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2年至1868年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合集下载

知识点4_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知识点4_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内阁制下的首相】
现在普选制是全民普选,按照659个选区, 每区得票最高的获得议员资格,再统计659人 中占多数的党员是哪个党,由这个党的领袖出 任内阁首相,英王在白金汉宫形式上宣布任命 书。首相组建内阁和政府班子,把名单再交国 王批准。而国王是没有可能不批准的。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典型例题】
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804年拿破
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制订拿破仑宪法;1815年波旁王朝
复辟,颁布钦定宪法;1848年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
和国;1852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1870年建立法兰西第三
共和国;1875年法国议会通过了宪法的全部条文,确立了共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内阁的由来】
1.国王经常在一个秘密的小房间里召开会议,因此人 们称之为内阁会议。 2.18世纪初,内阁还不是一个法定组织,只是由少数 大臣参加的一种会议。 3.1721年,担任财政大臣的下院多数党领袖沃尔波尔, 经常主持内阁会议,沃尔波尔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 位首相。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和制。
——摘编自《欧洲近现代历史
上宪政民主政制的生成、建构与演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两国在代议制
民主发展进程中为什么会呈现如此大的差异性?(8分 )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典型例题】
材料三 在华盛顿的主持下,制宪会议一共开了116天……面对 代表们的唇枪舌剑,制宪会议主席华盛顿却几乎一言不发……华 盛顿的沉默和坚持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1787年9月17日,美 国第一部成文宪法最终形成。……联邦宪法的制定和实施,使一 个真正意义上的美国诞生了。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高一历史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知识点归纳

高一历史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知识点归纳

高一历史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知识点归纳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背景: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有了较大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议会与国王斗争(2)过程: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成立共和国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2.确立标志——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1)内容:它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2)作用: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也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概况18世纪初,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2.组成:下院议员由普选产生,多数党领袖为首相3.职能控制下院立法程序,通过控制下院本党议员控制下院,宣布提前大选等4.特点内阁成员(各部大臣)集体负责,与首相(内阁首脑)共进退;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首相掌握国家大权(行政权立法权);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首相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5.意义:使立法机构得以控制行政权,有效地调节了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三、议会改革1.概念:使民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2.原因: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政治权利3.过程:英国1832年议会进行选举改革4.结果: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四、君主立宪制的意义1.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利于促进资产阶级民主,避免独裁统治。

2.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权益之争,在议会中得以和平的方式实现,这有利于避免暴力冲突。

高一历史必: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背景1.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使美国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2.独立之初,美国是松散的邦联制,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3.华盛顿等人受启蒙思想影响,希望建立统一而强大的共和制国家二、基础: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1.主要内容(1)联邦制①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有机结合(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②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2)三权分立①国会由参议员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②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行政权(对宪法负责)③最高法院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掌握司法权(三者独立平等,互相制约,有利于防止专制的出现)2.特点:分权与制衡;联邦制;民主制3.意义①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基础。

《第2课 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教学设计(江西省市级优课)

《第2课 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教学设计(江西省市级优课)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二《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教学设计【课程标准】简述英国责任制内阁建立的基本史实,认识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其他国家政治制度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过程及其完善,了解内阁的组成及其首相的产生和职责。

2、理解内阁的运作和原则,掌握英国代议制民主的特点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了解内阁的组成和首相的产生,培养历史参与感。

2、通过史料分析与解读,理解内阁的运作和原则,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3、通过视频资料,感受代议制民主政治的魅力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英国内阁的起源、形成、完善等过程,感受民主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的不断改进的历程,民主对现代国家的作用和影响也十分之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英国代议制民主的内容教学难点:英国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影响【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课时】 1.5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内阁”二字导入。

先问学生是否对“内阁”这两个字比较熟悉,学生会想起必修一所学的明朝内阁。

继而引发疑问,明朝的内阁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英国内阁是否一样,从而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第一部分: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一)内阁的形成、完善过程这一部分通过教师讲述和辅之以图片资料,向学生概述内阁的形成和完善过程。

资料:英国责任制内阁是经由革命前的内阁逐步演进而最终确立的。

斯图亚特王朝后期的1689—1714年间,则是近代英国内阁制的形成时期。

与斯图亚特王朝前期处于萌芽状态的内阁相比,此时的内阁已经成为一个公开的合法的机构,并具备了一些制度化特征;但相较于汉诺威王朝中期的责任制内阁制而言,此时的内阁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

这就决定了此时的内阁制既残留着专制君主时代御用内阁的一些痕迹,同时也初步呈现出后来责任制内阁的一些特性。

需要强调的是,国王与议会之间的权力斗争对于内阁制的演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英国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英国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代议制,是历史的进步 ②经济上:稳定了社会秩序,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英 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有力政治保障
对世界:为各国提供一种资本主义政治体制发展模式
有阶级局限性:工人、贫民的政治权利仍受到种种限制
促进英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发展完善的因素 有哪些?

1 、资本主义的发展(工场手工业时期、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形成和发展)
代议制的含义
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 , 间接参政议政, 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 组织形式。 (具体方式具有多样性)
特点:代议机构是国家的立法机关。 方法:间接参政,有立法权
国 资 君主立宪制 家本 政主 体 义 民主共和制
英国、德国
总统制(美国) 议会制(法国)
1215年,英王约翰签署《大宪章》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成立共和国 1649年
1642 1649 1660 1640
1653
1658
克伦威尔独裁 1653—1658
1688
革命爆发 1640年
斯图亚特王朝 复辟1660年
“光荣革命” 1688年
1688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的背景
1、 历史传统:1215年《大宪章》颁布,有限君主制的传统形成
第一次权力转移 立法权:国王 议会
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选举权 议会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 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之外 言论自由权 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 弹劾或询问。 为伸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 集会权 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 应经常集会
根据材料概括: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力?保障了 议会的哪些权利?
二、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
(二)最终确立——责任内阁制形成 1、责任内阁制形成和完善:

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7.1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课件人民版必修1

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7.1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课件人民版必修1
A.普遍选举——国王批准——议会任命 B.党内选举——本党获议会多数——国王任命 C.国王任命——当选政党领袖——本党获议会多数 D.议会提议——党内同意——国王任命
[解析] 英国首相是议会下院多数党的领袖,议会选举结束 后,国王(或女王)召见多数党领袖,邀请他出任首相并着手组阁, 即要经过国王(或女王)形式上的任命,B 项正确;A、C、D 三项 均排除。
3.1832 年英国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是最大的受益者。 (√ )
4.英国内阁可以不批准首相提出的国家政策。( × ) 5.英国内阁对议会负责,议会通过对内阁的不信任案,内 阁就垮台。( × )
记知识纲要
背答题术语 1.1689 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保证了议 会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 “统而不治”的地位,标志着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18 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 的形成和 1832 年议会改革,使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得以完善。 3.虚君、内阁对议会负责、选 举权扩大、内阁权力膨胀等是 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治的 基本特点。
要点 1:英国代议制的特点与作用
提示:(1)特点 ①在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下,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处于“统 而不治”的地位,其作为国家象征的地位更为突出。 ②国家权力的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③由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法律赋予英王的权力 由内阁和议会行使。
(2)作用 ①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强有力 的保障。 ②它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 民主化的道路。 ③各派通过议会斗争,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并使其政治斗 争在一个有序的状态中进行,对社会的稳定有着不可低估的作 用。 ④从国际上看,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 家,这一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树立了新的 统治模式。

【历史知识点】责任内阁制的含义和形成发展

【历史知识点】责任内阁制的含义和形成发展

【历史知识点】责任内阁制的含义和形成发展
责任内阁制,又称“议会内阁制”。

是指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政权组织形式。

18世纪初始于英国,由枢密院的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

本文整理了相关知识点,欢迎阅读!
责任内阁制,又称“议会内阁制”。

是指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政权组织形式。

18世纪初始于英国,由枢密院的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

内阁制与议会制相适应。

实行内阁制的国家,内阁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一个政党或几个政党联合组成,对议会负责并受议会监督。

议会通过“不信任案”时,提请国家元首下令解散议会,举行改选,以决定原内阁的去留。

形成过程:没有任何成文法律为依据,依靠惯例形成的。

起源:16—18世纪初,枢密院中外交委员会;
形成:18世纪早期,英王退出内阁,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
发展:18世纪后期,形成内阁可以提前大选例;
完善:19世纪上半期,两党制度建立而完善。

1、由议会多数党或联合起来占多数的党组阁,推举总理,由国王或名义上的总统任命。

2、总理领导的内阁对议会负责,处理国家大事。

3、议会议席的变动直接影响到内阁存亡,如果失去多数,即总理率阁员全体辞职。

4、下任总理仍由议会产生,获得过半数者即执政。

5、如总理无法领导,即提请总统或国王解散议会,重新大选。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
第十八页,共二十四页。
答案 C (dáàn)
第十九页,共二十四页。
第二十页,共二十四页。
答案(dá àn) B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朱元璋)因考虑到“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
不可无辅臣”,遂于是年九月“置四辅官”。要求他们
“宜体朕怀,心常格神,行常履道,位理赞化,以安生
民”。
——魏千志《明清史概论》
对议会集体负责
监督内阁,从而控制行政
内阁
(nèigé)(政 府)
第十页,共二十四页。
行政权由国王(guówáng)转移到内

第十一页,共二十四页。
答案 :B (dá àn)
第十二页,共二十四页。
第十三页,共二十四页。
答案(dá àn)
D
北方政治势力得到(dé dào)增强;大大加强了工业资产阶级在 议会中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了君主立宪制。(3分)
过程:1688年,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三世为
英国国王,赶走詹姆士二世,是一次基本上没
有流血的政变(zhèngbiàn)。 意义: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确立起
新贵族和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第六页,共二十四页。
君权神授,议会的权力来自(lái zì)国王。
光荣革命后,国王权力的来源已不再是神授而是议会, 表明(biǎomíng)英国政治权力从英王开始向议会转移。

制 确立 (què

lì)
确 发展

(fāzh ǎn)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的确立,英
国成为最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完 善
完善
(wán
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 政治权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专题七 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演进

专题七 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演进

(2)1689年《权利法案》 ①背景:光荣革命后,议会的权力大增。 ②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③意义: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 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3)18世纪初责任内阁制确立 ①背景:国王有在宫中召集大臣等开会、商讨国家大事的传统。 ②内容:内阁的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 进退。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或解散议会重新大选,由新 议会决定内阁的去留。 ③意义:内阁逐渐成为英国现代政治权力的中心,英国成为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首相握有行政与立法创议大权,事实上成为国家的领导者。
2.(2020·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第一次模拟)巴黎公社期间,凡尔赛当局 大肆宣称:外省农民不愿支持巴黎工人,德国人则已经混入了社员之中。凡尔赛 当局的用意是( ) A.挑起巴黎公社的内部矛盾 B.破坏法国的工农联盟 C.防止普鲁士军队支持公社 D.孤立巴黎公社的斗争 答案 D
考向一 制度传承与创新——英国君主立宪制 [能力认知]
2.英国代议制演变的特点及趋势 (1)三个转移 ①立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由国王转移到议会(《权利法案》颁布)。 ②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责任内阁制形成)。 ③民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1832年议会改革),并下移到全体公民。
(2)四个趋势 ①延续性: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英国早期内阁的形成到责任内阁制的 完善。 ②渐进性:1689年确立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原则;1721年形成责任内阁制;1832年工 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19世纪中期以后选举权逐步扩大到普选。 ③创新性:如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两党制都具有开创性。 ④法制化:英国政治制度的不断变化与法制化进程密切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32年至1868年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论文提纲
阎照祥
一、十九世纪中叶议会至上原则的奠立
1、威廉四世不顾议会多数反对,解散墨尔本内阁,被国王支持的皮尔无法得到下院多数被迫下台,墨尔本被召回。

2、维多利亚女王上台后,“寝宫危机”中皮尔的胜利,再次体现责任内阁制。

3、皮尔之后,政治体制变化,宪政理论发生重大变化,国王终于成为“统而不治”者。

二、1832年至1868年间责任内阁制原则的完备化
1、首相及内阁须从下院多数党中挑选,并依靠其多数优势以保证执政党政策和法令的顺利实行。

2、所有阁员对政府政策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共进退。

3、政府大选失败后必须立即辞职。

三、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的社会历史原因
1、从国际上看,十八世纪末法国大革命开始了欧洲反封建斗争的新纪元,正统主义君主制度从此走向下坡路。

2、从国内看,英国进步力量也开始了反对封建残余的政治活动
3、十八世纪前期首相的出现和内阁制的形成带有明显的偶然性因素
4、在议会内部,两党督导员体制更加完善,下院政治界限迅速明朗化,几乎每个议员都参加其中一党的辩论和投票。

5、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带有突出的渐进性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