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课堂教学实录

合集下载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学课堂实录5篇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学课堂实录5篇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学课堂实录5篇初中七年级语文教学课堂实录5篇初中七年级语文教学课堂实录(精选篇1)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叫《核舟记》。

师“核舟”是什么东西呀?生:就是用核刻的舟。

师:说得大致不错。

(多媒体展示)核舟是微雕的一种,它专门选取桃核(现在也有用橄榄核的)雕刻成长舟或小船。

微雕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中最为精细微小的一种工艺品。

它是在米粒大小的象牙片、竹片或数毫米的头发丝上进行雕刻的,其作品要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方能观看到镂刻的内容,故被历代称之为绝技。

核舟就是用很小的桃核刻一条船。

这篇课文所写到的核有多大呀?我们看课文,在哪里呀?生:“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师:那么我要问问同学们了。

这个“八分有奇”究竟有多长?“二黍”又究竟是多高呢?生:“二黍”就是两颗黄米粒竖起来的长度。

师:那两个黄米粒是多高呢?生:大概一厘米左右吧。

师:见到过黄米粒吗?(生摇头)师:他说“二黍”大概一厘米左右。

还有“八分”呢?知道是多少吗?(生摇头)师:下面老师给你们看一样东西。

(老师拿起一个橄榄核,给学生看。

)师:据考证,八分约为1.96厘米,二黍约为0.49厘米。

老师手里拿的这个橄榄核,长就是1.96厘米,高就是0.49厘米。

(老师把橄榄核放在一张白纸上,用手托着。

在教室里走一圈,展示给学生看,学生的表情都非常吃惊,意外。

)师:这是一个橄榄核,文中是用这么小的一个桃核来雕刻的,有什么想法?你已经看得愣住了,请你来说说吧。

生:整个桃核非常修长……嗯……高度也不太高。

师:已经语无伦次了,是吧?(学生笑)师:还有谁来说说看?生:太小了。

师:那么在如此小的一个体积内,作者雕刻了多少内容?找找看。

生:“通计一舟,为人五,……为字共三十有四。

”师:这么多的内容,找得很好。

下面请同学们把你们的纸船都拿出来给我看看。

(学生课前已折叠好纸船,每个人将纸船举起。

)师:你们都做好了纸船,下面把作者描述的内容都画在自己的船上。

七年级语文上册 全册课堂实录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全册课堂实录新人教版

《秋天的怀念》课堂实录师:同学们,这堂课我们来学习史铁生的散文名篇,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读)师:(师范读课题)让我们深情一些,深沉一些,再读课题。

(学生再读)请看大屏幕,你发现了什么?(幻灯片出示空白表格)生:我发现了一个表格。

师:是的,这是一份空白表格。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会和大家不断去充实它,丰富它,建构它。

要想把表格填好,我们必须把课文读好。

现在就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一会儿,老师要请你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开始吧。

(学生读)师:同学们读得非常投人,你们读懂这个故事了吗?生:课文写作者双腿瘫痪后脾气暴躁,母亲时时鼓励他,最后母亲去世了。

生:最后作者记住了母亲说的话,他很快乐地面对自己的生活。

师:你把“快乐”改成“乐观”就更好了。

在他的发言中,关注到了课文的两个主要人物,是谁和谁呢?生:母亲和“我”。

师:对了,就是文中的母亲和“我”。

(出示课件表格中的部分文字)母亲“我”师:课文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情节——看花,你们注意到了吗?课文中几次提到了看花?生:三次。

(出示课件表格中的“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师:母亲提了几次?看成没有?生:母亲提了两次,都没看成。

最后一次是妹妹推着哥哥到北海看菊花。

点评:这是一篇散文,没有明显的故事情节,能通过填写表格理出两个人物、三次写到“看菊花”的线索是很准确、也是很巧妙的,有利于学生形成把握整体的阅读能力。

另一方面从阅读过程看,阅读是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回到整体,螺旋式推进的过程。

所以这一步是指导学生阅读不能绕过的。

这个环节教师是从理解内容的角度安排的,假如再点明,阅读还要从表达的角度理出文章思路,那就更好了。

师:请你们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两个词语。

(师板书:瘫痪、憔悴)请同学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读到这两个词,你又想到了课文中的谁和谁?生:母亲和“我”。

师:就是这母子俩。

这两个词的四个字,还是本课要求我们认识的生字,再来读一读。

(生齐读词语,师指导识字。

)师:同学们,让我们想象一下,一个21岁的小伙子呀,双腿忽然瘫痪了,生活何其艰难啊!对这样一个年轻人而言,这是一场人生的——生:灾难啊!师: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怎样了呢?课文中有一个词,一起说出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再塑生命的人》课堂实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再塑生命的人》课堂实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再塑生命的人》课堂实录师: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

同学们,马克吐温说,19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同学们,大家知道海伦凯勒吗?生:知道。

师:能简单说说她的情况吗?生:我看过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她是聋哑人,还看不见,但她精通英语、法语、德语,写了很多的作品。

师:海伦凯勒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再塑生命的人》,去认识这位创造了生命奇迹的女子---海伦凯勒。

下面请同学们齐读标题。

生:(齐读)再塑无生命的人,海伦凯勒。

师:声音不够洪亮,请同学们再读一遍。

生:再塑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

师:这一遍读得有气势!同学们,读了标题,你关注到题目出了哪些词呢?想了解什么内容呢?生:再塑送生命的人是谁?谁的生命被重新塑造了。

生:我关注的是“再塑”这个词。

为什么要再塑生命?再塑的结果怎么样?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能根据题目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

我们常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标题提供的信息往往可以为阅读文章导航。

在课后的阅读提示也告诉我们,阅读文章要关注标题,尤其是那些能够揭示主旨的题目,在这方面同学们做的非常好。

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达成的目标。

(投影呈现教学目标)师: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能概述文章内容。

所谓默读,就是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

好,咱们同学们开始读课文。

(生默读课文)师:好,下面谁来说一说,这篇文章讲了什么内容?可以根据老师给出的这些词语。

生:讲了沙利文老师重塑了海伦凯勒的生命。

在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海伦的心情是愤怒的,疲惫不堪的,小心翼翼地,在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后,海伦凯勒的生命截然不同了,她对生活充满了期盼。

师:嗯,很好。

此时她的世界是花团锦簇的,美不胜收的,很好。

师:通过这位同学的概述,我们知道是沙利文老师再塑海伦凯勒的生命。

那么,海伦凯勒的生命在再塑前后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呢?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圈划相关词句,完成表格(学生根据要求默读课文,圈画相关词句。

《摆渡》课堂教学实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摆渡》课堂教学实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摆渡》课堂教学实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摆渡》课堂教学实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摆渡》课堂教学实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对于对于学生的文学阅读非常重视。

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有一篇叫做《摆渡》的小小说,它既有真实感人的情节,也有对于人生的深刻思考,是一篇非常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

下面是我在课堂上对于《摆渡》的教学实录。

一、课前导入在上课前,我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思考一下自己有没有经历过类似荣荣一样的事情。

然后,我再向学生展示一张多肉植物与水花淋漓的图片,问同学们,你们对于这张图片有什么感想和联想。

二、课文阅读1.共同阅读首先,我让学生们跟着我的声音,进行共同的朗读。

这样可以让学生们了解整个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2.课文讲解接下来,我对于课文进行全文解读,将文章内容讲述清楚。

通过不断的提问和解释,学生们对于文章的情节和主题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3.学生阅读然后,我让学生们各自阅读课文,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一步思考文章中的情节、人物性格和主题,并在课后与同学展开讨论。

三、课文理解1.情节分析首先,我与学生们一起简述了故事主要情节:荣荣在寒冷的冬夜里帮助过京城到乡下的游客,他为这位旅客“摆渡”,慷慨地、自我毫不计较地自愿替它穿越冰封的河。

在荣荣把它送到目的地后,这位旅客并未回报,荣荣就因为着凉,离开了这个世界。

2.人物分析其次,我们对于小说中的人物进行分析,这样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

荣荣是一个勤奋善良的孩子,他自愿帮助旅客并且慷慨地付出生命,这表现出了他的正直和真诚;而那个游客则显得寡言少语,甚至没有回报荣荣的付出,这种冷漠让人深感唏嘘。

3.主题深入探讨最后,我引导学生们探讨文章的主题:忠诚和付出的价值。

荣荣的人品和行为表现了对于对于人类最基本的道德理解。

他的付出不仅让我们感动,也启示了我们要怎样为他人考虑,并逐渐培养出忠诚的美德。

四、课后练习最后,我布置了一些练习,让学生们进一步巩固对于课文的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

《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一、故事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来了很多听课老师,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我们以凤鸣山中学的热情欢迎所有老师,好吗?(热烈掌声。

)谢谢同学们。

我们今天上《皇帝的新装》。

(师板书课题。

)哪位同学告诉我你最早看《皇帝的新装》是什么时候?生:我第一次看这篇童话是六岁时。

师:这位同学告诉我们它是一篇童话。

他六岁就看了,真不错。

你说说它讲了—个什么故事。

(生概括故事。

)二、成人世界师:老师与同学们课前没有见面,这些问题来源于我的学生,老师把它们串联起来,组成了我们今天的教学设计。

我们看第—个问题:为什么皇帝对衣服有不一样的追求?我们来齐读第1自然段,看看哪些词需要重读。

(生齐读。

)生(杂):“既不”“也不”“也不喜欢”“除非”“炫耀”“每一天每一点钟”“都”……师: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真让人觉得不可理喻。

你们觉得这样的皇帝能做好皇帝吗?生:不能。

师:不仅做不好皇帝,还引来了谁?生:骗子。

师: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两个骗子会轻易得逞?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来看第2自然段。

生:骗子说衣服很漂亮,皇帝正好軎欢漂亮的衣服;还有这件衣服任何不称职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皇帝正好能通过这件衣服检验他的大臣们。

师:你相信一件衣服能检验—个人吗?生:不相信。

师:你都不相信的事情,皇帝却相信。

这就引出了我们的第三个问题:皇帝是怎样—个人呢?生:他是愚蠢的人。

师:只是愚蠢吗?齐读第5自然段,看看有没有新发现。

(生齐读。

)生:我觉得皇帝不愚蠢,他还先派了一个人去看工作进展。

生:他有些心虚,有点小聪明。

师:心虚是他的心理,你说有点小聪明,小聪明带有一点贬义色彩,我们能否用其他词来形容。

生:做事比较谨慎。

生:狡猾,世故。

师:这个词好,皇帝还有狡猾的一面。

齐读第21自然段,顺便了解“骇人听闻”是什么意思。

(生齐读。

)生:害怕使人听到,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师:“难道我是—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从这两句中你读到了什么?生:皇帝很惊谎,内心紧张,不自信。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 课堂实录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 课堂实录

《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一、诗意表达,导入新课师:平常,我们老做科学猜想,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文学猜想:童年如果失去童话,将会怎样?请用优美的语言来表达。

生:童年如果失去童话,就好像画家没有了画笔。

生:童年如果失去童话,就好像大地上没有了阳光。

生:童话如果失去童话,就好像河流里没有水。

师:这简直就是釜底抽薪。

是啊,童年不能没有童话,就好像鱼儿不能没有水。

继续猜想,童话领域如果少了《安徒生童话》,将会怎样?生:就好像秋天没有了火红的枫叶。

生:就好像音乐没有了最华彩的乐章。

生:就好像上海没有了东方明珠。

生:就好像天空没有了七色彩虹。

生:就好像天使没有了翅膀。

师:是啊,安徒生童话是童话世界的一顶皇冠,一颗明珠,是如何评价都不过分的珍宝。

带上想象的翅膀,我们就能变成天使,在童话的世界里遨游。

知道吗,你们老师我也是读着安徒生童话长大的呢。

生:啊!师:小时候,我曾经无数次读《安徒生童话》,为拇指姑娘的命运担心,为小美人鱼的结局哭泣,为歌喉美妙的夜莺而叹息,小小的心也曾经一次次随着丑小鸭去流浪;当我成了一个母亲的时候,我为儿子一次一次讲述那熟悉得像老朋友的故事,我发现,安徒生童话再次深深地打动了我震撼了我,我渐渐地明白了一个事实:安徒生童话不仅是写给孩子们看的,也是写给大人们看的。

安徒生自己也说:我我用的一切感情和思想来写童话,但是同时我也没有忘记成年人,当我在为孩子们写一篇故事的时候,我永远记住他们的父亲或者母亲也会在旁边听。

二、畅谈感受,想言不尽意的原因师:文字之内,是孩子读得懂的故事;文字之外,是成人体验过的生活。

这是安徒生童话的特点。

我们走出了童年,正在慢慢长大,今天,我们既要用儿童的视角来读《皇帝的新装》,也要试着用成人的视角来理解《皇帝的新装》,按照成长的顺序,先从儿童视角开始吧,初读这篇童话,你印象最深刻的一点是什么?生:那个皇帝好爱新装哦,爱得有点不可思议。

师:何以见得?生: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5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5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5篇人教版七班级上册语文教学实录篇1这是一节品读课。

首先通过“听”让同学走进故事,知晓背景、感知内容;接着让同学“说”起来,分析人物、感受成长;然后让同学“品”起来,探究技法、习得语感;最终让同学“记”下来,积累心得。

整节课同学都处在耳听、嘴说、脑思、手写的“活动”中,力求体现新课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理念。

一、听一段故事1、激情导入:20__年新春伊始的北京,人们相互传递着一个令人欢欣的消息:依据台湾闻名作家林海音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城南旧事》获得马尼拉其次届国际电影节金鹰奖,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屏幕展现或板书:听一段故事──《城南旧事》简介(见老师教学用书)。

2、进入课文:⑴初步感知,把握内容。

本文节选自《城南旧事》的最终一部分,写仆人公英子经受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最终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屏幕展现或板书速读课文,概括提炼:①从英子的角度概括小说内容。

②从爸爸的角度概括小说内容。

(本环节有肯定难度,可让同学区分出写“眼前事”和“对往事的回忆”的段落,从写“眼前事”的段落中(文章第1、30~32、35~38、54~68段)概括“以英子为角度”的内容;从写“对柱事的回忆”的段落中(文章第2~29、33~34、39~53段)概括“以爸爸为角度”的内容。

或者引导同学用“人物+大事”的思路逐一完成)提示:①本文主要记叙了英子参与毕业典礼时由眼前的事物引发的回忆。

②从爸爸的角度可以这样概括:本文主要记叙了爸爸病床上的嘱咐;爸爸在六年前见英子赖床不起而惩处她;爸爸为叫英子闯练而让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爸爸去世。

⑵深化情节,理清思路。

爸爸病床上的一席话中,有三句话照应后文提全文,请看课后习题:想一想这三句话和文中的哪几件事相照应?研读课文,相互争论,形成统一熟悉:①第一句话照应爸爸为叫英子闯练而让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工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实录5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实录5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实录5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实录篇1师:同学们,你们感觉到春天到来的脚步了吗?我们的校园里是否已经弥漫着淡淡的春天的气息了呢?生(齐):是的,校园的花开了。

生(齐):树叶抽出了很多绿叶。

师:你们喜欢这个季节吗?有没有喜欢其他季节的?生1:我喜欢夏天,夏天可以穿漂亮的裙子生2:我喜欢春天,春天生机勃勃。

生3:我喜欢冬天,冬天可以堆雪人。

师:我也喜欢冬天呢,那洁白的雪花啊,纷纷扬扬的从天空下来,感觉世界都安静极了,雪停以后,可以堆雪人。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文章《雪》。

看看鲁迅对雪又有什么样的感情呢?师:我们曾学过鲁迅先生不少的文章,对鲁迅先生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我想请一位同学介绍鲁迅,谁愿意来?生:鲁迅是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思想家,革命家。

代表作有《狂人日记》。

生:他的作品有小说集:《呐喊》《野草》《朝花夕拾》。

我们学过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

《风筝》。

师:同学们的了解非常详细全面。

我相信,这堂课同学们肯定从文章的字里行间读懂作者的感情。

能有自己的收获。

师:在学习课文之前,先来检查同学们预习情况,请大家看银幕:(投影显示下列生字生词,抽学生读生字词,解释词义):(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磬口忙碌脂粉奁灼灼嘻笑褪尽朔方凛冽明确:磬口(qìng)忙碌(lù)脂粉奁(Iián)灼灼(zhuó)嘻笑(xī)褪尽(tuì)朔方(shu)凛冽(lǐnliè)(2)解释下列词语。

博识凛冽天宇精魂消释升腾弥漫明确:博识:见识广博。

凛冽:刺骨的寒冷。

天宇:这里指天空。

宇,上下四方。

精魂:精灵,魂灵。

消释:消融,溶化。

升腾:(火焰气体等)向上升起。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字词教学还是很重要,因为我这个班的学生基本不会去预习课文。

如果老师课堂不加强教学,学生掌握的效果就很差)师:我们先来听《雪》这篇课文的朗诵录音,在听录音的过程中,同学们思考几个问题:一,作者写的是什么地方的雪?二,雪有什么样的特点?从文中找到有关句子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联想和想象让文思轻舞飞扬》教学实录
(播放音乐)
一、导语:同学们,我们听了刚才的一段音乐后,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些鲜活的画面呢?这就是音乐的魅力,这更是想象的魅力
那么如果把想象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中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呢?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想象,希望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在以后的作文中可以张开想象的翅膀,让文思轻舞飞扬。

(屏幕显示一个圆)
师:请同学们对图形展开想象。

要求侧重从图形的形象方面展开。

用“它
像,它可以为我们”句式来把你的想象说出来。

学生表达、教师点评
(随机提问(五六人),重点点评精彩回答,以赏识性点评为主)例如学生:圆像太阳,它可以为我们带来温暖,给我们力量,给我们希望师:你的语句很精彩,你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学生还可能想到盘子,月亮,月饼等。

教师尽量用名句、警句、诗意的句子作赏识性点评。

师:通过同学们的精彩发言,我发觉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啊,这么丰富的形象是怎么想象出来的呢?原来这所有的事物都是借助于一个圆而产生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想象可以借助于一定的形象而产生。

师:那么,这种途径产生的想象,我们怎么运用到文章中去呢?请看下面的训练题:
(屏幕显示两个三角形、两个线段、两个圆)
要求充分发挥想象,能用它们(至少用上五个)拼成新图形,并为图形取个名字,并用一段文字加以说明。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并选派代表上黑板展示(可选四组同学)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欣赏黑板上几位同学的作品(赏析式评价)师:还有没有与他们不一样的作品呢?(请生展示)看到大家这么多精妙的图案,老师也想设计一个,大家看我设计的图案怎么样?
(屏幕显示范例:希望之灯
老师在设计的这个希望之灯的时候,我想到了光明与黑暗,想到了迷茫与希望,于是我从这个图案又引发出了一些小感想,请看屏幕:
温馨的灯光,伴我度过了多年的学习生涯,现在它又照亮了我的新的开始、
新的旅程。

它伴随着我进入了生活中的又一个台阶。

烦闷时,它给了我无限的温暖,迷茫时,它照亮了我前方的道路。

灯光虽微弱,但那是光明,那是希望。

师:你们的图案能不能引发感想呢?请四人一组仔细观察你们的图案,把你们的感想写出来。

学生表达、教师点评
努力让学生之间以思想碰撞思想,以想象启发想象。

学生的答案可能丰富多彩,教师尽量用名句、警句、诗意的句子作赏识性点评。

师:刚才同学们由简单的图形引发了感想,那么一些简单的文字能不能引发我们的感想呢?
屏幕显示:
发挥你的想象,学着编故事:
关键词:女孩镜子泪水
要求:1•故事中出现以上几个关键词
2.不少于200字
学生动手写作,师巡视作指导
请生展示故事,生评,师评相结合,师展示范文
范文:女孩与奶奶相依为命,奶奶是她的唯一,是她的生命,女孩觉得这世
上除了奶奶就只有手中的镜子能带给她安慰,这镜子是她十岁生日时,爸爸, 妈
妈送给她的礼物。

那时是何等的快乐啊!女孩抚摩着小镜子边走边回忆着过去的
点点滴滴,脸上掠过一丝微笑。

明天又是自己的生日了,爸爸会回来为自己过生
日么?女孩又担忧起来。

自从那件事发生后,爸爸建立了新家,妈妈也走了,不
知去向。

鬼使神差地,女孩竟走到了爸爸的新家门口,女孩犹豫了,静静地站
着,犹如一尊木雕。

吱呀”一声,门开了,熟悉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冷冷的一句:怎么是你?有事吗?”女孩默默地转身,匆匆离去,泪水浸润了
脸庞,慌乱间,一个银色的物体从女孩手中滑落,划出一道优美的曲线,摔碎在
爸爸的门前,爸爸呆住了,一时无语.......
师总结:听了大家的故事,老师很高兴,大家能在六个字的基础上创造出这么多精彩的故事,大家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真的让人佩服啊!那是否只有通过一首歌、一个图案、几个词语等给定的形象才能产生想象吗?当然不是,想象还可以生发自于我们的心灵。

我们的心灵是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们可以虚构出一个全新的世界,我们可以实现现实中无法实现的事情,这种想象方式我们可以称之为幻想。

我为大家留了一个课后作业
(屏幕出小说内容及要求)
夜幕低垂,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听到敲门声...
--- 帝克•布朗《地球上最后一个人》
提示:
1、时空转换。

想象的触角伸向未来或时光逆转。

2、角色错位。

身临其境,捕获新体验。

3、情境、人物心理猜想。

三、课堂小结
(屏幕上出“紧握想象之笔,写出华美篇章”来回移动字样)
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的花。

我要说,想象是写作时最好的笔!我真心祝愿大家能紧握想象之笔,写出华美篇章。

谢谢大家!
附:
板书
想象
产生途径:1,借助于形象;
2 ,发自于心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