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概论(赵林)剖析

合集下载

西方文化概论(赵林)第5节(罗马文化的特征)

西方文化概论(赵林)第5节(罗马文化的特征)
在奥古斯都身后旳“白银时代”里,罗马当 然也产生了塔西佗、玉外纳、普林尼等著名作家, 但是此时罗马文学旳主题已经由歌功颂德转向了 愤世嫉俗。
三、罗马法
毫无疑问,罗马法是罗马人对于西方文化旳 最主要旳贡献。
罗马之代表秩序,就犹如希腊之代表自由。 希腊留下旳民主与哲学,成为个人自由旳根据; 罗马留下了法律与政绩,则成为社会秩序旳基础。
早期罗马宗教
朱庇特:天神,后来与希腊主神宙斯混为一体, 而且成为具有世界意义旳最高主宰。
玛尔斯:战神,罗马城创建者之父,位居朱庇特 之下,但实际上旳主要性有过之而无不及。
奎里努斯:第二战神。
罗马万神殿
罗马万神殿内部(油画)
希腊文化对罗马宗教旳影响
共和国中期后来,因为希腊文化旳影响,罗马杂乱无章旳
公元2-3世纪,罗马法旳发展进入鼎盛时期, 产生了以盖尤斯为首旳“五大法学家” ,他们旳法 学著作成为后世法律旳主要理论根据。
罗马法旳内容
罗马法已经广泛地涉及到民法、商法、刑法等诸多
领域。罗马旳民法体系已经到达了相当完备旳水平,分为
人法、财产法和程序法等三个部分。
罗马法又可分为公民法、万民法和自然法。公民法旳
到了帝国时期,这种享乐风气成为罗马人普遍旳 生活态度。
罗马人终日在浴场中消磨时光,被时人称为“瘟 疫时期旳饮宴” ,公元1世纪后来,罗马每年都要 从印度、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输入大量旳奢侈品, 致使巨资外流。
罗马人旳宴会(17世纪素描)
罗马人旳宴会(剧照)
到了公元3世纪,整个罗马帝国都陷入了“世 纪末”旳恐慌之中,人们一方面疯狂般地发泄欲 望,恣肆放纵于靡烂旳生活;另一方面则怀着忐 忑不安旳心情等待着随时可能来临旳厄难,陷入 了一种普遍旳绝望之中。

西方文化概论-赵林-样卷答案整理

西方文化概论-赵林-样卷答案整理

“西方文化概论”通识课二、论述题1、分析希腊文化、罗马文化与基督教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本质差异。

8A、希腊文化的基本特点是和谐之美,它作为西方文化的摇篮,将一切矛盾的东西都融为一体,灵与肉、理想与现实等矛盾尚未发展到对立的程度,因此希腊文化具有一种原始的或童稚的美感(10分)。

B、罗马文化对希腊文化多有模仿,但是罗马文化却具有独特的文化精神,它把希腊文化的和谐之美片面地推向了物质主义、功利主义的极端,虽然罗马人建立了强大的国家和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但是在精神方面却极为贫乏(10分);C、基督教文化是以一种否定的方式从罗马文化中成长起来的,它的文化精神与罗马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即以一种唯灵主义和彼岸主义与罗马文化相对立。

但是在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中,这种唯灵主义的理想并未能真正落实到教会实践中,其结果导致了基督教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二元分裂和普遍虚伪,最终引发了宗教改革运动(15分);D、罗马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可以看作是对希腊文化的两种截然相反的片面发展,到了近代,西方文化才走向了一个历史的合题,即试图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将三种文化辩证地统一起来(5分)。

2、结合新教三大主流教派的具体情况来说明宗教改革运动对于西方文化变革的重大历史意义。

6A、新教的三大主流教派分别是德国的路德宗、英国的安立甘宗和瑞士的加尔文宗(5分);B、路德率先发起宗教改革,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一统天下的格局。

路德通过“因信称义”思想倡导了一种精神上的自由,把信仰变成了个人的事情(10分);C、安立甘宗的改革是由英国国王从上至下地进行的,它把国王的权力提升到罗马教会之上,促进了英国民族国家的崛起和立宪政治的发展,并且通过教产还俗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发展(10分);D、加尔文宗改革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天职”观念使得日常工作获得了一种宗教意义,从而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种合理主义根据(10分);E、新教三大主流教派的上述改革在思想、政治和经济等各个方面改变了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基本状态,客观上导致了西方社会的彻底更新和资本主义文化的产生(5分)。

西方文化概论赵林课件

西方文化概论赵林课件
在公元前6世纪前后,地中海地区的各种大大小小的城邦 多如牛毛。这种分离主义的政治态度和自由主义的生活信 念构成了希腊城邦社会的重要特征。
地中海地区的民族大迁徒(12BC-8BC)
(二)早期希腊城邦的政治变革
希腊城邦政体的一般发展模式: 君主制—僭主制—民主制



斯 巴
李奥 尼 达
达 的
在 温 泉
希腊人在追溯自己的家族谱系时也相应地整理出一套神的谱 系,因为希腊人相信作为自己祖先的英雄们必定有一个神的起 源。在希腊人眼里,神与神的后裔是神,而神与人的后裔则是 英雄,这些英雄往往又被当作王者的始祖。按照这种家族起源 的解释方式,自然而然地从英雄谱系上溯到诸神的谱系。
赫西俄德的《神谱》
(三)神谱的文化学意义
酒 神 神 秘 祭 ( 油 画 )
(二)希腊悲剧的“命运”主 题
被 缚 的 普 罗 米 修 斯
希腊悲剧基本上取材于神话与传说,以古代的英雄故事作 为主要内容,以命运作为永恒的主题。
(四)雅典的政治与文化
雅典人的城邦生活
开明贵族德拉古在公元前621年制定了第 一部成文法典,对贵族权利进行了限制;
梭伦在公元前594年进行了更为彻底的政 治改革,通过法律的形式废除了债务奴隶制, 设置了四百人会议和公民陪审法庭;
继梭伦之后,僭主庇西特拉图和民主派领 袖克利斯梯尼又先后进行了政治改革,基本 确立了雅典的民主制度,摧毁了传统贵族依 凭的氏族秩序;
在希腊,各城邦均有自己所崇拜的特殊神灵和英雄,同 时又对全希腊共同信奉的一些神灵和英雄顶礼膜拜。
较有影响的泛希腊文化中心主要有三个,即德尔菲的阿 波罗神庙(希腊人求神谕的最重要的圣地)、伯罗奔尼撒 的奥林匹亚(通过全希腊奥林匹亚竞技会来敬拜宙斯)、 厄琉西斯祭典仪式(对农业女神得墨忒耳的神秘崇拜)。

《西方文化概论》读后感

《西方文化概论》读后感

《西方文化概论》读后感本学期有幸选中了张老师的中外旅游地理课程,通过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得我对西方地理、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讲到西方宗教起源、建筑艺术、文化发展时更是令我心驰神往。

因此我在课下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并在张老师的推荐下拜读了赵林教授编著的《西方文化概论》,希望可以再次通过书本拓宽视野、丰富见闻、增加对西方文化沿革的了解。

千万年前的古老水域孕育了地球上众多的文明,从中国的长江黄河到西方的两河流域,无不彰显着水系与文明的渊源。

在经历过沧海桑田的变迁后,古老西方的克里特岛上爱琴文明应运而生,本书即是从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开始,以时间为主线,将文明的兴起与衰落赋以文化内涵,集中体现了西方文化底蕴在不断地传承与演变中日益浓厚、渐趋成熟的历史兴衰过程。

与中国的文明文化兴起不同,西方的文化总是在不断的征服与被征服间发展、丰富的。

不论是早期游牧民族对既有文明摧毁和重建,还是古希腊城邦文化、古代罗马帝国的兴起于衰败,都是在革新中寻取文明进步的过程,正式通过这种近乎粗暴野蛮的方式才使得绚丽多彩的西方文明更加多元化,而与之相随的神话、文学、哲学、宗教、科学领域的不断传承与发展壮大也为这种时代更迭赋以文化意义。

本书主要将西方文化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兴起与衰落、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对历史时代的统治以及西方近现代文化的应运而生,每一个阶段的更替都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情况、文化主流,从书中所描绘出的早期希腊科学与哲学相辅相成、中世纪基督教的兴起超越犹太教引领希腊唯心主义哲学、近现代文艺复兴及随后的启蒙运动中我们可以大致的把握住西方文化依托时代进步的发展脉络。

在整个文化历史的沿革道路中,我最熟悉的还是近现代各种文化运动、宗教改革以及航海地理大发现、科学技术的崛起部分,因为在之前的学习中有过大概的接触,所以对于西方文化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理解更加透彻,虽然纵向看早期的文明兴起没有近现代文化更加多元、更加庞大,甚至暴力色彩更加浓重。

西方文化概论赵林教案2

西方文化概论赵林教案2

西方文化概论-赵林-教案第一章:西方文化的起源与古典文明1.1 西方文化的起源1.1.1 古代西亚文明1.1.2 埃及文明1.1.3 希腊文明1.2 希腊古典文明1.2.1 希腊神话与宗教1.2.2 希腊哲学1.2.3 希腊艺术与建筑1.2.4 希腊政治制度1.3 罗马古典文明1.3.1 罗马法律1.3.2 罗马政治制度1.3.3 罗马艺术与建筑1.3.4 罗马宗教与文化传承第二章:中世纪欧洲文化2.1 基督教的兴起与发展2.1.1 基督教的起源与传播2.1.2 基督教教义与教派分裂2.1.3 基督教会与国家权力的关系2.2 欧洲封建制度与骑士文化2.2.1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2.2.2 骑士阶层与骑士精神2.2.3 封建主与农民的关系2.3 欧洲中世纪艺术与建筑2.3.1 罗马式建筑与哥特式建筑2.3.2 中世纪绘画与雕塑艺术2.3.3 文艺复兴前夜的文学与戏剧第三章: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3.1 文艺复兴的兴起3.1.1 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3.1.2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与雕塑艺术3.1.3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与戏剧3.2 宗教改革与新教伦理3.2.1 宗教改革的背景与原因3.2.2 主要宗教改革运动与改革家3.2.3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发展3.3 启蒙运动与理性时代3.3.1 启蒙运动的背景与特点3.3.2 主要启蒙思想家及其思想3.3.3 启蒙运动对西方文化的影响第四章: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4.1 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起源4.1.1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4.1.2 法国大革命与美国独立战争4.1.3 近代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4.2 近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4.2.1 社会契约论与自然权利论4.2.2 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4.2.3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4.3 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国际影响4.3.1 欧洲一体化进程4.3.2 殖民地扩张与全球化4.3.3 现代国际政治体系的形成第五章:现代西方文化的发展与变革5.1 现代科学技术的崛起5.1.1 工业革命与科技进步5.1.2 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5.1.3 现代技术的应用与影响5.2 现代西方文学与艺术5.2.1 现代主义文学与艺术5.2.2 当代文学与艺术的特点5.2.3 跨文化融合与创新5.3 当代西方社会与文化变迁5.3.1 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变化5.3.2 宗教信仰与价值观念的演变5.3.3 全球化与多元文化的影响第六章:20世纪西方哲学与思想6.1 现象学与存在主义6.1.1 现象学的起源与发展6.1.2 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6.1.3 哲学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6.2 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6.2.1 结构主义的兴起与主要观点6.2.2 后结构主义对结构主义的批判与发展6.2.3 语言、权力与知识的探讨6.3 批判理论与社会正义6.3.1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6.3.2 女性主义与性别平等6.3.3 种族、民族与身份认同的讨论第七章:西方经济学与资本主义发展7.1 古典经济学与自由市场7.1.1 亚当·斯密与自由主义经济理论7.1.2 马克思与剩余价值理论7.1.3 福利国家与社会保障制度7.2 现代经济学与管理学7.2.1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发展7.2.2 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原则与实践7.2.3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7.3 资本主义面临的挑战与变革7.3.1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与合作7.3.2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7.3.3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的兴起第八章:西方宗教与现代社会8.1 宗教多元化与宗教改革8.1.1 新教、天主教与东正教的分裂与对话8.1.2 宗教改革对西方文化的影响8.1.3 宗教与现代社会的关系8.2 宗教哲学与神学思想8.2.1 神学在现代哲学中的位置8.2.2 宗教信仰与道德伦理的讨论8.2.3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8.3 宗教与现代社会问题8.3.1 宗教极端主义与恐怖主义8.3.2 宗教冲突与和平共处的问题8.3.3 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与挑战第九章:西方教育与知识传播9.1 教育制度的历史与发展9.1.1 从中世纪到现代的教育变革9.1.2 普及教育与终身教育的理念9.1.3 教育公平与资源分配的问题9.2 学术体系与知识创新9.2.1 大学的历史与功能9.2.2 科学研究与学术出版9.2.3 数字时代与知识传播的变革9.3 教育与社会流动9.3.1 教育与社会阶层的流动9.3.2 教育与性别、种族平等9.3.3 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挑战第十章:西方文化与全球化10.1 全球化与西方文化扩散10.1.1 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碰撞与融合10.1.2 西方文化与非西方文化的交流10.1.3 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讨论10.2 西方文化在全球化中的角色10.2.1 西方价值观与国际关系10.2.2 西方文化对全球化的影响10.2.3 全球化中的文化多元与认同问题10.3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与策略10.3.1 文化保护与知识产权10.3.2 教育与文化交流的重要性10.3.3 构建包容与共融的全球文化生态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一章至第五章: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西方文化的起源、古典文明、中世纪欧洲文化、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以及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

赵林-西方文化概论教材-章节提要

赵林-西方文化概论教材-章节提要

《西方文化概论》章节提要赵林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化希腊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摇篮,而希腊神话与传说则构成了希腊文化的原始形态和精神原型。

希腊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即克里特-迈锡尼时代的文化(爱琴文明)、希腊城邦时代的文化、希腊化时代的文化,这三个阶段分别表现了希腊文化的发生、兴盛和衰落。

但是纵观整个希腊文化,都体现了一种和谐之美的特点,其文学、艺术、哲学、科学等文化形式深受神话传说的影响,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稍后崛起的罗马文化把希腊文化的和谐之美推向了功利主义或者物质主义的极端,在罗马共和国时期,这种功利主义与慷慨激昂的英雄主义联系在一起;到了罗马帝国时期,功利主义就逐渐蜕变为骄奢淫逸的纵欲主义了。

第一节: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克里特-迈锡尼时代(以及随后出现的“黑暗时代”)的文化以神话传说的形式为后来的希腊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精神资源。

在这里,我们首先要熟悉古代希腊世界(爱琴海周边世界和东地中海)的地域范围,从空间关系上弄清楚爱琴文明与古代埃及文明、西亚文明(巴比伦等)之间的文化联系,以及北方游牧民族与爱琴海世界之间的动态关系(阿卡亚人、多利亚人等北方游牧民族对爱琴海世界的大入侵),这样才能梳理清楚克里特-迈锡尼-希腊城邦之间的文化传承脉络,了解希腊神话传说的源流关系。

除了19世纪下半叶以来大量发掘出土的考古资料之外,赫西俄德的《神谱》、荷马的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以及一些佚名诗人汇聚而成的“系统叙事诗”,共同构成了关于克里特-迈锡尼文化的最重要的文献资料,它们以神话传说的形式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节:希腊城邦文化希腊城邦时代的文化代表着希腊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创造了辉煌的文学、艺术、哲学、科学成就和古代意义上的民主政治。

希腊一般城邦在其早期的政治发展过程中都经历了从君主制到僭主制、再到民主制的演化模式,但是也有一些城邦确立了寡头政治。

寡头制的斯巴达和民主制的雅典代表了希腊城邦时代的两种迥然不同的政治体制和文化类型,而雅典文化则成为希腊城邦文化的楷模。

西方文化概论赵林复习提纲1

西方文化概论赵林复习提纲1

西方文化概论(赵林)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化第一节: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一、爱琴文明(克里特与迈锡尼)的发展演化(一)米诺斯(克里特)文明1.出现:2.*发展:3.结论:(二)*迈锡尼文明二、希腊神话与传说(一)希腊神话传说的源流1.形成和代表:2.实质:(二)希腊神谱(谱系分明)(三)★《神谱》的文化学意义(四)★荷马史诗与“系统叙事诗”1.荷马史诗:2.“系统叙事诗”:第二节:希腊城邦文化一、希腊城邦制的发展演变(一)希腊城邦的崛起与殖民1.城邦的发展:2.城邦及城邦与殖民地关系的特点:(二)早期希腊城邦的政治变革1.城邦及城邦政治状况:2.直接民主制:3.君主→僭主→民主:(三)斯巴达的政治文化(四)雅典的政治与文化:(自由精神、宽容气氛)1.直接民主制的实质:2.雅典辉煌的精髓:(五)从分离主义到帝国主义1.早期分离主义的产生原因及破坏:2.希波战争:3.伯罗奔尼撒战争:二、城邦时代的希腊文化(一)希腊的宗教生活1.概况:2.奥林匹斯神话与酒神节的狂欢秘祭:(二)希腊悲剧的“命运”主题1.概况:2.★希腊悲剧与近代悲剧的区别:(三)希腊喜剧的“后现代”意义1.概况:2.★意义:(四)希腊哲学的发生与演化1.起源与概况:2.唯物主义代表及米利都学派的贡献:3.唯心主义:(五)希腊的科学(特点):1.早期的希腊科学很难与哲学相区别:2.希腊的实验科学与当时的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六)希腊文化精神1.成就:2.特点:三、城邦文化的衰落与希腊化时代(一)雅典民主制的蜕变(从分离主义到帝国主义):(二)亚历山大帝国与希腊化时代1.亚历山大帝国:2.“希腊化”:3.希腊化的特点和成果:(三)希腊文化精神的凋敝1.总括:2.具体表现:第四节:罗马帝国的兴衰一、罗马帝国的兴衰(一)罗马的起源1.构成:罗马纳人、塔提恩人(萨宾人)、卢克伦人(二)罗马帝国的扩张(共和国和帝国两个阶段)(三)*罗马政治体制的演变1.王政时期:2.罗马共和国:3.罗马帝国:(四)*凯撒与奥古斯都(五)*罗马帝国的衰亡1.罗马的衰亡过程:2.★军队的性质的蜕变:(公民兵制→募兵制→雇佣军)二、★罗马文化的特征(一)希腊人与罗马人(二)*罗马英雄主义的盛衰(三)罗马的宗教1.罗马宗教的概貌:2.罗马宗教的发展演化:3.★希腊宗教与罗马宗教之比较:(四)罗马的哲学、文学艺术和科学1.哲学:2.文学:3.艺术风格:4.科学:(五)罗马法1.发展过程:2.内容:3.法律规范的范围:4.影响:(六)*罗马世风的腐化第二章: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第一节:基督教的早期发展一、基督教的“两希”传统(一)律法主义的犹太教1.基督教渊源:2.犹太历史:3.犹太教的“摩西五经”(“律法书”):4.希伯来文化与希腊文化的区别:(二)耶稣与基督教1.产生:2.发展:(三)基督教与犹太教1.基督教跟犹太教的区别:2.犹太教与基督教特点的具体表现:3.派别:(四)基督教与希腊哲学1.奥尔弗斯教2.毕达哥拉斯主义3.柏拉图哲学4.斯多葛主义(五)“基督教的真正父亲”1.表现:2.贡献:二、基督教与罗马帝国(一)*苦难的历程1.时间:2.殉道精神:(二)基督教的合法化与国教化1.“长期和平时期”:2.最后的迫害3.君士坦丁与《米兰敕令》4.负面效果与教义分歧5.国教化(三)*基督教与异教文化(四)修道运动1.产生:2.目的:3.过程:4.结论:三、基督教与日耳曼蛮族(一)*罗马帝国时期的日耳曼人(二)蛮族大入侵与罗马帝国的灭亡1.过程:2.蛮族入侵的原因:3.结果:(三)日耳曼蛮族对基督教的皈依1.蛮族的皈依:2.北非教会的退出:第二节:基督教与西欧封建社会一、*西欧封建社会的经济生活(一)封建制与庄园经济1.封建制:2.豁免权:3.农奴:4.庄园经济:5.结果:(二)修道院经济1.崛起:2.结果:3.发展:4.结论:(三)西欧封建社会的生活状况1.表现:2.原因:二、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格局(一)“十字架”与“宝剑”(教俗之争)1.原因及表现:2.过程:(二)“阿维农之囚”与罗马教会的衰落1.背景:2.“阿维农之囚”:(1305-1377年)3.罗马教会的衰落:4.教会衰落的原因:(三)*十字军东征1.背景:2.十字军东征的实施:3.实质:三、西欧封建社会的文化状况(一)*中世纪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二)教会与大学1.产生:2.特点:(三)中世纪的哲学1.发展与概貌:2.教父哲学:3.经院哲学:(四)骑士文学、哥特式建筑1.*骑士文学2.哥特式建筑四、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衰落(一)信仰的松懈与道德的沦丧(赎罪方式的改变)(二)教会的堕落(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三)宗教裁判所1.产生过程:2.迫害对象:(四)★基督教文化的内在矛盾1.基督教文化的本质特点:2.痛苦和矛盾的原因:第三章:西方近现代文化第一节:文化大变革的滥觞一、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一)*中世纪文化与近代文化的历史分水岭(二)文艺复兴(意大利)1.“文艺复兴”(Renaissance):2.表现及后果:3.范围:(文学艺术)4.★特点:5.局限:(三)人文主义1.来源和创始:2.理论基础和精神实质:3.发展方向:(四)人文主义与罗马教会1.目的:2.存在理由:(五)*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二、★宗教改革(日耳曼)(一)★改革原因:(二)★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三)英国的宗教改革1.新教及其流派:2.英国宗教改革:3.改革成功的原因:4.内容:5.发展:6.最终形成:(伊丽莎白时代)(四)加尔文的宗教改革1.简介:2.改革措施:3.加尔文派与路德派的区别:4.加尔文派的禁欲主义:4.*再洗礼派:(五)★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1.★定位:2.★成就:3.★意义:(宗教和世俗两方面)4.弊端:(六)共产主义理想的起源1.表现:2.路德与闵采尔的区别:3.影响:第二节:新视域与新背景一、地理大发现及其后果(一)航海活动的时代背景和初始动机1.时代背景:2.航海动机:(二)航海活动的发展过程1.序幕:葡萄牙王子——亨利(西非南部)2.葡萄牙的航海:3.西班牙的航海:4.瓜分世界的最早协议:(三)*海外扩张与殖民主义二、近代民族国家的崛起(一)王朝国家与民族国家1.王朝国家:2.民族国家:3.★民族国家的特点:(二)“★势力均衡”与大国兴衰1.★特点:多元格局2. 15~16世纪的西、法、英3. 17世纪的荷、英、法(三)奥斯曼帝国与俄罗斯帝国1.奥斯曼土耳其:江河日下2.俄罗斯帝国:蒸蒸日上三、★从宗教专制(战争)到宗教宽容(一)★“反宗教改革运动”与宗教战争1.★“反宗教改革运动”——罗马教会自身的改革运动2.宗教战争:(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与宗教宽容1.《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定位:2.★《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内容和精神:3.★宗教宽容:第三节:理性时代与启蒙运动一、“天才世纪”的文化成就(一)怀疑主义与经验主义(二)科学理性的勃兴(三)自然神论与古典主义1. 17世纪的信仰状况“2.自然神论及其特点:(四)古典主义(五)人性的觉醒1.原因:2.结果:自然秩序和天赋观念二、现代化转型的完成(一)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1.表现:2.结果:(二)基督教信仰与在西方现代文化中的意义(三)西方的政治文化变革(四)*西方经济的发展和国际格局1.*经济状况:2.*国际格局:(五)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1.浪漫主义:2.批判现实主义:(六)西方现代科技的巨大成就与精神苦恼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化第一节: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一、爱琴文明(克里特与迈锡尼)的发展演化(一)米诺斯(克里特)文明1.出现:前2500年,克里特岛克里特(米诺斯)文明以及后来的迈锡尼文明统称爱琴文明。

西方文化概论(赵林)第一章第1节(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

西方文化概论(赵林)第一章第1节(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

奥德修与塞壬女妖

“系统叙事诗”是古希腊史诗之一,以神话
和英雄传说为内容,盛行于荷马之后的时期(约 公元前7—前6世纪),这些叙事诗将分散凌乱的
希腊民间神话传说联系为彼此相关的有机体系,
并且填补和充实了荷马史诗的空缺。

较著名的系统叙事诗有:
《塞浦路斯之歌》:三女神的金苹果之争和特洛伊战争的起源
交融的结果。

公元前15世纪,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使得灿烂 的米诺斯王国迅速衰亡,克里特的许多居民点几乎
同时被焚烧殆尽,克里特文明如同它的出现一样神
奇地消失了。 关于这次大灾难的原因,众说不一,有人认为 是一次强烈的地震和火山爆发所致,有人认为是来 自希腊北部的阿卡亚人的“火与剑”所造成的浩劫。


(Cyclopean)的巨石建筑据说是由希腊神话中的
独目巨人库克罗普斯所建,它的出现反映了迈锡 尼人防御外敌的需要和炫耀武功的心理。

特洛伊城和迈锡尼城的 发掘者,德国考古学家海 因里希· 施里曼 ( Heinrich Schliemann 1822—1890年)

他的考古发现证实了荷 马史诗中曾被认为是虚构 的国度——特洛伊、迈锡 尼的真实存在。
罗斯制造羽翼飞离迷宫的故事等等,都与克里特
的古老神话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它们明显受到 埃及神话的影响。
米诺斯王 宫中的怪 牛米诺陶 洛斯
忒修斯杀死米诺陶洛斯
代达罗斯为其子伊 卡洛斯制造翅膀

奥林匹斯神族中的那些作为征服者的神(如
宙斯、阿瑞斯、阿波罗、阿尔忒弥斯、赫耳墨斯
等)和英雄(如赫拉克勒斯、阿伽门农等)是与 印欧语入侵者阿卡亚人一同进入希腊地区的。
1851—1941)
米诺斯王宫复原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罗马天主教会的改革运动
1、托兰特公会议及其信纲--整饬教会纪律, 革除教会弊端,重振道德风气。
2、组建耶稣会--加强罗马教会的战斗力和 天主教信仰的感召力,积极开展海外宣教,用 欧洲以外的宗教扩张来弥补欧洲内部的损失。
经过内部的改革运动,罗马天主教会保住了 欧洲的半壁江山,以南欧拉丁语世界为根基, 积极配合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扩张运动,在 南美洲、非洲和亚洲地区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2、奥林匹亚竞技会--崇拜宙斯的体育
竞技和文化集会活动(始于公元前776年,每 四年一届)。
3、厄琉西斯祭典仪式和酒神祭--希
腊人一年一度的狂欢节日。
二、希腊悲剧与命运
1、希腊悲剧故事举要:
A、特洛伊的悲剧
B、俄狄浦斯的悲剧
2、希腊悲剧(Tragedy)的启示:
命运
自由意志
3、命运悲剧与道德悲剧--俄狄浦斯与
代到公元4世纪双方在莱茵河、多瑙河的对峙。
2、蛮族大入侵--从公元376年西哥特人越
过多瑙河到476年西罗马帝国的崩溃。
3、基督教对蛮族的教化--从克洛维受洗
到查理曼帝国的建立。
第五讲:
基督教与西欧 封建社会
一中、西修文道化院理与论庄分园析经济
1、“封建制度”(Feudal System)的 内涵和起源,领主与封臣的层层分封。庄 园构成了封建制度的基本“元素”。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是古希腊两 大哲学传统的集大成者
四中、西希文腊化的理科论学分析
1、希腊人从埃及、巴比仑等地学习和发展了 几何学、天文学、医学等。
2、自然哲学家用还原论和循环论来解释万物 的生灭变化,原子论的世界模型(原子碰撞与 旋涡运动)。
3、实验科学:解剖学与艺术,几何学、力学 与建筑,希波克拉底的临床医学等。
二、希腊神话的源流传统
1、埃及宗教 的影响(如迷 宫、半人半兽 的神、斗牛、
工匠)
2、北方游 牧民族神话的 影响(战神、
征服者)
3、巴比仑神话 的影响(神谱)
希腊神话主要是地中海神话与北方印 欧语神话相融合的结果。
三、希腊神话的文化特点
1、谱系明晰(教材第11页神谱):
A、反映了古代希腊人以生殖原则为 纽带的宇宙起源和自然演化观点。
2、经院哲学(Scholasticism)--
繁琐的形式论证和抽象的形而上学。
3、基督教信仰与骑士文学--天国理
想与浪漫情调。
4、唯灵主义与哥特式建筑--深沉痛
悔的罪孽意识与光辉澄明的救赎福音的奇妙结 合。
基督教信仰构成了中世纪 西欧人民的安身立命之本
(返回)
四中、西中文世纪化基理督论教分文析化的内在矛盾
哈姆莱特
从希腊悲剧到希腊喜剧(Comedy):
城邦制晚期的 政治冲突和希 腊化时期的东
方享乐主义
从悲剧精 神向喜剧精
神的演化
希腊社会风气的蜕 变,自我意识和怀
疑精神的兴盛
三、希腊哲学的特点与发展
1、希腊哲学的两大派别:
A、自然哲学--强调质料(material) 或具象性的元素(element)
一、基督教与“两希”文化
1、基督教 与希伯来 文化(犹
太教)
A、犹太民族的苦难 历程和罪孽意识
B、摩西十诫与律 法主义
C、弥赛亚与基督
D、社会解放运动 与灵魂救赎理想
2、基督教 与希腊文 化(柏拉 图主义)
A、奥林匹斯宗教与 奥尔弗斯神秘祭
B、柏拉图主义与 灵肉对立
C、斐洛对“两希” 文化的结合
西方文化概论
主讲人:赵林 教授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第一讲: 希腊神话与希腊社会
一一、、希希腊腊文文化化的的地地域域范范围围与时间跨度
1、地域范围: 古代希腊的概念是一个大希腊
的概念,包括希腊本土、小亚细亚 和西亚沿海地区、南意大利地区, 甚至伊比利亚半岛和北非。
2、时间跨度:
古代希腊文化包括三个发展阶段: A、克里特-迈锡尼时代的文化(公 元前26-前12世纪) 黑暗时代(公元前12-前8世纪) B、希腊城邦时代的文化(公元前8- 前4世纪) C、希腊化时代的文化(公元前4-前 2世纪)
葡萄牙人 开辟了沿非洲西海岸、绕好望角进入印度洋,
再穿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南中海的航线,在印度的果阿和 中国的澳门建立了殖民据点,控制了东方的香料和巴西 的蔗糖贸易。
三中、西罗文马化文理化论概况分析
1、罗马文化的特征:
A、罗马文化对希腊文化的模仿--公
元前2世纪以后,罗马人在文学艺术、哲学、宗 教、科学、建筑等各方面模仿希腊人,同时也 把绚丽多彩的希腊文化功利化和粗鄙化了。
B、罗马的英雄主义、功利主义和享乐 主义--对国家的忠诚、对荣誉的重视、对利
益的向往、对肉欲的放纵。
3、图拉真时代的罗马版图--地跨三大
洲的超级帝国,“条条大路通罗马”。
二中、西罗文马化的理政论治分制析度
1、共和国时期的政治状况
贵族
平民
骑士
元老院、 执政官
保民官、 平民会议
职业军队、 执政官
罗马兵制的转变(从共和国到帝国):
义务兵制(罗马公民)--志愿兵制(罗马无 产者)--雇佣兵制(日耳曼蛮族)
十字军东征
(1095-1291年)
十字军东征是西欧基督教 世界的一场祸水东引运动, 它是西欧基督徒的狂热信仰
与贪婪欲望的奇妙结合。
进一步加深了基督教世界 与伊斯兰世界之间的仇恨
(返回)
三中、西中文世化纪西理欧论社分会析的文化概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基督教信仰对精神生活的重要影响:
1、教会与大学--大学最初是教会扶
持的反异端堡垒,后来却演变成自由思想的 摇篮。
四、希腊城邦社会的政治状况
1、希腊城邦(Polis)的特点:
A、殖民活动与文化联系(泛希腊主义) B、分离主义与自由主义(与波斯帝国形 成鲜明对照) C、城邦与公民--一个有着足够人数的公
民集团即城邦;有权参与城邦政治生活的人即 公民。
2、城邦政治体制发展的一般模式:
君主制--僭主制--民主制
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希腊城邦制度通过 僭主制或寡头制又走向了君主制,分离的希腊 城邦也在相互争战中逐渐走向了统一的马其顿 帝国。希腊城邦时代由此过渡到希腊化时代。
二、宗教改革的发展与意义
1、新教(Protestantism)三大主流教派:
马丁·路德率先发起了宗教改革运动,以“因 信称义”的宗教思想与罗马教会相对抗,开创 了注重内在精神自由的路德教(信义宗)。
从亨利八世到伊丽莎白一世推动了英国宗教改 革运动,为王权的壮大和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 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安立甘宗或圣公会)。
加尔文教强调勤奋节俭的美德,为资本主义经 济发展提供了合理性根据(归正宗)。
2、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
宗教意 义
世俗意 义
克服了罗马天主教的内在矛 盾和虚假信仰,把宗教理想 与现实生活统一起来,并且 通过宗教分裂的事实而促进 了宗教宽容。
打破了罗马教会一统天下的 专制格局,在客观上推动了 自由精神的生长、民族国家 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产生。
B、神权的替代和神系的更迭揭示了 一种深刻的命运观。
(返回)
2、神人同形同性:
A、神人同形--希腊人的自然崇拜 和感觉主义,崇尚完美的形体。
B、神人同性--神与人一样具有七 情六欲、喜怒哀乐,像人一样会犯错误, 经常到人间来滋生是非、拈花惹草(英 雄“hero”的希腊原义)。
由此导致了希腊神话和整个希腊文化 的和谐之美的基本特点。
3、斯巴达与雅典:
A、斯巴达--寡头政治(28位元老和两位 国王统治),国家共产主义制度,尚武精神。
B、雅典--民主政治(公民大会、五百人 会议和陪审法庭三权分立),自由精神,辉煌 的文化成就。
第二讲: 希腊文化概况
一、希腊人的宗教生活
泛希腊的宗教中心:
1、德尔菲的阿波罗神庙--希腊人求
神谕的主要场所。
2、修道院和教会通过控制灵魂上天堂 的特权而成为中世纪西欧最大的庄园主。
3、中世纪基督教社会的粗鄙生活。
二中、西罗文马化教理会论与分封析建王国
统一而组织 严密的罗 马教会
分散而彼此 隔绝的封 建王国
教俗之争是一条贯穿于中世纪西欧历史 的主线,罗马教会的权力在13世纪达到顶 峰,从“阿维农之囚”(1305-1377年) 开始走向衰落。
4、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地理学、生物学、 天文学方面的贡献与局限(地心说等)。
五中、西希文腊化化理时论代分的析文化
1、从希波战争到伯罗奔尼撒战争--
从分离主义到帝国主义。
2、亚历山大东征,希腊文化在亚洲、 非洲的广泛传播--希腊化时期希腊文化中
心东移(亚历山大里亚)
3、东方的希腊化与希腊的东方化--
内在矛盾,以古代的权威来取代中世纪的
权威,导致了感性意义上的人性解放。
文艺复兴的伟大成就:
主要体现在文学艺术方面,产生了一批 杰出的人文主义者(Humanist),开创了 一个绚丽夺目的文化时代。
文学大师--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拉伯雷、塞万提斯、伊拉斯谟、莎士比亚
艺术巨匠--乔托、波提切利、提香 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
第二阶段:基督教的合法化与国教化:
从尼西亚公会议(325年)到卡尔西顿公会 议(451年)。
公元4-5世纪修道运动的发展。 公元380-392年,狄奥多西皇帝将基督教 确立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经过数百年的较量,基督教最终战胜 罗马帝国而成为西方世界的主流宗教
三中、西基文督化教理与论日分耳析曼蛮族
1、罗马帝国与日耳曼蛮族--从恺撒时
D、教父派对希腊哲学的改造
二中、西基文督化教理在论罗分马析帝国的发展
第一阶段:早期的传教和殉道历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