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多规协调”下的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探索与实践——以长沙市望城区乔口镇为例
湖南省望城县白箬铺镇光明村新农村总体规划简介

湖南省望城县白箬铺镇光明村新农村总体规划简介2007年12月经报请国务院同意,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沙、株洲、湘潭(简称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长株潭地区成为继成都、重庆之后首批中部地区的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的之一。
长株潭改革试验区是国家重大的战略布局和战略举措,是中央着眼形成东中西相互联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新格局而确定的重大战略。
通过综合配套改革,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体制机制,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新路,探索低投入、高效益、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全国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在“两型社会”建设历史机遇下,随着长沙市大河西先导区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走廊“大河西先导区第一路”金洲大道的建成通车,长沙市委、市政府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决定选择包括光明村在内的城市近郊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农村地区率先进行尝试,计划用3年时间将其打造成长沙乃至湖南省最美丽的乡村,为长沙农村“两型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典范。
1光明村项目概况1.1规划总体情况湖南望城县人民政府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望城县白箬铺镇光明村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竞标,我院(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幸参与了该项目从招标、中标、修改完善以及付诸实施的全过程。
我院以成都城乡统筹发展的成功经验为基础,对两型社会建设与城乡统筹的内在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充分利用湘西地区资源特色,将旅游策划创意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相结合,提出了“锦绣望城•光明蝶谷”的规划理念——即以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为纽带,以“五谷八景”为主题,将光明村建设成为长株潭地区独具湖湘特色、四季多元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及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基地。
(见图1)图1 光明村总平面设计图1.2发展条件分析光明村自然生态条件优良,属于山丘、河谷地形,农业生产发达,“山、水、谷,田、林、村”特色鲜明。
(见图2、3)其所在的望城县文化底蕴深厚,有铜官窑遗址、靖港古镇、洗心禅寺、加之曾国藩墓园、郭亮烈士陵园和雷锋纪念馆等名人遗址,与以剪纸、陶塑、书画为代表的民间传统文化交相辉映,又紧邻著图2 光明村现状自然环境图3 土地利用规划图名的岳麓山风景区,为光明村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良好环境条件。
镇(乡)域村镇体系规划

镇(乡)域村镇体系规划一、构成和层次村镇体系构成村镇层次组成镇(乡)村镇体系构成层次示意图二、镇(乡)域村镇发展条件评价方法1、确定评价因子2、权重值浙江省某镇域村镇发展条件评价因子表注:①为取得更精确合理的评价值,“耕地资源”和“经济收入也可分为”总量“和”人均“分因子进行计算。
②自然条件、区位交通、村镇建设条件等评价因子的分值均按5分制赋值,以3分为合格(标准值)。
3、评价模型公式U i= mjj j X W式中:U i─第i个村镇的评价值W j─第j项评价因子的权重值(加权系数)X j─第i个村镇的第j个因子评价分值m─评价因子的个数4、发展条件总排序根据各个评价因子及权重值,由评价模型得出各村综合评价值,从大到小排序,并绘制综合评价图。
(可以是柱状图,也可以是块状图)5、评价结论三、城镇化发展水平预测方法1、总人口预测①综合分析法:Q n =Q0(1+k)n+P式中: Q n─总人口预测数Q0─常住(户籍)人口现状数k─规划期内常住人口年平均自然增长率N─规划期限p─规划期内常住(户籍)人口机械增长数本公式适用于历年从镇(乡)域外来的暂住人口少而住期短的乡镇。
②综合增长法:Q n=Q0(1+a+b)n+c式中: Q n─总人口预测数Q0─常住(户籍)人口现状数a─规划期内年平均自然增长率b─规划期内年平均机械增长率c─规划期内暂住(≥1年)人口数N─规划期限本公式适用于历年人口资料统计较完整、从镇(乡)域外来的暂住人口多且住期较长的乡镇。
2、城镇化水平预测①城镇人口增长法:城镇化水平(%)=n nQ yp)1(式中: p0─现状城镇总人口y─城镇人口年平均增长率Q n─规划期镇域总人口N─规划期限本公式适用于历年城镇人口资料统计比较完整的县城外建制镇。
②劳力转化法:城镇化水平(%)=n nnQZNSEKAFkP⨯-⨯+⨯+++])1([)1(p0─现状城镇总人口Q n─规划期镇域总人口K─人口自然增长率N─规划期限F─农村劳力占农村人口比例A─镇域农村人口E─种植业劳力占农村劳力比例S─镇域农村耕地数N─规划期每劳力平均负担耕地数Z─富余劳力转化为城镇人口的比例本公式适用于种植业为主的县城外建制镇。
加快集镇社区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长沙市望城区乔口镇社区建设调查

况作 为党 员衡 量标准 。以开 展“ 一 推行 四公 开 ” 群众
3 . 积极 开展 文 体 活动 , 努 力 创 建 文 明 社 区。 社 区配备 了图 书室、 棋 牌室 、 歌 舞厅 、 健 身房 等 文 体活动场 地 , 组建 了乔 江艺术 团、 腰 鼓 队、 太 极拳 队、 龙灯 队等民间团队 , 积极开展社区各 项文体 活 动, 极大地 丰富了社 区居 民的文 化 生 活。通 过 在 社 区加 强社会公 德、 职业道德 、 家庭 美 德 的建 设 ,
2 0 1 4年 1期 ( 总第 8 5期 )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 双月刊 )
JOURNAL OF HUNAN ADM田 I s TRATl ON Di S彻 TE
Nn 1 . 2 01 4 Ge n e r a l Nn 8 5
・
经 济研 究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加 快 集 镇社 区建 设 推 进城 乡一体 化 发 展
线、 方针 、 政策, 将履行职责、 兑现 承诺 、 发挥作用情
作者简介 : 1 . 易翔 , 男, 湖南望城人 , 中共长沙市望城 区委党校校长 , 主要研 究方 向: 经济管理 ; 2 . 钟 学刚 , 男, 湖南常德人 , 中共 长
沙市望城 区委 党校 高级讲师 ; 3 . 黄建幸 , 男, 湖南邵 阳人 , 中共长沙 市望城 区委党校 高级讲师。
在 现 代 经 济 与社 会 发 展 中, 集 镇 社 区处 于
一
、
“ 城 市之 末 , 农 村 之首 ” , 是 周 边 村 落 的政 治 、 经 济、 文化 、 信息 中心和 区域城乡体 系 的主要 节 点 , 承受小城镇发 展活 力 的辐射 , 在不 断发 展 自身 的 同时带动周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加快集镇 社 区
望城区古镇乡村旅游的发展思路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摘 要: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对于产业转型升级和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游业的总体思路,并结合靖港、铜官、乔口等古镇实际情况提出开展乡村旅游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乡村旅游,古镇,发展思路,望城区
第20415卷9年第1210期 月
山 西 建 筑
SHANXI ARCHITECTURE
NVoovl..4 52N0o1.920
·33·
文章编号:10096825(2019)20003302
望 城 区 古 镇 乡 村 旅 游 的 发 展 思 路★
望城县茶亭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望城县茶亭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5-2020年)前言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望城县茶亭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等相关法律法规,编制《望城县茶亭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本规划范围为望城县茶亭镇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
土地总面积为8365.0公顷,规划期为2005?2020年。
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说明、图件、表格等构成,文本与图件具有同等效力。
规划说明是对规划文本、图件、表格的具体解释和阐述。
规划自长沙市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实施。
规划具体条款由茶亭镇人民政府负责解释和实施。
第一章规划目的与任务一、规划面临的形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自1986年开始已经经历了两轮,人们对规划的认识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步深化。
现行的《望城县茶亭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经济快速发展、耕地大量减少,中央采取土地管理宏观调控措施控制建设用地和严格保护耕地的背景下编制的,通过土地用途管制制度遏制了乱占、滥占土地的势头,对于保护耕地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经济社会形势的快速变化及规划本身的前瞻性、可操作性方面存在的不足,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快速发展。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部署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并提出了严格的、明确的要求。
开展修编工作是落实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重要举措,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中部崛起的客观需要。
第一,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长株潭区域经济一体化继续深入,产业不断扩展,茶亭镇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湖南省适时提出加快实现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等战略,这给我镇在新时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对土地资源管理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望城区详解

望城区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望城区拼音:Wàag Chéng Qǖ在湖南省的位置望城区概况国家中国省份湖南省地区长沙市区划类型市辖区行政驻地高塘岭镇名称来历治所始设望城坡得名历史建区时间2011年6月20日建区前名称望城县成立时间1951年5月26日行政区划乡镇(2011)14镇、1乡村级区划(2009)126个行政村和30社区人文人口-户籍人口-常住人口511,189(2009) 523,489(2010人口普查)方言湘语望城话地理面积969.42公里²毗邻县市开福区、长沙县汨罗市、湘阴县益阳赫山区宁乡县、岳麓区经济GDP总量(2010)-本币-美元242.95亿元35.89亿美元其他区划代码430122长途区号0731-邮政编码4102XX车牌首号湘A-在城区位置望城区为中国湖南省长沙市市辖区,2011年6月21日设立[1]。
地理上,望城位于湖南中部偏东,长沙城区西北部,周边与开福区、岳麓区、长沙县、宁乡县、湘阴县、汨罗市和益阳市赫山区相邻。
全区辖14个镇、1个乡,政府驻高塘岭镇。
经济上,传统农业为水稻种植,家畜以饲养生猪为主,传统工业有水泥建材、陶瓷和化工,湘绣为传统手工艺品。
撤县设区之前的望城县为较具实力的县市之一,其综合竞争力位居湖南省各县(市)的第四位,2010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的第九十二位,全境纳入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目录• 1 历史 • 2 居民 • 3 行政区划 •4 地理o 4.1 地貌o 4.2 矿产资源 o 4.3 水资源 o 4.4 森林与植被 o 4.5 气候 •5 经济o 5.1 农业 o 5.2 工业 •6 交通与旅游 o 6.1 交通 o 6.2 旅游 •7 来源参考 •8 外部链接[编辑] 历史望城区汉属临湘县、湘南县地;隋属长沙县、衡山县,唐属长沙、湘潭县地;宋属长沙、善化县;历南宋、元、明、清各朝均无多大异动。
美丽的渔都---乔口

美丽的渔都----乔口慕名前往望城区乔口镇,漫步于整饬一新的街道,一幢幢白墙黛瓦、飞檐回廊的民居装满了笔者的眼睛,一条条整洁干净的街道向远处延伸,人声鼎沸、车水马龙,现代化城镇让“乡里”堪比“城里”。
在如画的街上穿行,看见一行5人在街上走走停停,看见垃圾就立即捡起丢到路边的垃圾箱里,向街边店铺商户宣讲环境卫生知识,劝阻路人不要随地乱扔垃圾……看到笔者眼里的好奇,乔口镇人大主席、环境卫生整治领导小组副组长余晓阳解释说:“他们是我们镇上的环境卫生义务监督员,都是由老党员、退休职工所组成的,共有20位,年龄最大的76岁,最小的都有50岁了,分成5个小组,每天在镇上对环境卫生进行监督,宣传环境卫生的相关知识,成为了我们乔口镇一道亮丽的风景呢。
”据余晓阳介绍,乔口镇扼望城西北门户,地处长沙、益阳、岳阳三地交界处,总人口3.4万,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气息浓厚,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
自古以来商贸繁荣,素有“长沙十万户,乔口八千家”之说。
沧海桑田,曾经的古镇一度沉寂。
2009年,以古镇开发为契机的一场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让古镇改头换面,焕发了新颜。
2009年,乔口镇提出打造“秀美的水乡古镇、繁荣的商贸名镇、宜居的风情小镇”,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成立了以书记姚罗光为组长,镇长郑波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环境卫生工作领导小组,重拳出击,加速推进。
在整治过程中,镇政府投入1000万元,建成日处理2000吨的污水处理厂,建立了“三化”(物业化、网格化、信息化)、“五统一”(统一车辆停放,统一门面经营,统一招牌悬挂,统一垃圾处理,统一美化亮化)的管理模式,各村(社区)相应成立了组织机构,形成立体式、网络化,互相配合、协同推进的组织领导体系,为推进环境卫生各项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全面完善基础设施、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扎实推进环境卫生各项工作。
通过近3年的努力,逐渐形成了镇、村两级协调一致、齐抓共管,人民群众大力支持、热情参与的良好氛围。
长沙市望城区茶亭镇望群村美丽乡村建设浅析

村庄植物景观规划结构由“田”、 “院”、 “山”、“水”四要素 构成。在全面绿化的基础上,植物景观规划因地制宜、适地种 树,兼顾近期与远期效果,采用速生树和慢生树相结合、寿命 长的树与寿命短的树相结合、春夏秋冬四季景观树种相结 合,合理配置、长短结合,绿化美化进村的主要道路、重要线 路,并重点绿化美化村内主要地段,营造“点 - 线 - 面”相结 合的植物景观。
业;梦幻周末农场以“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为经营理念, 以种良心蔬菜、吃放心蔬菜为目标,打造建设有机蔬菜、农产 品种植的社区支持型农场;龙虾养殖基地通过引入新观念、 新思路,延续农业产业链,大力发展龙虾养殖业。
村庄整体景观布局围绕“四区一线多节点”的结构模式, 设置官塘坡景区、护南宫景区、芭蕉冲景区和三角湖景区。其 中官塘坡景区由北入口、高陵塔、水溪花坡、村民活动展示广 场、古樟台、鱼塘老屋、留名塘、桃花坞、油富塘九大景观节点 串联组成,构成村落核心景观展示片区;护南宫景区由风定 池、桃李蹊、护南宫、伴水茶坊、半山书斋组成,强调传统文 化、注重养生理念、营造人文景观,并设置农产品加工体验及 销售点;芭蕉冲景区由村民公社、芭蕉路、乐耕田及一字山同 心小道组成,集中展示乡村生产生活场景,打造生态生产示 范园;三角湖景区由露营、野炊、垂钓三大核心要素组成,打 造村落中部最具朝气的乡村体验场所。四大景观片区由漫步 道串联一体,沿线结合“一家一景、一户一桌”的游客接待模 式,打造体验式精品农家乐,以促进经济发展及增加村民收 入为目标,构成基础消费与高端消费于一体的原生态乡村体 验景观。
关键词院望群村;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
1 村庄概况
望群村位于长沙市望城区茶亭镇东北部,南连本区桥驿 镇永丰村,东接岳阳汨罗市,全村面积为 7.5km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规协调”下的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探索与实践——以长沙市望城区乔口镇为例林志明汤品森彭俐李松平【摘要】从“多规协调”的视角出发,在研究分析“多规”含义以及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多规协调”的技术基础分析,总结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与“多规”之间的关系,构建基于“多规协调”下的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的内容体系,最后以望城区乔口镇为例,探讨“多规协调”下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的编制,以期为相关研究和规划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多规协调;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乔口镇引言综观我国现有的规划体系,种类纷繁,有国家层级和地方各级的规划,也有出自不同职能部门、不同行业的规划,其中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空间规划和各部门专项规划最为典型和常见[1]。
各种规划内容重叠交叉,各层面的规划缺乏协调,彼此冲突,导致我国目前规划体系存在很多尚需进一步完善的问题[2],各种规划之间的协调、整合,甚至融合是我国规划体系发展的必经之路。
当前,关于规划协调的研究已有大量论著,主要集中在“三规”[3]- [5]以及“两规”[6]-[9]的协调和实践,对“多规协调”的论述亦有涉及[10]- [11],但在镇(乡)域层面的“多规协调”研究,尚处探索阶段。
本文从“多规协调”的视角出发,在研究分析多规含义以及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的内涵基础上,通过“多规协调”的技术基础分析,总结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与“多规”之间的关系,构建基于“多规协调”下的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的内容体系,以推进村镇布局规划更好的与各层次规划的衔接,充分利用分类规划成果,避免各自为政,重复编制,最终达到有效指导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编制的目的,使“多规”在镇域村镇布局规划层面有效协调,为相关规划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1.相关概念释义1.1“多规”内涵“多规”:本研究主要指影响镇(乡)域范围村镇布局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空间规划和各部门的专项规划。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主要为发改委编制的五年发展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区域土地利用为主导,突出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控制的规划。
主要为国土局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城乡空间规划:主要指《城乡规划法》所确定的规划体系,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主要为规划与建设部门编制的各类城乡规划。
各部门专项规划:是以特定领域为对象所编制的规划。
包括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市政设施规划、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综合通讯发展规划、综合防灾规划及环卫规划等。
1.2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本文所提出的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不同于传统意义的村庄布点规划,它是在“多规协调”的基础上,以居民点为导向,更侧重于镇域城乡居民点用地、非农产业用地、设施用地等建设控制的规划,类似于镇域层面的“全域”规划。
核心是与各个层次和专业的规划协调,选择好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以此控制和规范村庄建设,实现镇域村镇用地合理布局。
2.内容体系构建2.1与“多规”协调的技术基础在“多规协调”的村镇布局规划过程中,规划之间由于在空间上存在重合,因此需要建立统一的各项技术基础,以免因为技术标准不统一而带来规划之间的冲突及管理混乱的情况发生。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规划范围:以镇域行政管辖为范围,统一空间平台,统筹布局镇区和农村居民点各项用地,充分与城乡空间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及各专项规划等协调。
规划期限:村镇布局规划期限以10年为准,该轮规划到2020年,近期为2015年,既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致,又结合了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调控内容,同时也与城乡规划的规划期限不冲突。
用地分类标准:在镇区和农村居民点的等建设用地的区域以《镇规划标准》和《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为主,在农业用地、林地等非建设用地区域内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分类标准为主,同时兼顾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中的政策分区和空间管制的内容,最终整合成适应村镇布局规划用地的分类标准。
统计资料口径及预测基础:人口以常住人口为准,土地规模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致,经济数据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主,各专项预测系数与标准要求以专项规划为准,以此进行村镇布局规划的人口、用地、经济和各专项设施等测算。
2.2与“多规”的协调关系为破解村镇布局规划与城乡空间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及各专项规划之间的冲突,应先确立“目标上以发展规划为导向,量上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空间上以城乡空间规划为引导,设施配置标准上以专项规划为指导”的“多规”协调原则,通过目标思想协调、规模控制协调、标准配置协调和空间布局协调,形成“多规”协调的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与“多规”的协调关系图2.3“多规协调”下的内容体系在统一技术标准的基础上,依据与“多规”协调关系的总体原则,与“多规协调”的主要内容分析如下。
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协调内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主导内容是确定近远期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其主要协调内容包括发展战略、产业布局、人口经济、近期重点项目等发展目标的确定。
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内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控性较强,突出体现对建设用地规模、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等指标的刚性约束,其主要协调内容包括建设用地总规模、空间管制等调控目标的确定。
与城乡空间规划的协调内容:城乡空间规划具体确定空间结构、建设用地内部各项用地比例和空间布局,将经济发展目标和用地指标落实到具体空间坐标中,其主要协调内容包括村镇职能定位、镇区用地布局等空间目标的确定。
与各专项规划的协调内容:各专项规划对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设施进行详细具体的综合部署,专业性强,具有针对性,其主要协调内容包括各项设施需求量预测、用地量以及空间布局等设施配置目标的确定。
根据上述“多规”协调的主要内容,深入研究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的具体事宜,探索基于“多规协调”下的规划内容体系,如图2所示。
直接协调:间接协调:图2 “多规协调”下的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内容体系图3.实例研究3.1研究区概况乔口镇扼长沙市西北门户,与益阳、湘阴、宁乡交界,距离长沙市区约40km;省道S101线(雷锋大道)南接望城、长沙市区,北连国道S308线。
至2011年末辖1个社区10个建制村,148个村民小组,总面积46.23平方公里,总人口33825人,镇域人口密度约731人/平方公里。
3.2“多规”直接协调的内容编制3.2.1发展战略规划根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提取乔口镇发展的优势政策,综合考虑和研究这些政策将对该地区发展战略和目标设定所起的重要作用,最终进行综合战略规划。
该内容基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协调,其主要内容包括发展战略、人口经济产业等发展目标的确定。
发展战略:打造旅游型古镇,商贸渔都。
人口发展目标:2015年规划人口3.8万,2020年规划人口4.1万。
经济发展目标:近期2015年GDP总量达到20亿元,远期GDP总量达到35亿元,一、二、三产业比例为25:30:45,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万元。
3.2.2镇域总体布局规划在发展战略的指导下,通过对用地条件的分析确定用地管制分区及产业布局,最终确定村镇在镇域空间上的总体分布形态和组合方式。
该内容基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空间规划三者的协调,其主要内容包括空间管制规划、建设用地控制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和村镇体系规划。
空间管制规划: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结合镇域现状用地条件,确定镇域空间管制分区,如图3所示。
图3 基于“土规”的镇域空间管制分区建设用地控制规划: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总规模,规划至2020年镇域建设用地总面积500.5公顷,其中镇区187公顷,村庄建设用地313.5公顷,严格控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内。
产业布局规划:根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确定的经济发展目标、产业发展政策及重点引进项目,规划确定乔口镇以商业贸易、“鱼产业”和乡村休闲旅游业为主。
村镇体系规划:根据县域村镇体系规划、镇总体规划、县域一体化规划、县域居民点布局规划及概念规划的等城乡空间规划内容,规划确定镇域村镇等级结构为“镇区—中心村庄—基层村庄”。
总体空间结构为“一心多带”。
一心:为乔口镇区;多带:沿镇域乡村道路,形成“藤上结瓜”式的村庄分布带。
如图4所示。
图4 基于“城乡空间规划”协调的村镇体系结构3.2.3镇区布局规划在镇域总体布局规划所确定的镇区建设范围内,对镇区各用地进行空间布局,确定其用地比例与功能分区。
该内容基于城乡空间规划的协调,其主要内容包括镇区职能与性质定位和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城镇职能为:生态宜居宜商的风情小镇,“一江两岸三镇四岛”旅游带上的重要节点。
镇区用地布局:根据镇总体规划,确定以下天井湖和毛家湖等主要水体为载体,形成镇区的景观中心,并根据其分隔形成两大发展区,即老镇区主要布置商贸旅游服务等功能;新镇区主要布置行政管理、居住、商贸及产业等功能。
3.2.4设施配置规划根据镇域及镇区布局规划内容,统筹安排镇域内的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
该内容基于各部门专项规划的协调,其主要内容包括基础设施规划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基础设施规划:规划确定道路交通、水务、能源、信息化、环卫、防灾等六大系统设施的空间布局,包括设施布局与线路走向等。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分级确定镇域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福利设施等空间布局,包括设施用地与规模级别等,如图5所示。
公共服务设施工程管线设施图5 基于“专项规划”协调的设施布局规划3.2.5近期建设规划根据镇域村镇布局规划的主要内容,选择近期重点建设的项目,推进和落实和规划意图的实施。
该内容基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各部门专项规划的协调,其主要内容为重点项目规划。
主要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近期重点建设项目一览表3.3“多规”间接协调的内容编制村镇布局规划自身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确定镇域范围内,不同类型村庄的空间布局及发展指引。
该内容与各规划直接协调较少,但并非全无关联,村庄总体布局规划基于镇域与镇区布局规划的内容,离不开与各规划的协调,只是间接为之而已。
本次规划内容如下。
村庄类型划分:将镇域村庄划分为迁移型、新建型、保留型、改扩建型四种基本类型。
规划改扩建型村庄235个,新建型村庄1个,保留型村庄50个,迁移型村庄48个。
村镇总体布局规划:规划以“宜聚尽聚,聚散相宜”为根本出发点,在交通及人口优势突出的道路干线上,布局改扩建型村庄,将农田中零散分布以及规模较小的现状居民点进行迁移,在交通及其他条件一般的区域,保留部分规模较大的现状居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