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基础知识.ppt

合集下载

照明光学基础知识

照明光学基础知识

眩眩光光
6、眩光:
由于视野中的亮度分布、亮度范围的不适宜或存在极端的亮度对
比,以致引起不舒适感觉或降低观察目标细部能力的视觉现象,统
称眩光。
眩光(刺眼)分为以下几种: a。失态眩光:由灯泡,灯具和窗外等高辉度光源或反射率的表面反射引起,能损害眼睛观察能力
b。不舒适眩光:引起眼睛的不舒适感,并随时间的推移而加重不舒适感 60°
光光通通量量,,照照度度
1、光通量 符号(Ф) 定义: 光源在单位时间内所发出可见光之
能量总和,亦称光束(∮) 单位: 流明(lm:lumen)
2、照度(光照度) (lumination) 符号(E) 定义:被照体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光通量 单位:勒克斯(LUX)=流明/平方米 1lm的光通量均匀分布在1㎡的平面上所 产生的明亮度,其照度值为1lx。 照度:照度是用来测量亮度的单位
光光色色
8、光色 实际上就是色温 大致分为三大类: 暖色<3300K、中间色3300K~5000K、日光色>5000K, 由于光线中光谱组成有差别,因此即使光色相同,光的显色性也可能不同。 通常大部分光源设计集中在2700K~4300K及5800K~6700K两个色温位置。 例如:白炽灯的光色是暖色,其色温表示为2700K,
光光的的电电磁磁辐辐射射谱谱 能够引起人眼视觉部分380nm-780nm
各各种种颜颜色色光光谱谱分分布布
Royal Blue宝蓝或品蓝色 cyan青色,蓝绿色,青绿色,深蓝色 Amber琥珀色
Blue 蓝色 Green 绿色 red-orange 红橙色
光光的的颜颜色色和和波波长长
光的颜色是否可以看见是由它的波长决定, 光的波长是以纳米(nm)为单位 以下是光的颜色和它的波长: 中红外线红光:4600nm -1600nm --不可见光 低红外线红光:1300nm -870nm -- 不可见光

光学基础知识

光学基础知识

2700K
3000K 3500K
烛光色
暖白色 白色
4000K
5000K 6500K
冷白色
日光色 冷日光色
光学单位
显色指数
指光源的光照射到物体上所产生的客观效果。如果各色物体受 照的效果和标准光源(黑体和重组日光)照射时一样,则认为 该光源的显色性好(显色指数高);反之,如果物体在受照后 颜色失真,则该光源的显色性就差(显色指数低)。演色性:反 应物体在光源与在太阳光照射下看东西相似程度
光学单位
3.光强(Iv, I) 光源在给定方向上的单位立 体角中发射的光通量。 光 I=Ф/ 源 单位:坎德拉,cd 光强表示的是光源(点光源) 有多亮,是光源本身的特征, Ф 与观察者离光源的距离无关。 =S/r² 同一灯具,在不同方向的光 强是不同的。 立体角:一个任意形状的封闭锥面所包含的空间,用Ω表示 将弧度表示平面角度大小的定义(弧长除以半径)推广到三 维空间中,定义“立体角”为:球面面积与半径平方的比值。 即:Ω=A/r2 立体角的单位:假定以锥顶为球心,以r为半径作一个圆球, 如果锥面在圆球上所截出的面积等于r的平方,则该立体角为 一个“球面度”(sr)。 整个球面的球面度为4πΩ= 4π r2/r2
缺点
低效能,显色性差,强光导致刺 眼,亮度随着时间推移而急剧变 暗,使用有害物质—汞 橙黄色光,显色性的缺陷导致安全 问题,不能快速启动
高压钠灯 80~100
能效高,使用寿命适 橙黄色光,显色性的缺陷导致安全 低压钠灯 80~180 10000~180000 中,快速启动,极小 问题,,部件昂贵 闪烁 普通灯泡 节能灯 20~30 1000~2000 显色性好,价格便宜 光效低,浪费资源
人眼所能见的可见光的光波只占宽阔 的电磁波谱家族中的很小空间。

光学基础知识

光学基础知识
• 视野内产生人眼无法适应之光亮感觉,即眩光,可能引起厌 恶、不舒服甚或丧失明视度。在视野中某—局部地方出现过 高的亮度或前后发生过大的亮度变化。眩光是引起视觉疲劳 的重要原因之一
眩光评价指数 CGI
• 预测和评定室内工作环境不舒适眩光状况的指标。国际照明 委员会不舒适眩光技术委员会(TC-3.4)推荐的国际通用眩光 指数CGI,作为评价布舒适眩光的尺度,与英国的不舒适眩 光指数BGI是等价的。
• 单位:流明 Lm
光强
• 定义:在某一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光通量,单位为坎德拉,用cd 表示
光束角
• 光源反射光的空间分布,以中心最大光强向四周逐渐减弱到 中心光强50%强度的圆锥角为光束角
• 相同功率的灯杯光束角越大,其中心光强越小,出射的光斑 越宽,且相对柔和,相反则中心光强越大,出来的光斑就越 窄
照度
• 照度是相对于被照射面来说的,指单位面积入射的光通量, 单位是勒克斯 ,用Lux
亮度
• 指光源在某一方向的光强与人眼所见到的“面积”之比,单 位是cd/m2,用L表示。
• 用于表示一个表面的明亮程度,即从一个表面反射出来的光 通量。
• 影响因素:被照射物的反射率或吸收率
光效 Lm/W
• 光源的发光效率或者光源的功率因素,表征从光源中射出的 光通量与光源所消耗的电功率之比
CIE对眩光限制的质量等级
光的空间分布,即配光曲线
• 光源(或灯具)在空间各个方向的光强分布,配光曲线一般 有三种表示方法:一是极坐标法,二是直角坐标法,三是等 光强曲线。
光色和显是波长从380nm-780nm的电磁波
颜色
• 光的颜色—色温 • 被照物体的颜色—显色指数 物体的表面颜色取决于物体表面对光线的反射 表面颜色的体现取决于进入人眼的光之波长

光学基础知识

光学基础知识

光线反射定律: 1.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于法线在同一平面 内。
2.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在法线的两侧。 3.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自然光的照明特点
根据太阳光进入大气的角度不同,阳光 在一天的不同时刻折射出不同的颜色。 破晓冷色日出偏黄,正午光线最强反差 最大落日偏红。
日光照明
反光
光学基础知识
教师:韩阳
光的本性
光的二重性: 微粒说 光是有一定能量的粒子 波动说 光是特定波长范围内的电磁波 光是一种能量传播的形式
宇宙射线 X射线 紫外线 紫 蓝 青 400 430 475 绿 530
无线电 红外线 雷达 交流电 电视短波广播
黄 500 橙 630 红 700
光学基本定律
1.光线沿直线传播:光线在均匀介质中 沿直线传播 2.诸光束独立定律:光线独立传播,不 同光线相交时,对每束光的传播方向不 发生影响 3.光线的反射定律:光线在两种介质的 分界面上会改变传播色
单色 光的 颜色 是由 他的 振动 频率 (波 长) 确定 的
光度基本概念
光能:能够进入人眼感觉的辐射能 光通量:单位时间内光源发出或通过某 范围内 的光能的数量 发光强度:
摄影光学
光线的主要特性(强度/性质/光线的方 向/光线的色彩) 色温与光源(自然光/室内照明) 光线在造型上的作用(照明被摄体/决定 画面气氛/形成明暗构思)
用光与控光

光学基本知识讲座PPT课件

光学基本知识讲座PPT课件

.
10
物像基本概念
4.同心光束与光程 ★ 一个发光点或实物点总是发出同心光束,
它与球面波相对应 ★ 一个像点如果由对应的同心光束汇聚而成,这样
的像点称为完善像点
★ 要成为完善像点,必须使入射波面与出射波面之 间光程是相等的:Σ n× d=const
n 介质折射率 d 光线所经过的实际长度
.
11
四.材料与色散
3.波像差:以波像差作为像质的评判依据,激光头物镜的设
计中常以此为评价标准;
4.光学传递函数:把物的亮度分布函数展开为傅里叶级数或
傅里叶积分,光学系统的特性就表现为它对各种频率正弦波的传
递和反应能力,于是出现了较全面评价光学系统的新的评价手段-
光学传递函数。在照相物镜设计中已得到普遍采用。
.
36
光学基本知识
两列波相遇时,必须满
足下述条件才能发生干涉:
1.频率相同;
2.振动方向相同;
3.具有恒定的相位差。
右图称为牛顿环,是光干涉 的典型例子。
.
39
二.光的衍射
波在传播过程中,
当遇到障碍物就会偏 离直线传播的现象, 犹如声音可以绕过大 墙,无线电波能够跨 越高山。光在一定条 件下也偏离直线,这 就是光的衍射。
24
像差知识介绍
像差:由光线传播定律决定,从光路实 际计算表明,
任意组合的光学系统只能对近轴物点以细光束
成像。随着视场和孔径的增大,成像光束的同
心性将遭到破坏,产生各种成像缺陷。这种成
像缺陷就是像差。
像差分类:
对单色光:球差、彗差、象散、场曲、畸变
对多色光:位置色差、倍率色差
.
25
1.球差

光学基础知识

光学基础知识

光学加工基础知识§1光学玻璃基本知识一.基本分类和概念光学材料分类:光学玻璃、光学晶体、光学塑料三类。

玻璃的定义:不论化学成分和固化温度范围如何,一切由熔体过冷却所得的无定形体,由于粘度逐渐增加而具有固体的机械性质的,均称为玻璃。

光学玻璃分为冕牌K和火石F两大类,火石玻璃比冕牌玻璃具有较大的折射率nd和较小的色散系数vd。

二.光学玻璃熔制过程将配合料经过高温加热,形成均匀的,高品质的,并符合成型要求的玻璃液的过程,称玻璃的熔制。

玻璃的熔制,是玻璃生产中很重要的环节.,玻璃的许多缺陷都是在熔制过程中造成的, 玻璃的产量、质量、生产成本、动力消耗、熔炉寿命等都与玻璃的熔制有密切关系。

混合料加热过程发生的变化有:物理过程-----配合料的加热,吸附水的蒸发,单组分的熔融,个别组分挥发.某些组分的多晶转变。

化学过程-----固相反应,盐的分解,水化物分解,结晶水的排除,组分间的作用反应及硅酸盐的形成。

物理化学过程-----低共熔物的组分和生成物间相互溶解,玻璃与炉气介质,耐火材料相互作用等。

上述这些现象的发生过程与温度和配合料的组成性质有关.对于玻璃熔制的过程,由于在高温下的反应很复杂,尚待充分了解,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加料过程-----硅酸盐的形成2.熔化过程-----玻璃形成3.澄清过程-----消除气泡4.均化过程------消除条纹5.降温过程-------调节粘度6.出料成型过程总之,玻璃熔制的每个阶段各有其特点,同时,它们又是彼此互相密切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在实际熔制中,常常是同时或交错进行的,这主要取决于熔制的工艺制度和玻璃窑炉结构特点。

三.玻璃材料性能1.折射率nd、色散系数vd根据折射率和色散系数与标准数值的允许差值,光学玻璃可以分为五类表1-1:折射率和色散系数与标准数值的允许差值2.光学均匀性光学均匀性指同一块玻璃中折射率的渐变。

玻璃直径或边长不大于150mm,用鉴别率比值法玻璃分类如表1-2。

光学基础知识

光学基础知识

光学基础知识光学,作为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光线的传播、反射、折射以及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等现象。

它是现代科技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光的特性、光的传播、光的反射与折射以及光的色散等方面,对光学基础知识进行探讨和介绍。

一、光的特性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无质量、无电荷、无形状、无味道和无颜色等特性。

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共同组成了光的本质。

根据波粒二象性理论,光既可被看作是一种电磁波,也可被看作是由光子组成的一种粒子。

光具有波长、频率、速度和能量等基本性质。

二、光的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一个常数,即光速。

根据实验测量,光速的数值约为每秒299,792,458米。

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则会因介质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光的传播满足直线传播的几何光学原理,光线在相同介质中的传播路径是沿着最短时间的路径传播,而在不同介质中会发生折射。

三、光的反射与折射当光线遇到一个光滑的表面时,一部分光线返回原来的介质中,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符合反射定律,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根据反射定律可以解释镜子的成像原理以及光的反射现象。

光在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偏转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符合折射定律,即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不同介质的折射率不同,所以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路径也不同。

四、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是指光在透明介质中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因此沿着不同的路径传播,导致光的分离现象。

这是由介质的折射率与波长的关系所决定的。

对于自然光,其颜色是由不同波长的光波组成的。

当自然光经过介质时,不同波长的光波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折射,造成光的分离。

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光的折射现象,如光的折射在水中出现的折射率较大,使得看到的物体发生畸变。

五、光学应用光学作为一门应用广泛的科学,其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光学领域,光的折射原理被广泛用于镜片、透镜、眼镜等光学器件的设计与制造上。

第一章 光学基础知识

第一章 光学基础知识

第一章 光学基础知识肉眼能感觉到的光称为可见光,它来自各种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光实质是电磁波,可见光的电磁波波长在380nm ~760nm 之间。

研究可见光的物理现象有:1、光是直线传播的:人影、小孔成像、木工观察平面直不直时都是该现象的验证;2、光是独立传播的;3、光路是可逆的;4、光到达两个介质的介面时,光要产生反射和折射。

第一节 光的反射和球面镜成像一、光的反射当光线投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时,一部分光线改变了传播方向,返回第一媒质里继续传播,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自然界的反射分为:漫反射(不规则反射) 镜面反射(规则反射)当介质的分界面(反射面)粗糙凹凸不平时,即使入射光线是平行的,反射光线并不平行,这种反射称为漫反射(不规则反射)。

当介质的分界面(反射面)光滑平整时,入射光是平行的,反射光仍然平行的反射,称为镜面反射(规则反射)。

二、反射定律1、反射光线在入射光线与法线所决定的平面内,反射光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2、反射角等于入射角:i 1=i 2 。

i 1i 2入射角法线反射角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点三、平面镜成像像的性质:①虚像②正立③等大根据等大的性质,可以证明AO=A′O当验光室长度尺寸达不到国家规定的5米-6米的距离时,可以利用反射镜成像的原理,将长度尺寸压缩一半。

四、球面镜成像镜的反射面为球面的一部分称做球面镜反射面为球形的凹面——凹面镜反射面为球形有凸面——凸面镜1、凹面镜的成像:凸面镜A镜面的几何中心点O ,称镜面的顶点。

镜面的曲率中心C ,称镜面的球心。

过球心与顶点的连线——称为主光轴,简称为主轴。

当一束平行于主轴的光线入射,经凹面镜反射后相交于镜前主轴上的一点F ,F 点称为焦点。

焦距到顶点的距离FO 称为焦距,用f 表示。

可以证明:f = r 为曲率半径求凹面镜的成像问题(已知物体位置,求像的位置),可以用二种办法解决。

①公式计算法如图,假设物体AB ,离凹面镜距离(物距)S ;像A ′B ′,离凹面镜距离(像距)S ′;则有如下等式:- + =符号规则:a 、 入射光线自左向右为正,反之为负;反射光线自右向左为正,反之为负;b 、物坐标以球面镜顶点为原点,向右为正,向左为负;c 、 像、曲率中心和焦点的坐标也以球面镜顶点为原点,向左为正,向右为负;d 、物点和像点在主轴上方时,其坐标为正,反之为负;e 、 图中要表示长度字母时,若要表示负数,应在其前加以负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镜头光圈: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2)、镜头焦距 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
越大;
(3)、拍摄距离 距离越远,景深越大;距离越近,景深越小。
22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23
景深的实际拍摄照片 ---------- 只改变镜头光圈和快门速度
以持照相机拍摄者为基准,从焦点到近处容许 弥散圆的的距离叫前景深,从焦点到远方容许弥 散圆的距离叫后景深。
18
19
景深的计算公式:
f——镜头焦距
F ——镜头的拍摄光圈值
从公式(1)和(2)可以看出,后景深 > 前景深。
20
景深的经验公式:
21
景深与镜头使用光圈、镜头焦距、拍摄距离以 及容许弥散圆的大小有关。这些主要因素对景深 的影响如下(假定其他的条件都不改变):
n2/n1 = v1/v2 一种介质的绝对折射率为
n = c/v 式中c是真空中光的速度,v为该介质中光的 速度。
8
光学元件和透镜成像规律
9
■正透镜(凸透镜)
镜片中心比边缘厚,起聚光作用。
10
■负透镜(凹透镜)
镜片中心比边缘薄,起发散作用。
11
■反光镜
12
■透镜成像规律
13
焦点、弥散圆和景深
35mm 照 相 镜 头 的 容 许 弥 散 圆 , 大 约 是 底 片 对 角 线 长 度 的 1/1000~1/1500 左 右 。 前 提 是 画 面 放 大为5x7英寸的照片,观察距离为25~30cm。
17
在焦点前后各有一个容许弥散圆,这两个弥散 圆之间的距离就叫景深,即:在被摄主体(对焦 点)前后,其影像仍然有一段清晰范围的,就是 景深。换言之,被摄体的前后纵深,呈现在底片 面的影象模糊度,都在容许弥散圆的限定范围内。
44
球面像差在镜头光圈全开或者接近全开的时候 表现最为明显,口径愈大的镜头,这种倾向愈明显。
30
在光学镜头中,这种起因于不同波长的光造 成的像差,我们称为色像差。
色像差分成轴向色像差和倍率色像差两种。
31
轴向色像差:指的是光轴上的位置,因波长 不同产生不同颜色有不同焦点的现象。由于不同 色光焦距不同,物点不能很好的聚焦成一个完美 的像点,所以成像模糊。
32
倍率色像差:指由于不同色光焦距不同,所 以放大率不同,引起的映像倍率改变,画面边缘 部分明暗交界处会有彩虹的边缘。
33
红色光线的焦点比蓝色光线的焦点更远离镜片。
34
轴向色像差涉及到成像的焦点距离,引起色 彩产生松散或光斑;
倍率色像差别则涉及到成像的大小,在画面 周围引起色彩错开,形成扩散的彩色条纹,如镶 边现象。
35
消除色差的常用办法之一是采 用不同色散材料的光学元件来组 成镜头,用其中的一种光学元件 的正色散来抵消另一种光学元件 所产生的负色差。例如我们公司 望远镜的消色差镜,利用折射率 较低的PMMA做凸透镜,利用折 射率较高的PC做凹透镜,然后将 两者配合在一起使用。
38
双胶合镜的消色
差作用对于焦距较 长 (如300mm以上) 的镜头效果会不理 想,因为镜头焦距 愈长,由色散而引 起的色差也就愈严 重。
对于长焦镜头, 更常用的办法是采 用特殊色散或超低 色散玻璃来制作光 学元件。
39
球差、像散、慧差、场曲和畸变
40
球差
41
由主轴上某一物点向光学系统发出的单色平行光 束,经该光学系列折射后,若原光束不同孔径角的 各光线,不能交于主轴上的同一位置,以至在主轴 上的理想像平面处,形成一弥散光斑(俗称模糊 圈),则此光学系统的成像误差称为球差。
5
对于理想的反射面而言,镜面表面亮度取决 于视点,观察角度不同,表面亮度也不同;
一个理想的漫射面将入射光线在各个方向做 均匀反射,其亮度与视点无关,是个常量。
6
■光的折射定律
n1 sin i = n2 sin r
n1和n2分别表示两种介 质的折射率;
i为入射角,r为折射角。
7
折射率为光在两种介质种的传播速度之比, 即
14
与光轴平行的光线射入凸透镜时,理想的镜头 应该是所有的光线聚集在一点后,再以锥状的扩 散开来,这个聚集所有光线的一点,就叫做焦点。
15
在焦点前后,光线开始聚集和扩散,点的影象 变成模糊的,形成一个扩大的圆,这个圆就叫做 弥散圆。
16
人的肉眼所感受到的影像与放大倍率、投影距 离及观看距离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弥散圆的直径 小于人眼的鉴别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实际影像产 生的模糊是不能辨认的。这个不能辨认的弥散圆 就称为容许弥散圆。
基本光学知识
1
内 容:
1、光的三大定律 2、光学元件和透镜成像规律 3、焦点、弥散圆和景深 4、色散现象和色像差 5、球差、像散、慧差、场曲和畸变 6、人的眼睛
2
光的三大定律 ——
直线传播定律、反射定律和折射 定律
3
■光的直线传播定律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4
■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i = i‘。
36
双胶合镜中间波长焦距较短、长波和短 波光线焦距较长。
通过合理的选择镜片球面曲率、双胶合 镜的材料,可以使蓝光、红光焦距恰好相 等,这就基本消除了色差。
37
只对两种有色光校正色差的,称为稳定 的消色差镜头;
若对三种有色光同时校正色差的称为复 消色差镜头;
而对四种有色光校正色差的则称为超消 色差镜头。
42
当平行的光线由镜面的边缘(远轴光线)通过时, 它的焦点位置比较靠近镜片;而由镜片的中央通过 的光线(近轴光线),它的焦点位置则比较远离镜片 (这种沿着光轴的焦点错间开的量,称为纵向球面像 差)。
43
由于球面像差的缘故,就会在通过镜头中心部分 的近轴光线所结成的影像周围,形成由通过镜头边 缘部分的光线所产生的光斑(光晕),使人感到所形 成的影象变成模糊不清,画面整体好象蒙上一层纱 似的,变成缺少鲜锐度的灰蒙蒙的影像。这个光斑 的半径称为横向球面像差。
24
光圈f/2.8 曝光时间1/125 s
25
光圈f/5.6 曝光时间1/30 s
26
光圈f/11 曝光时间1/8 s
27
光圈f/22 曝光时间1/2 s
28
色散现象和色像差29白光中人眼可以感受到的可见光的波长为 400nm(紫色)~700nm( 红色)。当白光通过三棱境 时,我们可以观察到彩虹光谱。不同波长的光的 折射率不同而引起的彩虹光谱称之为色散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