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溶解现象复习课程
《第六章溶解现象》复习教学案-沪科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六章溶解现象》复习教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溶液的特征、组成,水溶液的性质;2、知道溶质质量分数,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溶液的配制;3、知道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溶解度概念,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用途;4、知道混合物的分离方法,结晶的方法。
学习重点: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溶液的配制;2、溶解度概念,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用途;学习过程:一、复习旧知识:1、比较溶液、乳浊液、悬浊液,完成下表:方法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3、溶液的沸点比水_____,凝固点比水______;溶液导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溶液由_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固体溶于水配制溶液的步骤有______、_____、_____,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 浓溶液溶于水配制溶液的步骤有______、_____、_____,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物质的溶解性,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饱和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不饱和溶液;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章 溶解现象复习课件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 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夜。 溶液的宏观特征:(1)均一性 (2)稳定性 (3) 透明性 均一性:指溶液任一部分的组成和性质相同
稳定性:在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稳定存在
混合物:凡是溶液都属于混合物
二、溶液的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有关, 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 大
规律
知识回顾
三.混合物的分离 把混合物里的几种物质分开,得到较纯 净的物质,叫做混合物的分离 过滤和结晶是常用的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过滤是分离固体和液体,或说除去液体中混 有的固体物质.
①过滤使用的仪器和用品:铁架台(附铁圈)、 漏斗、烧杯、玻璃棒、滤纸.
日常生活中的 溶液
矿
无土栽培西红柿
无土栽培芹菜
二、乳浊液:
定义: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叫做乳浊液(或乳状液)
乳浊液的特征:不均一、不稳定 例:牛奶 植物油分散到水中 三、悬浊液:
定义: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 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或悬浮液)
例:泥土 面粉 粉笔灰 等分散到水中
(3)上图所示的操作中,若C中砝码的 质量为10g,邮码的读数为3.5g,则碳酸 6.5g 钠的实际质量为_____g。 (4)小华在测定所配制溶液的酸碱度时, 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湿润,再进行测定, 则测的溶液的pH值_ _(选填“偏大”、 偏小 “偏小”或“不受影响”)。 (5)用pH试纸测定所配制溶液的pH, 正确操作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 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被测液滴到试纸上
两种液体组成溶液,量多的为溶剂 有水时,水作为溶剂
《溶解现象复习》课件

05 溶解现象的习题与解析
选择题
选择题1:关于溶解 现象,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B.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能力是无限的
A. 所有物质都能溶 解在水中
选择题
C. 物质在水中溶解后,溶液具有导电 性
选择题2:关于溶解度,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D. 物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都会发生 变化
选择题
A. 溶解度是指一定温度下, 某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 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04 溶解现象的实验研究
实验目的与原理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深入理解溶解现象,掌握 溶解度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原理
溶解现象是物质在溶剂中分散并形成 均一、稳定溶液的过程。溶解度是物 质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在一定量溶 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最大 量。
实验步骤与操作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如烧杯、玻璃棒、食盐、清水等。
02 溶解现象的原理
溶解平衡
01
溶解平衡是指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达到动态平衡状态, 此时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和从溶剂中析出的速度相等, 从而形成饱和溶液。
02
溶解平衡受到温度、压力、溶质和溶剂的浓度等因素的 影响,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打破溶解平衡,实现溶 质的进一步溶解或析出。
03
溶解平衡是化学反应平衡的一种,遵循化学反应平衡的 基本原理,如质量作用定律和平衡常数等。
溶解现象的物理意义
提高物质的传递和交换效率
物质溶解后,分子或离子的运动速度和扩散速度加快,使得物质 更容易传递和交换。
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
物质溶解后,分子或离子的接触面积增大,有利于化学反应的进行 。
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物质溶解后,分子或离子在溶液中均匀分布,形成均一、稳定的混 合物,有利于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第六章溶解现象复习教学案--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画川初级中学九年级化学学科复习教案课题:第六章溶解现象主备人:审核人:日期※※※※※※※※※※※※※※※※※※※※※※※※※※※※※※※※※※※※※※※※※※※※※※※※※※※※※【复习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识别不同溶液中的溶质、溶剂,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
2.了解饱和溶液和固体溶解度的含义。
3.溶质质量分数相关的简单计算。
4.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5.了解发生在饱和溶液中的结晶现象,结晶方法及原理。
6.了解乳化现象以及溶液的一些性质变化(如温度、熔沸点、导电性等)。
【复习重难点】1.了解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含义和结晶原理。
2. 溶质质量分数相关的简单计算及溶液配制。
【课前复习】1.阅读《中考指要》P29页中的【标准解读】。
2.复习第六章所学内容。
3.完成《中考指要》所选的习题。
【课堂流程】一、梳理知识点二、例题精讲例1.《中考指要》P30第1、6题拓展拓展2.试写出下列溶液的颜色硫酸铜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盐酸氯化铁溶液澄清石灰水高锰酸钾溶液拓展 3.有些物质溶解使溶液的温度降低,如______________。
有些水溶液能够导电的原因。
例2.《中考指要》P30第4题拓展1.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
据图回答:(1)P点的含义是。
(2)t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溶液吗? 。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填写物质序号)。
(4)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填写选项序号)。
A.c>a=b B.a=b>c C.a>b>c D.b>a>c例3. 《中考指要》P31第10题拓展1.生产上要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来清洗钢材。
现需要用溶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mL的浓硫酸来配制100克10%的稀硫酸溶液。
请你思考,应如何配制,写出计算过程,并将操作步骤简要填入下面的空格中。
第6章《溶解现象》复习课

三种白色粉末的物理方法。
物质溶解过程中常常ຫໍສະໝຸດ 随着吸热或放热现象。三、水溶液的性质:
1.某些物质的水溶液具有______ 导电性。
导电原因: 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例:做电解水实验时,在水中加少量稀硫酸
或氢氧化钠溶液。
低 , 2.水溶液的凝固温度比纯水______
高 。 水溶液的沸腾温度比纯水______
化钠固体,搅拌后观察固体是否能溶解。
五、溶液的分类
1.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 里,还能再溶解该溶质的溶液。 2.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 里,不能再溶解该溶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关系 加溶质、蒸发溶剂、降温 一般规律: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记准
加溶剂、升温
是否均一、 稳定 固体小颗粒
乳浊液
小液滴
溶液
分子或离子
否
否
是
学生活动二
交流与讨论
洗去试管内壁油污的方法以及除油原理。
1、洗洁精( ______ 乳化 作用)
2、汽油 (油能______ 溶解 于汽油中) 3、热的纯碱溶液(油脂能与碱性物质_____ 反应 )
学生活动三
交流与讨论
鉴别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
B.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C.溶解食盐的烧杯内壁是潮湿的
D.转移液体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
1.步骤 :
计算 量取 稀释 装瓶贴标签
2. 仪器 :
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试剂瓶 溶液在稀释过程中______ 溶质 的质量不变
溶解:
分子 或______ 离子 形式均匀分散 物质以______ 到另一种物质中。
初中化学九下 6 溶解现象复习 课件

A.氢氧化钠
B.硝酸铵
三、溶液—配制 实验室欲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 钠溶液,应该怎样配制?
步骤:
①计算:氯化钠: 50 g× 15% = 7.5 g 水:50 g– 7.5 g= 42.5 g 体积:42.5mL
②称量: 用天平称 7.5 g食盐 用50mL量筒量42.5mL水 ③溶解: 烧杯、玻璃棒
B.植物油 D.蔗糖 F.食盐
二、溶液—形成(伴随的能量变化)
温度降低:硝酸铵
溶 温度升高:氢氧化钠
于 水
浓硫酸
温度几乎不变:氯化钠
结论:物质溶解时有的吸热,有的 放热。
练一练
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 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 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可能
是( B )
说
你
我
我的收获……
谢谢大家!
伟人都是在逆境中锻炼出来的,平静的湖面不会练出出众的水手。 生命是一支织梭。 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一个今天胜过两个明天。 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人的一生,可以有所作为的时机只有一次,那就是现在。 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成功的信念在人脑中的作用就如闹钟,会在你需要时将你唤醒。 相信你行,你就活力无穷。 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笛卡儿 友谊的最大努力并不是向一个朋友展示我们的缺陷,而是使他看到自己的缺陷。 穿着饮食可以因陋就简,而搞学问是不能因陋就简的。
P.
交点表示两种物质在该点
《第六章溶解现象》期末复习教学案--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六章溶解现象》期末复习教学案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一、课前复习:1. 物质在水中分散会形成三种体系:像泥土, 以分散在水中,则形成;像食用油, 以分散在水中,则形成;像食盐、蔗糖等物质, 以或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叫溶液.2. 常用的乳化剂是 ,它所起的作用叫作用。
3. 溶解过程常伴随着热量变化。
如:溶解吸热, 溶解是放热,溶解热量不变.4. 固体物质溶于水后,通常使水的沸点,凝固点 .有些物质溶于水后能离解出自由移动的,因而使得它们的水溶液具有。
5. 溶液都是由______和______组成的. ____________叫溶质, _________叫溶剂. 溶质可以是、、,溶剂一般为。
(填气体、液体或固体)。
一般未说明的溶液都是指以为溶剂。
最常用的溶剂是____。
溶液的质量等于_______________或。
但溶液的体积不一定等于溶质体积与溶剂体积之和。
同一溶液中溶质可以为种,溶剂只为种。
(填多种或一种)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溶质的质量分数。
7. 当溶质为固体时,溶液的配制步骤为:、、;当溶质为液体时或将浓溶液稀释为一定质量分数的稀溶液时,配制步骤为:、、。
如将不纯物质溶于水配制成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时,首先要将不纯物提纯。
二、例题讲解:1. 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A.生理盐水 B.消毒酒精 C.液氮 D.碘酒2.指出下列各种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A、75%的酒精溶液B、稀盐酸C、澄清的石灰水D、碘酒E、硫酸铜溶液F、镁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形成的溶液溶液 A B C D E F溶质溶剂3. 向右图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左端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则加入的物质是()A、氢氧化钠B、蔗糖C、硝酸铵D、食盐4. 要将100 g10%的蔗糖溶液中蔗糖的质量分数增大到20%.需:①添加蔗糖多少克?②蒸发多少克水?5. 20℃时NaNO3的溶解度是88g。
沪教版第六章《溶解现象》第一课时复习课件(共27张PPT)

第1课时┃ 物质的溶解 溶液组成的表示 考点梳理 考向探究 课堂检测 类型2 溶解的现象和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例3 【2017·兰州】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广口瓶内装有 某种固体,向其中滴加某种液体后,U形管内液面a低于b,不符 合上述实验现象的一组试剂是( C )
A.生石灰和水 C.硝酸铵和水
B.铁粉和稀梳理 考向探究 课堂检测
【注意】 ①洗涤剂洗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汽油洗油污是因 为汽油能溶解油污。 ②悬浊液、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会分层。
第1课时┃ 物质的溶解 溶液组成的表示 考点梳理 考向探究 课堂检测
4.溶液 (1)概念和特征
概念 特征
第1课时┃ 物质的溶解 溶液组成的表示 考点梳理 考向探究 课堂检测
(3)配制过程中为促进NaCl的溶解,还需要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_玻__璃__棒___(填仪器名称)。 (4)量取一定体积的水,除了用量筒外,还需要用__胶__头__滴__管____ (填仪器名称)。
第1课时┃ 物质的溶解 溶液组成的表示 考点梳理 考向探究 课堂检测
体,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B )
A.12.5% B.20% C.22.5%
D.25%
7.实验室需要100 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配制过程中
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D )
A.用3 g氯化钠与100 g水配制得到
B.直接用手抓取氯化钠
C.氯化钠直接放于天平的托盘上进行称取
D.用50 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与50 g水配制得到
[解析] 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 管①中的水迅速出现倒吸现象,说明试管②内压强减小,因此 只能是A与B接触后吸热,使气压减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溶解性是难于直接测定的,那 么我们该如何描述物质溶解性的大小呢?
2020/7/17
二、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1、溶解度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该物质在100g溶剂 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020/7/17
2、溶解度的四要素
(1)条件:在 一定温下度 (2)标准:在 100g中溶剂 (3)状态:达g 到饱和时 (4)单位:
2020/7/17
[实验2]取A、B两支试管,分别滴入少量食用油。
往试管A中加入少量水,往试管B中加入少量汽油,
振荡,观察现象。
水
汽油
2020/7/17
植物油 植物油
你观察到的现象:食用油能溶解于 汽油 中, 食用油不能溶解于 水 中。
你得出的结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 性不同。
2020/7/17
A.A、B、C B. B、A、C
溶解度
C.B、C 、A
D.C 、A、B
t1 t2 t3
AB C 温度
2020/7/17
练习(P163观察与思考)
化学纯
500mL
浓盐酸(HCl)
含HCl 37 % 密度为1.18 g/cm3
2020/7/17
如何用浓盐酸配制50 克溶质质量分数为5% 的稀盐酸?
计算: 称量(量取): 溶解:
2020/7/17
[实验1]用量筒各量取5mL水,分别加入A、B、C三
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食盐、蔗糖、熟石灰各1g,
振荡片刻,静置,观察物质的溶解情况。
食盐
蔗糖
熟石灰
水
水
水
2020/7/17
你观察到的现象:食盐、蔗糖在水中易于溶解, 而熟石灰在水中不易溶解。
你得出的结论:不同的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 性不同。
2020/7/17
如何把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呢?
2020/7/17
得出结论:
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 1、加溶剂 2、升温
2020/7/17
[交流与讨论]
如何把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呢?
2020/7/17
得出结论:
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 1、加溶质 2、降温 3、蒸发溶剂
2020/7/17
2020/7/17
5、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1)气体的性质(2)温度(3)压强
*压强的增大,气体的溶解度增大 *温度的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2020/7/17
*气体溶解度
气体溶解度: 气体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溶解 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 积。
如:在00C时,氮气的溶解度为0.024。 即:在101KPa和温度为00C时,1体积水里最多 能溶解0.024体积氮气。
• 继续加入同种溶质,看溶质是否减少。 不减少则原溶液为饱和溶液; 减少则原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2020/7/17
溶液的浓稀与饱和不饱和的关系
浓稀的概念是相对的,饱和是确定。
判断: (1)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2)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2020/7/17
溶液的浓稀与饱和不饱和的关系
无必然联系
但是: 相同条件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趋势; (3)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 (4)根据某温度时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物质的
质量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5)推断物质结晶的方法。
2020/7/17
练一练
1、加热盛饱和氢氧化钙溶液的试管,会看
到 有白色固体析出/溶液变浑浊
。
D
2、根据右图的X和Y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X Y
A.X的溶解度比Y大。 B.Y的溶解度比X大。
2020/7/17
[讨论] 天气闷热时,鱼儿为什么总爱在水面上进行呼吸?
2020/7/17
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后在烧 杯底部有固体析出,这叫什么呢?
2020/7/17
[实验1]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浓的氯化钠溶液, 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玻璃棒附有 白色的食盐 晶体
[实验2]在一只盛有30mL沸水的烧杯中不 断加入硝酸钾,配成浓溶液,将烧杯放在 冷水中降温(图6—18)观察实验现象
2020/7/17
蔗糖
C12H22O11
204
同一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怎样表示这 种变化关系最直观、形象,又便 于应用呢?
这种变化关系可以用物质的溶 解度曲线来表示。(见教材 P.169页)
2020/7/17
(2)曲线法
图1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 图2 几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实验3:取1支试管,加入5mL水,然后加入3g硝酸 钾,充分振荡,硝酸钾是否能完全溶解?如不能完 全溶解,将试管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2020/7/17
你观察到的现象: 开始不能完全溶解,加热后完全 溶解了。
你得出的结论: 同一种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 性与温度有关。
2020/7/17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缺少任何一个要素,溶解度都无意义!
2020/7/17
3、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1)列表法 表6-9 20℃时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物 氢氧化钙 碳酸钠 食盐 硝酸钠 硝酸铵 质 Ca(OH)2 Na2CO3 NaCl NaNO3 NH4NO3
溶
解 0.165
21.5 36.0 88.0
192
度
/g
4、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约为 g不。饱80和℃时140g硝
酸钠溶于100g水中形成的溶液是
(填“饱和
”或“、不饱和”)溶液。
5、0℃时,用100g水配制氢氧化钙饱和溶液。若把溶 液加热到70℃(0.不07考虑水的蒸发),从溶液中可析
出氢氧化钙约 g。
4、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查找某些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 (2)观察得出各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
第六章 溶解现象
2020/7/17
• 物质是否可以无限制的溶解在一定量的溶 剂里呢?
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 物质(溶剂)里的能力。
2020/7/17
一、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交流与讨论]
影响物质的溶解性的因 素有哪些?
2020/7/17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观察到这样的事实: 1、在相同条件下,面粉在水中不易溶解,而食盐、 蔗糖在水中易于溶解。 2、衣服上的油渍在水中很难洗去,而在汽油或酒 精中易于洗去。
硝酸钾在600C时的溶解度是110g,则此温度下配制得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三者间的质量比为 ______1_1_:__1_0_:__2_1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7/17
溶质
110g
溶剂
100g
溶液
210g
• 已知200c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由 此可知:
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完成下列填空。
1、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是 。 温度升高,物质溶解度增大。
2、,图影6硝响-1酸最7中铵小溶的解物度质受是温度影响。最大的物食质盐是
3、在0℃硝时酸,钾图、6硫-酸1中铜、几氯种化物钾质、氯的化溶铵解、食度盐由、小硝到酸钠大、的硝酸铵
顺序是Βιβλιοθήκη 50。溶解度C.B、C 、A
D.C 、A、B
t2
AB C
t1 t3
温度
2020/7/17
链接中考
如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溶 解度曲线图。
(1)t2℃时,a、b、c三种物质 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b>c
(2)将t2℃时,一定质量c饱和溶 液)升,温 此至 时该t3℃溶(液不属考于虑水饱溶分和液蒸(发 填“饱和”或“、不饱和”)。
图6—18 结晶实验
沸
水
冷
水
热的硝酸钾浓溶液
从上述实验可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使固体物
质从它的水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叫做结晶。
2020/7/17
硫酸铜晶体
食盐晶体
重铬酸钾晶体
硝酸钾晶体
氯化铜晶体
明矾晶体
从溶液中析出的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 叫做晶体
2020/7/17
晶体的方法
(1)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或称降温结晶法。适用 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体溶质。如冷却热的 硝酸钾饱和溶液来获取硝酸钾晶体;
• 1)200c时,50g水中最多可溶解氯化钠 克.
• 2)200c时,30g氯化钠溶于100g水中,形
成的溶液的质量是
克
• 3)200c时,50g氯化钠投入100g水中,形 成的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
2020/7/17
3、右图分别表示A、B、C三种 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则t20C时, 其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C
2020/7/17
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 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 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2020/7/17
注意
饱和溶液应指出是哪种溶质的。
如:实验中得到的食盐饱和溶液中还 能溶解蔗糖,称蔗糖的不饱和溶液。
2020/7/17
如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2)蒸发溶剂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的的固体溶质。如蒸发海水获得食盐。
热
的
饱
和
溶
液 冷却热的饱和溶液
蒸发溶剂使溶质结晶析出
使晶体析出
2020/7/17
在生产上,人们常用结晶的 方法从溶液中提取溶质。
借助日光 和风力
把海水引入海滩
2020/7/17
使水分蒸发
从而得到食盐
工业上许多化工原料和产品的生产也常用冷却 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出来。 课本P172图6—22是冷却溶液析出晶体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