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六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报告

近六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报告

一、经常项目

2012年至2017年,我国的经常项目支出为正值,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趋势。

货物差额在2012-2015年一直是增长状态,2015-2017有所下降,说明我国在货物出口方面处于顺差状态,货物出口具有相对优势,但在服务方面一直处于逆差状态,而且逆差越来越严重,说明我国在运输、旅游、其他服务上处于劣势,需加强这方面的出口能力。

货物与服务总体来看,其进出口差额是正值且先小幅度上升后下降再大幅度上升后下降。在收益方面,除2014年外,其余都呈现逆差。但职工报酬处于贷方余额说明我国属于劳务输出国,而投资收益处于更大借方余额表明中国是资本输入国,或者说外资在中国企业的投资带来的总收益比中国国内资本投资国外资本所带来的收益大。

除了2012年和2014年外,其余经常转移都为负值,呈现逆差状态。

综合经常项目的几个下设科目的进出口状况,我国的经常项目处于顺差状态。

二、资本和金融账户

2012-2015年我国的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为负值,处于逆差,顺差程度不稳定。2016-2017年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为正值,处于顺差,趋势看涨。

其他投资方面,在大多数年份里都处于逆差,说明我国的长短期的贸易信贷、贷款、货币和存款等方面竞争能力很差。

三、储蓄资金增减项目

00

除了2015、2016年,我国的储备资产是负值,逆差状态,且近六年波动幅度较大,表明我国经济实力增强。

四、误差与遗漏项目

近六年都为借方余额,说明出现借方少计现象。

中国国际收支现状及分析

中国国际收支现状及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国际收支规模持续扩大,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收支之一。了解中国国际收支的现状、问题及解决对策,对于把握中国经济走势和制定相应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收支的定义及作用 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对外经济往来的综合反映,包括商品和服务贸易、资本流动、单方面转移等。国际收支反映了一国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对外交往能力,是各国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中国国际收支现状 近年来,中国的国际收支规模持续扩大,呈现出以下特点: 国际收支平衡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的国际收支总体平衡, 贸易顺差为62亿元人民币,资本净流入为13亿元人民币。 主要收支项目表现 (1)商品和服务贸易

2022年,中国商品贸易出口总额为2万亿元人民币,进口总额为4 万亿元人民币,贸易顺差为8万亿元人民币。 (2)资本流动 2022年,中国资本净流入为13亿元人民币,其中,外国来华直接投资为13亿元人民币,对外投资为160亿元人民币。 中国国际收支问题分析 虽然中国的国际收支总体平衡,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贸易顺差过大、外债风险上升和资本流动不稳定等。 贸易顺差过大 过大的贸易顺差会导致国内资源净流出,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过大的贸易顺差也会增加贸易摩擦的风险。 外债风险上升 随着外债规模的扩大,外债风险也在上升。一旦国际经济形势发生变化,可能会对中国的外债偿付产生不利影响。 资本流动不稳定

近年来,中国的资本净流入主要依靠外国来华直接投资,而对外投资较少。这导致了资本流动的不稳定性,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 解决中国国际收支问题的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内部平衡策略 (1)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优化贸易结构,减少对出口的依赖。(2)促进对外投资,推动资本流出,缓解贸易顺差过大的压力。 外部平衡策略 (1)加强国际经济政策协调,降低外债风险。(2)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减少贸易摩擦。 结构性改革 (1)推动金融市场改革,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2)加强教育和科技创新,提高人力资本质量。 总体来看,中国的国际收支问题主要表现为贸易顺差过大、外债风险

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报告

国际收支平衡分析报告 ——基于2000-2011年数据分析 国贸09-2 男生275寝室组 成员:牛通通朱济强赵若鹏 曹存猛霍文豪朱龙飞

经常项目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经常项目的差额状况一般与货物项目相一致。 服务项目是指一个国家对外提供服务或接受服务所发的收支,包括运输、旅游、通讯、建筑、保险、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费、各种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娱乐以及政府服务的收支状况。从上面的图表中可以看出,我国的服务项目一直处于逆差状态,年均达到了103.9亿美元。这说明我国的服务项目近年来,基本上是进口大于出口。如图表所示,服务项目对经常想和睦差额起到的是反向冲减的作用,部分货物贸易顺差被服务贸易的逆差所抵消。但是服务项目的差额与货物项目的差额相比较小,因此服务项目差额不会改变经常项目差额的方向。有图表可知,历年来服务项目的差额呈现出递增的趋势,2008年突破100亿美元的大关,2009年更是达到了294亿美元的高峰,这说明我国目前的服务贸易的竞争力依然不强,与发达国家相比,还表现出相对下降的势头。

经常账户大贷方,从2000年到2008年总体保持稳定,08-09年下降,10年有回升,借方与贷方大体相同,虽然08-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减少,但是由于进口也相对减少,所以总体并为导致经常账户的逆差,使得从2000年以来,保持顺差。 二资本金融账户分析(负责人:朱龙飞曹存猛) 证券投资净流入有升有降。2006年处于低谷,2008年证券投资净流入最高,之后呈下降趋势。我国对外证券投资下降。境外对我国证券投资下降。2011年,证券投资项下净流入196亿美元,较2000年的负增长现象有较大改观。其中,我国对外证券投资净回流62亿美元,较2000年回升幅度较大;境外对我国证券投资净流入134亿美元,较2000年有所减少。 其他投资净流入总趋势为升-降-升-降。其中,2004年其他投资净流入一度达到196亿美元,为历史最高。2008年达到最低。从2010年到2011年净流入资产大幅下降。2011年,其他投资项下净流入255亿美元,较2010年下降65%。其中,我国企业和银行对外赊账或存 放款,导致其他投资项下对外资产净增加1668亿美元,增长43%;境外对我国企业和银行赊账或存放款,导致其他投资项下对外负债净增加1923亿美元,增长2%。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2007年至今:国际收支进入飞速发展阶段。优惠的政策以及合适的投资时间和环境促使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量注入。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决定了大规模顺差有其历史必然性。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和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制造业产业链迅速伸延,配套供给能力大大提高,国产材料和配件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在全球产品供应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稳步上升。中国特殊贸易结构是造成大规模顺差的客观原因。其一,从进出口商品结构看,中国进口产品以能源、原材料、技术设备为主,出口以低附加值的消费品和机电产品为主。在国内投资需求减弱的情况下,这种贸易结构一方面造成能源、原材料、技术设备进口增速减缓,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市场容量有限造成制成品出口大量增加。 其二,从贸易方式看,中国加工贸易占据半壁江山,由于加工贸易存在大量顺差,使加工贸易顺差在弥补一般贸易和其他贸易方式逆差后,还出现较大规模顺差。中国国际收支多年来持续双顺差,充分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实力,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多年来,我国国际收支总体状况: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持续双顺差,且顺差规模不断增加,增长迅速;货物贸易顺差逐年增加,但服务贸易却连年逆差,且规模不断扩大。收入项目一直是逆差。2009 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经常账户顺差大量减少; 错误与遗漏账户数额偏大,且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外汇储备持续大幅度增加。 2011 年 4 月 1 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新口径之下的 2010 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并通过口径调整,对 2005 年~2009 年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了修正。累计 2005 年~2010 年 6 年,以流入规模计算,国际收支口径累计流入 9686 亿美元,商务部口径仅为累计流入 5127 亿美元,前者是后者的 1.89 倍。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的对外贸易产生了负面冲击,但是中国的国际收支特别是经常项目账户顺差依然达到了空前的规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年中国国际收支平横表分析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年中国国际收支 平横表分析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反映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经济交往的综合性财务报表。通过分析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我们可以了解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投资、服务等方面的交往情况,以及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国际债务状况、外汇储备状况等重要经济信息。 一、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三个部分:经常账户、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 1.经常账户:反映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商品、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的 交易。具体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收益和经常转移四个子项目。 2.资本账户:反映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资本流动,包括直接投资、证券 投资和其他投资。 3.金融账户:反映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金融资产和负债的交易,包括直 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 二、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方法 1.总量分析:观察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总额,了解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交 往情况。例如,经常账户余额、资本账户余额和金融账户余额等。 2.结构分析: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各个子项目,了解各个项目的比重和变 化情况。例如,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收益和经常转移在经常账户中的比 重,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在资本账户中的比重等。 3.趋势分析:比较不同时间段内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了解中国与世界其他 国家的经济交往趋势。例如,经常账户余额的变化趋势、资本账户余额的变化趋势等。

4.影响因素分析:分析影响中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因素,例如国内经济发展状 况、政策变化、国际贸易环境等。 三、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结果 1.经常账户余额:经常账户余额反映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 贸易情况。近年来,中国的经常账户余额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说明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具有较强竞争力。其中,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是经常账户余额的主要来源。 2.资本账户余额:资本账户余额反映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资本流动情 况。近年来,中国的资本账户余额也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说明中国在吸引外资方面具有较强竞争力。其中,直接投资是资本账户余额的主要来源。 3.金融账户余额:金融账户余额反映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金融资产和 负债的交易情况。近年来,中国的金融账户余额波动较大,说明中国的金融市场还不够成熟,需要加强金融市场的开放和监管。 四、结论和建议 通过分析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交往情况、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国际债务状况、外汇储备状况等信息。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中国在国际收支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贸易结构不够优化、资本流动不够稳定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贸易结构优化:通过调整进出口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等方 式,加强贸易结构优化,提高中国的国际贸易竞争力。

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个记录国家经济与其他国家之间经济 往来的重要工具。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资本流动等经济交易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竞争力以及国际贸易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结构 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三个主要部分:经常账户、资本账户 和金融账户。这三个部分合起来构成了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总体结构。 经常账户 经常账户记录的是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投资收益等经 济活动的流动性。具体包括: •货物贸易:记录进出口货物的价值,也就是贸易顺 差或贸易逆差的部分。 •服务贸易:记录包括旅游服务、运输服务、金融服 务等非物质性贸易的流动性。

•投资收益:记录投资活动中的利息、股息以及其他投资收益的流入和流出。 经常账户的余额被称为经常账户余额,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在货物和服务贸易以及投资收益方面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交易的盈亏情况。经常账户余额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资本账户 资本账户记录了跨国资本的流动,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补偿性支付等。具体包括: •直接投资:记录企业或个人在其他国家进行的直接投资,例如建厂、股权投资等。 •证券投资:记录跨国投资者进行的证券投资,包括股票、债券等。 •补偿性支付:记录对外提供的劳务、技术等的费用和收入。 资本账户的余额被称为资本账户余额,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在资本方面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交易的盈亏情况。

金融账户 金融账户记录了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金融资产的转移,包括外汇储备、国外直接投资、国外居民购买国内资产等。具体包括: •外汇储备:记录一个国家储备的外汇资产。 •国外直接投资:记录国内居民在国外进行的直接投资。 •国外居民购买国内资产:记录国外居民购买国内资产的活动。 金融账户余额是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净资本流入或净资本流出的指标。 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方法 通过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和竞争力。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分析方法。

国际平衡收支表分析报告

国际平衡收支表分析报告 国际平衡收支表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收支状况的重要指标,可以通过分析该表的内容和变动来了解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情况以及各种经济政策的效果。下面是一个国际平衡收支表分析报告的示例: 1.经常账户分析: 经常账户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收入和转移支付等四个部分,通过对这些部分的分析可以了解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状况。如果一个国家的经常账户出现逆差,说明该国家的进口大于出口,可能存在贸易不平衡的问题。如果经常账户出现顺差,说明该国家的出口大于进口,可能存在贸易优势。 2.资本账户分析: 资本账户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等三个部分,通过对这些部分的分析可以了解一个国家外资流入和外资流出的情况。如果一个国家的资本账户出现净流入,说明该国家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投资,反之则说明该国家的资本外流较多。 3.资金账户分析: 资金账户包括国际机构借贷、政府借贷和其他借贷等三个部分,通过对这些部分的分析可以了解一个国家债务的状况。如果一个国家的资金账户出现净借入,说明该国家的债务增加,需要支付更多的利息和本金。反之,如果资金账户出现净借出,说明该国家的债务减少,可以减轻债务负担。 4.外汇储备分析: 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的外汇资产,通常由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两部分组成。通过分析外汇储备的变动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国际支付能力和外汇储备的充裕程度。如果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不足,可能需要寻求外债或者进行紧缩货币政策。反之,如果外汇储备充裕,可能有助于维持本币汇率的稳定和支付国际债务的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国际平衡收支表可以了解一个国家在国际经济关系方面的状况及 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同的国家经济情况和政策目标会导致国际平衡收支表的差异,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

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个国家对外经济活动的决策指标之一,反映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对外经济交易,包括贸易、金融和人员流动等方面的收支状况。本文将从结构、作用和应用等角度,对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综合分析。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结构 国际收支平衡表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经常账户、资本 账户和净国际储备。其中,经常账户包括商品和服务贸易、收益转移和一些小项,主要反映一个国家的实际经济活动。资本账户包括长期投资、短期投资、直接投资和其他投资等,主要反映国际资本流动的情况。净国际储备则是指一个国家的国际储备资产减去国际储备负债的净额,主要反映一个国家的国际储备状况。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作用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个国家对外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 具有以下作用: 1.衡量一个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收支状况:国际收支平 衡表的经常账户部分反映了一个国家与外部的商品和服务交易、资金流动等收支情况,能够直观地反映一个国家是否出现贸易顺差或贸易逆差,以及资金流入或流出的情况。 2.评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国际收支平衡表可以 反映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经济实力,高度的经常账户结余通常是经济转型期和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标志。 3.指导一个国家的对外经济政策:国际收支平衡表可以

为一个国家的对外经济政策提供指导。对于出现经常账户逆差的国家,政策可以针对性地调整,例如加强出口、增加储蓄等措施。 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应用 国际收支平衡表在经济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政府可以依据其反映的经济情况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2.国际投资风险评估:国际收支平衡表反映一个国家的国际资本流动情况,可以被用来评估国际投资的风险。 3.国际金融政策评估:国际收支平衡表也可以被用来评估一个国家的国际金融政策,例如汇率政策等。 四、结论 综上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是评估一个国家对外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具有结构清晰、作用明确、应用广泛等特点。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国际收支平衡表反映的经济情况,加强分析、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国际收支平横表分析

4.2021年中国国际收支平横表分析 2021年,在世界各国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的推动下,全球经济触底反弹,复苏迹象日益凸显。我国经济顺利度过了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一年,企稳向好势头更加明显。 2021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然存在,我国国际收支交易活动总体上放缓,货物贸易、效劳贸易、直接投资等主要工程收支规模较2021年有所下降。经常工程、资本和金融工程保持“双顺差”格局,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经常工程顺差与同期GDP之比为6.1%,较上年下降3.5个百分点,连续第二年呈回落态势,净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为负,内需的奉献力度加大。随着国内外经济的企稳上升,外汇资金净流入规模逐步恢复,下半年国际收支总顺差高于上半年,并呈现正增长。总体看,当前我国国际收支顺差式失衡问题依然突出。 2021年,世界经济形势预计继续向好,兴旺国家经济逐步回稳,新兴市场国家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国际收支运行的宏观环境总体上将好于2021年。同时,在汇率、利率等市场因素驱动下,跨境资金流动日趋活泼,外汇资金流入我国的规模可能增加。但随着调结构、促转变政策的逐步到位,经常工程顺差与GDP的比例可能进一步下降,国内机构对外投资保持一定规模,我国国际收支状况有望继续改善。 下一阶段,我国更加注重经济开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外汇管理工作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的总体部署,进一步转变外汇管

理理念和方式,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尽可能为经济主体提供便利,逐步淡化事前审批管理,强化事后监测分析职能。推进外汇管理重点领域改革,加强异常跨境资金流动监管,提高外汇管理政策透明度,完善外汇储藏经营管理,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2021年 单位:亿美元 项目行次差额贷方借方 一.经常工程12,97114,84611,874 A.货物和效劳22,20113,33311,132 a.货物32,49512,0389,543 b.效劳4-2941,2951,589 1.运输5-230236466 2.旅游6-40397437 3.通讯效劳701212 4.建筑效劳8369559 5.保险效劳9-9716113 6.金融效劳10-347 7.计算机和信息效劳11336532 8.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12-1064111 9.咨询1352186134 10.广告、宣传1442320 11.电影、音像15-213 12.其它商业效劳1659247188 13.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效劳17198 B.收益184331,086653 1.职工报酬19729221 2.投资收益20361994632 C.经常转移2133742689

解释2021—2023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

2021—2023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解释 一、概述 2021—2023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我国货物、劳务、资本和金融项目的收支统计表。它是国际经济领域中最常用的一个经济指标,对于了解一个国家的国际经济状况、分析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制定国际经济政策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深度解析 1. 货物贸易收支:2021—2023年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商品贸易国,货物贸易收支一直处于顺差状态。主要出口商品包括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纺织品等,而进口商品则以原油、铁矿石、大豆为主。这些情况对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产生了重大影响。 2. 劳务贸易收支:2021—2023年我国劳务贸易收支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随着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的规模逐渐扩大,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华就业。这些因素均对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产生了显著影响。 3. 资本和金融项目收支:在2021—2023年期间,我国不断深化金融改革,促进资本市场的开放和国际化。这使得我国的资本和金融项目收支也出现了显著变化,对国际收支平衡表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总结回顾 2021—2023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国际经济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也需要意识到国际收支平衡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和挑战,如贸易逆差、外汇储备管理、跨国投资等。需要我国政府和企业进一步加强对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和研究,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政策,以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持续良性发展。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 我认为,2021—2023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良好表现离不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政策的稳健可行。也需要警惕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对国际收支平衡表带来的影响,及时调整相应政策以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五、结语 2021—2023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个反映我国对外经济关系状况的重要指标。通过本文的深入解析,希望能够使大家对这一指标有更深入的理解,为我国国际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2021—2023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国际经济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也需要意识到国际收支平衡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和挑战,如贸易逆差、外汇储备管理、跨国投资等。需要我国政府和企业进一步加强对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和研究,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政策,以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持续良性发展。

中美两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一、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国际收支平衡表反映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多年来我国国际收支总体状况: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持续双顺差,且顺差规模不断增加,增长迅速;错误与遗漏账户数额偏大,且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外汇储备持续大幅度增加。 一、经常账户 货物贸易顺差逐年增加,但服务贸易却连年逆差,且规模不断扩大。收入项目一直是逆差。2009 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经常账户顺差大量减少。 (一)货物贸易 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顺差的扩大,既有主观因素的影响,也有客观因素的作用。从主观因素来看:一是我国处在特定的历史发展时期,生产力大幅提高,但消费需求有待进一步扩大;二是全球制造业向我国转移,形成了门类齐全、配套能较强的制造业体系,对一般产品的进口需求减弱;三是我国政府推进出口行业发展壮大,扶持进口替代产业日趋成熟;四是国家为了保护相对较弱的行业,从而在关税壁垒方面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贸易保护。从客观因素来看:一是世界经济增长势头良好,外部需求强劲,拉动我国出口增长;二是国内投资增长趋缓,国际市场石油等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影响了进口,却带动了出口;三是一些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出口多重限制,进一步扩大了中国贸易顺差;四是我国的人民币汇率被低估。2005 年经常项目顺差急剧增加,因为2005 年中国经济处于扩张期,企业利润增加,加工贸易迅速增长,造成货物贸易的大量顺差。又由于中国长期以来实行出口鼓励政策,出口退税、出口补贴等措施大大增强了出口企业的竞争力,我国外贸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稳居有利地位。出口货物增加。2006、2007 年的货物贸易大幅增加,这与宏观经济政策有关,为了贯彻鼓励出口的政策,这两年调高了出口退税率,外贸企业借此良机发展迅速,纷纷出口,出口创汇再创新高。 (二)服务贸易 服务贸易逆差较大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服务行业的整体水平和世界发达国家

2005-2010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记录。对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细致的分析具有重大的意义,可以为对外经济分析和制定对外经济政策提供依据。2005—2010之间,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内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外经济和文化交流也不断加深。我国在对外贸易的历史上,基本上长期处于顺差,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的产品和服务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对2005—2010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简要的分析。 2005年单位:亿美元 项目差额贷方借方 一.经常 1,341 9,036 7,695 项目 A.货物和 1,248 8,369 7,121 服务 a.货物1,342 7,625 6,283 b.服务-94 744 838 B.收益-161 390 551 C.经常转 254 277 23 移 二.资本 和金融项 1,010 4,570 3,560 目 A.资本项 41 42 1 目 B.金融项 969 4,529 3,559 目

1.直接投 1,059 1,242 183 资 2.证券投 -49 220 269 资 3.其它投 -40 3,067 3,108 资 三.储备 -2,506 19 2,526 资产 四.净误 155 155 0 差与遗漏 注: 1.本表计 数采用四 舍五入原 则。 2006年单位:亿美元 项目差额贷方借方

一.经常 2,327 11,479 9,152 项目 A.货物和 2,089 10,617 8,528 服务 a.货物2,177 9,697 7,519 b.服务-88 920 1,008 B.收益-54 546 600 C.经常转 292 316 24 移 二.资本 和金融项 526 6,993 6,466 目 A.资本项 40 41 1 目 B.金融项 486 6,952 6,465 目 1.直接投 1,029 1,333 304 资 2.证券投 -676 456 1,132 资 3.其它投133 5,163 5,030

2006-2011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动态分析

2006—2011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动态分析 本文运用动态分析法,对我国2006年到2011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1进行研究。试图通过纵向比较,看出我国国际收支是否达到动态平衡。将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结合,通过考察不同国际收支账户的差额,进一步分析产生差额的原因,判断我国在国际交往中的地位和状况。 一、国际收支总体变动分析 表1 国际收支总体变动情况 单位:亿美元项目06年07年08年09年10年11年 国际收支 2,8484,6074,7954,0034,7173,878 总顺差 经常账户 2,3183,5324,2062,4332,3782,017 总顺差 占总顺差 81.39% 76.67% 87.72% 60.78% 50.41% 52.01% 比例 资本与金 493 942 401 1,985 2,869 2,211 融账户差 额 占总顺差 17.31% 20.45% 8.36% 49.59% 60.82% 57.01% 比例 图1 国际收支顺差额示意图 由上表可知,我国国际收支一直处于顺差状态,且较为稳定。其中: 08 1本文所用的2006年至2011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均来自中国外汇管理局官方网站。

年到10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而资本与金融账户差额则呈上升趋势;②09年后资本与金融账户顺差超过经常账户顺差;③从08年起,国际收支顺差基本成缓慢下降趋势,受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影响10年小幅上升,但在11年又继续回落。 二、经常项目账户分析 表2 经常项目变动情况 单位:亿美元 从上表可以看出,货物的顺差占到了经常项目顺差的绝大部分。服务项目一直处于逆差状态。说明,我国出口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较为有竞争力。而服务方面相比别国还有所欠缺。收益方面,由负到正在变为负,多数为逆差。可以看到,职工报酬全部为顺差,主要问题处在投资收益上。说明外国投资者投资收益的汇出很大。本国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三、资本和金融项目账户分析 表3 资本和金融项目账户变动情况 单位:亿美元

印尼2016-2020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印尼2006-2010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1. 国际收支账户分析 从2006-2010年印尼的收支平衡表数据来看,其国际收支账户的余额变动如图1所示。 从图1中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到,印尼的国际收支在2008年呈现赤字状态,其余年限均为盈余。其中2007年到2008年期间,国际收支由盈余的最高位猛降为赤字最低位。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到来。根据印度尼西亚中央银行关于2008年的经济报告显示,2008年印尼的国际收支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有所恶化: 首先,资本账户方面,2008年第二季度开始,由于大量的资本流出,为了在金融危机下降低风险,转而投向流动性大的短期资产,资本账户出现赤字状态,直到2008年下半年,由于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恶化,使得在印尼的外国投资者集

中大量变卖金融资产,这一资本账户的赤字进一步恶化。 其次,经常账户方面,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经济发展速度放慢,印尼的商品出口价格受其影响有所降低,尽管政府实行了出口补贴的政策,但是仍然没能弥补国际贸易出口的大量下滑,导致经常项目账户余额大量下滑。截止到2008年底,印尼的国际收支呈现逆差状态。(具体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的余额变化参见图2) 图2 印尼2006年-2011年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的变化图 2. 国际货物贸易概况 2.1 货物贸易现状 从2006年-2011年印尼的经常项目账户看来,印尼的国际贸易一直是顺差,其中其净出口的产品是非石油天然气类商品,根据2010年印度中央银行的年度经济报告,2008金融危机后,印尼的国际贸易重新走向复苏,出口重新走向强劲。

根据印尼历年的国际贸易数据来看,其出口产品大多数为非石油天然气类产品,而石油天然气主要靠进口。按照产品类别分析,资源型产品如煤炭、原油、橡胶、铜以及金属制品的出口量占所有商品出口量中的绝大多数,其他非资源密集型产品如纺织产品、电力、医药也是在国际贸易中处于顺差的产品。关于石油贸易,截止到2010年,印尼在石油贸易中的逆差地位在不断恶化。这主要是受到国际油价的影响,尽管印尼的石油出口收入看起来是增加的,但是这主要是由于石油的国际价格的上升,而其实石油出口的总量是在减少的。 从贸易对象来看,中国一直是印尼非石油天然气贸易的重要对象,尤其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由印尼的第五大贸易对象跃升为印尼的第三大贸易对象,其次印尼出口的主要对象还有美国和新加坡。 2.2 总结 从其经常账户的相关数据进行总结可知,货物贸易出口的主要产品为农产品、燃料和矿产品、制成品;其主要的出口目的地为:日本、欧盟、中国、美国和新加坡。其进口的产品种类主要有农产品、燃料和矿产品、制成品,其进口产品的原产地主要来自新加坡、中国、日本、欧盟和美国。 3. 国际服务贸易概况 图3 印尼服务贸易情况

英国国际收支分析

英国国际收支分析----d5459f12-7163-11ec-8635-7cb59b590d7d 英国国际收支状况及汇率变化状况 英国国际收支平衡表 下表为英国2021—2021年的国际收支状况(本文图表均摘自英国pinkbook) 从表中可以看出,英国的国际收支包括经常账户、资本账户和平衡账户。在三大项目中:经常项目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常项目一直显示出高赤字,而资本项目显示出高盈余。余额项目涉及的金额较小,且处于波动状态。2022-09年国际收支总体上非常不平衡,不利于中国的发展。然而,从经常项目赤字逐渐缩小的角度来看, 英国经济在逐渐恢复。下面将从国际收支的两大方面对英国国际收支状况进行分析: (1)商品和服务 英国商品进出口历年来都呈现逆差状态,受经济危机影响,2021年商品逆差降至历史最低点,09年开始缓慢复苏。而相比于商品,其劳务一直呈现小额顺差,但相比商品的高额逆差,也无法挽救总体的逆差局势。 英国服务业包括金融和保险、零售、旅游和商业服务业,是英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也 是英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22,英国服务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5%。2022,英国 服务贸易总额达到4820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因此,它一直处于盈余增长状态。 同许多发达国家一样,随着服务业的不断发展,英制造业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萎缩,数次经济衰退加剧了这一态势。2021年,英本国拥有的最大汽车生产企业mg罗孚公司破产。经历了08年经济危机2021年英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13%。国内制造业 的现状使得英国不得不减小进口,加大商品的进口,故商品逆差历年增加。 大量廉价外国劳动力的雇佣导致英国员工薪酬赤字不断增加。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 截至2022年12月,英国失业人口为247万人,失业率为7.8%。结果,大量外籍工人失业,员工薪酬赤字减少。 英国正逐步将对具体项目的援助改为向落实减困战略的国家政府直接提供援助。2021年,英官方发展援助(oda)总额为63.5亿英镑,占当年国民收入(gni)的0.43%,90% 的援助款项用于最不发达国家,对非洲的援助增加12.5亿英镑,其中用于艾滋病相关工 作的援助为15亿英镑。英政府承诺尽早将官方发展援助总额提高到国民收入的0.7%。 英国一直是国际资本的重要出口国,随着1979年外汇管制的取消和北海油田的发现,这一点变得更加突出。20世纪80年代上半叶,英国的外国投资额与美国和日本相当,但 随着90年代初的经济衰退,英国的外国投资也急剧下降,然后开始急剧上升。根据欧盟 统计局的数据,英国外商直接投资的绝对值在2022下降到522亿欧元,下降了57%,但仍

2004-2013年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 实验内容: (1)2004-2013年10年来的我国国际收支表 2004至2013年我国国际收支 (2)2004-2013年总差额、经常项目差额、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三者的柱状图

(3)对我国国际收支情况的分析 ①研究我国国际收支近10年的发展趋势,并进行总体情况分析。 近几年,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的国际收支出现了一些结构性变化。为此,我从国际收支平衡表入手,用实际的数据说明问题,为了更好的说明,我先对200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得出我国国际收支的发展趋势。 由200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可以看出,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主要来自于商品出口顺差这一项,历史上其对经常项目顺差的贡献度高达90%。但是要注意到这里的商品出口主要指的是加工贸易商品出口,一般贸易商品出口顺差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同时资本项目也长年保持顺差,形成罕见的“双顺差”,这样就导致了我国近几年官方储备持续高速增长,而且增速呈加快趋势。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在2009年,我国经常项目账户余额迅速下降,2010年虽然有所恢复,但只是接近2007年的水平。根据2011年的前三个季度数据显示,我国经常项目余额又一次骤然下降,到年末可能只有2006年的水平。与此相反,自2009年开始,我国资本金融项目余额连续大幅增加,2011年可能达到史无前例的2600亿美元,在数额上首次超过经常项目余额。因此,官方储备增加额即使在金融危机期间仍然保持高速的增长,且增速呈加快趋势。 在2008年以前,我国的对外贸易的顺差主要来自于加工贸易产品的出口而不是内资企业的一般贸易,国内企业往往只赚取微薄的加工费用,缺少核心竞争力,这种世界工厂的地位其实是很不稳定的,因为一旦我国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失去,制造厂商就会转移工厂至中国的竞争国如印度、越南等。这样中国就会失去世界工厂的地位并会出现经常项目逆差。事实上,从2010年开始,内资企业的一般贸易处于逆差状态。经常项目顺差潜在的脆弱性无法抵御人民币升值的冲击。2010年9月重启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总体上处于缓慢升值的状态,截至2011年11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6.35,相对于2010年9月的6.83升值了约7%。这样我国的商品出口顺差就从2011年开始迅速下降,逆转了2010年经济复苏的态势,2011年末只能达到2006年的水平。

2004年至2014年国际收支分析报告

2004年至2014年国际收支分 析报告

2004至2014年我国国际收支情况 单位:亿美元 2004年至2014年国际收支分析报告 2004年至2014年期间,全球经济迅速发展,各国经济运行和货币政策取向各不相同,国际金融市场变化较大。我国在此期间,积极跟随全球经济发展的脚步,稳步推进改革。以下就2004年至2014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特点、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进行分析。 一、我国国际收支特点 1、我国的“双顺差” 由200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可以看出,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主要

来自于商品出口顺差这一项,历史上其对经常项目顺差的贡献度高达90%。但是要注意到这里的商品出口主要指的是加工贸易商品出口,一般贸易商品出口顺差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同时资本项目也长年保持顺差,形成罕见的“双顺差”,这样就导致了我国近几年官方储备持续高速增长,而且增速呈加快趋势。

根据上图,可以看出我国的“双顺差”的主要来源是: ①、货物贸易顺差是经常项目顺差持续扩大的主要来源 ②、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波动幅度较大。 2、储备资产逐年增加,且增长趋势趋于平缓。 3、2004—2013年的10年间净误差与遗漏项目的差额从贷方向借方转移,并于2009年由贷方变成了借方,达到-414亿美元,此后还不断变化,但一直在合理范围之内。

二、我国国际收支现状的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大规模流入我国,形成我国国际收支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在优惠产业政策的引导下,外资的流入促进了我国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这在国内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形成了巨大的出口压力,从

而造成了我国经常项目的持续顺差。因此,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大额“双顺差”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现象。 (一)全球性的经济发展不均衡现象 全球低利率时代的到来以及产品内分工的兴起为我国成为“世界工厂”提供了可能。 1985年9月“广场会议”后,西方主要工业国家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开始上升,由此造成除美国以外各国净出口的下降或增长势头减弱。为了抵消净出口减少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广场会议”后各国纷纷降低利率以刺激国内需求。西方主要工业国家低利率以及美元资产的贬值使得逐利资金在全球范围内寻找高回报的投资。从国际分工形态演变角度看,当代经济全球化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产品内分工的迅速兴起并在国际分工领域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产品内分工生产方式的兴起,对经济落后国家选择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索外向型发展模式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亚洲“四小龙”的发展经验显示,早期通过参与承接组装等相对简单的工序切入全球分工体系,随后通过在产品内分工系统内部学习和提升能力,有可能向较高增加值工序和环节攀升,进而构成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推动因素。正是在此背景之下,我国才有可能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承接来自发达国家转移出来的低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和资源消耗型的产业,从而才有可能成为“世界工厂”。 (二)我国国内出现的资源配置低下的现象 1、非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下廉价人力资源的利用。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是我国在发展外向型经济中最大的比较优势。从人口结构上来看,我国的人口中56%2居住于农村。在这些地方社会保障体系缺乏,医疗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薄弱。也就是说,我国占主导地位的人力资源是缺乏社会

2010-2013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2010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2378亿美元,货物和服务顺差2230亿美元,收益逆差259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407亿美元。

2011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1361亿美元,货物和服务顺差1819亿美元,收益逆差703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245亿美元。 2012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2154亿美元,货物和服务顺差2318亿美元,收益逆差199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34亿美元。 2013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1828亿美元,货物和服务顺差2354亿美元,收益逆差438亿美元,经常转移逆差87亿美元。 由数据可得,10-13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主要来源是货物和服务项目,这反映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主要依靠实体资源的交易来获取顺差。 经常账户记录在一定时期内的对外经常性经济交易,反映一国与他国之间资源的实际转移状况,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项目,也是决定和影响一国国际经济收支真是平衡的基本内容。 10-13年中经常账户中的货物与服务、收益、经常转移各项指标都在逐年稳步增长着,它集中反映了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和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每年的货物和服务项目中,货物收支顺差差额在小范围内呈上下波动主要是呈增长趋势,而服务收支逆差差额则呈逐年大范围内的增长趋势,这表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有待提高。

2010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2869亿美元,资本项目顺差46亿美元,金融项目顺差2822亿美元。2011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2655亿美元,资本项目顺差54亿美元,金融项目顺差2600亿美元。2012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318 亿美元,资本项目顺差43亿美元,金融项目逆差360亿美元。2013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3262亿美元,资本项目顺差31亿美元,金融项目顺差3232亿美元。 资本和金融账户中,除12年外,我国的资本项目与金融项目都出现顺差现象。2012年我国国际收支从往年的“双顺差”格局转为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的“一顺一逆”状态,我国经济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较大。顺差的主要来源是外国对我国的直接投资, 这反映了我国吸引外资从事直接生产的政策和对外国资本进入本国金融市场的管制状况。每年的外国对我国的直接投资顺差差额在除储备资产以外的资本和金融账户中所占的比重也主要呈增长趋势,这反映了我国吸引外资从事直接生产的政策和对外国资本进入本国金融市场的管制更加宽松,具备了更大的弹性。 2010年储备资产逆差4717亿美元。 2011年储备资产逆差3878亿美元。 2012年储备资产逆差966 亿美元。 2013年储备资产逆差4314亿美元。 这四年间我国储备资产都保持逆差状态,官方外汇收入不断增多。这表明我国的抵抗风险能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外汇市场更加稳定。12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为调节外汇市场,抵御经济风险,储备资产少 2010年净资产与遗漏逆差529亿美元。

中国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完整版)

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2002-2021 中国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开展,我国国际收支的经常账户〔包括货物贸易和效劳贸易等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持续多年"双顺差〞,这种现象是极不正常的。中国的"双顺差〞是由各种制度缺陷、价格扭曲、宏观经济不平衡造成的,导致我国外汇储藏快速增长,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福利损失。本文通过对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的探讨,分析其存在的原因。 一、 进入2000年以后,经常工程各项差额都有所增长,顺差额急剧上升。虽然收益工程和经常转移工程差额也在不断增长,但我国经常工程差额的变动趋势主要还是与货物和效劳项差额的变动趋势保持根本一致。 2002—20011年间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有如下特点。 〔一〕外汇储藏增长迅速 2000 年以来外汇储藏增长表现出加速趋势,外汇储藏增量逐年递增,2003 年、2004 年我国外汇储藏分别较上一年增长45.62%、81.8%。到2006 年年底我国外汇储藏已经超过10 000 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藏国,其中全年新增外汇储藏2 473 亿美元,也创下年度外汇储藏增幅的历史新高。2021 年底,我国外汇储藏规模到达19 460.3 亿美元,再次创下储藏新高。 〔二〕经常工程和资本工程多年保持顺差,且顺差规模还在不断扩大中,2002—2021 年间国际收支中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均为顺差。在此期间,经常工程顺差一直保持了比较平稳的增长趋势,而资本工程变化幅度较大。 〔三〕货物贸易顺差是经常工程顺差的主要来源 中国的效劳贸易常年保持逆差,而货物贸易常年顺差,并且顺差规模还在逐年扩大。中国对外贸易当中,货物贸易对经常工程的顺差起到了主要作用,是经常工程顺差的主要来源。〔四〕外商直接投资是资本工程顺差的主要来源,且仍在不断增长。这期间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达9 104.82 亿美元。由以上的分析,中国国际收支从2002—2021 年间保持了一个经常工程和资本工程双顺差的格局。实际上,到2021年第三季度,这个局面还在持续当中。2002 年以后,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盈余双双大幅增长。 国际收支顺差在2002年以后上升趋势更加明显。2002---2007年间,经常工程余额每年平均以40.74%的速度增长。从2002---2007年的数据中可以看出,货物与效劳贸易差额是衡量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其中货物工程是经常工程的决定因素,在经常工程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他工程差额各年变化都不是很大,变动比较平稳。 我国的资本和金融工程包括两个主要工程,即资本工程、金融工程。资本工程包括资本转移,如债务减免、移民转移等。金融工程包括我国对外资产和负债所有权变动的所有交易,按投资方式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资本和金融工程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是一个与经常工程并重的大工程,是一国调节国际收支的重要工程。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加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