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概论

合集下载

西方文化概论第一章

西方文化概论第一章

雅典人的城邦生活
1、雅典的政治改革过程: • 开明贵族德拉古在公元前621 年制定了第一部成文法典, 对贵族的权利进行了适当的 限制; • 梭伦又在公元前594年进行了 更为彻底的政治改革,通过 法律的形式废除了债务奴隶 制,设置了四百人会议和公 民陪审法庭;
立法者梭伦
• 继梭伦之后,僭主庇 西特拉图和民主派领 袖克利斯梯尼又先后 进行了政治改革,基 本确立了雅典的民主 制度,摧毁了传统贵 族依凭的氏族秩序;
总结
• 公元前26—公元前16世纪,优雅的克里特 人建立了米诺斯文明。 • 公元前16—公元前12世纪,豪迈的阿卡亚 人建立迈锡尼文明。 • 公元前12—公元前8世纪,野蛮的多利亚人 导致黑暗时代。
二、希腊神话与传说
(一)希腊神话传说的源流
1、希腊的含义 古代希腊不是一个国家概念,而是一个地区的称谓。 至多是个民族或文明区域的名称。作为欧洲文明的发 源地,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其地理范围主要指以 巴尔干半岛及其周围岛屿的希腊本土为中心,北及黑 海沿岸,南达北非的埃及地区,东至亚洲西部的小亚 细亚,西至地中海的亚平宁半岛、西西里、马赛利亚 (今法国的马赛),直达伊比利亚半岛最南端与非洲 隔海相望的直布罗陀海峡。
第一章 古希腊罗马文化
第一节 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
爱琴海文明在古代世界中的地理位置
一、爱琴文明的发展演化
(一)米诺斯文明
从历史渊源上来看,西方文明最 初的发源地可以追溯到位于爱琴 海南端入口处的克里特岛。 公元前2500年前后,在克里特岛 中央的克诺索斯地区出现了米诺 斯文明,公元前17世纪达到顶峰。 到了公元前15世纪左右,一场突 如其来的灾难使得灿烂的米诺斯 王国迅速衰亡。
3、系统叙事诗与希腊悲剧

西方文化概论

西方文化概论

①: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宗教专制代替民主制度,宗教制
度到政教分离,经历了宗教专制、宗教理性化和宗教改革
②:拜占庭文化和斯拉夫文化 ③:《罗马民法大全》《斯提芬· 杜尚法典》 ④:神殿式;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罗克艺术 ⑤:多元化的政治经济格局——采邑;世俗政权与神权斗争 激烈;基督教与世俗王权对抗,还要应对更为有力的宗教异端; 中世纪西欧各国封建王朝建立后,原东法兰克王国成为德意志 帝国
一、三大逻辑
墨经逻辑:中国古典逻辑的代表 因明逻辑:是印度古典逻辑中最为重要的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逻辑:西方形式逻辑代表
二、百年翻译:
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也叫翻译运动,中世纪阿拉伯帝国开 展翻译介绍古希腊和东方科学文化典籍的大规模、有组织的 学术活动。
三、西方古典文化中的七艺:
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 四、西方文化的特征: 精神支柱、政治原则、社会道德导向、经济手段
1.罗马王政时代2.罗马共和国时代3.罗马大帝国时代
六.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律
十二铜表法
七.古罗马第一位皇帝
屋大维号称奥古斯都
八.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
专制滋生腐败,腐败酿成了政治混乱和分裂,内外交困的政
治经济形式,加之基督教宣扬来世不关心现实世界的教义,
外部蛮族的入侵,就形成了摧枯拉朽之势。
第三章 欧洲中古封建文化
二.爱琴文明的分支
1.克里特文明2.迈锡尼文明
三.古希腊的民族性ຫໍສະໝຸດ 特点1.崇尚勇敢,热爱自由2.尊重理性,推崇科学3.重视体育, 团结统一4.希波战争和伯罗奔尼撒战争
四.雅典大殖民运动是什么形式及其意义
1.形式:移民2.意义:实现了东西文明之间的大规模的交
流,缓解了雅典的政治和经济压力

西方文化概论 PPT课件

西方文化概论 PPT课件

二.爱琴文明的分支
1.克里特文明2.迈锡尼文明
三.古希腊的民族性格特点
1.崇尚勇敢,热爱自由2.尊重理性,推崇科学3.重视体育, 团结统一4.希波战争和伯罗奔尼撒战争
四.雅典大殖民运动是什么形式及其意义
1.形式:移民2.意义:实现了东西文明之间的大规模的交
流,缓解了雅典的政治和经济压力
五.古罗马经历的时代
1.罗马王政时代2.罗马共和国时代3.罗马大帝国时代
六.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律
十二铜表法
七.古罗马第一位皇帝
屋大维号称奥古斯都
八.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
专制滋生腐败,腐败酿成了政治混乱和分裂,内外交困的政
治经济形式,加之基督教宣扬来世不关心现实世界的教义,
外部蛮族的入侵,就形成了摧枯拉朽之势。
第三章 欧洲中古制度,宗教制
度到政教分离,经历了宗教专制、宗教理性化和宗教改革
②:拜占庭文化和斯拉夫文化 ③:《罗马民法大全》《斯提芬· 杜尚法典》 ④:神殿式;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罗克艺术 ⑤:多元化的政治经济格局——采邑;世俗政权与神权斗争 激烈;基督教与世俗王权对抗,还要应对更为有力的宗教异端; 中世纪西欧各国封建王朝建立后,原东法兰克王国成为德意志 帝国
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
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 核心武器:人文主义思想
第四章 现代西方文化
(公元16世纪以后)
一、新历史时期的大西洋文化
二、启蒙主义思想家的学说 三、工业文明时代 四、西方的殖民扩张 五、西方对非洲的殖民 六、西方在美洲的殖民与移民 七、西方文化体系构成
一、三大逻辑
墨经逻辑:中国古典逻辑的代表 因明逻辑:是印度古典逻辑中最为重要的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逻辑:西方形式逻辑代表

西方文化概论

西方文化概论

西方文化概论西方文化指的是在欧洲和北美洲传统上流行的文化和价值观体系。

它是由古希腊罗马文明、基督教文化和启蒙运动等多个历史时期和地域背景相互交织而成的。

以下是关于西方文化的一些概括性介绍:1. 古希腊罗马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奠定了西方文化的许多基础。

古希腊是西方文学、哲学、政治和艺术的发源地,其民主政治和理性思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罗马则建立了法律和行政制度,推动了技术和基础设施的发展。

2. 基督教文化:基督教是西方文化的核心元素之一。

基督教教义、道德观念和礼仪习俗贯穿了西方文化的各个方面。

基督教对西方社会的组织、法律和伦理价值产生了深远影响。

3. 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17世纪和18世纪期间在欧洲兴起的一场思想运动。

它强调理性、科学和个人自由,对西方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启蒙思想家提出了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概念和原则,例如人权、民主、平等和自由主义等。

4. 科学和技术:西方文化对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有着显著贡献。

西方科学方法的发展推动了现代科学的兴起,从而改变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西方的技术创新也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5. 艺术和文学:西方文化以其丰富多样的艺术和文学作品而闻名。

从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史诗和戏剧,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和雕塑,再到现代的文学和电影,西方艺术和文学一直是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创作领域。

总的来说,西方文化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概念,其中包含着多个历史时期和地域的文化遗产。

它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并成为全球化时代的重要文化力量。

西方文化概论第一讲

西方文化概论第一讲


爱琴文化成就:


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和航海业基本成型,为 古希腊古典时期的繁荣奠定了经济基础; 艺术创作上:壁画、雕刻和建筑水平很高; 神话观念:泥版文书中已有古希腊神话的雏形。 对于古希腊精神的塑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米诺斯神话、阿卡亚人对宙斯及奥林匹斯神族 的崇拜及其英雄传说。
2、黑暗时代(B.C.1100-B.C.750) 多利亚人南侵,摧毁了迈锡尼文明。 3、古风时代(B.C.750-B.C.500) 希腊各奴隶制城邦兴起,古希腊文明走向复苏。 4、古典时代(B.C.500-B.C.338) 古希腊奴隶制经济 空前繁荣 5、希腊化时代(B.C.338-B.C.30) “希腊化”指希腊文化在空间地域上的扩展,它的直接结果是 希腊文化向东方那个各地区的传播和渗透。古希腊文明走向衰 败。同时出现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希腊化时代,希腊人从城 邦走向了世界,打破了狭隘的城邦界限,开阔了视野,产生种 族平等观念,成为世界主义的滥觞。
2、政治 (1)城邦国家的兴起 城邦:分离主义的政治态度和自由主义的生活信念; 城邦与公民:主权在民思想的源头; 以雅典为代表的希腊城邦民主政治。是希腊奴隶制 文化在政治上的一大特色。也是古代希腊人在政 治文化方面对人类做出的一大贡献,它成为今天 西方民主政治的渊源。 经历了四个阶段:君主政治、贵族政治、僭主政治 和民主政治。

系统叙事诗



以英雄和神话传说为内容,盛行于荷马和赫西俄德之后 的时期(与前7世纪-前6世纪),较著名的有《塞浦路斯 之歌》、《埃提奥皮斯》、《小伊里亚特》、《特洛伊 失陷记》和《归来》。 填补和充实了荷马史诗和赫西俄德作品中的忽略处和空 缺处。因此与荷马史诗及其神谱成为古希腊悲剧和文学 作品的重要题材来源。 系统叙事诗把某些英雄的家族历史和不幸遭遇当做叙述 的主题,并且开始明显的突出命运和神谕的重要性,从 而具有了最初的悲剧色彩。

西方文化概论

西方文化概论

(二)文化概念: 无论在中外都没有确定的定义。 在最广义上,它被用来指称人的一切行为,除了像 笑话和排泄等自然现象,发生哎哎人身上的所有活 动都是文化活动。 狭义上,常常只用来指称个人的道德和知识修养。 我们指的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和一个社会的高级精神 活动及其产物,“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 交……”,概括地说,就是指宗教、哲学、科学和艺 术等领域。 (三)世界上两大(东西)文化系统 西方文化系统:起源于 古希腊罗马和古希伯来( ” 两希”文化) 东方文化系统:起源于中国和印度
古希腊人是“爱智”的,追求超越的理想,对纯粹 只是充满神圣渴望,都热衷于形而上的哲学思考, 以寻找有关真善美的普遍原则,因为长期思考,古 希腊在理论方面大有建树。

特洛伊战争(木马屠城)

特洛伊战争是以争夺世上最漂亮的女人海伦 为起因,希腊军进攻特洛伊城的十年攻城战。
古希腊神话
迷宫里的米诺陶诺斯
宗教意识浓厚,民族凝聚力强

大卫
大卫和他的儿子所罗门在位时期(公元前10133-前 933年),是希伯来文化的黄金时期。大卫王死后, 其儿子所罗门王继位。他在耶路撒冷兴建了犹太教 的神殿。耶路撒冷由此成为希伯来民族心目中的宗 教中心,“圣城”的地位从此确立。从该圣殿的建 成到它的毁灭在希伯来民族的历史上被称为“第一 圣殿时期”。
宙斯,希腊神话中的至高神,万神 之王,主管天空,第三代神王。极 为好色,常背着妻子赫拉与其他女 神和凡人私通,私生子无数
阿波罗,古希腊神话中 最著名的神祇之一,希 腊神话中十二主神之一, 是宙斯与暗夜女神勒托 所生之子。他掌管音乐、 医药、艺术、寓言,是 希腊神话中最多才多艺, 也是最美最英俊的神祇, 同时是男性美的典型。

古罗马文化特征

西方文化概论课的名词解释

西方文化概论课的名词解释

西方文化概论课的名词解释引言:西方文化概论课是许多大学教授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西方文化的基本概念和核心价值观。

这门课程涉及了许多重要的名词和概念,本文将对其中一些关键词进行简要解释,以帮助读者对课程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一、文化(Culture)文化是一种包括信仰、价值观、行为模式、艺术表达和社会组织形式在内的综合性概念。

它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和积累的一系列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和艺术传统的总和。

文化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环境创造的一种模式,有助于交流、互动和理解。

二、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多元文化主义是一种社会和政治观念,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平等和相互尊重。

它主张在一个社会中接受和欢迎不同文化和民族的存在。

多元文化主义认为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贡献,而且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流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三、启蒙时代(Enlightenment)启蒙时代是17世纪末到18世纪末欧洲发生的一场思想变革运动。

这一时期的欧洲哲学家和思想家提倡理性、自由和人权,反对封建主义和迷信。

启蒙运动对于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发展,并为后来的法治社会和民主体制奠定了基础。

四、自由主义(Liberalism)自由主义是一种政治和哲学观点,强调个人自由、政治权利和私有产权的重要性。

自由主义认为个人在自己的兴趣和目标上应该具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政府的主要职责是保护人们的权利和自由。

自由主义对于西方社会和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工业革命(Industrial Revolution)工业革命是发生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一场跨国范围的经济和技术变革。

它标志着从传统手工业到机械工业的转变,通过使用机器替代人力和利用化石燃料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工业革命对于现代工业社会和城市化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也对西方世界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文化概论

西方文化概论

西方文化概论一、爱琴文明:是指发源于克里特岛的米诺斯王国,在公元前17-15世纪达到鼎盛。

文化学家与历史学家们通常把克里特文明以及后来出现的迈锡尼文明统称为爱琴文明。

二、荷马史诗:是指古希腊时期荷马创作的《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两部作品,作品将英雄传说与神界故事糅杂在一起,向后人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

它表现了从氏族社会末期到奴隶社会初期古希腊的社会生活以及古希腊人的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幸福在人间的入世精神、肯定人的力量和尊严的人文精神。

三:希腊神话“神人同形同性”反映了什么样的文化精神?四、希腊悲剧:它反映的文化精神是一种人文精神,其核心是自然崇拜和感觉主义。

而自然崇拜和感觉主义特点典型地体现在对人的自然形体和现世生活的肯定和赞美之中,这是一种幸福在人间的入世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人定胜天)。

肉体和与精神的原始和谐使整个希腊文化呈现出一种田园诗般纯净悠扬的意境。

希腊悲剧起源于酒神祭典仪式。

它基本上取材于神话与传说,以古代的英雄故事作为主要内容。

悲剧的主题反映的是悲剧主人公的个人意志与不可抗拒的客观必然性(“命运”)的紧张关系。

代表作家是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德斯。

十三、如何从罗马兵制的变化认识罗马盛衰的历程?罗马帝国衰亡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军队性质的蜕变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军事无政府状态。

早期:公民兵制,即成年公民在战时即士兵,非战时即解甲归田。

这种兵制所构成的连队是非职业化的,具有很强的战斗力,因为他们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和荣誉而战。

中期:公元前二世纪末,实行募兵制,罗马军团成为与生产相脱离的职业军队,士兵参军是为了财产而非国家和荣誉,他们将自己的命运与将领联系在一起。

这种兵制动摇了共和国的根基。

后期,雇佣兵制,罗马帝国时期,士兵的构成是外族人和奴隶。

这种士兵主要为了统治罗马人而雇佣的,他们掠夺是罗马人自己,罗马人从战争受惠者变成战争的受害者。

这种兵制导致了罗马军队战斗力的锐减。

五、希腊悲剧的“命运”主题具有什么深刻寓意?“命运”是指某种不可抗拒的客观必然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文化概论一、爱琴文明:是指发源于克里特岛的米诺斯王国,在公元前17-15世纪达到鼎盛。

文化学家与历史学家们通常把克里特文明以及后来出现的迈锡尼文明统称为爱琴文明。

二、荷马史诗:是指古希腊时期荷马创作的《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两部作品,作品将英雄传说与神界故事糅杂在一起,向后人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

它表现了从氏族社会末期到奴隶社会初期古希腊的社会生活以及古希腊人的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幸福在人间的入世精神、肯定人的力量和尊严的人文精神。

三:希腊神话“神人同形同性”反映了什么样的文化精神?四、希腊悲剧:它反映的文化精神是一种人文精神,其核心是自然崇拜和感觉主义。

而自然崇拜和感觉主义特点典型地体现在对人的自然形体和现世生活的肯定和赞美之中,这是一种幸福在人间的入世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人定胜天)。

肉体和与精神的原始和谐使整个希腊文化呈现出一种田园诗般纯净悠扬的意境。

希腊悲剧起源于酒神祭典仪式。

它基本上取材于神话与传说,以古代的英雄故事作为主要内容。

悲剧的主题反映的是悲剧主人公的个人意志与不可抗拒的客观必然性(“命运”)的紧张关系。

代表作家是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德斯。

十三、如何从罗马兵制的变化认识罗马盛衰的历程?罗马帝国衰亡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军队性质的蜕变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军事无政府状态。

早期:公民兵制,即成年公民在战时即士兵,非战时即解甲归田。

这种兵制所构成的连队是非职业化的,具有很强的战斗力,因为他们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和荣誉而战。

中期:公元前二世纪末,实行募兵制,罗马军团成为与生产相脱离的职业军队,士兵参军是为了财产而非国家和荣誉,他们将自己的命运与将领联系在一起。

这种兵制动摇了共和国的根基。

后期,雇佣兵制,罗马帝国时期,士兵的构成是外族人和奴隶。

这种士兵主要为了统治罗马人而雇佣的,他们掠夺是罗马人自己,罗马人从战争受惠者变成战争的受害者。

这种兵制导致了罗马军队战斗力的锐减。

五、希腊悲剧的“命运”主题具有什么深刻寓意?“命运”是指某种不可抗拒的客观必然性。

悲剧中人与命运的冲突没有善恶的明确区分和截然对立,冲突双方处于一种原始的和谐状态。

相对于希腊人来说,“命运”是不可理解的,因为它是一种感性世界背后的抽象的本质或规律,它是处于感性思维阶段的希腊人所难以企及的。

这种“命运”主题的基调是悲壮的、崇高的。

六、如何理解希腊化时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希腊化”时代是亚历山大帝国的一个文化后果。

“希腊化”一词的含义是指希腊文化在空间地域上的扩展,它的直接结果就是希腊文化向东方各地区的传播和渗透。

在亚历山大帝国瓦解后,处于埃及和东方的托勒密和塞琉西王国继续推行“希腊化”政策,在东方推行希腊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成果。

“希腊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双向文化交流的过程,把希腊与东方在文化上联系为一个相互融通的整体,一方面,希腊文化向东方渗透和扩张,另一方面,东方文化对希腊以及后来的罗马又进行着反向渗透,源于东方的君主专制主义和官僚体制、奢侈放荡的享乐主义以及形形色色的神秘主义和彼岸主义和宗教信仰渗透到了西方,改变着西方文化的面貌。

七、如何评价希腊化时期的文化精神?从表面上看,希腊化时代是希腊文化在地域上的推广和扩展,但是从实质上看,希腊化时代却是希腊文化精神的衰颓和没落。

由于政治的腐败、生活的腐朽、思想的衰竭,希腊文化在此时期开始从崇高向平庸和腐化堕落方向转化,政治上向东方专制主义、官僚主义发展,神秘主义和彼岸性宗教精神也渗透到希腊精神之中。

八、罗马英雄主义:在罗马共和国时期,为了国家利益和个人荣誉,不惜牺牲生命的雄浑悲壮的英雄主义精神。

九、罗马文化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功利主义是整个罗马文化的特点。

共和其间,功利主义与国家利益和个人荣誉联系在一起;帝国期间它与阴谋与贪婪联系在一起,为了私欲牺牲国家。

十、《民法大全》:它是罗马查士丁尼时代编纂的罗马法的总汇,后来成为中世纪教会法的基本依据,它通过中世纪继续对现代西方法律体系发生着深刻的影响。

十一、功利主义:是整个罗马文化的基本特点。

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功利主义与国家利益和个人荣誉联系在一起,因此功利主义焕发出一种磅礴的气势,是悲壮、崇高和理想化的。

到了罗马帝国时期,它与物欲主义联系在一起,呈现出贪婪、麻木、阴险的特征。

十二、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和范围包括什么?从内容上看,罗马法涉及民法、商法、刑法等诸多领域。

罗马的民法体系又分为人法、财产法和程序法等三个部分。

从法律规范的范围来看,罗马法又可分为公民法、万民法和自然法。

《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的总汇。

十三、如何从罗马兵制的变化认识罗马盛衰的历程?罗马帝国衰亡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军队性质的蜕变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军事无政府状态。

早期:公民兵制,即成年公民在战时即士兵,非战时即解甲归田。

这种兵制所构成的连队是非职业化的,具有很强的战斗力,因为他们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和荣誉而战。

中期:公元前二世纪末,实行募兵制,罗马军团成为与生产相脱离的职业军队,士兵参军是为了财产而非国家和荣誉,他们将自己的命运与将领联系在一起。

这种兵制动摇了共和国的根基。

后期,雇佣兵制,罗马帝国时期,士兵的构成是外族人和奴隶。

这种士兵主要为了统治罗马人而雇佣的,他们掠夺是罗马人自己,罗马人从战争受惠者变成战争的受害者。

这种兵制导致了罗马军队战斗力的锐减。

一、论述基督教的“两希”文化渊源:1、基督教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根源。

2、基督教自身的源头:两希其一,希伯莱文化构成源头之一,因为希伯莱犹太教为基督教准备了一个历史背景(圣教历史)和精神氛围(罪孽意识和救世福音)。

其二希腊文化构成源头之二,它为基督教提供的精神资源是希腊唯心主义哲学,这种哲学为基督教提供了一套形而上学的神学思想。

二、基督教与犹太教的主要差别在哪些方面?1 、两者相同处:基督教继承和保留了犹太教的特点,相同之处在于圣教历史、罪孽意识和救世福音。

2、两者的区别:其一,犹太教侧重律法,基督教侧重信仰。

其二,在道德上,犹太教重视效果,基督教则重视动机。

其三,犹太教是一种具有此岸性和直观性的宗教,基督教则是一种具有彼岸性的唯灵主义宗教。

两者的差别所导致的后果:相互敌视。

三、修道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1、定义:真诚的基督徒面对罗马世界中普遍的堕落现象而采取的一种洁身自好的应战姿态,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基督教道德的严谨性和纯洁性。

2、修道的内容:公元3世纪后半叶,真诚的基督徒的苦修苦行活动,这些活动包括:折磨自己的肉体,独身,清贫,禁欲,沉思冥想。

这种生活与罗马骄奢淫逸的生活方式背道而驰。

3、修道之原因:由于进入教会的人员良莠不齐,导致教会道德每况愈下,真诚的基督徒想借助修道运动匡正这种不良风气。

4、对修道运动的评价:由于基督教强调原罪和与肉相对立的灵的境界,所以它倡导禁欲,这种禁欲给人的是痛苦的快感。

四、十字军东征的原因与实质是什么?1、定义:它是罗马教会有目的地组织的一场祸水东引运动,是教皇命令组织的一场对异教的神圣远征。

2、原因:其一,十字军东征对贫穷愚昧的基督徒具有诱惑力,因为,在远征中可以掠夺财富和被教皇赦罪。

其二,东征可以把欧洲从罪犯手中解放出来,让罪犯到异邦去犯罪。

其三,东征对国王、贵族和骑士有利可图,他们可以到东方去掠夺土地和资源。

其四,东征对罗马天主教会有利,因为东征可以收复圣地,可以让闹独立的君士坦丁堡回归罗马教会,可以向世俗政权显示教会的影响力。

由于东征对各方有利,所以,西欧社会各阶层在罗马教会的号召下展开对异教世界的劫掠活动。

四、十字军东征的原因与实质是什么?1、定义:它是罗马教会有目的地组织的一场祸水东引运动,是教皇命令组织的一场对异教的神圣远征。

2、原因:其一,十字军东征对贫穷愚昧的基督徒具有诱惑力,因为,在远征中可以掠夺财富和被教皇赦罪。

其二,东征可以把欧洲从罪犯手中解放出来,让罪犯到异邦去犯罪。

其三,东征对国王、贵族和骑士有利可图,他们可以到东方去掠夺土地和资源。

其四,东征对罗马天主教会有利,因为东征可以收复圣地,可以让闹独立的君士坦丁堡回归罗马教会,可以向世俗政权显示教会的影响力。

由于东征对各方有利,所以,西欧社会各阶层在罗马教会的号召下展开对异教世界的劫掠活动。

五、如何从中世纪骑士文学和哥特式建筑中理解基督教文化的基本精神?1、骑士文学所表现的基督教文化的基本精神:骑士精神,这种精神是指忠诚、勇敢(行侠)、高尚、纯洁(护教)以及对罗曼谛克爱情的专注与高雅优美的言行,这种爱情副入了基督教的唯灵主义思想,是一种圣洁的理想爱情模式。

骑士前身是统治者的军事仆从,由于十字军东征,骑士演变为一个独特的阶层这一阶层居于贵族与平民之间。

2 、哥特式建筑比较典型地体现了基督教文化精神:唯灵主义其一,哥特式建筑给人的感受就仿佛进入了灵的境界,让人谦卑,让人有深沉悲切的忏悔的冲动。

其二,哥特式建筑的风格是纤巧华丽、怪诞夸张,它暗示着空灵幽邃的天国理想,它给人的感受是觉得自己有罪,需要忏悔,其三,它的功能是充当了精神与肉体的分离器,让精神超脱肉体上升到天国,灵魂得到净化。

哥特式建筑的文化内含丰富,它是中世纪基督教文化标志性成就,既表现了圣洁的理想,又表现了痛苦的现实,把唯灵主义理想与禁欲主义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净化人的灵魂,让人得到救赎。

六、什么原因导致了中世纪后期基督教文化的内在矛盾和普遍虚伪?1 、基督教文化的内在矛盾是指基督教的精神本质与教会的实践活动之间的巨大反差2、这种内在矛盾具体表现为痛苦的自我分裂,即美与丑、善与恶、真挚与虚伪、崇高理想与卑劣欲念融为一体,从而导致了普遍的虚伪。

这种自我分裂的具体存在形式如以上帝的名义干罪恶的勾当,在自我折磨中体验心旷神怡的境界等。

3 、自我分裂给人一种被蹂躏的快感和异化的兴奋。

如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表现出一种痛苦的极乐感受。

4 、基督教文化内在矛盾的深层原因是灵魂与肉体、神性与人性的矛盾,其具体表现是唯灵主义理想过于冰清玉洁,其境界是作为人的教士所无法达到的,它与人性的欲望是矛盾的,二者构成了一种奇特的二元分裂。

这种分裂造成了基督徒心灵深处的痛苦。

六、什么原因导致了中世纪后期基督教文化的内在矛盾和普遍虚伪?1 、基督教文化的内在矛盾是指基督教的精神本质与教会的实践活动之间的巨大反差2、这种内在矛盾具体表现为痛苦的自我分裂,即美与丑、善与恶、真挚与虚伪、崇高理想与卑劣欲念融为一体,从而导致了普遍的虚伪。

这种自我分裂的具体存在形式如以上帝的名义干罪恶的勾当,在自我折磨中体验心旷神怡的境界等。

3 、自我分裂给人一种被蹂躏的快感和异化的兴奋。

如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表现出一种痛苦的极乐感受。

4 、基督教文化内在矛盾的深层原因是灵魂与肉体、神性与人性的矛盾,其具体表现是唯灵主义理想过于冰清玉洁,其境界是作为人的教士所无法达到的,它与人性的欲望是矛盾的,二者构成了一种奇特的二元分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