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2课时作业17:5.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练习题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40分钟课时作业 5-2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2.影响嘉兴市聚落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方式的变化 C.自然资源的变化
解析
)
B.工业的发展 D.人口的迁移
嘉兴市聚落形态随着水路和陆路运输的发展, 由团块状
沿交通线而扩展成星状。
答案
A
3.扬州是我国历史上的商业贸易比较繁荣的城市,但后来发 展速度明显变慢,其原因是( A.商人大量外迁 B.当地矿产资源日趋枯竭 C.海运和铁路运输的发展 D.人口增长速度变慢,市场需求减少 )
B
10.这种区位选择的主要目的是( A.最大范围吸引消费群体 B.为顾客提供最丰富的商品 C.有利于提高商品价格 D.为丰富厦门旅游增添观光景点
)
解析 城市交通枢纽或干道的“十字”路口人流量大,可以最 大范围吸引消费群体。
答案 A
11.下列城市中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的是( A.大同 B.大庆 C.宝鸡 D.鞍山 鹤岗 玉门 株洲 包头 抚顺 邯郸 石家庄 马鞍山 开滦 包头的商品来源和销售区 运输便利,便于商品集散 购物
③环境优美,名胜古迹多,可发展旅游
④在本区域内有一定的政治、历史地位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解析
商业中心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要有便利的交
通运输条件,便于商品的集散;二是要有比较稳定的商品来源和销 售区,也就是服务区。
)
解析 来的城市。
答案
“ 火车拉来的城市 ” 是指作为铁路交通枢纽而发展起
C
12.许多城市都提倡“公交优先”,其目的是( A.扶持国有企业,突出“以公有制为主” B.提高公共汽车公司的经济效益 C.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况 D.抑制汽车工业的迅速膨胀
)
解析 “公交优先”的主要目的是要减少车流,改善城市交通 拥挤状况。
高中地理必修2课时作业33:5.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练习题

第2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读江西南部某地区聚落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示意图中最容易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2.下列有关交通运输与聚落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交通便利的地方,通常形成较大的居民点②聚落密集区,有利于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和发展③“沿河设城”的现象只出现在我国南方河网密集地区④北方聚落多沿陆路干道呈带状分布,南方聚落多沿河流呈块状分布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读京杭运河古、今通航图,完成3~4题。
3.“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这是古人对扬州的赞誉与向往。
历史上的扬州曾经是全球十大繁华都市之一,地位堪比今天的纽约、巴黎。
下列造成扬州地位下降的原因正确的是( )A.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垦使环境恶化B.洪水淹没了原来的扬州C.环境污染使它发展变慢D.交通运输线路的发展变化4.下列关于扬州城市发展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面积有所减小B.现代城市发展沿运河伸展C.城市形态变化缓慢D.历史上城市形态是多方向发展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会对商业网点分布产生显著的影响。
近年,以沃尔玛、好又多(诚达)、国美、苏宁等为代表的大型超市进驻厦门岛内,形成新的商业网点格局。
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沃尔玛、好又多两大超市布局的最大优势是( )A.商业的信息灵通B.交通的通达性好C.周围的住家多D.外地的游客多6.这种区位选择的主要目的是( )A.最大范围吸引消费群体B.为顾客提供最丰富的商品C.有利于提高商品价格D.为丰富厦门旅游增添观光景点读下图,回答7~8题。
7.促进甲处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泥沙淤积B.公路建设C.农田建设D.旅游业发展8.与乙处相比,丙处商业网点密度较小的原因是( )①地势起伏大,自然条件差②人口稀少,购买力有限③交通运输线路稠密,交通运输方式复杂④商品生产量、消费量大,区际商品流通速度快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9.读下图,回答问题。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同步练习5.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5.2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1—4题。
20世纪初,石家庄只是获鹿县(今鹿泉市)的一个小村庄。
到1999年,石家庄站共有8个运转场、2个货场、一个客站、127条专用线。
石家庄已成为纵贯南北、横贯东西的重要铁路枢纽,也发展成为超过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是河北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1、第一条通过石家庄站的铁路名称是()A 石太线B 石德线C 京汉线D 正太线2、目前,在石家庄与京广线相交的两条铁路是()A胶济线、石太线 B 石太线、京九线C京汉线、石德线 D 石太线、石德线3、石家庄由一个小村庄发展成为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的主要原因是()A地处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开阔B 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采矿业发达C 铁路的修建和发展D 原有的工农业基础好4、上述事实说明了()A一个地区交通干线的变化,会影响该地区城市的兴衰B交通发达的铁路枢纽都能发展成为省级行政中心C 一个地区主要交通路线的发展变化,不会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D 能否成为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关键看交通发达与否5、有关交通与城市区位的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上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一般都建在主要交通线上B、不同的交通时代,城市产生的区位是相同的C、沿河、沿海、沿铁路线可形成城市轴线,而在高速公路沿线一般不会形成D、城市一旦形成以后,其所在地区的交通线路的变化对城市所带来的影响较小6、下列地区的商业网点组织形式宣采用较密集的固定方式的是 ( )A. 人口稠密、交通便利的地区B. 山区C. 牧区D. 城市远郊区7、西安市主要商业街分布在市中心,其体现的商业中心布局原则是()A.交通最优B.资金最优C.货源最优D.市场最优8、株洲是个典型的“火车拉来的城市”在该城市交会的铁路干线有()A.京沪线、湘黔线、陇海线B.京九线、浙赣线、襄渝线C.焦枝线、湘桂线、枝柳线D.京广线、浙赣线、湘黔线(二)综合题1、判断A、B两地的乡村聚落形态,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
高中地理必修2课时作业8:5.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练习题

5.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1.我国扬州和济宁等城市的兴衰,说明了A.一个地区自然资源的多少,会对该地区城市的分布及发展产生巨大影响B.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路的变化,会对该地区城市的分布和发展产生巨大影响C.政治因素是影响一个地区城市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D.军事因素是影响一个地区城市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古代,我国主要的交通工具是南船北马。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3题:2.下列关于我国古代聚落分布与形态叙述正确的是A.北方聚落多沿陆路干道呈带状分布B.南方聚落多沿河流呈团块状分布C.在北方古代驿道交会处往往发育成城市D.“沿河设城”的现象只出现在南方河网密集区3.南方聚落多临水分布,不是为了A.方便取水B.利于航行C.军事防御D.利于城市规划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会对商业网点分布产生显著的影响。
近年,以沃尔玛、好又多(诚达)、国美、苏宁等为代表的大型超市进驻厦门岛内,形成新的商业网点格局。
读图,回答4~6题:4. 在区位选择方面,沃尔玛、好又多两大超市的特点是A.城市交通干道的左侧B.城市交通干道的右侧C.城市交通干道的两端D.城市交通枢纽或干道的“十字”路口5. 图中沃尔玛、好又多两大超市布局的最大优势是A.商业的信息灵通B.交通的通达性好C.周围的住家多D.外地的游客多6. 这种区位选择的主要目的是A.最大范围吸引消费群体B.为顾客提供最丰富的商品C.有利于提高商品价格D.为丰富厦门旅游增添观光景点读“上海市示意图”,回答7~8题:7.图中商业中心的区位,以市场最优为原则的是A.①B.②C.③D.④8.上海港有利的区位条件是A.多岩质海岸,不淤不冻,为天然良港B.上海港有京沪铁路和浙赣铁路相连接C.上海港以上海市为依托,腹地广阔D.港区主要沿长江分布,水域宽阔,通航能力强读“京杭运河古、今通航图”,回答9~10题:9.“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这是古人对扬州的赞誉与向往。
历史上的扬州曾经是全球十大繁华都市之一,地位堪比今天的纽约、巴黎。
高中地理必修2课时作业29:5.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练习题

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安平桥是修建于南宋时期的跨海石桥,位于福建省安海镇和水头镇之间的淤泥质海湾上。
该桥桥墩采用“睡木沉基”的方法修建,即先由人工平整河床底部,然后将捆扎的条木沉入淤泥作为基底,基底之上再用花岗石垒筑成不同形状的桥墩。
水流急的航道采用单边或双边船形桥墩,水流缓的浅滩采用方形桥墩。
古代,安平桥不仅沟通了安海湾东西两岸的交通,桥面还被作为码头,促进了当地商贸的发展。
如图为南宋时期安平桥位置示意图及安平桥景观图。
据此完成1~3题。
1.安平桥采用“睡木沉基”方法修建桥墩的最适宜月份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2.安平桥在水流急的航道处采用船形桥墩主要是为了( )A.减少桥底的泥沙淤积B.减少水流对桥墩的冲击C.提高上游枯水期水位D.减少潮汐对河水的顶托3.与在桥两端的海岸建设码头相比,南宋时期利用安平桥桥面作为码头的原因是( ) A.桥梁坚固,便于马车通行B.海湾宽阔,便于躲避台风C.桥面平整,利于货物堆放D.桥下水深,利于船只停泊中欧班列是指中国开往欧洲的适合装运集装箱的快速货物编组列车。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欧班列开行数量迅猛增长,运输时限大幅压缩,货物种类日益丰富。
目前,依托亚欧大陆桥,已经铺划了西(经阿拉山口)、中(经二连浩特)、东(经满洲里)三条中欧铁路运输通道,国内开行城市达到28个,到达欧洲11个国家29个城市。
据此完成4~5题。
4.影响中欧班列进一步提高运输效率的主要因素是( )A.铁路沿线风沙、暴雪等灾害频发B.铁路等级低,运行速度缓慢C.横跨亚欧大陆,班列运输时间长D.途经国家多,海关通关不便5.中欧班列的开通带给我国普通百姓的好处有( )A.方便欧洲旅行B.增加生活消费品的选择C.提高经济收入D.提供就业岗位读重庆城市分布及铁路交通示意图,回答6~7题。
6.重庆市城镇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A.东多西少、北多南少B.西多东少、南多北少C.沿河流、铁路线分布D.分布在地势较低的平原7.铁路建设对重庆市主要作用是( )A.改变城市的地域形态B.增强经济辐射能力C.扩大电子产品出口D.提升城市等级水平据悉,某大型超市将在福建省某市开设分店。
高中地理必修2课时作业23:5.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练习题

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城市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有( )A.一种B.两种C.三种D.四种2.该城市形态呈星形分布的原因是 ( )A.城市轨道线呈放射状分布B.城市交通枢纽集中于城市中心C.工业布局发展的需要D.自然要素的影响读我国某市城区规划图,回答3~5题。
3.下列有关图中富居家具城选址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布局符合交通最优原则B.靠近居民区,便于扩大销售C.靠近家具生产厂,以减少运输费用D.靠近国道,便于产品出口4.图中百货大楼、裕鑫大厦、鲁门商场布局最突出的优势是( ) A.接近银行,便于金融流通B.位于市中心,消费人群集中C.相互靠近,便于互通有无D.该处地价高,可显现企业实力5.图中夜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货源充足B.人口集中C.交通便利D.金融市场活跃2016年9月27日,全长近50千米的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工程全线贯通。
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后,从香港到珠海的公路交通将从三、四小时缩短到几十分钟。
下图为港珠澳大桥设计示意图。
读图回答6~7题。
6.港珠澳大桥中部设计了近7千米的海底隧道,主要是为了( )A.缩短通行距离,节约时间B.降低对珠江主航道的通航影响C.减小施工难度,降低成本D.方便旅客欣赏水下风景7.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将( )A.提升澳门物流业的区域主导地位B.极大破坏珠江口水域的生态环境C.加速港珠澳的区域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D.导致珠海的人口增加,住房和就业压力加大我国南方某城市有一小段人工隧道(图),长百余米,顶高十余米,隧道两侧是低缓的小山丘(相对高度约二十米),隧道顶部与山体表面都有茂密的植被覆盖。
据此完成8~9题。
8.该城市隧道的核心功能是( )A.保护生物多样性B.调节城市车流量C.缩短各功能区距离D.保障城市行车安全9.在该隧道的建设过程中,挖开山体后又把两边小山丘连接起来并在顶部覆盖植物,其主要目的是( )A.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B.有效防止泥石流的发生C.防止泥水渗漏堵塞隧道D.保持山体生态系统完整金丝雀码头位于伦敦市东区的泰晤士河(见图),距伦敦老城区约5千米,这里曾是世界最繁荣的码头之一。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交通运输布局及影响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交通运输布局及影响专项练习题西藏大部分进出物资经青藏线运输,青藏铁路在布局上与青藏公路近距离并排分布。
读西藏公路、铁路运输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运量×距离)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青藏铁路与青藏公路近距离并排分布,该布局的主要优势有①利于修建后公铁联运②地形、地质条件较好③利于新建公路物资运输④利于西藏整体经济平衡发展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青藏铁路采用与青藏公路平行布局的方案,遵循的原则主要是A.依据运输需求B.发挥综合运输优势C.减少占用土地D.适度超前在詹天佑主持建设的京张铁路建成100多年后,2016年4月29日京张高铁正式开工,2019年6月12日全线铺轨完成。
其中的八达岭站最大埋深102米,从八达岭长城下方山体穿过,这是目前世界最大的、也是埋深最大的高速铁路地下车站。
京张高铁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交通配套工程之一。
该铁路建成通车后,从北京到河北省张家口由原来的3个多小时缩短到1小时以内。
下图示意京张高铁沿线站点分布。
据此完成3~5题。
3.从老京张铁路到新京张高铁,交通布局区位因素变化最明显的是A.地形地质B.河流水文C.科学技术D.资源分布4.北京北站至延庆站之间站点密度大的根本原因是A.人口密度大B.工业密度大C.景点密度大D.建筑密度大5.八达岭站埋藏深度大的原因是A.保持温度恒定B.节约建设用地C.减轻地面震动D.避免雨水渗漏1964年日本东京与大阪间新干线的开通,开世界高速铁路建设的先河,目前欧洲和东亚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两大集中区。
2003年中国秦皇岛—沈阳客运专线的开通,标志着中国步入“高速铁路时代”,中国高速铁路在短时期内完成日本50多年高速铁路的发展历程。
东亚高速铁路网络的空间布局具有3种抽象模式(下图)。
据此完成6~8题。
6.影响高速铁路集中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B.地形C.矿产资源D.科技7.日本、台湾等地高速铁路布局采用廊道型的主要原因是A.受地形影响,城市群多呈条带状分布B.受矿产分布影响,铁路多沿山脉延伸C.受地势起伏较大影响,铁路多呈“之”字形延伸D.廊道型有利于各区域的紧密联系8.我国高速铁路发展速度远超日本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水平高B.技术先进C.政府推进D.国土面积辽阔雅西高速公路(雅安到西昌)石棉县境内的小半径双螺旋曲线隧道属世界首创,更是雅西高速公路的重点控制性工程之一,由干海子隧道和铁寨子1号隧道组成。
高中地理必修2课时作业21:5.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练习题

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读某城市用地变化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交通条件对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城市沿交通干线扩展,这些交通干线成为城市的主要发展轴②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不会引起该地区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③交通线的发展对城市空间形态没有什么影响④交通线的衰落会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①④2.早期沿运河发展的城市,历史上商业贸易很繁荣,但后来发展速度明显变慢,其原因是( )A.矿产资源日趋枯竭B.商人大量外迁C.海运和铁路运输的出现D.人口增长速度变慢读江西南部某地区聚落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最容易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A.甲地 B.乙地C.丙地 D.丁地4.下列有关交通运输与聚落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交通便利的地方,通常形成较大的居民点②聚落密集区,有利于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和发展③“沿河设城”的现象只出现在我国南方河网密集地区④北方聚落多沿陆路干道呈带状分布,南方聚落多沿河流呈块状分布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读北京市建材商城分布示意图,回答5~6题。
5.关于北京市建材商城分布区域及其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三环路沿线,接近城区B.五环路与放射状道路交会处,交通便捷C.三、四环路沿线,有大面积可利用土地D.居民小区内,方便日常购物6.近年北京建材商城有向五环路以外扩展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A.分散城市功能B.新建住宅区不断向外扩展C.缓解市区交通压力D.城市外环道路的不断扩展下图为高速铁路建成前后的城市时间距离(单位h为小时)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7~8题。
7.高铁建设对城市发展的主要影响表现在( )A.城市间的距离缩短B.城市内部时间距离缩短C.城市服务范围扩大D.城市内部交通更加拥堵8.由图中信息预测,将来最有可能发展为区域核心城市的是( )A.甲城 B.乙城 C.丙城 D.丁城下图是我国某市城区空间分布与商业网点景观图,图中Ⅰ、Ⅱ、Ⅲ为该市空间布局变化的三个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基础过关]
1.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影响很大。
读下图,判断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A、C两城市形态呈带状与公路交通有关
B.A、B、C等城市空间形态沿水运交通干线扩展
C.D城市的空间形态和发展轴与铁路无关
D.A、C间公路的修建对两城市形态不会产生影响
高铁客运站不仅是城市对外的枢纽,更是城市发展的新引擎,对城市产业活动有较强的集聚性。
读“我国某城市高铁站示意图”,回答2~3题。
2.在高铁客运站核心区域最适宜布局的产业活动是()
A.工业
B.园艺
C.物流
D.商务
3.高铁站的兴建将会导致该城市出现()
A.郊区城市化
B.城市空心化
C.逆城市化
D.过度城市化
4.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工业布局示意图”,影响该城市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和气候
B.河流和自然资源
C.河流运输的发展
D.高速公路和航空运输的发展
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会对商业网点分布产生显著的影响。
近年来,以沃尔玛、好又多(诚达)、国美、苏宁等为代表的大型超市进驻厦门岛内,形成新的商业网点格局。
读图,完成5~7题。
5.在区位选择方面,沃尔玛、好又多两大超市的特点是()
A.城市交通干道的左侧
B.城市交通干道的右侧
C.城市交通干道的两端
D.城市交通枢纽或干道的十字路口
6.图中沃尔玛、好又多两大超市布局的最大优势是()
A.商业的信息灵通
B.交通的通达性好
C.周围的居民多
D.外地的游客多
7.这种区位选择的主要目的是()
A.最大范围吸引消费群体
B.为顾客提供最丰富的商品
C.有利于提高商品价格
D.为丰富厦门旅游增添观光景点
读“京津冀都市圈示意图”,回答8~9题。
8.要实现京津冀经济一体化最重要的基础是()
A.构筑现代化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B.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力度
C.加强重化工业发展
D.加强能源工业发展
9.关于图中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城市空间形态均沿河布局
B.铁路和高速公路是城市带的主要发展轴
C.天津是“火车拉来的城市”
D.区域产业和城镇空间布局不会改变
10.下图中A、B、C三个阶段表示一个区域的发展过程。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信息显示该区域的城市发展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A阶段可以看出,城市发展初期主要呈现出__________分布的特点;B阶段,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C阶段,该地城市发展重心又转向________。
(3)该区域交通运输发展呈现出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这对商业网点有何影响?
[能力提升]
古扬州城因大运河的兴起而兴起,因大运河的衰落而衰落。
21世纪随着宁启铁路和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的贯通,改变了扬州地区的交通运输状况,扬州再次崛起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
读下图,完成11~12题。
11.促使扬州再次崛起的交通背景条件是()
A.润扬长江公路大桥贯通
B.宁启铁路替代长江航运
C.铁路沟通扬州与长三角
D.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12.图中城市地域扩展的方向及其影响因素是()
A.南北扩展——平原地形
B.东西扩展——铁路线
C.向南扩展——京杭运河
D.向东扩展——绕城公路
读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关于c地建设仓储式超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布局符合交通最优原则
B.靠近居民区,便于扩大销售
C.布局符合市场最优原则
D.该处地价高,可显现企业实力
14.a、b、c、d四地按商业网点经济效益的高低排序,正确的是()
A.a>b>c>d
B.b>a>d>c
C.d>c>a>b
D.b>c>d>a
15.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提出,到2020年将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
为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上海大力推进产业布局“退二进三”(第二产业向郊区扩散,第三产业向中心城区集聚)。
并在郊区建设了金桥出口加工区、临港装备制造业基地等临港型工业集聚区。
图甲为“上海港主港区位迁移示意图”,图乙为“长江下游大通站1998~2008年输沙量变化图”。
(1)简述1998~2008年长江大通站输沙量变化的总体趋势,并说明主要原因。
(2)说明上海港主港区位变迁的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3)说明上海港货运总量居世界首位的经济区位优势,并简述上海外贸货运结构以水运为主的主要原因。
答案精析
1.B[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这些交通干线也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A、B、
C、D城市形态大多呈带状,这与河流、铁路等交通干线有关。
A、C间公路的修建对两城市未来的城市形态会产生一定影响。
]
2.D
3.A[第2题,高铁客运站交通便利、人员流动量大,适合发展商务活动。
第3题,图中显示高铁站位于城区边缘,此处修建高铁站,会促进该区域城市化建设,同时与城区之间的公路沿线也会得到大力发展,从而使该城市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
4.D[该城市新城区建设的高科技开发区、高等院校、电子工业基地,均沿高速公路和飞机场布局。
]
5.D
6.B
7.A[第5题,由图可以看出沃尔玛位于火车站附近,好又多位于嘉禾路、湖滨南路、厦禾路、莲前路干道的十字路口。
第6题,城市交通枢纽或干道的十字路口,交通的通达性好。
第7题,城市交通枢纽或干道的十字路口人流量大,可以最大范围吸引消费群体。
]
8.A
9.B[第8题,要实现京津冀经济一体化,使区域内互利互惠、协调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最终形成一个政治经济高度协调统一的有机体的这一过程,必须有便利的交通,缩短交通时间,相对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促进人员交流和经济往来,因此构筑现代化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是基础。
第9题,从图中城市的位置看,各城市空间形态很少沿河布局;天津市是政治经济文化重镇,且是港口城市,并不是因铁路的修建而发展起来的城市;随着经济发展,区域产业和城市内各功能区的布局会不断变化;因城市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所以城市的布局越来越趋向沿铁路和高速公路线布局,使其成为城市带的发展轴。
]
10.(1)城市规模不断扩大(2)沿河公路与铁路(或交通线)沿海(3)多样化网络化使商业网点密度变大,规模变大,多沿交通线分布。
解析第(1)题,对比三个阶段可以看出,城区的面积在不断扩大,反映了城市发展的过程。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沿交通线、河流发展,并不断向沿海地区集中。
第(3)题,该区域的运输方式有河运、海运、铁路、公路、航空等,呈现出多样化、网络化的特点,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11.D12.B[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扬州崛起得益于高速公路、铁路、桥梁等构成的综合运输网。
图中城市地域扩展方向主要是东西延伸,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宁启铁路线的贯通。
]
13.A14.D[第13题,仓储式超市的货物运输量较大,需布局在市区边缘环路或高速公路沿线,满足交通最优原则。
第14题,市区商业网点的效益高于农村。
市中心处商业效益最高,平原商业网点效益高于山区。
]
15.(1)输沙量呈显著下降趋势。
原因:长江流域植被覆盖率提高,入河泥沙减少;水利工程拦截泥沙作用明显。
(2)向航道更深的水域迁移。
原因:船舶大型化,吃水深度增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需要;上海工业企业向郊区搬迁,部分货源地外移。
(3)通过长江航线与京沪、沪杭线联系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货物的运输需求量大,且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上海港是我国沿海航线的中点,货物转运量大;外贸货物多以体积、重量大或附加值较低的商品为主,长距离运输,水运可降低成本。
解析第(1)题,随着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的提高,水利工程的建设,输沙量呈明显降低趋势。
第(2)题,随着船舶的大型化,上海港口地位的提升,港区不断向深水区域转移。
第(3)题,从上海港的特殊位置、经济腹地范围、水运的优势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