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的感官评价
鉴别白酒好坏的16种方法

鉴别白酒好坏的16种方法白酒是中国最古老的酒类,以其独特的香味和清香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然而,如何识别白酒的好坏仍然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这里有16种鉴别白酒好坏的方法,请放心使用,以便更好地了解您正在品尝的白酒。
一、从口感上识别白酒好坏1.品尝白酒的口感,质地清脆适中的白酒质地感觉最佳,这表明白酒的酿造工艺到位,酒质比较稳定;2.滑顺感口感最佳,含有几分温和的甘甜感,口中带有爽口的酸度感,酒体平衡;3.口感清新又果香,既入口清爽又带着一点点苦涩和甜润,有微醺感;4.口感丰富,清香甘甜,有淡淡的花香,入口沁人心脾;二、从外观上识别白酒的好坏1.晶莹剔透的白酒,有一种晰明的清澈感,内含有酒液应该活泼灵动,反映出酿造工艺的精良;2.没有混浊的白酒,表明酿造过程控制得当,适当的树脂和坚果物有助于调和体,而没有过多的悬浊物;3.颜色水澈清透,有一种清新、柔和的感觉。
色泽比较淡,比较稳定,比较澄明;4.酒体不太浓厚,稍带透明感,提供了一种清爽的喝感,但不失其甘醇的口感。
三、从香气上识别白酒的质量1.浓香四溢的白酒,伴有清新的水果香气,口感醇,原料选择得当;2.含有花香成分,花香洋溢,满口可口,清清爽爽,酒体平衡;3.由淡淡的麦芽香味,混合柑橘果香,特有的植物香和檀香组成;4.有淡淡的酸味,细细的清香飘荡而出,口中有着甘醇可口,芳香四溢的清新感。
四、从酒精度上识别白酒的质量1.酒精度高的白酒,发酵度高、酒体细腻,有清新的香气,且口感来得快,出酒量也大;2.酒精度适中的白酒,口感香爽果香,有着高度的均衡性,口感柔和,适合多种食物的配搭;3.酒精度低的白酒,醇和厚实,果香芳香,口感清爽,尿酸含量低,更容易被人接受;4.低酒精度的白酒也更加适合长期饮用,可以慢慢品尝它浓郁醇厚的口感,营养价值更高。
总而言之,从这16种方法中,可以了解白酒的选择、评判和鉴别,以便更好地享受它独特的口感和香气。
从口感上判断白酒的质量,是最有效的方法,它可以更好地把握白酒的真实口感,帮助大家确定白酒的好坏。
简述白酒的感官检验方法

简述白酒的感官检验方法白酒的感官检验方法是评价一款白酒的质量和特点的重要手段。
通过感官检验,可以对白酒的外观、香气、口感等方面进行评估,从而提供对酒品的客观判断和分析。
首先,感官检验的第一步是观察白酒的外观。
外观是一款白酒的第一印象,它可以反映出白酒的品质和加工工艺。
观察外观时需要注意酒液的透明度、色泽和光泽。
好的白酒应该呈现出透明、清澈、色泽鲜亮的状态,没有悬浮物和杂质。
其次,感官检验的第二步是评估白酒的香气。
香气是白酒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反映酒品的品质和原料的特点。
评估香气时可以通过嗅闻的方式来感受白酒散发出的香味。
一般来说,优质白酒的香气应该是清新、纯净、丰富而不浓烈的。
香气的种类可以分为酒香、酱香、腥香、芳香等,不同的白酒可能具有不同的香气特点。
感官检验的第三步是品尝白酒的口感。
口感是白酒的质量和特点的重要体现,包括入口感受、味道和余味等方面。
品尝白酒时,可以先用舌尖轻轻舔唇,感受酒液的粘度和润滑度;然后采用含饮的方式,让白酒在口中停留一段时间,感受酒液的刺激度、酸甜苦辣的味道和口感的层次变化;最后,吞咽酒液后留意酒液在口腔中的余味,判断酒液的回味和持久性。
另外,感官检验时还可以结合视觉、嗅觉和味觉的联合作用,进行综合评估。
例如,品尝白酒时可以注视酒液的流动情况、包装的形象以及品牌的声誉;嗅闻酒液时可以结合香气的种类和强度,与品牌的宣传相印证;品味酒液时可以结合口感的变化和持久性,与产品销售价格相比较。
总之,白酒的感官检验方法是一种综合分析白酒品质和特点的重要手段。
通过仔细观察、准确嗅闻和细致品味,可以对白酒进行客观评估和判断,为白酒消费者提供选择和评价的参考依据。
浓香型白酒生产中的感官检验方法

浓香型白酒生产中的感官检验方法
1.视觉检验:
视觉检验是通过肉眼观察白酒的外观特征,包括颜色、透明度、亮度等。
浓香型白酒的酒液应呈现透明、无杂质的状态,颜色无过重的浓黄色。
此外,还可以通过观察杯壁上的酒液“泪脚”来判断酒体的质量,好的酒
液应有明亮、圆润的泪脚。
2.鼻腔检验:
鼻腔检验是通过闻香辨品,用鼻腔感受酒液中的香气。
浓香型白酒具
有独特的香气,一般分为四种:麦香、花香、果香和混香。
通过嗅闻,可
以判断白酒中各种香气的浓度、纯度和平衡度,以及可能存在的异味。
3.口腔检验:
口腔检验是通过品尝酒液,感受酒液的口感和回味。
首先要品尝酒液
的甜度、酸度、苦味、咸味等基本口感,然后通过品尝酒液的涩度、醇厚度、浓度等感受酒液的饱满程度和质感。
最后,要注意品尝酒液的余味,
判断酒液的回味悠长性和平衡性。
4.听觉检验:
听觉检验是通过倾听酒液倒入杯中的声音,判断酒液的质量。
好的白
酒应该有明亮、清脆的倾倒声,代表酒液细腻程度和酒液气泡的活跃度。
5.肌肉感受:
肌肉感受是通过把酒液慢慢倾倒在杯中,然后微微晃动杯子,通过手
指的触感来判断酒液的粘稠度和滋润度。
好的酒液应该具有适度的粘稠度,既有润滑感,又不会过于粘稠。
以上是浓香型白酒生产中常用的感官检验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全面而准确地评价白酒的质量和特点。
在实际生产中,生产商需要定期进行感官检验,及时发现和解决酒液质量问题,以确保生产出口感良好的浓香型白酒。
白酒的感官鉴评ppt课件

6.记分标准
• 表1色泽与香气记分标准及表2口味与风格 记分标准。
8
表1 色泽与香气记分标准
色泽 无色透明 混浊 沉淀 悬浮物 分数 +10 -4 -2 -2 香气 具备固定香型的香气特点 放香不足 香气不纯 香气不足 带有异香 有不愉快气味 有杂醇油气味 有其它臭气 注:“+”表示加分,“-”表示扣分。
• 闻评时可根据个人嗅觉 器官的灵敏情况和耐力 进行闻评。如果耐力强, 可按上面闻评方法再重 新闻评一次、二次结果 相对照,对意见不同的 重新闻评。这样可以防 止顺效应、后效应、顺 序效应和个人印象的差 错。
16
对不同香型酒混在一起品评时, 闻评则更为重要。闻评时首先 分出各编号属于那种香型,而 后再按清香型、米香型、酱香 型、浓香型、其它香型的顺序 各自依次进行闻评。对不能确 定香型的酒样,在尝评时综合 确定。闻评时发现有不是本轮 次的香型酒样,放到最后单独 去闻评。为确保嗅闻结果的准 确,可采用把酒滴在手心或手 背上,靠手的温度使酒挥发来 闻其香气,或把酒倒掉,放置 10~15min后嗅闻空杯。后一 种方法是确定酱香型白酒空杯 留香的惟一方法。
6
5.评定方法
• (1)色泽:将样品注入洁净、干燥的品酒杯中, 在明亮处观察,记录其色泽、清亮程度、沉淀及 悬浮物情况。 • (2)香气:将样品注入洁净、干燥的品酒杯中, 先轻轻摇动酒杯,然后用鼻进行闻嗅,记录其香 气特征。 • (3)口味:将样品注入洁净、干燥的酒杯中,喝 入少量样品(约2ml)于口中,以味觉器官仔细 品尝,记录口味特征。 • (4)风格:通过品尝香与味,综合判断是否具有 该产品的风格特征,并记录其强、弱程度。
12
• 酒色的评语一般用无色、清澈透明、微黄 色、黄色、微浑浊、较透明、有沉淀、有 渣滓等术语来表示。酒色的国家标准是: 无色透明给10分,酒色不正常应扣分,有 浑浊现象扣3~4分,沉淀和悬浮物扣2~5 分,色泽过黄或不能显示透明扣2分。总之, 应根据实际情况酌情给分。
论述白酒的感官检验方法

论述白酒的感官检验方法
白酒的感官检验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它主要包括色、香、味、格四个部分的评估。
首先是视觉检验,通过眼睛观察白酒的色泽和透明度,同时注意酒中是否有悬浮物和沉淀物。
正常情况下,优质的白酒应该是无色透明的澄清液体,没有浑浊的现象,也没有任何悬浮物和沉淀物。
其次是嗅觉检验,这是通过人的嗅觉器官——鼻腔来完成的。
在嗅闻白酒的香气时,应将酒杯置于鼻下1-3cm的位置,头略低进行轻嗅。
在这个过程中,应注意香气的协调性、愉快感以及主体香的突出程度,同时避免其他不良气味的出现。
此外,也要考虑白酒的溢香、喷香以及留香性。
在进行嗅闻的时候,通常先嗅一杯,立刻记下这杯酒的香气情况,然后稍事休息再进行下一杯的嗅闻。
最后是味觉检验,通过嘴来品尝白酒的味道。
在进行以上三个步骤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色、香、味三方面的感官印象来确定白酒的风格。
同时,白酒品质的好坏也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进行初步判断,例如使用氢氧化钠(烧碱)进行检测。
不过,这种化学检验方法只能作为参考,并不能完全决定白酒的品质。
白酒原酒的感官评术语

白酒原酒的感官评术语
(一)视觉术语
色泽:正常色泽为无色,微黄,淡绿色(淡绿豆色),浅橙黄色;非正常色泽为蓝色、粉红色、茶色。
清澈度:无色透明、晶亮透明,清亮透明,清澈透明,无悬浮物,不透明、暗失光,无沉淀;微混,稍混、浑浊,有悬浮物,有沉淀,有明显悬浮物。
挂杯性:在标准评酒杯中注入五分之二容量的酒液,轻摇后静止,能看到玻璃杯内壁上挂有薄薄一层酒液,在重力的作用下缓慢下滴,好酒移速慢,最后形成数个小酒滴,多者为好,称为挂杯。
而新酒则此现象不明显。
(二)嗅觉术语
经陈贮后的好原酒,对嗅觉刺激后的反应则呈现不同的香感。
主体香突出、明显、不明显,放香大、较大、较差,香不正、有异香、冲鼻、刺激、新酒臭较大。
新酒的香气极为复杂,不仅不同班组同一天生产的酒香气各异,即便是同一杯酒在品评过程中也是在变化的。
(三)触觉术语
好的原酒经过多年陈贮后,用手在酒坛中搅动,手指捻动,会感到柔滑,同时还可体会到酒液的稠感;而手在新酒中或水中捻动则无上述接触感。
饮用陈酒时,口腔会感到酒体是抱团的不发散,而饮用
新酒在有强烈刺激感同时,会感到酒体的离散和不柔熟
(四)味觉术语
绵甜醇厚,醇和,香醇甘润,甘洌,醇和味甜,醇甜爽净,净爽,醇甜柔和,绵甜爽净,香味谐调,香醇甜净,醇甜,绵软,绵甜,入口绵,柔顺,平淡,淡薄,香味较谐调,入口平顺,入口冲、冲辣、糙辣,刺喉,有焦味,稍涩,涩,微苦涩,苦涩,稍苦,后苦,稍酸,较酸,酸味大,口感不快,欠净,稍杂,有异味,有杂醇油味,酒梢子味,邪杂味较大,回味悠长,回味较长,尾净味长,尾子干净,回味欠净,后味淡,后味短,后味杂,余味长、较长,生料味,霉味等。
白酒的感官评定方法(讲稿)(5篇)

白酒的感官评定方法(讲稿)(5篇)第一篇:白酒的感官评定方法(讲稿)品质量感观鉴别---酒水类1、酒类的感官鉴别要点在感官鉴别酒类的真伪与优劣时,应主要着重于酒的色泽、气味与滋味的测定与评价。
对瓶装酒还应注意鉴别其外包装和注册商标。
对啤酒进行感官检查时,应首先注意到啤酒的色泽有无改变,失光的啤酒往往意味着质量的不良改变,必要时应该用标准碘溶液进行对比,以观察其颜色深浅,开瓶注入杯中时,要注意其泡沫的密聚程度与挂杯时间。
酒的气味与滋味是评价酒质优劣的关键性指标,这种检查和品评应在常温下进行,并应在开瓶注入杯中后立即进行。
4、感官鉴别白酒的基本方法白酒又称蒸馏酒,它是以富含淀粉或糖类成分的物质为原料、加入酒曲酵母和其他辅料经过糖化发酵蒸馏而制成的一种无色透明、酒度较高的饮料。
人们在饮酒时很重视白酒的香气和滋味,目前对白酒质量的品评是以感官指标为主的,即是从色、香、味三个方面来进行鉴别的。
(1)色泽透明度鉴别白酒的正常色泽应是无色透明,无悬浮物和沉淀物的液体。
将白酒注入杯中,杯壁上不得出现环状不溶物。
将酒瓶倒置,在光线中观察酒体,不得有悬浮物、浑浊和沉淀。
冬季如白酒中有沉淀可用水浴加热到30~40℃,如沉淀消失为正常。
白酒的变色:用未经涂蜡的铁桶盛放呈酸性的白酒,铁质桶壁容易被氧化、还原为高铁离子或低铁离子的化合物,从而使酒变成黄褐色。
使用含锌的铝桶,也会使之与酒类中的酸类发生氧化作用而生成氧化锌,使酒变为乳白色。
(2)香气鉴别在对白酒的香气进行感官鉴别时,最好使用大肚小口的玻璃杯,将白酒注入杯中稍加摇晃,即刻用鼻子在杯口附近仔细嗅闻其香气。
或倒几滴酒在手掌上,稍搓几下,再嗅手掌,即可鉴别香气的浓淡程度与香型是否正常。
白酒的香气可分为:溢香——酒的芳香或芳香成分溢散在杯口附近的空气中,用嗅觉即可直接辨别香气的浓度及特点。
喷香——酒液饮入口中,香气充满口腔。
留香——酒已咽下,而口中仍持续留有酒香气。
一般的白酒都应具有一定的溢香,而很少有喷香或留香。
白酒的感官评定原理及应用

白酒的感官评定原理及应用感官评定是一种通过人类的感官器官来评估食品的质量和特征的方法。
对于白酒而言,感官评定通常包括视觉、嗅觉、口感和味觉等方面的评估。
视觉评定是通过观察白酒的色泽、透明度和色度来进行的。
白酒的色泽通常应呈现清澈透明的状态,色度可能会因不同的酿造工艺和原料而有所不同。
在视觉评定中,专业的品酒师需要对比参考样品,以判断白酒的色泽是否符合标准。
嗅觉评定是通过闻香识酒来评估白酒的气味特征。
白酒的气味通常由酒精、香气和杂质等成分组成。
品酒师需要用鼻子深吸一口酒气,细细品味其中的香气和气味的强弱、复杂性、持久性等特征。
嗅觉评定对于白酒的鉴别和品质判断非常重要。
口感评定是通过品尝白酒来评估其口感特征。
口感通常包括酒体的厚薄、润滑性、酒精的烈度、余味等。
品酒师需要将酒液在口中回旋,感受其在舌头上的触感和口腔内的变化。
口感评定对于白酒的口感质地和口感平衡的评估非常重要。
味觉评定是通过品尝白酒来评估其味道特征。
味道通常包括酒精的辛辣感、甜度、酸度、苦味和咸味等。
品酒师需要品味白酒中各种味道的强弱、平衡度和协调性。
味觉评定对于白酒的风味特征和口感平衡的判断至关重要。
感官评定在白酒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通过感官评定,生产厂家可以了解自己产品的风味特征和质量状况,以便进行调整和改进。
其次,感官评定也是白酒品鉴和评比的重要依据,有助于评选出优质的白酒产品。
此外,感官评定还可以帮助消费者选择适合自己口味的白酒产品。
在实际应用中,感官评定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和实践才能掌握。
品酒师需要具备敏锐的感官觉察力和丰富的感官记忆,以便准确地评估白酒的感官特征。
此外,为了保证评定的准确性和客观性,通常会采用盲评的方式,即评定者无法事先得知评定样品的信息,以避免主观偏见的影响。
白酒的感官评定原理及其应用在白酒产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视觉、嗅觉、口感和味觉等方面的评估,可以客观地了解白酒的风味特征和质量状况,有助于生产厂家改进产品、评选优质白酒和消费者选择适合口味的白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白酒的感官评价一从白酒香味成分的产生分析入手1 酿酒原料是决定白酒质量的第一基础物质1.1 原料是酿造白酒的物质基础,不同原料拥有不同的成分含量。
因此,使用不同生产原料,其发酵产物必然不同。
如浓香白酒浓郁流派型使用原料大多为高粱、糯米、玉米、大米、小麦等,而淡雅型白酒则主要以单粮文章来源华夏酒报(高粱)酿造为主,利用不同的酿酒原料进行生产,就会产生不同的质量风格。
1.2 酿酒生产用水的水质,也会形成产品风格的差异,不同水质含有不同的离子,而这些离子对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以及贮存过程中的酒体变化都有重要的影响。
不同种类的金属离子,与酒中的高级脂肪酸酯会形成不同配体数的胶体,从而影响酒体风格特点,加浆用水的水质,也会直接影响白酒的口味。
1.3 制曲原料是制曲的微生物培养基,其成分影响着微生物群体生育酶的代谢,曲子作用一方面提供各种酶糖化淀粉并分解其他物质,供应微生物的营养,同时还带来酒的香味前驱物质。
2 不同的制酒容器和工艺决定白酒质量风格流派2.1 传统的固态发酵法所采用的发酵容器有泥窖、陶缸、砖、水泥池及石材窖池等,在半固态及液态发酵法中为陶缸及不锈钢罐。
采用何种材质及其结构大小形状,对于白酒产品的风味质量都有直接的影响。
这是由于发酵酒醅(醪)和容器内壁接触材质中所栖息的微生物参与了酿酒发酵。
2.2 由于发酵方式不同,同种微生物其代谢产物不同,加之蒸馏方式不同,产品的香味组分即风味质量必然各具一格,如清香型酿酒工艺:清蒸清烧,低温曲发酵。
浓香型酿酒工艺:混蒸混烧,中温曲发酵。
酱香型酿酒工艺:高温堆积,高温曲多轮次发酵等。
2.3 白酒中的异杂味白酒生产过程中的不合理操作,必然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缺陷。
如酿酒原料蛋白质含量高,经发酵后仍还过剩,提供了产生杂醇油及含硫化合物的物质基础,使这些物质馏入酒中,使酒产生臭辣味。
酿造过程中,卫生条件差、杂菌易污染,使酒糟酸度增大;若酒糟受到腐败菌的污染,就会使酒糟发粘发臭,这是酒中杂臭味形成的重要原因。
采用了含油脂肪高的原辅材料进行白酒酿造,没有按操作规程处理原料。
特别是玉米、米糠这些含油脂原料,在温度、湿度高的条件下变质,经糖化发酵,脂肪被分解产生的油腥味。
辅料没精选,没有经过清蒸消毒;酒中产生糠味。
原辅材料保管不善,或漏雨或反潮而发生霉变;加上操作不严,灭菌不彻底,把有害霉菌带入制曲生产和发酵糟内,经蒸馏霉味直接进入酒中。
发酵管理不严。
出现发酵封桶泥、窖泥缺水干裂漏气漏水入发酵桶内,发酵糟烧色及发酵盖糟、桶壁四周发酵糟发霉(有害霉菌大量繁殖),造成酒中不仅苦涩味加重,而且霉味加大。
用未经处理的水加浆勾调白酒,直接把外界腥臭味带入酒中;酿酒时因底锅水少造成被烧干后,锅中的糠、糟及沉积物被灼糊烧焦所发出的浓糊焦味;使用劣质橡胶管输送白酒时,酒将会带有橡胶味;黄水滴窖不尽,使发酵糟中含有大量黄水,使酒中呈现黄水味;蒸馏时,上甑不均和摘酒不当,酒中带稍子味等。
二借鉴“香味轮”分类法对白酒香味进行评价香味轮分类:1 青香(green)绿叶、绿色植物的香味。
2 水果—酯类香(fruity ester—like)成熟的香蕉、梨子、瓜果的水果发出的香甜香味。
3 柑橘香(citrus—like flavor)柑橘、柠檬、橙子、柚子等柑橘类水果和植物发出的香味。
4 薄荷香(minty)薄荷油发出的甜、清鲜、清凉的香味。
5 花香(floral)带有甜香的青香、水果香、药草香的花香。
6 辛香—药草香(spicy herbaceous flavor)辛香料和药草共有的香味。
7 木香—烟熏香(woody smoke flavor)愈创木酚、木香、甜香、烟熏香香味。
8 烤香—焦香(roasty burnt flavor)含糖香品加热时产生的香味,以及烤坚果的微芳焦香。
9 肉香(meaty animalic flavor)十分复杂的香味,烤牛肉、烤肉的香味,差别较大。
10 脂肪—腐臭香味(fatty rancid flavor)典型代表是丁酸和异丁酸令人厌恶的酸味。
11 奶油—黄油香味包括从典型的黄油香到奶油的发酵香。
12 蘑菇—壤香(mushroom earthy flavor)以1—辛稀—3—醇为代表的典型蘑菇香和使人联想到土壤的香味。
13 芹菜—汤汁香味(cdery soupy flavor)温暖的辛香植物根的香味,使人联想到浓汤香味。
14 硫化物—葱蒜香(sulphurous auiaceous flavor)包括令人愉快的硫醇味,烯丙基硫酸等化合物的葱蒜香味。
建议将白酒香味分为:粮食香气、水果香气、发酵类香气、烘烤坚果香气、花草植物香气、陈酿香气。
原料香气:粮香、糟香、曲香、辅料香等。
水果香气:主要是白酒中的酯类物质的香气如己酸乙酯、乙酸乙酯、乳酸乙酯、丁酸乙酯、戊酸乙酯等都是水果类香气,呈现出如苹果、梨、柠檬、葡萄柚、柑橘、青柠檬、醋栗、葡萄、凤梨、瓜类、香蕉、桃子、杏、芒果、荔枝、樱桃、草莓、悬钩子、李子、黑莓、葡萄干、果酱等香气。
发酵香气:发酵过程接触或产生的香气,如窖香、酱香、豉香、腌制香味等。
花香、果香、烘烤香坚果香(如杏仁、饼干、烤坚果、烤面包等香气)、肉香、丁香等花草植物香气。
发酵过程的产物,如高级醇、酯、酸、醛、酮和芳香族化合物等。
陈酿香气:陈香、氧化味、水解味、老练味等。
个性:浓香、酱香、清香等。
酒中缺陷:油脂味、糠味、霉味、腥味、焦糊味及其他杂味。
三用食品质量鉴别术语规范白酒质量特性食品质量感官鉴别一般术语及其含义:酸味——由某些酸性物质(例如柠檬酸、酒石酸等)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苦味——由某些物质(例如奎宁、咖啡因等)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咸味——由某些物质(例如氯化钠)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甜味——由某些物质(例如蔗糖)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碱味——由某些物质(例如碳酸氢钠)在嘴里产生的复合感觉。
涩味——某些物质(例如多酚类)产生的使皮肤或粘膜表面收敛的一种复合感觉。
风味——品尝过程中感受到的嗅觉、味觉和三叉神经觉特性的复杂结合。
它可能受触觉的、温度觉的、痛觉的和(或)动觉效应的影响。
异常风味——非产品本身所具有的风味(通常与产品的腐败变质相联系)。
异常气味——非产品本身所具有的气味(通常与产品的腐败变质相联系)。
玷染——与该产品无关的外来味道、气味等。
味道——能产生味觉的产品的特性。
基本味道——四种独特味道的任何一种:酸味的、苦味的、咸味的、甜味的。
厚味—味道浓。
平味——种产品,其风味不浓且无任何特色。
乏味——产品风味远不及预料的那样。
无味——没有风味的产品。
后味、余味,在产品消失后产生的嗅觉和(或)味觉。
它有是不同于产品在嘴里时的感受。
芳香——带有愉快内涵的气味。
气味——嗅觉器官感受到的感官特性。
特征——可区别及可识别的气味或风味特色。
异常特征——非产品本身所具有的特征(通常与产品的腐败变质相联系)等。
结合白酒专业特点和大众消费者对白酒口味的认知,建议白酒可将味道分为:绵柔——燥辣、醇厚——淡薄、醇甜——苦涩、爽净——异杂味来描述。
绵柔——酒味柔软不刺激;燥辣——口感燥烈,刺激感强;醇厚——醇和又浓厚;淡薄——酒味单调,平淡无味;醇甜——醇类物质的自然甜感;苦涩——后苦,酸涩;爽净——清爽舒适纯净谐调无异味;异杂味——油脂味、糠味、霉味、腥味、焦糊味及其他杂味。
四规范品酒程序——达到统一感官之效4.1 色泽统一观色评价环境。
4.2 嗅闻统一闻嗅动作,使之标准化。
鼻子和酒杯的距离要保持一致,一般为1cm—3cm,吸气量不要忽大忽小,一般不超过5秒钟。
4.3 尝味统一尝评动作,使之标准化。
建议:白酒要布满舌面,鼓动舌头,仔细辨别其味,入口酒液量不要忽大忽小,要保持一致,一般以0.5ml为宜。
不要嗅尝次数过多,时间过长,要保持一致,一般不超过10秒钟。
五风味定量描述在评酒过程中,评酒者把一定量的白酒的香和味在口腔内保持的时间,以及这种酒中各种微量香味成分综合后的物理特征对感官刺激的程度用数字表示出来,建立不同白酒的风味剖面雷达图。
通过这种方法能使传统评酒方法转移到数据化、标准化科学轨道上来。
总之,随着我国白酒工业的快速发展,对感官分析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对感官分析标准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而且传统的感官评价也需要向科学化转变。
酒与养生人类最初的饮酒行为虽然还不能够称之为饮酒养生,但却与养生保健、防病治病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者一般认为,最初的酒是人类采集的野生水果在剩余的时候,得到适宜条件,自然发酵而成。
由于许多野生水果是具有药用价值的,所以最初的酒可以称得上是天然的“药酒”,自然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保护和促进作用。
当然,这时人类虽然从饮酒得到了养生的好处,但他们可能并没有明确的养生目的。
酒之性能酒有多种,其性味功效大同小异。
一般而论,酒性温而味辛,温者能祛寒、疏导,辛者能发散、疏导,所以酒能疏通经脉、行气和血、蠲痹散结、温阳祛寒,能疏肝解郁、宣情畅意;酒为谷物酿造之精华,故还能补益肠胃。
此外,酒能杀虫驱邪、辟恶逐秽。
《博物志》有一段记载:王肃、张衡、马均三人冒雾晨行。
一人饮酒,一人饮食,一人空腹;空腹者死,饱食者病,饮酒者健。
作者认为,这表明“酒势辟恶,胜于作食之效也”。
酒与药物的结合是饮酒养生的一大进步。
酒之于药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1.酒可以行药势。
古人谓“酒为诸药之长”。
酒可以助药力外达于表而上至于颠,使理气行血药物的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也能使滋补药物补而不滞。
2.酒有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析出。
酒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媒,大部分水溶性物质及水不能溶解的某些物质,均可溶于酒精之中。
中药的多种成分都易于溶解于酒精之中。
酒精还有良好的通透性,能够较容易地进入药材组织细胞中,发挥溶解作用,促进置换和扩散,有利于提高浸出速度和浸出效果。
3.酒还有防腐作用。
一般药酒都能保存数月甚至数年时间而不变质,这就给饮酒养生者以极大的便利。
药酒常用制备方法药酒的常用制备方法主要有冷浸法、热浸法、渗漉法及酿制法。
1.冷浸法:将药材切碎,炮制后,置瓷坛或其它适宜的容器中,加规定量白酒,密封浸渍,每日搅拌1—2次,一周后,每周搅拌1次;共浸渍30天,取上清液,压榨药渣,榨出液与上清液合并,加适量糖或蜂蜜,搅拌溶解,密封,静置14日以上,滤清,灌装即得。
2.热浸法:取药材饮片,用布包裹,吊悬于容器的上部,加白酒至完全浸没包裹之上;加盖,将容器浸入水液中,文火缓缓加热,温浸3—7昼夜,取出,静置过夜,取上清液,药渣压榨,榨出液与上清液合并,加冰搪或蜂蜜溶解静置至少2天以上,滤清,灌装即得。
此法称为悬浸法。
此法后来改革为隔水加热至沸后,立即取出,倾入缸中,加糖或蜂蜜溶解,封缸密闭,浸渍30天,收取澄清液,与药渣压榨液合并,静置适宜时间后,滤清,灌装即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