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中华传统文化伟大复兴
新时代如何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新时代如何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中国,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已成为国家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发掘自己的文化根基,认真学习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以此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和国民素质,也能够更好地应对国际风云变幻和文化冲击。
那么,如何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呢?第一,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
从小学到大学,在教育课程中,应该重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应该将“国学经典诵读”、“古诗词背诵”、“中国历史文化知识学习”等课程纳入课本,让沉淀已久的文化智慧与新一代的学习体验相结合,从而培养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同时,还应该加强传统文化的社会宣传和推广,如举行一些文化展览、演出、讲座、沙龙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加强文化自信。
第二,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
在获取更多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保护传统文化中的古建筑、书法绘画、民俗传说等文化形式及其历史价值。
政府也应当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维修和修缮古建筑、博物馆、文化机构等文化场所,让人们在遗产中体验到精华所在。
第三,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
在加强传统文化知识的普及和保护的同时,我们也要让传统文化有新的发展和丰富。
在当今社会中,许多青年艺术家都在通过传统文化绿化和创新奠定自己的艺术地位。
例如,创新的岳阳楼记竹枝词、大旱蒸民利口号等众多优秀作品,都是人才和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结果。
这为传统文化的创新带来了新的途径和动力。
综合以上三点,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保护与创新,是弘扬传统文化、发扬民族文化的有效路径。
作为一名中华儿女,我们应该坚定文化自信,发扬传统文化的优秀精神,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和民族精神的承载,它融合了丰富的哲学、艺术、文学等元素,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对于培养民族自信心、提升国家软实力以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育、文化节庆、社会活动等方面论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一、教育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教育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途径,既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
学校应将中华传统文化纳入课程体系,加强对文化经典的教学,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家庭教育也不可忽视,父母应该通过讲故事、传家宝等方式,向子女传授传统文化知识,引导他们热爱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文化节庆是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文化节庆活动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有力手段。
针对传统节日,政府、社区和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样的文化庆祝活动,如春节联欢晚会、中秋文化展演等,让人们在传统节庆中感受文化的魅力。
此外,传统音乐、舞蹈、戏曲等艺术形式也应得到重视和保护,通过表演和比赛等形式将其推广给更多的人群,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三、社会活动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社会活动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社会组织可以举办各类传统文化研讨会、讲座、展览等,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研究。
此外,传统文化的手工艺制作、技艺传承也应得到重视。
各地可以建立传统工艺品展示中心、技艺传承基地,培养更多的传统工艺师傅,传承中华民族独特的手工艺技术,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四、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灵魂,其传承和弘扬对于塑造民族认同感、传承民族记忆、弘扬民族品格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教育、文化节庆和社会活动等多种形式的传播,可以加深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的良好氛围。
五、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需要政府的支持政府在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振兴中华的倡议书800字

振兴中华的倡议书800字《振兴中华》倡议书近年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然而,我们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贫富差距等问题依然存在,传统文化价值观念逐渐淡化,社会风气不够正派等。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急需有一种新的理念和行动来振兴我们的国家,唤醒所有中国人民的爱国之心,共同为振兴中华贡献力量。
我们之所以提出《振兴中华》的倡议,是因为我们深知中华民族拥有无尽的智慧和潜力。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鼓起勇气和决心,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化解当前的困难,推动国家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首先,我们要倡导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自己对环境的影响,并且尽可能地减少生活中的浪费和污染。
其次,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子孙后代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的情感。
只有牢记历史、传承文化,我们才能不断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保持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
再次,我们要提倡公益慈善,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为社会和谐发展尽一份力。
在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行善积德”,我们相信只要每个人都肩负起社会责任,社会一定能够更加美好。
最后,我们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
只有通过提高教育质量,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推动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在“振兴中华”的征程中,我们需要每一个中国人民的参与和努力。
无论是政府、企业、学校还是社会组织,都应该积极响应并参与到“振兴中华”的行动中来。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我们才能实现振兴中华的目标,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振兴中华”不仅是一种倡议,更是一种行动。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的子孙后代,为我们的梦想而努力奋斗!振兴中华,你我同行!。
中华魂实施方案

中华魂实施方案中华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所在。
中华魂实施方案,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全民族的爱国热情,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道路。
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中华魂的根基。
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让中华传统文化深入人心,让每个中华儿女都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增强对中华魂的认同和自豪感。
二、培育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是中华魂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我们要通过教育和宣传,让每个人都能够深刻理解爱国的真正含义,让爱国情怀成为中华儿女的基本情感,让每个人都能够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强化道德建设。
中华魂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观念。
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中华传统道德的宣传和教育,让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观念在现代社会得到传承和发扬,让每个中华儿女都能够成为品德高尚的好公民。
四、促进民族团结。
中华魂的力量来源于中华民族的团结。
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和宣传,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中华儿女都能够意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让我们的民族大家庭更加团结和谐。
五、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华魂实施方案的最终目标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我们要通过不懈的努力,让中华魂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熠熠生辉,让我们的民族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更加强大的力量,让我们的国家成为世界的一流强国。
六、总结。
中华魂实施方案,是中华民族的自我振兴之路。
我们要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共同推动中华魂实施方案的落实,让中华魂在中华儿女的心中永远闪耀,让中华民族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出更加光彩夺目的风采。
这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责任和使命,也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荣耀和骄傲。
愿中华魂永远熠熠生辉,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早日实现!。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者:暂无来源:《新经济》 2018年第2期江海燕广东省人民政府原副秘书长、广东省教育厅原厅长、广东省文史学会会长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7 年10 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泉、根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既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内在要求和根本保证,同时也是振兴中华文明,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
第一,文化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社会整合力,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粘合剂,一国民族文化在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振奋精神、激励斗志等方面作用力的大小对综合国力的发挥至关重要。
因为国家力量的形成及其实施首先需要作为个体的国民服从国家价值观,使整个社会具有较高的凝聚力和整合力,从而达到民族融合、国家统一以及社会稳定,只有这样,国家才有能力应对国际竞争和挑战。
从历史发展经验来看,中华民族文化自古以来就具有团结统一的特质,它使我们的国家虽历经磨难而不灭,饱经沧桑而不衰。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中华文化仍将是全社会共同的精神支柱,是中华发展的重要思想保障。
第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系统概括了其蕴含的六个基本理念:“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并指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我们应以积极而科学的态度,深入发掘、系统整理、深刻阐释它的时代内涵和价值。
在此基础上,通过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更好唤起人们内心善良的道德意愿和道德情感,树立良好社会风尚,建设人们共有的精神家园。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根基和灵魂。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不仅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凝聚民族力量,还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国家发展进步。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首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文学、艺术、道德等内容。
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标识。
通过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文化根源,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培养民族自信心,更好地应对国际交往和竞争。
其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凝聚民族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家国情怀、忠诚和孝道等核心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的智慧结晶,能够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当人们在困境和挑战面前,能够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坚守信念、奋发向前,就能够凝聚起强大的民族力量,共同应对各种挑战,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此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推动社会和谐稳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和谐、礼仪、和睦等价值观念,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注重家庭、社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当社会各个层面都能够秉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人们之间的关系就会更加和谐,社会秩序也会更加稳定。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推动国家发展进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了丰富的智慧和创造力,它是中华民族的软实力,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创新潜力。
通过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推动科技、经济、教育等领域的发展。
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影响力。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丰富智慧和价值观念。
作为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弘扬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价值观相结合,推动国家发展进步。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传承传统文化,才能保护民族文化基因,引领民族精神再次崛起。
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也有助于培养民众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传统文化也为当代社会解决问题提供了借鉴和启示,有利于促进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
【关键词】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智慧、价值观念、精神支柱、民族自信心、凝聚力、现代社会主义价值观、国家发展、进步、重要性、弘扬。
1. 引言1.1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历史的积淀和智慧的结晶。
通过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的根源,更可以汲取其中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念,为当代社会提供更多的启示与指引。
弘扬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凝聚民族凝聚力,更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
只有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继续前行,坚守自己的文化底线,才能在文化多样性的今天,确立自己文化的地位,塑造自己形象,传播自己真谛,从而不断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价值观相结合,有利于推动国家发展进步。
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仁爱之道、和谐共生等价值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契合之处,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价值体系,指引着人们的行为和生活。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更是对自身文化底蕴的提升和传承。
只有传承好传统文化,弘扬好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未来,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新时代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命脉,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呈现出光明的前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
从中华民族“根”和“魂”的高度认识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
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多年历史变迁,在传承和弘扬中不断前进,始终一脉相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呈现着中华民族最深刻的精神印记,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激发了中华民族强大的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推动着中华民族的不断向前发展。
作为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和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文化精髓至今依然历久而弥新,闪耀着恒久的思想光芒。
其中,既有针对个体的修身之道,诸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事方式,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等;又有针对国家的为政之道,诸如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国先治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例4:短命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与康乾盛 世
只识弯弓射大雕 能上马治兵,却不能下马治民 过于鲜明的等级制度 苛捐杂税等。 疆域最大,统治时间却不足百年之久 康乾盛世 大棒加金元政策:文字狱,重用汉族重 臣(吴三 桂,吴三桂、李成栋、尚可喜、耿仲 明 ,晚期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张之洞 ) 《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
例3:宋朝的坚挺(960年—1279年
)
“杯酒释兵权”的利弊——在外患强烈的背景下,削夺大将 兵权也削弱了部队的作战能力,原因是皇帝直接掌 握兵权,不懂军事的文官控制军队,武将频繁调动, 致使宋朝与辽、西夏、金的战争连连败北,无力解 决边患。 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伟大政治理想上的北宋时期, 宋朝开国以来雄劲清明,群星丽天的士人风范引领着健 康积极的社会风气, 力赞北宋士风较好的学者高度肯定 土大夫阶层“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入世苦行的 精神与崇尚气节的情怀。
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 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占GDP的5%)这是继“十二五” 规划纲要草案之后,政府方面再次提及要将文化产业作为 支柱性产业发展,也意味着文化产业正面临着从“新引擎” 到“支柱性”的定位变化。 2009年9月26日,《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发布 2010年国务院《关于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 2010年《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 见》 2011年《“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如果真能 “5年倍增”,那么年均增速14.9%,为经济预定增速的2 倍。
例:
科幻电影《阿凡达》,在2010年风靡全球。投资5亿美元左右,总票 房收入为2,754,893,602美元 ,在中国的票房收入为182,238,768 美 元(按去年汇率,兑换成人民市为13.787亿元,),总票房兑换成人 民币为208.4203亿元,为吉林市地方级财政收入的3倍左右(73.2亿 元)。 让子弹飞(2010)------------6.5654亿元 唐山大地震(2010) ----------6.4775亿元 非诚勿扰2 (2010) -----------4.706亿元 叶问2 (2010) ---------------2.3234亿元 敢死队(2010) --------------2.1306亿元 赵氏孤儿(2010) ------------1.963亿元 新少林寺(2011)------------2.084亿元
既要注重个体的力量,更要注重社会的 力量
没有孔子、孟子、墨子、韩非子,就没有春秋战国时代各种社会思潮百 家争鸣的局面;没有李白、杜甫、韩愈,苏轼、李清照,就没有唐诗宋 词的繁荣时代;没有姚明,就没有中国体育影响世界;没有刘翔,就没 有中国速度让世界侧目。 《百家讲坛》,邀请了一大批学者讲解了《论语》、《庄子》、《道德 经》、《史记》等。百家讲坛的播出,得到了很高的收视率,在社会上 引起强烈反响。 现在的社会环境特别不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我们的网络、电视、 报纸甚至包括游戏设置,充满了暴力,充满了色情,充满了虚假。在这 个环境里,要给中国传统文化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寻找一 块播种的土壤已经非常艰难,别说让它扎根、发芽并茁壮成长了。要弘 扬中华传统文化,必须突出社会的力量,这里需要政府、媒体、和企业 等各相关社会元素的积极参与。
文化产业的市场前景
促进文化产业的伟大复兴是调结构,促内需,保增长的需要,也是满足人民 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需要。根据最新公布的统计数字,“十一五”时 期,全国文化产业年均增长速度在15%以上,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高6到 8个百分点。 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的冲击,文化产业消耗少、污染低、附加值高的产业 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文化部部长蔡武所总结的,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 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 已经成为提升经济、产业和产品的文化内涵、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扩大就业和创 业的重要产业;已经成为提升国家和区域文化品格、增加吸引力、扩大影响 力、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动力。
近年来,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 矛盾日益突出,在地球村中生活的中国及其他国家,都在为自身的科学发展、 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寻找答案。最终,中外学者把目光统一到中华传统文 化上来。罗素说:“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 需要”,“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 和。”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宣言中说道: “人类要在21世纪中生存下去,就要从2500年前孔子那里去汲取智慧。” 还有外国学者提出“世界文化东移论”,认为“21世界是亚洲世纪”,认为 “未来在很多方面西方要向中华文明取经”。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些观 点不一定精准,甚至有些许“捧杀”成份的同时,也必须清楚看到在国内出 现的“国学热”,国际上出现“中华文化热”、“孔子热”现象;清楚认识到 我们的《论语》、《老子》早就被翻译成一百多个国家的语言,成为那些最 为优秀的政治家、企业家学习的首选资料,我们的《孙子兵法》是世界军校 典范西点军校军事理论课教材的不二之选的事实。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中华传 统文化,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充分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在引导社会、教 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凝聚民族向心力方面的优越性,学习并传播中华 传统文化。
要忠于学,践于行
《礼记• 中庸》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当仁不让于师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试金石
我们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但要抱着对老祖宗敬畏的心态,诚心诚意地去研
究,去探索,还要抱着严谨的态度践行这些传统文化。只有认真践行优秀中 华传统文化,才能具有“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的孝敬品质, 具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谦卑品质:具有 “吾日三省吾身”的内省品质,才能构建“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 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的和谐社会。
• • • •
如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重新审视中华传统文化 既要注重个体的力量,更要注重社会的力 量 要正确划分家庭、学校的责任 要忠于学,践于行
重新审视中华传统文化的目的:
重新审视中华传统文化,是为了定位中华传统文化;重新定位中华传统文化, 是为了找回民族文化自信感。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 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心。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历经千年,在漫长历史过程中逐步创 造发展起来的。她几经建构-解构-再建构,绵延不绝,生生不息,慢慢沉淀而 成。她是千百年来国人对文化的希望,是国人对文化思想的反思。 中国文明的本质:中国文明是政治的文明,是人文人性的文明,是科学探索 的文明,是技术劳作的文明,是思考哲学的文明,中国文明的生命力在于全 面性的现时性,活性和弹性。 传统文化没落的原因: 蒙元满清的迫害 百年耻辱:二十世纪的中国,更是在内忧外患中颠沛困顿,力图自强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的失败:文明与野蛮无法对接
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促进中国文化产业伟大振兴
市委机要局 张军锋
一、为什么需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二、如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为什么需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1、中国文化产业的世界地位 2、文化产业的市场前景 3、振兴文化产业的政策支持
中国文化产业的世界地位
中华文化产业占世界文化产业的比重:
2011年2月18日,首部《中国文化软实 力研究蓝皮书》在北京发布。 蓝皮书披 露: 2010年世界文化市场,美国独占鳌头, 占43%的份额;欧盟紧随其后,占34%; 人口最多、历史悠久的亚太地区仅占19%。 这19%中,日本占10%,澳大利亚占5%, 剩下的4%才属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亚太 地区。也就是说,我国文化产业在世界文化 市场上的份额不足4%。 其他
最后,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 在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背景下, 我们应该以更加严肃的态度,认真审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瑰宝。以科学发
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责任,大力推进中华传统文化复
兴,用中华传统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为第 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实施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新的力量。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始皇帝 郡县制 统一货币 统一文字 统一度量衡
例2:汉朝的强盛 进一步完善郡县制度 第一次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概念 以儒家思想为中心的文化整合运动始终没有停止 较为先进的人才选拔制度
文景之治——韬光养晦 儒家治世——政治理想实现 反击匈奴——大漠双鹰闪耀 开通西域——文治武功达到巅峰
陈汤在给皇帝的奏疏中指出,应该向天下各国表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世界各国文化产业生产总值占本国GDP
美国文化产业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25%左右,中国文化产业占国内生产 总值的2.5%,(美国文化产业生产总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也 大大低于西方发达国家10%的水平。 文化产业代表着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一个国家的硬实力 不行,可能一打就败,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不行,可能不 打自败。 例1:秦朝的统一(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 灭六国
中国传统文化流失的表面现象和内在危险:
表象:我国内蒙古流行的马头琴,去年已被蒙古国申报为该国的非物质文化 遗产;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皮影戏,也被印度尼西亚申报为该国的文化遗产;
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
据南昌市“一书阁”少儿书画培训中心的陈老师介绍,曾有小孩第一次走进 培训中心,指着墨汁叫道:“老师,这里怎么这么多酱油啊!” 一些书法家 不无担忧地表示,长此以往我们的国粹——汉字书法就会荒废掉。 内在危险:精神支柱的垮塌,生长在这新旧文化夹缝中的青年,整个思想便 陷于古今中外的矛盾混乱之中 ,就像鲁迅的两本小说《呐喊》、《彷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