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精选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中华书局版习题精选第七十一篇
中华书局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1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辛亥革命后, 民国政府发出 《剪辫通令》, 结辫陋习至此 革除。
近代男子发式
民国初年,服饰由过去的拘 谨保守逐渐向美观开放、舒 适方便方向发展。当时,中 山装为男子最具特色服装, 女子服装以旗袍最为时尚
中山装 旗袍
马 褂
中 山 装
西 服(外来)
缠足起源之迷 维新派人士在广州成立了“不缠足 中国古代女子缠足兴起于北宋,五 会”,并逐渐推广,新学堂则以不缠足 代以前中国女子是不缠足的。古语云: 为基本的入学条件,不缠足运动轰轰烈 “小脚一双,眼泪一缸”,古代妇女缠 烈地开展起来。 足是个异常痛苦的过程,通常会选在女 1912年,孙中山指示内务部通令全 孩五六岁时开始缠足,因为脚骨还未长 国各省,禁止女子缠足。从此,各地开 大、长硬,较易收效,目标是将小脚缠 展了大规模的放足运动,缠足的妇女逐 成符合“瘦、小、尖、弯、香、软、正” 渐减少。不缠足有利于提高中国妇女的 七个要诀的小脚。 地位并改变生活。
中国社会的近代化有何局限性?我们该如 何看待这些新生事物? 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待。 一方面,它是伴随西方列强的侵华 而出现的,是以中华民族的沉沦为代价的。 另一方面,它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 顺应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主流趋势,符合历 史发展的方向,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应该 肯定。
1、清末创办于上海的《申报》,后来成为全国第一 大报,其原因不包括 ( ) A.为方便大众阅读,编写了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增刊 B.及时报道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刊发评论 C.刊登广告,便利民众生活 D.大量编辑出版当时使用的教科书和字典
近代交通、通讯的出现
轮船 火车
电报
清政府最早修筑的 唐胥铁路,火车只 有车厢,没有车头, 只好用马或者骡子 拉着车厢在铁轨上 行走。
2019年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1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中华书局版习题精选七

2019年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1课社会
生活的变化中华书局版习题精选七
第1题【单选题】
中国社会在某一时期对于穿什么、怎样穿各行其是、五花八门,西装革履、长袍马褂,新旧土洋、千奇百怪。
如下图,这种西装革履与长袍马褂的并行不悖现象应该出现在( )
A、鸦片战争后
B、戊戌变法后
C、辛亥革命后
D、五四运动后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换个角度看历史,会产生新的认识。
在1905年的《申报》中,你可能会阅读到的信息有( )①废止科举考试②创立中国同盟会③京张铁路通车④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拍摄成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中国科举制度宣布废除在( )
A、1905年
B、1906年
C、1911年
D、1919年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中华民国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呼,还规定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这一变革体现了( )
A、中国开始与国际流行接轨
B、中华民国政府想标新立异以示与清政府的区别
C、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D、称呼更简洁了
【答案】:。
中华书局版八年级上第21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 1、交通工具的变革 • 1872年,轮船招商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轮 船航运业的开始。 • 1881年,中国自办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建 成通车。 • 2、通讯业的发展 • 19世纪70年代,中国出现最早的有线电报。 • 到19世纪末,全国大部分省区都架设了电线。
哦,这就是上海人崇拜的电影明 星……
阮
胡 蝶
玲
玉
四、剪发辫 改称呼、易服饰
(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
原因: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下令进行移风易俗 的社会变革。
表现:1、限期剪辫令 A、内容:全国男来自在限定时间内剪去象征清王朝的发辫
B、目的:
去除旧俗,做民国公民
2、改称呼
A、内容:
B、目的: 革除封建色彩,体现平等意向 C、结果: “先生”与“君”称呼普遍被采用
二、《申报》和商务印书馆
• 1、创办:1872年4月,《申报》在上海创 刊。 • 2、地位:它是中国近代历时最久、影响最 大的报纸。 • 堪称中国近代史的一部“百科全书”。 • 3、戊戌变法期间,民营出版业相继出现,最 著名的有商务印书馆. • 4、1912年,创办的中华书局是中国近代另 一著名的出版机构。
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呼,改为“先生”、“
称呼演变:先生
同志
师傅
先生
3、服饰的变化 (1)、原因:时代的发展和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冲击 (2)、表现: 西服引进 外国人和中国留学生 带入,男性正装首选 中山装出现 孙中山的创制和带头穿着而得名, 真正中国人服饰 女士高领服装的盛行 依人体曲线美加以剪 裁与演变的,穿着身 形窈窕,气质高雅
三、照相与电影的出现
1、照相
1844年西方摄影技术传入中国 最早到中国摄影人:法,于勒.埃及尔
2019年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21课 社会习俗的变化华师大版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19年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经济与社会生活第21课社会习俗的变化华师大版练习题【含答案解析】第三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与上海有关的史实是( ) ①中国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②我国第一部无声电影的拍摄③《申报》的创办④商务印书馆的创办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上海,你不可能经历( )A、乘轮船、火车出行B、使用无线电话与亲友联系C、翻阅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字典D、阅读《申报》,了解国内外大事【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据《农商部统计报告》提供的数字,这一时期所设的工厂分别是1910年986家,1911年787家,1912年1502家,1913年1378家,1914年1123家。
以上数字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哪一趋势( )A、社会习俗的变化B、思想文化的觉醒C、军事实力的发展D、民族工业的振兴【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毛泽东在谈到中国工业发展时说过,“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那么,张謇对近代工业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是( )A、提出“自强求富”,创办汉阳铁厂B、提出“实业救国”,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C、提出“救亡图存”,进行维新变法D、提出“师夷长技”,兴起洋务运动【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照相技术开始传入我国是在( )A、19世纪20年代B、19世纪30年代C、19世纪40年代D、20世纪初【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如图,清末民初,在国际上被视为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服装是( )A、丝绸服饰B、唐装C、满族服装D、中山装【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他被称为“状元实业家”,他兴办的实业是( )A、轮船招商局B、汉阳铁厂C、大生纱厂D、天津电报总局【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报纸是我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传媒工具之一。
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很快发展为全国著名的大报,被誉为“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先驱”的报纸是( )A、《中外纪闻》B、《国闻报》C、《民报》D、《申报》【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与下图反映的剪辫风潮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公车上书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北伐战争【答案】:【解析】:第10题【问答题】民国成立后,制定的“礼制”其核心内容是什么?A以平等观念取代了封建时代的尊卑等级观念。
2019-2020学年度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中.docx

2019-2020学年度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社会生活的变化中华书局版习题精选八十第1题【单选题】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报纸发展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鸦片战争前,中国就已经有了中文报纸②在中国,外文报纸出现的比中文报纸早③20世纪初, 报纸是人们了解国内外重大事件的主要媒体④《申报》创办时维新变法运动尚未开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鸦片战争后r中: 【点评】考重报纸出现的时间第2题【单选题】近代以来,随着社会变革的加快,社会习俗也朝着民主、自由的方向发展,下列符合这种趋势的习俗是()A、见而行跪拜礼B、女子缠足C、见面称呼〃老爷〃、〃大人〃D、学校开始招收较多女学生【答案】:D【解析】:[分析】从题干看”社会习俗也朝若民主、自由的方向发展” ”主要是打破等级观念和尊卑观念「ABC体现的是不平等的等级观念,D体现的是男女平等,妇女得解放,符合题意,故选D.第3题【单选题】近代中国,海禁大开,外来事物从四面八方滚滚而来,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下列事项可能出现在20世纪初北京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是()A、可以去东交民巷看无声电影B、可以电报联系亲友,拍全家福照片C、可以用上侯徳榜研制的纯碱D、可以到京师大学堂参加科举考试【答案】:B【解析】:【分析】无声电影是1905年开始用的;可以用上侯德榜硏制的纯碱是192舞永利公司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赛如行的万国博览会上获金质奖,被外国专家评为“中国工4k进步的象征" ;可以到京师大学堂参加科举考试是189舞・所以答龛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4题【单选题】鸦片战争后,在上海等城市陆续出现了中文报纸,右图是中国著名报业家史量才于1912年秋天,以十二万元买下的当时已有几十年历史的《申报》,从此踏上办报之路。
该报创办的时间是()A、1840 年B、1872 年C、1895 年D、1898 年【答案】:B【解析】:【分析】《申报》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故选B第5题【单选题】下图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的图标,该机构创立的时间、地点是()A、1897年上海B、1900年北京C、1901年南京D、1937年重庆【答案】:A【解析】:【分析】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机构,它的诞生有利于信息的传播。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中华书局版巩固辅导含答案解析六十九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社会生活的变化中华书局版巩固辅导含答案解析六十九第1题【单选题】鲁迅先生有一篇文章《纪念刘和珍君》,“君”是一种称呼,表示对人的一种尊重,这种称呼在中国普及是在( )A、清朝前期B、清朝后期C、中华民国建立后D、新中国成立后【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新中国成立前,南京人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购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课本、字典B、强令男子剪掉辫子C、通过报纸了解国内外重大的事件D、乘坐地铁出行【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当今社会,电子媒介异军突起,各显威力。
下列传媒属于电子媒介的是( )A、报纸B、电视C、杂志D、书籍【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如图所示图片所反映的信息,与辛亥革命直接相关的是( )A、B、C、D、【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开始出现于( )A、洋务运动后B、戊戌变法后C、辛亥革命后D、五四运动后【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2010年上海世博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回顾历史,近代中国发生在上海的事件有( ) ①江南制造总局的设立②轮船招商局的成立③《申报》的创刊④商务印书馆的创办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今天,上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百度网站上输入“1912年的中国”,你可能搜索到的是( )A、张謇的大生纱厂宣告破产B、中华民国正式成立C、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D、《申报》刊登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消息【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20世纪初,在中国能办到的事情有①坐轮船、火车②使用洗衣机③照相、看电影④使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字典(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反映我国辛亥革命后人们社会生活的电视剧,以下镜头不符合史实的是( )A、人们坐在家中看报纸B、男主角上街被剪掉了辫子C、剧中人物穿着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D、人们见面就叩头,口中称着“大人”“老爷”【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为了除旧布新,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这些法令不包括( )A、颁布剪辫令,要求留发辫者限期剪去发辫B、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呼,政府职员间互称职务C、规定民间普通称呼为“先生”或“君”D、下令民间男子改穿中山装【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看报纸已成为我们茶余饭后的主要休闲活动,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在( )A、广州B、北京C、海南D、上海【答案】:【解析】:第12题【问答题】“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务必求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不为浮夸之样,不述荒唐之误,庶几留心时务者于此可以得其概,而出谋生理者于此亦不至受其欺。
中华书局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 第21课《社会生活的变化》.ppt 课件 新授

1、武昌起义的时间,中华民国 何时成立? 2、辛亥革命的意义? 3、新文化运动时间及序幕?
方法是:两人小组互讲,组员给组 长复述,组长检查纠正。
新课导入:
在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发展
出现了哪些趋势?
经济上工业化
政治上民主化
1912年1月28日 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在南京成立
思想文化上科学民主化
【自学检测】
1.下列事项可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初北京居民日常 生活中的是( C ) A.出行可以乘坐飞机 B.用手机和亲友联系 C.可以看到无声电影 D.称呼政府官员“大人”、 “老爷” 2.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位京城的官员要与在上海的亲 B 友取得及时联系可以选择的最便捷的手段是( ) A.写封书信 B.拍有线电报 C.发无线电报 D.打长途电话 C 3.锁定瞬间即逝的历史时刻依靠的是近代发明的( ) ①电报 ②电影 ③电脑 ④照相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①③ 4.在19世纪末的上海,大众传媒发展迅速,报纸和文化 出版机构相继出现,体现了西方列强入侵后西方生活方 式的浸染和挑战,上海走在大众传媒的前列。当时上海 的报纸是( ) A《民报》 B《中外纪闻》 C《申报》 D《时务报》
(2)图二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文化 商务印书馆 出版机构,它的名字叫———————— --?在 当时该出版机构主要出版什么书籍?
主要出版新式教科书、自然科学书籍、传 统文化典籍、西方学术名著和辞典工具书。
是图二 ( 3 )今天你用的哪一种工具书 ? —————— ——这一出版机构出版的?(举一例即可) 《现代汉语词典》,《英汉小词典》。
5 .在近代中国,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不仅是社 会变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突出反映,同时更因其时 代背景而具有了象征性意义。这里的“时代背景”主 要是指( C ) A洋务运动 B鸦片战争 C辛亥革命 D新中国成立 6 . 1932 年,上海的一位女仆人给北京的男主人通话。 下列通话符合该时期时代特点的是( D ) ①“大人”,你何时回来;②“先生,你家小姐生病了”; ③“老爷,北京的学生缠足的一定很多吧” ;④“先生, 太太请您换一件中山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7 .在近代,随着国门被打开,许多外国人来到中国, 目睹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他们可能看到中国人 ( A) ①乘火车探亲访友 ②坐轮船出国留学 ③陪朋友看电影 ④陪家人看电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19-2020年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社会生活的变化中华书局版巩固辅导.docx

2019-2020年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社会生活的变化中华书局版巩固辅导第四十七篇在清末民初,中山装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服饰,它的服饰名称来源于()A 、 中山服装厂出品B 、 孙中山创制的服装C 、 生产于广东中山的服装D 、 注册商标为“中山〃的服装【答案】:【解析】:[分析]本题考童学生对服饰的变化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第三子目服饰的 变化中的内容:“中山装是这一时期最具特色的服装,它因孙中山创制而得名・"可知r 中山装名称来源于孙中山创制的服 装。
故答龛为B.[点评]本题考重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以下关于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叙述错误的是()A 、 到照相馆照相B 、 女士身着高领服装C 、 到电影院看电影D 、 聚会时男士身着中山装【答案】:D【解析】:[分析]到照相馆照相,女士身着局领服装,到电影院看电影,聚会时男士应该身着西服,因为西服是男士在正式场合首选的 服装.故答橐为D 。
[点评]关于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学生还要知道,照相术40年代以后传入中国r 走进宫廷生活;189舞上海徐园”又一 村"放映"西洋彩戏”,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放映电畝1905年,中国人目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主军山》,这是T 亲剧艺 术纪录片,它揭开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序幕.颁布剪殄令、革除“大人"“老务"称呼,民间晋通称呼“先生”、“君"・ 【单选题】【单选题】4第24第3题【单选题】我国最早、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A 、 人民出版社B 、 商务印书馆C 、 北京教育出版社D 、 延边出版社【答案】:B【解析】:时被言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
【点评】考查商务印书馆4第4题【单选题】他生于民国20年,正在给孙子讲他过去的故事,下列可能出现的故事内容有()① 同学之间可以照相② 在校见到老师行跪拜之礼③ 穿着中山装到学校去读书④ 同学之间以“某君〃相称A 、B 、C 、D 、 【答案】:【解析】:【分析】商务印书馆成立于1897年,是中国历史勺 久的现代出版机构它的创立标志着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开始,与dlM 大学同④③③②②①②①【分析】根据题干中的“他生于民国20年"这V息r联系所学知识,民国20年指1911+20=1931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精选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社会生活的变化中华书局版习题精选第七
十一篇
第1题【单选题】
如图生动再现了“剪辫子”的历史情境,它应该发生在( )
A、辛亥革命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北伐战争时期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某男征婚广告称:“(一)女子须不缠足者;(二)须识字者;(三)男死后,女可再婚;(四)夫妇如不相合,可离婚”。
据所学知识判断此广告在中国最早出现应在( )
A、19世纪中期
B、20世纪初期
C、20世纪中期
D、21世纪初期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要准备一期“近代中国摄影作品展”,你认为不可能收集到的历史照片是( )
A、慈禧太后的生活照
B、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时的留言
C、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开幕典礼留影
D、重庆谈判时国共双方的合影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兹查通都大邑,剪辫者已多。
至偏乡僻壤,留辫者尚复不少。
……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
”此“令”的颁行时间应是( )
A、1898年
B、1912年
C、1919年
D、1927年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改变文化生活的成就中,对我们今天在学校的学习可以提供直接帮助的是( )
A、照相机
B、电影与照片
C、《申报》
D、课本与字典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剪辫、易服和停止缠足使我国社会习俗开始有较大改观,这主要应归功于( )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民国19年,在一位生活在南京的16岁男孩的生活中,最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发型
B、着中山装到学校去读书
C、在校见到老师行跪拜之礼
D、同学之间以“某君”相称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近代中国,海禁大开,外来事物从四面八方滚滚而来,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下列事项可能出现在20世纪初北京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是( )
A、可以去东交民巷看无声电影
B、可以电报联系亲友,拍全家福照片
C、可以用上侯德榜研制的纯碱
D、可以到京师大学堂参加科举考试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下面是20世纪初《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一段关于“文明婚礼”的描述:“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凡凤冠霞帔、锦衣绣裙、红鞋绿袜一律不用;昂染登舆,香花簇拥,四方障碍,无须伪啼假哭,扶持背负;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②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③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革新④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10题【填空题】
1912年的元旦,我在电影院里看电影,电影的声音很大。
突然有人来说,从南京来电报啦,中华民国成立了,我们快把辫子剪掉吧。
于是,我很快去剪了,还照了一张相片做纪念。
然后,我坐火车去了南京,穿着新订做的长衫马褂去拜见孙中山。
见到孙中山,我说:“总统大人,见到您真是太荣幸了!”错误一:______改正:______错误二:______改正:______错误三:______改正: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1题【填空题】
中华民国颁布法令,革除“______”“______”等前清官场的称呼。
【答案】:
【解析】:
第12题【问答题】
有人说大众传媒是一柄“双刃剑”,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答案】:
【解析】:
第13题【辨析题】
近代中国最大的出版机构是中华书局。
( )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据图①回答:图中的铁路工程师是______,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是______。
图②中电话机首先在中国大陆的______(城市)的租界使用。
表格中,辛亥革命前后这些礼节、称呼的变化表明了什么?
【答案】:
【解析】:
第15题【材料分析题】
依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民生活的特点并指出其出现的原因。
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具体表现。
辛亥革命后礼节、称呼等社会习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依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民众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