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环境空气监测、预报和源解析工作汇报-空气知库

合集下载

环境空气颗粒物源解析监测技术方法指南(试行)

环境空气颗粒物源解析监测技术方法指南(试行)


录பைடு நூலகம்
1、适用范围 .......................................................................................................................................................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术语和定义 ................................................................................................................................................... 2 4、源样品采集 ................................................................................................................................................... 2 4.1 源分类及采样原则 ............................................................................................................................... 2 4.2 固定源采样 .......................................................................................................................................... 3 4.2.1 稀释通道法 ............................................................................................................................... 3 4.2.2 烟道内直接采样法 ................................................................................................................... 5 4.3 流动源采样 .......................................................................................................................................... 7 4.3.1 现场实验法(隧道法) ........................................................................................................... 7 4.3.2 全流式稀释通道采样法 ........................................................................................................... 8 4.3.3 分流式稀释通道采样法 ........................................................................................................... 9 4.4 开放源采样 .........................................................................................................................................11 4.5 其他源类采样 .................................................................................................................................... 15 4.5.1 生物质燃烧尘采样 ................................................................................................................. 15 4.5.2 餐饮油烟尘采样 ..................................................................................................................... 17 4.5.3 海盐粒子采样 ......................................................................................................................... 20 4.6 二次颗粒物前体物采样 .................................................................................................................... 20 5、受体样品采集 ............................................................................................................................................. 20 5.1 点位布设原则 ..................................................................................................................................... 20 5.2 采样仪器和滤膜选择 ......................................................................................................................... 20 5.3 采样时间和周期 ................................................................................................................................ 21 5.4 采样前准备 ........................................................................................................................................ 21 5.5 样品采集 ............................................................................................................................................ 21 5.6 采样注意事项 .................................................................................................................................... 21 6、样品管理 ..................................................................................................................................................... 22 6.1 样品标识 ............................................................................................................................................ 22 6.2 样品保存 ............................................................................................................................................ 22

空气质量监测报告

空气质量监测报告

空气质量监测报告引言本文档为空气质量监测报告,旨在对某城市的空气质量进行评估和分析。

通过监测和分析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我们可以评估城市空气污染的情况,为改善环境质量提供决策支持。

监测方法我们采用了先进的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和方法,包括使用自动气象站、污染物传感器和其他相关仪器进行数据采集。

监测点覆盖了城市的不同区域,确保数据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监测结果根据我们的监测数据,我们对空气质量做出以下评估:PM2.5浓度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是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我们的监测,PM2.5浓度在过去一个月内整体呈现稳定上升趋势,尤其是在工业区和交通密集区。

二氧化硫浓度二氧化硫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主要由燃煤和燃油排放产生。

根据我们的监测,二氧化硫浓度在过去一年内有所下降,但仍超过了国家空气质量标准。

臭氧浓度臭氧是大气中的一种有害物质,对人体和环境有一定危害。

根据我们的监测,臭氧浓度在夏季经常超过国家空气质量标准,特别是在高温和阳光条件下。

这可能与汽车尾气和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有关。

影响因素分析空气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工业排放、交通排放、气象条件等。

在进一步的分析中,我们将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改善措施。

改善措施基于我们的分析结果,我们建议以下改善措施以提高空气质量:1. 加强工业企业和排放源的污染治理,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2. 优化交通管理,减少车辆尾气排放,加强公共交通的建设和推广使用。

3. 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增加植被面积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

4. 宣传和推广环保意识,鼓励市民采取绿色出行和节能减排的行为。

结论通过对空气质量的监测和分析,我们发现城市的空气质量存在一定的污染问题。

然而,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我们可以改善空气质量,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希望本报告的结果和建议能够为相关部门和决策者提供参考,并推动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工作。

上海大气环境健康风险及治理对策

上海大气环境健康风险及治理对策

清洁空气对人民的福祉至关重要。

城市的经济活动,特殊是与道路运输、电力和热力生产、 工业和农业有关的经济活动所排放的空气污染物,直接影响城市的空气质量,对人类健康有 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对生态系统和文化遗产也产生不利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国际 癌症研究机构(IARC)在 2022 年进行的一项评估得出的结论是,室外空气污染对人类具有 致癌性,空气污染中的颗粒物成份与增加的癌症发病率(特别是肺癌)密切相关。

已有研究 也观察到室外空气污染与尿道/膀胱癌增加之间的关系。

根据 WHO2022 年发布的研究成果, 世界范围内大气污染中有 29%的死亡和疾病是由肺癌引起的, 17%的死亡和疾病是由急性下 呼吸道感染引起的, 24%的死亡是由哮喘引起的, 25%的死亡和疾病是由缺血性心脏病引起 的, 43%的死亡和疾病是由慢性阻塞性肺病引起的[1] 。

因此,降低大气环境健康风险事关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必须加以重视。

上海市作为长三角龙头城市,发挥“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精神,多年来在 大气污染管理领域狠抓政策落实,大气环境取得了明显的改善,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得到了 显著的增加。

本报告主要分析上海市“十三五”时期大气污染的现状,并结合发达国家城市 大气健康风险管理的经验及启示,为上海市构建以健康为导向的大气环境风险管理机制提供 政策支撑。

上海市大气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已经得到了多项学术研究的确认。

其中,许安阳等[2]研究上海市 2022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与心血管疾病门急诊人数之间的关 系,发现在控制温度等混杂因素之后,上海市居民心血管内科门急诊人数与大气污染物浓度 呈正相关。

石晶金等[3]对上海市空气污染管理政策健康效应的研究发现, 2022 年上海市城区大气颗粒物污染健康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为 7.47 亿~31.83 亿美元,占上海市当年GDP 的1.1%~2.0%。

环境监测结果情况汇报

环境监测结果情况汇报

环境监测结果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根据环境监测工作安排,我们对公司周边环境进行了全面监测,并将监测结果情况进行汇报如下:一、大气环境监测结果情况汇报。

经过对公司周边大气环境进行监测,监测结果显示空气质量总体良好。

各项指标均在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范围内,未出现超标情况。

具体数据如下,PM2.5浓度为25μg/m³,PM10浓度为40μg/m³,SO2浓度为10μg/m³,NO2浓度为20μg/m³,CO浓度为0.5mg/m³,O3浓度为80μg/m³。

综合来看,大气环境质量良好,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二、水质环境监测结果情况汇报。

针对公司周边水质环境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显示水质总体清洁。

各项水质指标均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未出现超标情况。

具体数据显示COD为15mg/L,NH3-N为0.5mg/L,总磷为0.02mg/L,总氮为1.0mg/L,PH值为7.0。

综合来看,水质环境良好,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三、噪音环境监测结果情况汇报。

对公司周边噪音环境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噪音水平总体在可接受范围内。

白天噪音水平为60dB,夜间噪音水平为50dB,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未出现噪音污染情况。

四、固体废物排放监测结果情况汇报。

对公司固体废物排放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固体废物排放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未出现超标情况。

公司固体废物排放处理情况良好。

五、汇报结论。

综合以上监测结果情况,公司周边环境总体情况良好,各项环境指标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未出现超标情况。

公司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但仍需继续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工作,确保公司环境保护工作持续向好发展。

特此汇报。

环境监测小组。

2022年10月1日。

空气质量情况汇报汇报书

空气质量情况汇报汇报书

空气质量情况汇报汇报书
尊敬的领导:
根据最新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本市空气质量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本市空气质量总体较好,但近期受到气象条件和工业排放等因素的影响,空气质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

具体情况如下:
二、PM2.5浓度。

近期,本市PM2.5浓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主要受到工业排放和气象条件的影响。

尤其是工业区域和交通密集区域的PM2.5浓度较高,需要加强监测和控制。

三、PM10浓度。

本市PM10浓度整体较为稳定,但部分区域受到工地扬尘和交通排放的影响,PM10浓度略有上升。

需要重点关注城市建设和交通管理,减少扬尘和排放。

四、臭氧浓度。

近期,本市臭氧浓度整体较低,但在高温天气和光照充足的情况下,臭氧浓度有所上升。

需要引起重视,加强对光化学污染的监测和管理。

五、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浓度。

本市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浓度整体较低,但部分工业区域和燃煤区域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排放。

需要加强对工业和能源行业的监管,减少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的排放。

综上所述,本市空气质量总体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我们将继续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和管理,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改善空气质量,为市民营造更加清洁、健康的生活环境。

谢谢!。

环境空气监测数据分析及处理方法分析

环境空气监测数据分析及处理方法分析

环境空气监测数据分析及处理方法分析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产生了越来越严重的影响。

环境空气监测成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通过对环境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环境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环境空气监测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环节,下面我们将对相关方法进行深入地探讨和分析。

一、环境空气监测数据的类型环境空气监测数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 气体污染物监测数据: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等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

2. 颗粒物监测数据:包括PM10、PM2.5等颗粒物浓度数据。

3. 挥发性有机物(VOCs)监测数据:包括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污染物浓度数据。

4. 其他有毒有害气体监测数据:如氨气、硫化氢等。

这些监测数据通常是通过空气监测站点实时或定时采样、分析获得,以数据表格、图表等形式呈现。

二、环境空气监测数据的分析环境空气监测数据的分析包括数据质量分析、浓度分布分析、趋势分析等多个方面。

1. 数据质量分析环境空气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监测结果的可信度。

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首先需要对监测数据的质量进行评估。

常见的数据质量分析包括数据完整性、数据准确性、数据连续性等方面的分析。

一般采用统计学的方法,比如平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等指标来评估数据的质量。

2. 浓度分布分析浓度分布分析是对监测数据进行整体性的评估和分析。

可以通过绘制直方图、箱线图、累积概率曲线等图表来展现监测数据的分布规律,从而揭示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分布区域等信息。

3. 趋势分析趋势分析是对监测数据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可以通过绘制时间序列曲线、趋势线等形式来观察监测数据的长期变化规律,从而找出环境问题的发展趋势,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三、环境空气监测数据的处理方法对于环境空气监测数据,需要采用一些数据处理的方法来提高数据的可读性和可分析性。

1. 数据清洗对环境空气监测数据进行清洗是必不可少的。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上海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_企业报告(业主版)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上海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_企业报告(业主版)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上海长三 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 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单一 来源单一来源公示
上海金艺检测技术 有限公司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上海市浅层 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估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道路移动监 测项目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高精度大气 环境温室气体监测仪器项目
*按近 1 年项目金额排序,最多展示前 10 记录。
目标单位: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上海长三角区域空气质
量预测预报中心)
报告时间:
2023-02-19
报告解读: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企事业单位等网站公开的招标采购 项目信息,基于招标采购大数据挖掘分析整理。报告从目标单位的采购需求、采购效率、采购供应 商、代理机构、信用风险 5 个维度对其招标采购行为分析,为目标单位招标采购管理、采购效率 监测和风险预警提供决策参考;帮助目标单位相关方包括但不限于供应商、中介机构等快速了解目 标单位的采购需求、采购效率、采购竞争和风险水平,以辅助其做出与目标单位相关的决策。 报告声明:本数据报告基于公开数据整理,各数据指标不代表任何权威观点,报告仅供参考!
本报告于 2023 年 02 月 19 日 生成
2/19
1.4 行业分布
近 1 年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上海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的招标采购项目较为主要分布 于环境与生态监测检测服务 会计、审计及税务服务 办公设备行业,项目数量分别达到 7 个、6 个、4 个。其中环境与生态监测检测服务 海洋服务 农业服务项目金额较高,分别达到 868.10 万元、477.50 万元、329.20 万元。 近 1 年(2022-03~2023-02):
1.1 总体指标 ...........................................................................................................................1 1.2 需求趋势 ...........................................................................................................................1 1.3 项目规模 ...........................................................................................................................2 1.4 行业分布 ...........................................................................................................................3 二、采购效率 .................................................................................................................................6 2.1 节支率分析 .......................................................................................................................7 2.2 项目节支率列表 ................................................................................................................7 三、采购供应商 .............................................................................................................................8 3.1 主要供应商分析 ................................................................................................................8 3.2 主要供应商项目 ................................................................................................................9 四、采购代理机构........................................................................................................................10 4.1 主要代理机构分析 ..........................................................................................................10 4.2 主要代理机构项目 ..........................................................................................................11 五、信用风险 ...............................................................................................................................12 附录 .............................................................................................................................................13

大气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总结报告

大气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总结报告

大气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总结报告一、前言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咱们国家的大气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工作。

这个工作可不简单,它关系到咱们老百姓的呼吸健康,也关系到地球的生态平衡。

那么,这项工作到底是怎么做的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二、工作的主要内容1.监测点的设立为了全面掌握大气环境质量状况,我们需要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大量的监测点。

这些监测点包括城市、乡村、山区、海边等各种地形地貌。

每个监测点都要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监测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监测点收集到的数据会通过无线电波等方式传输到数据中心。

我们的专业团队会对这些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和问题。

这些数据可不是小打小闹的,它们是我们了解大气环境质量的关键。

3.污染源的排查与治理根据监测数据分析的结果,我们会找出污染源的位置和类型。

针对不同的污染源,我们会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

比如,对于工业企业,我们会要求它们安装环保设施,减少排放;对于燃煤企业,我们会推广清洁能源,减少煤炭的使用。

4.宣传教育与公众参与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性,我们会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

我们也鼓励公众参与到大气环境保护工作中来。

比如,大家可以举报污染行为,也可以参加志愿者活动,为改善空气质量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工作的成果与展望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国大气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空气质量指数(AQI)逐年下降,重污染天数减少,人民群众的呼吸健康得到了保障。

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因为大气环境质量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监测力度,完善数据系统,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我们还将加强污染源治理,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绿色经济。

我们将继续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让更多人参与到大气环境保护工作中来。

大气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相信咱们的蓝天一定会越来越蓝,空气一定会越来越清新!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努力奋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应用多模型开展对上海市颗粒物的来源解析工作。
报告内容
1. 形势和现状 2. 上海市源解析方法介绍
3. 上海市源解析主要结论
4. 经 验 与 体 会
3.1 排放清单
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
广东省大气污染源解析:方法、模型与管理培训会议
上海市环境空气来源解析
进展汇报
崔虎雄 伏晴艳 赵倩彪 张懿华 吴迓名 裴冰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
2014年5月27日
报告内容
1. 形势和现状 2. 上海市源解析方法介绍
3. 上海市源解析主要结论
4. 总结与体会
1、形势与现状
2013年74个实行AQI标准的城市,仅3个城市年均浓度达到2级标准;
受体环境点的采样和分析
2009年:PM2.5化学组分(OC/EC、无机离子和元素)采样和分析; 2012年:8个点位同步开展了PM2.5颗粒物手工离线采样和化学组分( OC/EC、无机离子和元素)分析。 2012-2013年:5个点位同步开展了PM2.5的有机组分(POA和SOA的示踪物 种)采样和分析,其中POA包括正构烷烃、藿烷、多环芳烃(PAHs)、脂肪 酸和无水单糖等,SOA示踪物种包括芳香烃SOA的示踪物、异戊二烯SOA的 示踪物、单萜烯和倍半萜烯的示踪物。
报告内容
1. 形势和现状 2. 上海市源解析方法介绍
3. 上海市源解析主要结论
4. 经 验 与 体 会
2.1、源解析方法
大气颗粒物源解析: 大气颗粒物的来源进行定性或定量研究.
常用的来源解析方法有源清单法、源模型法和受体模型法。
源清单法: 根据各种排放源在一定的时间跨度和空间区域内向大气 中排放大气污染物的量的集合,识别对受体有贡献的主要排放源。 源模型法:从污染源出发,根据各种污染源源强资料、气象资料和大 气化学过程,估算污染源对受体的贡献。 受体模型法: 从受体环境出发,根据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物理、生 物等信息估算各类污染源对受体的贡献,主要包括基于源和受体成分谱 的CMB模型和仅基于受体成分谱的统计模型。
(HJ 618-2011)
2013.08 《环境空气颗粒物(PM2.5)手工监测方法(重量法)技术规范》
(HJ 656-2013)
2013.08 《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技术指南(试行)》
2014.01 《环境空气颗粒物源解析监测技术方法指南(试行)》
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且专业性要求极高的工作。
2.1、源解析方法
源模型 优势:可获得 特定源的贡献, 开展污染事件 影响评估和减 排效果评估; 排放清单 受体模型
优势:有助于 识别主要贡献 源;提高源识 别的质量。 缺点:调查工 作量大,不确 定度高,需长 期动态更新; 仅能解析一次 源;
缺点:所需基 础信息量大; 化学反应机制 等认识的不足, 不确定度较大。
2005年:建立了空气质量数值模质量模式NAQPMS
2008年:建立了集合空气质量数值模式系统EMS,除了全面更新了 NAQPMS以外,还集合了Models-3/CMAQ,CAMx和WRF-Chem模式。
2009年:基于高分辨率上海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尝试运用上述模式系统 开展颗粒物源解析研究,
借助预报平台,搭 建源解析模型系统 2005 2010 2012 目前
2.2.1 源清单的进展
2005年:开始建立大气各污染物的排放清单方法,并对上海市2003年的大 气污染物排放清单进行建立。 2006~2008年:上海对本市重点工业企业吴淞、吴泾、上海石化、高化工 业区的大气污染源进行进一步核查;2007~2008年:上海市对2006年大气 污染物排放清单进行更新和尝试在数值预报中进行应用,更新内容包括点源 (电厂、工业锅炉、工艺排放、有组织和无组织排放)、流动源(机动车、
条件下的源谱;
流动源源谱:对各类型柴油卡车排放颗粒物种的有机物源谱进行了测试,具体组分包 括正构烷烃、PAHs和脂肪酸等,同时对汽油车、助动车的挥发性有机物的源谱进行测 试; 餐饮源源谱:本市数量最多的本帮菜、川菜和西餐三种类型的餐馆采用自主研发的采 样器对餐饮源谱进行采样分析。
2.2.3 数值模型的进展
船舶、飞机和火车)、面源(道路、建筑工地、堆场、工业分散燃料、民用
燃料、秸秆、涂料等); 2010年:借助于世博会契机,上海市对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进行了系统的更
新与修正,并借机建立了上海市排放清单定期更新机制。
2013年:上海市继续对本市的2012年大气污染源清单进行了更新。
2.2.2 受体模型的进展
2.2.2 受体模型的进展
源谱的建立
固定工业源源谱:2012年,通过美国沙漠环境研究所(DRI)引进了等速追踪固定源
稀释通道采样器对上海市典型电厂(宝钢电厂和吴泾电厂)锅炉和工业炉窑(宝钢烧 结和宝钢电炉)进行样品采集并对OC/EC、无机离子与元素进行分析。 道路尘源谱:自主研发了扬尘颗粒物再悬浮设备,选取了20条公共交通道路和工业企 业区道路进行道路扬尘的采集,并对颗粒物的离子、元素和OC/EC进行分析; 生物质燃烧源源谱:上海市对典型的秸秆燃烧的颗粒物源谱进行了采样并对其离子、 元素和OC/EC进行分析;获取了常见秸秆小麦、水稻、油菜、大豆等秸秆在不同焚烧
2014年大规模、规范化启动污染物来源解析研究工作.
2014年全国各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要启动污染物来源解 析研究工作。
其中北京、天津和石家庄在上半年提交初步结果. 其他直辖市、省会 城市和计划单列市要在年底前提交阶段性研究成果。
我国颗粒物手工采样及源解析工作起步晚
2011.11 《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 重量法》
优势:不需调 查污染源,以 质量守恒为原 理,易接受; 缺点:需开展 手工颗粒物采 样观测,解析 周期长
2.2 上海市源解析工作发展
更新2012年清单
源清单更新机制 的建立
源清单的建立
PM2.5有机组分; 典型源谱的建立; 受体模型
源清 单-源 模型 和受 体模 型联 合使 用和 验证
PM2.5无机组分 VOCs在线观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