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教案

合集下载

《生理学》教案范文

《生理学》教案范文

《生理学》教案范文教案一:生理学入门教学目标:1.了解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2.了解人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系统;3.了解人体的生理调节机制;4.了解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生理适应。

教学重点:1.人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系统;2.人体的生理调节机制。

教学难点:1.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生理适应;2.生理调节机制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案例分析教学过程:1.引入(15分钟)教师介绍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并和学生一起讨论生理学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性。

2.人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系统(30分钟)2.1教师讲解人体的组织结构,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器官系统的概念和特点。

2.2学生讨论不同器官系统在人体中的作用,并列举具体的器官和功能。

3.人体的生理调节机制(40分钟)3.1教师讲解人体的生理调节机制,包括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3.2学生讨论不同生理调节机制在保持人体内环境恒定中的作用,并列举具体的例子。

4.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生理适应(40分钟)4.1教师讲解人体的生理功能,包括呼吸、循环、消化等常见功能,并解释其重要性。

4.2教师讲解人体的生理适应,包括运动适应、高原适应等,讨论适应过程和机制。

5.应用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生理学的应用案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

6.总结(10分钟)教师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生理学知识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生理学-定义:研究生物体机体(包括动物和人类)在功能上所进行的各种生理活动的科学-研究内容:人体的组织结构、器官系统、生理调节机制、生理功能和生理适应人体的组织结构-细胞-组织-器官-器官系统人体的生理调节机制-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人体的生理功能-呼吸-循环-消化人体的生理适应-运动适应-高原适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简单介绍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以及人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系统,使学生对生理学有了初步的了解。

通过讲解和讨论,学生对人体的生理调节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生理学教案(精简)

生理学教案(精简)

生理学教案(精简)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小学科学教材第四章《我们身体里的秘密》中的第二节《骨骼和肌肉》。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骨骼和肌肉的基本构成和功能,以及它们在人体运动中的相互作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骨骼和肌肉的基本构成和功能。

2. 能够解释骨骼和肌肉在人体运动中的相互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骨骼和肌肉的基本构成和功能,骨骼和肌肉在人体运动中的相互作用。

难点:骨骼和肌肉在人体运动中的相互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骨骼模型、肌肉模型、PPT。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让学生观察和模仿动物的运动方式,引发学生对骨骼和肌肉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使用PPT展示骨骼和肌肉的基本构成和功能,同时进行讲解。

3.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每组使用骨骼模型和肌肉模型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和解释骨骼和肌肉在人体运动中的相互作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骨骼和肌肉的基本构成和功能,骨骼和肌肉在人体运动中的相互作用。

七、作业设计1. 描述一下骨骼和肌肉的基本构成和功能。

2. 解释一下骨骼和肌肉在人体运动中的相互作用。

3. 观察身边的人,描述一下他们的运动方式,并尝试解释他们的骨骼和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讲解和实践,学生对骨骼和肌肉的基本构成和功能,以及它们在人体运动中的相互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践中,学生能够观察和解释骨骼和肌肉在人体运动中的相互作用,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但是,对于骨骼和肌肉在人体运动中的相互作用的解释,有些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和讲解。

同时,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不同运动方式对骨骼和肌肉的影响,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小学科学教材第四章《我们身体里的秘密》中的第二节《骨骼和肌肉》。

生理学教案

生理学教案

生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领域;2. 掌握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和器官系统;3. 理解生理学知识与临床实践的关联;4. 培养学生对生理学研究的兴趣和探究精神;5.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理学概述a. 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b. 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神经生理学a. 神经元结构和功能b. 突触传递c. 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3. 免疫生理学a.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b.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4. 消化生理学a. 消化道结构和功能b. 消化酶和消化液c.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5. 循环生理学a. 心血管结构和功能b. 血液循环c. 血压调节和心律控制6. 呼吸生理学a. 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b. 气体交换和呼吸调节7. 泌尿生理学a. 肾脏结构和功能b. 尿液生成和排泄c. 水盐平衡和酸碱平衡三、教学方法1. 讲述结合示意图和多媒体资料展示生理学知识点;2. 实验演示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理学现象;3. 小组讨论和展示,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和思想碰撞;4. 提倡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其主动探索和实践。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2. 课后作业和实验报告3. 课堂测试和期末考核五、教学资源1. 生理学教材和参考书籍2. 实验器材和生理学模型3. 多媒体投影设备和网络资源六、教学反思1. 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能力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3. 定期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交流。

(精华版)《生理学》教案最新

(精华版)《生理学》教案最新

心血管活动调节机制
神经调节
心血管活动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交感神经兴奋时,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外周血管 收缩,血压升高;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则相反。
体液调节
体液中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对心血管活动具有调节作用。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这些激素分 泌增多,促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血压升高。
神经递质及其作用
神经递质是突触传递中的关键物质,包括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多 巴胺等,它们在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改变后 膜的电位和兴奋性。
感觉器官与感觉形成过程
感觉器官的种类与功能
人体有多种感觉器官,如眼、耳、鼻、舌和皮肤等,分别负责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 觉等感觉的感知。
呼吸运动调节机制
呼吸中枢的调节作用
呼吸中枢位于延髓和桥脑等部位, 通过感受体内外环境变化,调节呼
吸运动的深度和频率。
反射性调节
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等化学感受器 能感受血液中氧、二氧化碳和氢离 子浓度的变化,从而调节呼吸运动。
化学感受器的调节作用
呼吸运动还受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 神经的调节。交感神经兴奋时,呼 吸加深加快;副交感神经兴奋时, 呼吸减慢减弱。
质。
吸收、排泄和代谢废物处理
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 场所,通过肠黏膜细胞将消 化后的小分子物质吸收进入 血液和淋巴液。
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电解质, 形成并排出粪便。
肝脏和胆道系统参与胆汁的 分泌和排泄,有助于脂肪的 消化和吸收。
肾脏通过尿液的生成和排出, 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 平衡,同时排出代谢废物和 毒素。
(精华版)《生理学》 教案最新
目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人体基本生理功能概述 • 神经系统生理功能详解 • 循环系统生理功能探讨 • 呼吸系统生理功能解析 • 消化系统生理功能阐述 • 泌尿系统生理功能介绍 • 生殖系统生理功能简述

《生理学基础》教案

《生理学基础》教案

《生理学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人体各个系统的生理功能及其调节机制。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生理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思考、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生理学基本概念:生命现象、生理功能、生理过程、生理系统等。

2.细胞生理学: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周期与调控等。

3.神经生理学:神经元与神经组织、神经信号的传递、神经系统的功能与调控等。

4.感觉器官生理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5.心血管生理学:心脏的结构与功能、血管系统、血液循环、心血管系统的调节等。

6.呼吸生理学: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肺通气、气体交换、呼吸运动的调节等。

7.消化生理学: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消化系统的调节等。

8.泌尿生理学:肾脏的结构与功能、尿液的形成与排出、水盐平衡与调节等。

9.内分泌生理学:内分泌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激素的作用与调节、内分泌系统的疾病等。

10.生殖生理学: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殖细胞的、受精与胚胎发育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生理学知识。

2.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生理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思考、创新能力。

3.讨论法:针对生理学热点问题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法:结合临床病例,分析生理学知识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实验操作、作业完成等方面的表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结果评价:通过期中、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生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生理学教案

生理学教案

生理学教案教案概述:本节课是生理学的基础概念,主要介绍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以及生理学的意义和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将了解到生理学在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预防和治疗疾病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了解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了解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3) 了解生理学的意义和应用。

2. 能力目标:(1) 能够分析和理解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能够应用生理学知识解决与人体结构和功能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 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三、教学难点:1. 生理学的意义和应用。

2. 如何应用生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生理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对生理学的认识和了解。

2. 知识讲解(15分钟)(1) 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讲师简要介绍生理学的定义,即研究生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其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机制的一门科学。

然后介绍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即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2)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讲师介绍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如生理实验、生理测量等。

然后介绍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细胞生理学、器官生理学、系统生理学等。

3. 讨论与思考(15分钟)讲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们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 生理学的意义是什么?(2) 生理学在哪些方面有应用?学生们需要分析和讨论生理学在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预防和治疗疾病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4. 总结与展望(5分钟)讲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课堂作业要求学生整理并复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准备下节课的学习。

六、板书设计生理学- 定义:研究生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其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机制的一门科学- 研究对象: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研究方法:生理实验、生理测量等- 研究内容:细胞生理学、器官生理学、系统生理学等- 意义和应用: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预防和治疗疾病等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学生们展示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思考能力。

高职高专《生理学》理论教案

高职高专《生理学》理论教案

高职高专《生理学》理论教案一、教学内容1. 细胞膜的生理功能: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膜的组成、细胞膜的生理功能等。

2. 细胞的物质代谢:细胞的能量代谢、物质代谢途径、代谢调节等。

3. 细胞的基本功能: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死亡等。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细胞膜的生理功能、细胞的物质代谢、细胞的基本功能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运用生理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生理学实验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细胞膜的生理功能、细胞的物质代谢途径、代谢调节等。

2. 教学重点:细胞的基本功能,包括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死亡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等。

2. 学具:教材、实验报告册、实验仪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细胞膜的生理功能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细胞膜的生理功能、细胞的物质代谢、细胞的基本功能等方面的知识。

3.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例题,使学生掌握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死亡等基本功能。

4.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细胞膜的生理功能2. 细胞的物质代谢3. 细胞的基本功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细胞膜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列举两种细胞的物质代谢途径,并简要说明其作用。

(3)论述细胞的基本功能及其意义。

2. 答案:(1)细胞膜的生理功能包括:物质运输、信号传递、细胞识别等。

在生活中,细胞膜的生理功能应用于药物输送、生物传感器等方面。

(2)两种细胞的物质代谢途径:糖酵解、三羧酸循环。

糖酵解是细胞产生能量的主要途径,三羧酸循环是细胞代谢的关键环节。

(3)细胞的基本功能包括:生长、分裂、分化、死亡等。

这些功能是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

《生理学》教案

《生理学》教案

《生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2、帮助学生掌握人体各个系统的生理功能和调节机制。

3、培养学生运用生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细胞的基本生理功能,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包括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神经冲动的传导和突触传递。

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功能,如心脏的泵血功能、血管生理和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2、难点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机制。

神经系统的突触传递过程和神经递质的作用。

心血管活动的神经和体液调节机制。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体系。

2、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抽象的生理过程。

3、案例分析法:引入实际生活中的生理现象和疾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4、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的心脏会不停地跳动?为什么我们在紧张的时候会心跳加速、手心出汗?为什么我们吃了东西会消化吸收,而不会一直留在肚子里?其实,这些看似平常的现象背后,都隐藏着生理学的奥秘。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理学的奇妙世界,去探索人体的生理功能和调节机制。

2、讲授新课(1)细胞的生理功能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细胞,它可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就像一个小小的工厂,有着各种各样的“车间”和“机器”,它们分工合作,完成着各种生理活动。

比如说,细胞膜就像工厂的围墙和大门,它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

我们把这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过程叫做物质转运。

给大家讲个小例子,就说我们喝水吧。

当我们喝下一杯水,水分子就会通过细胞膜上的通道进入细胞内。

这就像是一个专门为水分子开的小门,水分子可以轻松地通过。

而像钠离子、钾离子这些带电的粒子,它们要通过细胞膜就没那么容易了,需要借助一些特殊的“搬运工”,这就是钠钾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部分教案赣南医学院医学生理学教研室教案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内环境、稳态的概念;体液调节、负反馈的概念。

机体的内环境以及生理功能的调节,正、负反馈的概念。

2.熟悉:生理学研究对象、任务。

生理功能的控制系统。

反射弧五个基本环节;反馈控制系统。

反射概念、反射弧五个基本环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3.了解: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机体的内环境。

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体内的控制系统:非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机体的内环境 2.生理功能的调节 3.反馈控制系统难点:1.反馈控制系统 2.前馈控制系统三、教学方法设计:1. 介绍反射的要领,回顾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及反射的种类,结合实例讲授神经调节的特点2. 介绍体液调节的概念和神经-体液调节概念并联系实际分析其调节特点。

3. 从人体功能调节具有自动控制的特征入手,分析人体内的控制部分和受控部分,然后分别以排尿反射和血压的调节为例着重介绍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概念及其特点。

4. 对全章内容进行简要小结。

四、教具和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及投影仪五、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第一节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生理学的概念及任务1、什么是生理学?生理学(Physiology)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机体功能(function)的科学。

包括细菌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人体生理学等。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

一切生理学的理论都来自实验。

3.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蛋白质和核酸是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生命活动至少包括以下三种基本活动。

⑴新陈代谢(Metabolism)⑵生物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反应及兴奋性具有对刺激产生生物电反应的能力称为兴奋性(excitability)。

凡能引起某种组织产生兴奋的最弱(最小)刺激强度称阈刺激(threshold stimulation)。

阈刺激的倒数(1/threshold stimulation)可以作为测定兴奋性高低的指标。

⑶生殖(Reproduction) 生物体能产生与自己相类似的个体称为生殖。

一个单细胞经过分裂成为两个子代细胞,就是生殖。

因此,生殖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之一。

二、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一)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在这个水平上进行研究的对象是细胞和构成细胞的分子,这方面的知识称为细胞生理学(cell physiology)或普通生理学(general physiology)。

(二) 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要了解一个器官或系统的功能,它在机体中所起的作用,它的功能活动的内在机制,以及各种因素对它活动的影响,这都需要从器官和系统的水平上送行现察和研究。

(三) 整体水平的研究从整体水平上的研究,就是以完整的机体为研究对象,观察和分析在各种生理条件下不同的器官、系统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协调的规律。

上述三个水平的研究,它们相互间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

要阐明某一生理功能的机制,一般需要对细胞和分子、器官和系统,以及整体三个水平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综合,得出比较全面的结论。

近年来随着物理、化学、数学、电子计算机等的发展,应用这些科学成果,研究生理功能活动,发展出很多新兴的研究领域,如数学模型、系统分析、计算机模拟等等。

相信随着各学科领域的发展,对生理学的研究会越来越深入。

第二节机体的内环境成人液体占身体重量的约60%。

分为两大类:约2/3的液体(约占体重的40%)分布在细胞内——为细胞内液。

其余1/3的液体(约占体重的20%)分布在细胞外——细胞外液。

约1/4(约占体重的5%)分布在心血管系统内,也就是血浆。

约3/4(约占体重的15%)分布在心血管系统之外,即组织液。

细胞直接接触的外界环境称为外环境(external environment)。

例如环境的温度、湿度、阳光、空气等等(人类不仅接触自然环境.还有社会环境)。

人体的细胞一般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发生接触,直接生存的环境是细胞外液。

所以,细胞外液是机体中细胞所处的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只有保持内环境相对稳定,复杂的多细胞动物才有可能生存。

内环境各种理化因素经常保持相对的恒定——稳态(homeostasis)。

机体的一切调节活动最终的生物学意义在于维持内环境的恒定。

第三节生理功能的调节机体对各种功能活动的调节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和自身调节(auto regulation)。

1.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 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是调节全身各种功能活动的系统。

通过nervous的调节称为nervous regulation。

神经调节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reflex)。

反射的通路包括五个组成部分(反射弧):感受器→传人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五部分中任何一部分结构被破坏或功能障碍都会使反射不能完成。

图1—1 反射弧模式图(仿A·C·Guyton)2.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 一般是指由某一器官或组织分泌的化学物质(hormone,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另一器官,调节它的功能活动。

很多内分泌腺并不是独立于神经系统的,它们也直接或间接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因此,也可以将体液调节看成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成为“神经—体液调节”(nervous-humoral regulation)。

人体内的功能调节大多是这种复合式的调节。

图1—2 神经-体液调节示意图某些组织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它们并不随血流流到其他器官起作用,而是在组织液中扩散,调节邻近组织的功能活动,称为局部体液因素和旁分泌调节(paracrine regulation)。

3.自身调节(Auto regulation)机体内有些调节既不依赖神经也不依赖体液,而由自身对刺激产生适应性反应,称为Auto regulation。

例如将心肌或骨骼肌拉长后,再刺激引起肌肉收缩,其收缩力明显加强。

第四节体内的控制系统任何控制系统都由控制部分和受控部分组成。

从控制论的观点来分析,控制系统可分为非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和前馈控制系统三大类。

一、非自动控制系统非自动控制系统是一个开环系统,即系统内受控部分的活动不会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

这种控制方式是单向的,即仅由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发出活动的指令。

这种控制方式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实际上不能起调节作用。

在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调节中,这种方式是极少见的。

二、反馈控制系统在整体,被调节的器官(效应器),在功能活动发生改变时,往往这一变化的信息又可以通过回路反映到调节系统,改变其调节的强度,形成一种调节回路。

人们常常用“反馈” (feed back)一词表示这种调节方式。

在反馈控制系统中,反馈信号对控制部分的活动可发生不同的影响:如果它的终产物或结果降低这一过程的进展速度,称为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如果是加速或加强这一过程的进展速度则称为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

(一)负反馈控制系统负反馈控制系统的作用是使系统保持稳定。

机体内环境之所以能维持稳态,就是因为有许多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存在和发挥作用。

(二)正反馈控制系统正反馈控制系统的活动使整个系统处于再生状态:与负反馈相反,正反馈不可能维持系统的稳态或平衡,而是破坏原先的平衡状态。

正反馈控制系统数量很少,例如,血液凝固是正反馈控制、排尿反射、正常分娩过程等。

人体中的各种反馈调节回路中有的比较简单,有的则很复杂,它可以包括复杂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综合完成调节某一生理功能活动。

三、前馈控制系统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中,除反馈控制外,还有前馈控制(feed-forward contro1)例如控制部分发出信号,指令受控部分进行某一活动,同时又通过另一快捷途径向受控部分发出前馈信号,及时地调控受控部分的活动。

六、小结:1、为什么要学习生理学?2、归纳本章要点3、怎样学好生理学?七、作业:1、反应、反射、反馈有何区别?2、试比较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的作用、特点及意义。

3、举例说明前馈控制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4、要引起组织或细胞反应,刺激必须具备哪些条件?5、试述内环境、稳态及其意义。

6、试述生命活动的自动控制原理。

八、双语词汇: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稳态(homeostasis)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自身调节(auto regulation)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反馈(feedback)反射弧(reflex arc)九、参考资料:1、徐丰彦,张镜如主编,人体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2、王志均,陈孟勤主编,中国生理学史,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3、范少光,人体生理学(第二版,双语教材)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4、.Guyton AC.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10th ed, WB Saunders Co, Philadelphia, 2000 P382~4295、.Ganong WF. Review of medical physiology. 20th ed, McGraw-Hill publishing Co, New York, 1999十、教学小结:本章的讲解比较简单,因为有中学生理卫生的基础,学生更容易理解。

所不同的是,要比原来的生理卫生讲得更深入些。

这一章的内容不算多,主要是些概念性的东西,但是必须强调和务必使学生记住,如兴奋性、内环境、稳态等。

在上生理学的第一课即绪论时,首先要向学生介绍有关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教师应当重视这一章的讲授。

通过这一章的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对生理学的研究内容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而且要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和学好生理学,即明了医学生学习生理学的目的,生理学在整个医学教育及实际工作中的地位及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和自觉性,为学好本门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绪论最好由教研室主任或高年资老师上,而且最好教研室全体老师或青年教师参加听课,以增加课堂气氛。

赣南医学院医学生理学教研室教案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跨膜物质转运的基本功能中的易化扩散;主动转运机制。

2.熟悉:单纯扩散;通过具有特殊感受结构的通道蛋白质完成的跨膜信号转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