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链球菌

合集下载

溶血性链球菌的检验

溶血性链球菌的检验

预防措施
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如 加强个人卫生、避免接触 可能的感染源等,以降低 感染风险。
病情监测
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及 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 并发症和异常情况,确保 患者安全。
05
注意事项与建议
实验室安全与防护措施
实验室防护
进行溶血性链球菌检验时,实验 操作区域应保持通风,工作人员 需佩戴一次性手套、实验服、口
溶血性链球菌的检验
2023-11-10
contents
目录
• 简介 • 检验方法 • 检验流程 • 结果分析 • 注意事项与建议
01
简介
溶血性链球菌的定义
• 溶血性链球菌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其特点是在培养过 程中能产生溶血现象。它是人体常见的病原菌之一,可引起多 种感染疾病,包括扁桃体炎、咽炎、丹毒、猩红热等。
03
检验流程
样品采集与处理
采集咽拭子、血液、尿液等样 品,确保采集方法和操作规范 。
将采集的咽拭子放入适量运输 培养基中,血液和尿液可直接 接种培养基。
在运输培养基中保存样品,尽 快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
细菌分离与培养
将咽拭子接种至5%羊血平板和 巧克力平板上,血液和尿液接种
至巧克力平板上。
在35℃、5%CO2的环境中培养 24-48小时,观察细菌生长情况
04
结果分析
数据分析与解读
实验室数据评估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包括细 胞形态、生化反应、药敏试验 等,以确定溶血性链球菌的特
性。
数据对比与参照
将实验数据与已知的正常值或参考 范围进行对比,以确定是否存在异 常。
综合分析
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 室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病 情的严重程度和可能的治疗方案。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是什么病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是什么病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是什么病
一、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是什么病二、扁桃体炎的饮食注意三、扁桃体炎的水果食疗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是什么病1、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是什么病
溶血性链球菌常可引起皮肤、皮下组织的化脓性炎症、呼吸道感染、流行性咽炎的爆发性流行以及新生儿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猩红热和风湿热、肾小球肾炎、性坏疽痈疖等变态反应。

2、溶血性链球菌的致病原理
2.1、链球菌溶血素:溶血素有O和S两种,O为含有-SH的蛋白质,具有抗原性,S为小分子多肽,分子量较小,故无抗原性。

2.2、致热外毒素:曾称红疹毒素或猩红热毒素,是人类猩红热的主要毒性物质,会引起局部或全身红疹、发热、疼痛、恶心、呕吐、周身不适。

2.3、透明质酸酶:又称扩散因子,能分解细胞间质的透明质酸,故能增加细菌的侵袭力,使病菌易在组织中扩散。

3、链球菌感染的临床表现
3.1、病人在病前2-3周有上呼吸道或皮肤感染史。

如咽炎、扁桃体炎、脓疱疮。

3.2、全身表现如乏力、厌食、恶心、呕吐、腰痛及头痛。

3.3、血尿及蛋白尿:尿色深如洗肉水样,轻至中等量蛋白尿。

3.4、少尿及水肿:尿量可少于400ml/天,晨起眼睑水肿,面色苍白,呈“肾炎面容”,严重时波及全身,早期指压凹陷性不明显。

3.5、高血压:一过性的轻中度高血压。

3.6、严重病例早期可出现急性左心衰竭、脑病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表现。

扁桃体炎的饮食注意1、扁桃体炎患者日常饮食易消化:扁桃体炎。

溶血性链球菌的检验

溶血性链球菌的检验
第三节 溶血性链球菌的检验
溶血性链球菌在自然界分布较广,可存在于水、空气、 尘埃、牛奶、粪便及人的咽喉和病灶中,按其在血平板 上溶血能力分类,可分为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 性链球菌、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亚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与人类疾病有关的大多属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其血清 型90%属于A族链球菌,常可引起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化 脓性炎症及呼吸道感染,还可通过食品引起猩红热、流 行性咽炎的爆发性流行。因此,检查食品是否有溶血性 链球菌具有现实意义。
4.链激酶试验
致病性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能产生激酶素(即溶纤维蛋白酶),此酶能激 活正常人体血液中的血浆蛋白酶原,使成血浆蛋白酶,而后溶解纤维蛋 白。
吸取草酸钾血浆0.2ml,加0.8ml灭菌生理盐水,混匀,再加入18h24h,36度培养的链球菌培养物0.5ml及0.25%氯化钙0.25ml,振荡摇 匀,置于36度水浴中10min,血浆混合物自行凝固,然后观察凝固块重 新完全溶解的时间,完全溶解为阳性,如24h不溶解即为阴性。
食品学院
3、透明质酸酶:又称扩散因子,能分解细胞间质的透明 质酸,故能增加细菌的侵袭力,使病菌易在组织中扩散。 4、链激酶:又称链球菌纤维蛋白溶酶,能使血液中纤维 蛋白酶原变成纤维蛋白酶,具有增强细菌在组织中的扩散 作用,该酶耐热,100℃50分钟仍可保持活性。 5、脂磷壁酸(LTA):与细菌粘附于宿主细胞表面有关, 大多数LAT位于细胞膜和肽聚糖之间,通过肽聚糖孔伸展 至细菌细胞表面,人类口腔粘膜和皮肤上皮细胞、血细胞 等细胞膜上均有LAT的结合位点。
食品学院
5.杆菌肽敏感试验 挑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液,涂布于血平板上,用灭菌镊子 夹取每片含有0.04单位的杆菌肽纸片,放于上述平板上, 于36度培养18-24h,如有抑菌带出现即为阳性,同时用 已知阳性菌株作为对照。

溶血性链球菌的检验

溶血性链球菌的检验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常常与一些传染性疾病相关,因此对 其检测有助于确定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溶血性链球菌在流行病学调查中 的应用
通过对溶血性链球菌的基因型、耐药性等特征的研究, 有助于了解其在人群中的分布和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控 措施提供依据。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抗药性检测方法
通过药敏试验、基因测序等技术手段,可检测溶血性链球菌的抗药性情况。
控制策略
加强抗生素管理、实施抗菌药物使用指导原则、开发新型抗菌药物等措施,有助于控制溶血性链球菌的抗药性 发展。
04
溶血性链球菌的预防与治 疗
预防措施
增强免疫力
个人卫生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充足的睡眠、均 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 态,以增强免疫力。
对于严重感染的患者,医生会采取支持治疗,包括补充水分、 电解质和营养物质等。
手术治疗
对于某些感染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以清除感 染病灶。
免疫接种的重要性
预防感染
通过免疫接种,可以有效地预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疫苗可以刺激身体产生针对细菌的抗体,从而降 低感染的风险。
控制传播
免疫接种不仅可以预防个人感染,还有助于控制疾病的传播。当群体中的大部分人接种疫苗后,可以 有效减少细菌在人群中的传播。
溶血性链球菌的检验
2023-10-28
目录
• 溶血性链球菌简介 • 溶血性链球菌的检验方法 • 溶血性链球菌的抗药性 • 溶血性链球菌的预防与治疗 • 溶血性链球菌与其他病原菌的关

01
溶血性链球菌简介
溶血性链球菌的特性
01
02
03
革兰氏阳性
溶血性链球菌是一种革兰 氏阳性的细菌,具有圆形 或卵圆形的菌落形态。

溶血性链球菌讲义

溶血性链球菌讲义

编辑ppt
16
杆菌肽敏感试验
❖ 取乙型溶血性菌落的浓菌液涂布于血平板上, 用灭菌镊子夹取每片含有0.04单位的杆菌肽 纸片置于上述平板上,36℃培养18-24h,如 有抑菌圈出现即为阳性。用已知的阳性菌株 做对照
编辑ppt
17
结果报告
在 25g(ml)样品中检出或未检出溶血性 链球菌
编辑ppt
18
编辑ppt
2
生物学性状
1.形态结构 2.培养特性 3.分类 4.生化反应 5. 抵抗力
编辑ppt
3
形态与染色
❖ 球形或卵圆形,直径0.5~ 1 μm,链状排列, 链长短不一,短者4~8个细胞组成,长者 20~30个
❖ 无芽胞,无鞭毛,培养早期(2~4h)形成透 明质酸的荚膜
编辑ppt
4
编辑ppt
编辑ppt
7
编辑ppt
8
生化反应
❖ 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对乳糖、甘露醇、 水杨苷、山梨醇、棉子糖、蕈糖、七叶苷的 分解能力因不同菌株而异
❖ 一般不分解菊糖,不被胆汁溶解 ❖ 触酶阴性(与葡萄球菌相区别)
பைடு நூலகம்
编辑ppt
9
毒素及侵袭性酶
❖ 链球菌溶血素 ❖ 致热外毒素:曾称红疹毒素或猩红热毒素
❖ 透明质酸酶:又称扩散因子,溶解细胞间质 ❖ 链激酶:又称链球菌纤维蛋白溶酶 ,能使血液中纤维蛋白酶
谢谢
编辑ppt
19
原变成纤维蛋白酶,具有增强细菌在组织中的扩散作用,该 酶耐热,100℃50分钟仍可保持活性。 ❖ 链道酶:又称链球菌DNA酶 ❖ 杀白细胞素:能使白细胞失去动力
编辑ppt
10
抵抗力
❖ 该菌抵抗力一般不强,60℃30min即被杀死 ❖ 对常用消毒剂敏感 ❖ 在干燥尘埃中生存数月 ❖ 乙型链球菌很少有耐药性

溶血性链球菌

溶血性链球菌
1933年Lancefild根据链球菌细胞壁多糖抗原的不同,将其分为A、B、C、D四个群,其后不断发现和调整, 目前分A-H、K-V共20群。其中,A.B、C群多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D群则为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或非溶血性链球菌。
分布
溶血性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广,存在于水、空气、尘埃、粪便及健康人和动物的口腔、鼻 腔、咽喉中,可通过直接接触、空气飞沫传播或通过皮肤、粘膜伤口感染,被污染的食品如奶、肉、蛋及其制品 也会对人类进行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人畜化脓性感染部位常成为食品污染的污染源。
1、链球菌溶血素:溶血素有O和S两种,O为含有-SH的蛋白质,具有抗原性,S为小分子多肽,分子量较小, 故无抗原性。
2、致热外毒素:曾称红疹毒素或猩红热毒素,是人类猩红热的主要毒性物质,会引起局部或全身红疹、发热、 疼痛、恶心、呕吐、周身不适。
3、透明质酸酶:又称扩散因子,能分解细胞间质的透明质酸,故能增加细菌的侵袭力,使病菌易在组织中扩 散。
大多数链球菌无鞭毛,不能运动,但D群和X群中某些菌株具有鞭毛。不能形成芽孢。多数链球菌在血清肉汤幼 龄培养物(2-2.5h)中,易发现荚膜,当培养时间延长,荚膜即逐渐消失。
链球菌用普通苯胺染料易于着染,自病灶分离的链球菌为革兰阳性,但若长时间培养,或被吞噬细胞吞噬后,革 兰染色常为阴性。
培养特征
溶血性链球菌需氧或兼性厌氧菌,营养要求较高,普通培养基上生长不良,需补充血清、血液、腹水,大多 数菌株需核黄素、维生素B6、烟酸等生长因子。最适生长温度为37℃,在20-42℃能生长,最适pH为7.4-7.6。 在血清肉汤中易成长链,管底呈絮状或颗粒状沉淀生长。在血平板上形成灰白色、半透明、表面光滑、边缘整齐、 直径0.5-0.75mm的细小菌落,不同菌株溶血不一。

常见致病菌检验—溶血性链球菌检验

常见致病菌检验—溶血性链球菌检验

三、微生物检验
(二)检验操作要点 6、生化鉴定: (2)杆菌肽敏感试验
将分纯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接种血平板,在划 线处贴附杆菌肽纸片,37℃18h,出现抑菌带 为阳性,据此可推测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三、微生物检验
(二)检验操作要点 7、报告: 根据培养后的形态,菌落特征及生化试验可报 告:有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生长。
2)链激酶(streptokinase;SK)
3) 链道酶(streptodornase;SD)
2. 所致疾病
淋巴管炎, 化脓性感染 蜂窝组织炎,
扁桃体炎等
毒素性疾病 猩红热
超敏反应性疾病 风湿热 急性肾小球肾炎

链球菌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Ⅱ型超敏反应
溶血性链球菌
肾小球基底膜 共同抗原 急性肾小球肾炎
(2)外毒素类 1)致热外毒素
• 红疹毒素,猩红热毒素 • A群链球菌溶原菌菌株产生 • 引起猩红热
2) 链球菌溶血素
• SLO:对O2敏感。测定SLO抗体含量,可作为链球菌新近感染指 标之一或风湿热及其活动性的辅助诊断
• SLS:对O2稳定,β溶血环
(3)侵袭性酶 1) 透明质酸酶
• 扩散因子 • 分解细胞间质的透明质酸→组织中扩散
1、食品加工或销售人员口腔、鼻腔、手、面部有化 脓性炎症时造成食品的污染;
二、 生物学特性
2、食品在加工前就已带菌、奶牛患化脓性乳腺 炎或畜禽局部化脓时,其奶和肉尸某些部位污染; 3、熟食制品因包装不善而使食品受到污染。 溶血性链球菌常可引起皮肤、皮下组织的化脓性 炎症、呼吸道感染、流行性咽炎的爆发性流行以 及新生儿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猩红热和风 湿热、肾小球肾炎等变态反应。
病原学特性

溶血性链球菌讲义

溶血性链球菌讲义

溶血性链球菌的致病性
溶血性链球菌可引起人类和动物多种疾病,如人类风湿热、急性扁桃体炎、咽峡炎 等。
在动物中,溶血性链球菌可引起猪、牛、羊等动物的败血症、心内膜炎、关节肿大 等疾病。
溶血性链球菌的致病力与其产生的毒素和酶有关,如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脱氧核 糖核酸酶等。
02
溶血性链球菌的传播途 径与感染症状
肾小球肾炎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可 引起免疫反应,导致肾小 球肾炎,表现为血尿、蛋 白尿等症状。
03
溶血性链球菌的检测与 诊断
检测方法
细菌培养
通过采集感染部位样本,在实 验室进行培养,观察是否生长
出溶血性链球菌。
免疫学检测
利用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原理,检测血液或其他体液中 是否存在溶血性链球菌的抗原 或抗体。
组织病理学检查
在病变组织中观察到溶血性链球菌 可确诊。
鉴别诊断
其他链球菌感染
其他细菌感染
如肺炎链球菌、肠球菌等,可通过细 菌培养和免疫学检测进行鉴别。
如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可根据细 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进行鉴别。
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也可能引起类似的临床表现 ,但通常伴随其他全身症状,如流感 病毒引起的感冒。
THANKS
感谢观看
乏力
感染溶血性链球菌后, 患者常感到乏力、肌肉 酸痛,严重时可影响日
常生活。
头痛
感染溶血性链球菌后, 患者可能出现头痛症状 ,通常为全头痛或偏头
痛。
并发症
中耳炎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可引起 中耳炎,表现为耳痛、流 脓等症状。
心内膜炎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可侵犯 心脏瓣膜,引起心内膜炎 ,表现为发热、心脏杂音 等症状。
对症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革兰氏染色镜检 挑取可疑菌落染色镜检。β型溶血性链球菌为革兰
氏染色阳性,球形或卵圆形,常排列成短链状。
3.3 触酶试验 挑取可疑菌落于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加适量3%
过氧化氢溶液,立即产生气泡者为阳性。β型溶血 性链球菌触酶为阴性。
3.4 链激酶试验 吸取草酸钾血浆0.2 mL于0.8 mL灭菌生理盐水中混
2 分离 将增菌液划线接种于哥伦比亚CNA血琼脂平板,
36 ℃±1 ℃厌氧培养18 h~24 h,观察菌落形态。 溶血性链球菌在哥伦比亚CNA血琼脂平板上的典
型菌落形态为灰白色、半透明、光滑、表面突起、 圆形、边缘整齐,并产生β型溶血。 3 鉴定 3.1 分纯培养
挑取可疑菌落分别接种哥伦比亚血琼脂平板和接 种TSB增菌液, 36 ℃±1 ℃培养18 h~24 h。
3.5 杆菌肽敏感试验
取可疑菌纯培养物,在0.5 mL灭菌生理盐水 中混匀,用棉签沾取TSB增菌液均匀涂布于 哥伦比亚血琼脂平板上,用灭菌镊子夹取 杆菌肽纸片,放于琼脂表面,36 ℃±1 ℃培 养18 h~24 h,如出现抑菌圈即为敏感,同 时用已知敏感菌株作为阳性对照。β型溶血 性链球菌为杆菌肽敏感。
3.6 可选择使用生化鉴定试剂盒或生化鉴定 卡对可疑菌落进行鉴定。
结果与报告
综合以上试验结果,报告每25 g(mL)检 样中检出或未检出β型溶血性链球菌
亚血琼脂代替了血琼脂平板; —— 完善了操作步骤; —— 在人血浆的基础上增加了兔血浆和绵羊血浆; —— 增加了规范性附录A。
本标准所代替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4789.11-1984、 GB/T 4789.11-1994、 GB/T 4789.11-2003。
溶血性链球菌检验程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报告
图1 溶血性链球菌检验程序
操作步骤
1样品处理及增菌 按无菌操作称取检样25 g(或mL),加入
盛有225 mL mTSB的均质袋中,用拍击式均 质器均质1 min~2 min;或加入盛有225 mL mTSB的均质杯中,以8000 r/min~10000 r/min均质1 min~2 min。若样品为液态,振 荡均匀即可。36 ℃±1 ℃培养18 h~24 h。
GB 4789.11-2XXX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溶血性链球菌
检验
本标准与GB/T 4789.5-2003相比主要变化
—— 删除了以无菌生理盐水稀释样品的步骤; —— 增菌培养基以改良胰蛋白胨大豆肉汤代替了葡
萄糖肉浸液肉汤和匹克氏肉汤; —— 分离培养基以哥伦比亚CNA血琼脂和哥伦比
匀,再加入经36 ℃±1 ℃培养18 h~24 h的可疑菌 的TSB培养液0.5 mL及0.25%氯化钙溶液0.25 mL, 振荡摇匀,置于36 ℃±1 ℃水浴中10 min,血浆混 合物自行凝固(凝固程度至试管倒置,内容物不 流动)。继续36 ℃±1 ℃培养24 h,凝固块重新完 全溶解为阳性,不溶解为阴性。β型溶血性链球菌 为阳性。
样品25g(或mL)+ 225 mL mTSB
36 ℃±1 ℃
18 h ~ 24 h
划线接种哥伦比亚CNA血琼脂平板
36 ℃±1 ℃
18 h~24 h ,厌氧培养
挑取可疑菌落,接种哥伦比亚血琼脂平板和TSB
36 ℃±1 ℃
18 h~24 h
革兰氏染色镜检/触酶试验
确定鉴定
链激酶试验
杆菌肽敏感试验
生化鉴定试剂盒或鉴定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