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初等教育》课程说明(1)(20200727073218)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比较教育学》教材介绍及串讲.

(完整word版)《比较教育学》教材介绍及串讲.

《比较教育学》教材介绍及串讲一、课程目标比较教育学是一门对国内外教育进行综合比较的新兴学科。

比较教育学以比较法为主要方法,是研究当代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探索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一门教育科学。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加深对本国教育制度和教育工作的认识,吸取外国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本国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二、课程内容第一章比较教育学的意义和研究方法(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比较教育学的定义,了解比较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与基础原则,学习和掌握调查法、比较法、分析法等比较研究方法。

第一节比较教育的意义一、比较教育学的概念二、比较教育学的作用第二节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一、比较教育学的方法论基础二、比较教育研究的分类三、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第二章比较教育学的历史发展(1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外国和中国比较教育研究发展的各自的三个阶段以及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研究成果和阶段特征。

第一节外国比较教育研究的发展一、学科的倡导阶段二、学科的形成阶段三、学科的蓬勃发展阶段第二节中国比较教育研究的发展一、第一阶段二、第二阶段三、第三阶段第三章中国教育(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特点、问题和对策;香港、澳门和台湾教育的发展回顾、现行教育制度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第一节中国教育的传统与变革一、近代学校出现和国民教育制度初建阶段二、国民教育制度改革阶段三、社会主义教育曲折前进阶段第二节中国教育的现状与特点一、教育行政制度二、地方教育行政第三节中国教育的问题与对策一、问题二、对策第四节香港、澳门和台湾教育一、香港教育二、澳门教育三、台湾教育第四章印度教育(1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独立前后印度教育的发展、印度教育行政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以及存在的问第一节印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一、独立前印度教育的演进二、独立后印度教育的发展第二节印度教育的现状与特点一、教育行政制度二、学校教育制度第三节印度教育的问题与对策一、问题二、对策第五章日本教育(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二战前日本教育的演变、二战后日本教育的变革、日本教育行政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比较初等教育课程学习辅导

比较初等教育课程学习辅导

比较初等教育课程第1-2章学习辅导什么是比较教育在这一章里主要讲了如下内容:比较教育和比较初等教育的含义、比较教育的使命与任务,比较教育的历史演进,学习比较教育的意义与资源。

关于比较教育的内涵或定义,大家记住,重点掌握王承绪、朱勃和顾明远三位专家所给的定义:比较教育是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当代外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找出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与趋势,以作改革本国教育的借鉴。

该定义将比较教育研究的基本对象和方法都做了交代。

比较教育的特点比较教育既是一个学科,也是一个研究领域,它具有如下四个特点:比较教育以比较研究法为基本方法,同时辅以其他方法;比较教育的研究以当代教育问题为中心;比较教育的研究具有国际性和跨国性;比较教育以整个教育领域的各种现象为研究对象。

其中在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中,虽然说是以比较研究为基本方法,但在运用比较研究方法的同时,常常是要和其他研究方法共同使用,只不过比较研究法是主要的研究方法而已。

比较教育的使命与任务教材中提到比较教育的三大使命演变为五大任务,分别是了解别国的教育;认识本国的教育;认识教育规律;推动教育改革;增进国际理解与合作。

目前在比较教育领域,一个重的研究课题是国际教育,也就是说,由于信息技术,交通等事业的高速发展,全球化的教育趋势越来越明显,其中突出的一点教育已经跨出国界的限制,变得十分迅猛。

教育在WTO里面属于服务贸易范畴,各国之间在教育上的竞争开始演变成教育市场的竞争,所以国际教育在比较教育的研究任务里面已经凸显出其重要性,对我们反过来认识本国的教育,认识教育规律,推动教育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比较教育的历史演进这部分内容比较多,也比较杂,特别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人物比较多,观点比较多,可以使用表格的形式简要地对人物及其观点进行概括,以便抓住要领,抓住重点。

学习比较教育的意义学习比较教育的意义,也就是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这个问题在这门课程的文字主教材里已经讲得很多了,为什么我现在还要讲,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因为我们的教育目前太需要向国外学习了。

《比较初等教育》第3章

《比较初等教育》第3章

第三章 初等教育制度比较
二、地方分权和民众自治——美国初等
教育行政 (一)联邦政府和教育部 (二)州的教育行政 (三)地方的教育行政
第三章 初等教育制度比较
第二节 英国初等教育制度 一、初等教育制度 英国的现行学制是依据1944年教育法(亦称 “巴特勒法案”)而确定的。 英国实行11年义务教育制度。 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初等教育通常是5-11岁,共 六年。 过去英国学生学完6年初等教育课程到11岁时 曾实行过“11岁考试”制度。
第三章 初等教育制度比较
二、发展变化中的“伙伴关系”——英
国初等教育行政 英国中央、地方、教师以及民间团体互 相之间形成“伙伴关系”。 教育大臣是英国教育制度的政治首脑。
第三章 初等教育制度比较
第三节 法国初等教育制度 一、初等教育制度 1833年法国政府颁布了《基佐法案》。 1975年法国颁布《基础教育法》,规定 6-16岁为义务教育。 法国小学(初等教育)年限为5年。
第三章 初等教育制度比较
二、中央集权和专家统治——法国初等
教育行政 (一)教育行政机构 (二)教育咨询审议机关 (三)督学制度
第三章 初等教育制度比较
第四节 德国初等教育制度 一、初等教育制度 1991年,德国重新统一。 德国时一个联邦制国家,实行12年义务 教育(6-18岁)。
二、“合作式文化联邦制”——德第五节 日本初等教育制度 一、初等教育制度 日本普及初等教育是从1872年颁布的《学制》 开始的。 战后日本初等教育机构是小学,学制为6年, 6岁入学,12岁毕业。实行9年制义务教育。 日本学校每年4月1日开学,次年3月31日结业。 日本中小学都实行一学年三个学期的制度, 即4-7月、8-12月、1-3月。

比较初等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比较初等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比较初等教育课程教学大纲中央电大教务处教学管理科 2008年03月11日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比较初等教育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小学教育专业(专升本)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3学分,54学时。

其目在于通过运用比较的方法来学习和探索各国初等教育的发展,使学员了解和掌握世界主要国家初等教育的演进、现状和改革,从中寻找初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规律,为其小学教育实践工作提供借鉴。

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通过师范生对不同国家初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比较研究,探索初等教育发展的规律,从而深入地认识初等教育与儿童发展及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初等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和任务,认识各国初等教育的发展特色,吸收世界初等教育发展中的先进理论、有效方法和新鲜经验。

并通过该课程的建设以促进我国初等教育的发展和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与《现代教育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有着内在联系。

《现代教育原理》、《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提供了基础,它们将有助于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前两门教育专业课程中原理的认识,也有助于学生今后对德育原理、学校管理等方面专业知识的学习。

三、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初等教育的演进过程及世界主要国家初等教育的制度;2、了解和掌握世界主要国家初等教育的基本状况和办学特色;3、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世界初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4、把握世界初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1.本课程以自学为主,并辅以教师面授辅导和小组学习三结合的学习方式,在面授、自学和小组学习中,注重以各国的初等教育现象为案例,注重培养学生汲取信息、分析运用信息的能力。

2.教学辅导中,要让学生明确本课程的特点、学习方法和各种媒体的使用,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

3.对学生的自学要有明确的任务、进度、质量等要求,并提供助学条件保证。

五、课程学习要求的层次本课程有关知识、理论内容的教学,基本可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要求。

《比较初等教育》课程说明(1)

《比较初等教育》课程说明(1)

《比较初等教育》课程说明(1)比较初等教育课程考核有关说明一、课程考核有关说明1.考核对象比较初等教育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研究项目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的一门必修课。

凡参加该专业学习的人员,均要参加平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全国统一考试。

2.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平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考核总分为100分,平时形成性考核占总分40%;期末终结性考试占总分60%。

总成绩60分为及格。

平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分别以百分制打分,然后按所占总分比例折算,计如入总成绩。

3. 命题依据本考核说明是根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比较初等教育课程教学大纲、文字主教材《比较初等教育》(张民选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拟定的,考试命题以本考核说明为依据。

4.考核要求学习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求考生了解初等教育的演进过程及世界主要国家初等教育的制度;了解和掌握世界主要国家初等教育的基本状况和办学特色;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世界初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把握世界初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方向。

本课程的考试按照认知能力,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进行命题。

各认知层次的含义如下:了解是指对本课程各章教学内容中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要“知道是什么”,有较清楚的记忆,并能够准确地表述。

理解是指在识记的基础上,对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原则]规律和方法有较系统地领会与认识,“知道为什么”,对有关问题能够进行正确地阐释,也就是回答“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掌握是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见解、方案,也就是回答“怎么办”或“如何做”的问题5.命题原则(1)本课程的考试命题严格掌握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的范围之内。

(2)考试命题覆盖本课程教材的1—8章,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每份试卷所考的内容,应覆盖本课程教材所学内容的80%以上的章节。

(3)试卷要含反映认知能力各个层次的题目。

比较初等教育课程考核说明

比较初等教育课程考核说明

比较初等教育课程考核说明中央电大考试处 2008年03月11日一、课程考核有关说明1.考核对象比较初等教育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研究项目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的一门必修课。

凡参加该专业学习的人员,均要参加平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全国统一考试。

2.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平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考核总分为100分,平时形成性考核占总分40%;期末终结性考试占总分60%。

总成绩60分为及格。

平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分别以百分制打分,然后按所占总分比例折算,计入总成绩。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40分。

平时成绩考核内容包括:(1)平时听课与参加小组和大课讨论情况。

每次平时讨论要预先确定主题,确定主发言,并给每个学生以发言的机会,从中考查学生的表现。

讨论要归纳出每一个国家在所讨论主题上最核心的内容。

(2)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情况。

平时作业建议采取小论文,小案例创作与分析,以及完成形成性考核作业册等形式。

(3)收看本课程录像、IP课件。

各试点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并报中央电大考试处、师范部备案。

中央电大将随时赴试点单位抽查学生的作业情况,一旦发现情况不实,将对试点单位追究责任。

期末考试卷面为100分,占总成绩60分。

如卷面得90分,计入总成绩的分数为54分。

3. 命题依据本考核说明是根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比较初等教育课程教学大纲、文字主教材《比较初等教育》(张民选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拟定的,考试命题以本考核说明为依据。

4.考核要求学习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求考生了解初等教育的演进过程及世界主要国家初等教育的制度;了解和掌握世界主要国家初等教育的基本状况和办学特色;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世界初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把握世界初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方向。

本课程的考试按照认知能力,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进行命题。

各认知层次的含义如下:了解是指对本课程各章教学内容中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要“知道是什么”,有较清楚的记忆,并能够准确地表述。

《比较初等教育》第4章

《比较初等教育》第4章

答案: 11.12年 6-18岁 12.外国语 宗教 劳动 社会学科 13.英 美 德 14.法
日 15.儿童中心课程
第3-4章自测题
16. 美国初等学校课程编制的类型主要有 、 、 。 17. 从总的方面来说,美国各州现行的初等学校的课程主要有语言艺术 (英语)、社会研究、 、科学、 、 。其中语言艺术、社 会研究、科学都属于综合课程。 18. 从课程内容上来看,英国初等学校课程在20世纪以前主要是
答案: 16.学科中心课程 儿童中心课程 社会中心课程 17.数学 体育与保健 音乐 与艺术 18.读写算 宗教教育 19.数学 英语 科学 20.法语 数学 科学与技 术 历史与地理 公民教育 艺术 体育
第3-4章自测题
21. 在整个欧洲, 国的初等学校是最早产生的,也最早建立起国家 初等教育制度。 22. 20世纪60年代以后,联邦德国的课程改革的潮流之一,就是针对学 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兴趣而制定的 课程,以使得基础教 育学校所开设的课程更能适应儿童的生活和发展的需要。 23. 20世纪末,日本进行的课程改革,把初等学校的课程结构分成了四 大类: 、 、 和“ ”。 24. 就各国初等学校的课程管理体制来说,实行中央统一领导的课程管 理体制的国家主要有 、 、 、 等国家。 25. 就各国初等学校的课程管理体制来说,采取地方分权制来管理初等 学校课程的国家主要有 、 、 、 等国家。 答案: 21.德国 22.开放课程 23.学科课程 道德 特别活动 “综合学习时间” 24. 法国 日本 中国 苏联 25. 英国 美国 加拿大 德国
第四章 初等学校课程比较
二、初等学校课程编制的类型 (一)学科中心课程 (二)儿童中心课程
(三)社会中心课程

《比较初等教育》课程说明(1)

《比较初等教育》课程说明(1)

比较初等教育课程考核有关说明一、课程考核有关说明1.考核对象比较初等教育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研究项目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的一门必修课。

凡参加该专业学习的人员,均要参加平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全国统一考试。

2.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平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考核总分为100分,平时形成性考核占总分40%;期末终结性考试占总分60%。

总成绩60分为及格。

平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分别以百分制打分,然后按所占总分比例折算,计如入总成绩。

3. 命题依据本考核说明是根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比较初等教育课程教学大纲、文字主教材《比较初等教育》(张民选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拟定的,考试命题以本考核说明为依据。

4.考核要求学习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求考生了解初等教育的演进过程及世界主要国家初等教育的制度;了解和掌握世界主要国家初等教育的基本状况和办学特色;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世界初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把握世界初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方向。

本课程的考试按照认知能力,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进行命题。

各认知层次的含义如下:了解是指对本课程各章教学内容中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要“知道是什么”,有较清楚的记忆,并能够准确地表述。

理解是指在识记的基础上,对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原则]规律和方法有较系统地领会与认识,“知道为什么”,对有关问题能够进行正确地阐释,也就是回答“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掌握是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见解、方案,也就是回答“怎么办”或“如何做”的问题5.命题原则(1)本课程的考试命题严格掌握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的范围之内。

(2)考试命题覆盖本课程教材的1—8章,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每份试卷所考的内容,应覆盖本课程教材所学内容的80%以上的章节。

(3)试卷要含反映认知能力各个层次的题目。

在一份试卷中,各层次题目所占分数的比例大体是:了解占30%;理解占40%;掌握占3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初等教育课程考核有关说明一、课程考核有关说明1.考核对象比较初等教育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 研究项目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的一门必修课。

凡参加该专业学习的人员,均要参加平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全国统一考试。

2.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平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考核总分为100 分,平时形成性考核占总分40%;期末终结性考试占总分60%。

总成绩60 分为及格。

平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分别以百分制打分,然后按所占总分比例折算,计如入总成绩。

3. 命题依据本考核说明是根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比较初等教育课程教学大纲、文字主教材《比较初等教育》(张民选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年6 月第1 版)拟定的,考试命题以本考核说明为依据。

4.考核要求学习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求考生了解初等教育的演进过程及世界主要国家初等教育的制度;了解和掌握世界主要国家初等教育的基本状况和办学特色;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世界初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把握世界初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方向。

本课程的考试按照认知能力,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进行命题。

各认知层次的含义如下:了解是指对本课程各章教学内容中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要“知道是什么” ,有较清楚的记忆,并能够准确地表述。

理解是指在识记的基础上,对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原则] 规律和方法有较系统地领会与认识,“知道为什么” ,对有关问题能够进行正确地阐释,也就是回答“为什么” 和“怎么样” 的问题。

掌握是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见解、方案,也就是回答“怎么办”或“如何做”的问题5.命题原则(1)本课程的考试命题严格掌握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的范围之内。

(2)考试命题覆盖本课程教材的1—8章,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每份试卷所考的内容,应覆盖本课程教材所学内容的80%以上的章节。

(3)试卷要含反映认知能力各个层次的题目。

在一份试卷中,各层次题目所占分数的比例大体是:了解占30%;理解占40%;掌握占30%。

(4)试卷题目的难易程度分为四个等级:即易、较易、较难、难。

比例大致为易占20% ;较易占40%;较难占20%;难占20%。

试题认知能力层次和难易程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每个认知能力层次中,都可以含有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

在命题中是二者兼顾,统筹安排的。

(5)各试题彼此独立,即某试题不可替其它试题作答或暗示其它试题答案线索。

6. 试题类型及结构本课程考试题型分为二种:填空题、简答题。

每一个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可以用不同的题型来考查,不要刻板地认定某一种题型,要灵活地掌握,这一点务必注意。

各种题型所占分数比例为:填空题占20%,简答题占80% 。

7. 考核形式平时形成性考核的具体要求见第 2 点“考核方式” 。

期末考试采取闭卷笔试。

8. 答题时限 考试时限为 90 分钟。

二、考核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 绪论 考核目的 本章主要考核学员对比较教育与比较初等教育的含义、 比较教育的使命与任务、比较教育的历史演进、学习比较教育的意义与资源的了解和掌握情况 考核知识点1.比较教育与比较初等教育的内涵;比较教育的使命与任务。

2.比较教育的历史演进。

3.学习比较教育的意义与资源。

考核要求1.比较教育与比较初等教育的内涵;比较教育的使命与任务。

了解:比较教育的使命与任务。

理解 比较教育的定义; 比较初等教育的基本内容; 比较教 育的学科特点。

2.比较教育的历史演进。

了解: 比较教育的发展 掌握: 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 3. 学习比较教育的意义与资源 了解 学习比较教育的意 义;比较教育的组织与机构;国际比较教育期刊。

第二章 世界初等教育的演进与改革考核目的 本章主要考核学员对世界初等教育的演进与改革的了解和掌握情况。

考核知识点 1.古代社会中的初等教育 2.近代社会中的初等教育 3.现代社会中的初等教育4.当代初等教育的改革考核要求 1.古代社会中的初等教育 了解: 原始社会的初等教育;奴隶社会 的初等教育;封建社会的初等教育。

2.近代社会中的初等教育 了解: 西方近代的初等教育; 近代日本与中国的初等教育发展。

3. 现代社会中的初等教育理解: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教育改革; 20 世纪中期的初等教育改革。

4. 当代初等教育的改革 了解: 法国初等教育的改革;日本初等教育的改革;巴西初等教育的改革。

掌握: 初等教育改革的教育理念。

第三章 初等教育制度的比较考核目的 本章主要考核学员对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初等教育制度的了解和掌握情况。

考核知识点1.美国初等教育制度 2.英国初等教育制度 3.法国初等教育制度 4 .德国初等教育制度 5.日本初等教育制度6 .各国初等教育制度比较考核要求 1. 美国初等教育制度 了解: 初等教育学制 理解: 地方分 权和民众自治—美国初等教育行政2. 英国初等教育制度了解: 英国初等教育学制 理解: 发展变化中的“伙伴关系”—英国教育行政 3.法国初等教育 政4.德国初等教育制度 了解: 德国初等教育学制 式文化联邦制”—德国的初等教育行政 5.日本初等教育制度初等教育学制 理解: 中央与地方相结合—日本初等教育行政 育制度比较 理解: 主要发达国家教育行政体制的基本特征 第四章 初等学校课程比较考核目的 本章主要考核学员对主要发达国家初等学校课程状况的了解和掌握情况 考核知识点 1.美国初等学校课程 2.英国初等学校课程 3.法国初等学校课程 4.德国初等学校课程 5 .日本初等学校课程 6 .初等学校改革及其共同趋势 考核要求1. 美国初等学校课程 了解: 初等学校课程的演进; 初等学校课程编制的类型;课程管理与课程设置。

2. 英国初等学校课程了解: 初等学校课程的演进; 课程目标与评价; 统一课程设置。

3.法国初等学校课程了解: 初 等学校课程的演进;课程管理与课程设置。

4. 德国初等学校课程 了解: 初 等学校课程的演进; 课程目标;课程设置。

5. 日本初等学校课程了解:初制度 了解: 法国初等教育学制 理解: 中央集权和专家统治—法国教育行 理解: “合作 了解: 日本 6.各国初等教等学校课程的演进;课程目标;课程设置。

6.初等学校改革及其共同趋势理解:初等学校课程管理改革;影响初等学校课程改革的主要因素。

掌握:初等学校课程结构的“综合化”趋势;初等学校课程内容的改革趋势。

第五章初等学校教学比较考核目的本章主要考核学员对主要发达国家初等学校教学的了解和掌握情况考核知识点1.美国初等学校的教学2.英国初等学校的教学3.法国初等学校的教学4.德国初等学校的教学5.日本初等学校的教学6.初等学校教学改革与趋势考核要求1.美国初等学校的教学了解:英语教学;数学教学;科学教学。

2.英国初等学校的教学了解:英语教学;数学教学;科学教学;体育教学;学生的学业评定。

3.法国初等学校的教学了解:法语教学;数学教学;科学与技术的教学。

4.德国初等学校的教学了解:德语教学;数学教学;常识教学;学业成绩评定。

5.日本初等学校的教学了解:国语教学;数学教学;理科教学。

6.初等学校教学改革与趋势理解:初等学校教学改革新理念;主要学科的教学改革。

掌握: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趋势;教学方法改革的多样化趋势;教学技术手段的现代化趋势。

第六章初等学校道德教育比较考核目的本章主要考核学员对主要发达国家初等学校道德教育的了解和掌握情况考核知识点1.美国初等学校道德教育2.英国初等学校道德教育3.法国初等学校道德教育4.日本初等学校道德教育5.新加坡初等学校道德教育6.韩国初等学校道德教育7.世界初等学校道德教育发展的共同点及改革趋势考核要求1.美国初等学校道德教育了解:美国品格教育协作组织关于品格教育的主要观点和品格教育原则。

2.英国初等学校道德教育了解:英国小学公民教育目标;英国小学公民教育内容。

3.法国初等学校道德教育了解:法国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目标;法国小学公民道德教育内容;公民教育的特点。

4.日本初等学校道德教育了解:道德教育课程目标;道德教育课程内容。

5.新加坡初等学校道德教育了解: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的目标;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的教学内容。

6.韩国初等学校道德教育了解:道德教育的目标;小学道德课内容结构;韩国初等学校道德教育的特点。

7.世界初等学校道德教育发展的共同点及改革趋势理解:世界初等学校道德教育由兴盛走向衰落再回归复兴的原因掌握:世界初等学校道德教育的改革趋势第七章初等学校管理比较考核目的本章主要考核学员对主要发达国家初等学校管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考核知识点1.美国初等学校管理2.英国初等学校管理3.法国初等学校管理 4 .德国基础学校管理5.日本初等学校管理6.初等学校管理比较考核要求1.美国初等学校管理了解:学区学监;小学校长;小学教师及辅助人员;学生与教育教学管理。

2.英国初等学校管理了解:小学的学校董事会;小学校长;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管理;学校管理的改革。

3.法国初等学校管理了解:校长和学校管理组织;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管理;学校管理的改革。

4.德国基础学校管理了解:基础学校校长和学校议会;基础学校的教师和助理教师;教育教学管理。

5.日本初等学校管理了解:小学校长和管理人员;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管理。

6.初等学校管理比较理解:不同国家初等学校管理的异同。

第八章初等学校教师培养与专业发展比较考核目的本章主要考核学员对主要发达国家初等学校教师培养与专业发展的了解和掌握情况考核知识点1.美国的初等学校教师培养2.英国的初等学校教师培养3.法国的小学教师教育4.德国基础学校教师的培养5 .日本的小学教师教育6.初等学校教师培养比较考核要求1.美国的初等学校教师培养了解:小学教师的培养模式;小学教师的培养课程;小学教师的专业标准;小学教师资格制度。

2.英国的初等学校教师培养了解:初等学校教师的职前教育;初等学校初任教师进修制度。

3.法国的小学教师教育了解:初等学校教师的职前教育;初等学校教师的在职培训。

4.德国基础学校教师的培养了解:基础学校教师的培养机构;基础学校教师的职前教育和第一次国家考试;基础学校候补教师的教育;基础学校正式教师和第二次国家考试。

5.日本的小学教师教育了解:开放式小学教师培养制度;日本小学教师的初任进修制度。

6.初等学校教师培养比较理解:初等学校教师培养制度;初等学校教师培养的发展趋势。

掌握:初等学校教师培养的内容三、试题类型及规范解答举例(一)填空题1.“比较教育” 作为一个术语和一个学科领域,最早是由十九世纪初的一位法国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朱利安提出来。

2.1948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 )成立,这是一个政府间的教育文化和科学合作机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