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专题五综合性学习复习作业(I)
河北中考综合性学习试题复习指要 --初中语文

河北中考综合性学习试题复习指要[考点透视]《语文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共同构成了语文课程目标的五个方面的内容,目前已纳入语文教材体系。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积极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它注重考查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综合运用能力。
综合性学习题的主要特点是联系学生实际,真实性强,且地方特点明显,乡土气息浓郁,内容涉及学习交流、推广普通话、采访、写公益广告、设计栏目、提建议等,与语言的实际运用相比,内容更加丰富,覆盖面更广,综合性更强。
考试命题上的特点是:①在内容上注重对能反映考生生活的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机地扩展考生自我表达的答题空间;②在试题的呈现方式上以独立的综合性学习考试板块出现,题内所需的学科间知识的综合交叉比较充分;③题干的设置文字量较大,富含信息,表述比较亲切,注意拉近与考生的距离,具有一定的审题难度;④在评价上关注考生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考生的语言表述、对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以及各种思维能力的综合运用都是重要的采分点。
试题的类型有单一式和综合式两种:单一式:(1)语言创作类--①编拟欣赏广告、宣传语;②对联知识及创作赏析;③心愿表述;④主题访谈;⑤话题辩论;⑥景点介绍。
(2)材料整理类--①语段压缩;②材料的整合与探究。
(3)图表转述类--①表格分析;②图表理解。
(4)活动参与类--①拟活动方案或计划;②设计活动主题或主题语;③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综合式:多种类型融为一体,在设置的情境或活动中去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归纳推理、总结概括、观察理解、联想想像、语言表达等各方面能力。
由于中考过程限于以笔试的形式呈现,因此知识与能力综合型、专题活动型将是主要的考查方式。
[应考策略]要做好综合性学习复习备考,我们必须注意:1、实际操作,贮备技能。
中考语文常考专题练习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专题一:字音、字形的识记一、分析考点:1.命题形式:选择题、填写题2.命题内容:考查汉字大多是现代汉语中的常用但又常误读的字3.考查类别:重点多音字、易读错易混淆的字4.难度:难易适中:同音字、形近字、形声字为关键二、字音误读原因1.多音误读(音随意转)如:朝圣(cháo)----朝令夕改(zhāo)2.音近误读(读音相近调号不同)如:飙升(biāo)---鱼鳔(biào)3.形近误读(字形相近各不同)如:湍---惴----端----瑞讳----纬4.习惯误读:如:驱壳:qiào 博闻强识:zhì惩罚:chéng 潜伏:qián5.方言误读:如剽悍:piāo 错读为(biāo)二、字形识记方法指导1.通过组词辨形如:娇贵-----娇气(柔嫩、过度爱护)骄横----骄阳(骄傲、猛烈)2.根据字义辨形:掌握音(音随意转、形因义异)原则如:赃物(贝部为财物)脏物(不干净的意思)脉搏(跳动)错写为(膊)集思广益(好主意)耳鬓厮磨(厮:互相)水泄不通(泄:流出泻:快速流)3.根据语境辨形如:化装:有假扮之意;化妆:指用脂粉使容貌美丽。
清静:多与环境搭配;清静:指没事物打扰4.根据对称辨别:仗义直言(执)惹是生非远见卓识专题二:词语的理解和运用一、了解词语基本知识1.词的分类(1)按词中的语素多少,词可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单纯词。
(2)按音节多少,词可分为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3)按词的来源:词还分为实词和虚词2.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本义是指词的起源义、即词的最初意义引申义是由词的本义引申出来的并经过推演发展而产生的意义。
比喻义:是以词的本义的比喻用法而形成的意义。
二、分析考点1.体味和推敲重点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题型:1.选择题 2.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三、应考策略:1.掌握课文中要求掌握的常用词语2.熟悉生活中常用的俗语、谚语、歇后语3.理解关键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4.根据语境,能做到用词准确、得体。
中考语文第1部分积累与运用专题五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作业(2021-2022学年)

专题五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作业1.[2017·日照]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书中的小茨冈是一个鄙视自私贪婪、同情不幸、憧憬美好生活的正直少年,为替外祖母报仇他把酒馆女主人锁在地窖里。
B.冰心的诗集《繁星春水》以“母爱"“童真”与“自然"为主题,表达了对母亲的情感、对孩子的喜爱、对自然的赞叹及对人生的感悟。
C.《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儒勒·凡尔纳被誉为“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小说中的尼摩船长是一位生物学家,他和仆人康塞尔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海洋生物,给读者许多海洋生物知识。
D.《三国演义》通过讲述单刀赴会、过五关斩六将、煮酒论英雄、刮骨疗伤等故事,塑造了关羽这位忠肝义胆、骁勇善战、一身正气的英雄形象。
2.[2017·泰州]下列有关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 )A.《西游记》中,八戒忍受不了五庄观二仙童的毁骂,一气之下,径到人参园,将树推倒.B.《琐记》中,看似冷静叙述衍太太对自家儿子狠,对别家孩子好,实则讽刺她自私阴险。
C.《格列佛游记》中,小人国国王治国有方,公正无私;大人国国王狂妄昏庸,野心勃勃。
D.“洞中历险”过程中,汤姆·索亚表现出沉着勇敢的精神和毫无杂质的人性特征.E.《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分两个部分,先描写国内战争,后描写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3.[2017·常州]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A.《西游记》是一部章回体神魔小说,全书以丰富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人在取经途中历经磨难的过程,歌颂了取经人百折不挠的精神。
B.取经成功,如来佛祖授唐僧为“金蝉子”,孙悟空为“金身罗汉”,猪八戒为“天蓬元帅”,沙僧为“斗战胜佛”。
C.宋江怒杀阎婆惜后,被发配到江州,一日乘酒兴写下“反诗",因此被抓,下到死囚牢中,最后梁山好汉劫了法场,救出宋江.D.鲁达打死镇关西后东奔西逃,智真长老收留了他,赐他法名“智深”,为了更好地保护他,智真长老又将他介绍到东京大相国寺。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运用(附答案)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语言运用(附答案)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郑州市开展的“阳光大课间”活动在中小学校园全面展开,为了营造“我运动,我健康”的氛围,我校开展了以“阳光体育运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校体育组对周边中小学1600名同学每天进行的课余运动情况进行调查,下面是调查结果图示,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调查结果。
(2)临近中考,小兰同学常常利用课余时间在教室学习,请你以同学的身份劝说小兰参加课余活动,注意语言得体。
【答案】(1)大部分学生课余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超过10分钟,有少数学生运动时间少于10分钟。
(2)小兰,学习是重要,但身体健康更重要,运动能锻炼我们的身体,增强免疫力,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解析】【分析】(1)认真读中小学生课余运动情况调查统计图,可以看出在1600的调查对象中,每天用于运动的时间再20分钟以上的只有464人,有1008个人每天用于运动的时间在10到20分钟,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课余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超过10分钟,有少数学生运动时间少于10分钟。
(2)这是一个劝说题,劝说的时候要有礼貌性的称呼,劝说的语言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能偏离话题,另外语言要得体。
符合上述要求即可。
如:小兰,学习是重要,但身体健康更重要,运动能锻炼我们的身体,增强免疫力,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故答案为:⑴大部分学生课余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超过10分钟,有少数学生运动时间少于10分钟。
⑵小兰,学习是重要,但身体健康更重要,运动能锻炼我们的身体,增强免疫力,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点评】⑴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
图文转换类题综合性、技巧性较强,要求考生根据图或表中的相关数据或者要素,结合相关资料分析,最终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它符合语文核心素养对中学生的要求,是中考题中的高频考点。
⑵此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
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称呼恰当,理由充分,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中考语文复习:第 专题 语言运用综合性学习(一)

中考语文复习:第专题语言运用综合性学习(一)中考语文复习:第专题语言运用综合性学习语文运用是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突破语言运用的难题需要全面综合性的学习。
语言运用综合性学习包括词语的正确运用、句式的适当运用、篇章的合理搭配、修辞的运用,同时还需要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正确的心态。
一、词语的正确运用词语是语言运用和表达的基本单位。
正确掌握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语文练习的重点。
词语的误用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词义的搭配错误,另一种是字形和读音的错误。
在学习词语的时候,我们要注重记忆和实际练习,通过积累、学以致用、反复温习,用对词语才能够变成一个自然的语言跃跃欲试者。
二、句式的适当运用句子是上层建筑。
打造句子语言的规范和优美是语言使用的关键。
课外阅读和对优秀文章的思考是提高句式的最有效途径,应该注意读后感想的表达方式。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仿写、拓展、整合等方面来锻炼句式运用的能力。
三、篇章的合理搭配篇章运用是对整段文字的整体把握。
要理解和掌握一篇文章的意义和重点,需要看篇章结构、熟悉篇章主旨。
篇章的逻辑性、连贯性和层次感都是非常重要的。
限于篇幅,本篇文章不在深入这个角度讨论,可阅读其他有关文章获取更多学习经验。
四、修辞的运用修辞是提高语言表达的高级手段。
学习修辞需要有慧眼辨识优秀的文章,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排比、对比、变化等方法来丰富语言的形式和意义。
好的修辞用词能够很好地点明文中的重点,暗示文章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高效的学习方法高效的学习方法能够大大提高语文学习的质量和效益。
我们可以通过制定学习计划,量化学习任务,定期自测,查缺补漏,矫正不足,培养自我反思的习惯等方面来提高复习效率。
六、正确的心态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是培养正确的心态。
要构建积极健康的心理影响,避免心理担忧,建立信心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语文学习并不只是追求语言文字的精美华丽,更应该是一种思维深度和阅读理解的能力。
我们应该从实践中学习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2024年中考语文备考复习计划模板(4篇)

2024年中考语文备考复习计划模板一、复习、总设想(1)导向引路:以学校的中考备考指导思想为导向,要在深入研究新大纲、课程标准、考纲、教材、市中考语文命题的思路、原则、内容、题型以及学生实际的基础上,从内容到方法,体现正确的复习方向。
并在复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上,对学生给予正确的指导。
最终提高学生的中考成绩。
(2)整理归类:以“大纲”为依据,帮助学生对语文教材中所牵涉到的知识加以分类整理,以掌握知识的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简单化。
(3)训练能力:通过复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实际应试答题迁移能力。
二、所教班级学生现状及对策:根据我校学生实际特点,以及语文学科特点和目前本学科发展方向的把握,结合我校的办学理念,我们的语文教学重点落实课堂这个主阵地,重视加强日常教学和学科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整体来看,学生身上好的习惯(如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学生学习品质差异较大,应针对不同学生,给以不同指导。
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要适当多做思考难度大一些的练习,防止学生学习浮夸;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练习的难度小一些,让学生能积极投入复习。
根据九年级上期期终考试成绩的具体分析,我们清楚地看到本届学生基础差,进而造成理解和综合实践能力跟不上,现在我们师生均面临着重大的危机和压力。
仔细思考一下,目前我们要协调学校、年部、教师、家长等各方面的力量加强对学生学习理想和学习目标的教育,让他们真正认识到时间的紧迫和任务的重大,促使他们及时调整学习思路和方法,有效地投入到中考的复习中来。
并且时刻提醒他们克服怠惰和放任的思想,紧随老师的复习思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全面开展学科复习,以期中考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三、复习、总安排第一阶段:从____月____日到____月____日,全面复习与系统归纳所要考到的知识点。
安徽省三年中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 专题五 阅读理解——实用类文本阅读(原卷版)

专题五阅读理解——实用类文本阅读【2022年安徽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材料一:亚洲象四肢粗壮,几乎垂直于地面,像四根柱子。
它体型庞大,雄性肩高可达3.2米,体重可达5.4吨。
亚洲象有着很高的智商和独特的思维能力,更有堪比人类的记忆力,它们能精准记住大面积区域内食物和水的位置。
亚洲象常年都在行走,在寻找食物和季节迁移时,它们都能在丛林中开辟新的“象道”,偶尔也会借用人类开辟的道路。
在西双版纳,1991—1995年,有30头亚洲象因偷猎致死。
1996—2005年,亚洲象得到严格保护,中国境内的大象基本摆脱了被猎杀的厄运。
人象冲突的焦点,已经从盗猎和杀戮,变成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摘编自刘东黎《观象》)材料二:2021年,一群来自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一路向北迁移,进入昆明。
在当地政府的柔性引导和细心呵护下,终于,它们在外“游荡”数月后,向南跨过元江,重返家园。
这群陆地“巨无霸”的大胆行为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有日本媒体专门做了一期节目,详细介绍这次长达数百公里的“奇幻旅行”,称“中国政府对迁移中大象的呵护令人印象深刻”。
而网友则表示:“追吃逛吃,一路溜达,大象之旅诠释了什么叫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显然,“野象北移”事件已经成为一个缩影,见证了中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付出的努力,也向全球展示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
近些年来,我国不断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保护了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资,在维护重要物种栖息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生物多样性保护:在美丽的中国,看生机如此盎然》,《光明日报》2022年4月25日)材料三:生物多样性不仅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还包括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方面,每种生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别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基因库;每种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并且与其他的生物种类相联系。
另一方面,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灭绝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语文积累与运用积累与运用6篇

语文积累与运用积累与运用6篇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考试的变革也越来越显着,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基础部分中的语言积累与运用题(包括名言积累与运用、综合学习、仿句练习、对联写作等)在考卷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分值越来越大。
尤其是第一个知识点,更是重中之重,不少地方的分值都在10分以上。
因此,做好这一点的专题研究,从全国各地纷纭复杂的中考题中准确理清基本知识要点、涉及的主要考点、找准相关问题并指导同学们如何有效应对,对于抓好备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名言积累与运用涉及的考查要点有:对经典名篇名句的记忆情况;名句深刻含义的准确理解及运用。
考查的范围有:1、课内的诗词名句,又以名家名篇的名句为主,考查方式有直接填空默写或根据提示理解性默写;2、课外的阅读积累,如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含义丰富或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格言、俗语等;3、经典名句的准确分析品味。
回首高中三年,感慨万千。
在高中的学习生涯中,我体会最深的只有七个字:“学习是自己的事。
”自觉掌握知识。
知识的积累要靠自己。
语言学习要有所突破,积累和应用都相当重要。
积累的过程,还只是打基础,更重要的是在平常时多听,多读,多写,多想。
语言只有用多了,才会有语感,才能理解语言的内涵。
因此,在高三语文的复习中,应该定时去接触一些文章,试着像学习新课文一样去分析,揣摩作者的态度,遇到一些优美的片段,可以自己定位、分析,觉得有价值,可以摘抄并背诵。
但对于英语,考试已淡化语法,而重在理解与句子的运用,熟读和牢记课文是对训练语感最有益的帮助。
学习重在自觉坚持!实践出真知。
对理科生而言,数理化是重点,也是难点。
识记知识固然重要,但要想运用自如,必须沙场练兵。
自己专研,开动自己的脑筋,这样大脑“才不会生锈”。
当自己用心做出一道题,并且运用了平时自己积累的非大众化的方法,你的记忆会更加地深刻。
面对难题,我们不应该板着脸,更不应该发愁,而应该庆幸又碰到自己的盲点!做大量有用的题之后,你才会有自己的一套实用的经验!自信面对平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专题五综合性学习复习作业(I)1.[20xx·东营]在我国,“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请你参加“‘仁’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
【源流追踪】(1)“仁”为会意字,甲骨文写作“”,从“人”从“二”,“均嫡庶,仁亲戚,则族业生旺之端也”中的“仁”便是用其本义:__________;“(陛下)有仁民爱物之意”中“仁”义则引申为:____________。
(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仁”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
①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②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论语·乡党》)③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百姓疾苦声。
(郑夑《墨竹图题诗》)④无伤也,是乃仁术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孟子·梁惠王上》)⑤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孟子·尽心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仁行世间】(3)在9月28日“孔子文化节”到来之际,班级举办“‘仁’行世间”文化传承活动,请你提出一项倡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20xx·常州]“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但是“非遗可能死在博物馆里”却成为专家们的一大担忧。
请紧扣材料,为动态传承“二十四节气”文化出谋划策。
图材料一20xx年11月,“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有着2700年的历史,是气象“活化石”,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的申遗成功唤起了国人的文化自觉,中华文化又多了一项被世界认可的文化遗产。
材料二“冬至饺子夏至面”“清明风筝谷雨花”,诗意的节气概念已经成为民俗文化的有效载体,二十四节气集天文、历法、农事、民俗于一身,至今还深刻影响着中国以及周边很多国家和人民的生活。
材料三但是专家说,联合国有关公约不仅看重非遗的实践价值,也看重其创新传承,二十四节气可被记忆和品读,但创造性传承与发展却困难重重!自豪感固然重要,但文化背后的科学精神与科学信仰如何弘扬?网上把清明节译为Tomb-SweepingDay(扫墓的日子),很明显,这个翻译并不准确,外语翻译和准确对外交流的问题能解决吗?公众到哪里、去向谁查询学习非遗的有关知识?跟二十四节气有关的文化、旅游商品开发状况如何?中学生不喜欢这些古董文物怎么办?(选自“中国行业资讯网”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3.[20xx·南通]文华中学九(1)班开展“阅读者·走进《水浒》”专题学习活动。
活动一:合作交流小文同学在小组内介绍故事情节时说:当宋江等人上山遭到王伦拒绝时,林冲忍无可忍,奋起火并王伦,扶宋江坐了第一把交椅。
你在倾听后,委婉指出小文同学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活动二:组内辩论针对林冲这一人物形象,正方观点:林冲是《水浒》中反抗精神最彻底的人。
反方观点:林冲不是反抗精神最彻底的人。
你赞同哪方观点?请结合具体情节阐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活动三:成果展示编辑一份“水浒人物谈”专题手抄报,请分别用四字短语写出两个栏目名称。
4.[20xx·白银]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播出后好评不断。
某班也开展与朗读有关的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探究下面材料,说说朗读有什么好处?材料一美国著名亲子阅读专家吉姆·崔利斯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坚持为孩子们朗读。
在他看来,朗读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交流方式。
材料二我们总是羡慕那些口若悬河即兴演讲的人,仰慕那些说话头头是道有条有理的人,喜欢那些文采飞扬出口成章的人。
但是人的口才也不是天生的,它是练出来的。
一个人口头说话的能力怎样训练?我觉得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朗读。
如果我们面对一篇现成的文字尚不能大声流利地读出来,难道还能指望即兴地说出流利的话吗?材料三我们大声朗读,品味诗词文章的语言美,领略诗词文章的节奏美,欣赏诗词文章的韵律美,领悟诗词文章的情感美,体会诗词文章的意境美,从而感受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每一期《朗读者》都有一个关键词,例如“陪伴”“选择”“第一次”等,请你依照示例也确定一个关键词,围绕这个关键词再从初中语文课本中选择一篇课文,并说说选择它的理由。
示例:关键词:母爱课文题目:《金色花》理由: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泰戈尔的《金色花》以诗一般的语言抒发了对母亲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3)《朗读者》邀请各个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嘉宾朗读经典美文。
对于嘉宾的朗读水平,网友们褒贬不一,请你跟帖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网友跟帖:个别嘉宾读音不准,吐字不清,影响表达效果。
你的跟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5.[20xx·赤峰]盛夏到来,酷暑难耐,你的好朋友小刚要在假期里独自去郊外废弃的水库中游泳解暑。
考虑到安全问题,你对他进行了劝阻。
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语句通顺,有说服力;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等内容;50字左右。
模拟突破1.[20xx·××县一模]按要求答题。
“每天进步一点点,三年语文灿年华。
”三年初中生活里,你一定积累了许多优美的句子。
从下列名言中任选一句进行积累,并说明理由。
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韩愈②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臧克家③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李苦禅④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托尔斯泰我选择第____句,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20xx·××县一模]请根据下面材料,为推广“城市书房”拟写一则不超过20字的广告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