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

第一节园林造景
第三节园林品题
作者介绍
这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读书笔记
这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精彩摘录
这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目录分析
第二节追根溯源
第一节园林世界
第三节构园概说
1
第一节北方园 林
2
第二节江南园 林
3
第三节岭南园 林
4
第四节巴蜀园 林
5
第五节其他园 林
第二节建筑装修
第一节建筑类型
第三节陈设
第二节置石
第一节选石
第三节叠山
第二节岸型
第一节水体
第三节理水
第二节花木种植
第一节花木类别
第三节花木配置
第二节园林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中国
水
园林
全书
理
园林
水体
中国
内容
图片 石景第一
园林水景
园林
建筑装修 花木 山
类型
意境
建筑
内容摘要
本书概括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的渊源、发展、中外比照及基本体系。全书围绕园林的建筑、理水、叠石和花木 四大基本要素阐述中国古典园林体系的基本内容、艺术风格和造园手法。用十余万字、四千余幅图片来直观地解 析中国古典园林的体系结构、造园手法与成景规律。本书尝试从园林设计的角度来组织文字和图片,全书图片均 为国内100座古典园林实地拍摄,专业性强,内容详尽,信息量大,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学术价值与艺术收藏 价值。
中国古典园林

2
严。例如,北京的颐和园、圆明园等
3
私家园林则是以文人雅士的宅院为基础,以小巧玲珑、精致雅致为特点。 其布局紧凑,景致细腻,多以山水花木、亭台楼阁等为主,体现出文人的
清雅与品味。例如,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等
寺庙园林则是以寺庙为中心,融合了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营造出一 种宁静、神秘的氛围。其特点是布局规整,植物繁茂,以佛道教义为主题,
历史发展
1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商周时期,当时出现了囿 和圃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园林的形式和内容不断丰富,逐步形成了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等不同类型的园林
皇家园林是以皇家禁苑为基础,经过艺术加工而成的。其特点是规模宏大, 建筑华丽,植物种类丰富,以山水布局为主,展现出皇家的富丽堂皇和威
饰,都展现出高超的艺术水平
3
文化内涵
文化内涵
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儒家思想:儒家 思想强调中庸之 道和礼乐文化, 对中国古典园林 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在园林布局 上,讲究对称与 均衡;在园林题 词上,注重道德 教化与人文关怀
道家思想:道家 思想追求自然无 为和天人合一的 境界,影响了园 林师法自然的设 计理念以及崇尚 清静、幽雅的园 林氛围
文化内涵:中国古典园林不仅是 自然景色的展现,更是文化的传 承与表达。通过园林的布局、建 筑的形式以及题词、书画等元素,
传达出浓厚的文化内涵
1
2
3
4
5
诗情画意:园林中的景致常常以 诗词、画境为灵感来源,通过借 景、对景等手法,创造出富有诗
意的画面
细节之美:园林中的每一个细节 都经过精心设计,无论是花木的 种植、山石的摆放还是建筑的装 Nhomakorabea4
中国古典园林简介

中国古典园林简介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之一,也是世界园林艺术的瑰宝之一。
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精巧的布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中国古典园林一般由假山、湖泊、廊亭、花木等多个元素组成,通过巧妙的设计和精细的工艺,将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园林景观。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皇家园林。
在古代,皇帝和贵族为了表达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经常建造各种园林。
这些园林不仅是皇家宫殿的附属设施,也是皇帝和贵族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场所。
古代园林的建造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在古代,园林被视为贵族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思想主要包括“山水一体”、“小中见大”、“虚实结合”等。
其中,“山水一体”是指园林中的山水景观与建筑景观相互融合,形成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小中见大”是指通过巧妙的布局和透视手法,使小空间内的景致在观赏者的眼中具有大空间的感觉;“虚实结合”是指园林中的虚拟景观与实际景观相结合,使观赏者在园林中感受到虚幻和现实的交织。
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风格主要包括山水园林、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
山水园林是以山水景观为主题的园林,通过巧妙的布局和精细的工艺,再现了自然山水的奇妙和美丽。
皇家园林是指古代皇帝和贵族建造的园林,其规模宏大,布局精细,建筑工艺精湛。
私家园林是指古代士大夫和富商建造的园林,其规模相对较小,但布局精巧,意境深远。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之一是注重空间的层次感和节奏感。
园林中的建筑、花木、水景等元素被巧妙地安排在不同的位置和高度,形成了层次分明的空间结构。
观赏者在游览园林时,可以逐渐领略到不同层次的景致,体验到不同的美感。
同时,园林中的景观布局也注重节奏感,通过不同的景点和景观之间的关联,使观赏者在游览园林时能够感受到一种流动的美感。
中国古典园林的另一个特点是注重自然的表现和意境的营造。
园林中的建筑、假山、花木等元素都力求以自然的形态呈现,使观赏者感受到自然的美丽和力量。
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常用的入园处理通常是:甫人园门,迎面一座假山或一丛修竹,起到遮挡视线的作用,让人有一种期待感和神秘感。
之后则又往往是曲径,曲径两侧为粉墙或为茂林,在这么一个半闭合的曲线空间穿行一段之后,终于豁然开朗,来到一个面向湖面的敞轩。
这样一种游线,使人产生强烈的内向感,仿佛从外面的大千世界经过一重重的障碍来到一个只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
再从敞轩环顾主庭,虽然有开阔的水面,但水不知由何而来,只见一条山溪从一块巨石后面流出,拐了几个弯后注入湖中,似乎这山溪是发源于建有佛寺的远山。
再看湖面四周,茂林修竹,绿树环绕,粉墙灰瓦若隐若现,但却非常明确地划分了园内园外的世界。
中国古典园林ppt课件

中国古典园林
pptcn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人体中最宝贵 的感觉 器官, 可很多 孩子对 眼睛的 重要性 不重视 。在每 学期的 视力测 查中情 况都不 容乐观
2.1 中国古典园林基本知识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人体中最宝贵 的感觉 器官, 可很多 孩子对 眼睛的 重要性 不重视 。在每 学期的 视力测 查中情 况都不 容乐观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人体中最宝贵 的感觉 器官, 可很多 孩子对 眼睛的 重要性 不重视 。在每 学期的 视力测 查中情 况都不 容乐观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人体中最宝贵 的感觉 器官, 可很多 孩子对 眼睛的 重要性 不重视 。在每 学期的 视力测 查中情 况都不 容乐观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人体中最宝贵 的感觉 器官, 可很多 孩子对 眼睛的 重要性 不重视 。在每 学期的 视力测 查中情 况都不 容乐观
2.1 中国古典园林基本知识
●转折期
思想背景:大动乱\百家争鸣\山水文学 历史朝代:魏晋南北朝 主要园林形式:皇家\私家(城市宅园、别墅园)\寺观 代表园林作品:石崇金谷园、仙都苑 园林特点:类型的丰富,设计思想的深入,写意山水园林产 生、城市建设(北魏洛阳—皇都格局的模式) 知识点:寺观园林、写意山水园林
园林特点:皇家气派又见浓郁、造园家与造园理论著作、园林
创作重视技巧(叠山、建筑、植物配置)
主要园林形式:
知识点:《园冶》与计成,皇家园林的代表作品(畅春园、避
暑山庄、圆明园),私家园林的代表作品(拙政园、寄畅园)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人体中最宝贵 的感觉 器官, 可很多 孩子对 眼睛的 重要性 不重视 。在每 学期的 视力测 查中情 况都不 容乐观
第八章中国古典园林

拙 政 园
留
园
网 师 园
环秀山庄
环秀山庄
环秀山庄,位于苏州城中景德路,面积仅为3亩,以湖石假山为中国之最。 据载,此山为清代叠山大师戈裕良所做,虽由人作,有如天开,堪称假山之珍。 环秀山庄亦因此而驰名。 此园本是五代吴越钱氏“金谷园”旧址。其后屡有兴废。清代乾隆以来,蒋 (楫)、华(沅)、孙(士毅)三家先后居于此处。道光29年,成为汪氏宗祠 “耕耘山庄”的一部分,更名“环秀山庄”,又称“颐园”。 环秀山庄今在苏州刺绣博物馆内,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97年底被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出了苏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
化名城,水城门下面的流水表 示苏州是"江南水乡";两个圆
形组成的偏心圆展示了苏州勃
苏州市标 勃生机,灿烂辉煌的明天。
留 园 网 师 园 环秀山庄
拙 政 园
• 中国四大名园:
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
• 苏州四大名园:
沧浪亭代表宋(公元960~1279年)的艺术风格
4、花木配置 植物是园林设计中富有生命力的素材,可以创造出一个充满生机 的绿色自然环境,繁花似锦的植物景观可提供焕发精神的自然审美享 受对象。 中国古典园林花木配置的方式有:①仿效自然,以不整形、不对 称的自然式布置为基本方式,提倡“多变和不对称的均衡”;②强调 植物品种的多样性,乔木、灌木、攀缘、水生、花卉、草地兼用,注 重物种的配合和群落的构建;③种植方法多样,有孤植、丛植、片植、 带植等方式,形成大小高低配合、明暗疏密相间的布局之巧;④追求 植物与山石、水面、建筑的有机结合,点化主题,互为组景,如景窗 配置以一叶芭蕉、几杆修竹营造出绿意满窗,建筑附近种植花木满足 遮阴、构景的需要但又不宜影响采光、通风;⑤根据植物自然成长所 具有的疏密、明暗、大小、花果等生态变化,构建不同的四季景观; ⑥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景观特性,将观形、观色、闻香、赏花、品果、 观叶集于一体;⑦注意古树名木保护,看重植物拟人文化和精神美学 价值,以物抒情,以物谕志;⑧物种选择具有地域特色,适应区域生 态条件,生长旺盛且景观独特,如北方园林的松柏雄伟苍劲,江南园 林的梅竹婀娜多姿。
中国古典园林概述

• 借景,在我国园林构景手法中极为重要,它指的 是把园外景物巧妙组合到园内来,以充实园内空 间,丰富园内景色,使园内外景色融为整体。
• 计成在《园冶》中指出“园林巧于因借”,“夫 借景,园林之最要者也。如远借、邻借、仰借、 俯借、应时之借,然物情所逗,目寄心期,似意 在笔先。”
园林的分类
• 按照园林所在地区及艺术风格分类 • 按照园林所处的地理位置及艺术风格,可将园林
园林是指把自然的或经过人工改造的山 水地形、树木花草以及人工建筑,按照 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体。
世界主要的三大园林
中国自 然式风 景园林
欧洲大 陆几何 规则式 园林
西亚园 林
我国园林的历史沿革
• 我国造园艺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从粗 糙到精巧,由不成熟趋向成熟。按照发展过程的 特点,其发展进程大体可以划分为萌芽时期、形 成时期、转型时期、成熟时期、高峰时期等几个 主要阶段。
• 转型时期
•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园林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 时期。园林虽然继承了古代“一池三山”的传统, 但抛弃了秦、汉以宫室楼阁为主的形式,造园艺 术开始崇尚自然。这一方面是受我国山水画发展 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动荡,受到避世隐 逸、崇尚自然野趣等思想的影响。逐步形成了以 自然山水为主题的园林风格。
匠心独具——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法
•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抑景 • 景愈藏,景界愈大,景愈露,景界愈小 • 藏景可增添趣味 • 特点:采用“先抑后扬”、“先藏后露”的方法,
好的景点都在后面。 • 分为山抑、树抑、曲抑 • 杭州花港观鱼东大门的雪松,就是抑景的范例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框景
感的表现叫做意(或情),把画面形象叫做境 (或景、象)。所谓意境,就是指艺术作品要情 景交融,客观形象(境)要能表达出人的主观情 感(意)。 ) (3)追求含蓄(4)追求个性特色
8园林的意境

第八章园林的意境一、意境概念(一)历史溯源中国园林中“意境”的思想渊源可追溯东晋到唐宋年间,当时的文艺思潮是崇尚自然,出现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游记。
园林创作也产生了转折,从以建筑为主体转向以自然山水为主体;以夸富尚奇转向以文化素养的自然流露为设计园林的指导思想。
《世说新语》中记载东晋简文帝入华林园“会心处不必在远,豁然山林,便有濠濮间想。
”他在游览自然景观时联想到当年庄子与惠子的“鱼乐”辩论,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关于游赏园林而产生联想与想象的记载。
在随后年间,虽我国园林逐步发展并走向成熟期,创造了许多极富意境的园林,但都没有直接提到“意境”一词。
到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描写“文人造园如作文,讲究鲜明的立意,使情与景统一,意与象统一,形成意境。
”(二)概念《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园林意境(Poetic imagery of garden):通过园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
通过创作者对自然景物的典型概括和提炼,赋予景象以某种精神情感的寄托,然后加以引导和深化,使观赏者在游览观光这些具体的景象时,触景生情,产生共鸣,激发联想,对眼前景象进行不断的补充和拓展,感悟到景象所蕴藏的情感、观念,甚至直接体验到某种人生哲理,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一种解脱与自由,享受到审美的愉悦,是所要达到的景外之景、物外之象的一种最高境界。
(三)中国园林的艺术审美境界园林意境是中国园林的特构,是中国园林区别于世上其他园林的内存魅力。
意境是一个多层次的审美结构。
宗白华学者在《中国意境的诞生》一文中说:“艺术境界不是一个单层的平面的自然的再现,而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
从直观感相的模写,活跃生命的传达,到最高灵境的启示,可以有三个层次。
”1、园林景象指由建筑、山石、水体、动植物等因素构成的具体物象。
它是一种感性形式,是直观感相的模写,可称为表层结构。
它源于现实,经艺术加工后,又高于现实,蕴藏着造园家对自然和社会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颐和园
二、 皇家园林的特点
1、气魄宏大,巧夺天工; 2、分区明确,园中有园; 3、主题突出,内涵丰富;
(观看宣传片)
第四节 私家园林
一、私家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的私家园林与皇家园林相比较,规模要 小,内容要朴实。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士大夫知识分 子转而逃避现实,归隐山林,这些都体现在 当时的私家园林之中。 唐宋时期,文人更多的是将诗情画意融入到 自己的园林建造当中。 明清时期,私家造园之风兴盛。
广东顺德的清晖园
东莞的可园
番禺的馀荫山房
第二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要素与 常见构景手段
1、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要素; 2、中国古典园林常见构景手段。
1、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要素
中国古典园林既包含了山水等自然要素,又 包含了建筑、碑刻等人文要素。 1、筑山; 2、理池; 3、植物; 4、动物; 5、建筑; 6、匾额、楹联与刻石;
北京颐和园昆明湖
北京承德避暑山庄
留园
苏州网狮园
2、按园林所处的地理位置分
(1)北方园林,因地域宽广,故范围较大,且多 为古都所在,所以建筑富丽堂皇,尤以北京为代表。 (2)江南园林,因人口密集,所以范围较小,又 因河湖、原石、常绿树较多,所以园林典雅精致, 尤以苏州为代表。 (3)岭南园林,具有热带风光,建筑物较高且宽 敞,现存著名的有广东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 番禺的馀荫山房。
1、筑山
为表现自然, 筑山是造园 的最主要的 因素之一。
常熟燕园筑山
2、理池
为表现自然,理池也是造园的最主要因素之 一。古代园林理池之法有三种: 一为掩; 二为隔; 三为破。
番禺的馀荫山房
广东顺德的清晖园隔水
广东顺德的清晖园
植物是造山理池不可缺失的因素,花木对园 林山石景观起衬托作用。
常熟燕园 拙政园红枫
3、植物
4、动物
中国古典园林 重视饲养动物。
拙 政 园 的 鸳 鸯 和 鱼
5、建筑
中国自然式园林,其建筑一方面要可行、可 观、可居、可游;另一方面起着点景、隔景 的作用。 中国自然式园林中的建筑形式多样,有堂、 厅、楼、阁、馆、轩、斋、榭、舫、亭、廊 桥等。
拙政园中的榭
沧 浪 亭 中 的 廊 道
四 川 绵 阳 人 民 舫 。 公 园 “秀 湖 ” 中 的 石
6、匾额、楹联与刻石
匾额是指悬置于门楣之上的题字牌; 楹联是指门两侧柱上的竖牌; 刻石是指山石上的题诗刻字。
二、中国古典园林常见的构景手段
1、抑景; 2、添景; 3、夹景; 4、对景; 5、框景; 6、漏景; 7、借景; 8、移景;
第八章 中国古典园林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尹彩虹
中国古典园林的演进、 第一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演进、特色与分 类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演进;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演进
中国园林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3000年前殷周时 已开始有“囿”的营造活动。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园林已经有了成组的风景,既 有土山又有池沼或台。 秦汉时期,园林渐渐变为专供帝王生活游玩的地方。 西汉时期,贵族、富豪的私家园林开始出现。 魏晋南北朝战争频繁,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转折点。 唐宋时期,我国古典园林进入成熟时期。 明清时期,我国古典园林进入精深发展阶段。
苏州拙政园
苏的特点
1、小中见大; 2、文意与书卷气; 3、清雅质朴; 4、可“游”可“居”; 5、个性鲜明;
第五节 寺观园林
一、寺观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寺观园林真正形成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到 唐代达到了普遍兴盛的局面。
二、寺观园林的特点
1、产权和使用权性质不同; 2、存在和发展的历史延续性不同; 3、选址理念不同,“天下名山僧占多”成为 规律; 4、更注重建筑与自然的关系,追求天人合一。
抑景
颐和园一角
夹 景
框景图片
漏景
借景
颐和园中的远借
第三节 皇家园林
一、皇家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1、 中国皇家园林起源于殷商; 2、秦汉两代,皇家园林以山水宫苑的形式出 现,其中汉代上林苑是中国皇家园林建设的 第一个高潮; 3、宋代,皇家园林的发展又出现了一次高潮, 其中北宋都城东京的艮岳,艮岳也是写意山 水园的代表; 4、元明清时期,皇家园林的建设趋于成熟。
1、按占有者身份分 (1)皇家园林 ,是专供帝王休憩享乐的园林,规 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现存著名的有:北京的 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 (2)私家园林,是供皇亲国戚,富商大贾等休闲 2 的圆林,规模较小,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 珑,色彩淡雅素净。著名的有:北京的恭王府, 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等。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
1、造园艺术,师法自然; 2、分割空间,溶于自然; 3、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4、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 然——这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天人合一” 民族文化精神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 大特色,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