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作文指导:作文审题
2020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审题立意与写作示范

2020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审题立意与写作示范【文题展示】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考题解读】今年的上海卷作文题延续了前几年的出题风格,既自由又有限制,且有很强的思辨性。
自由体现了海派文化的开放胸襟,限制体现了考场作文的特殊色彩,而思辨性则是突出了语文关键能力。
因此,这道题文字虽少,信息量却很大。
审题立意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
对于文字型作文材料,审题时应该做到逐字逐句分析,绝不放过其中的关键词,对于关键词要廓清内涵和外延,对于句子要拆解分析其构成,在此基础上综合内容,进而提出较为辩证的观点。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注意“转折”一词,“转折是指(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改变原来的方向、形势等。
”它强调变化后的形势。
“转折”不是“挫折”,“挫折更多强调失败、失利,对事物发展的阻碍和压制。
”两个词有相似度,但绝不可偷换概念。
“重要的转折”,限制了对转折内容的理解,也就是只能写对人类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转折,不能写身边琐屑小事,更不能虚构事件。
“意想不到”则是强调了事物发展往往出人意料,往往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许多”一词则体现了命题者思维的严密,体现了思辨性,不将话说得过头本身就是对考生的引导。
这句话其实是在摆事实,因为现实社会瞬息万变,世界波诡云谲,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那些能称得上“重要的转折”自有其发展规律,令人意料不到。
“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在上一句突出“事物发展有其规律”之后,紧接着进行了提问,提出了“人对事物发展进程的作用”的思考:面对无法预料,毫无准备的“重要的转折”,我们是不是就无能为力、束手无策、缴械投降了?一个问号恰恰是对考生思维能力的考查。
顺应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哪一个更重要?对于习惯了“非黑即白”二元思维的人来说确实比较难以说清楚,但是对于接受过思维训练的高考生却是日常功课的一部分,“戴着镣铐跳舞”必然成为优秀作文的特征。
2020北京卷高考作文题“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一条信息”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

2020北京卷高考作文题“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一条信息”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原题呈现(2020北京,24,50分)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1)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
整个系统由55颗卫星构成,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务全球。
材料中“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当今时代,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
其中有一条信息,或引发了你的感悟,或影响了你的生活,或令你振奋,或使你愧疚,或让你学会辨别真伪……请以“一条信息”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①[写作指导] 材料解读作文材料分为三个部分:a.背景——“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其中关键词“自主建设”“独立运行”“完成全球组网部署”,分别涉及自主研发、独立运行方式和全球组网部署三个角度。
b.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组成和功用:“整个系统由55颗卫星构成”“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所以才能够组成一张“天网”,发挥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作用;“可服务全球”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功用,将服务视野扩展到全世界,为全人类服务。
c.写作切入口:“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这则材料来自当今新闻热点,引导考生关注国家大事,了解社会动态,理性看待社会热点,深刻解读时事,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思考自我价值和作用,认知自我与社会、世界的关系。
审题与立意审题:a.“整个系统由55颗卫星构成”“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离不开每一颗卫星,每一颗卫星都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贡献自己的功用,由此我们可以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用武之地,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都不可或缺。
2020年高考作文备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精致版)

参考立意:
积极的态度决定成功的高度;要有不甘落后(敢为人先)的精神;
(二)、第二类多个人物、对象对单一事件:在一则材料中出现多 类人物,他们的观点、行为等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大家
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field
第四步,探究深意。从以上三步,故事,关键,因果都已经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 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field 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 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 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 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 也很可爱啊!”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 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 洞穴后不久,发现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他 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但数日后再去, 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大家 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 影响。
2020年高考模拟热点材料作文审题点拨

2020年高考模拟热点材料作文审题点拨近年来,无论是全国卷还是省卷,高考作文试题的命制大都会不约而同地围绕一条主线,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家国情怀”等。
2019年高考作文试题则重点突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简称“核心素养”),如:全国卷的“热爱劳动,从我做起”扣合“核心素养”的“劳动意识”“社会责任”;全国卷的“青年有为,强国有我”扣合“核心素养”的“国家认同”“社会责任”;全国卷的“毕业前最后一课”扣合“核心素养”的“人文情怀”“友善宽和”;北京卷的“韧性”和“2019的色彩”分别扣合“核心素养”的“健全人格”“国家认同”;天津卷的“名人名言”扣合“核心素养”的“健全人格”“国家认同”“社会责任”;上海卷的“中国味”扣合“核心素养”的“审美情趣”“国家认同”;浙江卷的“如何对待‘读者”扣合“核心素养”的“人文情怀”“社会责任”等。
可以预想,2020年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旋律仍将继续围绕“核心素养”这一“核心”,全面考查考生的综合品质,进一步渗透“立德树人”理念。
在此,紧紧围繞“核心素养”这条主线,特拟制2020年高考作文模拟试题,并作简要的审题点拨指导,以期引导考生明确方向,紧扣热点,精准备考,提高复课效率和精准度。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期来,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在解读语文教材变化时强调,新教材专治“不读书”,“考试倒逼你读书”,“在语文教材编排中下猛药”,“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针对这些言论,有人认为“毫无人文关怀”,有人讽刺“读读读”到头来还不是为了“考考考”;还有人觉得,新课改不是在给学生减负,而是在“增负”……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点拨:这个作文材料由两个层次组成:第一层属于叙述性文字,主要引用了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在解读语文教材变化时强调的几种观点或做法;第二层是议论性文字,主要列举了针对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言论的三种不同看法,表现了人们对统编语文教材改革的不理解。
2020江苏高考语文作文题解析

2020江苏高考语文作文题解析
2020年江苏高考语文作文题解析
一、考题分析
2020年江苏高考语文新一轮考题,总体上考查学生用熟悉概念,用熟悉事实等来证明自己所观点的能力。
包括“首先”、“最后”、“使受苦者变得更可怜”等概念,目的是鼓励学生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解答考题。
二、应答技巧
1.审题时要重点关注考题中的关键词及所要表达的思想,从而获取准确的解题方向,结合考题要求的要点和提示,组织论述。
2.论述时要重点抓住考题要求的观点,结合个人经历或者历史知识等,支撑论述的重点,不断的完善文章的逻辑性。
3.论述要整体布局,总结式的提出论点,突出作文的结构,使论点清晰明了。
结合个人故事,反映真实情况,突出文章的诠释性。
三、注意事项
1.把握立意的角度:清晰明确本将要阐述的主题思想,以便布局文章各个段落的内容;
2.正确掌握语言的运用:注意文体的表达,妥善应用书面语言,达到表意领会的要求;
3.深刻理解所作文章:要多方位考虑作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把握作文的
整体风格和结构;
4.严谨把握文章的结构: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一定要做到明确简洁,以便表明主题思想,全文结构要显示出文章的完整性。
四、总结
总体来讲,2020年江苏高考语文作文题解析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考生在答题时,应该注意审题和抓住要点,以清晰明确的立意和文体,结合个人经历和历史知识,灵活多样地表达思想,使文章表达得清晰明确,好的文章结构及内容能与文章的整体水平相一致。
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高分策略:多维审题

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高分策略:多维审题古语说,审题如审贼,讲究一个细字。
下面是整理的多维审题,欢迎大家参考!【多维审题】材料作文的审题忌一步到位,还没有读懂材料,就像盲人摸象一样摸住一处就写,结果往往偏离题意,审题有一定的方法。
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有:一、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具体步骤分两步:1. 抓核:每个语段甚至每个语句都有一个中心,即核。
提炼中心首先要确认语句的中心,这是关键。
2. 分层:划分语句层次,提炼各层要点,根据要点确定中心即可。
例:(1)大树上住着天鹅一家,有几根细藤正沿着大树向上生长。
老天鹅发现后,要孩子们赶快砍掉藤蔓,被孩子们拒绝了。
几年之后,藤蔓长粗了,也长高了,一个猎人便顺着藤蔓爬上了大树,并在天鹅的落脚处放了套子,结果天鹅一家都成了猎人的俘虏。
请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角度作文。
自行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与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分析】这则材料共三句话,第一句交代背景材料,第二句叙述老天鹅和小天鹅对藤蔓的不同态度,第三句话交代结果:天鹅一家成了猎人的俘虏;三句话三层意思,层次清晰;天鹅一家之所以被猎人俘虏,原因就在于小天鹅没有听从老天鹅的建议,一意孤行,终酿惨祸;据此可以立意:①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②人无远虑,必有近忧③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④防患于未然(居安思危)(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
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
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乎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2020年全国卷作文审题指导及范文

2020年全国卷作文审题指导及范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
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
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
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
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
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
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2020高考作文似乎全国一卷作文有点“另类”,给了一段历史材料,要求在班级读书会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鲍叔牙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
为什么今年的全国一卷会“穿越”,其实这不是全国一卷第一次穿越,2019年全国一卷小说《理水》就曾经巧借大禹治水的历史故事折射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时代主题,所以今年的作文出现春秋时期齐国霸业成功的探讨也不是偶然。
其实是让我们在品评历史中关照现实,思考我们时代的发展的动力,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与精神,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春秋时期,齐襄公被杀,齐国可谓是内忧外患,但即位的公子小白,却在危急存亡之秋,完美的交出一一份齐国崛起的答卷,说给材料,让学生思考对哪个感触最深,其实是在思考齐国完成答卷的三个方面因素,你最认可,赞许哪一个。
我们看第一个人,齐桓公,他的身份是君主,是齐国的掌舵者,在齐国崛起的考试中,它是如何作答的呢?从材料中我们看,他“装死逃脱”,说明他是一个机智的人,懂得隐忍。
即位为君后他能重用差点射杀自己的管仲,说明他是一个胸怀宽广,不计前嫌的人。
第二个人,管仲,他本是公子纠的辅臣,原本人生错位,但当历史给了他机会后,他却能很好把握机会,辅佐齐桓公就合诸侯,说明硬核的人生是需要实力的,鲍叔牙之所以举荐管仲,齐桓公愿意摒弃前嫌,重用管仲,也是因为他掌握了强国的核心技术。
强化审题意识,突显“三元”思辨——2020年高考浙江卷作文写作指导

强化审题意识,突显“三元”思辨——2020年高考浙江卷作文写作指导【原题呈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材料解读】对生命本体的观照,并站在考生的立场审视人生,让他们思考一些和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是天津高考作文的主色调。
2020年的高考作文依然延续去年的命题模式和考查主题,只是与去年关注“二元”主体不同,今年则拓展为对“三元”主体的关注,即引导考生在更大的视野和空间里去审视自我,思考自我和他人、家庭乃至社会的适应调和、共生发展的问题。
话题材料设置的语言情境共有三个部分组成,第一句话明确主体是“每个人”。
作为社会关系网中的组成部分,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扮演的社会角色不同,自我人生定位的标准就不一样。
不过,因受内外因素的影响不同,个体生命在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时,既有短期目标,也有中期目标,还有长期目标;既有现实目标,也有未来目标。
不论形式怎样,内容如何,它们都是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第二句则从自我的视角移向家庭与社会,从家庭和社会对个人投注期许的角度谈论个人、家庭和社会“三元”关系。
从社会学和伦理学的角度看,家庭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
不论是家庭的主心骨,还是一般性角色,每个人在享受家庭温馨的同时,必须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只不过因所处的位置不同,履行义务的多少不同而已;而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每个人与社会都保持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在与社会交织的众多关系中,简单梳理不外乎就是个体对社会的诉求和社会对个体提出的要求。
生活在社会中,每个人除了自我创造,还必须向社会索取,物质的,精神的,以满足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作文指导:作文审题
文章的立意取决于审题。
审题不清,那么立意就不准;立意不准,就会出现偏题、跑题现象。
下面是整理的作文审题,欢迎大家参考!
【作文审题】
一、材料作文审题原则
①整体性原则
仔细阅读所提供的材料,切实弄清材料的中心和实质,不要只抓住其中的只言片语,以局部代替整体。
当然,重视材料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是正确而且必需的,但它在必须在整体框架下进行。
如这样一则作文材料,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
一伟大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完美的雕塑,有人问她:你是怎样雕出如此完美的雕塑的?雕塑家回答说:其实,这座雕像原来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
其实,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雕像,只要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就能获得完善的自我,而那位出色的雕塑家,就是你自己!
我们该怎样审这则材料呢?
有的同学抓住了关键词雕塑自我,以此为话题,立意为我勤奋努力塑造自我、我通过多读书塑造自我、我选择好的朋友塑造了自我、我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来塑造自我等
等。
有的同学更是出新:我不用祛除自身的毛病,因为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缺点错误。
这样行不行呢?不行!只抓住材料本身的只言片语来立意,没有能够准确把握出题者的真正意图,未免偏颇。
既然是审题,就应该审得全面,把材料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而不是分割蚕食,片面立意。
如我们把上面这则材料当做一个整体来分析就不难发现:除了塑造自我这个短语以外,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也是很重要的一个信息。
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才能塑造完美的自我才是材料的中心内涵,围绕这一点立意选材文章就已经成功一半了。
再如这样一则作文材料,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
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
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
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
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
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
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这则材料从导师的苦笑无言以对来看,表现了导师对那些穿着和服照像的青年人的不满和鄙视。
导师的心声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也体现了材料的主旨,即批评那些穿和服照像的中国青年,批评他们崇洋媚外,民族尊严沦落,国家观念淡薄。
这则材料所涉及的对象有四个:一是游人,二
是中国青年,三是韩国青年,四是导师。
这四个对象表现为材料的四个角度。
而最能表现题旨和意图的是第二和第四角度。
在第二和第四个角度中,假如从反面立意,指出苦笑是思想封闭的表现,由此而论证中国要走向世界,要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就必须解放思想。
这个文意,虽然新,但不符合材料的题旨和命题者的意图。
所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角度与题旨的关系。
如果一味求新,反弹琵琶,只会曲解原材料的意思。
②多角度原则
很多材料包含两个或更多含义,因此分析材料时,要运用发散性思维,很快列出由材料中引出来的观点2~5个,然后找出一个对自己写作有利的分析角度去写。
如这样一则作文材料,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
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
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
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
这种立意的
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
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
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
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那么就要求我们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
③明限制原则
与话题作文相比,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限制性非常强,必须要明确材料题旨来确定立意。
如这样一则材料,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
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
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
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在进行作文训练的时候,有很多同学以珍惜为话题,写珍惜友谊、写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等,都未免偏颇。
只要我们再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就会明白这则材料的主旨才是话题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材料对珍惜有了更具体的限制。
④倾向性原则
有些材料,客观地叙述一件事,说明事物或现象,不带命题人任何主观感情色彩和思想倾向;有些材料则正好相反,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如这样一则材料,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
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
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
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
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
对想接上断臂在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
据此可立意为: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坚持就是胜利或攻书莫畏难。
就明显偏离题意。
二、材料作文审题方法
如何快速审准题意,是材料作文成功的关键。
审题方法:找关键词句法。
一段材料其主旨有时在文字上有所表现,抓住这些词句往往能事半功倍。
材料: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
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馐枪畔@拔叭搜抢锸慷嗟玫贸龅慕崧邸l炀煲澹嗣亲鸱盍?400多年。
18世纪,瑞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把嘧樱阍诤未υ蕉俊保⒔笤谘嘧拥耐壬稀5诙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字条:雅典,在安托万家越冬。
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400多的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
找出这则材料体现主旨的词语好奇牧先斡玫秸飧
龃视铮昂闷嫘氖顾戳艘徽胖教酢保靶车暮闷媸挂桓霰恍欧盍?400多年的谬误再加材料的标题《鞋匠的好奇》,而抓住了关键词语的同学很容易明白本材料的主旨:好奇,往往是发明和创新的原动力。
材料:洛伦兹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相对论的核心之一迓鬃缺浠环匠瘫闶撬慕茏鳌h欢狈⑾终庥肱6俚木允笨展巯嗝苁保h涣耍蛭鞘蔷洌蝗葜靡伞r荒曛螅蛩固棺叩秸饫锸币灿龅搅送奈侍猓煌氖牵蛩固购廖薰思傻爻迤屏伺6倭ρу氖浚秤杪迓鬃缺浠环匠桃匀碌奈锢砗澹佣贾孪喽月鄣牡?
找出关键词句不容置疑、毫无顾忌地冲破了牛顿力学的束缚,似乎矛盾的关键词语包含材料的主旨:敢于质疑是成功的阶梯。
审题方法:以果溯因法。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
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材料: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
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
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
乌鸦为什么抓山羊失败?因为它不顾自身条件(身子太轻,爪子不如老鹰锋利),盲目模仿老鹰,哪有不失败之理?从原因入手,可立意为:盲目模仿别人,就如东施效颦,难免遭致失败。
人贵有自知之明。
认识自我。
一切从实际出发。
当然,也可从小孩称赞乌鸦它也很可爱啊!分析原因立意,因为它不甘心做一只普通的乌鸦,它要超越,它敢于挑战,敢于尝试,勇气可嘉!从此处立意,更容易写出新意。
也可以从既要勇于尝试又要讲究实际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