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溶解现象作业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单元测试题(解析版)第6章《溶解现象》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时,甲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小于乙溶液B.20℃时,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乙溶液C.20℃时,100 g水中加入20 g甲得到不饱和溶液D.50℃时,甲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大于乙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2.70℃时的m g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在恒温下蒸发水分至有较多的晶体析出,然后冷却至30℃并保持温度不变.能正确表示此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x%)与时间(t)的关系的示意图是()3.现在实验室只有37%的浓盐酸,要配制148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稀盐酸,需蒸馏水的质量为()A.20g B.25g C.140.6g D.128g4.下列对如图所示A、B、C三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分析,其中不正确的是()A.50℃时,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B.升温可使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C.20℃时,B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D.50℃时,把9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能得到190g溶液1 / 155.化学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定量研究,下列有关定量实验的误差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红磷质量的多少不影响实验结果B.粗盐提纯实验中,若过滤过程中液体外溅会导致测得的氯化钠纯度偏低C.红磷燃烧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红磷质量的多少不影响实验结果D.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时,若烧杯内有水会导致所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6.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B.煮沸的咸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这是因为稀溶液的凝固点比水低C.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后,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7.一定温度下,向图I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如图Ⅱ所示,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A.所得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溶质的溶解度变大C.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增加 D.溶质的质量一点变大8.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20℃,100 g水中能溶解36 gNaCl,所以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 gB.将NaCl饱和溶液蒸发一定量水后,冷却到原温度,此时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C.氢氧化钙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一定有晶体析出D.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都是稀溶液9.厨房中的下列物质与水充分混合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花生油 B.白糖 C.纯碱 D.食盐10.下列调味品加入足量水后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蔗糖 B.食盐 C.高锰酸钾 D.面粉11.下列条件下的氯化氢气体的溶液即为盐酸,其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A.20℃的饱和溶液 B.20℃的不饱和溶液C.80℃的饱和溶液 D.80℃的不饱和溶液12.小明同学在复习阶段在笔记本上对化学知识进行了归纳整理:①用pH试纸测得某地下水的pH为5.2②粗盐提纯时需把蒸发皿中的水蒸干才能停止加热③用汽油洗去衣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单元测试题(解析版)3 / 15服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的乳化功能④点燃可燃性的气体前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⑤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硬水中的所有杂质,得到纯净水⑥双氧水制取氧气时,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就立即收集⑦图书,档案,精密仪器等物失火,可用CO 2灭火器 ⑧无色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无现象,说明溶液呈中性.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A .①③⑥B .②④⑧C .②⑤⑦D .④⑦二、填空题13.海水是种宝贵资源。
第6章 溶解现象 测试题 —2021—2022学年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下册(word 含答案)

第6章《溶解现象》测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少量物质分散到水中,能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冰块B.芝麻油C.酒精D.硫酸铜2.下列有关水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B.“10%的葡萄糖溶液”中葡萄糖和水的质量之比是1:10C.对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一定会有晶体析出D.用量筒取50mL水配制溶液,若俯视读数,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B.2g氢气与8g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小于10gC.干燥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质量分数大约是78%和21%D.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4.有关“海水晒盐”说法正确的是A.海水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钠B.原理是将海水引到盐滩上,利用日光和风力使水蒸发得到粗盐C.日晒时,氯化钠不断析出,过滤所得母液是不饱和的氯化钠溶液D.“海水晒盐”是采用冷却热饱和混液的方法获得晶体的5.厨房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高铁酱油”中的“铁”指的是铁元素B.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立即加入大量青菜灭火C.燃气泄露时,应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D.洗碗时加入洗涤剂,可以溶解餐具上的油污6.如图是“膜分离技术”淡化海水的原理图,分析正确的是A.海水淡化的过程无需外界提供能量B.加压后浓海水中只含Na+、Cl-、H2O C.加压后浓海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D.这种半透膜可用滤纸代替7.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的是A.探究分子之间有间隔B.检验蜡烛燃烧产物C.将河水转化为纯净水D.证明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8.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至t2℃,它们的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C.t1℃时,10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一定小于60gD.甲中含有少量乙时,一般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9.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大B.t2℃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2:5C.t2℃时50g甲在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不饱和溶液D.将t2℃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均能析出晶体10.如图所示,向小试管内的水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右侧U型管中液面a 降b升,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A.蔗糖B.氢氧化钠C.硝酸铵D.食盐11.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出一半后,再加水至原来的质量,然后再取其中的一半,则最后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10%B.5%C.2.5%D.7.5% 12.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乙物质是易溶物质B.t1℃时,甲和丙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C.将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加入丙物质的方法D.若将t2℃时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则析出晶体质量关系是甲>乙>丙13.要使一杯氯化铵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A.加水B.不断搅拌C.升高温度D.加入氯化铵固体14.60℃时,向100g水中加入一定量硝酸钾形成溶液,降温至20℃,析出固体质量的变化如图(已知:在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31.6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时,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硝酸钾的质量为31.6gB.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41.6gC.降温过程中硝酸钾溶液始终为饱和溶液D.降温过程中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先减小后不变15.下列四个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把NaOH和NH4NO3固体分别溶于水中B.在密闭容器中点燃镁条,容器内压强变化C.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中固体物质的种类变化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二、填空题16.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______,属于悬浊液的是_____,属于乳浊液的是_____。
沪教全国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溶解现象》专题练习卷

第六章《溶解现象》专题练习卷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植物油与水混合,得到的是溶液B.配制溶液时,搅拌溶液可以增大溶质的溶解度C.将10%的KNO3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D.将25 g KCl溶液蒸干得到5 g KCl固体,则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2.t℃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一瓶是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另一瓶是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
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法区分这两瓶溶液的是( ) A.加一定量的水B.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C.降低温度D.t℃时蒸发少量水3.把ag某物质加入到足量的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100 g溶液,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A.等于a% B.小于a%C.大于a%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4.把40g 5%的CaCl2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到10%,应采用的方法是( ) A.把溶剂蒸发掉一半B.加入2 g CaCl2固体C.加入20 g 15%的CaCl2溶液D.把溶剂蒸发掉20 g5.木糖醇是目前市场上一种常见的蔗糖替代品,如图所示为木糖醇的溶解度曲线。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糖醇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B.木糖醇溶液从30℃升温到50℃,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木糖醇溶液从50℃降温到30℃,一定没有晶体析出D.30℃时,75 g木糖醇可以完全溶解在1()0 g水中6.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时,会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 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B.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C.氯化钠晶体不纯D.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7.在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中处处离不开溶液。
工业生产、科学探究的许多化学反应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其原因是( ) A.反应物分子(或离子)容易接触碰撞,使反应进行得快B.固体物质间不能直接反应C.设备简单,操作方便D.可以不进行加热,节约能源8.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饱和溶液增加溶质一定转变成饱和溶液B.饱和溶液转变成不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C.固体溶质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D.降低温度无晶体析出,原溶液不一定不饱和9.如右图所示,试管中盛有某种液体,将气球中的某种固体小心地倒入试管中,不能观察到气球变大的一组物质是( )A.氯化钠和水B.铁粉和稀硫酸C.生石灰和水D.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10.室温下,称取氯化钠和碳酸钠各30 g放入同一烧杯中,加入100 g水充分搅拌后静置,得到两者的混合溶液,请参照氯化钠、碳酸钠两种物质的溶解度表判断,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A.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B.20℃时,未溶解的固体是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C.30℃时,溶液中氯化钠和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相同D.30℃时,溶液为氯化钠和碳酸钠的不饱和溶液11.根据右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50℃时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B.升温可使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饱和C.50℃时把90 g A物质放入100 g水中能得到190 g溶液D.将50℃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20℃时,B溶液最浓12.在25℃时,向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少量氧化钙,恢复到25℃时,关于该溶液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不变B.溶液质量增加C.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D.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13.取一定质量某温度下的氯化钾饱和溶液,将其恒温蒸发10 g水,析出4g氯化钾固体,剩余溶液中还含16 g氯化钾,则所取溶液的质量为( ) A.40g B.50g C.56g D.70g14.已知NH4NO3和KH2PO4固体混合物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则混合物中KH2PO4的质量分数为( )A.20% B.25% C.85% D.80%15.把少量的白磷放入二硫化碳液体中,振荡后固体消失,所得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这种溶液叫做________溶液。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检测题(含答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检测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B.将植物油加入水中可形成溶液C.自来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消毒后得到的水为纯净物D.水是一种很好的溶剂,它可以溶解任何化学物质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的B.将NaCl放入植物油中搅拌,能形成溶液C.将40%的NaOH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20%D.溶液是稳定的混合物3.如图是MgCl2、KCl和MgSO4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点表示t2℃时KCl和MgSO4的溶解度相等B.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MgCl2C.将t2℃时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会析出晶体的是MgSO4D.t2℃时,将40g MgCl2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为90g4.“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取用B.溶解C.过滤D.蒸发5.把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A.面粉B.酒精C.花生油D.泥土6.下列关于溶液说法正确的是()A.将硫酸钠和汽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都能形成溶液B.把30%的硝酸钾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5%C.向20℃时的蔗糖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食盐不再溶解D.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一般经过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装瓶存放等步骤7.某次蔗糖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②中溶液是饱和溶液B.③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②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D.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8.小军同学需要快速配制一杯可口的白糖溶液,下列措施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用冰水溶解B.用热水溶解C.把白糖碾成粉末后溶解D.溶解时用筷子搅拌9.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碘酒B.矿泉水C.白醋D.蒸馏水10.如图所示是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1t ℃时,NaCl 的溶解度大于23Na CO 的溶解度B .2t ℃时,NaCl 和23Na CO 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一定相等C .1t ℃时,将NaCl 的饱和溶液加热蒸发,一定有晶体析出D .23Na CO 固体中含有少量的NaCl ,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23Na CO11.小金在配制硝酸钾溶液时得到下表数据,据此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序号 温度/℃ 水的质量/克 加入硝酸钾的质量/克 所得溶液的质量/克 ① 10 100 40 120.9 ② 6010040140A .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0克B .②所得溶液一定是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C .若通过加热将①中剩余硝酸钾全部溶解,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加热前保持一致D .若将②所得溶液降温至10℃,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 12.下列液体去除油污效果最好的是( ) A .洗洁精 B .食盐水 C .白醋 D .自来水二、简答题13.下表是KNO 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问题。
【精编】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六章 溶解现象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练习.doc

第6章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练习1.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溶液是均一、透明的无色的液体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C.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是相同的D.如果条件不变,食盐水放久,食盐是不会分离出来的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油溶于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乳浊液B.溶液是无色、均一、稳定的混合物C.溶液是由一种物质和另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D.悬浊液、溶液、乳浊液都是混合物3. 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A. 汽水B. 泥浆C. 白酒D. 石灰水4. 以下关于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溶液是均匀、稳定的混合物B. 溶液不一定是均匀透明的无色液体C. 正在配制的蔗糖溶液下面更甜,说明溶液中总是下面更浓D.如果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糖水放再长的时间,蔗糖也不会分离出来5.一瓶NaCl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A.上面跟下面不同B.完全不相同C.有的相同有的不同D.完全相同6.下列生活中常见的液体不属于溶液的是( )A.牛奶B.白醋C.啤酒D.汽水7.下列液体放置较长时间,不发生明显变化的是( )A.石灰乳B.生理盐水C.泥水D.墙体涂料8.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①无色②混合物③化合物④均一⑤稳定⑥各部分性质相同,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④⑤B.②④⑤⑥C.①②④⑤D.①③⑤⑥9.糖水是溶液,原因是( )A.糖水是由两种物质组成的B.糖水是混合物C.糖水是均一稳定的D.蔗糖分子均匀分散在水分子中10.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B.溶液中一定含有水C.溶液都是无色透明D.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11.下列生活中的常见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A.生理盐水B.“雪碧”汽水C.碘酒D D.冰、水混合物12.小琪往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搅拌后,发现塑料片的水结了冰。
她加入的物质是()A.食盐B.硝酸铵C.生石灰D.氢氧化钠固体13.在家中,小明取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其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面粉B.蔗糖C.芝麻糊D.植物油14.下列过程不包括乳化的是( )A.用洗衣粉洗衣服上的油污B.用洗洁精洗涤餐具C.修车工人用汽油洗涤手上油污D.用洗发精洗头发15.市场上有一种“冷敷袋”,其主要成分由水和物质A组成,使用时只要将水和物质A混合,轻轻摇晃,就可作冰袋使用。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单元测试题〔分析版〕(1)第6章?溶解现象?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以下有关溶解现象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洗发剂洗去头发上的油脂,利用了乳化作用 B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能使溶液的温度降低C.蔗糖溶于水形成的溶液简单导电 D .均一、透明、稳固的液体都是溶液2.以下举措中,必定能把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是A.降低温度 B .增添溶剂 C .充足搅拌 D .增添溶质3.依据以下列图信息判断,以下表达不正确的是〔〕...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高升而增大B.t2℃时,80g硝酸钾溶于100g水中可制得饱和溶液C.t1℃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同样D.将t2℃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t1℃,有晶体析出4.有40克5%的CaCl2溶液,假定将其溶质质量分数增添到10%,应采纳的方法是〔〕A.把溶液倾倒一半 B .参加40克10%的CaCl2溶液C.参加2克CaCl2固体 D .把溶剂蒸发掉20g5.右图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10℃时,甲与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同样B.20℃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4 0g甲C.30℃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0% D.30℃时,甲、乙饱和溶液降温都将有晶体析出1/136.以下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是〔〕...A.用碳酸钾和氢氧化镁制备氢氧化钾B.用氯化钙溶液查验氢氧化钠能否变质C.用水划分氢氧化钠和硝酸铵两种白色固体D.溶解、过滤、清洗或蒸发、乏味的方法分离MnO2和KCl粉末7.依据下表信息,有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温度/℃溶解度NaCl KCl NHCl KNO43204060110A.20℃时,NaCl的溶解度为B.40℃时,K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C.40℃时,向100g水中参加50gNH4Cl充足溶解,溶液质量为D.60℃时降温到20℃时,KNO和KCl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许多的是KNO33 8.以下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溶液必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B.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依据气体溶解度变化规律,储存时要阴凉密封C.冷却或参加硝酸钾固体都能使靠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抵达饱和D.澄清石灰水加热会出现污浊9.以下有关溶液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溶液不必定都是混淆物B.将125gKCl饱和溶液蒸干获得25g固体,那么 KCl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为25gC.必定条件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能够互相转变D.从25%的硝酸钾溶液中拿出10mL,那么拿出溶液的质量分数仍为25%10.下表列出了20℃时NaCl溶解实验的一组数据〔〕实验序号水的质量/g所加NaCl的质量/g所得溶液的质量/g①10212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单元测试题〔分析版〕(1)②10313③104④105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①②所待溶液是20℃时NaCl的不饱和溶液B.①②③所得溶液是20℃时NaCl的不饱和溶液C.20℃时NaCl的溶解度为D.①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二、填空题11.生理盐水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种溶液,合格的生理盐水是无色透明的.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搁置一段时间后,〔填“会〞或“不会〞〕出现污浊现象,其原因是溶液拥有.12.溶液的应用特别宽泛,KCO和KNO在不一样温度时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线以下:233温度/℃2030506080K2CO3110114121126139溶解度/gKNO3110169〔1〕图1中能表示KNO3溶解曲线的是〔填“甲〞或“乙〞〕〔2〕曲线上M点的含义是。
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六章《溶解现象》测试题-沪教版(含答案)

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六章《溶解现象》测试题-沪教版(含答案)一、单选题1.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面粉与水混合一定能形成溶液B.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C.NH4NO3、NaCl、CaO三者分别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温度逐渐降低D.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2.如图是 A,B 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信息中正确的是()A.图中阴影部分表明 A,B 两溶液都是饱和溶液B.t1℃时,A,B 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t2℃时,B 物质的溶解度大于 A 物质的溶解度D.t2℃时,等质量的 A,B 两饱和溶液降温到 t1℃时析出溶质的质量相等3.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盐B.面粉C.牛奶D.花生油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形成溶液的溶质都是固态物质B.所有饱和溶液都比不饱和溶液要浓C.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D.溶液体积等于溶质体积与溶剂体积之和5.如图为实验室新购置的盐酸试剂瓶标签上的内容,用掉一部分盐酸后(忽略盐酸的挥发),不能再表示试剂瓶中剩余盐酸信息的是()A.37%B.36.5C.1.19g/cm3D.500mL 6.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浓硫酸B.硝酸铵C.氯化钠 D.氢氧化钠7.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取a点溶液,滴加盐酸,产生白色沉淀B.图标上b〜c段质量增加的原因是Zn与Cu(NO3)2溶液反应C.b点时溶液中金属离子有Zn2+、Cu2+,金属单质有Zn、Cu、AgD.c点和d点溶质种类相同,金属单质种类不同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B.溶液一定由溶质和水组成C.一定条件下,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里溶解现象不一定相同D.一定条件下,不同物质在同一物质里的溶解现象不一定相同9.粗盐中所含的杂质主要是氯化镁。
第6章 溶解现象测试题— 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下册(word版含答案)

第6章《溶解现象》测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饮料中,不属于溶液的是A.汽水B.白酒C.酸奶D.苏打水2.欲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下列有关操作正确的是()A.取固体B.称固体C.量取水D.溶解3.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A.碘酒B.盐酸C.氯化钠溶液D.酒精溶液4.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
配制此温度下20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配制该溶液需要5g NaClB.该溶液为饱和溶液C.将该溶液长时间敞口放置,最终有晶体析出D.配溶液时,量取所需体积的水倒入烧杯,有少量水洒出,则所配溶液浓度小于5% 5.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是最常用的溶剂B.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大C.澄清、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D.饱和溶液一定不能再继续溶解溶质6.不同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时,100g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31.6gB.30℃时,100g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5.8%C.30℃时,将50gKNO3放入100g水中得到150g溶液D.40℃时,100g水最多溶解63.9gKNO37.关于“粗盐提纯”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称量时,先将盛有粗盐的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B.蒸发操作中,玻璃棒搅拌溶液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飞溅C.主要操作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过滤D.过滤时要用到的仪器、用品是:滤纸、铁架台、量筒8.在下列仪器中,可用于配制溶液、加热较多量液体及反应容器的是A.试管B.烧杯C.集气瓶D.量筒9.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A.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B.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gC.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D.20℃时,将36g氯化钠溶解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10.某次蔗糖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中溶液是饱和溶液B.℃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D.℃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中溶液的溶质质量1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B.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C.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D.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12.下列关于溶液说法正确的是()A.将硫酸钠和汽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都能形成溶液B.把30%的硝酸钾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5%C.向20℃时的蔗糖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食盐不再溶解D.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一般经过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装瓶存放等步骤1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1.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
A.味精 B.面粉 C.精制油 D.石灰石2.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液体,其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白醋 B.牛奶 C.消毒酒精 D.蔗糖水3.对溶液的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
A.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B.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C.植物油溶入汽油中可形成不稳定的乳浊液D.一杯完全溶解的糖水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的上半部分一定比下半部分甜4.下列各项措施中,不属于乳化在日常生活或生产中的应用的是( )。
A.用洗洁精洗去碗筷上残留的油污B.用肥皂洗去衣服上的油污C.用洗衣粉洗去棉织物上的油污D.用食醋清除热水瓶中的水垢5.下列各种生活应用巾,不属于溶液的应用的是( )。
A.医院里使用消毒酒精对皮肤、体温计等消毒B.用熟石灰粉等物质配制粉刷内墙的涂料C.长跑运动员赛跑途中服用葡萄糖口服液来补充能量D.夏秋季节,如果皮肤上生了疖子,可用碘酒涂擦患处7.把下列物质混合,能得到溶液的是()A.冰加到水中B.植物油加到水中C.碘加入酒精中D.面粉加到水中8.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B.溶液一定是混合物C.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D.溶液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9.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A.蔗糖溶液B.食盐溶液C.酒精溶液D.硝酸钾晶体10.市场上有一种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罐头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的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A.硝酸铵B.烧碱C.食盐D.熟石灰13.一装有水的烧杯中悬浮着一个塑料小球,现向烧杯中加入少量食盐固体,则小球将()A.上浮B.下沉C.不变D.无法判断11.从一杯高锰酸钾溶液的上层取出少量液体,测得它的密度是“a g·cm-3,再从高锰酸钾溶液的下层取出少量液体.经测定它的密度是_____g·cm-3。
通过这一实验,你对溶液的认识是___ __。
12.金属能导电,是因为__ __;某些物质的水溶液如____、____也能导电,是因为__ __。
而____、____等不能导电,是因为____ _____。
13.请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冬季建筑工地施工时,为什么往砂浆中掺入少量氯化钙可以防冰冻? 。
(2)为什么用湿手接触正在工作的电器设备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
(3)冬天向雪地撒盐,使雪很快融化;冬天汽车驾驶员向水箱中加入少量乙二醇之类的化合物,可以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
请解释其中的原因:。
14.将少量①味精②酒精③面粉④食用油分别放入水中并搅拌后静置一会儿,会出现沉淀的是,液体出现分层的是,均一、稳定的是。
15.FeCl3溶液是色的,FeCl2溶液是色的,CuSO4溶液是色的,KMnO4溶液是色的,NaCl溶液是色的。
16.大量实验表明,固体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沸点比纯水的,凝固点比纯水的。
这一性质常为人们利用。
例如,冬天在汽车的水箱中加入少量乙二醇之类的化合物,以防止水箱中的水;寒冷的冬季,人们常向公路上的积雪撒些盐,使冰雪很快。
17.某些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时能生成自由移动的,所以这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够。
18.日常生活中腌制咸蛋时常用大颗粒的粗盐,欲使其快速溶解,经常采用下列方法、、。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表示1.溶液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其中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解了别的物质的物质叫。
溶液质量= + 。
2.溶质可以是、,也可以是。
溶剂有多种,可以是水、汽油、酒精等,但在一般情况下都指的是,除特殊说明外。
如:盐酸中的溶质是,溶剂是;酒精溶液中的溶质是,溶剂是;碘酒中的溶质是,溶剂是。
3.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有多种,常用溶质质量分数来表示,它是指和之比。
4.在实验室如用食盐晶体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500 g,则简要步骤为:计算、、。
这些过程中所需的仪器主要有。
5.实验室将浓硫酸加水稀释成稀硫酸,在稀释前后质量不变,稀释后的稀硫酸溶液质量= 质量+ 质量。
6.下列混合物中,属于溶液且溶质是单质的是()A.稀硫酸B.泥水C.碘酒D.牛奶7.溶液中下列数值关系正确的是()A.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B.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C.溶液的质量=溶剂的质量D.溶剂的体积=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8.某同学在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的实验中,称量时将砝码放在左盘 (1 g以下用游码),食盐放在右盘,量水时仰视读数。
这样配制的食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 A.等于5% B.大于5% C.等于5% D.不能确定9.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100 g,欲将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采用的方法有( )A.加人固体氢氧化钠10 g B.将溶液中溶剂水蒸发一半C.加入100 g10%的氢氧化钠溶液 D.蒸发掉50 g水10.25℃时向100 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5 g氯化钾粉末,完全溶解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将 ( )A.增大 B.不变 C.变小 D.无法确定1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一些操作步骤见图6-2,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④⑤①②③ B.①②③④⑤ C.③④①②⑤ D.②①④③⑤12.把10 g KCl放入40 g水中完全溶解后,溶液中KCl的质量分数是()A.33.3%B.20%C.25%D.10%13.配制90 g 10%的硝酸钠溶液后,再向其中加入10 g氯化钠并搅拌至完全溶解,则所得溶液中硝酸钠的质量分数是()A.19%B.20%C.9%D.10%14.欲将80 g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稀释成10%的NaOH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A.800 gB.80 gC.8 gD.0.8 g15.过量的铁与适量的硫酸铜溶液反应后,过滤,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 ( )A.铁 B.硫酸铜 C.硫酸铁 D.硫酸亚铁16.过氯乙酸(C2H4O3)是一种广谱、高效消毒剂,过氧乙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某校配制8 kg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用作消毒剂.(1)需取质量分数为16%的过氧乙酸溶液 kg配制该溶液.(2)如用固体过氧乙酸来配制该溶液,则需水 kg.17.欲配制50 g 10%的NaCl溶液,其实验操作步骤如下:①第一步是,需NaCl g,需水 g.②第二步是,若托盘天平已调平衡,把放在右盘纸上,NaCl放在左盘纸上,直到天平平衡为止;用 mL量筒量取蒸馏水 mL.③第三步是,将量好的水倒入洁净的中,加入称好的NaCl,用搅拌使之全部溶解,即得50 g 10%溶液.18.图6 – 20 是小梅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图 6 – 20(1)图中的玻璃仪器分别是广口瓶、量筒、烧杯和。
(2)指出图中的一处错误操作:。
(3)配制时应选择(填“10mL”“50 mL”或“100 mL”)的量筒最取所需要的水。
(4)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
19.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1)食盐水:,。
(2)碘酒:,。
(3)高锰酸钾溶液:,。
20. 50 g某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与足量的锌粒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是0.2 g,求此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第3节物质的溶解性1.溶解性是指,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和。
2.在一定,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还能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
3.对于大多数物质来说,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有。
4.固体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在溶剂里达到状态时所溶解的。
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大小的外在因素是:,大部分物质如硝酸钾的溶解度随,少数物质如食盐的溶解度随,只有极少数物质如溶解度随。
5.利用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比较,可以查出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还可以看出,不同物质随。
6.通常把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叫。
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可用的方法使溶液中的溶质结晶出来;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可用的方法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7. 下列有关物质的溶解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溶解性是指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B.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的性质有关C.溶解性的大小与溶剂的性质有关D.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相同8.在一定温度下,向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铜粉末,可以发现粉末的颜色由白色变成蓝色,则下列各量中不发生变化的是()A.溶液的质量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C.溶液中溶剂的质量D.溶解度9.如图6 – 38 所示为甲、乙、丙三种固态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当它们的溶液接近饱和时,可以分别通过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升温等方法变为饱和溶液的是()A.甲溶液B.乙溶液C.丙溶液D.甲、乙混合溶液图 6 – 3810.为了增大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可采用的方法是()A.增大压强B.减小压强C.升高温度D.增加溶剂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溶质的溶液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浓度比不饱和溶液的大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升高温度,任何物质的饱和溶液都可以变为不饱和溶液D.10℃时,50 g水中最多能溶解40 g M,在相同温度下,100 g水中最多溶解80 g M,这说明随着溶剂量的增加,溶质的溶解度也增大12.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B.不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一定变成饱和溶液C.浓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D.溶质可以是固体、气体或液体13.对于多数固体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要使之成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同种溶质;④加溶剂;⑤恒温蒸发溶剂。
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⑤14.图6 – 42 表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B、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C.在t℃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当a中含少量b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 图 6 – 4215.图6 – 43 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1)10℃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2)20℃,将20 g B物质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所形成溶液的质量是 g.(3)若使A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大量析出,最适宜的方法是(填“冷却”或“蒸发”).图 6 – 43(4)50℃时,B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16.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食盐溶液50 g,一般可用________称取g食盐,再用________量取________毫升水,倒入已盛有食盐的________中,并用________搅拌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