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概论》论文

合集下载

西方文化论文英文版

西方文化论文英文版

分数:_______ 《西方文化概论》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希腊神话的哲学思想及其与孔子中庸之道的比较专业_____ __________年级__ ____学号___ _____学生姓名_____ ______________Contents摘要 (ii)Abstract ............................................................................................................................................ i v Text (1)About the Confucius (1)His life experiences and the background he lives. (1)His philosophy and the doctrine of the Golden Mean (2)A short introduction about the Greek mythology (3)The expression from Confucius and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philosophy (4)Bibliography (6)摘要本论文通过对希腊神话的哲学思想及其与孔子中庸之道的产生原因和形成背景作简要的分析,对两种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文明的两种文化思想进行了初步的对比。

文章先是对孔子哲学思想的产生的起源,当时的地理社会背景以及孔子的一生做了简要的介绍,并举例介绍孔子中庸思想的具体表现,让读者对孔子和中庸有一个比较熟悉的初步印象。

随即对希腊神话的产生、发展做简单提要(因为课堂上已讲了许多不做详述)分析其这哲学思想的体现,价值观和人生观、审美态度等进行浅析,进而对两中伟大的思想文明进行对比。

关键词:孔子众神文化奥林匹克精神中庸。

西方文化论文

西方文化论文

目录摘要 (2)关键字 (2)1,引言 (2)2,浅析斯巴达教育 (2)2.1,斯巴达教育的目的 (2)2.2,斯巴达教育的内容 (3)2.3,斯巴达教育体制 (3)2.4,斯巴达教育特点 (3)2.5,斯巴达教育的兴衰 (3)3, 结语 (4)参考文献 (4)浅析斯巴达教育摘要:希腊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欧洲文明的摇篮。

古代希腊文化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后世尤其对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古希腊的教育制度奠定了近现代欧洲文化教育发展的基石。

斯巴达作为古希腊第二个具有达标性的城邦,希腊文化的繁荣有赖于斯巴达独特的教育制度。

斯巴达高度重视教育,是以培养勇猛善战的军人为目的的教育制度。

这种教育不重视人的的智慧的培养,十分重视军事训练,他们把培养忠于祖国,勇敢善战,对奴隶残暴的军人作为教育目标。

本文是从斯巴达教育制度形成的原因出发,分析斯巴达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机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

斯巴达注重体育教育,注重人的价值。

虽然斯巴达的教育重视军事教育,但其文化教育相对落后,在这种制度下,公民具有高度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公民平等的精神,因而斯巴达的教育制度也博得许多古希腊思想家的赞美。

古希腊教育文化对文艺复兴以来的欧洲教育传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后世西方和谐教育理论的历史渊源。

因此,古希腊教育文化对当今世界教育人具有借鉴价值。

关键字:斯巴达教育军事制度1,引言斯巴达教育(希腊语:Άγωγή)是一种严格的教育和培训制度,它面向所有斯巴达公民,只有亚基亚德世系和欧里庞提德这两个王室世系的长子例外。

这种训练需要离开家庭进行,包括学习秘密行动、培养对家庭团体的忠诚、、军事训练、打猎、舞蹈和社交预备。

古希腊的Άγωγή一词有许多含义,其中包括捉住和诱拐,但在此大致意味着知道、引导或训练。

古希腊的Άγωγή这个术语按照字面翻译是“增加”,传统上用于家畜饲养场。

整个训练期间的管理者称为paidonomos,字面意思是“一群孩子”。

《西方文化概论》课程论文及参考书目

《西方文化概论》课程论文及参考书目

《你的第一本哲学书》,托马斯.内格尔(美),宝树 译,当代中国出版社。 《哲学的邀请》,费尔南多.萨瓦特尔(西班牙),林 经纬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苏菲的世界》,乔斯坦·贾德 (挪威),萧宝森译, 作家出版社。 《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北京大学出版社。 《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林,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
年至今》 《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 1500年至今》,雅 从黎明到衰落 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 年至今 巴尔赞( ),林华译 世界知识出版社, 林华译, 克·巴尔赞(美),林华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巴尔赞 。 古典主义时期的大师》 余丁著,安徽美术出版社, 《古典主义时期的大师》,余丁著,安徽美术出版社, 2004。 。 帕斯卡尔思想录》 帕斯卡尔( 何兆武译, 《帕斯卡尔思想录》,帕斯卡尔(法)著,何兆武译,陕 西师大出版社, 西师大出版社,2003。 。 第一周波——西方自由主义的文化革命 从文艺复兴宗 西方自由主义的文化革命(从文艺复兴宗 《第一周波 西方自由主义的文化革命 教改革到对旧神学批判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 教改革到对旧神学批判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 》 ,马林 韬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韬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
参考书目
沃尔夫林( 《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海因里希·沃尔夫林(瑞士)著, 文艺复兴与巴洛克》 海因里希 沃尔夫林 瑞士) 沈莹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沈莹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起源与模式》 朱龙华著,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起源与模式》,朱龙华著,人民出 版社,2004。 版社, 。 欧洲风化史:文艺复兴时代》 爱德华·傅克斯 傅克斯( 《欧洲风化史:文艺复兴时代》,爱德华 傅克斯(德) 侯焕闳译,辽宁教育出版社, 著,侯焕闳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6。 。 欧洲文艺复兴史》丛书(已出版宗教卷、哲学卷、 《欧洲文艺复兴史》丛书(已出版宗教卷、哲学卷、艺 术卷、教育卷、科学技术卷、城市和社会生活卷), ),人 术卷、教育卷、科学技术卷、城市和社会生活卷),人 民出版社, 民出版社,2008。 。

西方文化概论选修课论文

西方文化概论选修课论文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学院:班级:姓名:学号:课程论文题目:中西方文化差异课程名称:西方风俗概论授课教师:评阅成绩:评阅成绩:成绩评定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目录一、中西方思想文化的差异 (2)二、交际语言的差异 (2)三、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的差异 (3)四、社会礼仪的差异 (4)五、社会习俗的差异——处理事务的不同态度 (4)六、结语 (4)参考文献[摘要]: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中西方文化存在许多差异:整体性和个体性的差异;中西方言谈的差异;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的差异;社会关系的差异;社会礼仪的差异;社会习俗的差异等。

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是极其必要的。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差异一、中西方思想文化的差异在中国,对别人的健康状况表示关心是有教养、有礼貌的表现。

但对西方人的健康表示关心,就不能按中国的传统方式了。

中国文化传统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即人与客体对象的融合,从而达到无我无对象的水平;西方文化传统是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分析,达到控制自然的目的,为我所用。

Doubtfire猜想:中国文化的境界的确是比较高。

或者是中国人的追求(理想)比较高。

要达到中国文化所尊崇的至高境界,其负载形式通常都是比较柔和的“琴棋书画”等“高雅”技术。

而排斥经世致用的改造自然的科学技术。

目标太高又无法实现,“圣人”不是上学可以产生的,而是“顿悟”出来的。

“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实际上是不能从“教育”这种手段中得到助益的。

于是教育无法系统地发展起来。

西方的情况恰恰相反,西方人定的目标比较合适。

可以通过学习,发挥人的智能,达到控制自然的目标。

并且,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已有的知识不断积累,并形成规范的知识体系,极具操作特征,可以很好地推广教育,提高民族整体素质。

西方文化概论小论文

西方文化概论小论文

中西方悲剧比较摘要:一直以来,悲剧就被喻为艺术的“最高阶段”,以其所蕴藏的深切的内涵和无尽的魅力成为艺术库的一枚瑰宝。

不论是中国的悲剧还是西方的悲剧,其内容中总是包含正义势力与邪恶势力的斗争。

但在悲剧的主体,悲剧的冲突和悲剧的过程和结局上,中西方具有着明显的差异。

关键词:中国悲剧西方悲剧差异比较引论:自古以来,因为生产生活方式和地理环境等因素的不同,从而铸就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东方人保守,注重内敛;西方人开放,注重表达,这些差异也造就了东西方在戏剧的编剧手法和表现手法上的不同。

反观,这些在戏剧中突出的不同性,也正是深入研究东西文化不同的突破口。

正文:古希腊悲剧起源于酒神节——为纪念酒神狄奥尼索斯举行的宗教仪式,其原名为“山羊之歌”是酒神赞美歌的序曲。

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奠定悲剧理论基础的是亚里士多德。

他在《诗学》中对古希腊的悲剧艺术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总结。

他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

”并认为悲剧能够借助于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来使人们的灵魂得到净化和陶冶。

在中国,戏剧的发展是迟缓而漫长的,悲剧没有具体的起源,也有学者认为最早的一部悲剧作品是屈原的《离骚》。

最富盛名的中国古典悲剧是《窦娥冤》,其作者关汉卿有着自己鲜明的写作特点,也是中国式悲剧特点的写照。

一、中西方悲剧主体的差异引用钱钟书先生的观点:悲剧有两种主要类型,一种是以人物性格为中心的悲剧,另一种是以命运本身为主的悲剧。

我认为莎士比亚悲剧属于第一种,而中国的古典悲剧则是比较倾向于第二种。

这两种类型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对悲剧的主体的刻画不同。

亚里士多德曾指出:“悲剧由上层人物组成,而喜剧由下层人物组成。

”这句话体现了西方戏剧的主体差异。

西方悲剧中的主体通常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物,并且是多为男性,例如《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他是一名复仇的丹麦王子,但他所处的境遇却与之身份十分不符,作者就是利用这种强烈的身份和境遇的对比,来铸造震撼。

《西方文化概论》课程论文

《西方文化概论》课程论文
事实上,古希腊文化中的原欲和希伯来文化中的理性也是对立统一的。原欲和理性是人的不可或缺的两个侧面,因此这两种文化之间的关系也是既对立又统一,既冲突又互补相融的。
古希腊-罗马文化体现了原始初民无穷的生命活力,而希伯来-基督教文化既抑制了人的原始生命力,又表现出对人的理性本质的寻求,既有人的主体性的萎缩,又有人对自我理解的进步和升华。这种尊重理性、群体本位、崇尚自我牺牲和忍让博爱的宗教人本意识,是以后欧洲文化内核的又一层面。“两希”文学中对人性追寻的这种对立和互补,构成了西方文学人性探索的基本价值核心,也是西方文学贯穿始终的人文主题。
三、古希腊罗马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人类智慧的象征。古希腊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渊源,她以其独特的风采与卓越的成就享誉世界,以至有“言必称希腊”之说。古代希腊文化在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神话、政治学以及自然科学等方面大放异彩,被西方学者称之为古典文化。古希腊文化之所以在世界文化史中占有突出地位,就是因为古希腊文化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无数璀璨夺目的文化成果,达到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高峰。由此,古希腊文化及以后作为希腊文化继承者的罗马文化,启迪了14—17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起着巨大而深远的推动作用。正如恩格斯曾指出的:“没有古希腊文化及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希腊文明始于公元前二十世纪,在经历了几千年的积累与沉淀之后,古希腊人民创造出了无数夺目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艺术瑰宝。古代希腊文化在宗教神话、哲学、文学艺术及科学等诸多方面取得辉煌成就,对其后的西方文明乃至当今的世界文化发展都起到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那时候所创造的艺术作品,直到现在还能给我们以艺术的享受,而且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而哲学、科学思想则奠定了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认识的基础。

西方文化概论启良

西方文化概论启良

西方文化概论启良
西方文化是人类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西方社会的价值观、思想、艺术、科学等方面的精华。

西方文化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影响和欣赏,被广泛传播和发展。

西方文化的发展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文化。

古希腊文化推崇人类自由、理性和美的追求,这些思想贯穿了整个西方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世纪时期,基督教文化成为了西方文化的主流,它强调人类的原罪、救赎和信仰。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使得人类的自由和个性得到了更多的强调。

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兴起推动了西方文化的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民主、自由等观念逐渐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西方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包括绘画、雕塑、音乐、戏剧、电影等方面。

西方艺术以其独特的审美标准和技法,成为了全球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方文化还涉及到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方面的学科,这些学科为人们深入了解西方文化提供了理论架构。

对于中国人而言,了解西方文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世界接轨,增强文化自信。

通过学习西方文化,我们可以对比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发现不同文化之间的互补和相互促进。

同时,也可以借鉴西方文化的优秀方面,为中国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启示。

总之,西方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了解西方文化对于我们更好地融入世界、加强文化自信、
促进文化交流都具有重要意义。

西方文化概论论文之希腊神话所折射的命运观

西方文化概论论文之希腊神话所折射的命运观

浅析希腊神话所折射的命运观摘要希腊神话作为西方文明的源头之一,包含了较强的理性精神和非理性精神,而在其非理性精神中,希腊神话中许多神、英雄对冥冥之中命运之手的认同、反抗与超越生动的折射了古希腊人的命运观。

本论文将通过浅析希腊神话中与命运相关的故事,从多个方面讨论希腊神话所折射的命运观。

一、希腊神话中的命运观在希腊神话中,对于命运这一世间“最奇异之事物”的拷问和探究演绎出了许多荡气回肠的悲壮故事。

命运三女神(the Fates)掌管着大地上所有食用五谷之人的命运,Clotho 负责纺织生命之线,Lachesis 决定生命线的长度,Atropos 负责切断生命之线。

她们的存在反映出在古希腊人看来,每个人的命运都是预先设定的,神、半神、英雄和凡人都逃离不出命运之手。

然而,正如希腊神话中不断涌现出的反抗命运的悲剧,希腊人一方面通过特殊的方式和渠道去了解命运,另一方面,他们认为直面残酷命运的勇气和敢于抗拒的精神和努力是不可或缺的,尽管最后这样的努力往往以悲剧告终。

这一点可以在英雄们对个人命运和家族命运的抗争中体现出来。

这样的抗争和抗争的结局,揭示了人类从必然王国要走向自由王国是要付出漫长而艰辛的努力的,但是这种发展趋势是必然的。

二、希腊神话中命运观的表现形式1、个人命运希腊神话中个人命运的表现大部分是通过英雄们的悲剧展现,也有一部分是通过诸神表现出来。

英雄们的悲剧中,Achilles的故事可以为例。

Achilles是武功盖世的英雄,他有两个可供选择的命运。

一个是参加命中注定的特洛伊战争,叱咤风云而沙场捐躯,壮怀激烈而名扬千古。

另一个则是安居度日,平安无事,颐养天年却碌碌无闻。

他的母亲海洋女神Thetis为他选择了第二种,让他男扮女装,掩人耳目,避免参战。

然而,最后Odysseus使计让他暴露了身份,他毫不犹豫地参战了。

神谕兆示没有Achilles的参战,希腊人就无法获胜,所以命中注定希腊人会找到他。

但是,正如前文所提到的,Achilles同时也试图挣脱命运的挟持,只是最后,毒箭射中了他的脚踝,他最终还是落入了命运之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希”文化对西方文化发展的影响“两希”文化是西方文化的基础,它们以独特的风采与卓越的成就享誉世界。

“两希”文化指的是古希腊罗马文化和希伯来基督教文化,都对西方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古希腊罗马之所以在世界文化史中占有突出地位,就是因为古希腊罗马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无数璀璨夺目的文化成果,达到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高峰。

由此,古希腊文化及以后作为希腊文化继承者的罗马文化,启迪了14-17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起着巨大而深远的推动作用。

正如恩格斯曾指出的:“没有古希腊文化及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古代希腊罗马在宗教神话、哲学、文学艺术及科学等诸多方面取得辉煌成就,对其后的西方文明乃至当今的世界文化发展都起到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那时候所创造的艺术作品,直到现在还能给我们以艺术的享受,而且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而哲学、科学思想则奠定了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认识的基础。

下面谈一下古希腊罗马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一、古希腊罗马神话文化为后世欧洲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根基古希腊的宗教与神话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进一步说就是古希腊的各种神灵信仰是神话传说的思想基础,而神话传说反过来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古希腊宗教,神话是宗教的核心。

继《荷马史诗》之后的《神谱》,把古希腊诸神纳入一个单一的世系,创造了以宙斯为首的12位主神谱系。

由此可见,古希腊宗教体系的确立以及宗教教义的充实与完善,神话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而古希腊以神话为根基的宗教也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特点和影响。

首先,古希腊宗教没有经典教义,没有教会组织及神职人员,这种宗教的世俗性是希腊城邦理性主义的萌芽。

从根本上说,希腊重视现世生活,宗教活动在他们看来只是现实生活的补充,并不要求来世灵魂的解脱。

其次,“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拉近了神与人之间的联系,为希腊及以后的西方世界创作无数优秀的文艺作品提供了不竭的题材。

古希腊的神是高度人格化的,不仅神的外形为人体,而且神性既高于人性又同于人性。

神与人之间会有联系,有往来,人的行动会体现出支持他的那位神的意志,人类的战争、统治、生活乃至生命,都会被神不同程度地支配,而人类也会因不满神的专制选择反抗神。

这些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特有的人神关系,自然会被文艺作家们所利用,发挥他们的无限想象,在文艺作品中展现神人世界。

如奥维德的《变形记》,是希腊神话向西欧传播的来源之一。

正如马克思说过的那样:“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二、古希腊罗马开启了世界哲学研究的诸多领域,奠定了哲学派别的基础古希腊留给西方哲学的遗产就是西方哲学的本身,正如德国历史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所指出的:“古希腊城邦奠定了西方所有的自由意识、自由的思想和自由的现实基础。

”首先在认识论方面,为希腊哲学发展迈出第一步的是“智者学派”,他们持着“自然论”和“约定论”的观点。

“自然论”者认为,人与社会的诸多习俗和制度是从自然而来的,有其自然的依据,是人自身难以认识与改变的这种观点否定了人的认识能力,最终陷入了“不可知论”的泥潭。

“约定论”者主张社会的习俗和制度只是人与人之间的“约定”,并无永恒自然的依据。

这观点虽然突出了人的认识主体地位,但他们否定了自然规律对于人认识的决定性,否认了人主体认识的客观内容主要是自然,逐步变成了“相对论”观点。

然而说到西方哲学认识论的奠基人,还要算古希腊人文哲学的真正开创者———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将哲学的研究从自然转向人,哲学的目的在于认识自己,提高个人的素质和完善个人品德,是一种“可知论”。

三、古希腊罗马学艺术成就促成了西方文化的史诗和悲剧《荷马史诗》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巨著,成为欧洲文学的渊源,是西方文学史上的开山之作。

她的语言生动流畅、构思精巧严密,结构布局得当,故事情节生动,人物性格突出,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从希腊古典时代起,《荷马史诗》就成为学生必读作品,至今仍是当代欧洲人学习文学时的必修一课。

但丁称荷马为“诗人之王”;马克思也称《伊利亚特》是“一切时代最宏伟的英雄史诗”,它“仍然能够给我们以艺术的享受,而且就某方面说它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攀的范本。

除了史诗,古希腊文学艺术的另一伟大成就是出现在公元前5世纪雅典时期的悲剧。

当时雅典先后涌现出三大悲剧诗人。

埃斯库罗斯是第一位重要的悲剧诗人,有“悲剧之父”之称。

他的作品流传至今的已为数很少,而其中又以取材于希腊神话《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最为出名。

埃斯库罗斯是古希腊悲剧的真正创始人,据说,我们今天看到的戏剧演出时的布景、舞蹈、高底靴和轻飘鲜明的服装,都是埃斯库罗斯首先采用而流传至今的。

索福克勒斯是三大悲剧家中最具有才华的一位。

他大约写了130部悲剧,现存的仅有七部,其中又以《安提戈涅》和《俄狄浦斯王》最为杰出。

在他的著作里突破了抒情诗式的悲剧形式,诗歌队退到台外,减少合唱的作用,加强了戏剧的作用,使悲剧艺术趋于完善。

三大悲剧诗人的最后一位欧里庇得斯写过90多部作品,流传至今的只有18部,如《美狄亚》、《安德洛玛克》、《特洛伊妇女》等。

在他的作品中,命运实际上已是人物自身的性格,所以他的悲剧注重人物的心理描写,以此表现发生在家庭伦理关系方面的可悲事件。

由于这一特点,欧里庇得斯被认为是开创西方家庭问题剧的第一人。

由此可见,古希腊罗马文化对西方文化确实有着根源性的影响。

但是古罗马被蛮族摧毁后,欧洲陷入了黑暗。

蛮族目不识丁,到处烧杀抢掠,摧毁了古罗马的文明,摧毁了欧洲的文明成就。

而基督教教会,则成了中世纪黑暗中,保存文明火种的明灯。

由于教会的长期系统的传承,不管是文字,还是书籍,都保存了下来。

希伯来基督教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一、基督教义化对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对于西方的主流价值观所强调的内容,大部可以在基督教义化中找到其根源。

我们常常以西方价值观中的个人主义与我国的集体主义进行比较,其实,个人主义的思想根源出于基督教《圣经》中基督教伦理中的戒命的第二条“要爱人如己。

先自爱,次之为爱人如己。

”个人主义在西方表现为对个人财富,权利,智慧的尊重。

也正是这种价值观激励着个体的进步从而带动了整个西方的进步。

对于西方文化所强调的“进步与改变”也可以在基督教的信条中找到相对应的答案。

从耶稣为改变整个世界而降生,到他被钉到十字架上的那一刻,再到耶稣基督的再次复活。

基督教教义告诫其信奉者的是万物都是在发展中变化,在变化中进步的。

人们所需要坚信和做到的是破除旧的事物的枷锁,不断地向前前行。

正如创世纪,复活等等基督教教义和信条所提倡的。

本届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参加就职竞选时以“改变”作为自己竞选的口号,提倡只有改变才能为美国带来进步和才能让美国保持先进。

他的成功就出自于他对美国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的精准把握。

二、基督教文化对西方义学的影响义学艺术是体现文化的最好体现。

在基督教义化的影响下,西方在学显现出了独有的特点。

基督教文化在义学方面的体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基督宗教精神作为西方文学的核心观念,作家在作品中往往通过隐喻的基督形象来阐释自己的基督宗教思想,以及以基督精神来审理世俗社会。

这使得基督文化的传播得到了巨大的推动力。

《悲惨世界》中蹲了19年监狱的苦役犯冉阿让,意外地闯进了主教卞福汝的家里,受到了热情的款待,临走他偷了主教的一套银器,主教不加追究反而加送了一对银烛台,他对冉阿让说:“我的兄弟,我赎的是你的灵魂,我把它从黑暗的思想和自暴自弃的精神里面救出来,交还给上帝。

”雨果在这里真切的体现出了基督文化中的爱与宽容是最大的拯救力量的思想。

作家们在进行创作时,有意把《圣经》故事的寓意融汇到作品的情节和人物性格里,进行陪衬和烘托,这又多以典故引用的形式来表达和诠释,更丰富地表现出了基督教义化对其的重要影响。

三、基督教文化对西方政治的影响基督教的教义所体现出的文化在西方的政治制度中也有这充分的体现。

西方一些国家的立宪政治制度正是这一点的体现。

基督教认为,人是按照神的形象创造的,因此每个人的天性中部有神性,天地万物,唯有人具有神的灵明。

后来,尽管人因对上帝的叛离而导致了人性与人世的堕落。

但在基督教的传统里,人的神性从未因此消失。

这个神性赋予了人作为被创造物固有的尊荣,权利,幸福与慈爱。

人生而自由、平等,因为基督教认为人人均为上帝的造物,人只受上帝的奴役。

人权是天赋的,作为地上之国的人类世界必须保障这一天赋的人权,并通过立宪表现出来。

通过立宪解决这一问题,也是基于基督教对人类理性坚定不移的信赖。

理性是西方宪政国家的基础:正是在每个人理性即自利自保,趋利避害本能指引下,人们才会并能够订立契约组成国家。

这也解释了在政治上保护人权的主张。

由于基督教文化的缘故,福利国家的政策取代了自由放任政策。

直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的所有福利国家都是基督教国家,而这些国家的宪法又有效地辅助了这项政策,这一切所说明的并不是一个巧合。

这涉及基督教义化中关于“情”的伦理,人的自爱与博爱,以及与此相关的人的救赎与行善。

基督教伦理中的戒命有两条:第一,耶稣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

第二,要爱人如己。

先自爱,次之为爱人如己。

《圣经》强调对穷人的关心和爱:在你们的地收割庄稼,不可割尽田角,也不可拾取所遗落的,要留给穷人和寄居的。

基督教对人类命运的普世关怀,不但肯定了个人,即自爱和自我,的价值,而且也肯定了人类有共同的价值,即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可以恪守共同的法则,共营社会政治生活。

这就充分的解释了西方国家优越的福利政策。

综上所述,古希腊罗马文化和希伯来基督教文化作为西方世界的根本文化,已经渗透到它的每个领域,共同构建了整个西方文化体系。

参考文献:1.方汉文--《西方文化概论》;2. 刘文荣--《西方文化之旅》;3.刘小荣--《希腊古典文化特色及对后世的影响》;4.赵林--《西方文化概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