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流水地貌—备战2020高考地理核心素养52项提升练(解析版)

合集下载

21 湖泊—备战2020高考地理核心素养52项提升练(解析版)

21  湖泊—备战2020高考地理核心素养52项提升练(解析版)

21 湖泊一、选择题(共44分)下图示意咸海流域范围和咸海不同时期湖岸线的变化。

据此完成1~3题。

1.咸海流域A.河流参与海陆间水循环B.流水侵蚀、沉积作用强C.河流水量受气温影响大D.受大西洋西风影响较大2.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A.流域面积逐渐缩小B.湖岸的坡度东岸陡西岸缓C.流域主体位于温带草原D.全球变暖是湖泊萎缩的自然原因3.咸海消失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水稻种植面积大幅减少B.棉花种植受到极大威胁C.冬半年沙尘暴频发D.气温年较差减小【答案】1.C 2.D 3.C【解析】1.咸海流域位于内陆地区,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因此水量受气温影响大。

2.流域面积与地形有关,在一定时期内是稳定的;不同时期湖岸线变化西部密集而东部稀疏,说明湖岸西岸陡东岸缓;近年来全球变暖,蒸发加剧,入湖径流减少,这是咸海萎缩的自然原因。

3.咸海萎缩后使得当地周围气候的大陆性更强,风力加大,且沙源裸露,所以当地冬半年沙尘频发。

滇池是云贵高原上一个呈南北向断裂作用形成的湖泊,历史上其湖岸线发生明显变迁。

下图是滇池湖岸线变迁示意图,其中10米、100米古湖岸线分别指高于现代湖岸线10、100米的古湖岸线。

据此完成4~5题。

4.通过湖岸线的对比可以推断100米古湖岸线以内A.东岸坡度大于西岸B.古城海拔高于呈贡C.湖西岸径流速度较快D.湖西岸降水量较小5.造成图中滇池古湖岸线变化的主要原因可信的是A.全球气候变暖B.地质运动和地貌变化C.湖泊富营养化,污染严重D.降水和径流的季节性变化【答案】4.C 5.B【解析】4.100米以内古湖岸线变化西部密集而东部稀疏,说明湖岸西岸陡而东岸缓,因此西岸径流流速较快而东岸较慢。

5.根据材料可知,该湖位于地址断裂带,地质运动频繁。

图中古湖岸线变化较大,最有可能的是地质运动和地貌变化引起的。

下图为某区域图,纬度跨度不超过10度。

图中右侧分别表示乙河谷剖面图和Q湖不同季节的蓄水面积图,据此完成6~7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16含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16含答案

课时跟踪练16 河流地貌的发育一、选择题黄土沟壑区由塬面、塬坡和沟谷组合而成。

塬坡是位于沟沿线以上、塬边线以下的部分。

下图示意某小流域塬坡形成与发育过程。

据此完成1~2题。

1.塬坡发育主要由于()A.流水搬运和流水堆积B.风力侵蚀和风力搬运C.风力侵蚀和重力坍塌D.流水侵蚀和重力坍塌2.随着塬坡的发育()A.塬面扩大B.沟沿线收缩C.沟谷变长D.流域面积缩小1.D 2.C第1题,读图可知,塬坡发育的过程是流水侵蚀造成的塬面缩小的过程,塬坡位于沟沿线以上、塬边线以下,坡度较大,因此在流水侵蚀的过程中塬坡上也伴随着重力坍塌,D正确。

第2题,随着塬坡的发育,地势起伏变大,流水侵蚀和重力坍塌作用持续加强,沟谷不断变深变长,原有的塬面持续被侵蚀,面积不断缩小,沟沿线在流水侵蚀的作用下不断延伸;流域面积是由分水岭决定的,一般不会发生变化。

故选C。

江心洲是江河中的沙洲岛,由河漫滩相和河床相沉积形成。

它是江心滩不断增大淤高而成。

“湖岛”是指拥有与河道隔离的独立水体的江心洲。

图1示意亚马孙河支流内格罗河某典型“湖岛”的发育过程,图2示意“湖岛”剖面形态,“湖岛”上覆盖着季节性被洪水淹没的洪泛森林。

据此完成3~4题。

3.与一般的江心洲相比,“湖岛”的形成反映出当地()A.沙源不足B.适宜森林生长C.降水量少D.河流常年泛滥4.形成“湖岛”的河段()A.落差大B.流速较慢C.基岩裸露D.水流缩窄3.A 4.B第3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江心洲是江心滩不断增大淤高形成的,说明江心洲形成的河道泥沙含量较大,沙源丰富,而“湖岛”是在沙洲的尾端泥沙沉积形成,泥沙沉积较少,说明沙源不足,A正确;“湖岛”是在沙洲的尾端泥沙沉积形成的,不能反映“湖岛”适宜森林生长的信息,B错误;该地位于亚马孙河流域,主要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降水量较大,C错误;根据材料信息“上覆盖着季节性被洪水淹没的洪泛森林”可知,河流为季节性泛滥,D错误。

第4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湖岛”是在沙洲的尾端泥沙沉积形成,说明河流流速较慢,以沉积作用为主,B正确;河流落差大、水流缩窄,都会导致河流流速加快,不利于泥沙沉积,A、D错误;材料未反映基岩的相关信息,若基岩裸露,则泥沙来源较少,不利于“湖岛”形成,C错误。

【新教材】2.1 流水地貌 练习(解析版) (湘教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2.1 流水地貌 练习(解析版) (湘教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A.a 线
B.b 线
C.c 线
D.a 线或 c 线
【答案】A
【解析】从下游到河流上游应走河流流速最小的水域,故选 A 项。
和田玉矿脉位于昆仑山,开采难度大,发源于昆仑山的玉龙喀什河,自古是和田玉的主要产地,古代采玉
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在河床拣玉,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7.古人采玉的主要河段在( )
A.M 河段
② 靠海,可以发展江海联运
③ 地形复杂多样,可以发展多种产业
④ 地势平坦开阔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C
【解析】结合上题,河流源地植被茂盛,环境好,但地形复杂,中下游地势平坦,交通便利,适宜发展为
城市,综上选 C。
读图,回答问题。
16.图中所示的怒江河段,常见的河流地貌是( )
A.峡谷 B.三角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沙丘 D.河漫滩平原
【答案】A
【解析】图示怒江河段位于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故多峡谷。
17.图中所示地区聚落主要分布在( )
A.三角洲平原 B.河漫滩平原
C.半山腰
D.高山顶部
【答案】B
【解析】山区聚落多位于河谷地带,故选 B 项。
18.下列堆积地貌与所分布地区的对应正确的是( )
A.河流上游——河漫滩平原
B.河流中游——洪积扇和冲积扇
C.河流下游——河漫滩、河口三角洲 D.河流中游——冲积扇、河漫滩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河流堆积地貌类型及分布问题
河流上游——洪积扇和冲积扇;河流中下游——河漫滩平原;河流入海口——河口三角洲
风水学是中国古文化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其积极意义是引导民众在山河大地之间选择一处适合生存的环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流水地貌》专项训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流水地貌》专项训练

《流水地貌》专项训练一、选择题长江中下游河道存在数量众多的江心洲,下图为长江中下游某顺直河段处于萎缩状况的江心洲(三峡水库以下)平面示意图。

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以来,该顺直河段江心洲萎缩速度较快。

运用遥感影像定量计算江心洲的面积变化,反映江心洲萎缩或发育过程是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法。

完成下面小题。

1.在拍摄和获取长江中下游江心洲遥感影像的最佳时间段时,工作人员吃的应季时令水果是()A.草莓B.砂糖桔C.秋梨D.西瓜2.该顺直河段江心洲萎缩过程中,不同部位的冲淤情况表现为()A.洲头、洲尾以冲刷为主,洲尾较洲头冲刷严重B.洲头、洲尾以冲刷为主,洲头较洲尾冲刷严重C.洲头以冲刷为主,洲尾以淤积为主D.洲体中间淤积量大3.三峡水库蓄水后,下游大多数江心洲均呈现面积减少和洲体萎缩的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A.泥沙淤积减少B.河道宽度变大C.下游流速加快D.径流量增大明显河流下切指的是因河床物质受到持续水流侵蚀作用而使河底高程(海拔)下降的现象。

在山区随着河流下切深度增大,河道常出现含有巨大的漂石(直径可达1米以上)的堆积体。

下图示意汶川地震后岷江河谷的主要堆积体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汶川至都江堰堆积体多,主要是因为该河段()①滑坡崩塌多②相对高度大③河床坡度小④流速较慢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从长时间尺度看,堆积体集中的河段()A.下切能力加强B.堆积粒径变小C.谷坡崩塌加强D.下切作用减弱下图为“四地景观图”。

完成下面小题。

6.关于四地景观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山高谷深,植被丰富B.乙—气候干旱,地表崎岖C.丙—地形平坦,植被稀少D.丁—地表崎岖,雪山连绵7.丁景观属于()A.冰川地貌B.河流地貌C.海岸地貌D.风积地貌尾闾河道是河流水沙入海的最后通道。

如图示意2001~2017年黄河尾闾河道年冲淤量及累积冲淤量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8.黄河尾闾河道河床下降最明显的时段是()A.2001~2003年B.2005~2007年C.2009~2011年D.2014~2016年9.推测2002年黄河冲淤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植树造林B.调水冲沙C.降水减少D.用水增加开都河流经巴音布鲁克草原(巴音布鲁克草原位于天山腹地,四周雪山环抱)时,河道蜿蜒曲折,因此有“九曲十八弯”的美称。

20 流域开发治理—备战2020高考地理核心素养52项提升练(解析版)

20  流域开发治理—备战2020高考地理核心素养52项提升练(解析版)

20 流域开发治理一、选择题(共44分)下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曲线图。

读图完成1~3题。

1.洞庭湖补给长江的时段是①乙之前②乙到丙③丙到丁④丁之后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洞庭湖水位上涨变慢的时段是A.甲之前B.甲→乙C.乙→丙D.丙→丁3.随着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同样一次洪水过程,洞庭湖入湖径流A.高峰值提前B.高峰值增大C.总量变大D.高峰值减小【答案】1.D 2.B 3.D【解析】1.洞庭湖补给长江的时段是出湖径流量大于入湖径流量时段。

2.上涨变慢出现在入湖水量大于出湖水量,且差值量在下降的时段。

3.防护林具有涵养水源、削峰补枯的作用,因此入湖径流的高峰值可能会推迟,总量可能会减少。

下图为汉江流域图。

读图完成4~5题。

4.汉江流域发展航运的有利条件是①流程长,径流量大,通航里程长②上下游落差大,流速快,节省运行时间③汉江全年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④含沙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小,利于航行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5.丹江口水库建设对下游地区产生的影响是A.含沙量减小B.径流季节变化增大C.地下水水位升高D.水温变化幅度增大【答案】4.D 5.A【解析】4.江汉流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河流的流程长,径流量大,通航里程长;汉江全年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

5.丹江口水库建设对下游地区产生的影响是泥沙在库区沉积,下游含沙量减小。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周末去学校(约27°N,113°E)附近进行野外考察,下图是该小组绘制的考察区城简图。

考察小组成员发现,洣水河面上漂着大量水葫芦,对航运产生了很大影响。

水葫芦又名凤眼蓝、繁殖能力强,往往随水浮流,喜欢生长在向阳、干静的水面以及潮湿肥沃的边坡。

当北京时间12点28分时,考察小组航行走在堤坝ab,此时他们的身影与堤坝基本平行,并指向b处。

据此完成6~7题。

6.影响图中水葫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光照强度B.河水顶托作用C.河面宽窄D.营养物质含量7.洣水在图示河段的流向为A.自东南向西北B.自南向北C.自西北向东南D.自北向南【答案】6.B 7.A【解析】6.读图可知,水葫芦主要分布在洣水汇入湘江的入口处,河水顶托作用强,流速缓慢,导致水葫芦大量集聚。

2.1 流水地貌练习及习题

2.1 流水地貌练习及习题

湘教版(2020)高中地理课堂练习系列2.1 流水地貌1.河流阶地是指河谷两侧洪水时不能淹没的阶梯状地形,地面平坦,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质较为肥沃。

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河流的堆积 B.河流摆动与堆积C.河流的侵蚀 D.河流侵蚀与堆积2.牛轭湖一般分布于A.河流中上游的山区 B.河流下游的三角洲C.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 D.河流上游的河谷阶地3.形成图2-1中峡谷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河流的沉积B.河流的下蚀C.河流的侧蚀D.河流的溶蚀图2-1下图为两种常见的流水地貌景观图,据图完成4~5题。

图2-2 图2-34.图2-2中甲处的地貌名称是A.河漫滩 B.河流阶地C.冲积扇 D.三角洲5.图2-3中的地貌景观一般分布于A.山前 B.河流上游C.河流中游 D.河流入海(湖)口6.滑坡是大量山体物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滑动面整体滑动的现象。

其产生的危害主要有①掩埋村庄②形成牛轭湖③形成堰塞湖④引发火山⑤阻断道路A.①③④ B.②③⑤C.①③⑤ D.②③④7.图2-4为泥石流发生时应急逃生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2-4(1)简述泥石流灾害发生的基本条件。

(2)列举出泥石流灾害发生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3)若在野营过程中遇泥石流灾害,应如何防范和自救?参考答案1-6 DCBCD C7(1)山区地形坡度大的河谷,暴雨或急速积雪融水,地表碎屑物质多等。

(2)溪流水量突然变化;轰鸣巨响;溪水异常浑浊,泉水停止等。

(3)扎营时,避开谷底排洪通道,河道弯曲和汇合处,以及悬崖、陡坡附近;在野外遇到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注意保护头部。

17 特殊地貌类型—备战2020高考地理核心素养52项提升练(解析版)

17  特殊地貌类型—备战2020高考地理核心素养52项提升练(解析版)

17 特殊地貌类型一、选择题(共44分)石环是一种地貌特征。

泥土和小的岩屑集中在中间,岩块就会被排挤到周边,呈多边形成近圆形,好像有人有意识地将石头围成一圈,这种冻土地貌叫作石环。

下图为某地石环图。

据此完成1~3题。

1.石环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及外部条件是A.风化作用气温B.侵蚀作用降水C.搬运作用气温D.堆积作用降水2.区域自然环境特征与石环形成相关性较小的是A.地势平缓B.地质复杂C.地下水丰富D.地表物质粗细混杂3.下图地貌中,形成原因与石环类似的是A B C D【答案】1.A 2.B 3.B【解析】1.石环是一种冻土景观,是饱含水分、大小土石颗粒混杂的土层反复结冰和融化的结果,是受气温影响下风化作用的结果。

2.石环多分布于山口、平缓的坡麓、谷底及冰水冰碛平台这些地下水丰富、地表物质粗细混杂的地区,其形成与地质条件关系不大。

3.石环为一种冻融风化地貌。

A为流水溶蚀作用的喀斯特地貌,B为球状风化作用的岩石,C为流水侵蚀的瀑布景观,D为风力堆积的沙漠。

亚伯拉罕湖位于加拿大艾伯塔省的深山风口处。

秋冬季节,湖中茂盛的水草衰败島烂之后会释出甲烷等气体。

冬季,当地气温可从0℃迅速跌落至零下十几摄氏度,一个个向水面升腾的气泡被冰层“捆绑”,人们称之为冰泡湖(下图)。

据此完成4~6题。

4.亚伯拉罕湖表面平滑如镜,主要因为湖面A.风平浪静B.急速封冻C.疾风吹雪D.清澈透明5.在我国能形成“高颜值”冰泡湖的是A.滇池B.白洋淀C.茶卡盐湖D.赛里木湖6.青藏地区的湖泊难以形成大规模冰泡景观的主要原因是A.湖泊生物量低B.盐度高封冻慢C.湖水浅冰层薄D.湖水透明度低【答案】4.C 5.D 6.A【解析】4.亚伯拉罕湖表面平滑如镜,无积雪覆盖。

且亚伯拉罕湖位于群山之中的风口处,狂风能将堆积在湖面上的积雪快速清理干净,兼有打磨冰层提高透明度的作用,从而让冰泡更容易被人看到。

5.滇池无结冰期。

白洋淀冬季温度不够低,封冻慢,冰层薄。

【高中地理】构造地貌与河流地貌 查漏补缺 2023年高考三轮冲刺过关(解析版)

【高中地理】构造地貌与河流地貌 查漏补缺 2023年高考三轮冲刺过关(解析版)

查补易混易错点07 构造地貌与河流地貌构造地貌与河流地貌是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背斜、向斜、断层以及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

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构造地貌的原理以及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分析和说明一些地表形态的变化过程(综合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自然现象,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是高考高频考点,2022年山东高考的第13-15题,2022年浙江1月选考的第17-18题,2022年湖南高考的第19题等都对构造地貌与河流地貌进行了考查。

易错01 构造地貌1.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1)看问题指向①问地质构造,主要包括褶皱(背斜、向斜)、断层(地垒、地堑)。

①问构造地貌,主要包括山岭、谷地、平原、盆地、陡崖等。

(2)具体方法地点海拔(米)某沉积岩的埋藏深度(米)2.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

(1)利用地质构造找水——向斜槽部、断层处(2))(3)易错02 河谷地貌的演变1.不同河段侵蚀作用的差异2.3(1)概念:又称“河流抢水”。

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

(2)条件①两条河川间的距离不能太远;①其中一条河川的侧蚀或向源侵蚀强烈;①必须一条为高位河、另一条为低位河,也就是分水岭两侧的海拔要具有明显的差异。

4.河流阶地(1)概念:河流阶地是指在地质作用下,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上升超出一般洪水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注意:由河漫滩向谷坡上方,依次命名为一级阶地、二级阶地、三级阶地等;海拔越高,年代越老。

(2)形成过程注意:有几级阶地,就有几次上升运动(地壳上升是间歇性的,即等新的阶地形成之后才会再次上升,不是连续上升的)。

(3)河流阶地与人类活动①河流阶地地面平坦,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质较为肥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流水地貌
一、选择题(共44分)
下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区域的等高线图。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P处的地貌名称是
A.河漫滩B.冲积扇C.三角洲D.侵蚀平原
2.P处沉积作用最显著的月份是
A.1月B.3月C.7月D.10月
【答案】1.B 2.C
【解析】1.该处地貌呈明显的扇面状分布,是山前冲积扇。

2.该地位于大陆西岸,植被为常绿林,可判断该地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区,7月(冬季)为雨季,河流流量最大,携带的泥沙最多,在山麓地带沉积作用最明显。

(2019·全国卷Ⅱ9~11题)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

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

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

据此完成3~5题。

3.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
A.构造运动B.流水C.冰川D.风
4.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A.地面沉降B.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D.冻融塌陷
5.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A.水土流失B.沼泽化C.土地沙化D.盐碱化
【答案】3.B 4.C 5.C
【解析】3.从材料可知,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流水。

4.东北地区断流期间降水少,风力作用较大,最可能是风力侵蚀使得洼地增多增大。

5.该地主要位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在洼地增多增大期间,风力作用加大,蒸发增强,洼地周边可能出现土地沙化现象。

(2018·全国卷I 6~8题)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

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

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

据此完成6~8题。

6.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0B.T1C.T2D.T3
7.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
8.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
【答案】6.A 7.A 8.D
【解析】6.据材料可知,目前只有T0会有河水经过,河水携带泥沙沉积,因此T0平坦面面积仍在扩大。

7.流速越大,携带泥沙能力越强,河流沉积颗粒越大,因此T3时期该断面流速最大。

8.从图像可以看出,该河段断面沉积物不是连续分布,而是间断性分布,由此推断,T3时期,地壳相对稳定,河流流经,沉积颗粒T3,而后,地壳抬升;至T2时期,地壳再次相对稳定,沉积颗粒T2,而后,地壳抬升;依此过程,地壳相对稳定,沉积颗粒T1,地壳抬升;直至沉积T0。

故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间歇性抬升。

水进型三角洲是指当水盆(湖和海)水面不断上升,河流所携沉积物在河湖(海)交汇地带沉积下来,并逐渐往陆地方向退积,在其有效沉积率小于水面上升速度的条件下,在原三角洲沿岸平原之上所形成的一套
水下沉积的、粒度规律的沉积体。

下图为我国内陆某湖泊水进型三角洲变化图。

据此完成9~11题。

9.据提供的图文资料推断,水进型三角洲砂体颗粒在垂直方向的排列特点为
A.中间粗两端细B.上端粗下端细C.下端粗上端细D.两端粗中间细
10.当图示水进型三角洲面积显著增大时,多发生在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11.当图示沉积界线由⑤~①变化时,对河流特征的影响表现为
A.流速增大B.含沙量减小C.河床增高D.河道多分汊
【答案】9.C 10.B 11.D
【解析】9.三角洲越向下沉积越早,多为颗粒较大沉积物,越向上为后沉积的物质,颗粒物较小。

10.我国的内陆湖主要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夏季气温最高,冰川融化量最大,河湖水量最大,河湖沉积的三角洲面积最大。

11.由⑤~①变化时,三角洲面积扩大,由此推测河流的流量增大,侵蚀作用加大,含沙量增大,泥沙沉积增大,故在河流的入湖口,河道分汊增多。

二、综合题(共46分)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24分)
曲流是指河流在平缓地区形成的连续弯曲河道。

流经太行山北段的拒马河,古时“水势巨大,如万马奔腾”,因此得名。

在北京市房山区十渡镇,拒马河的曲流在雄峻峡谷中蜿蜒流淌,地质专家将这种独特的景观命名为曲峡。

2005年,十渡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复为“世界地质公园”,下图所示为拒马河的地理位置、遥感图像和河湾形态。

(1)说明拒马河的十渡河段形成曲峡地貌的地质过程。

(4分)
(2)拒马河的十渡河段,每个河湾的凸岸都有古村落聚集,分析其主要成因。

(6分)
(3)改革开放以来,十渡镇的很多古村落经历了一次“萧条—复苏”的发展历程,试推测其主要原因。

(8分)(4)近年来,在旅游景区玻璃栈道开始兴起,分析我国各景区纷纷兴建玻璃栈道对旅游业会产生什么不利影响?(6分)
12.【答案】(1)早期,太行山地区地势平坦,形成曲流现象;(2分)随着地壳的整体抬升,流水沿着曲流的河床侵蚀下切,形成峡谷(曲峡地貌)。

(2分)
(2)河湾凸岸的水流速度较缓,以沉积作用为主;(2分)地势平坦,土壤肥沃;(2分)河岸不易坍塌,居住环境较为安全。

(2分)
(3)萧条:十渡镇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2分)毗邻北京城区,大量劳动力进城务工、居住,导致村庄人口流失。

(2分)复苏:十渡地区风景优美,旅游资源丰富;(2分)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国家对古村落的保护和扶持政策逐步推进,促进了旅游及其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吸引人口回流。

(2分)(4)各景区纷纷兴建玻璃栈道,破坏景区的自然美感;(2分)设施安装,易产生安全与维护问题;(2分)产品雷同容易带来审美疲劳等。

(2分)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
拉布拉多半岛是北美洲最大半岛,位于美洲大陆最东端。

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半岛上冰川广布。

半岛地表起伏不大,海拔不高,为300米~900米的低高原,海岸线曲折交错,多峡湾。

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上。

拉布拉多半岛河流、湖泊众多,沼泽地广布,河流多源出中部,常与湖泊、瀑布串连,并各自入海。

半岛沿岸航线繁忙,是北美大陆东岸重要的航线要道。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日趋严重,半岛各个产业发展也深受影响。

下图为拉布拉多半岛地理位置示意图。

(1)说明拉布拉多半岛地表起伏较小的主要原因。

(4分)
(2)分析拉布拉多半岛上沼泽地广布的主要成因。

(8分)
(3)说明甲海域海上航行船只可能面临的安全问题。

(4分)
(4)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对拉布拉多半岛地区产业发展的有利影响。

(6分)
13.【答案】(1)拉布拉多半岛位于美洲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地壳升降作用弱;(2分)形成时间早,长期受冻融、风化、冰川侵蚀等外力作用影响显著,地势趋于平缓。

(2分)
(2)拉布拉多半岛冰川侵蚀作用严重,湖泊、河流众多;(2分)该半岛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土壤湿度很大;(2分)地下冻土层存在,阻止了地表水下渗;(2分)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从而形成众多的沼泽地。

(2分)
(3)甲海域地处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易形成海雾,大气能见度降低;(2分)来自高纬度的冰山随拉布拉多寒流漂流到甲海域,严重威胁该海域航行安全。

(2分)
(4)全球气候变暖,使当地冻土解冻,沿岸海冰融化,航运业和渔业及外贸得以发展;河流封冻期缩短,通航时间延长;气温上升,森林带北移,林业和种植业范围和规模扩大;有助于当地资源开发等。

(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