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抗乳化性与抗泡性

合集下载

润滑油的基础知识

润滑油的基础知识




凝点的测定按GB/T 510-83标准方法进行。测定时, 将试样装在规定的试管中,冷却到预期的温度时, 将试管倾斜45°,经过1min,观察液面是否移动。 记录试管内液面不移动时的最高温度作为凝点。 重复性:同一操作者重复测定两个结果之差不超过 2℃。 再现性:由两个实验室提出的两个结果之差不超过 4℃。

石油产品是多种烃类的复杂混合物,每一种 烃都有它的凝点,因此当温度降低时,油品 并不立即凝固,要经过一个稠化阶段,在相 当宽的温度内逐渐凝固,所以同一个试样的 倾点比凝点约高3 3535-83标准方法进行,该标准 与ISO 3016-1974等效。试样经预热后,在规定的 速度下冷却,每间隔3℃检查一次试样的流动性, 记录观察到试样能流动的最低温度作为倾点。 重复性:同一操作者重复测定两个结果之差不超过 3℃。 再现性:由两个实验室提出的两个结果之差不超过 6℃。
That’s all Thanks!

闪点:在规定条件下,石油产品加热到它 的蒸汽与火焰接触闪火时的最低温度。 机械杂质

残炭:在规定条件下,油品在进行蒸发和裂解后 所形成的残留物
石油产品倾点/凝点测定仪

润滑油的凝点或倾点是其低温流动性的重要 质量指标。倾点或凝点高的润滑油,不能在 低温下使用,否则由于润滑油在低温下失去 流动性,堵塞油路,不能保证润滑。对于发 动机润滑油,由于倾点或凝点高而造成低温 启动困难。因此,一般选用比使用温度低 10~20℃的倾点或凝点的润滑油。
润滑油的基础知识
润滑油的基本特性
粘度:表示流体物质内部阻力的量度。 粘度指数:表示油品的粘温性能,即粘度随 温度变化的趋势大小。 低温性能指标

凝点:在规定条件下,油品冷却到停止流动时的最 高温度。 倾点:在规定条件下,油品冷却到保持流动时的最 低温度。

润滑油的性能指标

润滑油的性能指标

润滑油的性能指标(1)颜色润滑油的颜色与基础油的精制深度及所加的添加剂有关。

在使用或贮存过程则与油品的氧化、变质程度有关。

如呈乳白色,则有水或气泡存在;颜色变深,则氧化变质或污染。

润滑油颜色的测定可按B/T6540-86进行。

(2)粘度粘度是润滑油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性能指标。

大多数润滑油都按运动粘度来划分牌号。

润滑油的粘度越大,所形成的油膜越厚,有利于承受高负荷,但其流动性差,这也增加了机械运动的阻力,或者不能及时流到需要润滑的部位,以致失去润滑作用。

(3)粘温特性温度变化时,润滑油的粘度也随之变化。

温度升高则粘度降低,反之亦然。

润滑油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特性称为润滑油的粘温特性,它是润滑油的重要指标之一。

表示润滑油粘温特性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粘度比,另一种是粘度指数VI。

粘度指数是由两种标准油的假定粘度指数演算而得的。

一种油的VI值越大,表示它的粘度随温度的变化越小,通常认为该油品的粘温特性越好。

(4)凝点和倾点凝点是指在规定的冷却条件下油品停止流动的最高温度,一般润滑油的使用温度应比凝点高5~7℃。

凝点可按GB/T510-83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倾点是油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冷却到能继续流动的最低温度,也是油品流动的极限温度,故能更好地反映油品的低温流动性,实际使用性比凝点好。

润滑油的最低使用温度应高于油品倾点30℃以上。

倾点可按GB/T3535-83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5)闪点闪点是表示油品蒸发性的一项指标。

油品蒸发性越大,其闪点越低。

同时,闪点又是表示石油产品着火危险性的指标。

在选用润滑油时,应根据使用温度和润滑油的工作条件进行确定。

一般认为,闪点比使用温度高20~30℃即可安全使用。

闪点可按GB/T267-88或GB/T261-83规定的方法测定。

(6)酸值酸值指中和1克油样中全部酸性物质所需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单位是mgKOH/g。

对于新油,酸值表示油品精制的深度或添加剂的加入量(当加有酸性添加剂时);对于旧油,酸值表示氧化变质的程度。

润滑油常规五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润滑油常规五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润滑油常规五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概述部分旨在对润滑油常规五项进行简要介绍和概括,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了解。

润滑油在机械设备运转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主要用于减少摩擦、冷却和密封。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提升,润滑油的质量和性能也受到了更高的关注。

本文将重点介绍润滑油常规五项,它们是指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满足的基本要求。

这包括黏度、氧化稳定性、抗磨性、防锈性和清洁性。

黏度是润滑油流动性的指标,不同的设备对黏度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氧化稳定性则是衡量润滑油在高温环境下的耐氧化性能,它直接影响润滑油的使用寿命。

抗磨性和防锈性是润滑油对机械设备起到保护作用的指标,能够减少零部件的磨损和腐蚀。

而清洁性则是指润滑油对设备内部的杂质和污染物的清除能力,保持设备内部清洁,减少故障和损坏的发生。

通过对润滑油常规五项的介绍和了解,读者可以更好地选择和使用适合自己设备的润滑油,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和更换的频率。

在今后的文章中,将逐一详细介绍这五项要求,并探讨润滑油在不同条件下的应用和优化方法,希望能给读者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参考。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编写: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文的整体构架和各个部分的内容安排,以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全文的组成和逻辑。

本文按照以下结构来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为引言,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在概述中,将简要介绍润滑油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的背景,以引发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接下来,将详细说明文章的结构,即各个部分的主题和内容安排,以便读者对全文的脉络有个清晰的了解。

最后,在目的部分,将明确阐述本文的写作目标和意义,解释为什么要撰写这篇长文,以期为读者提供有关润滑油常规五项的全面知识。

第二部分为正文,主要分为第一要点和第二要点。

在每个要点中,将详细介绍润滑油的常规五项,包括其定义、作用、相关的技术要求和实际应用等内容。

润滑油的各项指标含义

润滑油的各项指标含义

润滑油的各项指标含义1、粘度黏度是液体流动时流体的内阻力,也就是油品的内摩擦力,是表示油品油性和流动性的一项指标。

黏度越大,油膜强度越高,而流动性越差。

一般所讲润滑油膜的厚薄就是指黏度的大小.黏度越高的油品,所形成的油膜会越强,但液体流动阻力亦会增加。

所以,选用适当的黏度是选择润滑油的首要条件,也因此,工业润滑油以黏度值作为润滑油的号数(ISO 黏度级别)。

例如,ISO黏度级别VG 46 就是40℃的运动黏度值为46±10%。

黏度的测量方法是∶在规定温度下,规定量的油流经一个细管的时间来衡量。

(如左图).测量用的玻璃管和被测油置于恒温的水浴中在规定温度下恒温玻璃管上有刻度,乘上时间,便可得出黏度,单位是mm2/s。

2、粘度指数润滑油的黏度对润滑的效果影响很大,而温度则是影响黏度的一个最重要的参数.温度变化时,润滑油的黏度也随著变化,温度升高则黏度变小,温度降低则黏度变大.为了使机器得到良好的润滑,就需要润滑油在机器的工作温度范围内保持合适的黏度.因此,我们希望润滑油的黏度受温度的影响尽可能的减小。

润滑油的黏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程度就是所谓的黏温性能。

通常,润滑油的黏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程度小谓之黏温性能好;反之,则谓之黏温性能差。

润滑油的黏温性能与其组成有关,由不同原油或不同馏份或不同精制工艺制得的润滑油之黏温性能会不相同,一般环烷基油的黏温性能差,石蜡基油的黏温性能好,而加氢裂化油的黏温性能更好。

评价油品的黏温特性最广泛采用黏度指数(简写VI),这是润滑油的一项重要品质指标。

黏度指数越高,表示油品的黏度受温度的影响越小,其黏温性能越好。

黏度指数是用黏温性能较好(VI=100)和黏温性能较差(VI=0)的两种润滑油为标准油,以40℃及100℃的黏度为基准进行比较而得出。

黏度指数最简便、快捷的求取方法是通过已知该油品的40℃与100℃运动黏度从《石油产品黏度指数表》(GB/T2541-88)中求取。

润滑油抗乳化性检测

润滑油抗乳化性检测

润滑油抗乳化性检测1、基本概念乳化是指一种液体在另一种液体中紧密分散而形成乳状液的现象。

它是两种液体的混合而并非相互溶解。

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与水接触,在一定条件下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乳化。

润滑油的抗润滑性或破乳化度是指油品遇水发生乳化经过加温静置能迅速实现油水分离的能力。

影响润滑油水分离性能的主要因素有基础油的精制程度、油品污染程度和油品添加剂的配伍状况。

对于调配好的成品油,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机械杂质、油泥等污染物都会严重影响油品的水分离性或破乳化度。

2、测试方法和分析仪器润滑油的该性能指标主要按 GB/T 7305 《石油和合成液水分离性测定法》测试,该方法等效于 ASTMD1401。

当测定40℃运动黏度小于90mm²/s 油品的水分离性时,测定温度为54±1℃;当测定40℃运动黏度大于90mm²/s油品的水分离性时,测定温度为82±1℃。

方法是将试样和蒸馏水各 40mL 装入同一量筒内。

在规定温度下,以 1500r/min 的转速将混合液搅拌 5min。

停止搅拌并提起搅拌叶片,每隔 5min 从侧面观察记录量筒内油、水、乳化层体积的毫升数和响应的时间。

结果报告方式是:(油层ml-水层 ml-乳化层 mL)时间 min,例如(40-37-3)15min。

GB/T 7305 中水分离性的测定装置主要由量筒、水浴、电动机搅拌器和秒表等组成。

其中量简由耐热玻璃制成,刻度在 5~100mL 范围内,分度为 1mL.量简内径为 27~30mm,高度为 225~260mm,刻度误差不应大于 1mL。

水浴具有足够的大小和深度,水浴温度的自控精度为±1℃。

搅拌器由不锈钢叶片和连杆组成,叶片长(120±1.5)mm,宽(19±0.5)mm,厚1.5mm,连杆直径约为 6mm。

电动机转速为(1500±15)r/min。

另外还有 GB/T 8022《润滑油抗乳化性能测定法》。

润滑油的主要指标

润滑油的主要指标

好的润滑油有五大功能、六大特性。

五大功能:润滑、清洁、冷却、密封、防腐蚀;六大特性:粘温性、抗氧化性、抗剪切性、抗泡性、抗乳化性、相容性等以上功能及特性主要是通过机油中所含添加剂实现的,也是车辆的使用需求发动机转数越高、环境越苛刻、对机油的抗氧化能力和抗剪切能力要求越高,而清洁功能可以使发动机里积碳被清理出去。

如果你经常跑高速就必须用合成机油。

润滑油的主要性能指标有:(1)外观(色度)油品的颜色,往往可以反映其精制程度和稳定性。

对于基础油来说,一般精制程度越高,其烃的氧化物和硫化物脱除的越干净,颜色也就越浅。

但是,即使精制的条件相同,不同油源和基属的原油所生产的基础油,其颜色和透明度也可能是不相同的。

对于新的成品润滑油,由于添加剂的使用,颜色作为判断基础油精制程度高低的指标已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

(2)密度密度是润滑油最简单、最常用的物理性能指标。

润滑油的密度随其组成中含碳、氧、硫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因而在同样粘度或同样相对分子质量的情况下,含芳烃多的,含胶质和沥青质多的润滑油密度最大,含环烷烃多的居中,含烷烃多的最小。

(3)粘度粘度反映油品的内摩擦力,是表示油品油性和流动性的一项指标。

在未加任何功能添加剂的前提下,粘度越大,油膜强度越高,流动性越差。

(4)粘度指数粘度指数表示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程度。

粘度指数越高,表示油品粘度受温度的影响越小,其粘温性能越好,反之越差。

(5)闪点闪点是表示油品蒸发性的一项指标。

油品的馏分越轻,蒸发性越大,其闪点也越低。

反之,油品的馏分越重,蒸发性越小,其闪点也越高。

同时,闪点又是表示石油产品着火危险性的指标。

油品的危险等级是根据闪点划分的,闪点在45℃以下为易燃品,45℃以上为可燃品,在油品的储运过程中严禁将油品加热到它的闪点温度。

在粘度相同的情况下,闪点越高越好。

因此,用户在选用润滑油时应根据使用温度和润滑油的工作条件进行选择。

一般认为,闪点比使用温度高20~30℃,即可安全使用。

润滑油抗乳化性及测试方法

润滑油抗乳化性及测试方法


本方法是用于测定中、高粘度润滑油与水互相分离 的能力。本方法对易受水污染和可能遇到泵送及循 环湍流而产生油包水型乳化液的润滑油抗乳化性能 的测定具有指导意义。汽轮机油的抗乳化能力通常 按SH/T 34009-87方法进行,将20ml试样在90℃左 右与水蒸汽乳化,然后把乳化液置于约94℃的浴中, 测定分离出20ml油所需的时间。这个方法是完全模 拟汽轮机油的工作条件,是测定汽轮机油抗乳化性 的专用方法。

润滑油与水之间的界面张力随润滑油的组成不 同而不同。深度精制的基础油以及某些成品油 与水之间的界面张力相当大,因此,不会生成 稳定的乳状液。但是如果润滑油基础油的精制 深度不够,其抗乳化性也就较差,尤其是当润 滑油中含有一些表面活性物质时,如清净分散 剂、油性剂、极压剂、胶质、沥青质及尘土粒 等,它们都是一些亲油剂和亲水基物质,它们 吸附在油水表面上,使油品与水之间的界面张 力降低,形成稳定的乳状液。因此在选用这些 添加剂时必须对其性能作用作全面的考虑,以 取得最佳的综合平衡。

下面我们来简单看一下测试方法: 在干燥透明塑料瓶(必须干燥)1个,瓶中装上7成 高度的润滑油,握在手中按照120次/分钟的频率摇 动。一分钟后置于平台观察,如果气泡在10分钟内 消尽则为合格。 其润滑油泡沫性指标应该是: 泡沫性(泡沫倾向/泡沫稳定性 )(ml/ml) 24度≦ 100/0 93.5度≦ 75/0 后24度 ≦ 100/0
因此,一定要处理好基础油的精制深度和所用添 加剂与其抗乳化剂的关系,在调合、使用、保管 和贮运过程中亦要避免杂质的混入和污染,否则 若形成了乳化液,则不仅会降低润滑性能,损坏 机件,而且易形成油泥。另外,随着时间的增长, 油品的氧化、酸性的增加、杂质的混入都会使抗 乳化性的变差,用户必须及时处理或者更换。 二、润滑油抗乳化性能测定法: 目前被广泛采用的抗乳化性测定方法有两个。 其一是油和合成液抗乳化性能测定法(GB/T 7305-87),本方法与ASTMD1401-67(77)等 效。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润滑油抗乳化的概述: 乳化是一种液体在另一种液体中紧密分散形成乳 状液的现象,它是两种液体的混合而并非相互溶 解。抗乳化则是从乳状物质中把两种液体分离开 的过程。润滑油的抗乳化性是指油品遇水不乳化, 或虽是乳化但经过静置,油-水能迅速分离的性 能。 两种液体能否形成稳定的乳状液取决于两种液体 之间的界面张力。由于界面张力的存在,分散相 总是倾向于缩小两种液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以降低 系统的表面能,即分散相总是倾向于由小液滴合 并大液滴以减少液滴的总面积,乳化状态也就是 随之而被破坏。界面张力越大,这一倾向就越强 烈,也就越不易形成稳定的乳状液。

润滑油 技术参数

润滑油 技术参数

润滑油技术参数
摘要:
一、润滑油的概述
二、润滑油的技术参数
1.粘度
2.闪点
3.抗氧化性
4.抗磨性
5.抗泡性
正文:
【一、润滑油的概述】
润滑油,也被称为润滑剂,是一种用于减少摩擦、保护机械设备免受损坏的物质。

它可以在机械运动的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金属之间的直接接触,从而降低摩擦,减少磨损,提高机械效率。

【二、润滑油的技术参数】
润滑油的技术参数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粘度、闪点、抗氧化性、抗磨性和抗泡性。

1.粘度:粘度是润滑油的流动性能,通常用来描述润滑油的厚薄程度。

粘度越高,润滑油的流动性越差,但润滑效果越好。

粘度的选择需要根据机械设备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来决定。

2.闪点:闪点是润滑油在高温下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

闪点越高,润滑油的安全性越高,越不容易在高温下产生火灾或爆炸。

3.抗氧化性:抗氧化性是指润滑油在高温、高压、高剪切力的条件下,抵抗氧化分解的能力。

抗氧化性好的润滑油可以保护机械设备免受氧化腐蚀,延长使用寿命。

4.抗磨性:抗磨性是指润滑油在机械设备运行时,能够减少金属表面之间的磨损。

抗磨性好的润滑油可以有效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次数。

5.抗泡性:抗泡性是指润滑油在运行过程中,抵抗产生气泡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润滑油——抗乳化性与抗泡性
润滑油主要起润滑、冷却、防锈、清洁、密封和缓冲等作用,是一种用在各种类型机械上以减少摩擦,保护机械及加工件的液体润滑剂,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以黑田为例,黑田润滑油的重要性能如下:一是抗乳化性。

抗乳化性是工业润滑油的一项很重要的理化性能。

抗乳化性润滑油在使用中常常不可避免地要混入一些冷却水,如果润滑油的抗乳化性不好,它将与混入的水形成乳化液,使水不易从循环油箱的底部放出,从而可能造成润滑不良。

一般油品是将40ml 试油与40ml蒸馏水在一定温度下剧烈搅拌一定时间,然后观察油层水层乳化层分离成40373ml的时间;工业齿轮油是将试油与水混合,在一定温度和6000转/分下搅拌5分钟,放置5小时,再测油、水、乳化层的毫升数。

二是抗泡性。

抗泡性润滑油在运转过程中,由于有空气存在,常会产生泡沫,尤其是当油品中含有具有表面活性的添加剂时,则更容易产生泡沫,而且泡沫还不易消失。

润滑油使用中产生泡沫会使油膜破坏,使摩擦面发生烧结或增加磨损,并促进润滑油氧化变质,还会使润滑系统气阻,影响润滑油循环。

以上是关于润滑油两个重要性能,同时润滑油对于抗金属腐蚀和防锈蚀作用要求也是很高,要注意油品的氧化和添加剂的使用,除以上两项指标以润滑油还有其他指标。

如想了解,百度,黑田润滑油,便知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