1280x x x =-+-=--+,∵规定该种水果日均的销售量不低于400盒,∴801360400x -+≥,解得:12x ≤,∵1015x ≤≤,∴1012x ≤≤,∵800-<,∴当1012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x=12时,y 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1200,答:应将售价定为每盒12元时,所得日均毛利润最大,最大日均毛利润为1200元; (3)由题意得:()280208012240508015160x x x ⎡⎤-+----+=⎣⎦750, 整理得:2271800x x -+=,解得:121215x x ==,,∵要使顾客得到实惠,∴215x =应该舍去,当12x =时,当日水果的销售量为:()8015160480x -+=(盒),答:当日水果的销售量至少是480盒.故答案为:48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应用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根据总利润的相等关系列出函数解析式、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最值问题.26.某车间生产以甲、乙两种水果为原料的某种罐头,在一次进货中得知,花费1.8万元购进的甲种水果与2.4万元购进的乙种水果质量相同,乙种水果每千克比甲种水果多2元.(1)求甲、乙两种水果的单价;(2)车间将水果制成罐头投入市场进行售卖,已知一听罐头需要甲乙水果各0.5千克,而每听罐头的成本除了水果成本之外,其他所有成本是水果成本的57还要多3元.调查发现,以28元的定价进行销售,每天只能卖出3000听,超市对它进行促销,每降低1元,平均每天可多卖出1000听,当售价为多少元时,利润最大?最大利润为多少?(3)若想使得该种罐头的销售利润每天达到6万元,并且保证降价的幅度不超过定价的15%,每听罐头的价钱应为多少钱?解析:(1)甲、乙两种水果的单价分别为6元/千克、8元/千克;(2)售价为23元时,利润最大,最大利润为64000元;(3)每听罐头的价钱应为25元【分析】(1)设甲种水果的单价为x 元/千克,乙种水果的单价为()2x +元/千克,列出分式方程进行求解;(2)先根据(1)中的结果算出水果成本,然后设降价m 元,表示出销量和单个利润,列出总利润的表达式,最后求出最值;(3)令(2)中的利润为6万元,列式求出m 的值,取范围内的值求出罐头价钱.【详解】解:(1)设甲种水果的单价为x 元/千克,乙种水果的单价为()2x +元/千克,根据题意得,180********x x =+, 解得:6x =,经检验,6x =是方程的根,28x ∴+=,答:甲、乙两种水果的单价分别为6元/千克、8元/千克;(2)由(1)知每听罐头的水果成本为:60.580.57⨯+⨯=元, 每听罐头的总成本为:5773157+⨯+=元,。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2章二次函数》教案

第22章二次函数第一课时二次函数教学目标:1、从实际情景中让学生经历探索分析和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去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二次函数的形式。
3、会建立简单的二次函数的模型,并能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4、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概念和解析式教学难点:本节“合作学习”涉及的实际问题有的较为复杂,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概括能力。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问题1、现有一根12m长的绳子,用它围成一个矩形,如何围法,才使举行的面积最大?小明同学认为当围成的矩形是正方形时,它的面积最大,他说的有道理吗?问题2、很多同学都喜欢打篮球,你知道吗:投篮时,篮球运动的路线是什么曲线?怎样计算篮球达到最高点时的高度?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学习俄二次函数的数学模型来解决,今天我们学习“二次函数”(板书课题) 二、 合作学习,探索新知请用适当的函数解析式表示下列问题中情景中的两个变量y 与x 之间的关系:(1)面积y (cm 2)与圆的半径 x ( Cm )(2)王先生存人银行2万元,先存一个一年定期,一年后银行将本息自动转存为又一个一年定期,设一年定期的年存款利率为文 x 两年后王先生共得本息y 元;(3)拟建中的一个温室的平面图如图,如果温室外围是一个矩形,周长为12Om , 室内通道的尺寸如图,设一条边长为 x (cm), 种植面积为 y (m2)(一) 教师组织合作学习活动:1、 先个体探求,尝试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
2、上述三个问题先易后难,在个体探求的基础上,小组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探讨。
(1)y =πx 2 (2)y = 2000(1+x)2 = 20000x 2+40000x+20000x(3) y = (60-x-4)(x-2)=-x 2+58x-112(二)上述三个函数解析式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各自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k h x a y +-=2)(的图像; 2. 使学生知道抛物线k h x a y +-=2)(的对称轴与顶点坐标;3.通过本节的学习,继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4.通过本节的教学,继续向学生进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同时向学生渗透事物间互相联系、以及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5.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充分理解并认识到二次函数图像可运动变化的和谐美,通过数学思维的审美活动,提高对数学美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会画形如k h x a y +-=2)(的二次函数的图像,并能指出图像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及顶点坐标。
三、教学难点:确定形如 k h x a y +-=2)(的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和对称轴。
4.解决办法:四、教具准备 三角板或投影片1.教师出示投影片,复习222)(,,h x a y k ax y ax y -=+==。
2.请学生动手画1)1(212-+-=x y 的图像,正好复习图像的画法,完成表格。
3.小结k h x a y +-=2)(的性质⎪⎪⎩⎪⎪⎨⎧平移顶点坐标对称轴开口方向4.练习五、教学过程提问:1.前几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形如什么样的二次函数的图像? 答:形如222)(,h x a y k ax y ax y -=+==和。
(板书)2.这节课我们将来学习一种更复杂的二次函数的图像及其相关问题,你能先猜测一下我们将学习形如什么样的二次函数的问题吗?由学生参考上面给出的三个类型,较容易得到:讨论形如k h x a y +-=2)(的二次函数的有关问题.(板书)一、复习引入首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前面学习的一些有关知识.(出示幻灯) 请你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画出函数222)1(21,121,21+-=--=-=x y x y x y 的图像,并指出它们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及顶点坐标.这里之所以加上画函数2)1(21+-=x y 的图像,是为了使最后通过图像的观察能更全面一些,也更直观一些,可以同时给出图像先沿y 轴,再沿x 轴移动的方式,也可以给出图像 先沿x 轴再沿y 轴移动的方式,使这部分知识能更全面,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能更清晰、更具体.画这三个函数图像,可由学生在同一表中列值,但是要根据各自的不同特点取自变量x 的值,以便于学生进行观察.教师可事先准备好表格和画有直角坐标系的小黑板,由一名同 学上黑板完成,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待同学们基本做完之后加以总结,然后再找三名 同学,分别指出这三个图像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及顶点坐标,填入事先准备好的表格中. 然后提问:你能否在这个直角坐标系中,再画出函数1)1(212-+-=x y 的图像? 由于前面几节课我们已经画了不少二次函数的图像,学生对画图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 同时可在画这个图时,把这些经验形成规律,便于学生以后应用.(l )关于列表:主要是合理选值与简化运算的把握,是教学要点.在选值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因此首先要确定中心值,然后再左,右取相同间隔的值;其次,选值时尽量选取整数,便于计算和描点.在选取x 的值之后,计算y 的值时,考虑到对称性,只需计算中心值一侧的值,另一侧由对称性可直接填入,但一定要保证运算正确.(2)关于描点:一般可先定顶点(即中心值对应的点,然后利用对称性描出各点,以逐步提高速度.)(3)关于连线:特别要注意顶点附近的大致走向。
最后画的抛物线应平滑,对称,并符合抛物线的特点.由学生在上面的练习中所列的表中填上这个函数及其对应值,然后画出它的图像,同样 找一名同学板演.学生画完,教师总结完之后,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画出的四条抛物线,提问:(1)你能否指出抛物线1)1(212-+-=x y 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 将在上面练习中三条抛物线的性质填入所列的有中,如下表:(2)我们已知抛物线的开口方向是由二次函数k h x a y +-=2)(中的a 的值决定的,你能通过上表中的特征,试着总结出抛物线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是由什么决定的吗?这个问题由于是本节课的重点问题,而且不是很容易说清楚,可由学生进行广泛的讨论,先得出对称员的表示方法,再得出顶点坐标。
若学生在讨论时没有头绪,教师可适当引导,让学生把这四个函数都改写成k h x a y +-=2)(的形式,可得0)0(212122+--=-=x x y ;[]0)1((21)1(211)0(211212222+---=+-=---=--=x x y x x y[])1()1((21)1(2122-+---=+-=x x y 。
然后从这四个式子中加以观察,分析,得出结论;(板书)一般地,抛物线k h x a y +-=2)(有如下特点: ①0>a 时,开口向上;0<a 时,开口向下; ②对称轴是直线h x =; ③顶点坐标是),(k h 。
(3)抛物线1)1(21,)1(21,121,212222-+-=+-=--=-=x y x y x y x y 有什么关系?答:形状相同,位置不同。
(4)它们的位置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可视学生的程度来决定问还是不问,以及回答到什么程度。
根据上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想到是平移科来的,可把这四个图像分成以下几个问题来讨论:①抛物线1212--=x y 是由抛物线221x y -=怎样移动得到的?②抛物线2)1(21+-=x y 是由抛物线221x y -=怎样移动得到的?③抛物线1)1(212-+-=x y 是由抛物线1212--=x y 怎样移动得到的?④抛物线1)1(212-+-=x y 是由抛物线2)1(21+-=x y 怎样移动得到的?⑤抛物线1)1(212-+-=x y 是由抛物线221x y -=怎样移动得到的?这个问题分两种方式回答:先沿y 轴,再沿x 轴移动;或先沿x 轴,再沿y 轴移动。
通过这5个问题可使学生由浅入深地得到这四者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注意:基本形式中的符号,特别是h 。
练习:P120练习口答,及时纠正错误。
(四)总结、扩展一般的二次函数,都可以变形成k h x a y +-=2)(的形式,其中: 1.a 能决定什么?怎样决定的?答:a 的符号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a 的绝对值大小抛物线的开口大小。
2.它的对称轴是什么?顶点坐标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教材P124中1(3);P124中3(1)、(2);P125中1B 13.7 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图像(二)例: 抛物k h x a y +-=2)(的特点:线(1)(2) (3)二次函数试题题号 一 二三 总分 1920 21 22 23 24 25 26分数成功! 一选择题:1、y=(m-2)x m2- m 是关于x 的二次函数,则m=( ) A -1 B 2 C -1或2 D m 不存在2、下列函数关系中,可以看作二次函数y=ax 2+bx+c(a ≠0)模型的是( ) A 在一定距离内,汽车行驶的速度与行驶的时间的关系B 我国人中自然增长率为1%,这样我国总人口数随年份变化的关系C 矩形周长一定时,矩形面积和矩形边长之间的关系D 圆的周长与半径之间的关系3、在Rt △ABC 中,∠C=90。
,AB=5,AC=3.则sinB 的值是( ) A53 B 54 C 43 D 34 4、将一抛物线向下向右各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是y=-x 2,则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 A y=—( x-2)2+2 B y=—( x+2)2+2 C y=— ( x+2)2+2 D y=—( x-2)2—2 5、抛物线y=21 x 2-6x+24的顶点坐标是( ) A (—6,—6) B (—6,6) C (6,6) D (6,—6) 6、已知函数y=ax 2+bx+c,①abc 〈0 ②a +c 〈b③a+b+c 〉0 ④A 1B 2C 3D 47、函数y=ax 2-bx+c (a ≠0)的图象过点(-1,0),则 c b a + =ca b + =ba c+ 的值是( )A -1B 1C 21D -218、已知一次函数y= ax+c 与二次函数y=ax 2+bx+c (a ≠0),它们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大致图象是图中的( ) 9、如图所示,二次函数y=x 2-4x+3的图象交x 轴于A 、B 的面积为( )A 6B 4C 3 D1 10、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 中,DE ⊥AC 于E ,设∠ADE=α,且cos α= 53, AB=4,则AD 的长为( )A 3 B316 C 320 D 51611 某学校的围墙上端由一段段相同的拱形栅栏组面,如图所示,其拱形图形为抛物线的一部分,栅栏的路径A B 间,按相同的间距0.2米用5根立柱加固,拱高OC为0.6米,以OA CDE为原点, OC所在的直线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根据以上的数据,则一段栅栏所需立柱的总长度(精确到0.1米)为( )米A 1.5B 1.9C 2.3D 2.512、如图所示,已知△ABC 中,BC =8,BC 上的高h=4,D为BC上一点.EF∥BC,交AB与点E,交AC于点F(EF不过A、B),设E到BC的距离为x ,则△DE F的面积y 关于x 的函数的图象大致为( )A BC D二填空题:13、无论m 为任何实数,总在抛物线y=x 2+2mx +m 上的点的坐标是———————————————。
14、函数y=x--211中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15、已知α为等边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则sin α等于———————————————。
16、若抛物线y=ax 2+bx+c (a ≠0)的对称轴为直线x =2,最小值为-2,则关于方程ax 2+bx+c=-2的根为———————————————。
17、抛物线y=(k+1)x 2+k 2-9开口向下,且经过原点,则k =————————— 18、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将矩形OABC沿OB对折,使点A落在点A1处,已知OA=3,AB=1,则点A1的坐标是———————、解答题:19 计算:2cos60°+3sin60°-3tan45°20、 如图,河对岸有古塔AB,小敏在C处测得塔顶A的仰角α,向塔前进s 米到达D点,在D处测得A 的仰角为β,则塔高是多少米?C BD FAE C D B A21 已知抛物线y=x 2+(n-3)x+n+1经过坐标原点O 。
⑴ 求这条抛物线的顶点P 的坐标⑵设这条抛物线与x 轴的另外一个交点为A ,求以直线PA 为图象的一次函数解析式 22 已知:在△ABC 中,BC=20,高AD=16,内接矩形EFGH 的顶点E 、F 在BC 上,G 、H分别在AC 、AB 上,求内接矩形EFGH 的最大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