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洞里的钟乳石
溶洞里的钟乳石

溶洞里的钟乳石溶洞是大自然的奇观之一,它们隐藏在地下深处,一直是地质爱好者和探险家们的研究对象。
而在这些神秘的溶洞中,钟乳石则是一道独特的景观。
钟乳石是由石灰石溶解后,长期滴水而形成的石状物体。
在潮湿、封闭的溶洞环境中,钟乳石以其独特的形态和多样的颜色,为人们呈现出一个奇幻的世界。
钟乳石的形成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
当地下水流经含有石灰的岩石时,它会溶解掉一部分石灰,并将其带入洞穴的内部。
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滴陆续从洞顶滴落到地面。
由于水中溶解的石灰分子,附着在了洞顶上。
当水滴滴落到地面后,石灰会随之滴落,并在空中形成了一个小的石灰滴。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小滴滴落在地面上,形成了钟乳石。
钟乳石的形成不仅受到地质条件的影响,还与洞穴的气候有关。
一般来说,温暖、湿润的气候有利于钟乳石的形成,因为在这种条件下水量较大,溶解石灰的速度较快。
此外,洞穴内的气流条件也会对钟乳石的形成产生影响。
当洞穴内的气流速度足够慢时,水滴滴落的速度也较慢,使得钟乳石有更多的时间来形成。
钟乳石的形态各异,大小不一。
它们可以呈现出尖锐的锥状、扇形、柱状,甚至还有如羽毛、细丝一般的形态。
这种多样性的形态是由于水滴滴落的速度、溶解石灰的浓度以及洞穴内的气流等因素不同所造成的。
另外,钟乳石的颜色也非常丰富多样,有纯白色、黄色、棕色、绿色等。
这些颜色是由于洞穴内的物质成分不同所造成的。
除了表面形态和颜色的多样性外,钟乳石还具有一定的光泽。
在洞穴的光照条件下,钟乳石会因为其中的石灰含量而呈现出丰富的光泽。
这种光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钟乳石的美感,并使其在洞穴中更加独特而吸引人。
钟乳石在地质研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钟乳石的形态、颜色以及年轮等特征的研究,科学家可以了解到地壳运动的历史、地质事件的发生时间等信息。
例如,钟乳石内的年轮可以记录下地质年代的变化,为科学家研究地质时期的演变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此外,钟乳石也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在洞穴中,钟乳石为一些生物提供了栖息地。
(五下)科学PPT课件15溶洞里的钟乳石 冀教版 (13张)

•
4.有人把散文阅读的基本步骤归纳为 八句话 :先读 原文晓 大意, 再审题 目作标 记,文 题对照 定范围 ,抓住 关键再 提取, 提取之 后需整 合,经 过验证 再确立 ,语言 转换不 可少, 答案简 洁又明 晰。
•
5.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不断地追 求却始 终实现 不了, 所以只 能不断 地往前 走,永 远在路 上流浪 ,永远 处于一 种寻觅 的过程 之中。 所以, 从这个 角度来 讲人始 终都是 在路上
•
2.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我们是为着 生的, 或者是 为着死 的,非 此即彼 ,在本 质上不 可兼得 ;同时 ,他也 肯定了 生命的 价值, 春天必 然会来 临,谁 也无法 阻挡生 命的冲 动,无 法阻挡 我们对 于新生 命、新 世界的 渴望与 追求
•
3.散文阅读中,重点要注意引导学生 树立几 种意识 :首先 是整体 意识, 要尽可 能地细 读全文 ,充分 感知全 文,了 解文本 的内容 和情感 基调, 把握文 章主旨 ;其次 是题干 意识, 要明确 题目问 的是什 么,是 怎么问 的,也 即命题 指向哪 里
第15课 溶洞里的钟乳石
第15课 溶洞里的钟乳石
•
我国广西地处石灰岩地区,常年温暖多雨,在雨水的作用下,形成了崎岖不平、
怪石林立的桂林山水,那里有许多美丽的溶洞,溶洞里的钟乳石到处可见,
成为壮丽的旅游景观。你知道溶洞里的钟乳石是怎样形成的吗?
第15课 溶洞里的钟乳石
第15课 溶洞里的钟乳石
第15课 溶洞里的钟乳石
•观察石子发生的变化,这些变化与溶洞中钟乳 石形成有什么关系?
思考讨论
• 我认为,钟乳石是这样形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年级科学下册_溶洞里的钟乳石1课件_冀教版

石幔——有滴水、流水和停滞水沉积形成,是中国洞穴沉积物的典型 代表。 石幔是岩溶水沿着洞壁呈薄膜状的漫流过程中CaCO3逐渐沉积的产物, 一般呈片状、层状,并且有弯曲的流纹,往往凌空高悬,高者达数十 米,非常壮观。
钟乳石主要形成在什么 样的环境中?靠什么力 量形成的?在短时间能 形成吗?
曲别针、线绳、两 只烧杯或玻璃瓶、 一个碟子、苏达晶 体、蒸馏水。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
我国广西地处石灰岩地区,常年温暖多雨, 在雨水的作用下,形成崎岖不平,怪石林立 的桂林山水。那里有许多美丽的溶洞,溶洞 里的钟乳石到处可见,成为壮丽的旅游景观。溶ຫໍສະໝຸດ 洞石柱石 柱
石柱
石柱
石笋
石笋
石笋
石笋
石 花
石 幔
• 石钟乳和石笋是怎样形成的 • 石钟乳、石笋都是由石灰质聚集而成的。岩洞中的石灰质溶解在水 里,水中的石灰质一点一点地聚集起来,在洞顶逐渐形成冰锥状物体, 这就叫石钟乳,也叫钟乳石(类似北方冬季屋檐下的冰柱)。洞顶的水 滴落在地上,石灰质也逐渐聚集起来,越积越高,形成直立的笋状柱 体,叫石笋。石笋常与石钟乳上下相对,日久天长,有些石钟乳与石 笋连接起来,就成为石柱。石钟乳和石笋都有各种各样的形状。那些 顶天立地的“灵芝柱”,就是石笋和石钟乳对接起来之后形成的。据 说,石笋和石钟乳,每百年才长高一厘米(一公分,十毫米)。 石钟乳: 又名“钟乳石”,倒挂在溶洞顶部向下生长的一种碳酸钙沉淀物。当 地表水或降水沿着溶岩裂缝下渗至洞顶时,因水的蒸发及二氧化碳的 散失,使溶在水中的碳酸钙沉淀下来,慢慢增长,具有同心圆状结构, 形状如钟乳,故名“石钟乳”。 • 石笋:溶洞底部直立的一种碳酸钙沉淀物,它是由洞顶的水滴到洞 底后,水分蒸发,水中的碳酸钙沉淀下来,由少积多,由下向上增长, 形如笋状,所以叫石笋。
溶洞里的钟乳石课件

根据形成方式的不同,钟乳石 可以分为滴石和流石两大类。
滴石是由水滴滴落在岩石表面 而形成的钟乳石,这种类型的
钟乳石通常呈细长型。
流石是由水流的冲刷和溶解而 形成的钟乳石,这种类型的钟
乳石通常呈块状或球状。
根据形态和结构的不同,钟乳 石还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亚类 ,如钟乳状、棒状、笋状、盘
状等。
03
溶洞里的钟乳石
溶洞里的钟乳石简介
定义
钟乳石是溶洞中自然形成的岩石 ,形状各异,分布广泛。
分类
根据形成过程和形态特征,钟乳 石可分为石笋、石柱、石花等多 种类型。
溶洞里的钟乳石的形成过程
石灰岩溶解
钟乳石是由石灰岩在溶洞中经过 长时间溶解、沉积和结晶形成的
。
水分蒸发
当溶洞中的水分蒸发时,溶解在其 中的石灰岩开始结晶,形成钟乳石 。
时间因素
钟乳石的形成需要漫长的岁月,通 常需要上百年甚至上千年时间。
溶洞里的钟乳石的特点
01
02
03
形态各异
钟乳石的形状各异,有的 呈圆柱形,有的呈圆锥形 ,还有的呈蘑菇形等。
色彩多样
钟乳石的颜色也丰富多彩 ,有白色、黄色、灰色、 紫色等。
硬度较高
钟乳石的硬度较高,不易 被破坏,因此具有很高的 保存价值。
建立自然保护区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溶洞与钟 乳石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地防
止人类活动对它们的破坏。
强化法律法规
通过强化相关法律法规,对溶洞 与钟乳石进行更加严格的保护。
提高公众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溶洞 与钟乳石保护的意识。
溶洞与钟乳石保护的措施
定期巡查
定期对溶洞与钟乳石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 破坏行为。
溶洞钟乳石的形成化学方程式

溶洞钟乳石的形成化学方程式1. 什么是钟乳石?钟乳石,这玩意儿可不是随便一堆石头,它是一种大自然的奇迹!你知道吗?钟乳石其实是在溶洞里慢慢形成的石头,形状各异,有的像滴水的蜡烛,有的则像小动物,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想象一下,走进一个阴暗潮湿的洞穴,头顶上挂满了这些奇特的钟乳石,简直就像走进了一个神秘的童话世界。
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呢?别急,让我们慢慢揭开这个谜团。
2. 钟乳石的形成过程2.1 水的“搬运工”作用好啦,钟乳石的形成可得从水说起。
没错,就是那常见的水!在山上的雨水、地下水经过一番旅程,渗透到石灰岩中。
这时候,水里面溶解的二氧化碳跟石灰石发生了一些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可以简单表示为:。
CaCO3 + CO2 + H2O → Ca^{2+ + 2HCO3^{ 。
这个反应就像一场大戏,石灰石(CaCO₃)在水和二氧化碳的“夹击”下,被分解成了钙离子(Ca²⁺)和重碳酸根离子(HCO₃⁻)。
所以说,水真的是个搬运工,把这些营养成分从地底下搬了出来。
2.2 溶解与沉淀接着,这些钙离子和重碳酸根离子在水中四处游荡。
可时间一久,这些离子就开始慢慢沉淀下来。
随着水滴在洞顶缓缓滴落,钙离子和重碳酸根离子又重新结合,形成了钟乳石。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要等到水滴?哈哈,这就像是大自然的耐心,只有当水分蒸发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形成一个漂亮的钟乳石。
每一滴水,都在为它的“宝贝”积蓄力量,真是“滴水穿石”啊!3. 钟乳石的神奇与美丽3.1 造型千奇百怪钟乳石的形状和颜色各不相同,有的像小飞虫,有的像流淌的液体,有的甚至像奇形怪状的动物。
走进溶洞,就像走进了一个天然的艺术展览,每一块钟乳石都是大自然的杰作。
有人说,这些钟乳石是“岁月的礼物”,它们在黑暗中静静地成长,等待着人们的发现。
真的是“岁月如歌”,让人不禁感慨万千。
3.2 自然的“时光机器”钟乳石的形成可是个漫长的过程,有些钟乳石甚至需要几千年才能长成一厘米。
溶洞里的钟乳石

制作步骤:
1、分别向两只烧杯中注入半杯蒸馏水。然后 逐渐倒入尽可能多的苏打晶体,直至溶液 不能再溶解晶体为止。 2、将线绳打一个结,并将线绳放在溶液中浸 泡。然后把线绳的两端分别浸在两个烧杯 中,把碟子放在两只烧杯中间,用曲别针 把线绳固定在适当的位置上。 3、坚持观察四天,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
观看图片,猜测钟乳石的来历。
1、钟乳石主要形成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钟乳石只要形成在温暖多雨的石灰岩地 区的溶洞里。
2、钟乳石靠什么力量形成? 雨水的作用。 3、短时间内能形成吗? 在自然环境中,经过漫长的时间,形成 了美丽的钟乳石。
一、实验器材 滴管、稀盐酸、石灰石 二、实验方法 不要将稀盐酸滴 在皮肤上。 用滴管往石灰岩上滴几滴稀盐酸。 三、实验现象 石灰岩表面有气泡产生。这说明稀盐酸对 石灰岩有溶解作用。 思考:观察石子发生的变化,这些变化与 溶洞里的钟乳石有什么关系?
1、我认为,钟乳石是这样形成的? 被溶解后的石灰岩逐渐形成的。 2、我的理由: 石灰岩遇酸后会溶解,形成新?(人工
除外) 2、钟乳石是怎样形成的? 3、钟乳石靠什么形成? 4、在我国,钟乳石常常形成在哪里?
准备材料:曲别针、线绳、两只烧杯或玻璃瓶、一个碟子、 苏打晶体、蒸馏水。
钟乳石,又称石钟乳,是指碳酸盐岩地区洞穴内在漫 长地质历史中和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石钟乳、石笋、石 柱等不同形态碳酸钙沉淀物的总称,它的形成往往需要上 万年或几十万年时间。由于形成时间漫长,钟乳石对远古 地质考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广西、云南是我国钟乳石资源最丰富的省区,所产的钟乳 石光泽剔透、形状奇特,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自制钟乳石
材料
实验现象记录: 1、第一天,盘中有结晶物出现。 2、第二天,盘中结晶物增多,堆积 在盘中。 3、第三天,结晶物继续增多,堆积 起来。 4、第四天,形成类似石笋的堆积物。
石花洞的沉积类型

石花洞的沉积类型
石花洞是一座著名的石灰岩溶洞,位于中国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普安县南部。
在石花洞内,有许多石钟乳、石笋、石柱等钟乳石景观,这些景观都是由地下水滴漏而形成的。
石花洞的钟乳石沉积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石柱型钟乳石。
石柱型钟乳石是石花洞内最为典型的钟乳石之一,它们通常是由地下水滴漏在一个小区域内形成,水滴滴落的频率和速度较为稳定,形成了一根根直立的石柱。
2. 石笋型钟乳石。
石笋型钟乳石是由少量的水滴沿着石柱或石壁流动而形成的,水滴在运动过程中,带着钙、碳酸盐等矿物质,逐渐形成了一个个细长的石笋。
3. 石花型钟乳石。
石花型钟乳石形成于石柱或石壁上,它们的外形像是一朵朵绽放的石花,因此得名。
石花型钟乳石的形成需要环境条件比较特殊,比如说需要水滴在石壁上的流动速度、流量、温度等条件都要适宜。
4. 石幔型钟乳石。
石幔型钟乳石是由水滴在石壁上流动而形成的,它们的外形像是一个个垂挂的石幔。
石幔型钟乳石的形成需要石壁的质地比较柔软,同时水滴的滴落频率和速度也要适宜。
总之,石花洞内的钟乳石沉积类型多种多样,都是地下水滴漏流
动而形成的,它们不仅美丽壮观,还是研究地质学和地形学的重要素材。
小学科学创新活动 溶洞里的钟乳石 说课稿

溶洞里的钟乳石本文档由慕清老师原创,系列作品包括逐字稿、说课稿、课件,更多作品搜索百度文库慕清老师一、教材分析溶洞里的钟乳石是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在地表缓慢变化这一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探究影响地表变化的诸多外力因素。
由于这些外力对地球表面的影响极其缓慢复杂,对于只有短短几十年生命历程的人类个体来说,无法观察到其变化的全过程。
本课的落脚点为《溶洞里的钟乳石》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到自然界中钟乳石形成的原因。
第二课时去模拟钟乳石的形成。
教材中模拟实验所用药品为苏打晶体。
此实验与自然界钟乳石形成原理类似,较长的实验时间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执着精神,但是在以前的教学中发现,由于实验过程较长,实验环境限制等因素,只有少部分学生能观察到明显的效果,这就使很多学生有挫败感,不利于科学兴趣的培养。
所以在进行教材实验前,设计快速模拟实验,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观察到钟乳石的形成,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探索的欲望,为布置教材中的模拟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科学课的认识得到了一定提高,部分学生已学会了自己收集资料和进行课堂记录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已会进行仔细的观察,学生在实验前已具备了提出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计划,进行实验验证的能力。
学生小组内的合作交流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三、实验创新之处1、创新之处本实验能够在短时间内模拟钟乳石的形成,成功率高,学生参与度高。
2、优点:(1)本实验所需时间短,实验现象明显,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溶洞中钟乳石、石笋和石柱的形成。
(2)本实验既安全又简单。
实验药品性质稳定,不易变质。
最初所选药品为氢氧化钠,但是氢氧化钠固体在溶于水的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量,而且在空气中放置容易变质,所以实验中用磷酸三钠取代了氢氧化钠。
(3)本实验废液不需要处理,无毒无腐蚀性,直接倒入下水道可以。
(4)本实验具有推广价值,教具可以批量生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溶洞里的钟乳石
【教学目标】
1、能通过观察钟乳石的有关图像提出关于钟乳石的各种假设。
2、能设计模拟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3、能用文字的语言赞美钟乳石构成的千奇百怪、扑朔迷离的景象。
4、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
5、能用自己的话解释钟乳石、石笋以及石柱的成因。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关于钟乳石形成原因的猜想和模拟实验等探究活动,初步认识流水的侵蚀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教学设计】
一、引入
提问:前一阵,五一放假时,我去了一个特别有趣又奇妙的地方,我把这个地方的景观拍了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
(播放视频)
提问:看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这些照片的钟乳石都非常美丽……
师:对,这些都是钟乳石,也叫石钟乳。
看到这么多美丽的钟乳石,那它是怎样形成的,你想知道吗?
生:想
师:好,那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探究钟乳石形成的奥秘。
(板书课题:钟乳石的形成)网络是搜集资料的最便捷的手段,今天我们就通过网络来进行科学探究。
大家可以进入专题网站,在“学习园地”栏目里,看看钟乳石的基本资料,想想钟乳石的形成可能和什么有关,可以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对问题的见解,开始吧。
学生活动。
提问:你了解了哪些钟乳石的资料?
学生汇报
提问:根据我们了解的钟乳石的基本资料,谁来大胆的推测一下你认为钟乳石的形成可能和什么有关?
生:地下水、石灰岩、温度、空气等。
(板书)
提问:好,既然溶洞里的地下水是酸性的,那我们能不能大胆的推测一下,这些酸性的水和石灰岩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
生:酸性的水溶解了石灰岩。
讲述:好,这只是大家的猜想,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模拟实验来验证酸性的水能不能溶解石灰岩。
三、实验:稀盐酸和石灰石的反应
讲述:我们所用的实验材料就是石灰岩,这和溶洞里的钟乳石是一样的。
这个小的烧杯里是稀盐酸,模拟溶洞里酸性的水。
我们用滴管把少量的稀盐酸滴在石灰岩上,看看石灰岩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做这个实验时,请同学们先看看实验提示再来做。
实验提示:
1、稀盐酸有腐蚀性,本次实验请远离电脑,并且戴上手套进行实验。
2、滴稀盐酸时,速度要慢,不宜过多。
千万不要用手摸岩石,一旦沾上稀盐酸,马上用
清水冲洗。
3、仔细观察岩石和酸溶液的变化,思考这些变化与溶洞中钟乳石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现在开始实验,请大家注意安全。
小组实验。
提问:在这个实验中,你有什么发现?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石块变小了。
溶液颜色变了……
生:稀盐酸能溶解石灰岩。
提问:这和钟乳石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生:溶洞里的地下水溶解了石灰岩。
讲述:对,从这个实验就证明了我们刚才的推想,也就是溶洞里的地下水能溶解石灰岩。
那你认为这些溶解在水中的石灰岩还能再还原吗?在生活中很多变化都是可逆的,就像盐不仅可以溶解于水,还可以从水中分离出来,我们在四年级做过盐水的分离,需要什么条件?生:加热。
提问:对,需要加热盐就可以再分离出来,根据这些,你猜想一下,溶洞里原本溶解在水中的石灰岩是怎样分离出来的呢?
生:可能温度升高,石灰岩就出来了……
讲述:对,大家说的都非常有道理,老师做了一个模拟钟乳石形成的实验,正好验证了我们刚才一系列的猜想,一起通过录像来看看这个实验的全过程。
(模拟实验录像)
提问:看过刚才这个模拟实验后,请大家静下心来回顾我们刚刚经历的猜想过程,想一想钟乳石是怎么形成的。
可以先在小组里交流讨论一会。
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
生:溶洞里的地下水经过石灰岩时就溶解了石灰岩,然后在温度升高的时候,石灰岩又从水里出来,就形成了钟乳石。
讲述:好,那我们再看看地质学家是怎样解释钟乳石的形成。
(钟乳石形成的视频)
讲述:其实大自然中除了溶洞外,还有很多千奇百怪的洞穴,接下来,大家可以在“拓展知识”中看到很多其他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大自然的奇观!开始吧。
学生活动。
讲述: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千奇百怪的现象都是水和时间打造的大自然奇观,大多需要几十万年的时间才能够形成的,在我们惊讶于大自然的力量同时,也应该注意保护好这些自然界的瑰宝。
但是现在在我们的周围破坏钟乳石的现象时有发生,请大家课下针对钟乳石的保护,做一个专题研究,可以参考我们网站上的专题来做。
保护环境,从我们做起。
经过我们一节课的探究,相信同学们对钟乳石有了很多新的认识,接下来就把你这节课的收获和对自己的评价或者你还有什么问题都写在“采蜜集”里。
【教学反思】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钟乳石的形成这一自然现象。
由于这种现象离我们的生活较远,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
因此,本课我采用网络环境,体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通过专题网站的资料,帮助学生自学钟乳石的有关知识。
首先,通过一个“美丽的钟乳石”视频引入,让学生充分体现钟乳石的美、奇、妙。
而后,借助“钟乳石之旅”这个专题网站,让学生自学关于钟乳石的资料,比如分类、构成、环境等。
通过对于资料的整理,学生能从中找出重点和精要的部分,从而对于钟乳石的形成有依据的做出了猜想,比如水、石灰岩、空气、温度等。
然后,为了验证猜想,做了酸与石灰岩的模拟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学生明白了溶洞里酸性的水可以溶解部分石灰岩。
在学生大胆猜测溶解了石灰岩的水中还会析出石灰岩时,就做了模拟钟乳石形成的实验,让学生对于钟乳石形成的一系列猜测联系起来,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钟乳石形成的过程。
在拓展环节中,充分利用网络,让学生自主探究,在网站中学习其他钟乳石的知识。
最后,学生对于本课的学习有个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本课在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同时,又有些过分看重网络学习,使学生过于依赖网络,整
理资料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以后教学我会充分考虑这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