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学设计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默读、绘制人物关系图、串联主要情节,概括出节选的故事梗概;2.通过自主批注、联系上下文,能交流精彩情节的阅读感受,并对人物作出多元评价;3.联系故事主人公的特点,分享自己的故事。
教学重点和难点:1.通过自主批注、联系上下文,能对精彩情节进行说明,并对汤姆作出评价。
2.通过默读、绘制人物关系图谱、串联主要情节,概括出节选的故事梗概。
教学过程:1.承前启后,激趣导入在前两节课,我们阅读了两篇外国名著的节选。
学习了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鲁宾逊漂流记》,感受到鲁滨逊敢于冒险、乐观顽强的精神。
认识了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她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小顽童尼尔斯骑鹅旅行的故事。
这节课,我们继续带着无限的想象,来阅读一部美国长篇小说吧,走进另一个小男孩的世界,他是谁呢?对了, 他就是一一汤姆•索亚,你们知道吗?他惊心动魄的历险故事连大人都羡慕不已呢!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同开启这段冒险之旅吧!2.作者简介马克•吐温,美国作家、演说家,人们普遍认为他是美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其作品语言幽默,不乏讽刺意味。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竞选州长》《百万英镑》,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3.作品介绍《汤姆•索亚历险记》受到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历经百年, 魅力不减。
有人说:如果马克•吐温的小说是皇冠的话,那《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小说就是皇冠上的一颗闪亮的明珠。
4.理清人物关系4.1你们都找到了哪些人物呢?4.2用人物关系图的方式梳理人物关系5.整体感知, 梳理梗概5. 1 画关键词, 提炼小标题的形式梳理故事情节。
5.2学生写梗概并进行交流。
6.3教师总结采取抓主要情节,凝练要点,按一定顺序用叙述性语言进行简明概括的方法写节选部分的故事梗概。
6,聚焦情节,评价人物6.1对应段落进行分析。
在这些情节中,哪一个情节特别吸引你呢?从相关的情节中,你感受到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用批注方法学习。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课堂实录教学时间:一节课,45分钟教学内容:《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了解并理解小说的情节。
2.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提高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真善美,学会用心体验和感受,培养感恩之情。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将要讲的内容,并从学生中找一位来背诵一段《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节选。
2.教师介绍一些相关知识,让学生对小说的作者马克·吐温有一些了解。
二、阅读(20分钟)1.教师要求学生静心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的内容。
2.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记录下来一些自己感受到的或不懂的词汇或句子。
3.阅读结束后,教师将部分内容投影出来,带领学生一起读,并对一些学生感兴趣或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解释。
三、思考(10分钟)1.教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
2.教师引导学生发言,提出问题时也要留意学生是否有问题需要解答,及时作出反应。
3.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讨论之中,并且听取每位学生的意见,激发他们的思考。
四、总结(5分钟)1.给学生展示一些图书馆的实物或图片,让他们了解能够在图书馆借阅并阅读各类图书的重要性。
2.教师总结学生们在本节课中学到的内容,并鼓励他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继续努力阅读,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3.最后,让学生回答一个问题:“你在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什么?”让他们各自分享自己的想法。
五、延伸(5分钟)1.教师向学生推荐一些与《汤姆索亚历险记》相似的经典小说,如《小王子》、《格列佛游记》等。
2.鼓励学生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资源,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
六、课堂反思(5分钟)1.教师邀请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情况,分享自己的感受。
2.收集学生的反馈,并据此完善课程设计,让下一次的教学更加有效和有益。
3.同时,也向学生传达教师对他们学习的关注和期望,鼓励他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学设计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学设计设计说明:《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大文豪马克·吐温以美国少年生活为主体写成的。
故事的主人公汤姆是个天真、活泼而又顽皮的典型美国少年。
课前让学生尽量抽时间去看这部作品,让学生对作品有初步的了解,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抓住关键的中心问题探讨交流,读出个性,读懂片段的内容,对主人公的特点有逐步的认识,并感受作者的写作技巧。
学文后的小练笔安排,则是让孩子们尽情地展开想象,经历一次属于自己的冒险,释放孩子爱自由的天性。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教学课件。
2.《汤姆·索亚历险记》动画片段。
学生准备:1.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全书,能对每个人物说出三句评价的话。
2.搜集有关《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及其作品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质疑引入1.请看题目,你觉得关键词应该是什么?什么叫“历险”?汤姆·索亚有哪些历险经历?由题目质疑,引发猜想,唤起阅读欲望。
2.老师已经让同学们提前阅读了《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作品,现在已完完整整读过这部作品的同学请示意一下。
(生举手示意)3.现在,老师想通过抢答的方式考考大家,请听题!(师出示题卡并读题)(1)《汤姆·索亚历险记》里的主人公是谁?(汤姆·索亚)(2)汤姆住在谁家?(波莉姨妈家)(3)小说中的“酒鬼”是谁?(莫夫·波特)(4)“哈克”是谁?(哈克贝利,小镇上的孤儿,汤姆的好友,没有受过教育,一向自由自在,不愿受到世俗陈规的束缚。
)(5)汤姆和谁在山洞中迷路了?(贝琪)(6)彼得杀人案的真正凶手是谁?(乔埃)4.过渡:贪玩,渴望冒险,不喜欢被约束,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在这部作品中,汤姆·索亚的天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小说,来看看他为我们实现了怎样的梦想。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学实录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情节的吸引之处。
2.感知人物形象,寻找自己身边的伙伴的相同点,并阅读原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1.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情节的吸引之处。
2.感知人物形象,寻找自己身边的伙伴的相同点,并阅读原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过程A.人物自由阅读—检索—清点→梳理(列出“人物图表”)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一读节选部分,边读边圈画其中出现的人物。
(学生默读,圈画人物,进行汇报)师:人物找到了,咱们按照人物的关系给他们分个类吧!板书:撒切尔法官/撒切尔太太/贝琪(一家人)波莉姨妈/汤姆·索亚/哈克(亲朋好友)印江·乔埃(坏人)师:利用好人物图表能够帮助我们解决许多阅读当中碰见的困难,不信咱们来看看节选第一自然段。
师:借助人物图表,撒切尔太太心碎,你觉得是因为谁出事了?生:贝琪,她的女儿。
师:波莉姨妈悲痛欲绝,谁出事了?生:汤姆·索亚。
师:人物图表能够帮助我们大致理清人物关系,但光有这些还不够,节选选自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代表作《汤姆·索亚历险记》,咱们来读一读故事梗概。
梗概:汤姆幼年丧母,由姨妈收养。
聪明顽皮的汤姆受不了姨妈和学校老师的管束,常常逃学闯祸。
一天深夜,他与好朋友哈克贝利·费恩到墓地玩耍,无意中目睹了一起凶杀案的发生。
因为害怕被凶手发现他们知道这件事,汤姆、哈克贝利带着另一个小伙伴一起逃到一座荒岛上做起了“海盗”,弄得家里人以为他们被淹死了,结果他们却出现在了自己的“葬礼”上。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汤姆终于勇敢地站出来,指证了凶手。
不久之后,在一次野餐活动中,他与他心爱的姑娘贝琪在一个岩洞里迷了路,整整三天三夜饥寒交迫,面临着死亡的威胁。
后来终于成功脱险,和好友哈克一起找到了凶手埋藏的宝藏。
师:看来还有些人物关系藏于作品之中,等待我们挖掘。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概括《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的主要内容和情节,识别并运用新词汇和成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汤姆·索亚的冒险精神和对自由的渴望,培养学生的勇敢、正直和探索精神。
教学内容1. 课文导入:介绍《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马克·吐温,以及小说的背景和主题。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节选内容,并标记生词和难点。
3. 词汇学习:讲解并练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汇和成语。
4. 内容理解:通过小组讨论,概括节选内容的主要情节和转折点。
5.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动机。
6.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汤姆·索亚的冒险精神和对自由的追求,以及这些价值观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并概括节选内容的主要情节和人物性格,识别并运用新词汇和成语。
2. 难点:深入理解汤姆·索亚的冒险精神和对自由的渴望,以及这些价值观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视频。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作者和小说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节选内容,标记生词和难点。
3. 词汇学习:讲解并练习新词汇和成语。
4. 内容理解:小组讨论,概括情节和转折点。
5.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动机。
6.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汤姆·索亚的冒险精神和自由追求,以及这些价值观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7. 总结与反思:回顾学习内容,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板书设计1.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2. 作者:马克·吐温3. 主要人物:汤姆·索亚、哈克贝利·芬4. 情节概括:学生的讨论结果5. 新词汇与成语:列出新词汇和成语,并附上释义和例句作业设计1. 阅读理解:回答关于节选内容的问题。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学设计5篇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学设计5篇《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情节的精彩之处。
2.感知人物形象,并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情节的精彩之处。
教学难点:感知人物形象,并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L今天,我们要阅读的是一部美国的长篇小说,认识一个叫汤姆•索亚的小男孩,通过题目你能猜测一下汤姆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吗?为什么?生:我觉得他是一个爱冒险的孩子,因为这本书的题目中有“历险记”这三个字;我觉得汤姆应该是一个调皮、聪明的孩子,因为我觉得敢于冒险的人都很有智慧,而且性格都很活泼,不安现状;我觉得汤姆应该还是一个人缘比较好的孩子,因为历险应该是多个人一起才有意思,如果只有汤姆一个人历险,就不好玩了【设计意图】通过题目初步引发学生对故事中人物的猜想,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对本书的阅读兴趣。
2.同学们刚刚的猜测非常好,那谁能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作者呢?关于作者的信息我们可并不陌生。
生:作者马克•吐温是美国人,他擅长使用幽默和讽刺,对后来的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们普遍认为他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大里程碑,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竞选州长》《百万英镑》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并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进一步巩固训练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默读课文, 整体感知1.默读节选片段,你能说说这部分内容主要写了什么故事吗?生:精彩片段讲述的是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
2.在汤姆这些冒险的经历中,你觉得最惊险的是什么?生:我觉的是汤姆和贝琪在山洞分开的部分,他们两个都是孩子,而且贝琪还是女孩子,他们两个分开之后如果遇到危险自己可能应付不过来;我要补充,我觉的是汤姆独自寻找洞口的时候最惊险,因为在最后我们知道山洞里面还有别人(杀人犯),这真是太冒险了;我读到汤姆在洞里饿了三天三夜的时候,感觉到洞里的环境应该很恶劣,这也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3.你觉得这个片段中哪里描写的最精彩?生:我觉得这里面的人物神态描写的很好,撒切尔太太和波莉阿姨的绝望状态可以让我感同身受;我觉得汤姆的语言写的也很生动,汤姆在讲历险时不停“怎样”“如何”,夸张与吹嘘很好的表现了人物的心情与性格;我觉得场面描写的也很好,比如汤姆回来后大家欣喜若狂、衣衫不整、成群结队地迎接,迈着雄壮有力的步伐,浩浩荡荡地穿过大街小巷,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还有大家排着队搂着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使劲握着撒切尔太太的手,泪水如雨,洒了一地”等等。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学设计《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学方案1课时【教学目标】1.能交流印象深刻的情节,并根据课文内容和生活经验,对汤姆作出简单评价。
2.能产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交流印象深刻的情节,产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难点】能根据课文内容和生活经验,对汤姆作出简单评价。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谈话导人,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叫汤姆•索亚的小男孩(出示插图),在他的身上会发生哪些有趣的故事呢。
让我们走进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一部长篇小说的节选,一起去看看吧!(板书: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2.出示资料,介绍作者。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
马克•吐温是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大师,擅长使用幽默和讽刺的手法,语言简练生动,对后来的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其代表作有《百万英镑》《王子与贫儿》《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
设计意图:谈话揭示课题,通过补充资料介绍作者,一步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1.引导学生关注阅读提示:请你说说阅读提示告诉我们可以怎么读这本书?汤姆•索亚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笔下著名的儿童形象。
默读课文,说说哪些情节特别吸引你。
你觉得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在他身上,你能找到自己或是身边伙伴的影子吗?如果你还想知道汤姆的其他故事,就去读一读《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吧。
预设1:默读课文,关注故事情节,说说哪些情节特别吸引你?预设2:说说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试着对汤姆作出评价。
预设3:关注自己或身边小伙伴们身上有没有汤姆的影子。
2.自读任务: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识记生字,交流易错字的识记方法。
(3)思考:故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3.随文识字:字词检测,读准字音。
六年级下册语文《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案以下是针对六年级下册语文《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的教案内容:
-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马克·吐温笔下著名儿童形象汤姆·索亚的性格特点,如无所不能、淘气、向往自由、勇敢机智、有正义感和爱心等。
2. 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学习如何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手法刻画人物形象,以及如何通过环境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与思维力,在课余一切学习中都要注意认真培养上述能力。
- 教学内容与过程:
1. 导入新课,明确学习任务。
老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本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然后,可以让学生自由读句子,把句子读通顺。
2. 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讲述的是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
汤姆去看望伙伴哈克和贝琪,从法官口中意外地知道山洞已被封上,乔埃被困洞中。
3. 组织讨论,激发思维。
例如,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本组课文中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情节以及他们眼中的汤姆是怎样的一个人。
4. 开始写作,指导思路。
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指导,例如如何开头、如何展开、如何结尾等。
同时,老师还可以提醒学生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连贯性。
5. 互相修改,提高质量。
学生完成初稿后,可以进行互相修改和润色,以提高文章的质量。
最后,老师可以选取几篇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汤姆·索亚历险记》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你们好,希望通过这节课,我们一起掌握名著阅读的方法和大家愉快地度过这段时光。
在上课之前呢,我先给大家看一段视频,来大家一起看。
(师生共同观看《汤姆索亚历险记》片段,片段结束后,同学们都还意犹未尽)
师:视频好不好看?
生:(齐声)好
师:大家想不想看?
生:(齐声)想
师:由于时间有限,上课时间我们就不看完了。
好,这部作品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名著,叫什么名字?
生:(齐声)汤姆索亚历险记
师:这部作品的作者是谁?
生:(齐声)马克·吐温
师:谁能够从作者的风格、代表作等方面为我们介绍作者?
生:马克吐温本名塞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
马克吐温是其笔名。
出生于密西西比河畔小城汉尼拔的一个乡村贫穷律师家庭,从小出外拜师当学徒。
当过排字工人,密西西比河水手、南军士兵,还经营过木材业、矿业和出版业,但有效的工作是当记者和写幽默文学。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大师。
代表作短篇小说《竞选州长》、《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等,以幽默、
诙谐的笔法嘲笑美国“民主选举”的荒谬和“民主天堂”的本质。
中期作品,如长篇小说《镀金时代》、代表长篇小说《哈克贝里。
费恩历险记》及《傻瓜威尔逊》等。
师:好,这位同学预习的非常充分,但是回答问题时可用简洁的语言来表达,我们一起来看作者生平。
生:(齐读)马克吐温,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马克吐温的创作多以幽默讽刺见长,语言简练生动,内容蕴含丰富,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
师:我们幻灯片旁边还有小字。
生:(齐声)美国文学中的林肯
师:林肯是谁?
生:美国总统
师:被称为总统说明了什么?
生:文学地位高
师:课文节选了三个片段分别是什么?
生:当“海盗”去、海盗生活、洞中历险
师:这节课我们这种赏析洞中历险。
我们赏析时有一定的要求,我们分小组,选择片段,每个组员分好角色。
开始朗读,朗读声音要明亮。
(生按照小组激烈讨论起来)
师:哪个小组先来?
生:我们这组赏析的是第八十八页的第18段——22段。
(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我们从蓓姬的话中感受到她对光明自由的渴
望,从汤姆的话中感受到汤姆的镇定,他在安慰蓓姬。
师:怎么样?哪位同学来点评?
生:很好
师:非常好。
好在什么地方?
生:他们的朗读很有感情,读出了人物性格。
师:他们这组意思领略到位,声音响亮。
哪组再来试试?
(其他小组跃跃欲试)
生:我们找的是第4段——9段。
(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我们选这段的原因是:1、这段写出了整个事件中最紧张的部分。
2、这段看出汤姆非常有智慧,虽然年纪小。
3、作者在这段设置悬念,引起我们的思考“他们能不能走出山洞?”等等
师:好不好?鼓掌。
看来这些同学以后真是大有作为,前途无量。
那个小组再来试试?
生1:我们选这段读的原因是通过语言、外貌、神态、生动地再现汤姆、蓓姬在洞中遇到的困难。
汤姆对蓓姬的关怀。
两个孩子在遇到困难时的表现。
生2:他们说找泉水,结果果然找到。
这是一波。
前面说到结婚蛋糕,后面也出现了在洞中结婚蛋糕的作用这是二波。
通过一波三折,让读者的心悬了起来。
师:那位同学作点评?我觉得非常好
生:我觉得很好、很流畅。
说明他们对文章的理解深刻,融入到文中了。
师:声音又好,又有形体动作。
可能其他小组还有其他表演。
时间关系,我们就不一一邀请表演了。
通过朗读发现,有些同学又有激情又有感情。
在读的时候,我们会想“汤姆、蓓姬会不会出山洞?”“汤姆、蓓姬在山洞中会遇到什么呢?”等等一些问题。
要了解人物、了解情节、要了解出没出山洞,我们要阅读原著。
现在让我们拿起原著,赶快阅读吧!
这个原著读过没有?可能有些同学读过可能有些同学没有。
刚才我发了教学案。
下面结合教学案阅读。
实在有不会的问题可以小组讨论解决。
好下面开始阅读
(生边阅读边完成教学案)
师:做教学案时要阅读原著并思考问题。
遇到不会的小组讨论的时候,小组最好告诉他在原著的什么地方。
(生边阅读边完成教学案)
师:好。
有的同学可能没有做完,有的同学阅读过名著的做完了。
我们来共同交流一下。
第一题表现了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生:勇于探索、冒险精神
师:勇于探索、冒险精神。
有没有补充?
生2:聪明活泼
生3:镇定自若
生4:非常顽皮
生5:正直的人
师:好,你能不能举出正直的例子?
生5:汤姆在教室与印第安人那一段
师:第二题,我先把第二题读一下,(师把选段描写朗读)这段话描写的人物是谁啊?
生:(齐声)蓓姬
师:这段描写的人物外貌好不好?
生:好
师:我们要学习这样的描写。
第三题,请这位女生回答
生:是刷墙
师:有没有其他答案。
没有,好,就是刷墙。
第四题,汤姆喜欢两个女孩子,这两个女孩子分别是?
生:(齐声)蓓姬。
师:时间过得非常快,许多问题还不能解决。
这就需要大家回去阅读名著、感受它的魅力。
这里我送大家几句话,与大家共勉。
(出示幻灯片)
“大量的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也能丰富人的感情。
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
师:我希望不仅要读完这部作品,更要读更多的文学作品,做一个有修养、有情感的人。