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产程标准对分娩的影响临床分析
新产程阴道试产中转剖宫产原因及母婴结局分析

新产程阴道试产中转剖宫产原因及母婴结局分析新产程是指孕妇到医院后,胎心正常、宫口已开全,但分娩进展缓慢。
新产程阴道试产中转剖宫产是因为分娩进度缓慢而需改变分娩方式,而剖宫产的原因可能来源于多种因素。
本文将从新产程阴道试产中转剖宫产的原因和母婴结局分析等方面进行详细讨论。
1. 胎儿窘迫:在新产程中,胎儿可能会因为感受到母体的压迫而出现窘迫状态,这时候胎心情况可能会出现异常,胎儿的健康可能会受到威胁,因此需要立即转为剖宫产,以保证胎儿的安全。
2. 宫缩功能不全:有些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宫缩功能不够强大,导致分娩进展缓慢,这时候医生可能会考虑通过剖宫产的方式来加速分娩进程,以避免分娩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风险。
3. 产程过长:有些孕妇的新产程持续时间过长,尽管胎心情况良好,宫口已经开全,但是分娩进展依然缓慢。
为了避免分娩耗时过长对孕妇及胎儿产生不利影响,医生可能会考虑转为剖宫产。
4. 胎位异常:在新产程中,胎位异常可能会导致分娩进展不顺利,若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及调整后仍然无法顺利分娩,那么转为剖宫产可能会成为一个更为安全的选择。
5. 孕妇身体状况:某些孕妇因自身体质状况不适合正常分娩,例如髋骨过窄等情况,这时候可能需要通过剖宫产的方式来降低分娩风险。
二、母婴结局分析1. 母体结局:对于新产程阴道试产中转剖宫产的母体来说,由于手术方式的介入,可能会增加一定的手术风险,比如手术后出血、感染等后遗症,而且术后康复的时间也会相对较长。
医生在进行转为剖宫产的决定时,需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以减少手术带来的风险。
2. 胎儿结局:对于胎儿来说,转为剖宫产的方式可能会更快速地保证其安全出生,减少新产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从而保证胎儿的健康。
3. 心理影响:不管是顺产还是剖宫产,对于孕妇来说,产程中产生的不同程度的心理影响都是难以避免的。
产后心理的恢复更是需要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指导和帮助,以保证孕妇快速地恢复到产前状态。
新产程标准下不同时机分娩镇痛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doi :10.3969/j.issn.1002-7386.2023.19.018·论著·新产程标准下不同时机分娩镇痛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王红艳 张铭娜 李毅飞 苏小娟项目来源:石家庄市科技局科研项目(编号:211460393)作者单位: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民医院产科 【摘要】 目的 探讨新产程标准下不同时机给予分娩镇痛对初产妇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实施分娩镇痛的192例初产妇临床资料,将未实施分娩镇痛的60例初产妇纳入A 组,将临产后到宫口扩张<3cm 实施分娩镇痛的72例初产妇纳入B 组,将宫口扩张3~6cm 实施分娩镇痛的78例初产妇纳入C 组。
统计3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及母婴并发症情况,比较3组之间的差异。
结果 第一产程时间比较,A 组>C 组>B 组,A 组与B 组、C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与C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第二产程时间比较,A 组<B 组<C 组,A 组与C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与C 组比较、A 组与B 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第三产程时间和总产程时间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3组间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产后尿潴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初产妇在临产后至宫口扩张<3cm 时实施分娩镇痛,可加速第一产程进展,并且能减少患者分娩过程中的疼痛的时间,不增加剖宫产、阴道助产、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及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
【关键词】 新产程标准;分娩镇痛;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尿潴留【中图分类号】 R 71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7386(2023)19-2959-04Effects of different timing of labor analgesia on delivery outcomes of primipara under the new labor standard WANG Hongyan ,ZHANG Mingna ,LI Yifei ,et al.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Shijiazhuang People ’s Hospital ,Hebei ,Shijiazhuang 050000,China【Abstract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ime points of labor analgesia on the duration of labor ,delivery mode and maternal and infant outcomes of primipara under the new labor standard.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92primiparas who received labor analgesia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20to October 2021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Sixty cases who did not receive labor analgesia were included in group A ,72cases who had labor analgesia at the time point of cervical dilatation <3cm were included in group B ,and 78cases who had labor analgesia at the time point of cervical dilatation of 3-6cm were included in group C.Methods of delivery ,duration of labor and maternal and infant complications of the three group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among the three groups.Results The time of the first stage of labor was longest in group A ,followed by group C and B.It was significantly longer in group A than that in group B and C (P <0.05),but difference was not significant between group C and group B (P >0.05).The time of the second stage of labor was longest in group C ,followed by group B and A.It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in group A than that of group C (P <0.05),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detected between group B and C ,and that between group A and B (P >0.05).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detected in the time of the third stage of labor ,the total labor time ,method of delivery ,neonatal asphyxia ,postpartum hemorrhage ,and postpartum urinary retention among the three groups (all P >0.05).Conclusion Delivery analgesia in primipara when the cervical dilatation is less than 3cm after delivery can accelerate the progress of the first stage of labor ,and reduce the pain time during delivery without increasing the incidence of cesarean section ,vaginal midwifery ,neonatal asphyxia ,postpartum hemorrhage and postpartum urinary retention.【Key words 】 new labor standard ;labor analgesia ;labor duration ;neonatal asphyxia ;postpartum hemorrhage ;urinary retention 阴道分娩是母体排出胎儿及其附属物的一种生理过程,与剖宫产相比,对母体创伤较小,产后恢复更快,新生儿并发症减少,预后更好[1]。
自由体位分娩过程中采用新的产程管理对分娩结局的影响观察

自由体位分娩过程中采用新的产程管理对分娩结局的影响观察自由体位分娩是指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可以采取自由的姿势,如坐、站、蹲、趴等,以及结合产妇自身的舒适感和需要进行调整的一个分娩方式。
传统的分娩方式是产妇躺在产床上,由医护人员进行产程的管理,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采用自由体位分娩能够减少分娩疼痛、降低产后出血、减少会阴裂伤等不良结局,并且可以提高产妇的分娩满意度。
本文将观察自由体位分娩过程中采用新的产程管理对分娩结局的影响,并进行实证研究。
作为研究的前提,我们需要探讨一下自由体位分娩与传统分娩方式的不同之处。
自由体位分娩强调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舒适感,产妇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选择最舒适的体位,这有利于辅助宫缩的进行、降低剖宫产率、减少疼痛和促进分娩进展。
而传统分娩方式则是产妇躺在产床上,由医护人员进行产程的管理,产妇的活动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容易导致分娩进程不顺利,同时也增加了产妇的疼痛感。
即使是自由体位分娩,产程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产程管理侧重于监测产妇和胎儿的生命体征,采取产妇躺卧、侧卧等辅助体位,根据产程的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的干预措施。
而新的产程管理强调给予产妇更多的主动权和自主决策的空间,同时医护人员也需要配合产妇的自由体位分娩,利用各种辅助手段和技术手段来保证分娩的顺利进行。
在实际研究中,我们可以选取一定数量的产妇,将其分为自由体位分娩+新的产程管理组和传统分娩+传统产程管理组,对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进行对比观察。
具体观察指标可以包括分娩过程中的疼痛评分、产程的持续时间、产程的顺利程度、产妇的满意度、产后出血量和会阴裂伤的情况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就可以获得自由体位分娩过程中采用新的产程管理对分娩结局的影响的客观结果。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期望获得一些有意义的研究结论。
我们希望能够证实自由体位分娩和新的产程管理能够降低产妇的疼痛感,提高产妇的分娩满意度。
我们也希望得出结论,自由体位分娩和新的产程管理是否能够减少产后出血的情况,降低会阴裂伤的发生率。
产程综合干预对宫颈性难产分娩结局的影响(附56例报告)

阴道分娩是 自然 生理 的分娩 方式 , 颈能否 顺利 扩张 是 宫
决定 阴道分娩成 功与否的一个重要 因素。宫颈性难 产是难 产
医结合杂志,02 1 ( 1 : 12 2 0 ,1 2 )2 6 . [ ] 应有荣 , 5 张德清 . 握绷带卷加前臂超腕托板 固定 治疗 本奈 氏骨折 [ ] 中医正骨 , 0 , ( ) 3 . J. 2 21 3 : 0 4 4
大多角骨 内固定 , 因为克氏针固定不 牢固后期 出现骨折 移位 , 继发第一掌腕关节脱位或 半脱位较 多 , 者 20 年后 采用微 笔 04 型钢板 内固定治疗此类骨折 , 因为微型钢板螺钉直径为 I m, m 能够钉在基底部 内侧 的三角 形骨 折块上 , 够把第 一掌 骨关 能
产程综合干预对宫颈性难产分娩结局的影响 ( 5 例报告 ) 附 6
吕 晓 晖 ( 广西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妇产科 , 南宁市 5 0 1 ) 3 0 2
【 摘要 】 目的 探 讨产程综合干预对宫颈性难产分娩结局的影响 。方 法 宫颈、 徒手旋 转胎 头等。对照组常规 维持 正常宫缩及观 察产程 。结果
要维持骨折复位后的对 位 , 必须保持 第 1 骨外展 , 在第 1 掌 并 掌骨基底部桡侧有一个持续 的压力。传统外展 弓形夹板 从理
论上符合上述要求 , 但由于缚带容易松 弛 , 力点难 掌握及 小夹 板容易滑动移位 等 , 际上 运用 时很难 达 到有效 固定 。管形 实
掌腕关节半脱位 , 用微型钢板内固定组无 1 出现关 节脱 位。 例
由此 可见微 型钢 板 比克 氏针 固定要 优越 , 不适 为 固定此类 骨
折 的一种好方法 。
参 考 文 献
石膏制作复 杂 , 固定 过 程 中容易 再 移位 , 需要 固定 近 节指 且 骨 , 掌骨外展较 困难 , 易把指 骨背 伸误 当成 掌骨 外展 , 使 容 实 际上指骨背伸时 由于推顶作用 , 常易使掌 骨处 于内收位 , 反而 加重骨折移位 , 造成 治疗 失败 ] 使用传 统的 弓形夹 板 、 。且
分娩镇痛后中转剖宫产时DDI对新生儿预后影响的临床分析

分娩镇痛后中转剖宫产时DDI对新生儿预后影响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分娩镇痛后中转剖宫产的具体DDI时间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
方法: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的125例分娩镇痛后经阴道试产失败而选择中转剖宫产的产妇,依据不同DDI时间分为两组,其中DDI时间在30分钟以内的68例视为A组,DDI时间在30分钟及以上的57例视为B组。
比较两组新生儿的窒息评分、脐动脉血pH值、体重、羊水性状及脐带绕颈情况。
结果:在新生儿窒息频分、脐动脉血pH值、体重、羊水性状及脐带绕颈方面,A、B两组的差异并不明显(P>0.05)。
结论:对于分娩镇痛后中转剖宫产产妇而言,DDI在30分钟以内或以上,对新生儿的预后均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DDI;中转剖宫产;分娩镇痛;新生儿预后分娩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期间会受母体、胎儿、环境及相关人员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阴道试产失败,从而以中转剖宫产的方式结束分娩,保障母婴生命安全。
DDI(Decision-to-Delivery Interval)即决定剖宫产手术至胎儿娩出时间,临床认为其时间与新生儿的预后结局存在一定相关性。
部分研究认为,DDI超过30分钟后,易增加胎儿在宫内的窒息风险,十分不利新生儿预后[1];也有其他学者认为,DDI并不会对新生儿的预后产生显著影响,在充分分析中转剖宫产的手术指征后,完善相关流程后再行手术,更利于收获良好的新生儿预后结局[2]。
但需要注意的是,现有研究对分娩镇痛后中转剖宫产时DDI对新生儿预后影响的临床分析较少,因此本次试验以此为切入点,进一步探究DDI具体时间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试验选择对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在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实施无痛分娩后经阴道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的产妇125例展开分析。
依据决定中转行剖宫产术的时间(Decision-to-Delivery Interval,DDI)为分组依据,其中<30分钟的为A组,≥30分钟的为B组。
新产程标准与处理

对产程:产程进展缓慢甚至停滞。原发性宫缩乏力引起潜伏
期延长,继发性宫缩乏力发生时间不同,分别导致第一、二
子宫收缩乏力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1.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又称低张力性子宫收缩乏力。 特点:节律性、对称性、极性均正常,仅收缩力弱,压力低于180Montevideo单位
,宫缩2次/10分钟,持续时间短,间歇时间长,子宫没有隆起,按压时有凹陷。 分类:a.原发性宫缩乏力,产程早期出现的宫缩乏力; b.继发性宫缩乏力:早期正常,进展到活跃期或第二产程后宫缩强度减弱
1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期,从宫口开全致胎儿娩出期。
1.胎头下降延缓:a.初产妇胎头下降速度<1cm/h b.经产妇胎头下降速度<2cm/h
异常 2.胎头下降停滞:第二产程胎头先露停留在原处不下降>1h;
3第二产程延长:a.初产妇>3h 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时:a.初产妇>4h
b.经产妇>2h
b.经产妇>3h
的
致产后出血及产褥感染。
影
响
对胎儿:子宫收缩间歇期子宫壁不能完全松弛,对胎盘血液循环影
响大,易发生胎儿窘迫。产程延长使胎头及脐带受压过久,手术助 产机会增加。易导致新生儿窒息、产伤、颅内出血及吸入性肺炎
子宫收缩过强: 1.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子宫的节律性、对称性、极性均正常,仅子宫收缩力过强,过频 ,若产道无异常,常发生急产。急产:初产妇总产程<3小时分娩者。若存在产道梗阻及 瘢痕子宫,宫缩过强,可发生病理性缩复环,甚至子宫破裂。 2.不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 a.强直性子宫收缩:子宫收缩失去节律性、无间歇,呈持续性强直性收缩,常见于宫缩剂 使用不当。腹部拒按,烦躁不安,胎心音听不清,胎位查不清。若合并产道梗阻,出现病 理性缩复环甚至子宫破裂。 b.子宫痉挛性狭窄环:子宫平滑肌持续不放松,痉挛性不协调性收缩形成环形狭窄。原因 :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宫缩剂使用不当、粗暴实施阴道内操作。狭窄环位于胎头狭窄部 及子宫上下段交界处如胎儿颈部、腰部,不随宫缩上升,与病理性缩复环不同。产妇可出 现持续性腹痛,烦躁不安,胎心时快时慢,胎先露下降停滞,手取胎盘时,在宫颈内口上 方可直接触到此环。第三产程可造成胎盘嵌顿。
《新产程》

(二)潜伏期延长的管理
● 评估是否存在明显头盆不称。
● 常用的干预手段是人工破膜和应用缩宫素。
● 宫口开大0~3cm时,潜伏期长达8~10小时后无进展应启动干预,宫口开大 3~6cm,宫口开大2~4小时以后应进行干预。
● 干预手段不宜选择剖宫产,宫口开大0~3cm主要是支持、镇静、镇痛、休 息和缩宫素静脉滴注;宫口开大3~6cm则选择人工破膜和缩宫素静脉滴注促 进产程的进展。
新产程管理
演讲人:XXX 2024-03-06
整理自《正常分娩指南(2020)》中华妇产科杂志2020年6月第55卷第6期
目录
01 新旧产程概念对比 02 新产程图的特点 03 新产程图的解读 04 新产程标准的临床应用
05 第九版妇产科学有关产程处理方法 06 新产程标准管理流程 07 II类胎监与宫内复苏
第二产程进展过程中需要判断胎先露下降的程度,可用超声检查来帮助评价胎头位置以及胎方位,持续的 胎心监护及时发现胎儿窘迫。
采取新的产程标准,极大地放宽了产程时限,使得孕产妇可以充分试产,减少了人工干预,剖宫产率明显 降低,但是新产程组产程中中转剖宫产孕妇出现产后出血率明显增加(6.9%、1.6%),可能与新产程标 准实施后试产时间过长有关。试产时间延长,易导致产妇疲劳,同时,子宫下段受压时间长,子宫下段水 肿,增加手术中裂伤概率和手术困难程度,增加了产后出血可能性。
入活跃期后宫口停止扩张超过2h。
活跃期如宫缩正常,宫口停止扩张超过4h,如
宫缩欠佳,宫口停止扩张超过6h。
临产后宫口持续无扩张,经过人工干预(产程休 息、内诊、缩宫素加强宫缩),在有效宫缩4h后, 宫口持续无扩张、先露无下降。
Ⅲ类胎心监护图形,或羊水Ⅲ度
无变化,同原产程标准 Ⅲ类胎心监护图形,伴或不伴有羊水Ⅲ度
新、旧产程标准在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新、旧产程标准在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比较目的比較新、旧产程标准在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产科采用新产程标准分娩的10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同期采用旧产程标准的10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所有均为初产妇。
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包括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剖宫产、阴道助产、自然分娩);分娩结局:观察产后出血、新生窒息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短于对照组,而缩宫素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阴道助产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剖宫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脐动脉血pH0.05).The proportions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neonatal asphyxia and umbilical arterial blood pH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1.2新、旧产程标准1.2.1旧产程标准参照《妇产科学》(8版)[3]。
潜伏期延长:潜伏期时间>16 h。
活跃期:指子宫颈口扩张3~10 cm,活跃期晚期为宫颈口扩张9~10 cm。
活跃期延长:活跃期>8 h;活跃期宫颈口扩张速度为初产妇4 h。
第二产程延长:第二产程为初产妇>2 h(有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者>3 h)。
胎头下降延缓:在减速期及第二产程时,胎头下降的速度为初产妇1 h。
滞产:总的产程时间>24 h。
1.2.2新产程标准[4] 潜伏期延长:初产妇>20 h。
在除外头盆不称及可疑胎儿窘迫的前提下,缓慢但仍然有进展(包括宫口扩张及先露下降的评估)的第一产程不作为剖宫产指征。
活跃期:以宫口扩张6 cm作为标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旧产程标准对分娩的影响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8-04-27T15:05:45.513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10期作者:杨亮亮1 王晓英2 [导读] 有效维护产妇及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而新产程标准内容也将在临床实践当中不断予以完善和补充。
(1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中医医院山西临汾 043500)(2陕西省宁强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陕西汉中 724400)【摘要】目的:分析不同产程标准下的分娩情况,评价新旧产程标准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990例产妇和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103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行分组对照研究,前者为对照组(旧产程标准),后者为研究组(新产程标准),观察两组产妇的分娩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相对更长(P<0.05),自然分娩
率相对更高(P<0.05),而产后并发症发生率、胎儿窘迫发生率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相对更低(P<0.05)。
两组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对照相仿(P>0.05)。
结论:新产程标准的应用,对于提高分娩安全和保障母婴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产程标准;分娩;临床影响【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0-0109-02 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需要得到正确的产程处理,进而帮助产妇安全、顺利分娩,并减少手术干预,降低剖宫产率。
而在产程处理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照产程标准进行。
Friedman产程曲线已经沿用多年,一直作为产程处理的参考标准。
但是随着分娩人群特点发生改变,旧有产程标准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改变传统观念,并充分考虑到产妇平均分娩年龄、胎儿体质量、产科干预等情况[1]。
目前,新产程标准在临床上得到应用,在旧产程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修订,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产程处理方法,影响着分娩安全及母婴健康。
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 20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产程标准下的分娩情况,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990例产妇和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1030例产妇,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分别应用旧产程标准(对照组)和新产程标准(研究组),行分组对照。
研究组产妇22~43岁,平均年龄(27.6±4.6)岁。
孕周36~40周,平均孕周(38.2±1.4)周。
初产妇785例,经产妇245例。
对照组产妇22~45岁,平均年龄(27.8±3.9)岁。
其中初产妇691例,经产妇299例。
研究组和对照组产妇的基本资料对照相仿(P>0.05),可进行对照分析。
1.2 方法
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我院产科尚在实施旧产程标准,在分娩护理过程中,根据其规定的潜伏期(宫口开大<3cm)、活跃期(宫口开大>3cm直至开全)、潜伏期延长(>16h)、活跃期停滞(持续时间>2h,宫口停止扩张)、第二产程延长(>2~3h)、胎头下降延缓(胎头下降速度<1.0cm/h)、胎头下降停滞(胎头下降停止>1h)以及滞产(总产程时间>24h)进行判断,开展各项护理工作。
当产妇出现潜伏期延长、活跃期停滞等情况时,说明其符合剖宫产指征,进而采取相应的产程处理办法。
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产科开始应用新产程标准,对于潜伏期(宫口开大<6cm)、活跃期(宫口开大>6cm直至开全)、活跃期停滞(持续时间>4h,宫口停止扩张)、第二产程延长(>2~4h)等规定做出调整。
关于第二产程延长的判断,需要具体考虑是否行硬膜外阻滞、产程时间、胎头下降或旋转以及生产频次。
明确处理时限(宫口开大<4cm时,为8h),剖宫产指征不再包括潜伏期延长>16h。
在两组产妇的分娩过程中,分别根据新旧产程标准进行产程处理。
1.3 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x-±s)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χ2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产妇的产程
表1 两组产妇的产程对比(x-±s)
3.讨论
产程管理和处理是产妇分娩期间的关键环节,关系到产妇能够安全、顺利分娩,同时影响着新生儿健康。
目前,在分娩方式的选择上,一些产妇更加青睐于剖宫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其痛苦,进而增加了剖宫产率。
剖宫产术的应用,能够帮助难产产妇安全、顺利生产但是剖宫产术同样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对于无剖宫产指征的产妇,并不建议采用该分娩方式。
非特殊情况下,经阴道分娩显然是更加符合生理的分娩方式,对于新生儿健康和产后恢复有着积极的影响。
产程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准确的判断难产风险,发现产程异常,有效予以处理,能够减少手术干预,降低剖宫产率。
该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产程标准进行。
产程标准的应用与实施,为产程管理的参考依据,但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根据当前的产科护理情况,适应性的做出调整,更好的满足产妇对于安全分娩和产后恢复的需求[2]。
新产程标准内容的修订,主要建立在国内外产科领域的资料文献和权威专家的研究之上,对旧有产程标准进行改进和完善。
与旧产程标准相比,新产程标准中对于活跃期停滞、第二产程延长的诊断标准有了新的调整,重新定义了潜伏期、活跃期、剖宫产指征等概念。
而产妇平均分娩年龄、胎儿体质量、产科干预等实际情况则是新产程标准内容修订的重要参考。
新产程标准的实施与应用,转变了传统的产程管理观念。
在产科护理当中,以保障产妇和新生儿健康为前提,基于新产程标准,加强产程管理,处理异常产程,进而为自然分娩创造良好的条件[3]。
综上所述,新产程标准的应用,能够为产妇安全、顺利分娩提供更好的保障,有效维护产妇及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而新产程标准内容也将在临床实践当中不断予以完善和补充。
【参考文献】
[1]符静,苏雪,李倩.新旧产程标准管理对分娩和新生儿结局影响的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06):627-629.
[2]张翰儒,刘博,王德贵.新、旧产程标准改善自然分娩的临床对照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7):155-157.
[3]谢靖,金仙玉.产程标准变化对分娩影响的临床病例分析[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5,37(06):583-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