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研究

合集下载

固体矿产资源量估算规程几何法

固体矿产资源量估算规程几何法

固体矿产资源量估算规程几何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

而矿产资源的储量估算则成为了矿产勘查和开发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其中,固体矿产资源量估算规程几何法作为一种重要的估算方法,在矿产资源勘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对固体矿产资源量估算规程几何法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一、固体矿产资源量估算规程几何法的概念固体矿产资源量估算规程几何法是指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和勘查资料,采用地质数学和空间几何方法,利用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技术,对矿床储量进行估算的一种方法。

其核心在于通过对矿体的几何结构和地质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和计算,以确定矿床的储量及资源量。

二、固体矿产资源量估算规程几何法的主要步骤1. 数据搜集:需要收集有关矿床的地质、地球物理、化学等多方面的勘查资料,包括地质剖面、勘探钻孔数据、矿石化验结果等。

2. 地质建模:根据勘查资料和矿床地质特征,建立矿床的地质模型,包括矿体的空间结构、形态、规模等信息。

3. 资源量计算:利用地质数学和空间几何方法,对建立的矿床地质模型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确定矿床的储量和资源量。

4. 资源量评价:根据资源量计算结果,进行资源量的评价和分类,确定矿产资源的开采潜力和经济价值。

以上是固体矿产资源量估算规程几何法的主要步骤,通过系统的数据搜集、地质建模、资源量计算和资源量评价,可以较为准确地估算出矿床的资源量和储量,为矿产资源的有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三、固体矿产资源量估算规程几何法的优势与不足1. 优势:(1)几何方法能够直观地反映矿体的空间结构和形态,有利于对矿床储量进行准确估算。

(2)地质数学和空间分析技术的应用,为数据处理和计算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3)对矿床资源量进行综合评价,有利于确定矿产资源的开采潜力和经济价值。

2. 不足:(1)对于复杂的矿床地质构造和矿体形态,几何方法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准确估算矿床的资源量。

2024固体矿产资源勘查与实物量估算

2024固体矿产资源勘查与实物量估算

专业科目《矿业权评估实务与案例》之二固体矿产资源勘查与实物量估算(2024)第一章概述一、考试目的考查考生对矿产勘查阶段划分、勘查研究内容及其各阶段工作程度要求、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固体矿产相关概念、矿产勘查与资源储量估算依据、绿色勘查要求、矿产勘查工作程序的熟悉情况。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一)掌握的内容1.矿产勘查阶段的划分。

2.勘查研究内容。

3.各勘查阶段工作程度要求。

4.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

5.矿产资源储量技术标准体系构成。

(二)熟悉的内容1.固体矿产相关概念。

2.矿产勘查与资源储量估算依据。

3.绿色勘查要求。

4.勘查的工作程序。

第二章成矿地质条件一、考试目的考查考生对岩浆岩、构造、地层、变质作用、岩性条件和找矿标志等成矿地质条件的熟悉情况,对岩相—古地理、风化和地貌、地球化学等成矿地质条件的了解情况,以及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一)熟悉的内容1.各类岩浆岩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2.各类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3.地层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4.变质作用与成矿的关系。

5.岩性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6.主要找矿标志。

(二)了解的内容1.岩相—古地理条件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2.风化和地貌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3.地球化学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第三章地质研究一、考试目的考查考生对矿体(含煤层)特征、矿石特征等矿体地质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对矿区地质相关知识的熟悉程度,以及区域地质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一)掌握的内容1.矿体特征研究内容与控制程度。

2.煤层特征及研究、控制程度。

3.矿石特征及研究、控制程度。

4.煤质特征研究内容。

(二)熟悉的内容矿区地质研究内容与研究程度(三)了解的内容区域地质研究内容与研究程度。

第四章矿石加工选冶技术性能研究一、考试目的考查考生对矿石可选性、矿石加工选冶试验研究及各勘查阶段试验研究程度要求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工艺矿物学研究、非金属矿物化性能测试研究相关知识的熟悉情况。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下一篇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作者:ca8225提交日期:2008-5-26 16:52:00 | 访问量:134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严铁雄一、工业指标的确定及应用(一)工业指标的内容工业指标的内容,对于绝大多数固体矿产资源来说,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矿石质量指标,另一是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指标。

矿石质量指标,不同的矿产资源,有以矿石中的主要有用组份衡量的,也有以矿石的物理性质为衡量标准的。

对以主要有用组份衡量的,应采用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品位-吨位曲线来圈矿,即矿体的圈定无须固定的边界,只需按市场价格确定品位-吨位曲线即可,生产时随着市场行情的高低,布置开采块段,这样有利充分利用资源;对于勘查程度低的地段,如矿产普查阶段的圈矿,也可用单项指标-边界品位来圈矿。

传统作法,质量指标有用于单工程的,也有用于块段的,以及矿床的。

当前处于过渡期,不少勘查项目还沿用原来的双指标或三指标。

具体包括:边界品位、最低工业品位、矿床平均品位。

边界品位,以工业生产对单样中有用组份的最低要求作为衡量标准。

是区分矿与非矿的重要指标。

其经济意义在于,在经济有效可供工业利用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利用资源。

最低工业品位,是据单工程或块段中,实际控制单个矿体的厚度内(含未被扣除的夹石),各单样品位的平均值。

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一般是矿山生产达到盈亏平衡时的品位值,不同工业部门略有区别。

矿床平均品位,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为了保障金矿开采的经济效益,而确定的一项指标。

后来,部分有色金属矿产如铅锌矿,为了充分利用资源,也采用了矿床平均品位,以铅的硫化矿为例,其边界品位和最低工业品位都较低,分别为0.3%和0.7%,矿床平均品位为5%。

若按边界品位和最低工业品位圈出来的矿床平均品位,达不到矿床平均品位的要求,则要从低品位中剔除一部分,直到满足达到矿床平均品位的要求。

不同矿种还有些特殊要求,如铝土矿不仅要求Al2O3的含量,还要求铝硅比值;砂金矿的指标中引入了混合砂的概念;一些堆积矿还有含矿率指标等等。

固体矿产勘查资源储量估算

固体矿产勘查资源储量估算

1.资源储量的有关术语和概念
4) 低品位矿—是反映矿石质量的名词,它相当 于边界品位与最低工业品位之间的传统的 “表外矿”。 5) 工业矿—是反映矿石质量的名词,它相当于 最低工业品位以上的传统的“表内矿”。 6)查明资源量—包括探明的(331)、控制的 (332)及推断的(333)资源量。
1.资源储量的有关术语和概念

1.资源储量的有关术语和概念

12)工程控制程度与地质可靠程度的关系 333:是根据矿体特征,用有限的工程圈定,矿体 连续性是推断的,无系统工程网概念。对厚度、 品位较稳定的分布面积较大的层状矿体可采用2~ 3倍(332)的工程间距探求333;普查阶段探矿工 程应具备相对的均匀性,并注意与后续详查阶段 工作的衔接。 334: 是由极少量工程验证,无需确定工程间距, 它属于未查明的潜在资源,矿体连续性是预测的。
1.资源储量的有关术语和概念
1 4)
预测资源量(334)
① 334是未查明的潜在资源,主要出现在预查阶段。
② 详查以上阶段不应有334:境界内应对矿床有总 体控制,资源赋存情况基本查明或已经查明,故 不应再有334资源量。 ③ 普查阶段可视具体情况估算334:在333以外的部 分地域有极少量工程验证的物化探矿致异常区、 矿床深部或边部,视具体情况估算334。 ④ 在矿产勘查报告中不能将334再写成3341、 3342、334?、3341?等。
1.资源储量的有关术语和概念
1)估算—储量计算改为资源储量估算。“估算” 一词体现了资源储量的统计性、不确定性和 风险性的涵义。但所谓“估算”既不代表勘 查过程的低质量、高误差,也不代表资源储 量计算过程与结果的粗糙和低精度。参数的 确定、运算过程与过去储量计算一样,必须 按规定执行。 2)质量分数— 即我国传统矿产勘查使用的 “品位”。 3)体积质量—即原规范中的“体重” 。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资源/储量估算的几种方法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资源/储量估算的几种方法
2 几 何 法 2 1 断 面法 .
式 中 : —— 各块 段矿 石 资源量 。 Q
全 矿 区 共 统 计 + 3 m、 5 m、 8 m、 1 0 0 +水平断面进行资源/ 储量估 算, 断面标高 的选择参照 了地表宕 口分布、 地形起伏情 况 和 估算高 级别 资源/ 量的规 范要 求 间距 。水 平 断 面 储 法 估算 对应 断 面如 图 2 示 。 所
1 4 36
l8 l
西 部探 矿工 程
21 0 2年第 5 期
H— — 块段 平均 厚 度 , m。 块段 资源 量 :
Q—V× D
呈线 尖 灭时 , 采用 锲形 体体 积 、一12 / /S×L。 r . 块段 中一 断 面有 面积 , 另一 面根据 地形 等高 线形 态 构成 近 似锥体 , 采用 锥 体公式 计算 一13 /S×L。 2 12 块段 矿石 资源 量计算 ..
延到 断 面面积 和块 段体 积 上 去 , 因而 有 外 延误 差 , 是 这 难 以克服 的缺点 , 对此 有相 当 的认识 。 应 ( 下转 第 1 1 ) 2页
式 中 : —— 断 面间距 。 L 块段 中一 断 面有 面 积 , 一 断 面无 面 积 ( 尖 灭 ) 另 点
相邻 断 面上矿 层能 对应 , 积相对 差 : 面 () ( z/ 4 时 , 用 截 锥 体 体 积 公 1 当 S 一S )S > 0/ 采 9 6
式 :

只要 勘查 工程 是 大致 沿 直 线 或水 平 面有 系统 的布 置 , 编出一 系列 断面 图 ( 面 图) , 能 剖 时 均可 采用 断 面 ( 剖 面) , 法 因而 断面 法几 乎 适 用 于任 何 类 型 矿 床 。勘 查 断 面 图 即可用来 作 为资源 / 量估算 图 。不必 编 制更 多 的 储

矿产评估师固体矿产勘查储量估算需求量

矿产评估师固体矿产勘查储量估算需求量

矿产评估师固体矿产勘查储量估算需求量一、矿产评估师的概念和作用矿产评估师是指具备相应资质和经验的专业人士,主要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储量估算、评估和审计等工作。

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对矿产资源进行科学评估,为投资者、开发商和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在矿业领域中,矿产评估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能够为企业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和风险控制建议。

二、固体矿产勘查的基本流程固体矿产勘查是指对地下固体矿物资源进行调查和探测,以确定其分布、性质、储量等情况。

固体矿产勘查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前期调查:主要包括地质资料收集、现场考察等工作。

2.地球物理探测:通过地球物理方法对目标区域进行勘探。

3.钻探测试:通过钻孔方式获取样品并进行实验分析。

4.资源量计算:根据采样数据及地质特征,计算出目标区域的矿产资源量。

5.评估和报告: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编制出勘探报告并进行资源量评估。

三、储量估算的方法和技术储量估算是指通过对矿床勘探数据和地质特征进行分析,计算出其可开采的矿物质量和数量。

储量估算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直接计算法:根据采样数据、地质模型等因素,直接计算出矿床的储量。

2.间接计算法:通过对地质特征及勘探数据进行分析,推断出矿床可能存在的储量。

3.统计学方法:通过对多个同类矿床的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推断出目标矿床可能存在的储量。

4.人工智能技术:利用机器学习等技术对勘探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预测出目标矿床可能存在的储量。

四、固体矿产勘查与储量估算在实际应用中的需求固体矿产勘查与储量估算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需求。

首先,在矿业开发中,矿产评估师需要对矿床进行勘查和储量估算,为开采过程提供决策支持。

其次,在矿业投资中,投资者需要了解目标矿床的储量情况,以便进行投资决策。

此外,在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中,政府部门也需要对矿床进行勘查和储量估算,以制定相关政策和管理措施。

五、结论总之,固体矿产勘查和储量估算是矿业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工作,它们为企业、投资者和政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方法的探讨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方法的探讨
2 1 年第6 00 期
中国非金属 矿工业 导刊
第 8 期 6
【 其
他】
固体矿产资源储 量计算方法的探讨
白瑞 和
( 国建 筑 材 料 5 业 地 质 勘 查 中 心 辽 宁 总 队 ,辽 宁 沈 阳 中 - 【 摘 1 04) 1 0 0
要 】 本 文 简 要 介 绍 我 国 固体 矿 产 资源 储量 计 算 方 法 和 三 维 储 量 计 算功 能 的 矿 业 软 件 。 【 文献 标 识 码 】A 【 章 编 号 】 10 — 3 62 1 )6 0 5 —0 文 0 7 9 8 (0 00 — 0 9 3
为 ,下轮廓 线 的周 长为 。如果 三角 面片 已经从
S 法 的全称 为最佳结 构 曲线断面积 分储量计 算 D
及储量 审定计 算法 。是由唐义和蓝运蓉通过2 多年的 0 勘查实践和理 论研究创立和命名 的一套系列储量 计算 和审定方法 ,由一套 理论(D动态分 维几何学) S ,两大 基本方法(D S 储量计算法、S D审定计算法) ,四个基本 原 理( 维 形变 原理 、权 尺稳 健 原理 、搜索 求 解 原 降 理 、递进逼近原 理) ,八组公 式( 结构地质变量公 式、 S D边值 公式、S D风暴值公式 、S 样条 函数公式、S D D 样条 函数 体积公式 、S 任意块段 体积公式 、S 精度 D D 公式 、复杂 度公式) 构成的S D体系 。 近 年来 随着计 算 机性 能的提 高 ,三维 建模理 论
和 即为全 矿体的储量 。 划分块段 主要根据以下几种标 志 :①矿石 的 自然 类型和工业 品级 ,如 氧化矿与原生矿 ,贫矿与富矿 , 都应分成不 同的块段 ;②不 同的储量级别 ;③不 同开
观 、结 果更为精确 ,是储量计 算的 发展趋 势 。

《固体矿产资源 储量分类》跟资源储量估算(严铁雄)资料精

《固体矿产资源 储量分类》跟资源储量估算(严铁雄)资料精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GB/T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GB/T17766-1999)国家标准,在观念和 编制的思路上,与前有很大的差别。
它依据1996年我国全国人大常委会通 过的《矿产资源法》修正案和1997年联合 国经济和社会委员会发布的《联合国国际 储量/资源分类框架》(固体燃料和其他矿 产)最终文本编制的。采用的是市场经济 的观念。
储量是矿山企业所需要的,而基础储量则是 政府矿政管理所需要的。
《分类》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一、关于工程间距和“外推”的问题
新《分类》实施以来,这个问题较为突出, 这是因为几十年来的习惯影响。
其实矿产勘查的目的就是要准确圈定矿体, 估算资源储量,为矿山设计和建设提供地质依据。 准确圈连矿体中,最重要的是矿体连续性,而地 质研究和工程控制都是为确定矿体的连续性,准 确圈定矿体服务的。没有地质研究不能准确判定 矿床类型,打再密的工程也没用。可是我们勘查 或评审时,没有突出圈定矿体的连续性是否符合 要求,而强调工程间距的多。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可行性评价与其他行业 不同,它是在投资期间不断的进行可行性评价, 目的在于随着勘查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勘查对象 的认识程度不断提高,对照市场对勘查资源的供 需形势、及预测,作出是否继续勘查开发的建 议,由投资者决策。
3、兼顾了政府矿政管理和矿山企业生产的 需要
《分类》较联合国的分类框架多了6个类 型,包括基础储量111b、121b、122b,另外 三个是我们将联合国分类框架中的三个潜在经济 的类型,根据我国的矿产资源禀赋,按联合国分 类框架中潜在经济的亚类提了起来,这样就增加 了三个类型。
探明的
详细勘探
可采储量 (111)
基础储量 (111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研究
摘要:通过对矿床工业指标的确定、矿体圈定方法、储量估算方法的选择、估
算参数的确定、储量类型和块段划分原则,阐述了如何准确地对固体矿产资源进
行相应估算。

关键词:固体矿产;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矿山建设
地质勘查的准确与否,直接体现在最后所探获到的固体矿产资源的储量上,
而这个探获到的储量就是衡量此矿山是否具有经济价值和开发价值的可靠依据,
所以在对固体矿产资源的储量估算中,整个过程必须要严格把关,这样才能得出
对资源开发最可靠的信息。

1 矿体圈定分析
在资源储量估算工作过程中,矿体圈占据重要地位。

矿体圈定的有效合理主
要受到地质规律、研究程度的影响、经验以及水平的直接影响。

就现阶段而言,
所实行的矿种规范规定,相应的要求如下:
1.1金属矿床单工程矿体边界的圈定
矿体边界圈定工作中,工作人员要依据边界品位和夹石剔除厚度的相关数据
对矿体边界和矿体中夹石的厚度进行确定;然后再依据最低工业品位和最低可开
采的厚度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对矿体边界进行圈定。

如果矿体中某些品位品
质较高,边界圈定工作应该依据实际情况分别将上、下部分边界品位和最低工业
品位的样品数值采用代入的方式进行计算。

代入样品的厚度和夹层厚度相同,也
就是我们所说的“穿鞋戴帽”。

工作过程中,如果出现多个样品,并且相应的厚度
也超出相应的范围,工作人员应该对其进行单独圈出。

在多个邋矿体圈定工作中,工作人员可以采用混圈法。

主要指的是:如果有一种矿满足相应的工作需求,可
以将其圈入。

如果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满足相应的需求,并且相应的规模较大,
则为共生矿;如果不能达到相应的需求却可以回收,进行二次利用,则为伴生矿。

1.2矿体连接分析
1.2.1临近矿体的连接
对于此种现象通常都采用直线连接,如果相应的数据满足相应的需求,还可
以使用曲线连接的方式。

在曲线连接时,矿体中任意位置的厚度应该小于实际矿
体中的最大厚度。

如果临近矿工程之间存在断层或者岩脉时,应该依据相应的地
理特征进行连接。

1.2.2矿体有限外推分析
如果工作中,一个能够明确看见矿,一个发现矿,此种矿体圈连为有限外推。

如果体长度和厚度之间属于正相关,并且具有详细的资料证明,工作人员可以根
据矿工程控制的程度确定矿体的真实厚度,然后按照合适的比例进行外推;如果
没有准确的规律,要依据工程之间距离的1/2实行尖推,也可以采用1/4平推;
如果矿体工程品位在边界品位的1/2以上,要依据工程之间距离的2/3进行尖推,也可以采用1/3平推。

1.2.3矿体的无限外推分析
矿产工程如果没有完善的工程控制方式或者见矿工程较远(距离大于相应地
质可靠程度对应网度)时,工作人员可以对矿体进行无限外推。

无限外推过程中,矿体自身的长度如果没有规律,通常都可以根据地质的可靠程度进行1/2尖推或
采用1/4平推。

1.2.4块段的划分
块段划分对于固定矿体资源的估算质量具有直接影响。

具体的原则如下:通
常都会沿着矿体向上临近勘探线为限,倾向方向上临近工程连线为界。

2 资源储量估算方式的确定
储量估算方式主要指的是矿产资源在估算工作中,对各种数据以及软件应用
的总称。

在实际工作中,各个矿体之间的差异较大,并且相应的开采方式以及利
用方式也不尽相同,只有选择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才能保证资源储量估算的
准确性。

就现阶段而言,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管理依旧十分严格,基本上都
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估算。

工作过程中,如果要采用其他方式或者软件,必须要
经过相关部门的鉴定,获得相应的资格,同时还要进行公布,才能投入使用。

传统的估算方式根据不同情况可以分断面方式以及块段方式,如果对断面法
进一步细分,还可以将其分为平行断面方式、不平行断面方式,另外平行断面方
式又能分为水平断面方式和垂直断面方式;垂直断面方式又可以分为勘探线剖面
和储量计算方式。

一般来说,块段方式依据不同情况能够分为地质块段方式、开
采块段方式、最近地区方式、三角形方式、等值线方式、等高线方式等。

估算工作中,地质块段方式是一种较为常用的估算方式,能够将矿体投影在
某个平面上,同时还能明确矿体的相关信息,例如矿体类型、品级、地质可靠程度,然后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块段,并且逐个进行估算,最后进行累计。

此种方式
都用于勘查工程状况较为均匀、勘查方式单一、勘查工程不具备严格的管理机制
的矿区。

地质块段法依据投影方向差异,通常可以分为垂直纵投影方式、水平投影方式、倾斜投影方式。

应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投影方式,垂直纵投影方式,通常应用于倾斜度较小的矿体中;水平投影方式,应用于
平坦的矿体中;倾斜投影方式,主要应用于倾斜较大的矿体以及一些中等倾斜矿体,实际应用中由于其估算过程十分繁琐,基本不采用这种方式。

3 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
3.1面积
现在直接可以用MapGis软件在电脑上读取。

3.2矿体厚度计算方式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通过所涉及的主要数据包括矿资源的
水平厚度、垂直厚度、真厚度等。

实际工作过程中,如果使用纵投影面积计算,工作人员应该积极进行水平垂
直厚度计算,使用水平投影面积计算时,工资人员应该积极进行垂直厚度计算;
采用真面积时,要及时对矿产资源的平均真厚度进行相关的计算。

一般来说,在计算过程中,所采用的计算方式主要有两种,即算术平均法、
加权计算,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如果工程分布较为均匀,应该使用算术平均法,如果工程分布不均匀、起伏较大,应该选择加权计算,工作人员应该依据实际的
工程状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3.3品位分析
在估算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对单位工的平均品位进行分析计算,其中主要
包括段平均品位、矿体平均品位两种。

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通常都会采用样品
加权的计算方式;如果进行块段的平均品位计算,工作人员选择矿体截面面积加
权的计算方式;矿体平均品位计算过程中,要使用块段体积加权。

特高品位的确定和处理分析:通常来说,在一些贵金属和有色金属矿床中都
会出现特高品位,如果及时对其进行处理,就会直接影响到估算值。

通常来说,
特高品位值都是利用矿体平均品位的倍数进行计算,一般都是6~8倍。

工作过
程中,矿体品位变化系数超出了预定值,工作人员应该及时使用上限值,如果低
于平均值,要及时使用下限值。

3.4体重
通常来说,体重能够分为矿石种类和品级采集体重样两种。

密度较大的块状
矿石采集小体重样。

不同种类的矿石样品都是30g;对于松散矿石应该对大体重
样进行采集,数量一般在3~4之间;裂隙较大的矿石,除了要对小体重样进行
采集外,还要积极采集2~3个大体重样,同时对其进行值估算,然后计算之后
才能储量估算。

4资源储量类别的确定
4.1勘查阶段与资源储量类别
勘查是一个逐步探测的过程。

预查提供靶区,普查发现矿产,详查评价其工
业价值,勘探提供矿山设计数据,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

每个阶
段结束都可能提交资源储量。

可靠性依次提高,风险性依次降低。

4.2矿产勘查的阶段、任务、可研、经济及储量
通过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阶段去完成勘查工作。

对应达到预测4、推
断3、控制2、探明1四种控制程度。

相应得到初步、大致、基本、详细四种认识。

进行概略3、预可研2、可研1三种研究。

确定内蕴3、次边际2S、边际2M、经济1四种经济意义。

5结语
通过对矿床工业指标的确定、矿体圈定方法、储量估算方法的选择、估算参
数的确定、储量类型和块段划分原则,对如何准确进行储量估算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弓锋锋(1988-),陕西榆林人,2012年毕业于黑龙江科技学院采矿工程专业,主要从事煤矿地质及储量管理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